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管好自己,行事不乱

人的一生欲望很多,烦恼也很多。管好自己就是要知道要走向成功就是要理性地生存,而不能随心所欲,就是要有目标地生存,而不是糊里糊涂地过一生。

1.管好自己是人生成功的前提

管好自己就是要求自己与自身的缺点和弱点做斗争,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在克服不足的过程中达到完善自己的目的。

管好自己就是要合乎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发挥自己的主观努力,坚定不移地去实现人生目标。

管好自己就是要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足,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正确对待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管好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管好自己也才能走向人生的成功。

人是情感的动物,人也是理性的动物。情感使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使人充满活力。但是,情感受人的欲望驱动,常常使人偏执于一隅,钻牛角尖,不顾其余。所以,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不能感情用事。

理性使人的生活有条不紊,使人充满智慧。但是,理性囿于现实社会的制约,常常使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谨小慎微,生活枯燥。

管好自己,就是处理好理性与情感的矛盾,既要让生活丰富多彩、生命充满活力,又要让生命充满智慧、生活严谨周密。情感与理性二者和谐统一,推动人生走向成功。如果由情感任性发展,就会使人生走向毁灭。

如果偏执理性,泯灭情感,那么,人也就变成“套中人”,机械教条,索然乏味。

所以,管好自己,就要管好自己的情感,使情感合乎理性,真诚而丰富。

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自己的理性,用理性保持敏锐的目光洞察生活,充满人情味,智慧而有情趣。

具备了这两方面的优点,多情而不滥用,理智而不教条,那么,你的人生就一定会成功。

我们不能要求客观,我们只能要求自己。

我们不能对抗客观,我们只能顺应客观。

我们无法管好客观,我们却能管好自己。

2.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人性中有很多弱点,如贪图享受、容易满足、回避困难、自轻自贱、盲目乐观、懒散傲慢等等。人生要想成功,就必须战胜自己的这些弱点。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

但是自己是最难征服的。

罗曼·罗兰塑造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个多么艰难而痛苦的历程。

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他要靠自己的奋斗获得人生成功,就得与社会斗、与自己斗。

藏在约翰·克利斯朵夫内心的敌人有两个:一是宗教意识,一是本能、欲望。前一个要他认命,后一个要他堕落。约翰·克利斯朵夫靠着顽强的意志与自己战斗,他决不认命,不甘于堕落,在那个污泥浊水的世界里始终保持纯洁的品性,战胜了自己身上人性的弱点,实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他临终时心灵达到高度和谐的境界:没有痛苦、没有恩怨,只有真正的快乐。

人们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

其实,并不是美人打败了英雄,而是英雄打败了自己。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成了物质财富、金钱美女的俘虏,一生的努力毁于一旦,全是因为无法战胜自己内心的敌人——人性的弱点。

要战胜人性的弱点必须首先树立成功人生的信念,这个信念必须坚定不移。很多人都想获得人生成功,但是又缺乏自信,因而这个信念并不坚定,稍遇风吹浪打,自己便动摇放弃了。只有坚定成功人生的信念,才能与自己人性的弱点做斗争。

其次,要把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长处结合起来发展自己,战胜自己。

很多人最后被自己打败是因为自己因怀才不遇而自暴自弃。

还有很多人失败是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特长兴趣而跟着社会跑,最后完全丧失了自己。

只有把社会与个性特点结合起来发展,才能在顺境中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

再次,要有顽强的意志。与自己斗争就是意志力的考验。

人生并不总是顺境。对多数人,逆境会使他们自甘沉沦,只有少数具有顽强意志的人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顶天立地,像腊梅一样在冰天雪地里傲然开放人生灿烂之花。

记住,走向成功的最大敌人是你自己。

要取得人生成功,首先要战胜自己。

人性的弱点尽管很多,很强大,难于战胜,就像一张张蛛网束缚着我们走向成功,使人不知不觉陷入自己的败局,但只要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把自己的失败归于社会、归于家庭、归于他人,自我反省,从现在开始,重新做人,克服自身的弱点,那么,就完全可以开始成功人生。

3.克制欲望,行该行事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欲望是人的天赋人权,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权利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满足欲望的方式必须在不损坏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在社会规范的基础上,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必定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灾难。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叫巴河姆,他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的地价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土地就归他所有;不过,如果在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他就一点儿土地也得不到。1000卢布也就归卖地人了。

巴河姆付了1000卢布,等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他就急忙大踏步向前走去。他走了很久很久,这才拐弯向左走,又走了很久很久,才又向左拐弯,当他走了不久,发现太阳快落山了,于是就径直朝出发点拼命跑去。跑呀跑,等到他跑到出发点时,两腿一软,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这个巴河姆就是放纵了自己的贪欲,不但没有得到土地,连自己的命也送掉了。

欲望是生命的动力,而灭欲只能使人心如死灰,麻木不仁。

纵欲、灭欲都是极端的表现,只能导致人生失败。

既然欲望是人的天赋人权,就应当激活它。

关键的问题,欲望要有一个度,要有一个原则,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清代郑板桥曾这样描写他的需要:“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他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惟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官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如何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郑板桥懂得享受生活,也把握住了人的欲望的度,知足则乐,所以今人都特别尊奉板桥公的题字与为人。

歌德年轻时爱上了他朋友的妻子,这种爱的欲望又无法实现,他非常痛苦。这种忘不掉又实现不了的爱情使歌德把自己关到房子里不愿见人。

几个星期过去了,一部世界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诞生了。

歌德把自己无法满足的欲望升华为一部小说。在小说里,他把自己在现实中不能讲的话痛快淋漓地宣泄了出来,他那被压抑的爱情得到了释放,他获得了新生,并因此而成名。

在现实生活里,人们的欲望并不是都能成为现实。有的人就把阻碍自己欲望实现的对象统统视为敌人,这样,很快,周围的人就都成了他的敌人。

我们看到很多人为了爱情不能实现,就威逼利诱,甚至杀人泄恨,这都是人生的败笔。做事一定不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很多想做的事是暂时不能做的。

欲望是生命的活力,但是实现欲望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当你以某种方式满足不了或者宣泄不了心头的欲望时,不妨换一种方式,你也许就获得了成功,决不要一条道儿走到黑。

4.认清自己,行事不乱

一个人能不能创造成功人生,关键要看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认识别人难,认识自己更难。

要认识自己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也许你会发现自己长得很丑,没有过人的才能,不会伶牙俐齿,动作笨拙,一无是处。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长得很漂亮,老子天下第一,无所不能,傲视群雄,敏捷矫健,完美无缺。

然而,这一切都是自我感觉。

在社会现实面前,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大学生求职之后的自我认识与感受:

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对任何人都是件大事,我也不例外。念了10多年书,早就盼望着找到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

我学的是空调专业,可大学期间我对自己的专业一直没有什么兴趣。5年来,我一直从事着各种不同的业余工作和兼职工作,从工人、服务员、推销员、秘书到夜总会舞台监督、心理咨询员……我觉得自己英语还不错,电脑操作也比较熟练,又有若干兼职工作经验,相貌气质也不太差,于是,我抱着极大的希望,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人才招聘会。

由于自认为条件不错,我更钟情外企,于是在场内上千国内公司中,只挑拣着递出了几份简历,便直奔专门是外企招聘的展馆。

这里有不少世界闻名的大公司,广告也几乎全用英文书写,我心想:幸亏我的英语还不错。我一家家展台走过去,看着应聘条件,越看越心凉,因为无论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最少需要2~3年工作经验。随着一路走,我一边看着别人怎么求职。几乎每个展台前,人们都在用英语交流,其流利程度,我掂量掂量自己,恐怕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原来的张狂已经被我统统收了起来,心也变得越来越虚。

正当我心灰意冷又不肯服输时,一位小姐把一张宣传材料递到我眼前,上面介绍的是美国B公司。B公司从事的是策略咨询顾问业务,分部遍及世界各地,我不禁又跃跃欲试了。我拿出自己的英文简历,忐忑不安地等待面试。几分钟后,一位面带微笑的男士坐在我的对面。他用英语问我为什么想来B公司,不知是心情紧张,还是对英语有些生疏,我开始没有完全听懂,只好硬着头皮请他重说一遍。他又让我举出一个认为做得最成功的商业案例。天哪,我什么时候做过生意!他又让我谈谈工作中获益最大的事情,没等我说几句,他就很客气地打断了我的话:“谢谢,如果聘用你,我们会在两周内与你联系。”

出了展馆,我的心情很复杂,也很伤心,这个结果对一向很自信的我绝对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同时也不禁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曾为之自豪的工作经历和英语水平都没有想象中的分量,那么,我的优势究竟在哪儿呢?我不禁对自己的能力和自信产生了怀疑。

这位大学生终于在现实面前真正认识了自己,这就说明认识自己不仅仅是自我感觉,而是要从多方面来实现的。

社会学给我们指出了认识自己的三个途径:

一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邹忌不断地拿自己与徐公比较,从不同人的回答中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并且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突破了蒙蔽,超越了自我。

通过和他人比较,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如上例中的大学生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才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别人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才突破了原来自我感觉良好的蒙蔽。

二是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言行相貌,自己难以判断其正误,别人是一面镜子,照得很清楚,别人的评价是综合了更多的比较得出来的,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公允的,听听别人的评价会有助于认识你自己。

三是从自己的实践中认识自己。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了哪些事情?长于什么?拙于什么?成功了多少?失败了多少?通过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是认识自己的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

正确地认识自己,就要面对现实的自己,勇敢地接受自己,承认自己。不能因为自己有那么多的缺陷与不足而自卑、自轻、自贱。

你不能对自己抱过多过好的期望值。

你要放弃对自己的先入之见,因为你在生活中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

客观地认识自己,才能管好自己,朝着成功人生迈进。

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没有勇气接受自己的缺陷,极力掩饰,或者刻意伪装,这样就会形成病态人格,无法实现成功人生。

一位知识分子看到商海容易发财,毫不考虑就辞去了工作,下海经商。不料两年下来,血本无归,自己也无处安身。

这些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结果。

当年,傅雷先生的儿子也一心想成为文学家,傅雷及时指出儿子的长处不在创作,而在于研究。儿子听取了父亲的劝告,给自己重新定位,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最后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认识自己,就是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接受自己并不完美的现实,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现有的条件出发,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5.伺机而动,盲目是魔鬼

人追求远大的理想是对的,有时冒点儿风险也是必然的。但若是选错了目标,那最后的结局必然也是悲剧。因此,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有科学的态度。不要盲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别人适合做的事,你不一定适合。你必须选准能充分发挥你才华而且有光明前途的事业,你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尽管你付出了很多,最后可能仍一事无成。

一条勇敢的鱼生活在渤海口,它发誓要游到高原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它逆流而上,顽强地拼搏,它的游泳技术很好,头脑也很机敏,它穿过了渔民们布下的一道道渔网,也逃过了大鱼吞食的嘴巴,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穿过激流。它游过了一个又一个危险地带,它穿过了山涧,挤过了石罅,终于游上了高原。

群鱼们为它欢呼起来。大家都把它视为勇于拼搏奋斗的英雄。

可是,这位受人尊敬的英雄,刚想朝欢呼的同类摆摆尾巴。却已经不行了,它被冻成了冰鱼。

多少年过去了,它一直保持着游动的姿势,凝固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

有人说它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行了那么远那么长那么久,它应该是一位英雄。

然而却还有人说:它虽然称得上勇敢,但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没有遵从自然规律和历史的选择,历尽了艰辛,得到的只能是死亡。做事何尝不是如此,你也必须遵循规律,行事不要乱其所为!

成功必然需要勇敢的精神,但还要有科学的态度,时机不成熟就不要盲目地行动。伺机而动,乘势而起,古今中外很多成功者都是如此。

6.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有这个想法,人就能自觉地生活。

没有这个想法,就是被动地生存,是糊里糊涂地活着。

有人这样打比方,没有目标设想的人生就是乱拼起来的色块,而有设想的人生就是一幅灿烂绚丽优美的图画。

你想成为什么人,你的头脑里就有了人生的导航系统,有意无意地引导你的行为朝着你的人生目标前行。

中学生小作家韩寒就是想成为作家,他从中学就开始创作,并展现了他这方面的才能。有了这个想法,他就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应付考试,去学那些与他未来发展关系不大的数理化。

《论语·先进》中有一则孔子问其门生想成为什么人的故事:

子路先表示他的志向是要在3年之内,令一个贫穷危困的国家强大起来,并使人民好义。

冉有比较谦虚,他只希望能在3年内,使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的小国人人得到温饱。

华西公说他的志向是在诸侯祭祀时,当一位小相。

曾哲的志向却是在暮春时节,与五六个年轻人和童子六七人,简衣外游,放怀于山水,沐浴乘凉,歌咏而归。

孔子对他学生不同的想法都予以赞同,所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孔子是深知这一点的,他并不希望他的学生都去当官发财,成为显贵,他只是叹息着说:“我也认同曾哲的志向啊!”

想成为什么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成功人生的起点。

想成为什么人也不光是自己的事情,必然要涉及国家、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

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人才,要想人生成功,你想要成为的人必须是国家需要的人。如国家现在需要建设人才,你却想成为驰骋疆场的将军,这样,你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小。

家庭是你想成为什么人的重要依据。很多人都是因为家庭的影响而想成为某种人的。家庭在子女成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是矛盾的,它可能支持子女的想法,也可能反对子女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常常上演着人类的悲喜剧。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开明的家庭会考虑子女的自主意识,传统的家庭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韩寒的家庭就很开明,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韩寒是幸运的。巴尔扎克就很不幸。他虽然出生于富有家庭,父亲希望他学会经商,继承家业,他却偏要从事文学创作,结果遭到家庭的反对,闹到决裂、脱离家庭的地步。巴尔扎克是自主意识很强的人,他也有才能,自信会成功。尽管遭受贫穷、饥饿、疾病的折磨,他也没有屈服,没有走回头路,终于取得了人生的成功,他为了成功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想成为什么人,家庭的意见只能是个参考,而不是决定,父母有责任帮助子女确定人生方向,决不能代替子女做出决定。

傅雷向儿子提出的劝告,只是提供儿子选择人生方向的参考,并不是绝对的命令。儿子听取了,获得了成功,这是因为他的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父亲的劝告提醒了他,他接受了劝告。如果家庭的劝告与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一致的时候,顺从家庭就会是违心的了。

巴金在《家》里塑造了一个觉新的形象,这个人物之所以是悲剧,就是因为他想成为某种人而家庭却替他做了安排,他失去了个人意志,成了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内心苦闷而又无力反抗的悲剧人物。

你想成为什么人与你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一方面,教育影响你做出选择。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社会教育青年人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于是,有很多人就想成为新式农民。80年代,整个社会都在宣传教育人们脱颖而出创业发家,于是,很多人都想当老板。社会的这种教育影响是很大的。中国古代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所以,一般受教育的人都想着当官,这种科举取仕制度虽然取消了,但是教育对你想成为什么人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教育奠定了你想成为什么人的基础。想成为什么人既是一种愿望,也是要有一定的知识才能做基础的,不是凭空想象。韩寒想成为作家,是因为教育使他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使他具有了这方面的才能。陈景润就是因为在中学数学课上受到启蒙教育,才想成为数学家。

现在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几乎都要做一道作文题:即《我的理想》或《我的志愿》。这就是教育在起着诱导你成为什么人的作用。

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就得从你的习性、情感、理想生活、人际关系以及你认为最成功的精神生活开始,将你的目标设定在成为什么样的人上,然后开始努力成为那种人。

由于有了目标,你会发觉自己在努力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长处、精力及想法极其不同寻常。然后,当你在习性及思想上达到目标的时候,你就会以最勤奋的精神,运用你的能力及创意,尽全力去做那件事情。

当你依照这个程序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有所收获,最终,你将拥有所有你想要的东西,甚至更多。

人才是教育的结果,想成为什么人也是教育的结果。由于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的,所以,人们的行为也就不能随心所欲了。

7.曲径通幽,做事井然

什么都想得到,只能是生活中的侏儒。要想获得某种超常的发挥,就必须扬弃许多东西。瞎子的耳朵最灵,因为眼睛看不见,他必须竖着耳朵听,久而久之,耳朵就达到了超常的功能。会计的心算能力最差,2加3也要用算盘打一遍,而摆地摊的则是速算专家。生活中也一样,当你的某种功能充分发挥时,其他功能就可能退化。

世界上行业千千万万,哪行做好了都能赚钱。每天都有企业垮台、破产,每天同样也有新的企业诞生。经营任何一种行业的商人,都应经营自己熟悉的主业,把它研究深、透,方能成为该行业的老大。

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人,你要学会放弃,那些你不熟悉的行业,千万不要轻意进入,别人在赚钱,不要眼红心动,否则,今天的投资,意味着明天的垮台!

商人们,千万不要有了点儿钱,就认为什么生意都可做,什么行业的钱都想赚!

很多人都梦想能拥有一份好工作,这份工作最好是能带来财富、名声、地位,为人称羡。但事实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没有哪一种工作是真正的热门行业,无论何种工作,都无法提供完全的保障。那么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取得一份较为实际同时又富含理想色彩的工作呢?以下建议,您不妨一试:

(1)放长线钓大鱼

求职就业,你不必总是盯着“热门”。过去是讲三百六十行,现在的行当更多,但没有一种是永远的热门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旧的行业在不断消失,新的行业又不断产生。近10年来,就业市场中冒出不少新兴行业,像投资顾问、房屋中介经纪人、自由工作者等等,都吸引了大批就业人口。而一种新兴的职业之所以能在就业市场中独领风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的。一开始,它也许并不是热门,只是追求的人多了,才成了时尚。如果这时你想介入该行业,就应当充分考虑你的兴趣、能力,你的就业磨合期、收益时限以及这一职业的未来前景。

其实,如今整个社会对于“职业贵贱”的观念越来越淡,那些过去被人视为“下等人”干的工作,现在反而更能锻炼人的本领,发挥出个人的潜力。西方国家的许多大学毕业生,一开始没有多少是按专业对口工作的,很多人是从推销员、收银员乃至在餐厅打工起步,然后一步步走上新的岗位。比起“抢短线”的激进行为,在择业中搞“长线投资”似乎更为理智、更具个性。

(2)以智能求生存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也在不断变化,如何让自己成为就业市场的“常胜将军”呢?你需要的是不断“充电”。除了本行工作,你还应当熟知一些专业以外的事务。不仅要成为专门人才,还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适合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样,你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个人主导生活

为了求得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有不少人放弃了个人的兴趣追求。工作时往往超负荷运转,个人空间极小。从社会对劳动力的不同需求来看,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但这往往并不是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选择。赚钱当然是必要的,但人们除了工作之外,对其他事物也有追求,如自由的时间、良好的健康、满意的人际关系和幸福的家庭等等。因此,一份相对自由的、能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工作将越来越成为人们首选的择业目标。

这样,人们就可能拥有更多灵活的时间,弹性安排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工作才是个性化的、理想的工作。

做事也应独辟蹊径,最先要做的事不要过多地犹豫,因为那样只会消磨你的志气和锐气,延缓你的思维,最后什么事都会不了了之。

8.生命有限,做事应集中你的注意力

这里是非洲的马拉河,河谷两岸青草嫩肥,草丛中一群群羚羊在那儿美美地觅食。一只非洲豹隐藏在远远的草丛中,竖起耳朵四面旋转。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悄悄地、轻手轻脚地,低头哈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来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觉,开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百米运动员那样,瞬时爆发,像箭一般地冲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羚羊跑得飞快,非洲豹更快。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头又一头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更近的猎物。它一个劲地直朝着那头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那只羚羊已经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与累的较量中,比最后的速度和坚持力。终于,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绊倒了,豹牙直朝羚羊的脖颈咬了下去,一动也不动,喘着粗气。

可以说,一切肉食动物都知道在出击之前要隐藏自己,而在选择追击目标时,总是选那些未成年的,或老弱的,或落了单的猎物。在追击过程中,它为什么不改追其他显得更近的羊呢?因为它已很累了,而别的羊还不累呢。其他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冲刺的爆发力,一瞬间就会把已经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后边,拉开距离。如果丢下那只跑累了的羊,改追一头不累的羊,以自己之累去追不累,最后一定是一只也追不着。

对于那些浅尝辄止、见异思迁的朋友,非洲猎豹的做法不失为一个榜样。

动物世界的这种普遍现象,也许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本能。但它启发人类仿效: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切忌三心二意,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固定的目标中,才能有所成就。

成功的人做事很有秩序,能够用理智左右自己的行为,行事的时候井井有条。总之,无论做什么样的事都要管好你自己! q4Ps+N6R7At6WjZks+5Zi8VBhiJMtYHty8C82dGROcVNADUEoQA/36zxVnTi0rJ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