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喊话、击鼓与狼烟烽火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得更迅速有效地传递和交流信息。

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的最基本的工具。但是,由于人的听力有限,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依靠有声语言,只能在较近距离内传递信息。

据说,公元前5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曾专门挑选一批嗓音宏亮的家巨,到山顶上去喊话,以传达他的命令。

使用号角可以扩大声音可听的范围,这一简单办法直到现在还在某些偏僻地方被采用。

古代打仗,或者“击鼓而攻之”,或者“鸣金(古代金属制的打击乐器)收兵”,也都是用声音信号来传达指挥者的命令。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叫长勺之战。齐桓公3年(公元前683年),齐国进攻鲁国,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国谋士曹刿劝鲁庄公不要急于出击,等到齐军三次击鼓进攻均未奏效,因而锐气大减时,鲁军才击鼓而攻之,结果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这里,击鼓就是传达进攻命令的手段。

听觉之外,还可以利用人的视觉来传递信息。狼烟烽火就是一个例子。

这里我们讲一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当历史进入公元前781年、我国西周年代时,在军事通信方面,就常利用“烽火台”。这里顺便说一下,历史上许多新发明往往首先应用在军事上。

周宣王的时候,为防止西戎大军入侵,便在骊山之下,设置烟墩20多处、一旦发现敌军杀来,便放起狼烟,直冲天空。各地诸侯看到狼烟突起的警告,便发兵相救。这便是最早的有历史记载的“烽火台”通信。

到周幽王时,周幽王终日寻欢作乐,他为看到宠妃褒姒的开颜一笑,(褒姒虽然被立为正宫,压倒群芳,但平时少有笑容)竟然让他手下的士兵在“烽火台”上燃起烽火。各路诸侯看到骊山烽火冲天,以为大敌来临,便昼夜兼程,蜂拥而至。到达骊山,不见一个敌兵,只闻官中管弦之音,周幽王正与宠妃饮酒作乐。各路诸侯面面相观,十分气恼,卷旗收兵而回。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在楼上望见诸侯兵马被戏弄得忙来忙去,不觉拍手大笑。周幽王说:“爱妃一笑,百媚俱生。”便以千金赏给当时献计让褒姒一笑的人。“千金买笑”这句古语,便由此而来。

不久,西戎真的发兵杀到周幽王的京城,周幽王急忙命令士兵点燃烽火,但各路诸侯未派一兵一卒。西戎兵马杀人京城,周幽王从王宫后面乘车逃走,但被西戎一员大将俘获,杀死于车中。“烽火台”也由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还有“烽火连三月”的诗句,意思是“烽火台”军事告急、兵荒马乱已连续三个月了。今天,当我们游览万里长城时,还可看到随着山势的连绵起伏,在一些军事制高点上有碉堡式的方形建筑,那便是古代为了报警而设置的“烽火台”。

“烽火台”军事通信,到了我国汉代有了很大发展:一是规模更大,每隔一定距离就建立一个“烽火台”,一有外敌侵入,白天放烟,夜间点火,接连不断的“烽火”此起彼伏,把紧急的军事情报相继传送过来。二是传信的内容也比以前丰富,例如入侵敌人1000以下,举一道“烽火”;2000以下举两道“烽火”;3000以下举三道“烽火”……汉武帝时,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征匈奴时,还以举放“烽火”作为进军信号。“烽火”传送信息是很快的,仅一天时间,一些信息就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今辽宁省),气势十分雄伟壮观。

狼烟烽火当然,“烽火台”接力通信无论从传输内容上、还是从速度上都远远不能与电报相比。但是当时社会还没有电这一能源,没有电哪能有电报这一发明呢。所以,“烽火台”接力通信毕竟是人类通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启示了今天的超短波接力通信电报的诞生。

国外也有用烟火传递信息的例子。

比如,据荷马史诗记载,希腊人在特洛伊城大捷,这胜利的消息就是通过烟火信号从伊利马姆传到希腊的。这是公元前1100年的事儿。 8r8aX6q12J4eR5cz1fLS1BRz7cKWJ3EUNz2rOUFR+PSn4xFWHMV8lFRZYd1bE20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