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词人、散文家。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进士,先后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然因为人刚直,敢于直谏,屡遭贬谪。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王禹偁一改宋初小令柔靡无力的格局,文风自然清新,平易畅达,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其作品辑录于《小畜集》,今存词一首。
点绛唇
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①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②。平生事,此时凝睇③,谁会④凭栏意!
【注释】
①孤烟:向上的炊烟。②行(hang)如缀:指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一只只连缀成行。③凝睇:专注地看。④会:理解。
【名家点评】
宋初文人词留传到现在的为数不多。这些文人大都遭受贬谪,或浪迹江湖,所作小词秀淡自然,与秾丽的花间词大异其趣。王禹偁……这首小词……词末透露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不同于一般的艳词。(唐圭璋)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江南多雨,容易引起人的愁闷;然而,苦雨愁云却无损于这佳丽之地的天然秀色。二句先抑后扬,用的是反衬法。作者虽未以浓墨重彩描绘江南的繁华和艳丽,但优美的江南风光却依稀呈现于读者眼前。(蒋哲伦)
【精品导读】
这是北宋王禹偁流传于世的唯一词作。他一改宋初华丽奢靡、柔媚冶艳的词风,整首词作清丽雅致,堪称宋初词坛的一缕清风。
开篇一句“雨恨云愁”以情带景,在他眼中,这江南的绵绵细雨,分明是恨意浓浓;天上层层叠叠的云朵,分明是愁思难解。无情景物有了人的喜怒哀乐,被赋予了人的感情。“依旧”二字并非毫无来由。南齐诗人谢朓在《入朝曲》中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词人对江南的“佳丽”之景做了更细致的描绘:烟雨缭绕,朦胧中可以看到湖畔的江南小村和点缀其中的渔市,炊烟袅袅,直入空中。景色清丽淡雅,宛若风景画卷,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水村渔市的动人情状。清人王弈清《历代诗话》引《词苑》评此词云:“王元之有《小畜集》,其《点绛唇》词‘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之句,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然而,词人的心情并未因这江南的清丽景致而变得欢愉。“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看着水天相连处,一行大雁展翅翱翔于天际,词人不禁联想起“平生事”。虽然出身贫寒、门第卑微,但是他对仕途满怀抱负;得中进士后,他却只做了一个小小知县,又因仗义执言屡遭贬谪。他恨意难消,恨的是伯乐难遇;他愁思难解,愁的是知音难觅。词人心中困苦,不知何时才能一展才华抱负,如同征鸿一般展翅搏击于天际。
最后,词人不禁感叹:“谁会凭栏意!”委婉含蓄地将万千思绪都寄托在对远去飞鸿的凝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