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幸福

幸福

金钱

财富

勤俭

节约

欲望

满足

懒惰

苦难

灾难幸福幸福

所谓幸福乃循从人类指针的理性生活。〔古希腊〕芝诺:《断片》

契诃夫人生的幸福与快乐,不在于金钱和爱情中,而在于真理中。〔俄〕契诃夫:《补遗》

幸福是一个不断渴望的过程,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达到前者就开辟了通向后者的道路。〔英〕霍布斯:《利维坦》

幸福本身就是长期的忍耐。〔法〕卡缪:《记事册》

幸福与美都是副产品。〔英〕萧伯纳:《人与超人·革命者的格言》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幸福不是别的,无非是一种持久的快乐而已。〔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

幸福只不过是一种期待。〔苏〕高尔基:《小仙女与青年牧人》

幸福,是对纯洁的最高奖赏和补充。〔苏〕列·列昂诺夫:《俄罗斯森林》

幸福本身就是一种旅程,而不是旅程中的一个目标站。〔英〕赫胥黎:《经营66妙方》

幸福是劳动的姐妹,又是创造的兄弟。幸福,就是个人与集体的和谐,是劳动与享乐的统一。〔中〕王闻:《青春书简》

使人幸福的不是体力,也不是金钱,而是正义和多才。〔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幸福的人希望大家都幸福。〔法〕雨果:《悲惨世界》

每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法〕左拉:《劳动》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幸福。越往前去,它就越多,越多。〔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

幸福,是为别人生活,牺牲自己。〔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

真正的幸福就是:成为完全客观,从而体现自己的抱负。〔法〕罗曼·罗兰:《罗兰与梅森葆的通信》

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德〕歌德:《诗篇》

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德〕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德〕狄慈根:《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

给人带来幸福,无疑的是最真确的幸福。〔瑞士〕亚美洛:《日记》

幸福是在于为别人而生活。〔俄〕列夫·托尔斯泰:《哥萨克》

只有爱,只有牺牲,才是唯一真实的,不为客观情况所左右的幸福。〔俄〕列夫·托尔斯泰:《一个地主的早晨》

人的真正幸福寓于科学与劳动之中。〔苏〕高尔基:《排演》

当他成为一切人幸福的匠人时,他就会成为自己自身幸福的匠人了。〔苏〕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做一个给别人带来光明而无私地贡献自己一切力量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苏〕捷尔任斯基:《囚徒日记及书信》

个人最崇高的幸福--是为某种比个人利益有意义得多的事业而斗争。〔苏〕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

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的。〔苏〕尤·邦达列夫:《人生舞台》

严肃的人的幸福,并不在于风流、游乐与欢笑这种种轻佻的伴侣,而在于坚忍与刚毅。(古罗马)西塞罗:《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当你能够感觉你愿意感觉的东西,能够说出你所感觉到的东西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古罗马〕塔西佗:《人性论》

金钱

金钱是有钱人美德的化身。〔法〕拉法格:《资本的宗教》

金子,你是最基本的商品,其余一切商品最终都要变成你。〔法〕拉法格:《资本的宗教》

金钱是人类最高贵的力量,也就是人类劳动的储藏室。〔波〕普鲁斯:《傀儡》

钱是一种难以得到的可怕的东西,但也是一种值得欢迎的可爱的东西。〔美〕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

对某些人来说,金钱是社交界的入场券,也是教养的象征。〔美〕华尔斯:《魔鬼辞典》

金钱总让人开怀大笑。〔英〕约翰·塞尔登:《圆桌谈话》

朋友的每一次背信弃义都增加了几分我们对于金钱威力的依赖。〔英〕威廉·申斯通:《人与风俗论文集》

毛姆钱仅仅是价值的标志,由此而满足各种欲望才有实际价值。只有使用才叫做钱。〔日〕森村诚一:《天公怒色》

虽然权势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着它的鼻子走。〔英〕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

金钱有如第六感官一般,如果没有金钱,便不可能完全利用其他的感觉。〔英〕毛姆:《人性的枷锁》

在投机事业上,真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钱。〔法〕大仲马:《基度山伯爵》

金子是永不变质的商品,是绚丽的花朵,皎洁的月亮和灿烂的太阳。〔法〕拉法格:《资本的宗教》

金钱可以供应“别人看来很像是幸福”的一切东西。〔法〕雷涅:《随笔》

大量金钱总是要使权威瘫痪的。〔德〕欧德:《歌德谈话录》

人生是海,金钱是船夫。如无船夫,渡世唯艰。〔德〕威克林:《格言诗集》

钱是个可恶的东西,用它可以办好事,也可以做坏事。〔俄〕冈察洛夫:《平凡的故事》

金钱使人成为人,无钱头也抬不成。〔苏〕阿·巴巴耶娃:《人和命运》

在各个时代、各种情况下,金钱有时都是解决最最棘手的问题的唯一手段。〔苏〕米·左琴科:《一本浅蓝色的书》

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任何罪孽都可以赎免。〔苏〕米·左琴科:《一本浅蓝色的书》

翻遍了整个历史,我们没有看到一次金钱不起作用或遭到失败的事例。〔苏〕米·左琴科:《一本浅蓝色的书》

剑据戈戟,未能败敌,金缯玉帛,反足以灭国。〔中〕吕祖谦:《东莱博议》

人间再没有像金钱这样坏的东西到处流通,干出种种罪行。〔古希腊〕素福克勒斯:《安提戈涅》

金钱的贪求(这个毛病,目前我们大家都犯得很凶)和享乐的贪求,促使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也可以说:把我们整个身心投入深渊。〔古罗马〕朗吉弩斯:《论崇高》

钱可以让好人含冤而死,也可以让盗贼逍遥法外。〔英〕莎士比亚:《辛白林》

值得庆幸的是,耗费我们钱财的恶习常常损害我们的体质,两者同归于尽。〔英〕威廉·申斯通:《人与风俗论文集》

没有比金钱更能腐蚀人心的了。〔法〕雨果:《吕意·布拉斯》

只有金钱才是最大的罪人,一切人类的残酷和肮脏行为,都是金钱导演出来的。〔法〕左拉:《金钱》

人若不要钱,准保成圣贤。〔苏〕高尔基:《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金钱真正是人间一切下流行为的渊薮。有了钱,那些最黑暗的勾当的沉渣往往都会在国家生活的表面泛起,并支配整个国家的命运。〔苏〕米·左琴科:《一本浅蓝色的书》

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儿便永远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钱可以使人迷失本性。〔中〕谢觉哉:《工作与学习·爱父母》

财富

人们寻求财富半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半是为了保证恣情享乐。〔古罗马〕西塞罗:《论公职》

在大多数富人中间,财富主要用于炫耀。〔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财富本身就是危险。〔法〕雨果:《上劳工》

财富令人起敬,它是社会秩序(最坚固)的支柱之一。〔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拥有自己的活动时代,堪称富有。〔美〕爱默生:《社会与孤独》

真正的财富是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和心情上的海阔天空。〔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财宝如火,你认为它是有用的仆人,而转瞬之间他就摇身变为可怕的主人。〔英〕卡莱尔:《过去与现在》

盗贼尊重财产,但他们只希望将财产握为己有,以便更好地尊重它。〔英〕切斯特顿:《一个名叫礼拜四的人》

拥有巨富往往是一种不幸。只拥有中庸之财者幸福无边。〔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

财产不是赃物,但大量的赃物却转化成了财产。〔英〕托尼:《贪得无厌的社会》

恩赐的东西是不牢靠的;凡是恩赐的东西,它也就可随时被恩赐者收回。〔法〕大仲马:《基度山伯爵》

黄金能够化成污泥,同污泥合而为一。〔俄〕契诃夫:《游猎惨剧》

财富并不能救人。〔苏〕高尔基:《马特维·科热米亚金的一生》

不少人在财富到手时,不但无意脱离各种恶行,反而向种种更大的恶行进军。〔古希腊〕埃斯库罗斯:《断片》

一夕而暴富者,绝少有善心之人。〔古罗马〕贺拉斯:《箴言》

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不惯于掌握钱财的人,是一种毒害,它侵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美〕马克·吐温:《三万元的遗产》

巨大的财富具有充分的惑力,足以稳稳当当地起致命的作用。把那些道德基础并不巩固的人引入歧途。〔美〕马克·吐温:《三万元的遗产》

发财的人感觉到财富的好处,承继的人并不觉到。〔美〕爱默生:《人--天生是改革者》

爱默生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中〕孟轲:《孟子·滕文公上》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中〕朱熹:《小学》

财富伤害不了人,问题是要始终避免不正当地获取财富。〔古罗马〕西塞罗:《论公职》

靠可耻的职业获得的财富,显然带着不名誉的烙印。〔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权力和财富不会促进,反而会损害道德和自由的事业。〔英〕雪莱:《关于建立慈善家协会的倡议》

乱滚的石头不长苔,流浪的汉子不招财。〔英〕狄更斯:《荒凉山庄》

一个人要么掌握很好的专业技能,要么掌握在生活中无孔不入的本领。这两者都是生财之道。〔苏〕索尔仁尼琴:《癌病房》

有些人发了财,就头重脚轻了。〔美〕马克·吐温:《傻子出国记》

暴发的、不正当的巨大财富是一个陷阱。〔美〕马克·吐温:《三万元的遗产》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中〕《礼记·大学》

勤俭

无论从哪一个观点说,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约都是社会的恩人。〔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爱俭朴限制了占有欲。〔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谁在适当的时候节约了什么东西。以后遇到困难就有什么东西。〔德〕格林兄弟:《斐德尔和小卡特里斯》

勤俭朴素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波斯〕萨迪:《蔷薇园》

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可贵。〔波斯〕萨迪:《蔷薇园》

节约则昌,淫佚则亡。〔中〕《墨子·辞过》

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中〕吴兢:《贞观政要·规谏太子》

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中〕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李商隐:《咏史》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中〕谭峭:《化书》

一人知俭一家富。〔中〕谭峭:《化书》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人;不俭,则妄费。〔中〕朱柏庐:《劝言·勤俭》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中〕曾纪芬:《崇德老人自订年谱》

俭可养廉,更可救贫。能节省自必不贫,不妄费自免拮据。〔中〕冯玉样:《冯玉祥选集》

只勤不俭,好比竹篮提水;只俭不勤,好比无源之水;既勤且俭,好比水库蓄水。〔中〕曹龙其:《漫谈共产党员的修养》

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取安乐而已。〔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没有什么事情会比吃喝更乏味了--如果上帝没有让它们同时成为享受和必需。〔法〕伏尔泰:《哲学对话》

有懒惰的地方就有丑恶现象,有奢侈的地方就有丑恶现象。〔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不要浪费,因为浪费是一种罪恶。〔美〕马克·吐温:《好孩子的故事》

用费不节,府库之蠹也。漏积不禁,田野之蠹也。〔中〕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中〕《晋书》

游逸过乐,败德之源。〔中〕魏徵:《群书治要·尚书》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中〕陆游:《放翁家训》

俭葬,世人之美节;侈葬,世人之恶名。〔中〕欧阳修:《论葬荆王札子》

身之不俭,断不能范家;家之不俭,必至于累身。〔中〕贺长龄:《清朝经世文编》

奢侈之为害,自个人言之,贪食渔色,戕害其生,春以伤廉,堕人格。〔中〕陈独秀:《我之爱国主义》

奢侈和淫糜只是一种社会崩溃腐化的现象,决不是原因。〔中〕瞿秋白:《秋白诗文选》

大吃大喝是败家的征兆。〔中〕老舍:《老舍选集》

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中〕罗大经:《鹤林玉露》

宁渴莫赊邻近酒,尽寒不著借来衣。〔中〕刘克庄:《贫居自警三首》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朱柏庐:《治家格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中〕周希陶:《增广贤文》

节约

当你温饱之时,要想想饥饿是什么滋味;当你富有之时,要想想贫穷是什么滋味。尚福尔〔中〕《逸经·便西拉智训》

最有钱的是俭约家,最穷的是守财奴。〔法〕尚福尔:《格言与反省》

不要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要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只花一分钱,也是昂贵的。〔古罗马〕老卡托:《遗稿》

节约是避免不必要开支的科学,是合理安排我们财富的艺术。〔古罗马〕塞内加:《论恩泽》

节俭之中蕴藏着一切美德。〔古罗马〕西塞罗:《图斯卡卢姆谈话录》

节约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英〕约翰·雷:《英国谚语大全》

节俭是穷人的造币厂。〔英〕塔伯:《谚语的哲理·论社会》

知道什么时候该花钱,什么时候该节约,你就不必整天忙忙碌碌,也就永远。不会变成穷光蛋。《箴言集》

要想保持收支平衡,就要该花的花,该省的省。〔英〕蒲柏:《道德论》

挣了钱却不知道节省的人只能劳累终生。〔英〕切斯特菲尔德:《书信录》

节俭是哲学家的基石。〔英〕托·富勒:《箴言集》

节俭是一门艺术,它能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热爱节俭是一切美德的根本。〔英〕萧伯纳:《革命者的箴言》

傻瓜可能赚得到钱,但花钱还需精明人。〔英〕查·斯珀吉翁:《耕者约翰》

任何人的花费归根到底不能超过他所拥有的,个人如此,民族也如此。〔德〕尼采:《偶像的黄昏》

量才而用,量入为出。〔法〕谚语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古罗马〕塞内加

俭朴的生活,总是伟大而高尚。〔葡〕佩索阿:《追随你的命运》

事实上,我很富足。因为我的收入大于我的支出,而我的支出又同于我的愿望。〔英〕吉本:《自传》

不珍惜一个戈比的人本身就不值一个卢布。〔苏〕谚语

如果你知道怎样减少消费,要比怎样赚钱更清楚的话,你就拥有了点金石。〔美〕本·富兰克林:《格言历书》

注意微小的开支:一个小裂缝也会使十艘大船沉没。〔美〕本·富兰克林:《格言历书》

与其大手大脚临老向人乞讨,不如省吃俭用而求终年暖饱。〔美〕本·富兰克林:《格言历书》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波斯〕萨迪:《蔷薇园》

与其借用别人的服装,不如缝补自己的衣裳。〔波斯〕萨迪:《蔷薇园》

不患收入低微,最忌入不敷出。〔印〕瓦鲁瓦尔:《古拉尔箴言·政事篇》

蓬门茅舍经年住,宝殿玉楼不要居。〔日〕《竹取物语》

世上一切大小之事没有不是以节俭开始而以奢侈告终的。〔日〕古贺精里

节俭和吝啬如同水仙和葱,形似而实不同。〔日〕谚语

供奉自己薄是节俭,给与别人薄是吝啬。〔日〕贝原益轩

生活环境的清寒,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坏处的。〔俄〕托尔斯泰:《创作过程》

卑微为人们带来平静,茅屋为人们带来安宁。〔古罗马〕塞内加:《希波吕托斯》

欲望

欲望就是人的本质。〔荷〕斯宾诺莎:《伦理学》

欲望,像吃喝一样,是天性的必要。〔法〕蒙田:《为雷蒙德·塞邦德辩护》

对一种特定对象的强烈欲望,使灵魂看不见其余一切。〔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罗马哲学》

欲望是生命力的流露。它可以使人类兴旺,也可以毁灭一切。〔日〕松下幸之助:《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

欲海无边。〔美〕爱默生:《社会和孤独》

一旦欲望占了支配地位,理智就会受制于感情。〔英〕弗·戴维森:《禁欲》

我们生活在欲望里,而不是生活在成就里。〔英〕乔·摩尔:《珍重再见》

欲望,这一头贪心不足的饿狼,得到了意志和权力的两重辅佐,势必至于把全世界供它的馋物,然后把自己也吃下去。〔英〕莎比士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生活中有两种悲剧,一种是丧失你心里的欲望。另一种是实现这种欲望。〔英〕萧伯纳:《人与超人》

欲望是经久不息的,需求可以至于无穷。〔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欲望从没有休止的时候。〔英〕罗·伯顿:《忧郁症剖析》

风过而海静,欲止而不宁。〔英〕埃·沃勒:《论书中的最后几句诗行》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类赖以生存的总是某些基本的需求。〔德〕理·瓦格纳:《简朴的生活》

因为需要才有法律,但需要自己却不服从法律。〔古罗马〕普卜利利乌斯·绪儒斯:《警句》

欲望是有益的,同样,有益的是欲望的满足--因为欲望从而增添。伏尔泰〔法〕杜加尔:《蒂博一家》

如果没有真正的欲望就谈不上真正的满足。〔法〕伏尔泰:《伏尔泰文集》

我把人的欲望比作一道激流。你愈筑堤阻拦它,它便愈令人可怕,它会悄悄地最后把最坚固的堤岸冲垮;它会不断地造成某些缺口。〔法〕泰·德萨米:《公有法典》

自由过分并非好事,拥有人所意欲的一切并非好事。〔法〕帕斯卡尔:《思想录》

能以理智克制丑欲者,必达超脱之崇高境界。〔印〕瓦普瓦尔:《古拉尔箴言·德行篇》

没有欲望的人,永远是自由的。〔法〕拉伯雷

需要和机会能使懦夫鼓起勇气。〔英〕托·富勒:《箴言集》

连那最高超的心灵,也逃不出物质的需要。〔黎〕纪伯伦:《先知·沙与沫》

需要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古希腊〕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文克图斯》

没有欲望的人是怯懦和愚笨的。它不会有力量,不会有勇气。不会有魄力,不会有决心,也不会有热情。〔法〕泰·德萨米:《公有法典》

“艺术”的力量远比“需要”弱小。〔古希腊〕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只要我有需求,我就有活下去的理由。满足就是死亡。〔英〕萧伯纳:《被压制者》

然而许多无法想象的事情,正是因为需要才成为现实。〔英〕约·德莱顿:《巴斯妇》

需要是不择手段的。〔西〕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义都是虚伪的。〔德〕尼采:《戴荆冠的基督画像》

如果光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这是不完善的,还应该满足人们的精神。〔印尼〕苏哈托:《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光荣》

我们把乐趣看做是幸福生活的全部。乐趣是人们首要的、不可缺少的东西。〔古希腊〕伊壁鸠鲁:《致麦诺凯奥斯书》

需要是最终的也是最有力的武器。(古罗马)李维:《历史》

满足

如果幸福存在于自我满足之中,那么聪明人就会感到沮丧,而傻瓜便会感到庆幸。〔英〕康格里夫:《两面派》

当今的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人们对自己想望的东西不能如愿以偿;另一种是人们对自己想望的东西如愿以偿。后者的悲剧性更大,是真正的悲剧!〔英〕王尔德:《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对我来说,和新婚夫妇--尤其是女的--脸上焕发出来的自鸣得意和满足相比,再没有什么更可厌的了。〔英〕兰姆:《一个单身汉的牢骚》

不满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走向进步的第一步。〔英〕王尔德:《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

你永远不会懂得什么叫足够,除非你懂得了什么叫过度。〔英〕布莱克:《地狱的箴言》

不知何谓过量,便不知何为足够。〔英〕布莱克:《地狱的箴言》

人喜欢数点他的烦恼,而不去数点他的欢乐。如果他把欢乐都加算在一起的话,他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命运中都有着足够的欢乐。〔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

我们不要太挑剔,旧钻石总比没有钻石强。〔美〕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

怀有某种不满,就是生活有了某种意义。〔美〕霍弗:《激动的心情》

其实,做个幸福的人是很简单的!什么是幸福呢?就是知足……别的没有什么……〔苏〕高尔基:《瓷猪》

少而满足要优于多而犹争。〔美〕富兰克林:《格言历书》

谁都不满足于自己的财产,谁都满足于自己的聪明。〔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饱足生厌腻。〔法〕蒙田:《随笔集》

当人们停止抱怨时,他们也就停止了思考。〔法〕拿破仑:《格言集》

一无所有而知足的人,就是拥有了一切。〔法〕布瓦洛:《书信集》

一个知足的人,生活才能美满。〔英〕狄更斯:《老古玩店》

当一个人并不富裕的时候,他应当有足够的骄傲安于贫困。〔德〕尼采:《瓦格纳事件--一个音乐家的问题》

真正的快乐就是知足,知足就能到处满足。〔德〕歌德:《鹰和鸽》

财富、仁爱、光荣、天才、五花八门的奇行怪癖,这一切给好奇心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或者使它得到满足,这一切被人们一视同仁地乐于接受。〔俄〕普希金:《彼得大帝的黑奴》

满足的人只向对方索取自己应该索取的东西。〔中〕加藤谛三:《失爱》

最知足的人最能享受到财富带来的乐趣。〔古罗马〕塞内加:《致鲁西流书信集》

感到满足和坚持一贯,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的标志。〔西班牙〕塞涅卡:《道德书简》

我们知足,是因为我们快乐;我们不快乐,是因为我们不知足。〔英〕兰多:《想象的对话·布鲁克和锡德尼》

贫穷而知足,可以赛过富有;有钱的人要是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他会有一天变成穷人,那么即使他有无限的资财,实际上也像冬天一样贫困。〔英〕莎士比亚:《奥瑟罗》

知足常乐才是真正的财富;不为非作歹,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印度〕《王卷书·第二卷书》

谁若怨天尤人,谁就是愚蠢,就是违反了掌握万物的天帝。〔英〕乔叟:《乔叟文集》

满足于现状使人忽略为将来作准备。〔英〕培根:《伟大的复兴》

真正明智的人既不谋求私利也不抱有野心,既不追求荣誉也不爱好声名。他与世无争。〔英〕葛德文:《政治正义论》

懒惰

正如骄傲有时藏匿在谦卑后面一样,懒惰往往为混乱和匆忙所掩盖。〔英〕塞缪尔·约翰生:《谈谈懒惰》

廖静文懒惰是索价极高的奢侈品,一旦到期清付,必定偿还不起。〔中〕廖静文:《徐悲鸿一生》

愚钝是精神的怠惰,怠情是肉体的愚钝。〔瑞士〕杜康默:《日记》

所谓惰性,就是您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美〕戴埃:《你的误区》

懒惰是由衰弱的灵魂而起。〔波斯〕大流士:《训言》

缺少身体的活动,是体能的浪费。缺少思想的活动,是心智的浪费。不活动是懒惰,不思想也是懒惰。〔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懒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英〕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闲散是淫逸之母。〔法〕拉伯雷:《巨人传》

懒惰尽管柔弱似水,却常常把我们征服:它渗透进生活中一切目标和行为,蚕食和毁灭着激情和美德。〔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懒惰是人生大患。人经常悲叹人生短暂,其实人生已够漫长,只不过是不晓得如何使用而已。〔法〕维尼:《诗人的日记》

懒惰的处罚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却眼见着别人成功。〔法〕雷纳尔:《日记》

自尊心,幻想,情思的早熟和智能的呆滞,再加上必然的后果--懒散,--这些就是祸根。〔俄〕冈察洛夫:《平凡的故事》

游手好闲是万恶之源。〔俄〕乌申斯基:《劳动的心理和教育意义》

无所事事--对一个感情热烈的年轻人是很大的危险。〔俄〕车尔尼雪夫斯基:《序幕》

躁则妄,惰则废。既妄且废,则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出于此,而不足怪。〔中〕苏轼:《凤鸣驿记》

“懒惰”二字,立身之贼也。千德万业,日怠废而无成,千罪万恶,日横恣而无制,皆此二字为之。〔中〕吕坤:《呻吟语·修身》

怠则一切苟且,忽则一切昏怠,情则一切疏懒,慢则一切延迟。以之应事,则万事皆废;以之接人,则众心皆离。〔中〕吕坤:《呻吟语·修身》

苦难

困苦永远是坚强之母。〔英〕莎士比亚:《辛白林》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法〕巴尔扎克:《幻灭》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法〕巴尔扎克:《幻灭》

苦难--是一种跌了价的黄金。〔苏〕高尔基:《时钟》

苦难是净化剂,它使生活之酒更甜美。〔中〕王咏红:《甘苦曲》

苦难,经常是非曲直后娘,有时却也是慈母;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奶娘;祸患是豪杰的好乳汁。〔法〕雨果:《悲惨世界》

灾难来自意想不到的地方,最使受害者难受。〔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燕子和蟒蛇》

发生在一个无辜人身上的苦难,也有可能发生在所有人身上。〔英〕霍布斯:《论人性》

逆境中的伙伴,使苦难大大减轻。〔英〕托马斯·富勒:《格言集》

惟有我们的精神受了磨难,我们才有痛苦,痛苦才会延续。〔英〕洛克:《教育漫话》

哪里的生命最受尊重,哪里的人们就最能承受苦难。人类生活有一种特权,就是让痛苦得到升华。〔英〕查尔斯·谢灵顿:《自然界中的人类》

困厄无疑是个很好的老师。然而这个老师索取的学费很高,学生从他那里所得到的时常还抵不上所缴的学费。〔法〕卢梭:《漫步遐想录》

社会就跟海洋一样,经过一场大灾大难之后会恢复原来的水平,而且会用难以满足的私欲的一消一长来消灭灾难的痕迹。〔法〕巴尔扎克:《一桩神秘案件》

哪里有穷困,哪里就有苦难。〔法〕巴尔扎克:《乡村医生》

苦难超过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就会被某种邪恶的冷漠所征服。〔法〕雨果:《悲惨世界》

生活中灾难性的突然转折,会使人变得软弱驯顺。〔俄〕屠格涅夫:《旅店》

人每逢心里不愉快的时候,灾难就会趁机来威胁他。〔俄〕屠格涅夫:《草原上的李尔王》

我决不相信苦难是永恒的。〔印度〕泰戈尔:《戈拉》

苦难可以使人变得崇高,也可以使人变得乖戾。〔印度〕泰戈尔:《泰戈尔评传》

人为肉体而活--生命是痛苦的,因为肉体要受苦难,有生老病死。〔中〕赵鑫珊:《哲学与当代世界》

人们的灾祸常成为他的学问。〔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牧人和海》

自愿的辛苦,使我们能较容易地忍受不自愿的辛苦。〔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苦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遭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英〕莎士比亚:《科奥兰纳斯》

经过磨难的好事,会显得分外甘甜。〔英〕莎士比亚:《鲁克丽丝受辱记》

灾难使人结识陌生的共患难的人。〔英〕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灾难

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当他酣睡时,而不幸的人最不幸的时刻,就是在他觉醒的瞬间。叔本华〔德〕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

人在幸福之中不可忘记躲在身后的灾害或痛苦。〔英〕乔叟:《乔叟文集》

幸福生于“知忧”,祸患起于“逸乐”。〔美〕本·富兰克林

人们从来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么不幸,也不是原先所期望的那么幸福。〔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世界就是这样:一会儿是幸福的,一会儿是悲伤的。〔英〕约·高尔:《一个情人的忏悔》

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美〕英格索尔:《基督教》

幸福和欢乐中常常交混着不幸和悲哀。〔俄〕柯罗连科:《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

长夏之后一定是严寒,青春逝去便是老年,幸福后面定有不幸,反过来也是如此。〔俄〕契诃夫:《致玛·契诃夫》

幸福是指快乐与免除痛苦;不幸福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英〕约翰·穆勒:《功用主义》

“不幸”就住在隔壁的洞穴里,而且和“幸福的园地”是相通的,中间仅隔了一层烟雾或薄纱。〔比〕梅特林克:《青鸟》

在所有的不幸中,已经过去的幸福是最不幸的。〔古罗马〕波伊提乌斯:《哲学的慰藉》

能使人幸福的东西,同时又可以变成他痛苦的根源。〔德〕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德〕叔本华:《顺笔》

幸福的灵魂!它的恶魔住得这么近。〔美〕威廉·卡洛斯·威兼斯:《图书馆》

人的最重要任务就在于发现苦难的根源和幸福的根源,消除苦难的根源,确定幸福的根源。〔英〕罗·欧文:《居民的一般制度》

繁荣对人的心灵来说是比不幸更严峻的考验。人虽然能忍受不幸,但却会被幸福所腐蚀。〔古罗马〕塔西伦

不管人们的命运看来多么悬殊,还是存在着使好运与厄运相互平等的某种补偿。〔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不幸的事情总是接起而来。〔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生命苦短,但不幸却使它显得漫长。〔古罗马〕普卜利利乌斯·绪儒斯:《警句》

人类的不幸很像一个符咒,其实质就是暴露人的本来面目。〔法〕巴尔扎克:《上校沙倍尔》

不幸可以提供意想不到的可能,使人认识生活。〔德〕亨利希·曼:《亨利四世》

不幸确是个伟大的教师,但它的学费昂贵。往往从中的得益远远比不上费用之浩大。〔法〕卢梭:《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不幸的人总比幸运的人更经得起磨难。〔法〕龙瑟娜尔:《一弹解千愁》

并非所有不幸都是坏事。〔法〕谚语

不幸的大小,不是由局外人来衡量的,而是由当事人来衡量的。国王所失去的皇冠,对国王来说是大事,而对小孩来说什么都说不上。丢失的玩具,对小孩来说是件大事,而在国王的心中是不值得为之心碎的。〔美〕马克·吐温:《马克·吐温自传》

……一个人不幸的程度要由他自己对不幸的看法来决定。〔苏〕巴甫连柯:《幸福》

不幸难道不是品格的试金石吗?〔法〕巴尔扎克:《家族复仇》

伏尔泰说过非常漂亮的一句话:谁不具有他的时代之精神,将会经历他的时代的所有不幸。〔德〕叔本华:《随笔和箴言集》

人不能忍受不幸才是真正的不幸。〔古希腊〕贝阿斯:《贝阿斯传》

没有谁比从未遇到过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为他从未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能力。〔古罗马〕塞内加:《论天命》

最早出现、最为人所熟悉的不幸比新的、尚未为人所经历过的不幸要好忍受得多。〔法〕蒙田:《随笔集》

道理能轻易地战胜过去和将来的不幸,但眼前的不幸却战胜道理。〔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不幸时满怀希望,顺利时小心谨慎,这是一个人在祸福问题上应取的态度。〔古罗马〕贺拉斯:《颂诗集》 GnQcEI1Rlzix7eDy8USKDp+jjPCEC3F4spA1mHlnr9kq9SL5m+d0opFNjhYlIz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