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篇 第1章:自我认知的心理分析

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有这样一句名言:“先看清真实的自我,才能理解他人的心思。”那么我们是否认识自己呢?比如你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总觉得生活没安全感,是否在潜意识里有着不可诉说的心理呢,而这样的心理是你自己也从未发现过的。进行自我认知,慢慢去发现哪个是真正的自己。在本章里,虽然我们认知的是自己,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会以第三者的角色对自己的行为做心理分析。

为什么离开零食就受不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时候自己离开了零食就受不了。尤其是一些女性,零食似乎成了她们仅次于主食的物质粮食。相信绝大多数女性都有买零食、吃零食的嗜好,她们经常会在超市买大包大包的零食,放在身边,随时拿来吃。她们家里的每个角落似乎都能找到零食的影子,零食成了她们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像这类离不开零食的人,她们的内心其实是很害怕孤单的。

如果你也是一位爱吃零食的人,那么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一个人在家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想吃一点零食来缓解这种无聊。如果家里没有储备的零食,你甚至可以为了购买零食而跑上一大段的路。当你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你会认为那是最惬意的事情。其实,这就是因为你害怕一个人独处,所以才让零食带给你某种慰藉和补偿。实际上就是通过满足口欲来消减自己的某种孤单感,你会认为一个人有东西吃也是一件还不错的事情。她们通过吃零食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一种习惯,所以一旦她们身边没有了零食,她们就会很受不了。

一位很年轻的女孩去看病,说最近四个月,她的体重增加了20公斤,而发胖的主要原因就是吃了太多的零食。

这位女孩,毕业于外地一所文科类大学,四个月前才来到本地。在这之前,她从未离开过父母而一个人单独生活,但因为毕业分配,不得不离开父母。对将来怀有很大的希望的她,便搬来本地,开始过起了一个人的生活。

每天,当她从工作单位回到自己的宿舍时,没有人迎接她,只有冷清、黑暗的空房子,晚餐也得自己动手准备。她难以忍受这极其孤独的生活,因此当她独自在只有一个人的屋子里时,会涌起吃的冲动,因为只有多吃零食,心理才能获得平衡。时间长了,即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到最后一天三餐根本离不开零食,由此养成习惯后,她便是每天不停地吃零食。

除了每天吃零食以外,家里的抽屉还必须塞满各种零食,否则她就会感到不安。而且这种离不开零食的习惯,也带到了单位,办公室的抽屉里也经常塞满饼干、面包,只要一有冲动,也顾不得是否上班,马上偷偷拿出零食来吃。

其实造成其行为的原因,源于她离开了父母,独自一个人在外地生活。当心里感觉孤寂时,找不到别的排遣孤独感的方式,只有靠吃零食才能安抚自己。当很多人在失意、孤单时,便会有吃零食的冲动,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

我们常可看到有的女孩子一边谈话一边不停地吃零食,她们虽然外表看起来是个成熟的大人,但心理状态仍停留在爱撒娇、未成熟的小孩子阶段。所以,像这类爱吃零食的人,除了零食吃得很多外,也很爱说话,因为说话也可以满足他们的口欲。

你了解真实的自己吗

肖曼·巴纳姆是一位著名的魔术师,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表演:“我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里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受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不能时刻反省自己,看清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来观察自己。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只能借助外界的一些信息来认识自己,所以,我们在认识自己时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中,并习惯性地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人把“认识你自己”刻在了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也只能遗憾地说,“认识自己”仍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究其原因,来源于我们并不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我与杰克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需要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进去。杰克走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俩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爬了上去,下来的时候,杰克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后面。后来,钻出了烟囱,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杰克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我看见杰克的模样,心想我一定和他差不多,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杰克看见我全身干干净净,就以为自己和我一样,只简单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结果,街上所有的人都笑破了肚子,他们以为杰克是个疯子。

最后,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我们之所以无法了解到真实的自我,大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诸如他人的言行,等等,那些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下,我们就有可能出现了自我知觉的偏差,好似看着杰克浑身很脏,就以为自己身上也很脏。因此,要想真正地看清自己,我们需要避免陷入别人眼光的谜团中,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镜子。

有一个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陈太太:“您需不需要割草工?”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说:“我的割草工也做了。”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已经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了。”孩子挂了电话,哥哥在旁边不解地问道:“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孩子通过打电话向雇主询问了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从而进一步认清自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难以拥有天生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而信息对于判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我们无法收集到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对自己就难以做出明智的判断,导致最终不能看清自己。

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会对生活失去控制感,进而他内心的安全感也受到了影响。这样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其心理的依赖性将大大增强,比较容易受他人言行的信息暗示。所以,当对方说出无关痛痒的一段话时,他们很容易“对号入座”,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倾向。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心理将影响我们对自己做出真实的判断。

为什么开场白特别长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为了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在交谈前先有一段开场白。这个开场白主要是为了介绍自己,吸引听众的眼球,使自己得到关注。事实上,和对方见面时,如果不先说点开场白,就直接进入重点,可能会令对方对自己的意图产生误解,从而产生戒心,为双方的沟通带来障碍。特别是在一些商业会谈中,开场白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来说,开场白不宜过长,只要是寥寥数语,别出心裁即可。如果一个人开场白过长,听众就不易抓到说话的重点,只会让人徒增焦急。可是还是有人喜欢把开场白拖得很长,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有很多人喜欢把开场白拖得很长,这是出于什么心理。

1.对听者的一种体贴

有的人喜欢把开场白说得很长,其中的一个原因有可能是对听者的一种体贴。如果对方是个敏感、容易受伤的人,而直接切入问题重点,可能会对对方心理造成冲击,所以说话的人就刻意拖长开场白,以顾忌对方的感受。

2.内心的不安

还有的人会考虑如果开场白太过简短,可能会使对方产生误会或露出不悦的神情,因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他们怀着这样一种不安的心情延长开场白,以使自己心里得到一种安慰。其实,这就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此外,有些人在应邀演讲时,也会把开场白拖得很长,这也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

你拥有自我认知的能力吗

朗费罗说:“别人借我们过去所做的事来判断我们,然而,我们判断自己,却是凭将来能做些什么事。”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曾见过这样一个姑娘:衣衫不整、蒙头垢面,但长得很美。吉尔伯特教授跟她聊天,她也心不在焉,教授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她:“孩子,你难道不知道你是个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姑娘吗?”“您说什么?”姑娘惊喜地问,美丽的大眼睛里泛着泪光。原来,在日常生活中,她所面对的是同学的嘲笑、母亲的谩骂,以致她失去了自我认知的能力。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而患人之不己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了解自己,不能清楚地认知自己。因此,我们要善于剖析内心,让自己拥有自我认知的能力。

一个人名声的好坏、能力的高低,是由别人判断而来的,自己真正的能力和本质,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而我们所缺乏的就是:自我认知的能力。只有清楚地认知了自己,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然而,一个人最难认知的就是自己的内心,最难以回答的就是:我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如果你清楚地认知了自己,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发点,就能够去善待他人。

年轻时候的富兰克林很自负。有一次,一个工友把富兰克林叫到一旁,大声对他说:“富兰克林,像你这样是不行的!凡事别人与你意见不同的时候,你总是表现出一副强硬而自以为是的样子,你这种态度令人觉得难堪,以致别人懒得再听你的意见了。你的朋友们都觉得不同你在一起时比较自在些,你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别人对你无话可讲了,他们都懒得来和你谈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费了力气反而感到不愉快,你以这种态度来和别人交往,不去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样对你自己根本没有好处,这样你从别人那里根本学不到一点东西,但是实际上你现在所知道的却很有限。”富兰克林听了工友的斥责,讪讪地说道:“我很惭愧,不过,我也很想有所长进。”“那么,你现在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已经太蠢了,现在还是太蠢了!”这个工友说完就离开了。

这番话让富兰克林受到了打击,他猛然醒悟过来,他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与内心作了一次谈话,并提醒自己:“要马上行动起来!”后来,他逐渐克服了骄傲、自负的毛病,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我们需要拥有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全面认识既包括优点也包括缺点。一旦我们没有真正地认识自我,将导致自负或自卑等心理,最终这些负面的心理会影响到我们一生的发展。

认知自我是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从容,需要冷静的思考,这样才有机会赢得最后的成功;认知自我是一种高度自立的洒脱的生活方式,看清生命的本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认知自我是一种高度责任心的反省,将勇气与真诚注入自己的言行中,认清前面的方向。所以,剖析内心,在忙碌之后不忘与自己作一次深入的交谈,从而拥有自我认知的能力。

为什么总忍不住揭人隐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人喜欢揭人隐私,他们以偷窥别人的私生活为乐,有的人甚至把别人的隐私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谈论别人的隐私时还禁不住神采飞扬。也许没有人不喜欢听他人的隐私,以至于报刊杂志,才会乐于报道政治家、企业家、文体明星的新闻。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他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者自己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消息。别人越是想遮盖,他就越有一种掀开神秘的面纱的强烈欲望,想了解对方的隐私。造成这样的心理,主要原因就是其内心强烈的嫉妒心在作祟。

如果是同一工作单位中的四五个同事聚在一起,他们谈论的话题总喜欢围绕同事的一些消息打转。在这种谈话场合,有的人扮演的是提供话题的角色,在大家面前揭露他人隐私;有的人则扮演听众的角色,对别人的隐私进行评论。于是,说闲话的条件便成立了。那么这种揭人隐私提供话题的人与听众,他们的心理动机到底何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1.为了排解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心理郁闷

很多人愿意与几个同事一起谈论别人的隐私,大多是为了排解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心理郁闷。有可能是在工作中与上司的价值观产生差异,出现不同的想法和意见,而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工作中与某位同事出现了一点小摩擦,而自己一直记在内心。于是,这一类型的人心中感觉痛苦,异常烦闷,才会提供这些话题。

当然,聪明的他们并不能把这种情形当作是自己本身的问题,在揭露别人隐私的时候也不会显露自己对当事人的任何看法,表面上看他们只是把客观存在的事件叙述出来。他们会认为是全工作单位的人都对某位人物感到不满,所以他有义务揭露他人的隐私,让大家的憎恨与攻击欲望得到满足。因此,他们往往会在言谈之中,故意说一些刻薄的话,并希望听众能与自己站在同一立场上。

2.基于嫉妒的心理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谈论的对象,不是上司、部下,而是同事。因为这类话题容易得到上司的赏识,并且深受异性的欢迎。人们对自己的上司或者下属都不会产生嫉妒心理,唯有对可能成为自己对手的同事产生一些嫉妒。他们千方百计打听对方的一些事情,只要发现一点能破坏对方形象的事情,就会大肆渲染。所以,他们一般提供的话题,内容往往是对象的私生活,以企图破坏其形象,使自己心里获得一种满足感。而如果此时听众对这个对象也不怀好意,并对其私生活进行胡乱地批评,那么提供话题者的目的就更易达成。

3.听众可以通过种种隐私,掌握上司平常在工作单位里不为人知的一面

有时候,人们通过对上司隐私的谈论,掌握一些他平常在工作单位不为人知的一面。听众从讯息中,发现了上司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一些印象。也许以前认为上司是个异常严厉的人,想不到听了他的有关传言,才知道他原本很有人情味;也许平常看他说得天花乱坠,以为他有多么了不起,事实上不过是个庸俗的人物。人们通过谈论一些他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就会觉得自己又加深了一些对他人的了解,那种感觉就好像突然得到了某种秘密而发出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4.对他人怀有敌意、羡慕、自卑等情结

打探别人私生活,并对他人的隐私或私生活进行评价的人,其实,不管是提供消息的人,还是听众,他们无非就是对对象怀有敌意、羡慕、自卑等情结。以致他们能凑在一块,对他人的种种隐私谈得不亦乐乎。但一旦听众认为提供话题的人所说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时,就会把这个人当做造谣生事的人,并对传闻置之不理。

为什么说话喜欢指手画脚

生活中,或许我们自己没发现,在说话时喜欢指手画脚,并且所做出的动作幅度还挺大。在这里,我们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去看待这个行为。其实,这样的人之所以喜欢指手画脚,是其内心强烈的好胜心的无意显露。他们总认为别人会听不懂他的语言表达,于是希望依靠自己的手势来补充一些内容,但往往给人的感觉是不够理性,情绪容易激动。在有的场合,还会给人一种不礼貌的感觉。

有的人连打电话都会夸张地指手画脚,明明看不到对方,却好像对方就在眼前似的,一个人拿着电话,指手画脚地讲得不亦乐乎。这一类型的人,如果对一件事物热衷起来,他就会不把其他的事放在眼里。此外,他们也是好胜心非常强的人,如果身边有强势对手出现的话,他们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绝不愿输给对方。

同时,这一类型的人在工作上大多相当有能力,他们个性积极,对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都能通过流畅的语言轻易地传达给他人,再加上他们拥有较强的说服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办事的成功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指手画脚,并且动作比较夸大,极富感染力,好像在演戏似的,因此周围的人很容易受他们的影响。而在工作职场或团体中,他们就可以依靠自己的那种感染力和影响力带动他人和自己一起往前冲,是创造活跃气氛、使大家团结为一体的高手。

另外,这一类型的人,他们会在自己的工作中独当一面,也会在工作之余的其他方面表现出游刃有余的深厚功底。对于在任何场合说任何话,在任何场合做任何事情,他们都会拿捏得十分恰当。但是,这类人也有软肋,那就是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会变得十分脆弱,甚至会在重大的打击之下一蹶不振。所以,当他们感到十分失落的时候,对他们说一些鼓励的话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最佳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创造出一个新的环境,当他们身处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自然会忘记前面的失败,而激发出内心的好胜心,使他们能够振作起来。此外,他们也常常需要看一些励志性的书籍,借以鞭策自己,促使自己获得成功。

为什么说环境造就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将它们分别煮熟,其味道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著名的泡菜效应。通过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直接揭示了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过:“我之所以获奖,是因为我们学校有一种人才共生效应。”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温伯格所毕业的那一届有十多个人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对此,温伯格坦言学校的环境造就了自己的成功:“那时学校教物理的老师都特别棒,鼓励我们自由思考,作业很少,让我们学有余地,当时学校还有个科幻俱乐部,我们都是俱乐部的积极分子。”

希拉里早年在卫尔斯利女大读书,在那里聚集着全美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她们并不是全美学习最好的学生,学习最好的学生去了哈佛大学。刚刚进入卫尔斯利大学的希拉里感到了挫败感,自己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周围人眼中的好学生,在学校备受瞩目,但现在却“沦落”为无人理睬的普通学生。不过,希拉里并没有被挫败感击倒,她决定用哈佛学子的学习方法来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卫尔斯利的第一名。

但是,哈佛学生一直以排外出名,其秘密学习俱乐部从来不接受外校的学生。于是,为了进入哈佛大学的秘密学习俱乐部,希拉里决定成为这个俱乐部成员的女朋友。过了一段时间,希拉里就成为了哈佛大学三年级杰夫·希尔兹的女朋友,接着她又结识了男友的朋友,没过多久,她就成为了男友所在的“哈佛书呆子俱乐部”的非正式成员。在与哈佛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希拉里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和辩论方法,正是这一段不同寻常的学习经历造就了希拉里最后的成功。

希拉里善于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那就是认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在泡菜效应的影响下,她获得了成功。当大多数女生都与自己水平相近的朋友们在一起对明星、男生、美食或者时尚津津乐道、消磨时光的时候,希拉里却在和哈佛高材生们关于政治、理念、时事等各类深刻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和辩论。因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于是,她们所受到的影响就不一样,希拉里的特殊能力正是利用这个环境而逐渐积累起来的。

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看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他好奇地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与鸡在一起呢?”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它从小就在鸡舍里长大,所以,它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只要教它应该就会的。”经过一番商量,两人准备将老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将老鹰带到了山上,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了翅膀,冲向天际。

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作用,有人更是提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观点。《晏子春秋》里曾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其实,人也一样,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我们与什么人相处,就会沾染上什么样的习惯、品性,而这些行为特点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因此,为了有效地认知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努力从周围的环境汲取营养,以此提升自我。

你认同自己吗

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我们身上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甚至优于别人的地方,这是每一个人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没有理由总是欣赏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没有理由一味地比较,而最终丢失了自我。有人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认同自己,学会欣赏自己,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在某大学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一堂课上,有个学生向沙哈尔提问道:“请问老师,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沙哈尔心想:是呀,我是否知道我自己呢?他回答说:“嗯,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观察、思考、了解自己的个性和心灵。”

本·沙哈尔教授回到家里就拿来了一面镜子,仔细观察着自己的外貌、表情,然后来分析自己。首先,沙哈尔看到了自己闪亮的秃顶,想:“嗯,不错,莎士比亚就有个闪亮的秃顶。”随后,他看到了自己的鹰钩鼻,心想:“嗯,大侦探福尔摩斯就有一个漂亮的鹰钩鼻,他可是世界级的聪明大师。”看到了自己的大长脸,就想:“嗨!伟大的美国总统林肯就是一张大长脸。”看到了自己的小矮个子,就想:“哈哈!拿破仑个子就很矮小,我也是同样矮小。”看到了自己的一双大脚,心想:“呀,卓别林就是一双大脚!”

于是,第二天他这样告诉学生:“古今国内外名人、伟人、聪明人的特点集于我一身,我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人,我将前途无量。”

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善于欣赏自己,这令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即使在别人看来,自己的长相并不出众,但是,经过他一番积极的心理暗示,原来自己身体的每个部分都与名人、伟人、智者扯上了关系,这样一来,自己肯定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人。尼采曾这样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只有学会欣赏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并从自信中获得快乐,使自己的人生不迷失方向。

有这样一句话:“人活着,或许有不少人值得欣赏,但你最应该欣赏的是你自己。”波尔是丹麦的物理学家,他在年轻时就提出了量子论,然而,在一次科学讨论会上,权威们却否定了波尔的理论,但这并没有使波尔失去信心,反而使他更加努力地研究起来。为了寻找理论根据,他做了大量的试验,后来,科学家们证明了波尔的观点,他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奖。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会自我欣赏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推动自己逐渐迈向成功,学会欣赏自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他还没有出名之前,曾参加过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在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出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在指挥过程中,小泽征尔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刚开始,他以为是乐队的演奏出现了错误,于是,他停下来重新指挥,但是,演奏还是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他当即指出:“我觉得乐谱有问题。”这时,所有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坚定地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面对着权威人士的质疑,小泽征尔涨红了脸,但还是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全部站了起来,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通过了决赛。原来,乐谱不过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而小泽征尔却以坚定地认同自己而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我们,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贬低我们,除非你首先看轻了自己。有人总是叹息自己工作不如别人,外貌不够出众,才不被老板赏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学会欣赏自己或许能够重新找回自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缺陷或者伤痛,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都是最特别的那一个。抛弃对他人的膜拜,以及对自己的叹息,冷静地思考,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着许多他人没有的特点,自己和他人一样优秀,所以,别人能力出众,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 il9YsxSdenamqgl9Lz7yrx/c7r7C7oi4NVsVnRB+Stp2RHdHewUt7N1+3NoAj8b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