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朱元璋不幸少年乱世崛起

元天历元年(1328),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hao)州太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的祖籍是江苏沛县,祖上数代都是农民,由于忍受不了地主的剥削,几经迁徙,直到他父亲这辈才落户到濠州。

但是在濠州朱元璋一家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难过,债务、饥荒一直缠绕着他们。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朱元璋一天天长大了,到了他17岁这年,家乡发生旱灾,蝗虫横飞,瘟疫横行,每天都有入死去。

灾难在不知不觉中也降临了朱家,首先是父亲去世了,接着大哥也去世了,刚刚料理完父兄的丧事,母亲和另两位哥哥也相继去世,就这样,朱元璋在半年之内,失去了五位亲人。

困惑中,朱元璋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父母曾在皇觉寺许过愿,长大舍身当和尚。朱元璋心想眼下正无路可走,还不如投入皇觉寺中,剃度为僧,有碗饭填饱肚子,总比饿死强。想好以后,就匆匆赶到皇觉寺,拜高彬长老为师,就这样朱元璋当了和尚。

寺庙是靠善男信女们的施舍度日的。在元朝的腐朽统治下,人们的生活已越来越困难,寺庙所得的施舍越来越少。朱元璋投靠时寺里已有几十个和尚,几十张嘴,僧多粥少,坐吃山空,不久就无米下锅了。没办法,高彬长老只好将徒弟一个个打发出去,云游四方,自谋生路。因此进寺刚刚几十天的朱元璋也只得头戴破帽,背上小包袱,一手拿木鱼,一手托瓦钵(bo),告别皇觉寺,穿城越村,开始了云游四方,沿途乞求施舍的“游方僧”生活。

朱元璋就这样一路乞讨,一路流浪。天复一天,年复一年,山栖野宿,串村走户,软求硬讨,饱尝了人间风霜冷暖之苦。经过整整三年他先行合肥,又走固始、信阳,再往汝州、陈州、鹿邑、亳(bo)州,后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先后走遍淮西、豫南一带的名山大川,名都古邑。化缘使他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势,为他后来指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同时由于朱元璋亲身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亲眼目睹了农民漫漫无边的痛苦生活。所以起义造反的思想在他心灵上渐渐萌发起来了。三年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尽管是那么艰难和痛苦,但也为朱元璋后来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元朝末年,蒙古贵族、封建地主疯狂压榨劳动人民。沉重的赋税、徭役以及年复一年的自然灾害使广大农民走投无路,纷纷破产,社会矛盾激化。此时的农民对元朝的愤怒仇恨宛如蓄之已久的滚滚洪流,随时都可能对腐朽的元朝进行冲击。

不堪忍受元朝封建统治者剥削和压迫的中国农民,终于在至正十一年(1351),由农民领袖刘福通、韩山童在颍州首举义旗。彭莹玉、徐寿辉紧随其后,起义于湖北。土豪方国珍、盐贩张士诚先后于浙东、苏北奋起抗元。不久定远土豪郭子兴与党羽孙德崖等,也在濠州响应,占据濠州城。至此,农民大起义的烈火熊熊燃遍大江南北。

此时,身居佛门的朱元璋收到少年时的穷伙伴汤和捎来的一封信,自称已投奔在郭子兴手下,并劝他速来从军,共同创业。朱元璋见信后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朱元璋,已有人向官府告发汤和来信劝他参加农民军,让他赶紧逃走。24岁的朱元璋只好告别皇觉寺,去濠州投奔了郭子兴,从此开始了他转战南北的戎马生涯。

朱元璋入伍后,打仗非常勇敢,无论遇到何等强敌,他总是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加之他又识得一些文字,就格外受郭子兴青睐。家乡人听说朱元璋在外当兵做了官,要来家乡招兵,都来投靠。十几天的功夫就拉起了700多人的队伍。这些人,后来一直跟随朱元璋出生人死,冲锋陷阵,成了起义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几天后朱元璋率众归来,郭子兴见状喜出望外,提升他为镇抚总管,令所募700人归他统率。朱元璋手握兵权,再也不愿呆在濠州,想要出去建立自己的根据地。经与徐达密议,征得郭子兴的应允即带着徐达、汤和等一班英雄豪杰南下定远,开辟新天地。定远之役是朱元璋统帅自己的队伍,为实现自己理想的第一战。

定远有一支拥有3000多人的地主武装,驻扎驴牌要寨。因该寨人多势众,又有坚固寨墙,朱元璋只好用计巧取。朱元璋一行来到定远,闻知这寨中缺粮,他心生一计,叫兵士钻进布袋里,诡称民夫送粮,来到寨门前,派人通知寨主,请出门接粮。寨主哪知是计,正愁军粮无着落,闻报自然大喜,急步出迎。寨门开后,朱元璋一声令下,兵士们破囊而出,立即将寨主拿下。寨中士卒见寨主被擒,无心恋战,也纷纷逃命去了。

首战告捷驴牌寨,朱元璋又乘胜星夜袭击定远另一股武装缪(miao)大亨。脸居横涧山的缪大亨,拥兵20000余众。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朱元璋会如此神速地偷袭他的营地,睡梦中他爬起来慌忙迎战,但怎能抵挡得住义军潮水般的攻势呢!缪大亨见大势已去,只好率众投降,归顺朱元璋。

朱元璋占据定远后,爱民练兵,威声大振,四方归附。冯国用、冯国胜兄弟是定远的两个中小地主,因害怕红巾军,就组织乡兵结寨自保。后来,他们听说朱元璋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人心归附,就带着自己的乡兵来归附朱元璋。朱元璋见冯家两兄弟是两个读书人,非常高兴。他便向他们二人请教天下的大计。冯国用说:“金陵地势险要,是历代帝王建都的地方,先夺取金陵为根据地,然后以仁义之师救万民于水火,必定人心归向,然后重用有才德的人,不贪恋财色。如此夺取天下是不难的。”朱元璋听完大喜,任命国用、国胜兄弟为参谋。同时下令拔营向金陵方向进发。

大军行进途中,又有人谒见朱元璋。此人姓李名善长,字百室,也是定远籍的地主知识分子。他从小读书,注重研究法家学问,很有些智谋。朱元璋高兴地同他促膝交谈,问他夺取天下之方略。李善长从容答道:“秦末大乱的时候,汉高祖以布衣起兵。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滥杀无辜,五年就成帝业。如果你能效法汉高祖的长处,天下是可以平定的。”朱元璋听后连连称善,当即将李善长留在身边帮助自己出谋划策。文人儒士的韬晦方略使朱元璋坚定了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

此时朱元璋已有军队3万多人,“号令严明,军容整肃”。1354年,他打败了围困六合的百万元兵。第二午正月,朱元璋又率军攻下和州(今安徽和县),被郭子兴任命为总兵官,镇守和州。同年二月,红巾军领袖刘福通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又号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凤。3月,郭子兴病逝,小明王任命他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任左副元帅。不久,郭天叙战死,从此,朱元璋成为这支部队的主帅。

身在和州,手握兵权的朱元璋没有忘记攻取金陵的目标。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亲督水陆诸将,按既定战略攻取金陵。在城外的一场激战中,元军大败,仅收降元兵即达36000多人。降兵收容后,不知朱元璋会如何处置,个个非常恐惧。朱元璋身旁的将士向他进言,降众过多,怕有变故,不如及早处置。可朱元璋没有采纳将士们的意见,而是在降卒中挑选500个骁勇健壮者,做为自己的侍卫亲兵。这些勇士非常感谢朱元璋对他们的信任。数日之后,朱元璋复用这500名降卒为先锋,攻打金陵城。降卒们感恩思奋,冲锋陷阵,英勇杀敌,长驱直取金陵城下,人人荣立战功。3万余名降卒见朱元璋果真以诚相待,也感激不已,以后作战中忠心为他效命。朱元璋的队伍由此实力大增。

攻占金陵之后,朱元璋改金陵为应天府。这时,在他的北面是义军韩林儿、刘福通,东面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地盘不大,但东、西、北三面都有义军力量处在第一线,牵制元军主力,似屏障一样保护着朱元璋这支义军队伍。朱元璋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形势,以应天府为中心,先后迅速攻克镇江、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池州(今安徽贵池)、徽州(今安徽歙县、婺(wu)州(今浙江金华)、扬州等地作为战略据点,既保证了应天安全又为下一步对外扩展打通了道路。

这时候的朱元璋,经过七年枪林弹雨的洗礼,成长为一名驰骋沙场的义军将领,由一个小小的步卒成长为称雄一方的霸主。 D2igtGh6Pn6mPYJmgeRZLhjDOqtZWqjO+Lj6vnf08SpCV5Hk5QN0qL1opu/ggb2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