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恐龙的绝灭

一位美藉华人地质学家,从20世纪的60年代至80年代,多次指挥一艘海洋科学考察船,航行在太平洋海面上,他的任务是专门收集和研究海底的沉积物。当他从海底打捞上来不少淤泥时,就在实验室里进行化验,看看这些淤泥是由哪些化学元素、矿物成分组成的。他终于发现了,海底淤泥里稀有金属铱的含量很高,比地壳上所有岩石含铱量高出20~25倍。

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铱在地球上的数量是微乎其微的。但在太阳系其他行星上的含量却要比地球高3000倍。从而得出结论:太平洋曾遭受过天体的撞击,淤泥中高含量的金属铱就是佐证。

这位美籍华人地质学家的发现,为恐龙绝灭原因中的灾变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于恐龙的绝灭,存在着两类学说:一类是灾难说,认为恐龙是在一次突然的灾难事件中绝灭的。典型代表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地质学家阿尔瓦雷斯,他提出了小行星理论,认为恐龙的绝灭是由于一颗直径6英里(966公里)、质量为12万7千亿吨的小行星在6500万年前与地球猛烈相撞引起的,这次相撞所引起的爆炸约等于最大氢弹爆炸力的100万倍,把相当于小行星自身质量100倍的细尘埃抛入到大气层中,密集的尘云遮住天空,长达5年之久,于是把白天变成了黑夜,造成了植物的普遍死亡,从而使全部恐龙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其他爬行动物绝了种。小行星理论的根据就是在恐龙生存的地层里,发现了金属依的含量异常高,这是由太阳系其它行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恐龙的绝灭是一个合理的渐进性事件。类似的绝灭在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末期都曾发生过,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科学家考证,恐龙和中生代其它爬行动物的绝灭,不是同时代发生的,而是有先有后,前后约相差数千万年。剑龙是恐龙中最早绝灭的一类,它们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白垩纪初期就消失了。剑龙绝灭以后很久,鱼龙和翼龙才绝灭,而角龙绝灭最晚,物种寿命也最短,它们只生存不到2000万年,绝灭于白垩纪末期。

主张渐进说的科学家们,曾提出过各种假说,有主张随着被子植物的进化,恐龙曾尝试着改变食物习性,但终因未能适应新的食物条件而死于便秘和植物碱中毒:另一些人主张是由于被子植物的日益增多,而引起的大气层含氧量的增加;还有人主张是由于哺乳动物的竞争,使恐龙蛋遭到了毁灭性的捕食。 AIU2W9sj7QXlVEnQh2ozVzzd8U/mRL/sPJYSFfvsQEpygEIg+OtR8ofqr57ncu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