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道家鼻祖,无为而治(老子·春秋)

【生平简介】

姓名:李耳。别名:老聃。出生地:苦县(今河南鹿邑,一说安徽涡阳)。生卒年:约公元前571-前471年。身份:哲学家、思想家。

主要成就:道家学派创始人、朴素辩证法思想。

【名家推介】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位于今安徽涡阳,一说河南鹿邑)人。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部书,后世称为《道德经》。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奠定了基础,其思想体系对全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周朝都城洛阳是老子的家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学问日益加深,声名越来越响。春秋时称呼学识渊博的人为“子”,用来表示对这个人的尊敬,因此,人们都称老聃为“老子”。

鲁国的孔丘苦苦钻研礼的学问,可最终还是没有得出理想的结果,十分困惑。当他听说老子经过多年探索钻研,知识渊博,已经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决定去拜访。

老子看见孔子,便热情地问道:“你来了,听说你现在已经成了北方的贤者,可不知你是否已经懂得了天道?”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懂得天道。”老子又问:“那么,你是如何去探求天道的?”孔子回答说:“我从阴阳的变化中来寻求,已有十二年了,可仍然没有得到。”

老子说:“是啊。阴阳之道是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言语不可以表达的,是通常的智慧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所谓得道,只能是体会道,是无法用合适的言辞表述清楚的。”

老子稍微停了一下,看了看孔子,又继续说:“你说你寻求了十二年而不得道,那是当然的。如果道是可以奉献的,那么,人们就没有不把它奉献给君王的;如果道是可以进贡的,那么,子女就没有不把它进贡给父母的;如果道可以告诉别人,人们就没有不告诉兄弟的;如果道可以留给他人,那么,人们就没有不留给子孙的。然而,这些只是假设,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道不可见、不可听、不可言、不可赠送。寻求道,关键在于内心的感悟。”

临别时,老子对孔子说;“富贵的人用钱财送人,有学问的人用言辞送人,我不算有学问的人,但还是送给你几句话。”老子停了一会儿说:“孔丘啊,你要恢复的周礼已失去生命力了。你时来运转时就驾着车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般地随风旋转。要知道善于经商的人总是将货物藏起来,好像什么也没有;有高尚道德的人容貌谦虚得像个笨人,抛弃你的骄气和过高的欲望,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什么好处。”

老子的一席话,对孔子触动很大,他对自己的学生说:“鸟,我知道它们善飞;鱼,我知道它们善游;兽,我知道它们善于奔走。对于鸟,可以用箭射它;对于鱼,可以用网捕捉;对于兽,可以用陷阱擒获。至于天上的龙,我不知道龙的形状,也不知道它是怎样乘着风飞上天的。今天我看见了老子,就象见到了龙一样。”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孔子问礼的故事。

函谷关,是古代著名的雄关要塞,是进入秦国的必经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函谷关守关的长官是尹喜,有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而来。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只有圣人到来才会有这样的祥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仙风道骨之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老子没办法,只得答应。他沉思默想,在简牍上一字一句地写起来。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共有五千余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于老子出关的路上。

现在函谷关太初宫的正殿,就是当年老子著书的地方。《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的经典。

后来老聃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慕名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求问修道的方法,学术上的要旨,处世的哲学等,于是老子的弟子遍布天下。孔子后来又多次向老子问礼,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老聃长寿,一百余岁仙逝,邻里皆来吊唁。有悼文道:“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专家品析】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指出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及其存在的根据,他创造了“道”,创立了以“道”为核心,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主张人要顺应自然,反对人对自然的掠夺。在个人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上,老子提出“无争”的处世原则,反对对功名利禄的攫取,启发人们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老子的思想及其著作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欧洲从19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六十多种《道德经》译本,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主张或论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等,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当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八十一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E8ZXUilVunhgrlSHxcW5ZO+hdyZdzWUFBJ69upYxiGm60hfh/+xJHsOd5EXxmW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