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蒙卦第四:坎下艮上

蒙:亨。匪(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本卦上艮下坎。上为山,下为水,山水蒙。蒙卦象征蒙昧。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初次请问应该回答,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利于守持正道。

匪:即“非”。筮:原指用蓍草占问,此处指学童向蒙师问疑求决。

本卦是说,接受指教要虚心诚意,同时还要主动求教。

【爻辞详解】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刑人”,罚人。“说”,即“脱”。“桎梏”,木制刑具。初六,启发蒙昧,施加惩罚手段是有利的,使人免犯罪过。听任其发展下去必然造成遗憾。

象传说:施加惩罚手段有利,因为这样可以让人就范于正确的法则。正法:以法为正。

这一爻指出严加管教的必要。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一向认为“严师出高徒”。初爻是蒙卦的始爻,位置最下,以阴爻居于阳位,不中不正,是个蒙昧最甚、不守正道的学童。所幸的是,毕竟处在蒙昧的最初阶段,可塑性强。然而必须严加管教,必要时应给以惩罚,非如此不能使归于正途。若听任其滑下去,结果就成为受桎梏之苦的罪犯。

姑息迁就,后患无穷,虽说爱之,实则害之。发展下去,后悔莫及,这就叫“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九二,包容蒙昧,吉祥;容纳昏暗,吉祥。儿辈能够治家。

象说:儿辈能够治家,这是刚柔相接的结果。

这一爻指出宽容包纳的必要。

“包蒙吉,纳妇吉”两句含义相似,是互文见义,“包”就是“纳”。意思是说,聪明的人能够包容蒙昧的人是吉祥的。

启蒙者要有普度众生的博大胸襟,要有“包蒙”、“纳妇”的精神,无所遗弃。这当然是吉祥的,所以爻辞接连用了两个“吉”字作了热情的赞美。

“儿辈能够治家”,既是教育启蒙的目的,也是其结果。

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教育,才能造就“克家”之才。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取”,娶。“不有躬”,失身。

六三,不要娶这样的女子,因为她见到有钱的男子就失身了,娶她为妻是不利的。

象说:不要娶这样的女子,因为她的行为违反正道。

这一爻指出品行不端的人难以施教。

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并不是无往而不利的。连号称“圣人”的伟大教育家孔子也曾有“朽木不可雕也”的感叹。

不过,逐出门庭,弃而不教,鸣鼓攻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说是施教的特殊方式吧!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四困在蒙昧之中,这是憾事。

象说:困于蒙昧的遗憾,说明唯独六四与阳刚之师最疏远。实:指阳爻。

这一爻感叹不从师向学的人被蒙昧所困。

阴虚阳实,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在本卦中,阳实之爻指蒙师,阴虚之爻指蒙童。蒙童没有知识,空空如也,所以要虚心向学,开发智慧。如果远离明师,不主动亲近,必然困于蒙昧。六四就是指这样的人。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六五童子蒙昧,吉祥。

象说:童子蒙昧而吉祥,是因为他的恭顺和谦逊。巽:音(xun),谦逊。

这一爻是赞扬恭顺谦逊的好学君子。

九二阳刚居中,启迪群蒙,是有道“师表”的象征;六五居尊谦逊,以“童蒙”自处,是好学君子的象征。九二与六五正应,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的象征。这也就是卦辞中所肯定的“童蒙求我”,当然是吉祥的。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上九以过于严厉的方法来启发蒙昧,是不利的,而宜采用适当的严格方法。

象说:教育者的方法得当,被教育者也就会心悦诚服地学习,这样教与学的关系就顺了。

这一爻蒙卦的两个阳爻代表两种施教方法不同的师长,九二主张“包蒙”,上九却主张“击蒙”。但“击蒙”之法容易产生弊病,要特别注意掌握分寸。爻辞中提出的原则是:“不利为寇,利御寇。”就是说,可以采取适当的严厉之举,但不能超越限度,如果采取暴烈过甚的举动,就会适得其反。

【卦意今鉴】

严以律人谦以利己

人们普遍认为,《易经》的第四卦“蒙”所讲的是启蒙教育问题。

这似乎和人生立世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即使是讲“受蒙启蒙”的教育问题,也跟现实中人们诸多行事规则有相通之处;况且,由于《易经》本身的复杂多义性,使得其每一细处的内容都蕴藏着博大宽广的多层含义,使人们从中领悟到各种各样的道理和智慧。

蒙卦的内容同样如此。

比如,“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讲的就是要打破愚昧和无知,就有必要用惩罚的办法来保证其顺利进行,而仅仅用劝说的办法,就是一种姑息纵容。这种对违反规定者不加以处罚的做法,有可能导致“以往吝”,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乃至非常恶劣的后果。这显然与管理思想中“杀一儆百”的智慧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果把下属或自己管理的团队看成是需要“发蒙”的学生,那么,“利用刑人”的思想方法,就很有必要学会并加以运用。

春秋时期的兵法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他受邀请来到吴国后,准备帮助吴国训练军队。在宫中,吴王阖闾对孙武说:“你写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完了,你可以教妇人吗?”孙武说:“可以。”于是派出宫女三千人,分成两队,再派两名宠妃为队长。

孙武讲解阵法之后,又再三告诫:击鼓下令左转。结果这些妇人都笑了出来。孙武于是又三令五申:击鼓下令右转。妇人们笑得更厉害了。孙武回头对掌管军法的人说:“我对她们的约束已经很严厉,法令也说明白了。队长故意违背法令,应当依何罪处置?”掌军法的人说:“当斩。”孙武就喝令斩两名队长。

吴王赶紧派人去救队长,队长的头却已落地。

孙武接着派两名排头的宫女做队长,这时宫女们都吓得双腿发抖,孙武下令向前、退后、左转、右转,宫女们都做得中规中矩。

后来孙武带兵攻打楚国,将士们都严守军令。战法严谨,无往不胜。

看来,孙武不但胸藏兵法韬略,更懂得领导智慧。否则,即使方法再好,然而领导不行,执行不下去,那就等于是空。所以象辞说:利用刑人,以正法也。这显然是一种高妙的领导思想的体现。

当然,灵活高明的领导者,不会仅仅把自己摆在启蒙者的位置上,在适当的时候,也必须把自己作为受蒙者,接受在某一方面比自己更强的人的指点教化。

“六五:童蒙,吉”,意思是承认自己愚昧无知是有好处的。

众所周知,有自知之明是聪明的举动。古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不可能是全知的,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且不耻下问,是为人处世的高明选择。在《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三顾茅庐,求教于诸葛亮。当时,刘玄德的势力虽然不大,但他毕竟是一方诸侯,而且是大汉皇叔;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只不过是一躬耕的隐士而已。刘玄德把自己看成“童蒙”,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结果,不但转危为安,而且还与曹、吴三分天下,形成鼎足之势。这就是象辞中所说的:“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总体来看,本卦的教育气息也许更浓重,但我们从中所领悟发掘出的人生智慧,还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8noIG5JX9jsd3hLk3U08QeyBt/XbKYCDyrmL0O8liybiqZkl1G2xB9PX+BDMPRE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