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江河湖海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与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通称为中国七大江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排世界第三。

“不尽长江滚滚来”,望着这气势磅礴、奔腾万里的滔滔大江,人们不禁要问:这万古不竭的巨流,它的最初水源是从哪儿开始的?对这个问题,历史上叙述不一,看法各异。直到70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深入人迹罕至的长江源头,寻本求源,进行实地考察,才解开了这神秘莫测之谜。

长江的源头长江源头位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部,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雪山。这里山势高耸,山体庞大,终年白雪皑皑。各种自然冰雕雪塑的造型千姿百态,如冰凌柱、冰钟乳、冰桥、冰蘑菇等等琳琅满目。各拉丹冬雪山周围有20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组成庞大的雪山群,其间600平方千米以上的面积终年积雪。晶莹夺目的雪山和冰川,储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资源,雪山上有40条现代山谷,冰雪沿山谷向下移动,形成冰舌。冰舌顶部融水沿冰崖泻下,形成一股股小瀑布,水声潺潺,奔流向前。这就是万里长江的最初水流。

长江支流——岷江长江的正源河名叫沱沱河,它与另一个支流当曲汇合后称通天河,在玉树县与巴塘河汇合后称金沙江,在四川宜宾附近与岷江汇合后,才始称长江。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绕过上海的崇明岛入东海。干流总长6300千米,支流伸展到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8个省、自治区,流域面积180.85万平方千米。

在长江的万里旅途中,我们可以根据长江流域的地形和水文特点,领略到它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不同风貌。

长江干流自宜昌以上为上游段,在这里河流落差大,峡谷深,水流湍急。著名的虎跳峡就在金沙江石鼓下面,它长16千米,落差170米,两岸山高,河谷深峻,高差达2500~3000米,最窄处河宽仅30米,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峡谷。长江在石鼓镇还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大转弯——长江第一弯。长江在这里突然110度大转弯,位于大转弯中心的石鼓镇,在历史上协助过诸葛亮成功地进行了西征,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它也曾用那坚硬的身躯作为渡口,让红二方面军的几万人马从这里渡过金沙江,进入川西。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西起四川省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这里两岸悬崖陡立,把浩荡的长江紧缩成一条细细的惊心动魄的急流,形成我们看到的三峡奇景。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现在,我国正在这里修建三峡水利枢纽。

长江流出三峡,曲折东流,冲破群山的夹持一变而为宽阔的江流,进入沃野千里、湖泊星罗棋布的中游地段。“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对长江中游地段的逼真写照。长江的中游段,地势低洼、江道弯曲、湖泊众多,江湖相通是这一段的基本特色。中国的两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就在长江的南岸。在长江流量太大时,长江可以借这些湖泊,把水寄存起来。在长江水量较小时,又可以从湖泊中取回水量。

从江西省湖口到入海口是长江的下游段,这里江阔水深,水流比较平缓。东海的潮涨潮落沿长江入海口,可以影响到安徽省大通以下的河段。长江中上游带来大量泥沙,到了下游,由于水流速度减缓,又受东海潮流的影响,水流中带沙的能力减弱,从而在江道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数十处江心沙洲,其中最大的是长江口的崇明岛。崇明岛面积1083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岛,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它是我国由冲积而成的最大的岛屿。

长江下游流经的平原上,稻田接埂连片,湖水绿波荡漾,呈现出一片独特的水乡风貌,“富甲天下”的长江三角洲平原更为长江下游地区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长江水资源是中国人民的巨大财富。长江干支流水力蕴藏量很大,可开发的约19700万千瓦。长江江阔水深,是我国南方的交通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干支流通航里程可绕地球两圈半。其中3万千米可通机动船舶,万吨海轮可以直达南京,长江水位较高时,可以直达武汉,年货运量占全国河流货运总量的六成以上。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洞庭湖的银鱼、长江口的鲥鱼,特别是被称为长江鱼王的中华鲟,更是珍稀的鱼种。长江流域在长江的滋润下,土地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温湿多雨,暴雨频繁,长江中下游经常发生洪水灾害。据历史记载,自西汉到清末(公元前206年~公元1911年)2千多年间,发生洪水灾害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1921年以来,共发生较大洪水11次。1931年发大水,武汉市区行船百日,江汉平原14.5万人淹死。1935年再次大水,又夺去了14.2万人的生命!1954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洪水。这一年雨期比正常年份增长1倍,暴雨频繁发生,中下游6~7月份的雨量是多年平均雨量的1~3倍,各地都先后突破安全保证水位,荆江分洪区虽三次分洪,洪水仍然淹没了很多土地,京广线中断百余天,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可是到了旱季,上游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以及中下游丘陵地区的旱灾又十分频繁。

历代以来,中国人民都十分重视对长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屈不挠地与洪水和旱灾作斗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就已开始航运。航运地区已达湖北、湖南、河南、广西、江西、安徽等省,自治区。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了统一岭南,下令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即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从此,水运可由关中到达广州。到了唐朝,长江干流航道已经极为兴盛,南昌、武汉等地都建了重要河港。船的载重甚至可在万石以上,水手多至数百。唐景龙年间(公元707年~公元710年),又开通了汉水支流丹水,只要通过陆地运一段,长江上的货物就能到达长安。也在唐朝,长江已与江南运河的航道相通。历代以来,为了长江的水运,劳动人民贡献了无数的聪明和才智,作出了无数的辛劳和牺牲。

很早以前,长江沿岸的人民就开始兴修水利工程。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0年),蜀郡守李冰修造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分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都江堰沿用至今,在农田灌溉中,一直发近着重要作用。

1950年首先全面整修沿岸堤防,1952年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并进行中下游平原区的初步治理。这些工程在1954年的抗洪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后的年份,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着。

如今,长江上已经建成了现在中国最大的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它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这是我国在长江干流上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也是世界上大型电站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不但每年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电力,缓解了华中、华东电网的压力,而且它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建设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能力,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国对开发长江资源已经有了更为宏伟的蓝图。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经开工,我国还将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实现沿长江为主轴线的生产力布局,形成沿江经济走廊。长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多的河流。由于黄河水中混有很多泥沙,水的颜色发黄,黄河由此得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村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这些都证明了自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纵观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与黄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各朝代建都地点最多的也是在黄河流域。黄河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开始只是几个毫不起眼的小泉眼。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自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是黄河的上游,开始一段河水清澈透明,两岸水草丰美,流到青海高原东部,沿途穿过龙羊峡、刘家峡等不少峡谷。峡谷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那里建有好几个大水电站。黄河出青铜峡,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河套平原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是由冲积而成的平原。河套地区土壤肥沃,又有灌溉之利,一直是内蒙古、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

自河口至河南省孟津是黄河的中游。在禹门口,黄河被龙门山所夹,急流从只有百米宽的河槽中涌出,这就是有名的“龙门”。过风陵渡后,黄河又急转东流,穿过三门峡,这里就是著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的所在地。在黄河中游段,黄河流过黄土高原,又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这时水量剧增,含沙量也大增,河水变得十分浑浊,是名副其实的“黄河”了。

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是黄河流域的一大奇景,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千米的黄河壶口处。要说壶口瀑布的宽度和高度都不算大,值得人们惊讶的是它的流量相当可观。在冬季枯水季节,最小时每秒流量仅150~300立方米,这时河面冰封,细流涓涓,给人以俊美之感。4月份,一旦冰河解冻,每秒流量骤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最高时达8000立方米,这时,巨流夹着大量冰块冲击而下,如狮吼虎啸,震天动地。金秋雨季,千溪万壑之水汇聚,每秒流量达3000立方米以上,全部瀑布连成一片,这时洪波怒吼,激湍翻滚,声如奔雷,景象极为壮观。

壶口瀑布的声音令人振奋,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情被奔泄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这样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从此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战。

自河南省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地处华北平原。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河水携带的泥沙大量地沉积下来,每年都能使河床抬高10厘米。人们不断筑堤防洪,黄河下游1800多千米的大堤就这样建起来了,而且年复一年地加高。自郑州花园口一段起,黄河几十千米宽的河床平均比两岸地面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出10米,成了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滔滔的黄河水只是靠河床两边的堤岸托住,近200万的中原人民就生活在大堤下面,实际上,黄河的水面比开封的城墙还要高。一旦决堤,黄河的水就会劈头盖顶地直泄下来,这将是多么可怕的景象啊。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高高在上的“地上悬河”对引水灌溉却非常有利。黄河的儿女们在掌握了科学技术之后,对沙泥进行了综合利用,废物变成了财富。他们运用虹吸管把地上悬河里浑浊的水引到堤外,灌进低洼盐碱地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清水就可灌溉田地或引进城市使用,而沉淀下来的淤土中氮、磷、钾的成分很高,是肥田的沃土。在这样改良后的土地上种植庄稼,可以取得显著的丰产效果。

黄河是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黄河水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它的最大年输沙量可达43.9亿吨,平均年输沙量也可达16亿吨。这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12亿吨被带到入海口。结果,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3千米。近百年来,黄河在海口堆积成了一个面积为540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的泥沙可能早就把7.7万平方千米的渤海填平了。

黄河的泥水不但迫使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3千米,而且,在洪水的联合作用下,黄河多次放弃原来的河床,另循新道。历史上,黄河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的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曾多次变迁,但影响最大的是黄河下游的河道改道,2600多年来,黄河下游的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由南到北的大循环摆动。有些改道是在水流力量的作用下,通过日积月累慢慢进行的,有些改道却是由于黄河决口造成的。千百年来,黄河决口不计其数,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为了控制水土流失,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开展了包括修建干支流水库、打淤地坝、修梯田、植树、种草在内的水利、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内不少学者、专家对黄河的水、沙特点,及泥沙的侵蚀、泥沙在河中的运动,以及泥沙的沉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以处理泥沙为中心的综合治理黄河的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黄河的泥沙一定能被征服。 kDzvWVlivmJcb+UyQyCsDmz1FwAaCUI59ubqIOaXuSpEEKczip/dc4r574evIA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