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富兰克林

童年的时光

富兰克林1706年1月17日出生于波士顿,父亲佐赛·富兰克林原本是英格兰一家染坊的染匠,信奉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教。

富兰克林是同胞兄弟姊妹10个人中的第八个,男孩中最小的一个。富兰克林很喜欢读书,而且还喜欢写字。他还喜欢把从书上看到的内容讲给别人听,大凡是读过的书都不会忘掉的。

富兰克林从小对各种事物都很感兴趣,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日、月、星辰等方面的内容,他都兴致勃勃地去认识和观察。

在他8岁时的时候,父亲得到了一份为教堂做蜡烛的工作。小富兰克林也因此能够去一所公立的拉丁语学校读书,凭着他的聪慧好学,他成为了一名成绩优秀的好学生。

富兰克林从小就喜欢游泳,5岁时他就按照《游泳指南》一书的讲法,自由地嬉戏于海水里,每当看见在海上远行的船,都能引起他无限的遐想。

富兰克林在公立学校只上了两年学,因为他家的经济条件日益窘迫,父亲不得不把他转入了一家只教数学和语文的私塾。这个学校的校长很有学问,教法也很得当,富兰克林转入这个学校后,语文成绩尤为突出,很受老师的赞扬,尽管这个学校学费很是低廉,可是富兰克林在这也只上了1年学就辍学了,回到家里成了父亲的帮手,每天帮父亲剪烛芯,擦印模,守店打杂,可是他的心思,却没留在家里。

为了让儿子能够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手艺,父亲带着他去观看木工、砖瓦匠、铜庄等手艺活,可是父亲发现,富兰克林对所有手艺都表现出了一种热情,可是渐渐地又会失去了兴趣,不能坚持到底。

既然没能学成一种手艺,父亲决定让他继承家业,帮助自己经营肥皂、蜡烛店。首先父亲让他帮助管账,他果然不负“父”望,账目记得清清楚楚,而且账算得比父亲还快,深得父亲的喜爱。

可是由于每天手边都能有钱,加之店里的生活又是枯燥无味的,他开始偷偷地藏钱,再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溜出去买书,特别是有关航海方面的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有一次他甚至不顾被父亲发现的危险,买了一套大部头的百科全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富兰克林的举动让父亲深感无奈。于是父亲立刻采取了紧急措施,不准富兰克林再管店里的账了。

这下自己不能掌握财政大权了,用仅有的一点零用钱,该怎么买书呢?富兰克林又想出了一套办法:就是他把自己原来买的书一一读完后,就会拿去和别人交换看。年少的富兰克林,饱读着各种有趣的书籍。

印刷工生涯

1718年,富兰克林在哥哥詹姆斯的印刷所当学徒。

印书学徒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哥哥詹姆斯性格暴躁,他完全把这个同父异母的小弟弟当作了一个廉价劳动力。排版、校对、背纸、送书、跑腿,富兰克林在哥哥的印刷厂里什么都得干,即使是这样,他也常常遭到生性暴躁的詹姆斯的毒打,这段悲惨的生活大概给他留下了不可忘却的记忆,据后来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吾兄动辄暴怒,拳脚相加”,哥哥的残暴由此可略见一斑。

尽管如此,印刷厂两年的学徒生活还是使富兰克林长大了许多,不但个子长高了,模样成熟了许多,而且还从一个起初对印刷并不很感兴趣的少年,成为了一个校对、排版、印刷样样精通的熟练工,成了哥哥的好帮手。

印刷厂的生活是繁忙的,可是富兰克林并没有因此放弃了读书。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捧起书本,忘我地读起来。

富兰克林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面的扩展,他的反抗精神也渐渐地展现出来了,在哥哥的高压之下,他并不屈服,兄弟两个人经常发生矛盾冲突。

不久,富兰克林与哥哥詹姆斯彻底闹翻了,再加上平日富兰克林常喜欢与人辩论宗教是非,使得当地一些绅士对他也常有指责。在深思熟虑之后,17岁的富兰克林决定离开波士顿去纽约。

经过三天三夜的航行,富兰克林抵达纽约。初到陌生的纽约,他想到同乡威廉的印刷厂找份工作但威廉的工厂已不缺人手,不过,威廉却介绍他到自己儿子在费城的印刷厂去上班。

经过长途跋涉,富兰克林终于抵达费城,并几经周折找到了小威廉。小威廉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来自故乡的青年,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印刷所已经雇到技工,暂时没有空缺的名额。但是他告诉富兰克林不必担心,镇上最近新开了一家印刷所,主人叫莫尔,他可以推荐他去那里找一份工作。

于是,富兰克林正式成为莫尔印刷所的一名工人,而且富兰克林在这里结识了博拉小姐。

但是富兰克林过了不久就开始不喜欢莫尔这个老板了,因为他发现,这个矮个子、满脸胡须的人是一个宗教狂,开口闭口都是“圣母玛丽亚”,而且莫尔还信守犹太教的“安息日”。最令人生气的是,莫尔竟然要求富兰克林也像他一样去做,而富兰克林是不会让步的。这样在他们之间经常发生争吵。

富兰克林自感很难与这位忠于上帝的卫道士相处下去,时刻寻找机会自己开个印刷厂。由于偶然的机会,富兰克林结识了基斯州长,州长满怀信心地答应帮助他,并让他到伦敦去发展。

于是,经过一番准备,富兰克林揣着基斯州长的介绍信,乘船赶往伦敦。在船上他还结识一位叫登安的商人。

抵达伦敦后,富兰克林按照介绍信上的地址,寻找基斯州长的朋友,但结果令他非常失望,因为基斯州长欺骗了他,所有的朋友没有一个愿意帮助他,而且都说基斯州长是个骗子。

这下子该怎么办呢?富兰克林并没有因此而被吓倒。他想,伦敦毕竟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城市,而且据说印刷业也是相当繁荣的,自己既然来了,何不去印刷所找一份工作,一方面可以谋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再多积累一些印刷方面的知识,将来回到北美去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

凭着自己的印刷技能,富兰克林到伦敦的第二天就在一个小型印刷厂找到了工作,只是工资非常低,为了谋生他接受了这份低薪工作,住进了伦敦的贫民窟。在工厂里,他勤奋工作,从不偷懒,深得老板的器重。在生活里,他接触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并结交各种人物,议论时局,诋毁宗教,深切地体味到了资本主义人世的艰辛,同时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思想和性格上都成熟了许多。

一天,富兰克林在大街上遇见了同船来伦敦的商人登安,登安告诉他基斯州长是没有信用的人,一喝酒就说大话,说过的话从来没有实现过。

富兰克林此刻才恍然大悟。登安先生问起了他现在的生活,鼓励他说:年轻人,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伦敦是个大都会,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在这里干一份事业的!

听了登安先生的话,富兰克林很受鼓舞,登安先生临别时把自己的住址告诉了他,让他有事可以随时去找自己。

不久,富兰克林在登安先生的帮助下,来到了俄茨尔印刷所工作。

青年时代的创业历程

每个月拿到工资后,富兰克林留下必需的饭钱后,剩余的钱全部拿着去书店买书。这个身居异乡的游子,尤其对于记载着有关雷电的书籍异常地感兴趣。他一直如饥似渴地探求着雷电终究是什么东西?可是一些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都没有对这一问题作出任何解释和推测,这更让富兰克林感到迷茫。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探求真理的决心,只要一有空余时间,他仍然坚持去书店看书、买书,毫不懈怠。

不知不觉中,富兰克林在伦敦已整整呆了1年零6个月了,虽然在这段时间里他有幸结识了许多朋友,挣的钱也足够自己用的了,可是每当看见河里远航归来的船只,他的心里就会掀起一阵阵思乡的浪涛。

在印刷所工作期间,他还从店主那里听来了关于商人登安的事,这使他更加敬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了。

原来登安先生原本在伦敦从事航运业的,后来因经营不善不幸亏损倒闭了,当时许多债权人都认为这笔债务无法追回来了。谁知登安先生自从自己的事业在伦敦倒闭后,就悄悄回到故乡费城去了,5年后当大家都已经把他忘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却又回到了伦敦,并一一通知了他的债权人,他是回来还债的,登安先生的这件事一直在商业界广为流传,他那高贵的品格也为人们所赞颂。富兰克林听了这件事后大为感动,他没有想到世上竟然还有如此高洁的人!

一天,登安找到富兰克林对他说:“我现在已经购买了一批日用百货准备运回费城去,然后在那里开店,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回费城去,到时你可以在我的店里工作,或者你也可以从事你的印刷业。”

此时的富兰克林正好有归乡之意,一听登安先生说过之后,就马上赞同他的意见,辞别了一再挽留他的店主,踏上了回费城的路。

1726年7月中旬,富兰克林跟随登安先生搭上了一艘货船,踏上了返美的航程。这时的富兰克林已经是一个20岁的年轻人了,随着前行的船,他的心也游动起来,多年不见,不知父母亲可否安康,还有自己心爱的姑娘,是否可爱依旧。望着波涛滚滚的大海,回顾着自己离家几年来的种种遭遇,富兰克林不禁思绪万千,不管人生的道路如何的艰难险阻,他都暗下决心,他一定要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历经多日辗转,在1726年的秋天,富兰克林回到了费城。尽管仅仅离开两年左右的时间,可是岁月的脚步却使这个他熟悉的地方改变了许多。基斯早已经不是州长了,富兰克林在路上碰见这个满口大话欺骗他的人的时候,只见他身穿布衣,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遇到富兰克林顿时面带愧色,一句话也没说就赶紧走开了。让富兰克林最为痛苦的是,听说他的未婚妻博拉因为一直没有他的消息,早已嫁给了别人,她的父母也搬到外地去了。

正在他感慨的时候,遇到了莫尔。莫尔劝他重新回来工作,而且条件优厚。富兰克林看着莫尔那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很是气愤,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莫尔的邀请。加之他已经答应了登安先生去他的百货店帮忙,尽管他对于经商一窍不通,但他不想让登安先生失望,决定从头学起。

登安先生的百货店很快就在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开张了,由于商品都是从伦敦运回来的,既好看又实用,生意十分兴隆。富兰克林每天在铺子里认真地工作着,卖货、记账、送货,十分勤劳,登安先生因此也十分喜欢他,渐渐地两个人相处得不再像店主与伙计的关系,倒是像一对亲密的父子俩,遇到闲着的时候,登安先生会教富兰克林许许多多的经商之道。富兰克林的生活从此稳定下来了。

可是,好景不常在,第二年的春天,身体健壮的富兰克林不幸患了急性肋膜炎,全身发高烧,面色苍白,呼吸困难,久治不愈,登安先生一步不离地照顾着他,并不时地鼓励他。年轻人的病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养,终于好了。可是没过多久,登安先生却又病倒了,尽管富兰克林遍请名医,但是老人却没有逃过这一灾难,在一个傍晚去世了,富兰克林悲伤极了,登安先生不在了,他在费城,又成了一个孤孤单单的人了。

于是富兰克林又开始坚韧不拔地找起了工作,后来,富兰克林经不住莫尔先生的百般纠缠,终于答应了莫尔的邀请,又回到了莫尔的印刷所上班了。

在工作中,富兰克林和蔼可亲,工人们遇到什么不懂的技术,他都毫不吝啬地给予指导,很快他就和工人们打成了一片,印刷所的生意也一天天地好起来了,莫尔对此十分满意,对待富兰克林一直彬彬有礼。尽管没能劝服富兰克林,但莫尔自己仍然坚持延缓周六的安息日,毫不懈怠,所以每个星期六印刷所都要停工的。富兰克林正好借着休息日钻研一些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特别是有关物理、化学方面的书籍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因为在他的心底,一直想解开雷电之谜。如果真是一种气体的爆炸,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呢?可是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因为当时的学术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件事,因而并没有前人为此作出过太多的研究。

后来,印刷所的业务逐步扩大了许多,加之许多字模用久了,变得模糊不清了,所以一本书往往要等印完几页后,才能继续印下几页,印刷速度很慢,工人们也常常抱怨字模模糊不清,分捡起来十分费力。当时本地还没有制造字模的工厂,新字模必须去伦敦购买,那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很是不方便。

富兰克林想,本地有很多印刷所,却不能制造字模,我何不试试看呢,富兰克林想起他在伦敦印刷厂时,曾见到过制作字模的程序,只是那些工具自已得做一些,然后试试看吧。

于是富兰克林开始把他的休息日全部用在铸造字模上,反复地实验试制,不久,他果然成功了,工人们为此都十分高兴,也因此而更加敬佩他了。这件事也第一次表现出了富兰克林在科学发明方面的才能。用自己制造的字模,富兰克林给莫尔解决了最大的难题。望着欢悦的工人和新字模,莫尔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

对于莫尔的冷漠富兰克林并不十分在意,在工作中依然十分卖力,自己的技术也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工人们,只是随着工人们技术的不断进步,富兰克林发现,莫尔对他的态度渐渐地不友好起来了。

此时的印刷所,除了小学徒工彼特因不堪忍受印刷所繁重的劳动而中途逃走外,其余四个人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印刷技术,能够独立操作了。富兰克林的担子渐渐地减轻了,莫尔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了。有一天发工资时,莫尔甚至违背当初的约定,提出富兰克林的高薪他现在无法负担了,要削减他的工资。此时的富兰克林才恍然大悟了,他本想立即辞职离去,但看看在自己辛勤管理下欣欣向荣的工厂,他实在有些舍不得,于是同意了莫尔的减薪的要求。

可是,事情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莫尔也并没有因此而转变他对富兰克林的态度,他大概是想存心赶走富兰克林了。

终于有一天莫尔以富兰克林与其他工人去看热闹为由,与富兰克林争吵起来,富兰克林再也忍不住了,毅然离开了莫尔的工厂。

当天晚上,梅笛来到寓所看望富兰克林。他们对莫尔的做法感到十分气愤,决心另开一家印刷所。富兰克林十分担心资金的问题,梅笛说他来想办法弄到资金。

不久,梅笛就兴冲冲地来找富兰克林了,原来他的父亲想见见富兰克林。于是富兰克林跟着梅笛去见了他的父亲,富兰克林很快以他的精湛学识和不俗的谈吐征服了这位企业家,当时就同意出资帮助他们开办印刷所。富兰克林将开办印刷所需要的机械物品开了一张清单交给梅笛后,他的父亲马上就托人去伦敦采购了,办印刷所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想着即将开始自己的印刷事业了,富兰克林兴奋得好几天晚上都没睡好觉。因为距离伦敦路途遥远,机器买好后得需要三四个月的航程才能到达费城,因此富兰克林尽管很焦急,也不得不耐着性子等候,只好先做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这期间,梅笛仍然回到莫尔的印刷所工作,等候机器运回来。

有一天,梅笛照例来到了富兰克林的住处,他告诉富兰克林,自从他走后,印刷所繁忙的业务使莫尔应接不暇,已经特别后悔赶走了富兰克林,尤其是最近接了一家银行的印钞票的大生意,但是由于不会制铜版,正想来给富兰克林赔礼道歉请他继续回印刷所。

富兰克林起初坚持不再回去了。但他的朋友梅笛劝他说反正这段时间无事可做,还可以借机掌握钞票的印刷技术,为什么不做呢?富兰克林觉得有道理,于是决定接受他的建议,可是他又不想便宜了狡猾的莫尔。就给莫尔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莫尔当众向他赔礼道歉,二是自己以后有去留的自由。莫尔接到信后,为了自己眼前的这笔大生意,立即答应了,并亲自来到富兰克林的住处迎接他。于是富兰克林第三次来到莫尔的印刷所,与他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合作。

回到印刷所后,富兰克林开始刻制印刷钞票的铜版,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一批茬纹精细,色彩鲜明的样品返回了银行,反响不错,银行方面非常满意,莫尔也因此大赚了一笔钱,吸取了上次事件的教训,这次他倒是没有过河拆桥,没有改变对待富兰克林的态度。

秋天刚刚过去的时候,新买的印刷机械终于从伦敦运来了。于是富兰克林和梅笛一起辞了职,在城西低价租了间房子,办起了一个小型印刷所,以此为基础,富兰克林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由于他们做的活细致而清晰,深受顾客的好评,不久银行印钞票的生意也交给他们来干了。富兰克林靠着他精湛的技艺和正直的为人渐渐团结了一批好学上进的年轻人,第二年的秋天,富兰克林和他的朋友们组建了一个青年社会团体“共读社”,意为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互相切磋。参加者多为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大都来自于各行各业,有商人、工人、鞋匠、诗人等。他们决定每周五晚上举行一次聚会,由每个社友轮流提出一个议题,然后大家进行讨论,内容广泛,涉及了科学、政治、经济、文学、哲学等方方面面,富兰克林作为“共读社”的发起人,要求大家不问职业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互相敬重,以探求真理为目的,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固执己见,充分论述自己的观点,以理服人。刚刚21岁的富兰克林,从那时起就显现出了他那出色的领导才能。

富兰克林的印刷所在“共读社”朋友们的多方支援下,再加上他们两个人的努力,很快就换了一个宽敞的铺面,渐渐兴隆起来啦。富兰克林为此付出了他的全部心血。

当时的费城只有一家叫做《实业新闻》的报纸,报纸编得杂乱无序,内容也平淡无奇,但即使是这样,由于是独家买卖,这份报纸在费城卖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富兰克林和他的朋友们每当谈起这份报纸,都觉得太没有内容了,于是有朋友就建议富兰克林何不自己也创办一份报纸,朋友们可以提供一些文章,也可以为印刷所增加部分收入。

富兰克林很是赞成朋友们的说法,于是决定开始筹划办报纸的事。这一天,原来在莫尔印刷所一起工作的穷大学生乔治忽然来找富兰克林,向他诉说了莫尔的刻薄,很想来富兰克林这里找一份工作。乔治本来是一个大学生,但是由于一直没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最后穷困潦倒落到了给莫尔当工人的地步,富兰克林很是同情他的经历,因此平常总是尽力帮助他。现在面对乔治的请求,富兰克林怎么能忍心拒绝他呢?可是现在印刷所人手已足,该怎么办呢?

思索一会儿后,富兰克林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要办一份报纸的计划告诉了乔治。他告诉乔治,自己正准备筹办一份新报纸,到时一定欢迎乔治来加盟。因为这件事筹办起来还得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富兰克林让乔治先回莫尔的印刷所再忍耐几天,到时自己通知他。

然而,没过几天,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正在富兰克林和他的朋友们为新筹办的报纸起名为《费城时论》的时候,莫尔却抢先向外界宣布他将要创办一份新的报纸《费城时论》,当时没用多久,这个消息就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富兰克林得到这个消息很是震惊,此时他才明白,原来乔治可能是莫尔派来的奸细,自己却被欺骗了一回。

莫尔这一卑鄙的手段气坏了“共读社”的成员们,大家纷纷撰稿,揭发莫尔这一丑行,然后投稿到《实业新闻》,读者们对于这件事情反映十分热烈,那段时间人们都在议论着莫尔这个人。这样一来,莫尔的报纸尚未正式发行,他却已臭名昭著了,但是莫尔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其出报纸的决心,他办的《费城时论》如期出版了,乔治因为立了“大功”而被升为报纸的主编,可是这份报纸办得依然是毫无新意,结果订户寥寥无几,仅仅发行了5个月,销售量却还不足100份,如果再经营下去,恐怕整个印刷所都快被赔进去了,莫尔这个大精明人眼看着这项只赔不进的生意,不得不思量着把这份报纸转卖出去。可是尽管他向外宣称用低廉的价格把《费城时论》转卖,却一直没有人前来问津,眼看着越赔越多,莫尔气得昏了头,经过了日日夜夜的思量,他决定去找富兰克林,把《费城时论》转到富兰克林门下。

富兰克林终于答应了莫尔,正式把《费城时论》转到自己名下。从此,富兰克林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在了这份报纸上,自己一个人既是主编,又是校对,有时也是撰稿人。“共读社”的朋友们也常常把社里的文章拿来发表,《费城时论》很快引起了城市居民的注意,发行量骤增,很是盈利,而且富兰克林的印刷所也名声大震,富兰克林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交上了许多不同阶级的朋友,显示了他出色的交际能力。

富兰克林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另一方面印刷所的业务也大大地增加了,因为实在是分身无术,富兰克林决定他和梅笛分工管理会比较好一些,于是他和梅笛商量后,决定自己专管报纸的编辑、统稿等,有关印刷方面的事情就由梅笛专门负责,梅笛也一口答应了。

梅笛性格开朗,幽默滑稽,但他视酒如命。随着印刷所的发展,梅笛又开始喝酒了,而且总是醉醺醺的,致使印刷质量下降。经过一次长谈之后,富兰克林与梅笛清查财产,准备拆伙。

1739年的夏天,富兰克林向朋友们借了一笔钱,支付了应该属于梅笛的那部分资产的价钱,开始自己独立经营属于自己名下的印刷所。当时的费城,市民们要求增发纸币的呼声很大,但银行与商人们却极力地反对,人们为此议论纷纷。“共读社”也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朋友们探讨利弊,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会后富兰克林把朋友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如:《纸币的重要》等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借助舆论的力量,议会最终批准了增印纸币的提议,而且最令人兴奋的是,富兰克林印刷所得到了承印纸币的特权,这件事情,不但使富兰克林赚了一大笔钱,很快还上了朋友们的借款,而且也使富兰克林赢得了较好的名誉,人们提起他来,都要称赞一番的。从此,在费城的政治界与商业界,富兰克林都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

北美第一座图书馆

1729年的秋天,富兰克林已经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商人了,因为他仍然想念着博拉,此时他仍然独自一人,没有成家。

一个秋后的下午,在繁华的街上,他意外地遇见了几年未见的博拉的母亲,此时他得知,博拉嫁到外地后生活并不幸福,那个已有家室的人欺骗了她,现在她只好和父母一起又搬回费城来了,富兰克林又遇博拉很高兴,两个人很快就在一起商量结婚的事情了。

1730年的年初,在圣诞节的喜庆气氛中,24岁的富兰克林结婚了。博拉温柔贤淑,与富兰克林志同道合,两个人结婚后,她勤俭操持,把家庭和印刷所的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很快就成为富兰克林事业的得力助手。

当时的北美还属于英国的殖民地,经济上是比较落后的,而且还没有自己的文化和科学。当时的纽约和费城两地,一般的印刷所都要兼售一些文具等,那就算是一个小小的书店了,实际上这些小书店一般只卖一些学校的历史课本等简单的小册子,并没有可以供人阅读的课外读物,当时全城也没有一个能够借书看的地方。一些喜爱读书的人,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是设法去英国购买的,喜爱读书的富兰克林在婚后不久,就倡导创办了北美第一座图书馆,这也是美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当时的富兰克林年仅25岁。

开始,这件事情是在“共读社”的一次讨论会上提出来的。这时的“共读社”会址已迁居到一个叫格斯的社友家里了,格斯是一个天性活泼、诙谐幽默的人,他瘦高个,再戴上一副大眼镜,很是招人笑,再加之他为人谦和,棋艺高明,大家都很喜欢他,由于格斯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所以他专门在自己的家中腾出了一间房子作为“共读社”活动的场所。每到星期五,社友们都会聚在这里,谈古论今,热闹非凡。

有一次,大家又聚在一起讨论起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观,名抒己见,争论得很是激烈,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流传后世的自然哲学著作有《论天体》、《气象学》等,内容很是丰富。书中有很多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的思想,但也有不少的错误观点,有的错误却一直被人们所认可,奉如神明,例如关于重物落地的论点,亚里士多德认为是重的东西先落地,到了伽利略的时代这一谬论才被推翻。究竟应该怎样去评价亚里士多德呢?“共读社”的年轻人们的看法不一致,大家七嘴八舌的,各持己见,而且都觉得书上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其中有一位诗人甚至仍然坚信亚里士多德对于重物落地在先的观点是没有错的,大家为此辩论了很久,但是由于没有人能够拿出一个可信的证据,到最后谁也没能说服谁,面对着各不相让的朋友们,富兰克林忽然灵机一动,大家何不多找些书来看呢?

于是富兰克林建议大家把自己的藏书都拿到社里来,这样不就有证据可查了吗?

朋友们听了富兰克林的建议后,都十分赞成。

第二天,一个小型的图书室就正式建成了。书架上大小图书,琳琅满目,文学、历史、科学、哲理等,方方面面的书籍,应有尽有,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社友们都很兴奋,小小的图书室,社友们争相使用,一时热闹极了。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图书室一直没有专人进行管理,书随拿随取,有减无增,再加之破损得厉害,没过多久就已经无人问津了,小小图书室只好宣告关闭了。这个初次尝试虽然是以失败告终了,却也给这群青年学者们以很大的启发。过了一段时间后,“共读社”的社友们总结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决定由富兰克林主持,以“共读社”的名义发起了募捐,并特意邀请了一位律师给予协助,共同成立了费城民办图书馆,这也是北美建立的第一座图书馆,10多个年轻人,居然在那个年代,率先在费城办起了第一座图书馆,那种敢想敢干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的啊!

富兰克林为了使这座图书馆不再夭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想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得到了朋友们的赞同。当时按照计划,图书馆对首批申请的50个读者,规定每人得先交纳40先令的开办费,以后逐渐再减到每年再捐献10先令,图书馆成立后,用募集的钱从英国购买了一批图书,每周开放1次,捐款者可自由借阅,并按规定日期限时归还。爱读书的人原本不是很多的,可是图书馆成立后,激起了人们对书的热爱,读者越来越多。许多人将自己的藏书也捐入了图书馆,更有许多藏书家把多年收藏的珍品赠予馆内。那时图书馆空前地繁荣起来了,后来不得不改为每天定时开放。这个消息传开后,别的地方也纷纷效仿建起了图书馆,那时人们都喜欢走进图书馆,从而大大促进了北美当时文学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几年以后,渐渐地变为由政府出资,民办图书馆变为公办了,图书馆也开始变为政府的一种永久性文化传播机构了。

图书馆建成后,富兰克林既是图书馆的创始人之一,又是图书馆里最热心的读者。为了能够多读些书,他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在图书馆里度过,他常常对人说:“读书是我惟一的乐趣,我绝对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酒楼或者任何一种低级的游戏上的。”的确,富兰克林一生是非常珍惜时间的,他的一句至理名言,一直流传至今,那就是——“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

有一天,图书馆又从国外购回了一批新书,富兰克林高兴极了,这下又可以饱读一阵子了。当他正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时,几本装帧别致的书吸引了他,他赶忙打开自己很感兴趣的这几本有关物理方面的书籍时,他却不由得皱起眉头:原来这是一些法文原文的书籍,这对于他这个对法文一窍不通的人来说,真是既让人头痛又让人烦恼的事情啊!

此时的富兰克林已经年近27岁了,尽管早已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尽管生意上的忙碌已使他疲惫不堪,可是求知的欲望还是使他下了一个大决心,那就是从现在起他准备开始学习外语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没有公开的社会正式办的外语学习班,该怎么来学呢?

经过一番思考后,富兰克林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当时,欧洲的许多劳动群众为了逃避沉重的赋税、战祸或者是宗教的迫害,许多人都远离家乡到美洲来谋生了,尤其是欧洲平民。

如果常到码头走走,应该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条件了。

于是富兰克林每天从图书馆出来后,都会去码头转上一大圈,最初他先学习的是法语,一到码头,他就同那些法国来的人们交上了朋友,他拜那些人为师,刻苦练习口语,所以只用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他就能用法语进行一般的会话了,一般只在字典的帮助下,就能读懂大意了。所以当他把从法文原版书籍上看来的内容向朋友们讲述出来时,朋友们都不由得佩服起他的学习精神了。

攻下法语后,他又定下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学习意大利语。当时他把自己计划向“共读社”的朋友们提起时,格斯很赞成,而且还提议同他一起学习。于是两个人商量该去哪里学习呢?后来格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去请教堂里他认识的一个神父每天定时授课,尽管富兰克林对此并不是很赞成,但最后格斯劝他以学习为第一位,终于使富兰克林接受这一提议,两个人开始学习意大利文了。

格斯除了读书外,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下棋,简直就是一个棋迷,每天两个人下课后,他都要拉着富兰克林下上几盘,美其名曰换换脑,而且久战不倦,这样两个人总是一起下,时间长了两个人的棋艺已是不分上下了。

有时发生车轮战,要一直下到深夜。富兰克林深感这样简直是太浪费时间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于是第二天,特意与格斯定下了下棋的约定,两个人每对垒一次定下输赢后,胜者为师,用意大利文向败者提出问题,败者必须也用意大利文回答,以考核对方每天学习的知识,如果谁不能回答上来,就取消第二天的比赛。如此一来,两个人不光棋艺大增,而且又巩固了外语,进步飞快,后来老师也忍不住夸奖他们的学习成绩了。

外语的学习是触类旁通的,富兰克林学习外语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后来他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已经达到了直接阅读文学原著的水平。于是朋友们在一起,富兰克林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去查一些外文资料,然后再向朋友们解释一番。朋友们对于富兰克林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好几门外语知识都很敬仰,格斯甚至很风趣地说:“我们的富兰克林先生是一个没有国籍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大受欢迎!”

“共读社”在富兰克林的主持下,一直坚持活动着,从未中间停止过。社友们研究学问,既增长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这个团体对富兰克林的事业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富兰克林在此交了许多朋友,广为参加社会活动,渐渐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但同时,富兰克林也开始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一直以来,他从没有忘记揭开雷电之谜。每年的盛夏,雷雨时节,他都要细心观察,作下了许多纪录。他记下了各式各样的雷,有的似战鼓声声,有的惊天动地,有的震耳欲聋,有的余音不了,可是查阅了大量书籍,他还没能弄清雷电的原因,而且随着广为接触科学知识,他渐渐地对于英国科学家科林逊的关于“气体爆炸”的这一学说也产生了怀疑。后来他还同科林逊取得了通信联系,经常向科学家请教一些科学知识,谈起了自己的许多想法,在科林逊的影响下,富兰克林也逐渐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应该是造福人类的。

富兰克林曾发明过一座新式暖炉,但他并没有申请专利为自己赚钱,倒是有许多铁匠铺纷纷制造了许多新式火炉,销往外地,并因此大赚了一笔,朋友们为此都有些不理解,纷纷责备富兰克林不该让小人们因此而得利,但富兰克林却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由别人发明而我们深得其利的,现在我们偶有发明了,也应该无偿捐于社会,这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会去做的。”

涉足电学研究

1745年的冬天,电学界传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德国的科学家克莱斯发现了电震现象。”原来克莱斯把一根铁杆放入潮湿的玻璃瓶子里,然后用金属线把摩擦起电产生的电荷,引到铁杆上,他本意是想看一下电是否能储存到瓶子里,可是当他无意中碰了一下铁杆时,却被震得昏倒在地。这一次实验被人们称为“莱顿瓶实验”,人们也因此对电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世人第一次知道了电的威力。

第二天夏天,富兰克林回波士顿看望老母亲,此时老父亲已经去世3年了。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位英国人的电学实验表演:碎纸片会被吸到人的手上,金属杆会冒出火花。

这个表演给了富兰克林以很大的启发,下定决心自己有机会也要试一试。

后来富兰克林回到费城后,恰巧收到了好友科林逊从伦敦给他寄来的一只经过改装的莱顿瓶,瓶子里有外国制的金属簿片,导电性能会很明显的。富兰克林收到这个不远千里的礼物后,很是高兴。第二天稍做准备后,就邀请几位挚友来到了自己的家里,模仿克莱斯的实验给他们看,从而迈出了他在电学实验研究领域的第一步。

从此以后,富兰克林对于电学更是着迷了,经过与妻子博拉商量后,他决定把印刷所转让出去,并在家里专心建起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简陋的实验室,朋友们听说他准备闭门专心从事电学的研究,都成了他热心的助手和观众,他经常自己动手做好一些实验器具,然后邀请朋友们一起来参与实验,因而,他的家里常常是热闹非凡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实验与摸索后,富兰克林对静电的特性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后来富兰克林在实验中还发现了电荷守恒原理,那就是任何一个绝缘的体系中,总电量是一定,正负中和,电质重新平衡,从而成为第一个正确阐述电的性质的人。

同时,富兰克林用莱顿瓶也作了很多新实验。他在实验中发现,用尖端的物体接近莱顿瓶中的铁杆,会闪现较强的电火花,若用圆端的物体去接触,则火花会很弱,富兰克林因此而推测,大海上行驶的船和桅杆上“神秘的火焰”,大概就是一种尖端放电吧。尽管当时他还不能肯定云层是否有电。后来,富兰克林又用仪器证明了莱顿瓶内外两层所带的电,极性虽然相反,但电量是相等的。这些实验中的新发现,都使富兰克林深受鼓舞。

当然,实验中也曾经有过一些不小的麻烦,有一次,他把几十只莱顿瓶联在一起,想加大放电量,可是当时在他身旁给他帮忙的博拉一不小心碰了莱顿瓶的金属杆一下,博拉当即被电击倒在地上,这次意外的事故给富兰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由此联想到了排山倒海般的雷霆闪电,但从那以后,他更加注意实验的严密性、谨慎性,科学实验研究,是需要人们拿出百分之百的细心和耐心的。

经过查阅大量的有关雷电的资料后,他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雷电绝对不是什么气体爆炸,一定是一种放电现象,只是当时他没有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证明这个推论。

后来,富兰克林特意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写成了一篇论文,寄给了伦敦的科学家——自己的好友科林逊,科学家为他的研究成果高兴的同时,特意向英国的最高科学机构——皇家学会推荐了这篇文章。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富兰克林在电学界名不见经传,他的这篇论文并没有引起学术权威的注意。

但是,富兰克林毫不气馁,他常常把自己在实验中的新发现告诉科林逊,两个人总是互相交流,在1751年,他还与科林逊一起出版了论文集《电学实验集》,这是近代科学史上第一本系统的电学理论著作,出版后很是畅销,富兰克林的名字也逐渐被人们所熟悉。

富兰克林知道,要证明自己的理论,最有力的就是用事实说话,可是怎样才能证实闪电就是电的本质呢?有一天,他看到孩子们风中放飞的风筝,忽然想到,如果在雨天用风筝来作一个实验,大概会有所发现吧。

于是,在一个阴云密布的夏日,眼看暴风雨即将来临了,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一起用一大块丝绸手帕做了一只大风筝。风筝是菱形的,是白色的,风筝的十字骨架上绑了金属丝,便于导电。父子两个人带上了风筝和一只莱顿瓶,准时向野外走去。

父子两个人在狂风中将风筝升到空中,富兰克林在风筝线的末端系上了一把铜钥匙,用来阻挡上面流下来的电并将电流导到瓶子里去。突然一道剧烈的闪电划过,风筝线仿佛被什么拉动了一下,富兰克林手中也有一丝麻的感觉。当他触摸铜钥匙的一瞬间,钥匙上闪现了一串火花,他成功了。

这以后,富兰克林又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多次收集雷电,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都表明雷电同电机产生的电荷是完全相同的。富兰克林没有忘记把这个喜讯告诉给远在伦敦的朋友科林逊。

没过多久,风筝实验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科学界。富兰克林在电学方面的理论,至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的有关电学方面的著作,引起了学术权威们的重视,被译为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等,在全欧洲得到了公认。

在真理面前,英国皇家学会的权威们对于以前不屑一顾的富兰克林的论文重新评议,一一进行了实验,他们诚恳地邀请富兰克林作为皇家学会会员,并给他颂发了代表着科学界崇高荣誉的金质奖章,1753年,富兰克林的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巅峰。

富兰克林的政治生涯

18世纪的欧洲社会,一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之间,战争屡有发生,但在1747年的7月以前,战争是在远离美洲大陆的海上进行的。这以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747年的夏天,法国的军舰突然航至美洲的沿岸,开始攻打英国的殖民地,此时此刻,还沉浸在一片安然详和氛围中的美洲人才刚刚醒悟,深感恐慌。

当时的费城,处于一个毫无防备的状态中,不要说用于战争的军舰大炮了,就是用于战争的士兵军队,也是不存在的。

在“共读社”的一次例会上,富兰克林劝慰大家不要着急,更不要慌乱,不妨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想想:我们这个城市,既没军队,更没有大炮、军舰,在我看来,现在惟一的办法就是动员全体市民,从我们自身做起,积极备战吧。

富兰克林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当天晚上,富兰克林就和朋友们行动起来,他们聚在一起整夜未眠,商量起草了一份“备战宣言”,富兰克林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篇文章的主笔,在文中,他号召所有市民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准备保卫家乡。

第二天,“备战宣言”一文在报纸上一登出,立即引起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但是,来自教会的反战呼声也很强烈,为此富兰克林不得不又写了一封“致教会的公开信”,在信中富兰克林质问,既然上帝主宰了一切,为什么还让战争发生?既然战争是残忍的,上帝为什么还允许它发生?如果放弃了备战的准备,人们将会遭受怎样的危害呢?

富兰克林的公开信虽然没能驳倒教会势力,但却使广大市民明白了积极备战的迫切性。整个费城及附近的村庄都热闹起来了,人们都自觉地组织起来,为保卫城市献计献策,出人出力。在富兰克林的提议下,勇于参战的年轻人们积极操练,随时准备投入到战斗中去。

当时许多人都很敬佩富兰克林的能力,一致推荐他来做这支新成立的队伍的队长,但是被富兰克林谢绝了,他谢过了众人对他的信任,并说明自己没有战斗的经验,推荐一位退伍军人作为队长,自己更愿意做一个普通的战士。

随着战争的炮火声越来越近,临时军事委员会经过商量后,决定购买一批武器,这份提议被提交到议会后,出人意料的是议会并没有给予批准,因为受到教会的反对,政府方面也并不想浪费一大笔钱财。

没有办法,富兰克林和他的朋友们只好准备用自己的力量来争取这一笔费用了。他和朋友们纷纷走上街头,向普通市民募捐,富兰克林也特意给他在科学界的朋友们写信,说服他们帮助争取捐款,这样,经过3个月的辛苦奔波后,终于筹足了购买军事武器的资金,富兰克林又亲自和朋友们一起来到了伦敦,购买了一批当时战斗用的大炮等武器,全费城的人民都作好了随时战斗的淮备了。

1748年秋,法国与英国讲和了,战争的脚步也因此停止了,虽然战斗没有来临,但是富兰克林却用他的行动赢得了人们的赞扬,他无愧于一个勇敢的市民的称号。

战争的火焰平息后,富兰克林又回到实验室里,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是,该怎样去避免雷击。

在经过反复的实验后,他终于试制成了一根避雷针。这种避雷针由于很实用,很快就在欧洲流行起来,但富兰克林常常陷入深深的深思之中。因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来越感觉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在战争之前,他的内心就产生了兴办一所大学的想法,只是后来大战涌起,使他的计划也半途而废了,现在既然和平了,他脑子里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了。

在“共读社”里,他把要开办大学的想法说给朋友们听,朋友们倒是都很赞成,可是即将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资金问题,该如何筹措呢?

富兰克林的老友科林逊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也很是赞成,特意写信来说,他会在伦敦帮助募捐资金的。

富兰克林仍然没有忘记拿起了自己的笔,积极撰写文章,争取社会有识之士对于这件事情的支持。

在社会各界及朋友们的努力帮助下,1749年的年末,费城大学终于成立了,鉴于富兰克林的学识,他被推举为大学的校长,这一年,应该是费城学术界最为辉煌的一年。

建立大学不久,在富兰克林的倡仪下,费城又建立一座大型医院。

1753年,英国和法国的关系又紧张起来了。当时,法国已在美洲缔结了许多同盟军,令人担心的是,如果他们与印第安人达成共识的话,整个美洲几乎已无前途可言了。这个可怕的后果,已经不是一个州一个城市将面临的问题了,整个亚美利亚人们的共同利益都将受到侵略。

在万分紧急的时刻,各州决定在阿尔巴尼召开联合会议,由各州选举4名代表参加会议,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富兰克林及州长斯诺和另外两位议员,被选举为宾尼法尼亚州的代表,前去参加此次会议。

临行前,“共读社”的朋友们又召开了一次会议,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富兰克林提出应该把各州的力量联合起来,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朋友们担心他的建议能否得到广泛赞同。

为此,富兰克林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动身前他不仅写好了一篇建议各州联合的文章,还附了一张画,把各州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出来,并附言:一座山与一把土,谁的力量大?

对于富兰克林的提议,会议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在一致表决通过后,会议还专门成立了提案小组,对这份提案进行了细小的改动,正式作为提案,提交各州议会及英国政府进行审议。

可是没过多久,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首先就传来了,英国政府并不赞同各州联合,因为他们惧怕联合政府过于强大,不便管理。不久,各州议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也拒绝了这个提案。富兰克林苦心设计的提案就这样被否决了,使他对政治很是失望。

会议结束后,归途中的富兰克林顺便去各地拜访了一些学术界的朋友,探讨了一些学术上的问题,1755年初,他回到了费城。

当他回到费城后就听到英国政府派勃多克将军率领军队开进费城的消息。人们感到不安,有人建议富兰克林去见见勃多克将军,看看英国人有什么想法。

富兰克林临危受命,决定前去拜见大将军。在朋友的引见下,富兰克林见到了大将军,从将军那里得知,英军将在费城建好防线,然后再向前进军。由于富兰克林谦虚的言辞,两个人已经像好朋友一样亲密了。

有一天,富兰克林又来拜访勃多克将军,可这次他却发现将军显得很是焦虑不安,经过询问,他才知道,此时将军正在为征集作战用的车马费而焦急呢。

将军看到富兰克林来了,非常高兴。他向富兰克林请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富兰克林决定试一试。一回到家里,就开始动手起草了一份公告,详细地向市民们解释征用车马物资是有偿使用的,军队只有获得足够的军用物资才能向前方进军,号召全体市民积极配合。起草完告示后,富兰克林首先把它送入印刷所,在报纸上发表,随后他又召集起“共读社”的朋友们四处张贴,并向人们广为宣传。

1个星期的时间内,军队征集到了所需的战时用品,按照作战计划,浩浩荡荡出发了。老百姓们也都不由地松了一口气。可是好景不常,军队刚刚开拔后的第5天,人们从一个逃难过来的人那听到了一个坏消息,据说勃多克将军的军队被打散了,早已不知去向了。

这个坏消息传出后,整个费城顿时陷入了一片恐慌状态之中,附近的印第安人也常常侵入村庄抢劫,每天都有大批难民逃入城中,整个镇子慌成一团了。

朋友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富兰克林想了一下说道:“现在看来,当务之急我们只好再把当年的义勇军组织起来了,即使法国军队不来,眼下还得对付那些随时都会来抢劫的印第安人。”

于是富兰克林又和朋友们一起组织起一支义勇军,经过了几天准备后,就开向附近的村庄了。

此时城市周围的村庄,已是满目苍凉,许多村庄由于印第安人的杀戮,早已人去屋空。没有遭到抢劫的村庄,村民们更是惶恐不安。富兰克林跟随军队一起开拔,作为队长的助手,他帮助队长排兵布阵的同时,常常发表许多即兴演讲,鼓励兵士们抱着必胜的信心反击,胜利一定会属于正义一方的。

在这里,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个领导者,还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他还学会了打枪、开炮,用他那双做了无数实验的手。此时此刻的他,不是那位名扬四海的大科学家,而是一位为保卫乡土而奋战的勇士。

经过近半年的战斗后,费城地区的战事基本稳定了,因为义勇军队员们的勇猛,使得印第安人的袭击并不成功,村镇也和平了许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镇上的议会因为土地是否征税的问题已经吵成一团了。

富兰克林回到镇上后,就马上参加了议会的会议,这一次,州长与议会由于官有土地的征税问题发生了很激烈的争吵,富兰克林对于这件事也是很赞成的,尽管这一提案数次被提出,却遭到了州长的反对,最后议会决定派富兰克林作为代表,远赴伦敦,希望征得英国政府的同意。富兰克林接受了这一任务,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这次旅途困难重重,为此他整整耗费了近5年的时间。

1757年的夏天,他和儿子威廉一起,踏上了去往伦敦的旅程,这次他选择了坐马车从陆上走。儿子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很兴奋,而作父亲的仍然很忙碌,因为每过一地,他都得去拜访一下老朋友们,以征求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

到达伦敦后,富兰克林马上去拜访了老朋友科林逊,当他把自己这次的来意告诉科林逊后,老朋友也很赞成他的意见,并答应可以帮助他联络一些政治家,以征得他们的赞成。

可是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尽管他一再强调了这是大势所趋、人民的意愿,可是英国的政治家们却并不赞成他的想法,强烈主张作为殖民地的人民实在不应该有要求官有土地征税的主张。

更令人痛心的是他经过一番苦心写下的陈述书递交到议会后,不但没有通过,甚至连回音也没有。

富兰克林没有因此而灰心,他进一步认识到了问题的艰难,经过近1年的奔走,在毫无结果的情况下,他让儿子先行返回费城,自己则下定决心,一定要争取到最后的胜利才返回家乡。

在困难的时刻,富兰克林从来没有忘记媒体的力量,他的文章常常见于报端,一再强调亚美利亚人民也应该有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占领国的私有物品,应该给人民以真正的民主。遇到学术会议,会议的休息时间,他也要发表简短演讲,强调自己的主张,并向人们散发印好的小册子,争取社会人士的赞同。

1759年,富兰克林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官有土地征税这一问题被作为提案终于在议会上提了出来,但却遭到了领主们的反对。为了能使这一议案顺利地通过,他不得不又与意见不同的政治家们展开了新一轮的论战,并于1760年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1762年,离别家乡已近5年时间的富兰克林又回到了费城,受到了家人和市民的热烈欢迎,但是那些土地所有者们却因此而恨死了他。

此时英法两国的战争已经平息下来了,昔日的城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新的一轮矛盾又产生了。

就在富兰克林回到家里的第二天,两位不速之客就来拜访他了。经过了简单的寒暄之后,这两位来自亚美利亚其他州的代表说起了这次来访的目的:与富兰克林商量如何阻止印花税的征收。这需要各州联合起来,一起来拿个主意。

富兰克林决定上英国力图阻止这一法律的颁布。不久,各州都纷纷派出代表,与富兰克林一起赶往伦敦,富兰克林和代表们每日在伦敦奔走急呼,可是最终也没能阻止英国政府的行动,印花税如期下令征收了。

令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人们的反对情绪是强烈的,各地纷纷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暴动,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冲进政府部门阻止办公,亚美利亚人民也因此而发动了一场反英战争,他们拒绝使用英国商品,拒不执行英国政府的法令。最让人担忧的是,朋友有急信到伦敦,说费城许多市民不了解事情的真相,还以为这次印花税是富兰克林发起的,冲进富兰克林的家,甚至扬言还要烧了他的家,妻子和孩子们不得不因此逃到朋友家去避难。

富兰克林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焦急,他真想立即返回家乡,向市民们澄清真相。可是冷静下来后,他不得不为大众利益所想,眼下亚美利亚人民反英情绪正高涨,他正可以借此机会,去说服英国政府,顺从民意,废除印花税。

1766年,在富兰克林的多方奔走下,在全亚美利亚人民团结一致坚决反英的高涨呼声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决定废除征收印花税。

这个好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美洲。人们举杯欢庆,也因此消除了对富兰克林的误会。从此,人们更加信任被他们视为英雄的富兰克林了。

富兰克林在伦敦停留期间,还曾去拜访过许多科学界的朋友,他在政治上的成功,更招来了许多人的嫉妒。许多伦敦的政治家,由于政见的不同,很是痛恨这位来自于殖民地的政治家,很想寻找机会,狠狠地教训他一下。

很快,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机会来了。

马萨诸塞州的州长哈尼克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亚美利亚人,但是他却是英国人的忠实走狗,英国政府有关于殖民地的一切不合理的法律,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接受。

富兰克林在伦敦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的手中得到了这样的一封信,很是让他气愤,作为一个被剥削者,怎么能够站到统治者一边去呢?

为了提醒家乡的朋友们防备这样的叛徒,富兰克林特意托人把这封信带给了州议会的议员们看,并一再要求他们对于这件事情一定要保密,信件看完后,请速速传回伦敦。这封看似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信件,却在伦敦政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是富兰克林所始料未及的。

原来这封信寄回亚美利亚后,一直是按照富兰克林的要求,在几个要好的议员中间悄悄流传的,但是由于许多人看了信后,控制不了自己气愤的情绪,在一次公开的集会上,把这封信的内容全部给泄露出去了,一时间,整个城市传得沸沸扬扬的。

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来想保密的事情却一下子公开地暴露出来了,伦敦政治界也被此事弄得一片大乱。英国政府为了这一封小小的信件,特意组成了调查委员会,专门调查这次事件的始发之源。

事情调查到最后,重大的嫌疑人一个接一个地被排除了,最后将发现是谁呢?

富兰克林的心再也不能够平静下来了,因为他已经从一些途径获知,他的两位最要好的朋友将会被确定为最后的嫌疑犯,交到法庭上给予审判,富兰克林暗自下定决心:这怎么行呢?朋友们是出于善意把那封信交给了自己,他们是信任我的,可是我最终却连累了他们。

于是,他主动站了出来,向英国政府承认那封信是他拿的,也是他把它寄给亚美利亚人民的,一切都是一个人做的。

伦敦的一些政治家们看了富兰克林的行动后却是兴奋无比,这个来自殖民地的家伙,早就该给他点苦头吃啦,这次绝对不能放过他。政府的调查事故委员会决定召开一次特别会议,专门审查富兰克林。

1773年的年初,英国政府下发了正式文件,决定在整个亚美利亚加收茶叶税,于是政府与殖民地之间又发生了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

关于征收茶叶税的文件刚刚一下发,整个亚美利亚都沸腾起来了。面对群众的强烈反对呼声,英国议会召开了特别会议,许多议员对于这件事情都拿出了强硬派的态度。最后议会决定,用武力手段来镇压这次反叛事件,以保证税法的顺利推行。

不久,英国政府重新更换了马萨诸塞州的州长后,又向那里派驻了大批的军队。更大的麻烦事马上就一触即发了,富兰克林为此十分焦急,他不希望看到有民众流血牺牲。为此,他特意致信给英国议会,希望他们三思而后行。虽然他知道这封信可能不会有任何意义的,但是他还是要试一试的。果然,英国政府并没有理睬他。

亚美利亚是一个团结的民族,自从波士顿入驻军队后,各州议会商量决定,立即进入备战状态,随时准备援助波士顿人民,亚美利亚是一个联合体,永远团结在一起。

英国政府也听到了一些消息,如果整个亚美利亚都联合在一起了,那可就难办了。

这时英国政府又想起了富兰克林,想让他出面调停。富兰克林觉得政府方面会作出一些让步的,因此他将波士顿议会提案转交给英国政府。

但英国政府最终并没有同意这一方案,他们认为亚美利亚人,甚至富兰克林简直是无理取闹,简直就是罪不可赦。富兰克林对于这次失败十分地伤心,正在他无计可施时,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妻子博拉病死了。

1762年的夏天,富兰克林回到了他阔别5年之久的费城。

在富兰克林刚刚回到费城的第二天,一个朋友就急匆匆赶来找他,议会正等着他去开会呢。富兰克林刚一走进议会门口,室内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次茶叶事件发生后,整个亚美利亚南北方就决定再一次召开联合会议,商量应战的办法。富兰克林当仁不让地又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代表。

会议最后决定组成联合作战部队,决定推选乔治·华盛顿为联军总司令,争取亚美利亚人民的自由。

不久,富兰克林在联合会议上被任命为亚美利亚邮政总长,这时的亚美利亚,已经为独立做好了各种准备。

在军事方面,组织了近2万人的正式军队,组建后又由华盛顿将军亲自指挥,进行了正规的训练。在组织方面,重新组建了联合委员会,由富兰克林任委员长,也就是后来美国国务院的前身。

富兰克林为了亚美利亚的独立顺利进行,他奔走各个邻国争取他们的支持。

亚美利亚人决定独立的日子一天天地到来了,作为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富兰克林每天穿梭在委员们中间,广泛地争求着各方面不同的意见。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的号角吹响了,独立宣言提交议会通过了,美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亚美利亚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

独立宣言宣布的那一天,也是英美战争的炮火打响的那一天。英国政府投入了全部兵力,准备从水陆两方面,一举消灭殖民地的反叛军队。

战争爆发后,英美两军各有胜负,但华盛顿将军率领的军队最终有些抵挡不住了,一步步撤出了纽约。

在这个危机时刻,如果不能谋求盟国的帮助,亚美利亚联合军是支撑不了多久的。联合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后,决定让富兰克林立即赶往法国,想办法谋求到法国政府的支持,得到经济及军事上的援助,这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大事。

1776年的10月中旬,富兰克林经过精心的准备,决定动身去法国巴黎,为了不惊动英国政府,他是悄悄坐船赶往法国的。

经过近1个月的海上飘泊,富兰克林于12月21日到达了巴黎。3天后一个朋友陪同富兰克林去见法国政府首相。

与首相的见面是非常愉快的,首相与国王商量后决定,秘密为华盛顿将军率领的部队提供二十万英镑的军用物资,这是前期所能做的。

首战告捷的外交使命使得富兰克林对前途充满了信心,他命令自己的手下人赶紧飞奔回国传报好消息,自己决定继续留在巴黎,为谋取更大的援助而努力。

来自国内的一系列不好的消息不断传到富兰克林的耳中,费城失陷了,家人们也失去了消息。富兰克林此刻也是很着急的,但他深知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为了谋求国王及议会的公开支持,富兰克林决定在学术界上多寻求一些朋友的同情,从而在舆论上影响政府能够尽快作出更大的决定,给予英国政府以沉重的打击。

然而,法国政府对于是否要公开对英宣战一直是犹豫不决的。

这时候,亚美利亚人却有些着急了。联合委员会特意派一位特使赶到巴黎,同富兰克林商量前去求和的事,富兰克林对此并不赞同:

“我们现在不应该着急啊。虽然形势越来越紧迫了,但法国政府暗自里并没有放弃对我们的支持,如果我们这时候向英国政府求和,恐怕法国人民是不会原谅我们的,不如我们再观察一段时间战争动态的发展情况吧,说不准法国政府马上就会对英国宣战了呢?”

事实证明,富兰克林的谨慎还是十分有先见之明的。

不久,英国政府大概是怕亚美利亚与法国政府联合后势力过于强大,也秘密派出了特使,要同独立联合委员会谈判。

联合委员会为此特意召集了会议,许多人都因此而倾向于休战,但富兰克林却仍然持不同的意见,这次会议上联合委员会没有就这一问题作出任何决定。后来,英国政府的特使又一次找到了富兰克林,希望富兰克林作一些让步,但富兰克林坚决地说:“我们就是要独立!”

英国政府所期望的谈判又一次失败了。但是当富兰克林把英国政府这一要求和解的行动同法国政府官员谈起后,却促使了法国人想援助美国独立的决心,法国政府当即通过了与亚美利亚结为永久性同盟关系的决议,战争的脚步声更近了,富兰克林的内心中则充满了信心。

大批大批的战争经费经过富兰克林的手被转到了战场上去,对于这场战争,法国人的确尽了最大的努力。

可是由于受到水陆两方面的夹击,即使华盛顿将军是个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帅才,可是英国政府的军队始终在战场上处于胜利地位,连年的战争,无论是军队,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对这场艰难的斗争失去了信心。

富兰克林,这位坚强的巨人,他始终相信美国的独立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他不断地公开发表演说,鼓励士兵拿出百分之百的力气,百姓拿出百分之百的勇气,一起拼搏,等待胜利的到来。

富兰克林本人是一个出色的科学家,文学方面亦造诣非浅,后来,连年的战争也造就了他在外交及军事方面的非凡才能。

战士们是优秀的,将领们也是优秀的,可是战争却不能取得胜利,是不是得彻底寻找一下其中的原因呢?

为此,富兰克林特意约见了一些法国的军事家,请他们协助分析一下目前战场上的情况。

富兰克林从法国的军事家那里了解到,英军所以能够长驱直入、美军一直不能取胜就在于海军的力量。

在与军事家的言谈中富兰克林还了解到,法国之所以没有派舰队参战是害怕自己卷入战争,造成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于是富兰克林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向法国只借军舰,自己选派将领。这样取得了国王陛下的赞同。

在众人的支持下,富兰克林派人回国找来了一些英勇善战的水手,在法国军舰上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就立即开回了亚美利亚,投入到对英国的战斗中去了。

胜利终究会属于那些坚持不懈,努力抗争的人们的,英美两国的战场局面,终于由法国军舰的出现有了巨大的改变。

最后,富兰克林终于以他在外交方面超乎寻常的突出才能又从法国争取了60万英镑的军费援助。

法国军舰的加入,致使英军战败的次数一天天地增加了。英国政府见眼前的状况已经是无法逆转了,和解的议题又一次被提了出来。

1782年,交战双方正式举行了和平谈判,英国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承认独立的美国,只是并不赞成法国附加提出的关于领土纠纷的让步。

英国人承认了美国人民的独立,富兰克林当然是高兴万分的,在许多人看来,富兰克林一定马上就会顺利签下和平条约的。

但是,富兰克林不愧为一个正人君子,此刻,他虽然为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而高兴,但他却不愿因此而不顾曾经为了美国独立战争付出了一切的同盟军——法国。他再一次拒绝了和谈,要求英美法三国再次走到一起,一定使三方的利益都有所收获,才能最终签字。

为了这个和平协议,富兰克林几乎熬尽了他最后一点心血,等到和平协议最终于1783年正式签订的时候,富兰克林为此已积劳成疾。

1784年,英美和平条约正式签署完毕了,富兰克林的外交使命从此结束了,在巴黎呆了近7年之久的他终于回到了费城。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内阁选举中,他被选举为议长,对于这一职务,富兰克林却推辞了。

可是,他的声望已深深植根于每一个民众的内心中,人民相信他,没有什么能够超越过他那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美国人民需要他。由于他的身体和精力已大不如从前,议会也深深地体谅了这一点,如果不是什么重大事情,他不再频繁地出席各种会议,一点平常性的事务,都是由他的助手们完成的,操劳了一生的老人,终于可以好好在家里呆几天了。

没有走出家门,并不是说富兰克林什么都不做了。他一生不能丢掉的就是他视若生命的书,只要他一息尚存,他就得看书,看了书,他还会把那些读后心得及不同的意见,付诸于笔端,通过书信与朋友们畅谈自己的独特见解。

1787年,合众国正式成立了,决定在费城召开宪法的制定会议。

一个全国性宪法的制定,本是大势所趋,更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可是,制宪的过程也是非常艰难的,各个独立州,总是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这样一来,很难达成统一的协定。

这次会议上,富兰克林见到了一直很被他欣赏的战争总司令华盛顿,虽然两个人只是见过几次面,有过几次匆匆的交谈,但是华盛顿的果敢和胆识,很是让富兰克林念念不忘。

此时的富兰克林知道,自己的年龄,实在是不能再担起什么大任了,于是在这次会议上,他力举华盛顿为总议会议长,正式放下了身上的重担。

此次制宪会议,比起当初的英美合谈,有过之而无不及。各州为了自己的利害关系,始终不能找到一个共同的认可点,已经81岁高龄的富兰克林,为了制宪的顺利进行,又一次奔走在费城的街头,这恐怕也是他在政治舞台上最后的一次拼搏了。

起初,各州都是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富兰克林不得不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一个一个州去做工作,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

富兰克林为制宪可谓费尽了口舌,当最后一个州的代表在制宪协议上签了字后,他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恐怕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他最后为自己的国家作出的最正确的抉择。

1790年4月17日,这位不知疲倦的老人与世长辞了,享年84岁,美国人民怀着深切的悼念之情,为他致哀达1月之久。他出身于下层社会,来自于民间,一直与劳动人民战斗在一起,他始终以一名普通印刷工的出身而自豪,在他的墓志铭上,仅刻着这样一行字:印刷工富兰克林。

作为一名科学家始终遵循科学造福人类的原则,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作为政治家,为了美国人民的独立和自由,他所建的卓越功勋与日月同在。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道:科学的迅猛发展使我有时感到很是遗憾我出生得太早了,我们人类的将来,将会发展到一个怎样的高度,那是无法设想的,也是没有限度的。 mFGKCiDKZLulNfliMlIZwHWPAC/5BnOMDaprwUc7Apx64JrsNtoFs8TrHARFtX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