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扫帚星横扫天空

平时,我们在夜空看到的星星,都只是亮晶晶的小点儿,要是突然看到一颗拖着长尾巴的扫帚星——慧星,慢慢在天空移动,扰乱了天空的正常秩序,人们难免会感到惶恐不安。尤其在文化不发达的地区,由于对彗星的出现得不到叫人信服的解释,于是由惶恐而引出一些迷信的说法。从前,这类迷信说法无论国内或者国外都有。在国内,有过“扫帚星是灾星,它的出现是灾荒、瘟疫、战争的预兆”这样的迷信传说。在国外,说得更离奇,说“它的头在哪个国家,这个国家不会有什么灾难;而它的尾巴在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就会有骚乱、流血……”

现在,可以这样说,人们对于彗星的行踪和真面目,已经基本上弄清楚;只是对于彗星的来历和起源,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说清楚了彗星的底细,那些迷信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原来,彗星也是宇宙间的一种天体,数量极多,有的高速穿过太阳系就一去不回,有的沿着一定的轨道在太阳系内绕太阳公转,成为我们太阳系大家庭中的成员。其实年年有一些彗星接近太阳和地球,只是因为多数比较小,只有用天文望远镜才能看见,一般人见不到。沿着椭圆轨道作周期性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些每隔五六年转一圈,有些得隔十多年、几十年,甚至更多年转一圈。1986年有的地方人们用肉眼看到的大彗星,是英国一个名叫哈雷的天文学家最先算出了它的运行轨道,因此取名叫哈雷彗星,它的运行周期大约是76年,也就是每隔大约76年能见到它一次,下次接近地球预计是在2062年。在古代,欧洲人没有认识到彗星是天体,而认为是大气层中的燃烧现象,因此没有把彗星作为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到16世纪,丹麦天文学第谷·布拉赫在试图测量1577年出现的一颗大彗星跟地球之间的距离时,才认识到这个距离无论如何要比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得多,才确认彗星是天体而不是大气中的火球。

中国古代对彗星的认识就比较正确,早就认为是“星”。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慧星最早记录的国家。4世纪《晋书·天文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在我国古代史书中,对彗星的位置、运动和出现时期都有详细的记录,并为中外天文学家重视和利用。从大约公元前2300年到1911年,我国史书上关于彗星有554次记载,其中记为“彗星”的有256次,记为“孛星”、“星孛”的有103次。孛星、星孛都是古人对彗星的别称。关于哈雷管星,从春秋战国到清末的两千多年中,它的一次次出现,史书上大多都有记载。公元前613年的《春秋》史书上,就有“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载。彗星的分裂是比较少见的现象,在《新唐书·天文志》上已有记载;“唐昭宗乾宁三年十月,有客星三,一大二小,在虚、危间,乍合乍离,相随东行,状如斗,经三日而二小星没,其大星后没虚、危。”虚和危是古代星宿名称。这些都是对世界天文科学研究很有价值的宝贵资料,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QG66GfAleikStrJOpbNLMkr2NP7xMUI1LwAJddWsdWrsHqtFOkKZz2JPRteAo9F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