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秦榆

第一章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交汇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孕育了湖北人?湖北的区域很大,不同区域里生活的湖北人也有很大的个性差别。但其区域内的民间文化生态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与外部周边地区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区域文化的形成与这一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人文背景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解读湖北人,有必要对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做一个大致的巡礼。

1.地理区域属中国的正中

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组成了一个形似公鸡的不规则图形,不规则就意味着很难说清中国的正中心在哪个位置。但要问哪一个省到全国各地最近,连小孩也会说是湖北。从地图上看,湖北是北上北京,南下广州,东去上海,西到西藏,而且也都不远不近。

那么,湖北究竟是南方还是北方?北京的人说湖北是南方,广州的人说湖北是北方。如果以淮河为界,湖北应当算是南方,而湖北以南的人则认为自己是北方人。

湖北既没有东部地区率先发达的优势,又不属于国家重点开发的西部地区。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在这个经济至上、谈论“前途就是钱途?”的时代语境里,湖北沉默得简直失语,平凡得几近被人轻视。

实际上湖北真正处于中国的正中,南有广东、江西,北有河南、河北,东有安徽,西有四川,所以这个地方兼具了东西南北的特性,冷起来冻死人,热起来热死人,也可说是南方,也可说是北方。但习俗更接近南方。

就习俗和性格来看,河南的信阳人似乎更像湖北人一点,而湖北的襄樊人则同河南人要相似一些。因此,河南人把湖北人叫蛮子,湖北人则把河南人叫侉子。

作为湖北省会城市的武汉则把这种地域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夏天热起来的时候,恨不得把人给烤干。而到了冬天,因为南方没有暖气,所以感觉室内外温度差不多。北方虽说冷,但别人有火炕和暖气啊,北方外面虽然冰天雪地,一进室内却是温暖如春,热气扑面;南方的其他地方虽说不暖和,但也不至于像武汉那么冷到透彻心骨。

因此,湖北人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中部人,不南不北,不东不西。湖北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也有南方人的聪慧。湖北人兼具南方人和北方人许多优点和缺点。湖北人具有全国大部分地方人的特点。然而,在近一段时间的地域文化热里,湖北人似乎成了不受欢迎的群体。

最近出现不少对“湖北人”的评论性文章,大都是对湖北人的批评、指责。一个姑娘去一家公司面试,对方一见简历的籍贯栏写着湖北,就赶忙说:“我们已经招完了。”这不仅是个例子,更是上升为普遍现象,湖北人究竟怎么了?

有人说是湖北人太奸猾了,有的人认为湖北人太野蛮了……其实湖北人的这些特性在其他地方的人身上都有,只是湖北人兼具了南北的性格,而更显眼罢了。

众所周知,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塑造特定的国民性,换句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北的区域很大,不同的区域里生活的湖北人有很大的个性上的差别,因此,湖北的地域性格很难一言蔽之。比如地道的武汉人与地道的荆州人、宜昌人、仙桃人、孝感人、天门人、恩施人、黄石人等等不同地方人对比,他们的个性差别真是太大了。

但要明确的是,湖北省的文明程度、湖北的文化、湖北的整体风貌肯定不是全部由地道的湖北人创造的。一直觉得,对一个国家也好,对一个区域也好,精英创造文化,平民创造习俗。因为有了屈原,湖北人可以骄傲地谈楚文化;因为黄牛峡人对牛的依恋和对丰收的渴盼,所以有了祭牛习俗。

很多人仅仅抓住“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来谈“湖北人”,每每很难深入,谈来谈去就肤浅了。如果去考证一下,你会发现,这句古语里的“湖北”的区域和人群,与现在的“湖北”行政区划的区域和人群早已有天壤之别。战争、迁徒、交融、碰撞,使得生活在湖北省这个行政区域里的人,被称为“湖北人”的人,有了新的特质。

大多数人所谈的湖北人,其实就是在谈武汉本地人,他们对湖北的了解很苍白。总体来说,由于地域居中,湖北人是比较宽容的,能接受新生事物,也不排外。用作家方方的话来说,叫做“既有北人之蛮,亦有南人之狡”。

的确,湖北文化东西结合、南北杂糅的特征十分明显。即以饮食为例。湖北人嗜辣似川湘,嗜甜似江浙,清淡似闽粤,厚重似徽鲁,其代表作“豆皮”即有“包容”、“兼济”的文化特点。湖北人在体格、性格上也兼东西南北之长。他们比南方人高大,比北方人小巧,比成都人彪悍,比上海人朴直,比广东人会做官,比山东人会经商,比河北人会作文,比江浙人会打架。总之是能文能武,能官能商。

2.九省通衢的显赫地位

“汉口不特为楚之咽喉,亦为九省之通衢”。历史上,湖北武汉就是中国内陆的商贸中枢。

打开中国地图不难发现,湖北恰好在其他中部五省的半包围之中,坐拥神州中央。“湖北通,则中部通;中部通,则全国通。”湖北是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枢纽。

从地理位置看,湖北处于横贯东西的长江中游,纵穿南北的京广铁路,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点,“九省通衢”的交通便利使湖北“通江达海贯南北”,具有其他省份不可替代的先天地理优势。省会武汉位置居中,与北京、天津、上海、香港、重庆、西安等大城市的距离都在1200公里左右,“得中独厚”,辐射四周,可谓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其区位之显要一览无余。

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水电能源为湖北提供了充足的工业原材料和能源动力。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中国处于重点建设中,武汉受到重点“优待”,成为这一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

湖北处于长江经济带、京广沿线经济带的中接点上,中部崛起带的核心,可对周边经济区形成强大的辐射与吸纳,极易产生扩散与积聚的经济传导效应。这决定了湖北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作用和较强的节点传导效应。

湖北不仅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武汉是全国性的粮食、棉花、油脂大型中心批发市场。作为湖北的“二老”之一,“湖北是典型的老农业基地”。美中不足的是,近几年,在这个地处鱼米之乡,水资源最为发达的城市,竟出现了老百姓“喝珠江水,吃广州粮”的现象。

工业是湖北的优势产业,湖北是中国近代制造业的重要发祥地,当年“汉阳造”声名甚至远播海外。直到1980年代中期,以重工业为主的较完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工业基础在国内仍属领先。但近几年来有一种现象让湖北人反思:包括世界知名企业在内的投资者来到武汉,对武汉的区位优势很满意,却不愿意在武汉办企业。经过多年探求,湖北人现在终于看到了问题的实质,那就是武汉工业配套环境欠差所致。

湖北省是科教大省,有明显的人才智力优势。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其综合科研与教育实力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汉是全国高校第三大聚集区,科研院所比肩而立。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全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是国家科技部批复建立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许多高新技术如光纤通讯、激光、生物工程、计算机软件等居国内领先水平。

但是,所有原有和本有的优势背后都包含着相应的隐忧:“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本是吸纳外地资源要素的通道,现在却成了流失资源要素的坦途;旧时辉煌一时的工业重镇,现在却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职工下岗再就业的双重压力;科研结构条件居全国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却排在全国第11位;虽一直强调“开放市场”,地方保护受害程度却居全国第4位;曾几何时,湖北也有过风光的“名牌岁月”,可如今,除了武钢、东风汽车等特大型国有企业品牌外,“活力28”、“美尔雅”、“长江音响”等当年耀眼的名花,都已经黯然凋零,或者走向式微……

事实上,“九省通衢”严格来说,的确已是一个历史概念,历史上的武汉确实交通便利,但就今天而言,这一概念已失去了其往日的重要意义,它已不能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唯一条件和区位优势的体现。

“南楚好辞,巧说少信”,这种古已有之的地域文化陋习,体现为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乏,这些表现不仅让湖北人自己难以有大的作为,而且不利于改善湖北的投资环境,直接影响湖北人的形象和湖北的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楚越之地,地熟饶食,无饥馑之患”;“江滩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则体现为相对优越的地理条件,养成人们懒散的惰性,不尚财,不重财富积累,习惯于粗放经营,不求精细,不注重管理,小富即安。

湖北自然资源的丰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的相对薄弱:不如北方人节水,不如东部珍惜土地,不如沿海珍惜矿产资源;湖北农业经济占的比重较大,随之而来的是时间观念不强,节奏不快,效率不高;湖北经济结构相对比较封闭,造成人们的开放意识不够;而且湖北的经济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生产的精细精神不够,等等。此外,湖北整体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文化发育不足,所以开拓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守信精神、精细精神相对也较为滞后。

事实上,湖北人原本应该是很“出色”而且也不难“出色”的。别的不多说,光是这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它的北边是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南边,是经济活力最强的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东边,则是标志中国近代文化历程的上海;西边,又有得天独厚,深藏不露的成都。只要吸取一点东南西北的“城市季风”,也能“水过而地皮湿”,如鲲鹏般“直上九万里”。

然而湖北人在当今社会经济大潮中却受到不公平待遇,这是难以让人置信,成为一个谜。当然这个谜得有待湖北人自己去解决。

3.兵家必争的武汉三镇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北接河南,西连四川,南邻湖南,是中国的心脏地带。省会武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镇,镇守的地方。”也就重兵驻守且兵家必争之天险也。武汉所以叫镇,就因为由它位于长江、汉水交汇处,控长江中游咽喉,又是平汉、粤汉铁路连接点,扼南北交通之要冲,因此,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战争的阴云总是笼罩在武汉人的头顶上。所以武汉人“战备意识”特别强。他们好像总有一种好战心理,又同时有一种戒备心理。在与他人(尤其是生人和外地人)交往时,总是担心对方占了上风而自己吃了亏。公共汽车上磕磕绊绊,买东西出了点小问题,双方往往都立即会拉开架式,准备吵架,而且往往是理亏的一方以攻为守先发制人,摆出一副好斗姿势。结果往往还是自己吃亏,或两败俱伤。不信你去武汉坐公共汽车看,挤撞了别人或踩了别人的脚,武汉人很少有主动道歉的。不但不道歉,还要反过来攻击别人:“你么样不站好唦!”或:“怕挤就莫来搭公共汽车!”这种蛮不讲理的态度当然很难为对方所接受,而对方如果也是“九头鸟”,一场好戏当然也就开锣了。在武汉街头,吵架的事特别多,商店里服务态度生硬,原因大约就在这里。外地人视武汉人为“九头鸟”,认为他们“厉害”、“惹不起”,原因多半也就在这里。

抗战时期,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昌,指挥江北的第五战区和江南的第九战区共100个师和海、空军各一部,约100万人,准备利用大别山、长江两岸地区和鄱阳湖的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卫武汉,以便赢得时间,部署西南及其他地区,巩固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事实上,那时如果守住了武汉,战争的形势是会发生一些变化的。不过,当时的国民政府连自己的首都南京都保不住,又哪里守得住武汉?

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武汉都是一个矛盾体。它甚至无法说是“一个”城市或“一座”城市,因为它实际上是由武昌、汉口、汉阳三座城市合而为一。这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是实属罕见。就是特快列车在一个城市也要停两次,恐怕也就只有武汉一例。武汉人还一度为此而感到自豪。

武汉三镇的城市格局也是迥然不同。翻开武汉的城市发展史,武昌汉阳早在东汉年间就开始筑城,至今有近两千年历史,而汉口在明朝时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

三镇中市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汉口,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而且也和上海一样,曾经有过租界。汉口之繁荣,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之说,“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天下”。到了二十世纪初,汉口已成为全国第二大金融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它是我国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接受外来文化的主要门户。作为一度独立的城市,它也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类新型城市中重要的一员,在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得风气之先。

至于“文昌武不昌”的武昌,历来就是湖北甚至中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武昌曾是湖广总督府所在地,是典型的“省会”城市。在武昌,还集中了众多的高等学府,无论数量还是水平都居于全国前列,而且名牌大学就有好几所。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几所国立大学之一,其朴素学风,素为学术界所看重。其他几所理工科大学,在各自的领域内,也都卓有盛名。

三镇中,汉阳实力稍弱,城区面积也小,相当于一个普通地级市的规模。“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汉阳,不得不提到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步枪。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使“汉阳造”在那个年代闻名海内外。汉阳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建国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武汉三镇合并。国家在武汉设立了一大批工业项目,奠定了武汉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基础。并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使武汉三镇连为一体,似乎成了一个特大城市了。武昌汉口(汉阳比较小,暂且不说)本来就是风格迥异的两个城市。一个是政治文化中心(武昌),一个是金融商业中心(汉口)。武汉的学术事业,尤其是人文学科,曾号称与北京、上海成“鼎足之势”。一个老资格的开放口岸,一个高水平的文化重镇,再加上一个前途无量的后起之秀汉阳,武汉三镇,难道不是一种最佳的城市组合?这样美妙的组合,国内又有几个?

更何况,武汉不但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家必经之水陆码头。各路货物固然要从这里出进,各种文化也会在这里驻足,从而使武汉人的文化性格变得复杂起来。 g6AcrOwawjBWxQ96oLFrSq2VUTQsg2SwKD91qN6HARoci60pf5eT6104jZpBda7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