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套 敌战计(1)

敌战计包括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及顺手牵羊共六计。敌战计是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由于在现实战争中,不管双方兵力如何,都要与敌人面对面作战,因此在与敌人对阵时,既要有胆识,又要审时度势。战争是敌我双方战斗力的较量,要想取得胜利,不仅要提高己方的战斗力,还要削弱敌方的战斗力。本套计策是分别从诳之、藏之、观之、安之、舍之、积之六方面来展开介绍的。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计谋原典】

诳也,非诳也(1),实其所诳也(2)。少阴,太阴,太阳(3)。

【注释】

(1)诳也,非诳也:诳,欺骗,迷惑。《武经三书·孙子·用间》即把“诳事”作为“虚假之事”。

(2)实其所诳也:实,实在,真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把真实的东西充实到假象之中。

(3)少阴,太阴,太阳:原指《易经》中的“兑”卦(少阴)、“巽”卦(太阴)、“震”卦(太阳)。少阴,这里是指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太阴,这里是指大的秘密军事行动;太阳,这里是指大的、公开的军事行动。

【译文】

用虚假情况迷惑敌人,但又不完全是虚假情况,因为在虚假情况中又有真实的情况。在隐蔽的军事行动中,隐藏着大的军事行动;秘密军事行动,又常常在公开的军事行动中进行。

【计谋典故】

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而唐将张巡却不肯投敌。他率领两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眼看就要抵挡不住敌军攻城。这时,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于是,他急命部队收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并将草人披上黑衣,然后在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

夜幕之中,令狐潮误把草人当成士兵,以为张巡夜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天亮之后,令狐潮才知自己中计,后悔不迭。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这次令狐潮并没有上当,依然稳坐军中。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令狐潮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杀得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

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取得了胜利,保住了雍丘城。

【计谋解析】

“无中生有”指用“无”来迷惑敌人,来掩盖“有”的真实目的。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虚实必须结合,一假到底,易被敌人发觉,难以制敌。因此,先假必后真,先虚必后实,无中必生有。使用此计时,有两点应加注意。

第一,此计对于那些生性多疑、过于谨慎的敌人,特别奏效。

第二,当敌方思想已乱、深感迷惑不解时,必须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

【解读】

凭空捏造,无事生非

无中生有之计,“无”是迷惑对手的假象,“有”则是假象掩盖下的真实目的。

战国时,张仪以“连横”政策的创立者身份活跃在各国间的政治舞台上,他巧舌如簧,纵横捭阖,着实施展了自己的才华。

最初,张仪来到楚国游说,但受到了楚怀王的冷遇,从而在楚国极为潦倒。

张仪想改变这种困窘局面,便心生一计。

那时候,楚怀王正宠爱着两个美人:一个是南后,另一个是郑袖。

一天,张仪见到楚怀王,便对他说:“大王,我到这里已经很久了,却一直没有什么作为。因此,大王请准我离开这里,前往晋国,也许会碰上好运。”

“好吧,你只管去吧!”楚怀王正巴不得他赶快离开,便一口答应。

张仪说:“虽然我是去晋国,但我还会回来一次。请问大王,需要从晋国带些什么?譬如那边的土特产,您若喜欢我可以顺便捎些回来,献给大王。”

楚怀王漫不经心地说:“金银珠宝楚国有的是,晋国的东西没什么可稀罕的。”

“大王就不喜欢那边的美女吗?”

这话像电流一样,使楚怀王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眼睛一亮,问:“你说的是什么?”

“我说的是晋国的美女。”张仪一本正经地解释,“晋国的女人,哪一个不像仙女一样?白皙的肌肤,粉红的脸蛋,杨柳般的细腰。”

这一番话把楚怀王的色欲完全勾起来了,高兴地说:“你马上给我去办,要多带些这样名贵的‘土特产’回来!”

“不过,大王……”

“那还用说,货款是需要的。”楚怀王立即命人给了张仪很多钱,叫他火速去办。

张仪出宫后马上把这消息传开,直传到南后和郑袖的耳里。两人听了,大为恐慌。连忙派人去向张仪疏通,告诉他说:“我们听说先生奉楚王之命,到晋国去办‘土特产’,特送上盘缠,望先生笑纳!”这样,张仪又捞了一把。

过了几天,张仪向楚怀王辞行了,装出依依不舍的样子,说:“这次去晋国,路途遥远,不知哪一天可以返回,请大王赐酒给我壮胆吧。”

“行!”楚怀王亲自赐酒给张仪。

张仪饮了几杯,脸红起来,又下跪拜请楚怀王,说:“这里没有外人,敢请大王特别开恩,请王后和贵妃再赐我几杯,给我更大的鼓励和勇气。”

楚怀王看在张仪要采办“土特产”的份上,把最宠爱的南后和郑袖请了出来,让她们轮流给张仪敬酒。

这时,张仪扑通一声跪在楚怀王面前,说:“请大王把我杀了吧,我欺骗大王了。”

楚怀王见状连忙问:“为什么?”

张仪说:“我走遍天下,从未遇见有哪个女人长得比大王这两位贵妃漂亮的。过去我对大王说过我找‘土特产’,那是没有见过贵妃之故,如今见了,方知把大王欺骗了,真是罪该万死!”

楚怀王松了口气,对张仪说:“这没什么,你也不必启程了。我知道天下间根本没有谁能比得上我的爱妃。”

南后和郑袖听到楚王这样称赞她们,不由得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同时,也向张仪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从此,楚怀王改变了对张仪的态度,而张仪在楚国的待遇也逐渐好了起来。

张仪活用“无中生有”之计,白手撑开局面,达到自己的既定目的,这一策略值得借鉴。

“从无到有,从虚到实”的转换,是无中生有之计成功的重点,同样适用于当今商战之中。

无中生有,妙而嫁祸

无中生有被后人广泛应用在官场之上。在一般情况下,想采取不正当手段升官发财的人,或是制造一些无中生有的新闻来给自己造势,或者嫁祸于人排除异己,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来使自己显达于众人之中。因此,我们就应该多了解此计,以防被险恶之人蒙蔽或陷害。

楚汉彭城之战后,刘邦败逃荥阳。项羽乘胜追击,紧逼城下,并断了汉军的外援和粮道。刘邦十分忧虑,郦食其献计分封六国,以求天下拥戴,被张良否定了,刘邦将郦食其大骂了一顿而告终。

汉王销毁了分封六国的王印,虽然是明智之举,但却无法使项羽退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羽围城越来越急,刘邦忧心如焚,便召集张良、陈平诸谋士商议说:“项羽乘我兵力分散,城内空虚,率兵围攻,有何办法退敌?”

陈平说:“项羽的骨干部下不外范增、钟离昧、龙且、季节这几个人。如果能够离间他们,就可以瓦解项羽的核心组织,削弱他的进攻力量了。”

“何以离间诸将?”刘邦急问。

陈平答:“项羽为人猜忌,易信谣言,只要大王肯捐弃大量黄金,我就有办法去收拾他们。”

“黄金有什么稀罕的,你就拿四万两黄金去吧。”刘邦说,并且还说了一句:“你爱怎么花,就怎么花。”

陈平受金四万,提出数成,交与心腹。心腹扮成楚兵模样,怀金出城,混入楚营,贿赂项羽左右,散布谣言。

不过三日工夫,楚军内已是传说纷纷,无非是说钟离昧等将功多赏少,不得分封,将要联汉灭楚云云。项羽有勇无谋,素好猜疑,一闻讹传,便信以为真,竟把钟离昧等视作贰臣,不加信任,只对范增信任如故。

项羽疏远了钟离昧,却对荥阳的攻势一点也没有放松,仍然率军把荥阳围得水泄不通。但是,由于汉军坚壁固垒,楚兵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因此项羽心情十分烦躁。

陈平抓住时机,又向刘邦献计道:“项羽攻城不下,正好派人去向他诈降。他必然应允,遣人来讨论条件,到时我们便借此来离间范增,等到项羽军心浮动时再行突围。”

刘邦心领神会,遂命陈平、张良依计而行。

陈平、张良派使者往楚营游说,奉上厚礼甘言,说刘邦不敢与楚王分庭抗礼,愿各守封疆、共保富贵,并划荥阳以东为楚界,荥阳以西为汉界。

项羽想到刘邦势力日益增大,韩信又善于用兵,继续打下去,亦不知鹿死谁手,不如趁早讲和,休养生息,等候机会,东山再起,便招范增前来商量。范增分析道:“这是刘邦的缓兵之计,和谈不是本意,是要把战局拖住,坐等韩信的救兵。今日正当猛攻快打,把刘邦消灭在这里,再去对付韩信。”

项羽犹豫起来,汉使料定是范增从中作梗,乃对项羽说:“大王自应圣裁,左右的话,怕有私弊。因为,胜也好,败也罢,别人一样可以不当楚官当汉官,但大王将怎样处理?况且汉王尚未势穷力尽,韩信的几十万大兵很快就会到来,内外夹攻,大王师疲粮尽,那时欲退不得,欲进不能,不是后悔莫及吗?依臣鄙见,倒不如及时讲和,化干戈为玉帛。这样,不独汉王感恩戴德,老百姓也会讴歌大王的仁义呢!臣虽身在汉营,仍是天下一介贱民,望大王三思,为天下着想,不要被左右暗中出卖了!”

汉使的话掷地有声。项羽一时难以回复,便道:“你先回营,我即派人入城讲和。”

陈平心花怒放,暗想:范增,你也死到临头了!

项羽不听范增的劝谏,派虞子期等人为和谈大使进入荥阳城。

刘邦谎称夜饮大醉,命陈平前来接待。陈平把楚使引到客房,楚使见客房布置得非常阔气,招待的人又都那么殷勤、周到,心里便有几分得意。陈平设了丰盛筵席,请虞子期上坐,顺便问起范增的起居近况,大赞范增,并附耳问:“亚父范增有什么吩咐?”虞子期道:“我们是楚王差使,不是亚父差来的。”陈平一听,故作吃惊,说:“我以为你是亚父差来!”便叫几名小卒撤去上等酒席,随后把楚使领至另一间简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饭招待。陈平满脸愠色,拂袖而去。

众楚使如坠云里雾中,乃整衣求见刘邦。刘邦传话说还未梳洗。侍从引着楚使在密室休息,奉陪一会儿,托辞起身,说:“虞大使请稍候,小臣去帮汉王梳洗。”遂离开密室而去。

虞子期受此怠慢,大为不快,在密室里走来走去,见桌上有几份秘密文件,随即走过去翻阅,找到一纸首尾不写名的信。

内云:“霸王提兵远来,人心不附,天下离叛,兵不过二十万,势渐孤弱。大王切不可出降,急唤韩信回荥阳,老臣与钟离昧等为内应,指日破楚必矣。黄金不敢拜领,破楚后愿裂土封于故国,子孙绵延百世,臣之愿也……”

虞子期大惊,暗思这信必是范增的了。近闻亚父与刘邦私通,尚不相信,今见此信,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于是,将信揣入怀中,准备回去告诉楚王邀功。

虞子期回营后,不胜其愤,把自己所受的冷遇,在项王前渲染了一通。然后,将从密室里偷来的匿名信呈给项羽。

项羽看罢密信,怒发冲冠,招来范增大骂;“老匹夫居然起心要出卖我,今天决不饶你!”

范增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深知项羽一向尊敬他,但今天却这么待他,分明早已不信任自己了,便对项羽说:“天下大局已经定了,愿大王好自为之。”

范增解甲归田,一路上怨恨不已,叹气道:“刘邦是个假仁假义、刁钻刻薄的小人,一个亭长怎么能做君王?项羽可是个又能干又豪爽的英雄,将门之子,确实有君王气魄,只可惜……”

范增边走边想,边想边叹气。一路上,吃不下,睡不好,犹如风前残烛,气息奄奄。将至彭城,忽然背上生了一个毒疮,凄凄惨惨、冷冷清清地合上了眼。

范增死后,项羽方才醒悟过来,大喊上当,但悔之晚矣。

用挑拨离间之计,来破坏敌方内部的团结,往往是战胜敌方的绝妙手段。同时,这也警示我们:内部离心离德,必会使自己不攻自破;只有团结一心,方能成事。

虚则虚之,示敌以假

最高明的诈术,莫过于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欺骗敌人。

阿拉曼战役于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北部非洲沙漠地带上进行。对手分别是纳粹德意联军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和刚刚上任的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战役打响前,对垒两军在埃及阿拉曼地区以西一条由北至南、长约六七十公里的防线上形成相互对峙的局面。

在这次战役以前,隆美尔曾大败英军。这一次,新司令蒙哥马利为制服这只奸猾的“狐狸”,同高级参谋们经过审慎研究,最后确定了“指南打北”的军事战略。在狡猾的“狐狸”面前要搞小动作,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狐狸”的嗅觉特别灵敏,那么怎么样执行这一战略部署呢?

这一战略的实施关键,是要在沙石裸露、草木不生的荒滩沙漠上进行大规模的伪装行动,代号为“伯伦特行动”。整个行动分两部分进行,即第一部分是掩饰北线的进攻意图,第二部分是诱敌南移。

在北线,实际要进行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需要储备大批的军械物资。如何将这些物资伪装起来,的确是个大难题。英军经过多次试验,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这些物资伪装成汽车运输队。一箱箱的食物被叠成货车状,然后再盖上伪装网。“汽车”旁又撑起一个个司机住宿的帐篷,里面放的也是物资。同时,还安排了一些真的货车时常出入,更增加了真是那么一回事的错觉。也有一些物资被码成小丘一样,然后蒙上苫布,再盖上层沙土,使其像真沙丘。这样一来,这一带就好像没有什么物资了,可以造成不会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错误判断。用来进攻的坦克,则是在发起进攻的前三天才趁黑夜开到前线,并且也用各种办法隐蔽起来。在这些坦克原先停驻的后方,则换上假的坦克模型,使敌人根本看不出坦克调动的迹象。

在南线,同样也制造了各种伪装和假象,以使敌人确信进攻将在南线进行。首先,盟军建造了假输水管,把伸向南方的真水管接长。工程进度也像真的一样,沿途还设有假泵房、假水池等。其次,是制造了进攻大军所需物资的堆放场,堆放假的粮油和弹药。再次,在南线还布置了假阵地、假火力点及假火炮等。这些假的军事设施所表现出的军事行动规模达到了三个半军团。蒙哥马利先用“虚者虚之”的手法,故意示敌以假。一个星期里,阵地毫无动静,等到敌军怀疑这是假阵地之后,又在夜里换上真炮,再“虚者实之”。当战役打响时,这里的大炮也响起来,使德军更相信英军的主攻点在南线。

战役开始后,“伯伦特行动”大获成功,德意联军惨败收兵,其效果连蒙哥马利自己都出乎意料。后来,英军从敌人的文件中看到,由于德意联军根本未发现英军在北线集结部队,只发觉南线在增兵,因此只在南线配置了重兵,等待英军进攻。并且,直至英军在北线进攻打响四天后,南线的德国装甲师也没有移动。

第八计 暗渡陈仓

【计谋原典】

示之以动(1),利其静而有主(2)。益动而巽(3)。

【注释】

(1)示之以动:动,行动,这里是指用来迷惑敌方的正面佯攻、佯动等军事行动。

(2)利其静而有主:静,平静;主、主张。

(3)益动而巽:益和巽,都是《易经》的卦名。《易经·益·彖》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是说益卦下卦为震、为动,上卦为巽、为风、为顺。益,收益;巽,动、前进。联系本计,此句意为:表面上,努力使行动合乎常情;暗地里,主动迂回进攻敌人,必能有所收益。

【译文】

采取正面佯攻的行动,利用敌人被蒙骗决定固守时,暗地里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计谋典故】

秦朝末年,各路豪杰纷纷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但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巨鹿之战后,便携胜利之师进入关中,逼迫刘邦退出关中。由于实力上的差距,刘邦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事实上,刘邦是在等待时机击败项羽,夺取天下。

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敌军把主力派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及翟王董翳,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计谋解析】

“暗渡陈仓”一般是指用正面佯攻的迷惑手段,来伪装自己真实攻击路线的计策。它的特点是将自己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让人想不到的行动背后。“暗渡陈仓”和“声东击西”两者都是虚张声势,制造一种假象来迷惑敌人,并在假象的掩盖下,采取真实行动。但不同之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而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如果混淆两个计谋的作用与操作方法,定会招致灾祸。为此,大家一定要认真分析,以防混淆。

【解读】

孙休以明掩暗灭敌手

谋略是智者的棋局,要设法采用正面的,常规的方法牵制对手,然后再悄悄另辟蹊径迂回到对手弱处,给其致命一击。

此计通过正面佯攻,迷惑对方,并以此来掩护其真实意图,使其目标和路线不为人知。一明一暗相互配合,创造出有利战机,从而一举歼敌。

孙休是由权臣孙拥立的吴王,他一直假表心愿同孙交好,可暗地里却一直寻找着诛杀他的时机。公元258年9月,吴国权臣孙兵围吴国王宫,夺吴王玺绶,逼群臣同意废吴王孙亮,并降其为会稽王。然后,接受典正施正的建议,迎立琅琊王孙休为吴主,于是派人送书孙休,指斥废帝孙亮,亲近刘丞、全尚等佞臣,沉湎美色,搜取民女,不听劝谏,滥杀无辜大臣,为此自己推案旧典,运集大王,且百官立于道侧“迎侯王即帝王”。

10月18日,孙休将到建邺,孙的弟弟孙恩代执丞相职事,奉上玉玺,孙休再三辞让,始终未接受皇帝玺绶。孙率士兵千人迎至建邺城郊外,拜于道旁,孙休也立即下车答拜。当天车驾朝廷正殿,宣布大赦天下,改吴国年号为永安。这时,孙又上殿交上印绶,自称草莽臣,诣阙上书,说:“臣自省才非国家干臣,虽位极人臣,不过因缘肺腑,伤锦败驾,罪负彰霸。陛下以圣德承大统,宜得良辅,但自思无益于朝政,故承上印绶,退还故也,以求避让进贤之路。”吴王孙休赶快引进于殿,以好言慰解,下诏明示:大将军孙忠计内发,扶危定倾,为安康社稷,立有赫赫功勋,今以孙为丞相、荆州牧,增加封邑五县;孙兄弟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孙据为右将军,封县侯;孙斡、孙均授将军职,封亭侯。

孙休由会稽王被拥为吴王,是在吴王孙亮被黜废,大臣全尚等人遭逐杀,权臣孙因为顾及非议,暂时采取的权宜之计。孙休上台后,心里也非常清楚,东吴自孙权晚年以来,朝政人事更迭频繁,互相倾轧残杀从来没有停止,要想稳固自己的皇位,非除去强臣孙不可。但是,自己在建邺城中力量不强,硬对硬的拼斗,只会重蹈孙亮覆辙。所以,登台伊始,他为稳住孙,极力予以笼络。孙一门,五人被封侯,且都是典掌禁兵,成为东吴以来,朝臣中罕见享受的荣耀,即是作为一项安置措施。接着他又对外明示无久居皇位之心松懈孙等人的警惕性。当朝臣奏称请立皇太后、皇太子时,孙休明确下诏,“我以微薄之力,继承东吴大业,继位初始,并没有广施恩泽,后妃名号,嗣子之位,并非紧要之事”,一再拒绝朝臣奏请。

孙拥立吴王,并非出于真心,他一直对帝位跃跃欲试,就是在已经遣人迎立孙休的时候,他还想占据帝位。当时孙休正在驰往建邺的路上,孙打算搬进宫廷居住,且召集京城百官商议,群臣见状,大惊失色,但畏惧孙手握兵权,都一味地沉默,不肯公开表态。只有选曹郎虞汜,挺身而出,说:“明公现在是东吴的伊尹、周公,担当将相重任,执掌吴王废立的大权,居上安定宗庙社稷,下施恩惠于平民百姓,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都为您欢呼雀跃,把您看作是商朝的伊尹,汉代的霍光再现于世。现在琅琊王还未来,您却想入宫,这样群臣百姓之心将为之动摇,人们会疑惑不解,此举非发扬忠孝、扬名后世的做法啊!”虞汜明褒暗贬的劝谏,群臣的沉默态度,孙虽然心中不满,但不便公开抗对,入宫打算只好暂时作罢。孙休即位不久,孙就带着牛和酒进奉吴王,吴王以群臣送礼一律不收为由婉拒,孙干脆转送到左将军张布府里,张布赶紧设宴款待,酒酣意浓时,孙大声抱怨:“当初废掉少主时,不少人劝我自立为君,我以为皇上贤明,故此迎立。皇上没有我,哪能有今天。现在,我给皇上送礼,都遭拒绝,这是把我与其他大臣同样看待,无所区别,我应当再立他人才是。”张布听其言,赶紧报告皇上孙休。

孙休见孙已萌发政变之意,急思对策,于是决定施行暗渡陈仓之计,佯攻偷袭。先是屡次赏赐孙,表示对孙宠信有加,一次,有人上朝密告,说孙心怀怨恨,欲图谋反,请吴王注意。孙休听到后,不仅不予奖赏,反而把他拘起来送给孙处理,以示对孙坚信不疑。孙这时,又通过别人,要求带兵外出驻屯武昌,吴王立即答应,结果孙令自己率领中军万人,乘吴王有旨,尽取京都武库中的兵器,一齐装船驰往武昌。孙还要求把朝中中书两郎带走典领荆州军事,当时主管者声言中书郎官不应离京外出,但孙休特赦孙,允许带走。

吴王以上措施,削弱了孙在朝中的力量,执告密者送孙处理,表面上显示对孙的相信,又是佯攻,暗示孙在京谋反不会成功,吴王孙休早有警惕,不可造次。果然,孙心虚,把自己的亲信精兵,赶紧运往荆州,甚至要破例带走中书两郎。在吴王孙休看来,孙把亲信带走,当然是越多越好,而强留在京,只是增加孙的羽翼势力。因此,孙此类请求,孙休也痛快地答应。

暗渡陈仓之计,离不开明修栈道,而修栈道的目的,是为了削弱敌人的力量,减少自己行动的损失,孙休以上举措,达到了这个目的。

迂远曲折,以正隐奇

暗渡陈仓之计,应用于商战,可引申为:故意暴露自己的行动,用以迷惑、麻痹竞争对手,然后暗中准备另一种行动,从而战胜对手或赢得顾客。

美国泰德·特纳广播公司向电视广播行业的挑战,就是采用了暗渡陈仓之计,而跻身于电视广播事业,并成为电视巨子的。

目前,在美国,强大的电视网络覆盖着全国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从中愉悦身心、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并将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

因为电视,每个人都不再是孤独的个体,人们的思维视野也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由此可见,电视对于人们的生活是何等的至关重要。因此,电视网络自然是商业巨子们激烈竞争的又一舞台。

特纳在亚特兰大拥有一个小型超高频电视台,通过17频道播送电视节目。但是,它的信号非常微弱,有时甚至在亚特兰大本地也接收不到。

特纳意外地发现,广播电视领域中还有一片尚未被三大电视公司控制的绿地,那就是有线电视台。

特纳深知,以他目前的力量和三大电视公司挑战必会碰得头破血流,在那个战场上,他几乎连招架的工夫都没有。

他为自己制定了“暗渡陈仓”的进攻策略,以求出奇制胜。一方面要给对手造成一种假象和错觉,即特纳广播公司实力弱小,只能在不起眼的行当里维持生存,不敢涉足三大电视公司所垄断的行业,从而使三大电视公司无视他的存在;另一方面则要不动声色地积蓄力量和资金,要知道,维持一家大型有线电视台的费用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找到了一件“外衣”——亚特兰大电视台,其公开的经营方针是不涉足新闻制作,只制作和传递生活娱乐节目。

这个策略意味着亚特兰大电视台的地位很低,经济实力也很弱小,更无意与谁一决雌雄。

任何一家大型电视广播公司都是靠新闻制作来显示公司实力的。这是因为新闻制作耗资巨大,并与广告收益相辅相成。同时,还能显示其节目的覆盖率。

在美国,区域性的小型电视台有很多,多数也都采用这种办法保护自己。至于三大电视广播公司,则认为只要牢牢把握新闻制作的权威便可无后顾之忧,而经营那些小型娱乐节目不过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

1973年,特纳以获得勇士棒球赛的转播权为契机,建立起以有线电视为传播方式的亚特兰大勇士网络,开发和占据这一片颇有潜力的空白地带。为了资金,他把手伸向了电缆经营者的口袋。因为,无线电视台通过电波向广大用户转送节目,有线电视台则通过电缆。

通过和电缆经营者的多方接触,特纳发现他们非常欢迎使用自己的有线频道。因为在许多时候,有线频道都有球赛实况,同时他们还希望能收看到丰富多彩的生活节目和电影。为此,他们很愿意提供转播费用。

这对于特纳来说,简直是个福音,通过转播棒球赛,使他经营的娱乐节目有了观众,有了市场。现今,费用又有所分担,如此一来,建立“全国性”的有线电视服务市场大有希望,特纳真是喜不胜收。时隔不久,特纳就凭借有线电视终于成为广播电视业的“新巨头”,变美国电视业的“三分天下”为“四分天下”。

在开始时,三家实力雄厚的电视广播公司联合一致对外,“三分天下”的局势已定。此时,特纳若介入电视广播业,其阻力可想而知。然而,特纳却“明修栈道”——声称只制作和传递生活娱乐节目,不涉足新闻制作,背地里“暗渡陈仓”——把目光投向有线电视,积极运作。最终,他躲过了强敌的排挤,跻身于广播电视业巨头行列。

迷惑对方,静而不露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刑部给事中吴时来、刑部主事张翀及董传策在同一天上疏弹劾奸臣严嵩。张翀和吴时来都是徐阶的门生,而董传策则是徐阶的同乡。严嵩很容易地怀疑到他们上书是徐阶所主使的,所以把他们下狱严刑拷问,想让他们说出背后是徐阶在指使,但三人最终也没有这样说。此后,徐阶对严嵩就更加小心谦恭,以称病、与世无争的假象来迷惑他。然而,对明世宗所喜爱的东西加倍用心制作,希望以此进一步讨得明世宗的欢心。后来因为明世宗建宫之事,徐阶得到了明世宗皇帝的信任,而严嵩却因此事开始失宠。然而,此时刚刚得到明世宗信任的徐阶仍事事谨慎小心,以防有变。

徐阶看出明世宗皇帝虽然开始转移了对严嵩的宠信,但毕竟对严嵩还有旧情。因此,他还需要静而不露才行。于是,他一方面荐蓝道行入宫,以伪装的“神仙”降临来告诫明世宗皇帝驱逐严嵩父子,支持邹应龙上疏弹劾;而另一方面,他又假装什么也不知道似的到严府表演了一出好戏,百般安慰严氏父子。徐阶的种种作为,足见其韬光之术非同一般。

事实上,明世宗皇帝在严嵩罢相后,的确曾流露过反悔之意,因为毕竟严嵩是他信任了二十多年的宠臣。他曾下令:“敢有再言者,同邹应龙一起俱斩。”意思表达得很含蓄,而徐阶却对明世宗矛盾的心态多有领悟。他抓住严嵩罢相,自己升为内阁首辅的机会,清除朝中的严党分子,一反严嵩的所作所为,收买人心,并以此得到了名相之誉。

徐阶在严嵩罢相还乡以后,仍旧与他有书信往还,不时问候。这样一来,使得老谋深算的严嵩信以为真,同时,阴险狡诈的严嵩之子严世蕃竟也被他骗过,认为“徐阁老不会害自己”,而更肆意妄行起来。这也是徐阶韬光养晦之术的一部分,他在等待着时机的到来,好置严氏父子于死地。当这个机会终于到来的时候,徐阶才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用他亲手拟定的奏疏置严世蕃于死地。

徐阶不愧是官场之争的老手,他的韬晦功夫非常到家。难怪严世蕃在狱中说:“先取徐阶首,当无今日。”徐阶终于使恶贯满盈的严氏父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故作声势,实施计谋

假如不能按常规原则办事,达到目的时,这时就要灵活地转正为奇,从另一条途径“渡过陈仓”达到目的,但要顺利地“暗渡陈仓”,必须“明修栈道”,即用明的一手,掩护暗的一手,明的是假,暗的是真。在运用此计时应注意,明的一手应做得吸引对方,力求逼真,不能有丝毫疏忽,在渡过陈仓之前不能让对手察觉到你的真实的一面,但或者有时也可为双方心知肚明,只是做给外人看,为自己的言行举止找个合理的借口。

英国中东战区总司令韦维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以其敏锐的头脑和超人的记忆力和对战术问题的研究而蜚声英伦。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后,希特勒在欧洲大陆连连得手,英法自顾不暇。辽阔的非洲大陆则成为墨索里尼的猎物,意大利以阿比西尼亚为根据地陆续吞并了利比亚、厄立特里亚及索马里,墨索里尼心目中的“非洲帝国”已具雏形。

韦维尔将军奉丘吉尔首相之命,要以铁拳击碎墨索里尼的“非洲帝国”。然而,严峻的现实是意大利在北非拥兵40万众,而韦维尔手中仅有36000人,外加一个编制不完整的坦克师,部队装备和素质均不佳。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后,格拉齐亚尼元帅指挥意军从利比亚出发进攻英国,兵锋进入埃及境内,韦维尔深知强敌当前不能力拼,只能智取。那么如何才能智取强敌呢?

韦维尔认为:每一名司令官,都应当经常考虑如何使对手误入歧途,并利用对手的恐惧而使他们心慌意乱。而一切欺骗的基本原则是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你想要它注意的地方。高明的魔术师用的就是这些方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迫使敌人做些有利于我方行动的事。比如,把他的后备队调到错误的地方,或者不调到应该调去的地方,或者诱使敌人浪费精力。

韦维尔命令克拉克准将带领数个小分队,专门从事欺诈意军的活动。他们人工制造出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数百个橡皮做的巡逻坦克,它们能够装进板球袋里,随时取出充气使用;野炮可装进饼干盒内;“两吨重”的载重卡车和发动机,放出空气后还没有弹药箱大。

在首次进行的战术欺诈活动中,英军工程兵修建假公路和坦克履带印迹,公路一直修到西迪巴拉尼以南靠近意军驻地的地方。随后,英军为了增加真实性,用成群的骆驼和马拖着耙形装置,在沙漠中带回驰奔以掀起滚滚烟尘,使意大利空中侦察机和野外观测哨误以为是英国的庞大坦克部队在行进。意军飞机想低空侦察又被英军高射炮部队赶跑,根本无法看清地面的真实情况。

格拉齐亚尼从侦察机所得情报分析,认为意军右翼有英军强大的坦克部队运动,而且英军的坦克、大炮数量已远远超过了意大利军队。因此,格拉齐亚尼决定意军不能贸然进攻,应原地坚守。

韦维尔的欺诈战术成功了,它减缓了意军的攻击速度,为英军调兵遣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个月后,即1940年12月9日,韦维尔下令英军分南北两路向意大利军队发动积极进攻,格拉齐亚尼早已被韦维尔的虚张声势战术吓破了胆,其部队不战而溃。英军一下子跃进650公里进入利比亚境内。东部非洲的战事仅进行了2个月,英军就俘获了13万意军、400辆坦克及1290门大炮。

暗渡陈仓之计在战争中,有时候看起来跟小孩捉迷藏差不多,只要能瞒过敌人的眼睛,所用的手段和道具都不用考虑它是否太儿戏了,因为敌人跟我们玩的也是一场抓人的游戏,我们的目的是打败敌人,其他的只是途径或手段而已。

第九计 隔岸观火

【计谋原典】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1)。暴戾恣睢(2),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3)。

【注释】

(1)阳乖序乱,阴以待逆:阳,指公开的;阴,指暗中的。阳、阴,在句中泛指敌我双方两种势力。乖,违背,不协调。逆,混乱。

(2)暴戾恣睢:残暴凶狠,胡作非为。

(3)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彖》,“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豫,卦名,本卦为坤下震上。

【译文】

当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发生内乱时,我方应在暗中静观,坐待其局面进一步恶化。敌方互相残杀,必然自取灭亡。我方则必须顺时而动,且勿操之过急,这样就能像《易经·豫》卦上说的那样,达到胜利的目的。

【计谋典故】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见状,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氏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袁氏兄弟仍大败,又不得已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操闻讯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返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见二袁归降,心想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自己实为迫不得已。若收留二袁,必有后患;但若曹操进攻辽东,则可用二袁抵御之。

当公孙康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公孙康设伏兵将二袁兄弟一举擒拿,割下首级,并派人送到许昌。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残杀。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计谋解析】

“隔岸观火”是当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残杀,势不两立时,我方静观其势,坐收渔利。然而,我方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这时,我方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坐山静观,让敌手互相残杀,力量削弱。隔岸观火之计,观火不是目的,观火是为了取利,所以我方要把握好时机。要善于放“火”,激化敌方内部的矛盾,以便坐收渔翁之利。

【解读】

坐山观虎斗

“隔岸观火”通常也被视为“坐山观虎斗”,即理解为先不急于取胜,“隔岸”观察“火”的动向,以确保自身的安全,等待有利的时机到来之时,再采取行动,定能一举成功。

战国时期,魏国经过改革后,国力日渐强盛,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于是,魏国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不断地向外扩张,与赵、齐等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公元前354年,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发动进攻,迫使卫国屈服称臣。魏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赵与齐是盟国,眼看邯郸形势危急,赵国国王急忙派使者向齐国求援。

齐王召集大臣商议救赵事宜。齐将段干朋分析利弊,指出:“从当前的战略形势考虑,如果把军队直接开往邯郸去救赵,不但会造成将士伤亡,而且赵国既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魏军也没有消耗实力,这对齐国的长远利益不利。如何才能既削弱两国,又信守盟约呢?”

段干朋主张实施先让魏、赵相互削弱,然后趁魏军疲惫之时再出兵攻击的战略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先派一部分兵力南攻襄陵,以牵制魏军,待魏军攻打邯郸疲惫不堪后,再予以正面的攻击。他的这一谋略,有着“一石三鸟”的用意:其一,南攻襄陵,可使魏国陷于两面作战的困境;其二,向赵国表示援助的姿态,信守盟约,保持两国的友好关系,以坚定赵国抗击魏国的决心;其三,让魏、赵继续互相残杀,最后造成赵国受到重创,而魏国实力大幅削弱的结果,从而为齐国战胜魏国和以后称霸中原创造有利条件。

齐王采纳了段干朋的建议,以少量兵力联合宋国与卫国南攻襄陵,主力则按兵不动,静观势态发展,准备伺机出动。魏军攻打邯郸一年之后,赵、魏两国均已疲惫之极,齐王认为出兵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命令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救援赵国。

田忌打算率军直奔邯郸,与魏军主力交战。孙膑不同意这种硬碰硬的打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策略。他说:“要解开乱成一团的丝线,不能用手硬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自己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能以硬碰硬,而应该采取‘批亢捣虚’的办法,就是撇开强敌,攻击弱点,避实击虚,攻其要害,使敌人感到形势不利,出现后顾之忧,围自然就会解开了。现在魏、赵两国长时间交战,魏国的精锐部队都在赵国,留在自己国内的都是一些老弱残兵,您应该迅速向魏国的都城大梁进军,切断魏军的后路,攻击它防备空虚的地方。这样一来,魏军必然被迫回师自救,我们就可以一举而解赵国之围。同时,这样又能使魏军疲于回师,从而便于我们击败它。”

田忌采取了孙膑的建议,统率大军进逼魏都大梁。大梁危急的消息传来,魏军不得不以少数兵力控制历尽艰辛刚攻下的邯郸,而以主力回救大梁。这时,齐军已在桂陵等候多时,设下了埋伏圈。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加上长途急行军回师大梁,士兵疲惫不堪,面对占有地利、休整良好、士气旺盛的齐军的攻击,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终于遭到惨重的失败。同时,刚占领的邯郸等地,也全都被赵军收复了。

齐王由于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正确地采用了不与魏军主力正面作战的策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后来,孙膑又用“批亢捣虚”的战术,调魏军匆忙回师救大梁,使齐国获得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已成定局,桂陵之战不过是把这种必然性转变为现实而已。因此,可以说,齐国对魏国是不战而胜的。

总而言之,在应战时,应该懂得如何借机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然后凭借自己的优势迫使对手屈服,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妃子争宠,宦官得利

东汉宦官专权始于汉桓帝。宦官的社会地位原本是很卑贱的,但因为其工作的关系而“口含天宪,手握王权”,在权力斗争中,深居简出的皇帝常利用他们来制约出身高贵的豪族官僚。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豪族官僚200多人被宦官诬陷下狱,后来虽由豪族政治代表窦太后从中周旋,才大多被释放出来,但终身不许为官。汉灵帝刘宏即位不久,外戚窦武等人谋诛宦官却反为宦官所诛。从此,东汉王朝便成为宦官的天下,灵帝宋皇后也冤死于阉宦之手。

宋氏是东汉最后一位出身豪族世家的皇后。她本是汉章帝宋资人本家的后代,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父亲宋酆(音feng丰)官拜执金吾(掌京城地区治安)。姑姑宋氏是汉桓帝之弟勃海王刘悝的正妻。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宋氏被选入掖庭,先封为贵人,后又正式册立为皇后。与此同时,汉灵帝进封宋酆为不其乡侯,邑食之地在今天山东即墨一带。

宋皇后入宫之时,正值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挟持汉灵帝先后杀死、流徙和囚禁豪族官僚、士人六七百人之多。

挑头的宦官头目是曹节和王甫。曹节是老资格的宦官,汉顺帝时为小黄门(低级宦官),汉桓帝时受宠,任中常侍(掌诏令传达等)奉东都尉。后因迎立汉灵帝有功,又封侯食邑,为氏乐卫尉,执掌宫卫大权。王甫在桓帝时不过是个长乐宫的食监,因曹节谋诛窦武时,他是带兵抓人的急先锋,事后便升为中常侍等,权重一时。

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中历七月,宋皇后的姑父受封为渤海王(治所在今河北南皮具)。延熹八年(165年),有人告发他们不守王法,大臣们提出将他们废为庶人,但汉桓帝不忍心这样做,只将刘悝贬为瘿(音ying影)陶王,食邑仅限于今天河北赵县一地。

刘悝夫妇不甘心贬削,便到处活动,希望能恢复封国。他们也曾找过中常侍王甫,托王甫为他们在宫中“走门子”,答应事成之后酬谢王甫5000万钱。王甫为人奸诈,他嘴上虽答应此事,但根本没为刘悝夫妇出力。元康元年(167年)中历十二月,汉桓帝临死前几天,自己为弟弟恢复了封国。

五年之后,也正是宋氏做汉灵帝皇后的第二年,王甫却向刘悝夫妇索要5000万酬金。由于刘悝知道自己恢复封国与王甫无关,因此不给他钱。王甫就诬告刘悝夫妇谋逆,遂令冀州刺史将其收捕入狱,迫令自杀。同时,还把宋皇后的姑姑等亲属100多人也害死狱中。事后,王甫却因此立功封侯。

宋皇后自册立以来,一向小心慎敬,德行贤良,没有任何“过恶”之处,但由于姿色平平,加上七八年无子,也就渐渐失去汉灵帝的宠爱。然而,后宫中汉灵帝宠爱的妃子很多。她们看宋皇后“无宠而居正位”(《后汉书·皇后纪》,虽然已得不到皇帝的宠幸,却又偏偏稳坐在皇后的位子上不动),不免产生嫉恨。于是,她们联合起来,常常在汉灵帝面前谮毁宋皇后,使其非常孤立。

自从害死了宋皇后的姑姑一家,宦官王甫做贼心虚,总疑心宋皇后会报复他。王甫深知,宋皇后是东汉望族,现在父兄在朝,一旦势力壮大,说不定就会像当年窦武那样来个抄斩宦官的动作。不如趁现在大权在手,干脆彻底害死宋氏一家人。

王甫勾结中大夫(宦官)程阿等人,利用后宫群姬妒恨宋皇后的心理,凭空捏造谣言。说宋皇后在后宫搞巫蛊之术,诅咒汉灵帝。谣言传开,后宫群姬果然纷纷依附王甫,并添油加醋地“证明”此事。宋皇后一人难辩众口,只好暗自哭泣。汉灵帝信以为真,便于光和元年(178年)中历十月下诏废斥宋皇后。王甫等人把宋皇后关进暴室,折磨致死。同时,又无辜诛杀了宋皇后的父母兄弟。从此之后,曾风光一时的宋氏豪族便绝迹于后宫。

皇帝内宫妃嫔为取宠于皇帝,便相互算计、迫害,而站在一旁“隔岸观火”的宦官却因此而得到不少好处。

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在当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等待有利时机的出现,并且,在机会出现之时,迅速将自己推到最显著的位置来展现能力,才有可能被迅速提升。

劳伦斯现在是美国一家制片公司的总经理,而他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公司的一名小职员。

劳伦斯刚被录用时就发现公司内部的问题层出不穷,并且各种迹象表明:公司缺少强有力的负责人,领导层整体力量非常薄弱。从那时起,他就打定主意要改变公司的现状。

由于他所在部门的经理是个典型的官僚,因此劳伦斯便经常迎合这位上司的意向,同时,劳伦斯工作勤快、精力充沛,不久就赢得这位经理的欢心。

在日常工作中,劳伦斯还注意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对部门内的各项业务也比别人研究得清楚。于是,他很快便被提拔为部门的第一副经理。

上任后,他留意观察周围同事们的言谈举止,发现了几个颇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的人。于是,他便加强同这些人的感情沟通,并鼓动他们要维护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尊重,等待机会,干一番大事。

劳伦斯所在的部门管理很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于是他便经常思考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并且还在私下里研究了一套制度备用。后来,这个部门的管理混乱已经影响到经营业务,他便乘机毛遂自荐抓了一下制度整顿,结果使部门业务蒸蒸日上,工作成绩可观。董事会发现他是个人才,有意提拔他为公司副总经理。但是,他却对此毫不动心,反而表示愿意去当总经理的助理。这份差事历来不好做,没人去争取,董事会批准了他的请求。劳伦斯之所以愿意干这份差事,是因为他认为名分职位的高低是无所谓的,关键是能否掌握实权。

在总经理助理的岗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劳伦斯逐渐有了影响总经理抉择的分量,并且使他那些“志同道合”的同事们逐步提升到了具有与其实力相当的职位,从而为自己今后执掌公司打下了干部基础。在其他方面,他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为前程铺下了坚定的基石。一切准备基本停当后,他便开始等待合适机会。最后,机会终于来临。

一次,公司投入2000万元摄制一部电影,但拍片进度缓慢。同时,由于管理不善,导演换了一个又一个,主要演员不是病了就是花边新闻满天飞,费用支出大大超过预算。公司的股东们一看苗头不对,再这样下去他们的投资就要付诸东流,于是决定要撤换公司行政领导。

这时的形势很明显,公司到了存亡之际,再不彻底改革,除倒闭之外别无他路。在这个关键时刻,谁有能力率先引领,战果必归于他。紧要关头,机会稍纵即逝,劳伦斯抓住机会,倾全力孤注一掷。

股东们来公司开了一系列会议,探讨解决危机的办法,而当权的管理者却提不出任何良策,这使董事会大失所望。正当无路可走时,劳伦斯站了出来,他简单明了地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自荐由他来接手管理公司一切行政事务。由于当时他没有任何现任头衔,使他与公司危机祸根扯不上关系。当股东们有意大砍公司管理层时,各部门管理者都在被考虑裁减的范围,谁也不敢多说一句得罪人的话,而劳伦斯却是个圈外人物,没有丝毫顾虑。

他的发言博得股东们一致好评,打消了失望,最后决定任命他为公司总经理。至此,他平步青云,由总经理助理跃登总经理宝座。

接管公司后,劳伦斯不负众望,拿出准备多年的有效措施,力挽狂澜,迅速摆脱了危机,一扫公司多年积存的萎靡风气,经营走上正轨,拍片任务也顺利完成,并使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

志存高远是成大事者的先决条件,懂得积蓄力量、壮大实力、看准时机是成大事者的必备条件,目光长远及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则是成大事者的前提条件。“隔岸观光”虽能决胜于千里之外,但千万别忘了,选择好出手的时机才是关键。 mctOdQ9lsulTtQizoSqVKNLKOnk6i8G0UWE/fW89ULNlOM2MZjn7z7SmNa2X0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