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01章 积跬步至千里,时刻学习让人生改变

他是一个天才,但他能够把某些东西解释得如此简易和清晰,以致起码在那一刻,你完全理解了他所说的。

——巴菲特

向天才投资人巴菲特看齐

巴菲特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投资天才”,他在证劵投资领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不仅仅是投资公司的CEO,也是全球许多重要公司的投资指导,而且还被认为是全世界最睿智的投资大师。巴菲特真的是天才吗?其实,巴菲特骨子里是一个事业心和成功欲望极其强烈的人。在他11岁时就立志要在35岁之前成为一名百万富翁,结果他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对此,巴菲特这样说道:“投资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我喜欢通过寻找好的猎物来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这就是天才与庸才的区别,不仅仅是立志方面,还有决心以及专注的精神。

1947年,16岁的巴菲特中学毕业,他想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年轻的巴菲特对数字特别敏感,不过,他那虔诚而节俭的父亲经常会为巴菲特对金融的痴迷程度感到震惊。父亲希望小巴菲特长大后成为一名神职人员。不过,年轻的巴菲特根本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在他看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数字和金钱。

巴菲特在六七岁时就对股票产生了兴趣,在他八岁时就开始阅读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16岁时,很多孩子还在向父母伸手要钱,巴菲特已经积聚了6000美元的财富,其中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的投递报纸所得,他赚的钱比老师的薪水还高。虽然,他有能力支付自己的大学费用,不过,他并没有那样做,他的父母负担了他大学期间的费用,让巴菲特把自己的钱用于投资,到了1950年,巴菲特的积蓄已经达到了9800美元。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里,巴菲特是年轻共和党人俱乐部的主席,准备租用大象骑着参加共和党人的胜利游行。在假期里打工卖衬衫,一个小时的薪水是75美分,这份工作带给他最大的收获——掌握了企业运行的第一手资料。

当然,天才也是需要千锤百炼的。在1973~1974年那场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巴菲特的公司受到了严重打击,股价从每股90美元跌至40美元。在1987年的股灾中,他又受到了冲击,公司股价从每股4000美元跌至3000美元。海湾战争爆发后,巴菲特再次遭受重创,公司股票价格直线下跌。尽管这样,他还是坚持用价值投资理念择股,同时采取了长期持股政策。到了2002年,巴菲特所领导的公司每股涨到了75000美元。有人说:假如你在1956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它今天就变成了3亿多美元,税后收入大约为2.7亿美元。在巴菲特投资的几十年中,他从30万忠实于自己的股东之中孕育了数以万计的千万、亿万富翁,单单在他所居住的奥马哈市,就培养了200名亿万富翁。

巴菲特是一个投资天才,这是全球股市尽人皆知的事实。难怪,在前两年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在被问到假如他们当选总统,心中有无属意的财政部部长人选时,他们不约而同地点名巴菲特。

当然,巴菲特是如何成为天才的,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然而,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天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天生的,天才也需要具备多种素养和条件,才能将自己训练成天才。

……巴菲特的忠告……

在崇尚财富、成功、知识的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就把巴菲特誉为“股神”、“奥马哈圣贤”、“投资天才”。那么,在巴菲特这样的“天才”身上,到底存在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1.热衷于签协议

据说,巴菲特常常和太太与子女签订协议。有一次,巴菲特觉得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豪伊的体重应该控制在182.5磅以下,假如豪伊超过这个重量,就要把两人共同拥有的农场总收益的26%交出来;假如体重在182.5磅以下,巴菲特则把22%的总收益交出来。

2.专注

在巴菲特出席的一次宴会上,主持人问巴菲特:“你认为使你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巴菲特回答说:“专注。”而当晚另外一个人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他就是比尔·盖茨,是唯一比巴菲特更富有的美国人。

3.永远有一股冲劲

早在童年时期,巴菲特就曾宣布自己要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然而,现在拥有500亿美元家产的他明显远远地超越了这个目标。你想知道巴菲特成为投资天才的秘诀是什么吗?其实,巴菲特的“投资天才”不仅仅凭借过人的投资天赋,更重要的是他那种永远不停歇的冲劲。

4.对成功的追求

巴菲特骨子里是一个事业心以及对成功有着强烈追求的人。巴菲特11岁时就立下志向:35岁以前成为一名百万富翁。结果他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他说:“投资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我喜欢通过寻找好的猎物来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

独立思考,发现属于自己的路

巴菲特说:“思想枯竭,则巧言生焉。”这样看来,很明显巴菲特一直自信于自己的所思所想,并随时准备捍卫自己的思想。他从来不喜欢跟随大众,却喜欢与众不同。巴菲特这种独立思考的性格十分适合做投资,与众不同的思考和行动才能取得了与众不同的业绩。对此,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说:“在华尔街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正确思考;第二,独立思考。”巴菲特避开股市大众恐惧和贪婪传染病的关键点在于他从小到大都喜欢独立思考。巴菲特认为,只有独立思考,做事才能成功,在他看来,应该习惯用脖子以上部分做事。

在大学时,巴菲特性格比较内向,见了女生,他会满脸涨得通红。不仅如此,他还不热衷于交际,因为在应酬中需要喝酒,而巴菲特最讨厌喝酒,他每次只能看着其他人大口饮酒,甚至为这些酒鬼埋单,这还不是令他最讨厌的,他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喝醉酒话很多的人,总会逮着他追问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巴菲特回忆,大学期间的一天晚上,他参加酒会回来,对室友说:“参加酒会很没趣,还不如待在宿舍唱歌呢。”室友一听巴菲特要在宿舍唱歌,心想这可坏了,得让他出门交际去。结果,在室友的介绍下,巴菲特认识了“赛艇”这项运动,而且室友热烈提议:“你知道吗?参加赛艇大赛是学校最轰动的比赛,赢得冠军的队员,就会被无数女生追求,你人比较瘦,体重合适,最适合这项运动了。”在室友的强烈建议下,巴菲特加入了赛艇俱乐部。

赛艇有极强的重复性和节奏性,这与巴菲特之前所参加的活动相比较,它还是一个团体性运动。在巴菲特所熟悉的运动中,诸如兵乓球、高尔夫、举重,那则是与竞争对手比赛,不需要队员的配合。赛艇所要求的团队精神,正是巴菲特所需要学习的。从小巴菲特就比较孤僻,总喜欢一个人,不愿意与别人配合,他希望身边的人都配合自己,他把自己摆在一个领导者的位置。不过,巴菲特又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为了提升自己,他每天下午都需要花两个小时去练习,直到身体疲惫、浑身是汗为止。两周以后,吃尽苦头的巴菲特宣布退出赛艇俱乐部,因为他还是喜欢独立思考。

正如巴菲特所学习的赛艇一样,或许巴菲特天生就具有领导者的天分,他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配合别人,因此,所谓的团队合作不怎么适合他,但他却适合领导这个团队更好地运作。对于任何一个投资者而言,独立思考都是非常重要的。巴菲特曾说:“投资成败一定源于思想层面的深刻领悟。所以当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只有对着镜子说话。”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曾说:“假如你想理发,就不要问理发师你需不需要理发。当有人想让我采纳他们的意见时,我会告诫他们:‘用我的头脑加上你们的钱,做得更好。’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我一直很不明白高智商的人为什么会轻易模仿别人。我们从不把好的主意告诉别人。”同时,巴菲特还说:“在决定什么东西是对,什么东西是错的时候,我必须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去作判断。我认为,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做判断,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即便我们的思考相同,作出的判断也不一定一致。”

1.学会矛盾思考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可以主动寻找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经历。举个例子,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份高薪职位摆在面前,究竟是去还是不去?一般情况下,你会想人往高处走,自然会选择更上一层楼。假如你尝试着说“不去”,把个人职业放在第一位,这样你一样可以说服自己。

2.脱离习惯的圈子

假如你每天习惯了七点起床,九点上班,上相同的网站,吃相同的食物,与相同的人说话,公式化的工作与生活则会令人厌倦。在生活中,一些人习惯了这样简单而重复的日子,因为这样可以带来安全感。不过,假如你想独立思考,则需要跳出你所习惯的生活圈子。

3.做一个旁观者

当人生遭遇困境,不妨跳出去,做个真正的旁观者。这时,我们才发现自己的第三只眼睛可以赋予自己这样一种自由;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时,旁观者的冷静会使自己处于一种思考的平和状态,静静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培养和加强自己的责任心

巴菲特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我是负责任的。”他承认,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当他遭受损失的时候,他不会说“市场跟我作对”或“我的经纪人给了我一个坏建议”。他会对自己说:“我犯了一个错误。”巴菲特总是毫无怨言地接受结果,分析行动中的失误,以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然后继续前进。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好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也是德商的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来说,责任心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

1920年,一个11岁的美国小男孩在院子里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对此,邻居很生气,当时就要求那位小男孩赔偿损失12.5美元。在1920年的美国,12.5美元不是一笔小数目,这笔钱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了。小男孩知道自己闯了祸,这笔钱只能向父母索取了。因此,他先向父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然后恳求父母帮助自己。但是,父亲却当场拒绝了小男孩的请求,他对小男孩说:“你是一个男子汉,要对自己做错的事情负责。”听了父亲的话,小男孩快哭了,他小声说:“但是,我现在没有那么多钱。”父亲笑了笑,说:“我可以先借给你这笔钱,不过,一年之后你要还给我。”虽然意识到这会有难度,但小男孩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

从欠下父亲的这笔钱开始,小男孩每逢周末、假日就出去打工,他什么工作都做,如洗车、擦玻璃、漆房子等。就这样,他不怕累、不怕苦地工作着,他希望自己能尽快地把这笔钱还给父亲。经过了长达半年的努力,小男孩终于赚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大家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他就是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当他在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这样说道:“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丘吉尔曾这样说过:“伟大的代价,即是责任。”这句话一次又一次被那些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人所证实,不懂得负责的人是难以成功的。而那些作出一番成就的人,都是懂得为自己的过失埋单并且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负责人的人。当我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尽职尽责,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情感体验;相反,当你没有责任心,不能尽责的时候,就会产生负疚和不安的情绪。因此,对我们来说,责任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未来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更是我们成长所必需的一种营养,它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和独立。懂得自己的责任,学会负责,我们才有前进的动力;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认为,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为自己,如果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好,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我们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最终,影响的还是我们自己。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自己的感情,尊重自己的理想,珍惜自己的年华和生命的活力,才能从自己的理想出发来安排现实生活。

1.善待他人

关心他人,善待他人,是培养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孩子;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照顾父母;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在生日那天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2.反省自己

当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只会考虑别人的过错,为自己找借口,这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缺乏责任心。遭遇困难,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如果做错事情,我们首先应该反省的是自己,分析自己的过失、对错,明确自己在这件事中应该负怎样的责任。

3.需要正确认识自己

责任心是有价值取向的,它是与我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这个社会,使自己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态度、价值观,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4.不要推卸责任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假如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一个人对待事情的立场是决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枢纽。不过,许多人却在工作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这样的状态: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过失,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实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把自己珍贵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怎样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成长的路上择其善者而从之

巴菲特虽然有着投资家的天赋,但是,他并非一生下来就是成功的投资家。在他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不少人相伴,从这些人身上,巴菲特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投资知识,从而使得自己的投资越来越完善。在这其中,恩师格雷厄姆,朋友芒格,都成了巴菲特身边可以学习的人。在学习上,巴菲特并不是一个自我的人,他懂得从那些优秀的人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即便他对格雷厄姆极其崇拜,但当朋友芒格提出一些别的看法时,巴菲特还是静下心来认真倾听,他从来不错过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但是,许多人习惯以一己之长来比他人之短,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时常瞧不起其他人。久而久之,别人都有了进步,可他依然在原地踏步。如果你想充实自己,不断地取得进步,就应该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再以他人之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博士约翰被分到一家研究所,是那里学历最高的。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恰巧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约翰立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他们虽然是正副所长,但却是两个本科生,有什么可聊的?没过多久,正所长放下钓鱼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飞到对面上厕所。看着这一幕,博士惊呆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水上飘?可是,这是现实生活,不是电视剧啊!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所长又噌噌噌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约翰又不好意思去问,毕竟自己是博士生啊!过一会儿,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噌噌噌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约翰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约翰也内急了。

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上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怎么办?约翰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约翰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听了这番话,约翰窘了。

在这个故事里,约翰自以为很了不起,他看不起那些学历不如自己的两位同事。即使在看到自己很不解的一幕时,他也不愿意虚心请教,而是表现得非常自大。于是,他自作聪明地从水面上过去,谁料一头栽到水里,让两位同事看了笑话。最终,约翰为自己的无知与骄傲付出了代价。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哪怕对方只有一个人,也许,他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择其善者而从之”,会让我们变短处为长处,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剖析自身的不足,向他人学习,以他人之长比己之短,不满足一知半解,乐于虚心向他人请教。当你真正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会成长得更快!

……巴菲特的忠告……

在生活中,巴菲特总是告诫孩子,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多向身边的人学习,这样自己才更有把握去做那些想做的事情。水因为太满会溢出来,人也如此,若一个人太自负,只会令你丧失原有的价值,成功也会离你越来越远。孔子是伟大的圣人,他也提倡“不耻下问”,以此来弥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更何况我们是普通人呢?我们常说:“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所以,无论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都要学会“取长补短”,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最终获得成功。

1.多看多问,多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常常自恃学历很高,看不起身边的人,不屑与那些低等学历的人为伍。实际上,学历只代表过去,只有具备学习的能力才能代表将来。所以,即使面对那些比你学历低的人,也要学会尊重,这样你才有可能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经验,少走弯路。

2.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第子。”一个人有了道德就可以作为典范,一个人有了一技之长就可以作为老师。虽然我们身边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我们只需要从每一个身上学得一些长处,那么,自己就会变得更完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才是终身学习的方法。要知道,风筝本来没有翅膀,却借东风之力飞上了天。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自己的想法和偏见,一意孤行,而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你才会有所进步。而那些总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的人,最终只会在原地踏步。

人生收益最高的投资是学习

巴菲特常常说:“对我来说,自己收益最高的投资是学习。”谈到自己的学习,他忍不住骄傲地说:“这笔财富已经创造的物质以及它本身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增长,因此,可以说它是我最成功最漂亮的一次投资了。”在投资市场中,巴菲特制胜的法宝就是知识。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他曾无数次运用自己所学的股票知识赚取丰厚的利润。学习,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一个人若是养成爱学习的习惯,他就能够把握住人生的方向。

著名的芝加哥商人杰克曾说:“我常常需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拜访国内的各同行商店,彼此交换对经营的看法,每年总要外出旅行一次,去考察各家著名商店的管理与经营。我觉得,要使自己站在广阔、不偏的视野上观察自己的素养,要保持自己的事业永不衰败,这种旅行是绝对的必需。”

在每一次拜访与旅行中,杰克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的商店更好一点,对此,杰克说:“这样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如果杰克从来不出店门,不与其他商人交流,那么,他所经营的商店就不会获得进步,有可能永远在原地踏步。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曾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知识匮乏,能力不足,碌碌无为,有的人甚至步入歧途,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能自觉、持续地学习。有的人从来不把学习当作乐趣,而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的人说起学习来头头是道,但是,却缺少实际行动。他们不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枯燥乏味”、“太忙没时间”,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学者,她在一岁半时就因患病成为一个盲聋哑人。后来,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的热情关照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了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因其知识渊博,她完成了14部著作,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世界。知识,改变了她的一生。

第一次接触知识的时候,老师带着海伦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到海伦的手上,接着,老师在海伦的手心写下了“water”这个字。那是海伦第一次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后来,海伦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词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后来,海伦·凯勒进入了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女子学校,在1900年秋季,海伦又申请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就读,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女人而言,难度可想而知。在哈佛学习四年之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学士,成了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哑人。

海伦·凯勒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而知识成就了她的一生。在她获得成功之后,她没有忘记那些生活在无声世界或黑暗世界中的孩子。她用自己一生所学得的知识致力于盲人福利和教育,她希望更多的盲人孩子能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对此,有人曾这样评价她:“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类善良的表现,相信她的事迹能成为后世的典范。”

……巴菲特的忠告……

在巴菲特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投资中,受益最高的一次应该是一个泛黄的笔记本,那个笔记本被巴菲特一直珍藏在抽屉里。当所有人都感到惊奇的时候,巴菲特却说:“这是真的,这个笔记本是我小时候买的,现在它已经成了我最珍贵的财富。”原来,在那个看似不起眼的笔记本里却记载了巴菲特平时的学习心得,以及一些投资想法和投资经历。

1.不能缺少“知识”的养分

一个人的成长并不只是身体的成长,心灵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充盈,如此,你的外在和内在才能得到较好的统一。在生活中,有的人一大把年纪了,但是,他的修养与内涵却甚是欠缺,这样的人,他们的心灵是空虚的,只有不断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人生才更丰富。

2.让学习相伴终生

这是一个知识型社会,无论你毕业于哪所大学,从你踏入这个社会开始,你就必须学习;无论你有多大的本事,你都有学习的必要性,至少你不会无所不能,甚至,学习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你是否好学,将直接决定你未来能走多远。一个人最大的缺陷并不是没有接受过教育,而是他放弃了学习的机会。

喜欢阅读,扩展视野

巴菲特从开始上学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那就是每天放学后阅读股票指南和图表以及《华尔街日报》。在巴菲特19岁那年,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14门课程的学习,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离开学校之后,他经常去奥马哈公共图书馆借阅有关商业方面的书籍,这些读书的经历为他日后投资股票奠定了基础。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读三年级的时候,读到了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从而对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说之前还是在投资行业转转,那之后他的人生就与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关于《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巴菲特这样说道:“对我而言,这本书对我就好像是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遇到使徒保罗一样。”

有人说:“杰奎琳的第一个魅力是深不可测的智慧美。”认识杰奎琳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读书。可以说,她是一个典型的书迷,对书本的痴迷程度简直令人费解。就连身为丈夫的肯尼迪也曾说过:“我无法理解她为什么那么喜欢看书。”

杰奎琳几乎可以说博览群书,不论什么书,她都会认真阅读,特别喜欢诗集、历史书籍或关于艺术的书籍。随着自己社会地位的升高,她更喜欢读书,因为只有在书里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书带给她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她在离开白宫之后,成了一个更有影响力的女人。

杰奎琳的公寓和别墅里,桌子上下、沙发和椅子等处都堆满了书,整个别墅就相当于图书馆。她经常指导朋友希拉里“做一个读很多很多书的女人”。在杰奎琳看来,要想成为一个传奇女人,其中的奥秘就是书和学习。

莱因霍尔德曾这样说:“杰奎琳在社会学和神学上表现出的智慧感动了我,我被杰奎琳感动以后,便下决心支持她的丈夫。”戴高乐在见识过杰奎琳的智慧之后,这样说道:“杰奎琳女士对法国历史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了法国本土的妇女们,她并不介入政治,但又给自己的丈夫赋予艺术和文学支持者的名声,自从认识过杰奎琳以后,我对美国更加信任了。”

杰奎琳非凡的智慧当然应该归功于读书,即使在自己地位和名声提高的时候,她也不放弃阅读的机会,甚至,变得更加勤奋地读书,并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这位伟大的第一总统夫人已经将阅读当成了一种习惯,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如果想做一个内外兼修的人,就要学会读书,尽可能地多读好书。书是人类实现从洪荒到启蒙的捷径,书也是改变一个人最有效的力量之一。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智慧、修养,都是与书分不开的,做一个有魅力的成功者,就要尽可能地多读书。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最爱阅读的就是《华尔街日报》,他曾经请求奥马哈邮局的工作人员,每天半夜报纸到邮局的时候就在他们家的窗台上放一份,他甚至在半夜起来等着看第二天的报纸。巴菲特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从来不放弃任何可以阅读的机会,即便坐飞机,从飞机起飞到降落这个过程中他一直都在阅读。不仅如此,巴菲特还鼓励孩子们认真读书,多储备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开拓未来。

1.多读书会改变我们的一生

你听说过犹太人的故事吗?据说,每个犹太人平均一年要看三百多本书,因为从书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因为拥有了知识,这个民族被世界公认为“最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很有启发性的,父母会在书本上滴上蜂蜜,让刚出生的孩子吃,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读书就跟吃蜂蜜一样甜”。

2.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

读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好途径,我们可以从书本上获取很多知识。成功从来不属于那些好逸恶劳的人,只有读书,我们的生命之树才会结满丰硕的果实;也只有读书,我们才有足够的力量朝着目标靠近。知识是石,能敲出生命之火;知识是火,能点燃生命之灯;知识是灯,能为我们照亮生命之路。如果你总是一副散漫的状态,那么,只会留下“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遗憾。要记住,只有知识和学习才能帮助我们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1GLoiSE0GnbRP/HWrkh8ib4S0u8s6KR5RNdBeNSGxPFgPzKOhXqfqe4fEycuFC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