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权力场谋略典故(2)

用权:见机运谋

一朝权力在手,如何行使,实在是大有学问,大有谋略。

权力都是来之不易的,或煞费苦心,或生死拼杀,或良机巧遇,或贵人相助,有权岂肯拱手让出。于是运谋施计掌权用权:以加官进爵而笼络人心;以仁法兼施而恩威并施;以秉要执本而举重若轻;以双管齐下而宽猛相济。消嫌同心,御人有术,操权伏势,领导有方。

用权之谋,在于善用权势之威,在于会使领导之术,不可操之过急,不可有权不用;安抚人心,上下贯通,惟此运用权力方可长治久安。

1.赏赐笼络:楚汉相争刘邦胜

在楚汉相争这场大战中,项羽和刘邦这对立的双方,在力量的对比上其实是很不平衡的。项羽无论就个人的勇猛威武、名望的影响力、士卒的精锐、战功的卓著,都远远超过了刘邦,可是,最后却败在刘邦的手下,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在官爵的封赏上,没有刘邦的手段高明。

韩信是刘邦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可以说,没有韩信,便没有刘邦的江山,而韩信原来却是项羽的部下,他为什么要弃项而归刘邦?他在同刘邦谈到项羽时曾说过一段话:“项羽这个人,威风凛凛,他一发起怒来,谁也不敢再吭一声。可是,他不能发挥其他良将的作用,这只不过是个匹夫之勇罢了。他对人也恭敬慈爱;同人说起话来,平易近人,如拉家常;谁要是有了疾病,他会急得流泪,将自己的饮食送给病人。可是,当别人立了大功,应该封官赏爵时,他把封赏的印鉴都刻好了,放在手上摩弄得印角都磨灭了,还舍不得交给应受封赏的人,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看来项羽不善于利用封赏官爵这个手段来激发别人为他效力,他的那些小慈小悲的举动,是所谓口惠而实不至,无怪韩信要弃他而去了。韩信向刘邦建议,要反项羽之道而行之,大胆任用天下强将,将天下城邑封赏给有功之人,这样便可以无往而不胜。

看来刘邦是接受了他的建议的。在这之前,他已破格将韩信这个投奔来的普通士卒一步登天地提升为大将,而且拜将的礼仪极为隆重。韩信果然很为他卖命,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胜利,后来占据了山东的大片土地。为了稳定这一地区的人心,韩信向刘邦请求封自己为“假齐王”(即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被困荥阳,盼着韩信来解救他,一接到韩信的请求,十分恼火,不由破口大骂道:“我被困在这里,瞪大了眼睛盼他来救我,他倒想自己称王!”

这时,他的谋士张良、陈平暗暗地踩了一下刘邦的脚,附耳低声对他说:“我们现在处境十分困难,还怎么能够禁止不让韩信自己称王?不如顺势买个好,就立他为王,对他客气点,让他固守在齐地。要不然,会出乱子的!”

刘邦立刻醒悟了,他现在其实是控制不了韩信的,只有来个顺水推舟,答应韩信,才能将他笼络住。于是立刻改口道:“大丈夫平定天下,要当就当真王,干吗当他妈假王?”

当时便派了张良去到韩信那里,当面封他为齐王。

后来,到了楚汉相争的关键阶段,刘邦又一次受困,通知韩信及另一位大将彭越前来会战,这两个人没能如约前来,刘邦一筹莫展,又是张良给他出谋划策:“楚兵眼看就要失败,而韩信、彭越没有得到划分的封地,他们不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君王您如果能同他们共分天下,他们马上便会前来,如果不能,事情就很难预料了。君王能将从淮阳到海边的这一片土地尽划归韩信,从睢阳以北到谷城这一片土地尽划归彭越,让他们各自为战,楚方很快便会失败了。”

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韩信与彭越便分进合击,大败项羽于垓下,迫使他自刎乌江,而将刘邦推上皇帝的宝座。

评析

刘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比项羽大方,为了掌权不吝封侯之赏,笼络住了人心,因而稳定了自己的权力,终使一代英雄更替,一个王朝新生。

刘邦是个农民,在起事之初,没有贵族出身的项羽那么多的霸气,而更多了一些农民的狡黠和精明,他看出来,在当时那个乱糟糟的形势下,群雄并起,有枪就是草头王,天下原本不是哪一姓一家的,韩信也好,彭越也好,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去称霸称王,根本用不着他的恩赐,他们让他授封,这是推崇他,抬高他,他不费一弓一矢,只用一个虚名,便拉住两位大将为他卖命,他何乐而不为之呢?这个无赖皇帝的小九九拨得是很精的。

对于权力场上的人来说,权如同贾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一样,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因此利用官职来驾驭;控制臣下,历来是最高掌权者的法宝。

2.双管齐下,仁法兼施唐太宗

唐太宗在位期间,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这同他治国有方有密切关系。他的方法并不复杂,就是仁治和法治双管齐下,恩威并施;奖赏不避仇敌,惩罚不庇亲戚,所以出现了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的时代。

贞观初年,朝廷推行严刑峻法,这对缓和阶级矛盾、恢复生产十分不利,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后来唐太宗大力主张以德治民,施仁宽政。他曾说:

“人命至关重要,死了就不能再复活,所以运用刑罚一定要宽简,要谨慎。”从这种观点出发,唐太宗主张在执行死刑前,先由九卿讨论犯人的罪行,再经过五次呈报审议,才能执行,严禁草菅人命。与此同时,他深信人心是善良的,可以改恶从善。

贞观六年,唐太宗亲自查阅死刑案件,从案例中深深感到死刑惨痛,于是下令把全国的死刑犯全部暂时释放,让他们回到家乡从事春耕,约定第二年秋天返回长安报到。第二年九月,全部二百九十名犯人果然都返回了,唐太宗便下令将他们全部赦免。

唐太宗施行仁治和奖赏也严格按照法度进行。魏征原来是太子建成手下的官员,他曾经劝建成早点杀掉太宗,以夺取皇位。玄武门事变之后,唐太宗看重魏征的才能而任用他。

后来魏征对太宗忠心耿耿,并且敢于当面提意见。有一次,唐太宗想打破规规,征召十八岁以上的男子当壮丁。魏征认为这样做违反了二十一岁的人中征壮丁的制度,对太宗说:“陛下即位几个月了,已几次失信于民,这难道能说是以诚信治国吗?”

唐太宗认为魏征的话有道理,奖给他一只金瓮,并下令按以前的制度征兵。

唐太宗也是执法典范。贞观十七年,太宗的姐姐长广公主之子赵节参与谋害公主的后夫,杨师道是当朝宰相之一,暗中为赵节说情。太宗知道后,杀了赵节,将杨师道降职为吏部尚书,然后才去向长广公主处解释。这一做法在朝廷中受到了广泛赞誉。

评析

双管齐下是掌权者恩威并施的常用谋略,意指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处理一件事,两件事情同时进行,这是为了把事情处理得更好,保证掌权者的利益不受损失。仁法相施,刚柔相济,软硬兼施,都是“双管齐下”的最好注脚。

双管齐下自然需要精明的头脑,充分的信心。对方法的选择尤其要独具匠心。经常可以收到奇效的是以相反的方式去处理,比如说以德报怨,唐太宗对待魏征就是如此;比如说以赏代罚,唐太宗对待死犯是如此。

比起一箭双雕来,双管齐下所下的工夫要大得多,因此需要慎密地考虑,小心地行事。顾此失彼是大忌,否则无法体现“双”的意义。但是,不是不可以有主次之分,或以刚为主,或以柔为主,或以赏为主,或以罚为主,都要依目的而定,而不能随心所欲。

成功的双管齐下,是掌权者的一门领导艺术。

3.消嫌同心,乱世乱军不能乱心

刘秀起义不久,率军来到河北,这时他的势力很弱,而河北正处于群雄并立、相互争夺的态势。其中占据邯郸的王郎兵力强盛,声势大大超过刘秀。他以十万金钱的价格来悬赏捉拿刘秀,在与刘军的正面交锋中,多次打败刘军。但刘秀有勇有谋,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消灭了王郎。

攻占邯郸后,汉兵从王郎府邸中搜出大批档案,其中包括大量信件,有几千封,其中有刘秀的部下当初暗地里与王郎来往的物证。士兵带着这些信件送到刘秀处,请他定夺。刘秀一眼也不看,下令当场焚毁,说:“不要让这些信使我们内部发生隔阂。我宽待他们,谁的心都是肉做的,怀过二心的人就会一心一意地跟随我了。”

这同样的事情在东汉末又重演一次。这次主角是曹操。曹操与袁绍在河北交战,一次战役后,曹兵缴获袁绍大批文件,其中发现不少是曹操部下与袁绍暗中来往的信件。这下把柄在握,有人请求曹操说:“我们应该乘此追出内奸,否则事情会很不利。”

曹操却下令把这些重要的信件全部烧掉。他对众人说:“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当时袁绍兵多将广,声势浩大,看起来很是一支劲旅。而我军势力微弱,地盘不稳,的确不能给人必胜的信心。这种敌强我弱、胜负未分的时候,连我本人都搞不清自己能否得以保全性命,何况各位将领呢?这是难免的。人有求生的本能,有些胆小的人给自己寻条后路,暗中跟袁绍通声气,算不得什么大事,不必追究了。”信件终于全数被烧掉,很多人对曹操敬佩得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评析

权谋者,御人有术,领导有方。臣下心乱必不同力,部属二心必定谋反。如刘秀、曹操等大谋略家岂不知之。于是消嫌同心去其二心,使下属同心齐力,使权力稳如磐石。这即是权谋之计,也是领导之策,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4.秉要执本,丙吉问牛不问人

暮春的一天,汉宣帝的丞相丙吉带着几个随从,坐着马车外出办事。

马车正在长安大街上行驶,前面的道路却被堵塞了。原来,刚才有一群人在这里斗殴,不仅打伤了好几个,而且还有一两个人倒在地上起不来了。众人一见闹出了人命,惊慌不已,议论纷纷,都不知怎么办才好,以致见到丞相的车来了也没来得及回避让道。

车夫把马车停了下来。他想丞相一定会让人去了解一下斗殴的情况,然后加以处理的。可是丙吉却像没有看见路上发生的事一样,挥挥手叫车夫继续前行。

车夫一挥鞭子,马车继续前行。刚出城,丙吉看到一个农民正赶着一头牛往前走,那牛一边走一边喘气,还不时把舌头吐出来。丙吉马上叫车夫把马车停下来,并对一个骑马的随从说:

“你去问问那个农民,他赶着牛走了多少里路了,为什么那牛会喘气不止?”

坐在丙吉旁边的一个下属官员对丙吉的举动很不理解,不禁问他说:

“大人刚才对人命关天的事视而不见,现在见到一头牛吐舌喘气却停车询问,是不是有点重畜轻人,不够妥当呢?”

丙吉听后回答说:

“你错了!市民斗殴伤人,这应该由长安令、京兆尹等官员去处理。丞相的职责是考核这些官员的政绩,然后奏请皇上进行赏罚。作为丞相,没有必要事事都要亲自过问,而应该关心国家大事。所以我不停下车来去管那些打架斗殴之类的事情。”

“那大人为什么又如此关心这头牛呢?”那位官员还是感到不理解。

丙吉于是继续说:

“至于这头牛的情况就不同了。现在还是春天,照理说天气还不应该太热,但我却见这牛热得吐舌喘气。如果是因为已经走了很远的路了当然也不奇怪,但如果是并没有走多远的路,而是因为天太热的缘故导致牛吐舌喘气,那就说明今年的天气不正常,农事会受到影响。这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了,正是做丞相的人应该关心的。所以就要停下车来了解情况。”

那位官员这才明白过来,心想:

“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丙丞相可真是知大节识大体啊!”

评析

秉要执本与事必躬亲相对,是统治的权谋,掌权的艺术。掌权的谋略是通过权力拥有者的具体言行表现出来的。或举重若轻,或一叶知秋。都是权谋的反映。反之,无智无谋,一味贪图权力带来的享受与快乐,这种人又岂能掌好权,长掌权呢?!

5.操权伏势,许孟容惩治禁军

唐宪宗年间,许孟容出任京兆尹,处理京城长安的政事。

他一上任就碰上了棘手事情。自从唐德宗兴元年以后,驻守长安的禁军由于保卫皇室立了大功,骄傲得不得了,再加上禁军的头领都是有一定背景的,不是朝中权贵就是受皇帝宠幸的人,禁军们自居有功,又有靠山,等闲人根本不放在眼里。他们的骄傲情绪越来越滋长,到后来,军官士兵上上下下一天比一天放纵蛮横,在京城里为非作歹耀武扬威,闹出事儿来一走了之,连京兆府及属县衙门都管制不住。许孟容却是个刚直的人,他偏要摸摸这个老虎屁股,杀杀禁军的威风。

当时恰巧有件案子撞在风口上。禁军中的一支神策军队伍中,有个军官叫李昱的,倚仗权势一向在城里为非作歹,两年前向长安县一家富户借了一千贯钱,至今坚决不还。富户上门讨债,李昱将人家赶出门去,口里还不干不净地辱骂着,这哪里是借钱,分明是巧取豪夺啊。那富户压抑不住愤怒,向京兆尹告发了。

许孟容听了富户的申诉,点点头,想,这伙禁军已经到了这地步!天子脚下他就敢如此撒野,不治治他们,他们不会懂得还有天理王法!

周围吏员劝告他说:“大人,这件案子已经三年了,一直没有解决。禁军神通广大,就是京兆尹也斗他们不过,所以前任京兆尹大人一直没敢动李昱,大人您请三思!”

许孟容说:“我做大唐的官,就忠大唐的事,谁敢把我怎么样!”

他派皂隶将李昱逮捕归案,李昱先还强词夺理,傲慢得很,许孟容十分生气,令左右搬出刑具,好一番严刑拷打!直打得李昱哭爹喊娘,直叫饶命才肯歇手。许孟容警告他:“必须在某日以前还清一切欠帐!如不按时归还,按照大唐律法,就判你死刑,决不宽恕!”

许孟容刚劲正直,秉公执法,敢于用法律制裁一向自呜得意的禁军官员,这件事在禁军中反响很大,所有人都不得不有所收敛,借了钱的赶紧还钱,打了人的赶紧赔礼道歉,京城风气为之一新。京兆尹许孟容的威望震动四方,赢得刚正廉明的美名。

评析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从掌权的角度分析,不无道理。如上级无威,领导无方,统御无谋,则属下必不服其管、掌权必不日弃权。因此,运用权势之威,杀鸡给猴看,以儆效尤者,常屡见成效。不失为掌权之奇勇与奇谋。 paOgTRH+Buv9UYQLBKBfp8d5uj4TnCFzZMotXWWl86aSAgW9pnFo03DB1lW3VL9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