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代交通漫谈

古代的交通工具

1.独木舟:交通工具的滥觞

早期的人类大多是沿河而居的,跟水打交道多了,便渐渐发现了水的浮力,一些轻的东西在水里竟然不会下沉。为了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人们便用简单的工具创造了最早的水上工具一独木舟。这个时候大概是石器时代。有的学者曾在丹麦马格勒莫塞发现了一些古代的桨,经分析竟发现它们是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东西。在英国的约克郡,有人也从一个泥沿炭泽中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在我国,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筏,据鉴定是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遗物。舟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独木舟的制造和应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有了独木舟,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从此可跨越水域去开拓新的天地。

早期的独木舟都很原始。原始人类将巨大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独木舟,虽然简单,但可以做得相当大。在英国的林肯郡就发现一只独木舟,竟长达16米,宽1.5米。

2.筏与木船:现代船舶的雏形

制作独木舟对缺乏先进工具的原始人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人们又将树干、竹竿、芦苇等捆扎成筏,或用兽皮做成皮筏在水上浮行。筏相对独木舟来说要稳当安全得多,并且取材方便,制造简单。但是这种筏的性能也不大好,遇上激流则稳定性很差。人们又开始寻找方法找别的东西来代替。

进入青铜器时代,人们已经掌握了青铜器具,能够比较轻易地将原木劈开成板来造木板船。考古学家们在考察古代木船时很惊异地发现这些船与现代的木船几乎一模一样:外面用木板平接或搭接成为船壳子,中间加上几根横木作为船的“肋骨”。为防止漏水,在木缝里则塞些麻布、油灰之类的东西,使其弥缝。由此看来古人造船的技术确是十分高明。

3.帆船:人类航运的一大进步

木船和筏航行时的动力一般是篙橹或桨,但是用他们来行船并不令人满意,既费力又没效率。人们便寻找一种新的工具,这种工具就是帆。传说有位巴比伦的英雄加麦西企图飘洋过海时,遇到在死水处摆渡的艄公,艄公要他制作一根18英尺长的篙,可是可怜的加麦西发现,他就是把120根这么长的篙接起来也撑不到海底。怎么办?他发现海面上正刮起了风,于是他便脱掉了身上的衣服,举起双臂当作桅杆,扯起衣服作帆,站在船上随风吹去。这个传说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可以借风行船,帆船于是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帆船的历史大约有6000多年了。在埃及出土的一件公元前40阗年的陶器上便绘有最古的帆船的图像:船的前端突出向上弯曲,船的前部有一个小方帆。不过这种船有个弊病就是只能利用顺风,不能利用侧旁吹过来的风。不过人毕竟是最聪明的,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一步步地对帆船的结构和样式作了改进,不断提高帆船的性能。船造得越来越大,帆和桅杆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水面上逐渐成了帆船的一统天下。从15~19世纪中叶,是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组成的庞大船队便都是由帆船组成的。1492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到西印度群岛时乘座的“圣玛丽亚”号,就是一艘长28米,排水量约200吨的三桅帆船。在帆船发展史上,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古罗马人,西北欧最优秀的航海民族维京人,以及中国人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帆船发展的最后一个顶峰是19世纪中叶美国的飞剪式快速帆船,在此之后,蒸汽轮船兴起,帆船便渐渐没落了。

4.轮子: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在远古时代,人们采集和狩猎所得的收获物必须搬运,陆上最早的运输工具是木棒,或者由两人抬,或一人扛。在考古发掘出来的约5000年前苏美尔人的石雕上,就刻有两人用一根木棒抬死鹿的图像。后来人们又改用橇,这种橇其实也就是一种在地面上滑动拖曳的木板。这种橇的摩擦阻力很大,并且由于路面不平整往往造成很多不方便。于是人们便又在木板底下安放圆木,让橇在上面滚动,便大大减少了阻力。可是这种方法也很费力,常常要边拉橇边放圆木,人们又想出一个方法,将圆木固定在橇底下,省却了许多麻烦。这种固定在橇底下的圆木便是以后轮的雏形。

不要小看这个发明,夸张地讲,轮改造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因为轮不仅仅用在运输上,而且用在科技的许多领域,例如,机械中缺少了圆形的齿轮,肯定成不了机器。轮的出现,将人类的交通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5.苏美尔人和中国人的车

许多学者认为:车是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5世纪首创的。从圆木滚子分出轴和轮两部分,既是橇进一步形成车的过程,也是橇和车的明显的区分,苏美尔人正是首先完成了这一步。我国也是历史上最早使用车的国家。相传在4600年前黄帝大战蚩尤时就出现了车。大约4000年前,一个名叫薛的部落以造车闻名于世。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了奚仲造车的故事,在我国历史博物馆中,现在还陈列着一个商代车的模型,这是一辆精致的两轮车,有一辕、一衡、两轭、一舆,从结构上讲十分完整,体现了中华民族当时造车技术的高度水平。

古代中国的造车技术,一直都比西方人先进。在中国的周代,便开始用油脂作为车辆的润滑剂,中国汉代就出现了四轮车,比西方早了一个多世纪。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经济又实用的运输工具——独轮车。这种车现在还能见到,其优点是轻、小,不占空间,什么路都能走,特别适宜于羊肠小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时,蒲元造了“木牛”为蜀军运送粮食。据许多学者考证,这种“木牛”就是一种独轮车。中国古代还有张衡发明的自动记路程的记里鼓车、三国时代马钧发明的指南车、八轮车、十二轮车,等等。中国古代车的发展早已成了中国文化最具魅力的部分之一。

6.驾马服牛:马车的兴衰

车最早是由人来推挽的。当人们已经能够驯服牛、马等牲畜后,人们又用牲畜来牵引。畜力车比人力车载运能力大,而且速度也快,行驶里程也更远。单驾两轮车是畜力车的最初韵形式,但后来就用两匹或四匹马驾车和牵引。驾车的马称为服马,而在两侧同牵引的则是骖马。而古代埃及,则又发明了一种轭,将轭加在牲畜肩上,通过制成弓形的部分和加上垫子减轻绳索的压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马车逐渐成为陆地上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在战争中,马车还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武器,以其快速、冲击力强而成为诸兵种中的王牌之师,在中国的商周时代,一国的军事实力甚至还要以战斗马车的数量来衡量。

在欧洲,罗马帝国普遍采用马车来运送邮件。随着商业的发展和马车道路逐渐发展,陆上的交通运输任务几乎都由马车来承担。欧洲中死纪,19世纪,马车的运用已十分普遍,到了20世纪,马车改变以往的木铁结构,采用橡胶轮胎和滚珠轴承,同近代运输工具铁路列车和汽车并存。但后来马车的长途运输,逐渐为铁路运输所取代,陆上短途运输也遇到了汽车强有力的竞争。马车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7.中国特产:抬轿

轿是由人前后相抬的一种工具。在西方载人行走的工具一般是马车,而在中国,轿却成了最基本的交通工具,这种工具的动力是人,因而往往只有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才能够雇得起人抬轿。在中国,轿成了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轿的构造很简单。简陋的两根竹杆加一床凉椅就是一抬。复杂的,用布、木板作一个漂亮的木笼,配上凳子让人坐。轿的构造简单,可是规则倒挺多的,比如说抬轿的人数越多,越能显示乘轿者身份的越尊贵,皇帝的轿子没有定数,有时十二抬,有时十六抬,前呼后拥的。

轿子的来历已不可考,不过一般认为这种工具可能是从山乡里产生的。上山爬坡,极为不便,一些脚力不够的人尤其如此,于是便雇人抬上去。这种形式传到城市就演变成轿子了。

古代交通设施和管理

1.悠悠古栈道,凄凄十里亭

行进在四川的山间,说不定您会走上这么样的一条路:蜿蜒于群山峻岭间,道路以木为支撑悬于山崖侧面,上顶青天,下临深渊,使人时时担心会不会一脚踩空掉下去。这种路就是栈道。

在战国和秦汉时期,我们的先辈就修建了许多条栈道,多在今天的川、陕、甘、滇境内,据估计总长度达5000余里。这些古栈道,是由人从山上吊下来,一锤锤地在崖壁上凿出一个个深孔,插进木杆铺上木板,覆上泥土而修成,或是干脆地凿出一条隧道或半隧道供人通行,还有一种样式就是如泰山“十八盘”那样的梯子崖。这些栈道对于穷乡僻壤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还盛行馆驿制度。这种制度大概是从秦代而起,内容也就是在官道上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驿。驿站的作用主要是给路人改换马匹和提供食宿。到西汉时期,设亭道路延续总长竟达到了10万里。唐代是古代道路发展的极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清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官马大路”分成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其总长有4000余华里。这样的道路长度,在古代堪称世界之最。

2.古代西方的路

在古代希腊,修路和行车有许多禁忌。希腊人认为,有森林、泉水等风景优美的地方是仙人的幽居,凡人不能打扰,要筑路则未免要破坏自然环境而触犯仙人。因而他们修的路很少,与其说是摘交通运输的大道,还不如说是通向庙堂的林荫道,因而,双轮马车不得不在曲折的山间小道上行驶。

波斯(今伊朗)人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在大流士皇帝的统治下,波斯修筑了许多驿道,从首都苏萨到各省区都有驿道相通,其中最长的是从苏萨到一个名叫小亚以弗所的城市,这条路被称为御道,全长2400公里,每20公里就设一驿站。波斯人修的驿道与中国人不同,不是为了方便旅行、通邮或各地进行的物资交流,而是出于军事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因为当时波斯是一个尚武、积极向外侵略的国家,军队调动频繁,因而也就需要运送粮食装备,在政府所在地和边防前哨间传达命令和递送情况。御道的修筑,方便了波斯帝国的侵略扩张,在公元前514年左右,大流士占领了欧洲的一部分地区,波斯成为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罗马人在公路建设上有很大成就,他们建立了完整的公路系统,在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罗马人在各地修了大约5万英里很好的公路。罗马人没有像希腊人那样迷信,而是用技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排干沼泽,将贯通全国的公路修得经久耐用。调动的军马、骑马的信使、双轮马车和满载货物的四轮马车,无论在什么气候、什么季节中都能安全通过。

3.西方高明的筑路技术

罗马的筑路工程师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将一些大石头打碎,铺成路基,再在上面盖上碎石和沙子。若没有现成的石料,就用砾石和泥灰。在沼泽地带,他们就打桩,用木料筑起堤道。大多数的公路边都和现在一样,有整齐的镶边石,而在城里街道的两边都有高起的人行道,在经常下暴雨的地区,路修得中间凸起竟然还能够排水。

不过,由于罗马帝国的衰亡,欧洲的道路受损严重,在中世纪的前半期,整个欧洲大陆没有修过一条新的公路。但岛国英吉利倒是例外,一个瞎子梅特卡夫最先修公路,他像罗马人一样,用石料打地基,上面铺几层碎石或碎瓦夯实。靠这个办法,30年中他竟然修了180英里长的很好的公路。不过这种公路有个毛病,就是没有铺路面。后来他的同胞特尔福特用双层的片石作路基,将小石子填在空隙里,上面铺上7英寸厚的碎石,最后再铺上一层砂砾夯实作路面,这种路面强度很高,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现代10吨重的压路机在这种古道上来回地压,路面和路基竟然完好无损。这种铺路的技术可见十分高明,现在一些农村修机耕路用的还是这种方法。

4.灵渠:漓江与湘江的握手

古代的人们不仅修建了许多的马路,而且也修了许多运河。灵渠就是我国最早的一条运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挥师南下,派50万秦军南征岭南的百越。百越人顽强抵抗,造成军事上的长期对峙,秦军的粮饷转运出现了很大困难。秦始皇于是便命令史禄率领士卒开山凿渠,支分湘水,连通了漓江。灵渠的贯通,使秦军进攻没有后顾之忧,终于征服了百越,并在岭南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进行治理。秦始皇的一统天下也有灵渠的一份功劳呢!

灵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锄一锹开出来的。灵渠艰巨而复杂的工程,精巧而奇特的设计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灵渠的许多经验,在现代还被广泛应用。灵渠只有30余公里长,但它联接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秦代以来,直至清代,灵渠一直是岭南地区与中国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内地和岭南的人员交流、物资往来,主要都依靠灵渠。因此,灵渠对于促进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维护国家的统一起过重大的贡献。在今天,如果去灵渠旅游,还能看到供奉史禄等四位对灵渠有重大贡献的人物的“四贤祠”,就修在灵渠边上,表达了人们对他们深深的崇敬之情。

5.大运河:让长江黄河同时搏动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这条大运河北起北京,最南端为杭州,途中经历了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五省市,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近4000里。

大运河自开凿以来,大概经历了2500余年的历史。有稽可查的文献表明,大运河的开凿是始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著名的吴王夫差为了问鼎中原,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叉,开凿了运河的一支——邗沟,并疏通了苏州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

最大的一次施工是在隋朝开始的。当时中国富庶之地处在苏杭地区,粮食、丝织品,一些奢侈品都在这个地方生产。为了促进经济流通,隋炀帝605年下令开通济渠,608年又开永济渠,610年,继续开江南运河,至此,建成以洛阳为中心,由永济渠、通济渠和江南运河连接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长2700余公里的大运河。

运河在修建后,逐渐成为南北漕运的要道,宋代为组织运输,专门设立了转运使和发运使,管理全国运河以及漕运。随着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和管理的有序化,运河航运发展起来。航运兴旺又促进商业繁荣,运河两岸出现了许多名城,苏州、杭州、无锡、扬州等城市就是那时兴起来的。

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和洪水等缘故,大运河在历代多次维修,在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在山东大清河流人渤海,至此,运河断了水源。清末和民国时期曾几度倡议修河,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到新中国建立后对运河进行修复,运河中又开始航运,并能起到灌溉和排涝等作用。古老的大运河终于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6.中国瑰宝——石拱桥

中国是桥的国度,特别是在江南水乡,水网密布,随处都可见各式各样的拱桥,这些拱桥并不像现代修筑的桥那样,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而是将许许多多的石头用灰泥拼接而成,每一块石头的力都用得恰到好处而使桥不会垮掉。这些桥不用钢筋混凝土,却也能安然如山,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

这种拱桥最著名的是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这座桥是隋代的李春在公元607年左右修建的,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单孔圆弧石拱桥,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全长有50多米,而且它的四个小拱修建得十分有新意,既能减轻桥的重量,也能减轻洪水对桥的挤压。桥的外型十分美观,桥望石上雕有花卉和兽头图案,桥栏杆上刻有龙兽浮雕,姿态维妙维肖。赵州桥的建成使得河两岸交通畅通无阻,因而有诗赞美:“坦平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

中国古代的名桥还有洛阳桥、宝带桥等,不过更有名的是芦沟桥。芦沟桥建于金代,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7.夜色中的明珠——航灯

我们都见过港湾的航灯,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夜里航行的船指引方向的。希腊人在公元前5世纪就知道用它来指示港口。最著名的古代灯塔是埃及亚历山大城的法老修建的,它立在一个小岛的末端,用白色的大理石修成,有许多层,十分美丽壮观。世界上有一个古代的奇观——罗德巨像,也是一座灯塔,这座巨像人们普遍认为是太阳神的像,横跨在罗德港的人口。

所有的早期灯塔(包括罗马人建的灯塔)都是用石料或毛石建成的塔。它的主要作用是以光亮来引导船的行驶、安全入港或避免搁浅触礁。一到黄昏,专门有守塔人在塔尖上的一个容量里燃烧木炭或煤炭,后来改用油灯或汽灯照明。这种灯塔在我国海港也常见。我国宋元时代的泉州是个国际性的海港城市,有许多船只停泊,泉州港口的六和塔就是灯塔,如今已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

灯塔到18世纪才有一些改进,如英国的埃迪斯通灯塔,最初是木结构,后来改成橡木和铁结构,最后于1759年改成混凝土结构,用蜡烛作为光源,后面用简单的金属镜反射蜡烛光。这种铁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灯塔,在现在的美国西海岸的一些地方还能看到。

1780年,一个叫阿冈德的人发明了一种适用于灯塔的燃油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到19世纪末就被废弃了,因为用乙炔气体更好。1822年有人制造一种透镜,能将光束集中起来再投射出去,这种镜子被用到灯塔上改进了灯塔的照明。这种复合透镜直到现在还在被使用。

8.浮标:航行的路碑

据考证,浮标是在11世纪前后开始在欧洲应用的。早在1066年,浮标就用来给维塞尔河的船只导航,而且在17世纪之前,在德国和波罗海沿岸已经广泛地使用了。更重要的是,德国人最先想出一种办法给可以通过航行的水道的船只导航,这种方法是用特殊颜色和形状的浮标,指挥船只向右转或向左转。

最初使用的浮标是用铁线箍起来的木桶或木筒。1845年,出现了最初的铁制浮标。这是一个铆接的桶形的铁结构,桶形,高8英尺。现在世界上通用的仍是铁的或软钢作的浮标。

在浮标上使用灯以前是使用声信号。这种浮标通常是在浮标的顶上系一个铃。浮标在水上浮动便会带动铃发出声音。19世纪末叶,美国的一个发明家发明了浮标自动员哨。波涛的起伏将空气压人固定在浮标底部的一个管子里,浮标的起伏运动又使一个活塞在一个圆筒里运动。这种运动促使空气从底部的管子里通向装在浮标顶部的一个哨子,这样便产生时断时续的哨子声,吸引航海者的注意,以修订航向。浮标现在还十分常见,在许多河边,仍能看到圆锥形的涂上鲜艳颜色的东西,那就是浮标。

9.古代的交通管理

中国秦朝时期,秦始皇在道路修建方面强调“车同轨,书同文”,给车、路修造定下了统一的规则,并且大修车马大道,统一道路宽度,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中国以后的历史中,馆驿制度兴起,亭驿的长官都由政府任命,直接归属政府领导。亭驿工作人员拿政府的薪俸,按政府的意旨办理交通、邮传等事物。

道路管理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不过。由于中国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所以也形成了一定的道路交通规则。官员在大街上过,各色民众要回避,皇帝公然出宫要戒严。旧时街道往往很窄,官员们迎面而过的话,谁的官大谁先过,职位低的先在一边呆着。不认得的官员,往往看轿子的抬人数,抬轿的人越多就越有优先权。没有规矩,却也能井然有序。

西方国家也有这种尊卑制度,不过一般说来没有这么严格。只有当君主出来时,才会出现戒严和回避的情况。

10.官匪一家:西欧的海航管理

欧洲人的航海活动自古频繁,中世纪时代是航海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十字军兴起的中期,地中海的一些港口每年组织两次大规模的商队开到东方去,其中一次是在耶酥复活节前后,另一次是在夏季圣约翰节日(6月24日),启程日期可以因事而小有变更。不过,欧洲对航海业的管理水平体现在对港口的管理上。中世纪时期的港口管理,专门有法律进行规范。这些规范中有很好的港口章程,规定了适当的停泊办法和其他安全措施,对于违反法律的人进行惩罚。除用法律管理外,英王亨利八世在1514年还正式建立了半官方的英国海员协会三一社,对船舶和海员进行管理。

北欧的海盗举世闻名。9~10世纪,海上行劫是所有北欧民族的一种职业,这些海盗有的是些乌合之众,有的是有组织的帮派,其中有的受本国政府收买为政府干杀人放火的事。在政府的纵恿和唆使下,他们被用来作为反对敌对国家的手段。12、13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公国这样做过。英国国王也曾派海盗袭击法国人,损害北海和波罗的海上的竞争对手。许多国家竟荒唐地给海盗船发布“敌船捕拿许可证”,给海盗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13世纪波罗的海出名的大海盗阿尔夫是个贵族。有一次,属于德国商人的30只小艇曾巡逻海面来搜捕他。阿尔夫只得灰溜溜地逃回老家去,在那里,国王又把他提升一级爵位,并将他保护起来,并赞许他的“爱国行为”。这件事成为西欧航海史上一个天大的笑话。

古代的世界交通

1.扶桑与不死药

中国古代有人十分向往长生不老,于是也就产生了一门技术即炼丹术。说是炼丹术,其实炼出来的全是些废渣烂铁,可偏偏有人相信这个。秦始皇一统天下,威风凛凛,他想他的基业万年不倒,可是他也知道人都要死的,于是他便也遍寻药草,将天下的炼丹“仙医”都找来为他炼不死之药。徐福就是这些术士之一。

徐福向秦始皇夸海口说在海那边有个仙岛有不死之药,秦始皇竟信以为真,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东渡去寻仙药。徐福深知祸闯大了,只得硬着头皮干下去,并作了一走了之的打算,不久,他带着六千童男女,乘着船浩浩荡荡地到扶桑岛去,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扶桑岛就是日本,在日本一些靠近中国的岛屿上,甚至还有供奉徐福的庙。如果真有徐福这一桩事的话,这大概是中国人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2.沙漠大逃亡: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是汉代人,而汉代常常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的进攻。西汉皇帝为解除祸害,派张骞与匈奴的仇敌月氏王国联系,以谋联合夹击匈奴。月氏王国离当时汉朝京城有4000余里,途中要经过匈奴汗国的势力范围,又有杀人掠货的羌民族部落,这一路尽是无边无涯的沙漠和戈壁,举目荒凉,寸草不生,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只能沿前人死在途中的枯骨摸索前进。那真是一个恐怖和陌生的地方。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使团从长安出发,他们一开始就遇到恶运,进入河西走廊后不久就被匈奴人抓住,匈奴人了解他们的意图后,更将他们扣下来了,但尊敬他们是英雄,就给每人配一个匈奴人作妻子软化他们。可他们不忘使命,十年之后又集体大逃亡,逃到大宛国并转到了月氏国。可是月氏国现在对夹击匈奴的事情没有兴趣了,张骞在月氏国住了半年,失望而归。归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公元前106年,他再度逃亡,妻儿听到消息,狂奔来随,可是追兵已到,张骞只抢到一个儿子,妻子和另一个儿子被隔断,永远诀别。张骞出使时100余人,12年后,回到长安只剩两个人——他和匈奴籍仆人堂邑父,去的时候年纪青青,回来时已须发全白了。

张骞后来又再次到西域联络反击匈奴的事宜。不过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不只是政治上的,更在于他打通了中国和西域民族的联系,加强了两地的交流。我们今天吃的葡萄和胡桃,就是张骞带种子回来种植的。

3.丝绸之路:古情漫漫

在公元前2世纪至13、14世纪期间,有一条横跨亚洲的陆路交通干线——丝绸之路,这条路是中国同印度、古希腊、罗马以及埃及等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这条道路在世界道路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西汉时期以前,中国的商人们便赶着载满丝绸的骆驼,穿越浩瀚的沙漠,途经十多个国家,将货物送到印度、罗马等国。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输出了丝绸,还陆续将四大发明和炼铁、凿井、种植桃梨等技术传播到西域、阿拉伯和欧洲各地,这些先进的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国家后,起了巨大影响,改写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丝绸之路以中国长安为起点,途中经历河西走廊到敦煌,再分成南北两支。这两条路总共要经过几十个国家,并且地势险要,气候恶劣。长年累厅的风化,这条路已成为史迹,但它在历史上的功勋不可磨灭。现今15个国家兴建的亚洲公路,实际上是沿丝绸之路的路线修筑的,新疆南部建筑的公路和铁路也是沿这条丝绸古路建成的。

丝绸之路留给后世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包括神秘古国楼兰国的故事,许多考古学家都沿着丝绸之路去进行考古研究,以期望发现一些古代西域的名城。

4.威名远播:郑和七下西洋

中国在明代初年曾派遣一个庞大的远洋武装船队,向印度洋进发,40年间,把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全部置于控制之下,建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海上霸权,势力直抵非洲东海岸。

这批海上英雄以郑和为首,郑和名马三保,因与马皇后同姓,为避讳而改姓郑。他是个太监,后人也称他三保太监。14世纪初年,明成祖朱棣觉得有必要将中国国威向海外炫耀一下,于是他命令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武装船队,向西洋进发。

郑和率领的船队,声势十分浩大,第一次便出动62艘军舰,战士10.2万余人。主力航长120公尺,宽40公尺,可载10阗余人,在当时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郑和一连七次迸发西洋,就凭此无敌舰队,纵横南中国海和印度洋。

郑和七下西洋,使中华帝国威名远播。也使中国人在闭关锁国之中再一次了解外界。郑和七下西洋,历时30个寒暑,经过30多个国家,最远航程到达非洲东岸现今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可以说,迄今为止,郑和下西洋仍是中国航海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页。

5.船与战争:西欧历史的缩影

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希腊航海家皮忒阿斯驾舟从希腊当时的殖民地、今日的法国马赛港出发,沿着欧洲大陆的外沿转了一。个大圈,这是西方最早的海上远距离航行。

欧洲几乎是三面临海,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多是通过海航来进行的。争夺海上的霸权,是每一个新兴国家的奋斗目标,获得制海权,就意味着国力强盛,能够凭借它来对弱国进行盘剥。地中海中有一个古国克里特,称霸海上,便凭藉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地中海海岛和沿岸地区进行商业殖民。

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多在海上进行。这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战场上的王牌是战车,战车的好坏、数量多少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欧洲则不同,战争的胜负局往往取决于海战。公元前490年,发生了希波战争,希腊就曾以数百艘长约130英尺,三层桨座的战舰抵抗波斯舰队,并使波斯舰队铩羽而归,波斯国力大伤,陆军也无所作为。西班牙曾以其庞大舰队横行大西洋,但在1688年被英国海军大挫其“无敌舰队”后,便从此一蹶不振。而英国则借这一胜之力,大肆向海外扩张,占领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英国的殖民地于是遍布六大洲。因其领土在任何时候都有一部分是白天,因而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中国的香港,也正是它靠坚船利炮给夺去的。

6.指南针:让欧洲向海迈进了一大步

早期的航海家们,不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只能掌握初级的引航技术。在白天,只凭着对陆地地形和水势的辨认来计远近,在晚上,则只能靠月亮和星辰来判别航向了。这样的航海技术十分落后。直到13世纪中叶,秋天、冬天和早春阴暗的天空,常常使船舶困在港口无法启航,有时甚至拖了半年之久。要是白天看不见太阳,晚上看不到星星,领航员很快就会在海上迷失方向。

随着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也传到欧洲,并马上应用到航海技术上。大约在公元1190年,意大利的领航员已开始在天空阴暗的时候,用一碗水漂起一枚铁针,用磁铁矿或天然磁石使它磁化,根据铁针偏转的方向来检查他们对方向估计是否准确,到约1250年,正式的航海罗盘便出现了,这种罗盘由一个装在玻璃盒子里的刻度盘和安在支轴上的一枚处于平衡状态的针组成。它在白天指示水平方向,在夜晚则置于有灯光照明的罗经柜里。

指南针的应用,再加上其他一些航海工具如计时沙漏的发明,欧洲的航海技术大大发展起来了。欧洲的航海家们在此后不久,带着黄金梦,开始了人类壮烈的航海探险史。

7.好望角:探险者的礼物

大概是与郑和下西洋的同一时期,欧洲国家也纷纷开始海上的探险活动。最早全力推动欧洲人沿西非海岸向南探航的是葡萄牙王国的亨利王子,他因此被后世称为“航海者亨利”。1415年,他率领着葡萄牙军队攻占了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休达城。在占领期间,他从当地人口中知道北非市场上的黄金、象牙和黑奴,是从撒哈拉以南穿过沙漠运来的,便打算经海道去撒哈拉以南去掠夺黄金和财富。他便开始作一些准备活动,1418年他创办了一所航海学校,并建造了天文台,还高薪从欧洲各地聘来博学的地理学者和天文学者,并且训练了一大批葡萄牙籍的航海好手,绘制了地图,并研究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是否可能。光有地图还不行,亨利他们还设计制造了载重200吨、适合远洋航行的轻便三角帆船。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加上指南针早巳传到西欧,葡萄牙便具备了正式组织远洋探险的条件。亨利的航海学校便年复一年地送出海上远征队。

海上远征队每次出航都要占领一些地方,下一步就是掠夺财富,这种掠夺最惨无人道的便是黑奴的买卖。他们或亲自去捉,或者挑拨部落之间进行战争而后购买战俘。1443年,亨利在拉各斯建了一个奴隶贸易站,公然买卖奴隶,而葡萄牙的国王阿方索五世竟然还授予亨利奴隶贸易专卖权,嘉奖他买卖奴隶的罪恶。至1444年,亨利成立“皇家非洲公司”,垄断对西非的掳掠活动。人类历史上最龌龊、最残忍、最不可容忍的奴隶贸易在航海家们的欢呼中拉开了帷幕。

亨利的探险获得厚利,引起贵族、地主、商人们眼红。从此,航海远征队越来越大,航程也越来越远。1847年优秀的船长B·迪亚士到达了非洲最南端。当船队驶进这个水域时,上天似乎想要狠狠地惩罚这批奴隶贩子,便突然在海上掀起了狂风巨浪,又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迪亚士的船队在海中如一叶浮萍,东倒西歪,人人都面如土色,心想此命休矣。可是算他们运气,在随波漂流之时,他们竟然发现了一片陆地。登陆之后,船员们心有余悸,就将这个角称作“暴风角”,这个角就是非洲的最南端。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知道后,认为既然能到达这里,就有到达东方印度的希望,于是他把这儿改称为好望角。好望角的名字便沿用至今。后来,葡萄牙的探险家们越过这个角,进而就进入了印度洋,甚至太平洋。

8.达·伽马的死亡之旅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回国之后,写了一本游记,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的富庶,使人认为在东方遍地都有黄金、珠宝、香料和丝绸。这种夸张的描绘让欧洲那些致富狂们再一次蠢蠢欲动了。

在迪亚士远征队南航的同时,国王又派出些间谍冒充伊斯兰穆斯林,到印度侦察阿拉伯人的海上贸易情况,以及阿拉伯船队开到了什么地方。间谍探知到在非洲南端有条航道,联结着大西洋和印度洋,他马上跑到埃及将情报传给国王,国王收到情报就着手派达·伽马进行远航准备。

达·伽马船队有四艘船,共170人,经费由国王包下来,国王授权达·伽马根据需要,在东方有充当大使、商人或者军人的自由,目的只有一个,能取得东方的财富就好。

1497年7月8日,达·伽马怀揣着《马可·波罗游记》,带着他的黄金梦率领船队出发了。11月12日,他转过好望角,开始进入印度洋,过了近四个月,进泊世界上最大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后来,他们得到一个阿拉伯向导的帮助,终于在5月份到达印度的一个港口卡利库特。卡利库特是印度洋上的贸易中心之一,市场上各方的东西琳琅满目,达·伽马他们带来的毛织品在这里根本找不到销路,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离开此地。可是他们走的时候拒绝交纳关税,并耍起了无赖而扣押了五个当地人。卡利库特人恼羞成怒,派出强大的海军追击。达·伽马等人在印度呆不住了,不得不逆着西方季风,驶向东非,花了三个多月时间,才到达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可是,在途中,船上发生了严重的坏血病,死了许多人。一路上,达·伽马对友好沿途国家充当了大使和商人的角色,而走投无路之时又当起海盗进行抢掠,1499年3月,他们转过好望角,7月份回到本国。这一路历尽千辛万苦,有过许多奇怪的遭遇。原来去时有四艘船,回来时只剩两艘,人员也只剩下了44人。不过即使如此,他们也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他们购买或抢掠回来的香料,卖掉后获利竟达到航行成本的60倍!

9.美洲:哥伦布所发现的“印度”

哥伦布是世界航海史上最了不得的人物,他是个意大利人,年青时就到葡萄牙学习航海并当了一名水手。他很爱读书,爱读地理著作和旅行记,尤其是托勒密的《地理学》和《马可·波罗游记》。《地理学》让他相信地球是圆的,为此他向意大利著名的地理学家请教,约在1480年,这个地理学家给他一份地图。这个地图中,地理学家将印度以东说成是印度,日本是印度洋的一个岛。而《马可·波罗游记》让他相信,中国、日本的金银、珍珠、宝石极多,拉丁人到那里可以得到大量的财富。哥伦布更想横渡大西洋,直达中国了。

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计划,要求提供资金,让他组建远征队。可葡萄牙人却不予理睬。他又转而向西班牙求助,这次他真走运,哥伦布得到了支持。西班牙的国王和王后亲自同他签订协议,拜他为海军大将。并任命他为新发现大陆、岛屿的总督。还允许他得到新占领地金、银、香料等财富的十分之一,还给他提供种种优惠。这样的条件,就是神仙也不会拒绝的了。

哥伦布的船队有帆船三艘,船员90多人。所用资金,一部分是王室的股份,一份是贵族和富商的投资,一部分则由哥伦布自筹。1492年8月的一天,哥伦布意气风发地率队出发。70天后,他到达西印度群岛的一个小岛,登陆后便举行庄严的占领仪式。然后继续向南航行,占领古巴和海地,进而就到了美洲大陆。

到了美洲,哥伦布却发现国王先前的许诺都成了空头支票,无法兑现。因为住在这些鸟都不拉屎的地方的土著人,非但没有大把的金银财富,反而穷得连裤子也没有,他的总督头衔也是个虚衔。到印度发财的美梦破灭了,可是直到他临死时,他仍认为自己到了东亚。他没有意识到他所登岸的是一个新大陆。他是第一个登上新大陆的欧洲人,却不是第一个认识它的人,这真是一种悲哀。1501年~1502年,一个叫亚美利加的人对这个大陆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宣布这里不是东方的一部分,而是一个新大陆。为此,1507年德国的一份地图上,将新大陆标名为“阿美利加”,而哥伦布由于他的错误而永远地丢掉了这一无上的荣誉。

10.海盗行径: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航海家的发现,大量财富的取得,使整个欧洲变成一只龇牙裂嘴的大蜈蚣,四处寻找,急切地将手伸向每个地方。葡萄牙的贵族麦哲伦就是这样的亡命徒。1505年3月起,他参加远征队到东方进行侵略战争。1511年7月,他所在的远征队将东南亚的商业中心马六甲用大炮轰成一片废墟,掠走价约1500万美元的巨额财富。这使他红了眼,回国后他便马上向国王建议远征香料群岛,未得支持。他转而向西班牙国王求助,国王同意他的意见,并对他封官许诺,资助他探险。

麦哲伦的航海和郑和下西洋一样,是极富传奇色彩的。1519年他率领五艘船260多人出发。1520年3月,他到达了阿根廷的一个港口,在附近最高的山峰上,他树起了一个大十字架表明这是西班牙的领土。港口停留过冬期间,一艘船由于操作失误而触礁沉没。祸不单行,与他貌合神离的副总领队也暗起杀心,纠集一伙人一再阴谋杀害他。但麦哲伦巧妙地躲过暗算,并彻底将他们除掉了。

这一年10月,麦哲伦船队进入美洲南端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峡,后来这儿被称为麦哲伦海峡。这时,船队又发生严重骚乱,葡萄牙籍的领航员煽动内乱,给船长带上镣铐,夺取了船队中最大的船圣安东尼奥号,打道回府了。更糟糕的是,这艘船上载有大部分口粮和淡水。剩下的三艘船在海峡里与风暴苦斗39天,才进入太平洋。这时粮食吃完了,水手们在饥饿驱使下吃牛皮、锯末和老鼠,发生了败血病,死了19个人。不过他们一旦到达关岛,强盗本性就露出来了,炮轰村庄,抢夺土著的粮食和牲畜,再过十天,他们终于到了菲律宾群岛,在那里麦哲伦看到了中国商船,相信已完成了环球航行。事情本该到此为止,但麦哲伦又兽性发作,要在菲律宾挟持代理人进行殖民统治,并进攻不驯服的部落酋长。这次他的运气可不好了,他在交战中被当地人杀死。

远征队剩下的150人分乘两艘船逃出,在途经香料群岛时,他们用一切船上的货物换取香料。不久,其中一艘船被葡萄牙人俘获,只剩下一艘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8日逃.回西班牙,这时船上只剩18个人了。和达·伽马一样,他们出卖香料的钱也使他们士隘了一笔。

古代中国旅行家及东西方的航海家们,为处于浑沌状态的世界交通打开了一扇大门。中西方的航海家们,特别是西方航海家们为人类走出了一条血路,从此交通由国家或者地区的变成世界的、全球的了,这标志着人类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到来。 UmczkhUKUsxtzS7m2tfOG74hjOyjeWQpUvA8SBwUAJSnjtm+p4wnr5qZOMB8fj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