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职工的职业心理培养

1.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一般在人们少年时代就产生了。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到准备步入社会,其间要经历相当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正是一个人职业理想形成的阶段。

一个人职业理想的形成,并不像一些人想象得那么简单,它是随着人们的身体、心理、思想的一步步成熟而逐渐形成的,并且经常要受到社会客观条件和个人主观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第一个制约因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生产方式越先进,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职业与行业的种类就越繁多,人们就业的机会也就越多。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虽然与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相比经济还比较落后,但改革开放却为人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天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天地必将更加宽广。

职业理想是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它必然要受其影响和制约。当然,这影响有好的、进步的一面,也有不好的、落后的一面。一般说来,那些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往往是大多数人职业理想的目标;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多数人连想也不想。这恐怕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等级观念不无关系。可喜的是,近几年来,这种观念正在为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所打破:有些大学毕业生自愿到街道办的小厂去工作,还有不少的大学毕业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自己开公司,甚至加入到个体户的行列,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个人职业理想的形成,与其接受的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在学校里,人们可以获得将来就业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老师的引导和周围环境的熏陶下,培养出优良的个人素质,从社会需要出发,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家庭对一个人的职业理想通常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许多家庭在孩子才几岁时就开始对他们施加影响,培养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教他们学一技之长等等。

除以上这些因素之外,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以及自身的身体状况对其职业理想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2.规划职业蓝图

职业蓝图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的一种强烈的、不可遏止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一个人选择怎样的职业,以及为什么要选择某种职业,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的理想为出发点。因此,一个人的职业蓝图对他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往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职业蓝图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无非是借助思维的力量对现实所进行的超前反映,舍弃现实中不好的、自己所不希望的东西,并加以合理的想象成为主观努力的目标。

每个人对未来职业都有美好的希冀,特别是那些尚未走入社会的青年,他们的职业蓝图常常凌驾于现实之上,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志存高远的七尺男儿,谁没有用重彩描绘过自己的将来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对未来职业有着宏伟的蓝图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它常常是一个人勇于肩负重任、对未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表现。加里宁曾说:“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无论是谁,他的职业蓝图都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正如一个人不能靠画饼来充饥一样。因此,职业蓝图必须要以现实的可能性为基础,否则就是永无实现之期的空想。

职业蓝图与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即职业观紧密相连。职业观一般是指人们对职业的本质、起源、形成、发展和职业的社会意义的基本看法,以及在这一基础上所形成的劳动观、幸福观、道德观、未来观等等。对职业认识的正确与否,经常影响到人们的职业蓝图是否具有正确的方向。因此,能否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对一个人规划自己的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的职业蓝图与人生观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倘若一个人的人生观是建立在贪图安逸、寻求享受的基础上,那他必然以钱多一点儿、工作舒适一点儿、体面一点儿为其职业蓝图,而这种蓝图就如爱因斯坦说的,是一种“猪栏的理想”。如果说职业蓝图是一条船,那么人生观就是它的舵,只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使职业理想的航船到达光辉的彼岸。

每个人对未来职业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憧憬,但不管怎样,这憧憬首先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前提。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曾把当一名医生作为其职业生涯,并为此东渡日本求学。但在一次看幻灯片时,他为中国人在被砍头时“麻木的神情”深深震动,并由此认识到:医学之于中国“并非一件要紧的事”,重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拿起“匕首”、“投枪”,为唤醒民众疾声“呐喊”,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员猛将。从鲁迅的经历中不难看出,一个人如果能把他的职业蓝图深深地扎根在祖国和社会需要的沃土中,这蓝图就能充满生机,熠熠生辉。

规划自己的职业蓝图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应是“人类幸福”,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它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想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3.调整职业心态

参加工作之前,人们往往对未来怀有远大的抱负和许多美好的梦想,希望事业获得成功,渴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但是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许多人很快就发现,自己对未来考虑得过多,却忽视了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他们都明显地感到,自己对职业工作在很多方面都不适应。于是,有的人开始烦躁不安,有的人忧心忡忡,甚至还有一些人完全失去了自信心,精神上十分痛苦。

一般说来,人们对职业工作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所从事职业的意义、重要性认识不到,对各种严格的职业要求不适应。

对工作时间、劳动强度以及紧张程度不适应。

对工作中各种信息引起的诸如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情感等心理反应不适应。

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不平衡而引起的不适应。

那么,面临这种境况时,应该怎么办呢?

合理安排本职工作与业余生活。比如,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以后,按对住院医师的规定,每天必须从早到晚守在病房工作。过去自己掌握课余时间、灵活安排学习和娱乐活动的生活,被严格的一分不差的坐班制取代。这时,人们难免会感到时间紧张,工作繁重。但是,如果能把工作置于首位,一切以本职工作为中心,合理地安排工作和业余生活,经过一段时间,是完全可以习惯的。

尽快熟悉本职工作,并使之系统化。刚参加工作时,人们由于刚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常常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感觉。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尽快地熟悉工作内容以外,还要能够把握正常的工作程序,使工作变得系统化。应清楚哪些工作要先做,哪些工作需要后做,然后进行统筹安排。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工作技能。有些人不能适应职业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要求不平衡。解决办法,就是在本职工作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在这里,除了要有坚强的毅力外,还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具有足够的自信心。

对于新参加工作的公司职工来说,在职业工作中出现各种不适应是必然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又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人们大可不必太过忧虑。如果能够正视这种现实,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对待之,那么大多数人一定可以摆脱“困境”,并从职业工作中得到无限的乐趣和享受。

4.职业心理的自我提升办法

人在职场,会面对很多压力和苦难,在这诸多不利因素面前,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心理?

海伦·凯勒曾说过这样的话:“尽管世界上充满了苦难和痛苦,但这个世界也有足够的力量战胜它们。”从这句伟大的名言中,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知难而进,敢于把压力作为职业挑战极限的人,就能克服困难,战胜压力,扩展职业空间;而害怕困难逃避压力的人,就会在职业发展中丧失优势,甚至被压力压垮、失去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但是如果把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转化成提升职业空间、扩展职业前景的动力,身在职场的职员将会受益无穷。

林肯被认为是美国的平民总统。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出身也十分低微,但他决心力求上进,逆流而上。他热爱法律事业,很想成为一名律师,他把这种愿望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并为此不懈努力着。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林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了一名律师,但林肯并没有满足于此,又积极参加议员竞选,经过不断地失败和坚持,最后他终于到达了个人职业的巅峰,当选美国总统。

从上面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杰出的伟人并非都是天生优越,生来如此。事实证明,大多数杰出人物都是在压力中诞生的。一位老师曾经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当压力变成一种动力时,压力就会向着它的反方向逆转,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就在你的脚下。”虽然强者们走出压力的方式各种各样,但他们始终保持了这样一种状态:主动出击。他们决不会让事态的发展左右自己的选择,而是在巨大的压力下努力寻求走出压力的机会。

然而在摆脱压力,永葆职业能力时,你可能常常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在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还是另辟蹊径。如果在跌倒的地方继续拼搏,怎样做才不会重蹈覆辙;另辟蹊径又该如何选择才容易获得成功。

在这两难的抉择中,首先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处于职业低谷而急于摆脱的人,往往容易为某种盲目的冲动所驱使,做出缺乏理智的判断和错误的选择。

其次是自己要考虑清楚,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是否是自己最喜欢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就可以坦然向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劝你还是三思而后行。

再次,就是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改进或者摒弃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有助于加快向前的步伐。但在此必须注意的是,全面地审视自己,客观准确地找出自己的缺点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有时是需要别人的指点。事实上,这种自我认识越客观,你选择冲出职业谷底的方法就可能越正确。因此,不能过于着急,而是要收性静心,积蓄力量,这并非怯懦和软弱的表现,相反恰恰是强者冲出困境的制胜谋略。

最后,还要拥有的是勇气。勇气是提升职业能力的法宝,也是—种向自己挑战的心理气势。可以说,在任何压力面前,勇气都将带给你超凡的魅力,它能使你勇往直前,永不言退,在磨难中走向顺利的航程!

5.不要走入朝三暮四的职业误区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职业理想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尽管每个人职业理想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是却有着—些共同的特点。因此,了解并且把握住这些特点,使理想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于日后正确地选择职业,当是十分有益和非常必要的。

过于理想化,是青年人职业理想的第一个特点。在他们走入社会前,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往往带有一层美丽的玫瑰色。心胸高、抱负远大,想干一番大事业,对青年人来说是常有的事,也可以看作是他们的一大优势。然而,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们都会明白,一个人想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是办不到的。不管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有多么高远,一定要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就是要以社会需要、现实条件为前提。否则,就将变成一种空想,而空想能给人们带来的只能是理想破灭后的悲观和失望。

浅近性和盲目性是青年人职业理想的第二个特点。青年人在各方面都不如成年人那样成熟,因此认识事物主要是凭直观感觉而不是凭理性,这就使他们的认识常常流于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以及实在意义。所以他们的理想经常以那些最受人们尊敬、能够“出人头地”的职业为目标,诸如记者、演员、作家等等。另一方面,他们也常常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毫不考虑其他自身条件是否适合于理想中的职业,结果当他们走入社会后,往往一再碰壁。

朝三暮四,频繁转换目标,是青年人职业理想的第三个特点。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一些青年:看了一部电影,便突然产生了当演员的念头,并且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模仿电影中的主人公;过了几天,他又读了一本世界名著,马上又萌发了当作家的想法;没过几天,看到许多人办公司赚了大钱,于是又想去开公司、当经理……他们的职业理想不可谓不高远,只是没有一个能持久的。青年人思想活跃,接受新东西快,这本是他们的优点。但由于其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社会阅历的局限,以及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起来,因此,在职业理想的确立上往往存在着盲目性,缺乏主见,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以至理想的兴奋点一变再变、忽左忽右。甚至有些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不知道自己理想的目标究竟在哪里。

对青年人来说,职业理想目标的不断转换,实属正常现象。但是不管怎么变,它总是要有一个归宿,即有一个比较长久的目标。各种各样的目标转换应以自身条件的改变、提高为前提。一旦对自身条件有了正确了解,对客观需求有了正确认识,选好了目标就要矢志不渝,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开拓出一条宽广的人生之路。好高骛远、三心二意,只能是蹉跎岁月,最后一事无成。

6.如何定位职业的人生目标

最初创业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纵观许多优秀的成功人士,你会发现以下因素最初创业阶段是很重要的。

每个人在创业之初,都应该有自己的个人计划。创业的初衷,都是出于自己的这个计划或愿望。所以这项计划应该包括:

今后10年里自己要做的事情;

当自己50岁时个人资产应达到多少;

自己大概要雇3~5个职员;

找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合作;

成为一名真正的企业家等等。

10年以后,当我们拿出当年我们写下的计划时,你会发现这10年来发生了多么惊人的变化,取得了多么惊人的成绩!

7.科学地积累工作经验

如果说成功创业要有一个重要原因的话,那么这个原因就应是个人以往的工作经验。

当有人问一个成功的食品商人开始做生意时都有什么资产时,他说:“资产就是我和我的兄弟们经营食品店的经验。我们知道如何进货、调配资金、订货及其他一切与生意有关的事……我认为最好的学习课本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这对每个创业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有什么经验,就利用它;如果没有,就一定要先学习。

8.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

许多创业想法都来自迅速富裕起来的愿望。然而,通过对成功人士的调查,发现持这样一种态度创业是错误的。

这并不是说赚钱不重要,而是说工作最大的回报,就是自己认为这项工作值得这么做。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像专家一样来操纵它,并且应该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和观点,能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愉快,这样就会事业有成。

所谓创业的动力或企业家精神,那就是看准目标,全速前进。我们要有这个精神,就需要和顾客磨合,或者是为了获得利润而磨合……而且必须有自己坚定的奋斗方向和目标。这个目标在不断变化,通过不断吸收新的建议,磨合就能逐渐完成,最后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9.培养积极的职业心态

职业心态是人格的温度控制器,其好坏足以影响人生的成败。所以积极的、健康的职业心态,是迈向美满成功的跳板。它使人格变得温暖活泼,富有弹性;使人充满进取精神,充满冲劲和抱负,即使遭遇困难,也可以获得帮助,事事顺心。

相反,消极的、冷漠的职业心态则会使人格变得萎靡、抑郁、懒惰,使人觉得周围处处都是障碍,都是不友好的眼光,最终使自己遭遇失败。

相信人生充满乐趣,常微笑,避免愁眉苦脸,会令你怀有希望,从内心产生信心。下面是培养积极的职业心态的几个方式,以供参考:

心情要愉快

早晨起床后,就要决心过愉快的一天,下决心不要为琐事烦心,必须提醒自己记住情绪的力量非常大。

如果在愉快、积极的气氛中醒来,加上潜意识的作用,一天的心情都会感到舒畅。若因无谓的事而烦恼、不愉快时,应赶紧注意纠正。

心胸要宽敞

走路时,不要两眼看着地面,应该抬头挺胸,昂首阔步,断不可妄自菲薄。要祛除孤立的心态,毅然钻出象牙塔,和外界打成一片,这样就会看到充满幸福、亲切、爱情、希望的美好事物。

不能说没办法

振作精神,不要做“没办法”的人。无论怎么困难的工作,都应认真思考解决的办法,不可推脱敷衍,不可怕麻烦,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担忧上,不要替自己找寻借口。要知道,成功的哲学在于“天下无难事”。

能够接受批评

假如无意中做下傻事,没有必要因此捶胸顿足,不要气馁。事情没做好,用不着找借口,这样做并不能改变事实,而应力求下一次把事情做得更好。为此应该接受别人善意的批评,把它看成一种激励的力量,不应心存芥蒂,产生抵触情绪。

不可随便批评别人

不要故意给人难堪,不可对人吹毛求疵,而应处处与人为善,否则别人也会给你脸色看。

应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多替人着想。圣贤曾说“与其因怀疑而招致误会,不如没有疑心而被骗”,相信别人,别人也会相信自己。

要与思想积极的人交往

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别人的影响。择友务必慎重,最应该交的朋友是有干劲、态度乐观爽朗、处事练达的人。

试着按以上的方法去做,相信我们的职业人生一定会出现一种全新的境界,生活会充满友好、鲜花和阳光,会使我们赏心悦目,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0.适应职业的社会环境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生活,环境对人有一定的要求;人对环境也有一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所从事的职业中都要适应环境。

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某单位工作的大学生,到了新的环境,接受新的任务,接触新的同事,凡此种种与大学生活都不相同。有的很快适应了环境,工作顺利开展起来;有的则相反,处处感到陌生,不是工作出问题就是人际关系紧张,弄得整天闷闷不乐,在苦闷之中不能自拔。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的社会环境呢?

主动接触现实环境

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客观环境的现实,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从而把自己置于这个环境之中,了解它、掌握它并进一步改造它。

积极调整,选择对策

从主观上要采取积极态度,不是消极等待,在选择对策时应当要审时度势,有条件地选择改造环境的条件,无条件地选择改造自身的办法,这样才能既不想入非非,又不自暴自弃,找到最佳方案。

采用心理防御措施

不论改造环境还是改变自己,都要有一个转变和考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某种困扰,为解决这种窘境,不妨采用心理防御措施,达到解脱的目的。

11.克服工作中的社交恐惧

交际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缺乏交际或交际出了问题,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缺陷,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将可能使自己从此陷入“孤家寡人”的泥沼中,在这个世界里寸步难行。同时,审核并不断提高交际能力也是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社交生活的成功与否对个人的职业空间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职业人士要特别谨慎注意自己是否有社交恐惧症的倾向,其中职业压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易患社交恐惧症的人群中,青年处于多发年龄段。性格过分内向、害羞,自尊心过强的人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女性的患病人数也高于男性。

工作中的社交恐惧其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这些人在事业中认识到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但不是积极寻找对策,而是步步退缩,全然依赖别人。

社交恐惧的表现很多,它们侵蚀着职场人士的身心健康。其实,分析一下产生恐惧情绪的原因,无非是来自自卑心理,自我评价过低,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

12.消除职业的恐惧情绪

职业的恐惧情绪有四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有人做事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所谓的成功,就气急败坏,先从精神上“打败”了自己。

第二种: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丢了面子,于是就自责、自惭形秽,产生羞耻感。

第三种:缺乏多元化的观念,以为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太笨,却不知一个问题的解决,其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有时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人们却常常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认为努力与回报不平衡,便埋怨社会不公平。

第四种: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和事物都是不好不坏,有好有坏,时好时坏,多侧面的特征各有其特色,怎可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对比的评价方式,常常会导致自己总是否定自己,贬低自己。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我意象”,每个人的个性、能力、社会作用等,都是他人不可替代的。可见,要排除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社交恐惧,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以及对职业的态度。

下面就介绍克服职业的恐惧情绪的几种方法:

不要“看着别人活”,要“活给别人看”

要问一问自己: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都有所进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在社会交往中,只要拥有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

学会合群是社会交往的要求。应摒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

活得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

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于解决任何问题都无济于事,要学会和运用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这些克服社交恐惧症的精神良药。

经常性的自我反省

要想搬开社交中的“绊脚石”,需要经常审视自己的社交能力,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就像每天必须洗脸照镜子一样。

13.摆脱职业尊卑的世俗观念

当人们面临职业选择时,许多人往往把职业的社会地位置于第一位,总把眼睛盯在外交、新闻出版、医疗、科研、文艺等行业上,而对于饮食、服务、修理等行业则侧目而视。这种把社会职业分成三六九等的观念,并非始于今日,而是来源于封建社会的职业等级观。同时,还有我们今天对待职业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众人理想所归、趋之若鹜的那些职业,经常是最受社会重视、最受人们尊敬的工作。这些工作所创造的财富,对社会的贡献往往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而且常常是个性产品,如演员的表演、作家的作品、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等等。而另外一些服务性工作、集体生产项目,对社会的贡献不十分明显,因而使劳动者默默无闻。再加上传统观念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根深蒂固的影响,于是职业被人为地分成了高低贵贱的不同等级。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直到目前,职业仍是人们最主要的谋生手段。从事各种职业劳动,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因此,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工作都是高尚的。

社会是一个整体,由从事各种职业工作的人组成。不管是什么职业,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职业有层次高低的话,这高与低也并不意味着高尚或低贱。层次比较高的职业与层次比较低的职业,在知识结构和付出劳动的方式上的确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就其重要性来说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没有医生,我们生病之后就只能听天由命;如果没有清洁工,我们生活的世界将变成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场。所以,并不能说两种职业哪种高尚,哪种低贱。

职业的高低并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标准。看一个人是否生活得有价值,关键取决于他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只要辛勤地劳动,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获得丰硕的果实。正像人们常常说的那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14.要有职业发展的远大抱负

古人云:“志高远者,天下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这些豪言壮语,表达了古代仁人志士们胸怀的宽广和抱负的远大。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今天,人们面临职业选择时,面对职业的地区、环境、条件的差别,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又做出何种抉择呢?

对于我们今天许许多多面临职业选择的人来说,应该把“为人类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作为最根本的原则和宗旨。具体地说,就是要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以整个社会的需要为我们择业的出发点,而不是以职业的地区、环境、条件的好坏为出发点。

这些年来,不少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要求到边远、贫穷落后的地区去工作,甚至一些已经分配在内地或大城市的学生也主动要求去边远地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苦、四海为家、愿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开拓事业的精神,充分证明了他们抱负的远大,足为世人之楷模。

在城市里,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可能优于边远地区,对于一个人成就自己的事业的确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舒适的环境也很容易使人产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而艰苦的环境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动力。惟其艰苦,人们才会不安于现状,而力求改变它,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获得坚强的毅力和大无畏的勇气,而且常常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许多在事业上有过辉煌成就的人,以他们本身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由于条件艰苦的地方也正是大多数人不愿涉足的地方,那里几乎是一片“处女地”。在那里,人们用不着为人才的挤迫而苦恼,也不必为“怀才不遇”而忧虑,尽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业绩。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平衡,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市与乡村,内地与边疆,在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并且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这种差别仍将存在。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的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甚至更多代人的艰苦努力。那么,真正是为了人类幸福、欲使自身能达到完美的人,就要用实际行动把自己置于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实现伟大的抱负!

15.摆脱虚幻的职业空想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

幻想有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之分。积极的幻想通常叫“理想”,它是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下产生的。这种幻想能激励人的斗志,鼓舞人的信心,推动人去努力学习和工作。

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如果没有这样的幻想,就会目光短浅,胸襟狭窄,不会为了明天的欢乐而去努力克服今天的困难。的确,积极的幻想是青年人的“一种宝贵的品质”(加里宁)。

消极的幻想通常叫“空想”或“梦想”。它的特征是脱离实际,以愿望代替行动,拥有虚幻的职业空想的人,只能白白地浪费青春和生命。

产生这种病态空想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自我意识成熟障碍,大多与智力开始有关,心理水平跟不上年龄;二是因受过挫折,现实情况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便想入非非,求得幻梦中的精神满足。这实际上是对现实的逃避。

如果产生的原因得不到解除,加上意志的薄弱,这种病态空想就很容易成为强迫空想,自己想躲也躲不开,就像接待无赖的拜访者一样,尽管你不情愿也得接待。

据研究,强迫空想者大多是性格内向的,而且女性多于男性。这种强迫空想,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情况得不到改善,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症——心因性疾病。

怎样才能摆脱强迫空想呢?

树立正确人生观。踏实学好职业本领,储备职业资本。一个人是否活得有价值,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尽了力。人生活计三十六,行行出状元。

多参加社会活动。增进与别人交往,以期改善内向性格,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乐观的情怀。

增强意志力。当强迫空想来临时,运用意志力自我克制。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自我暗示、自我命令。暗示、命令自己不要空想;暗示、命令自己把精力调到学习和活动上去。如果不行,还可以离开现场去访友或逛逛公园。

16.做好心理和经营的双重准备

一切就绪,就等开始。如果我们已经下定决心开始创业,此时就要做好心理和经营的双重准备。

很多优秀职业运动员之所以失败,其真正原因并不是他们的技术不行,而是克服不了通向成功之路的心理障碍。职场人员也是如此。掌握正确的经营技巧和做好前面所述的准备工作固然很重要,但是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去处理与创业之初相联系的不可避免的障碍、失望和压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是成功企业家的建议。

准备做好全面的承诺。当我们一开始创业时,“你不得不放弃生活中别的事情,将所有的时间用到生意上,你不能说,我今天想独自一人待一阵子,休息一下。你不能休息,特别当只有两个人时尤为如此。你不能休假,因为如果你不在,工作就没人干。如果你成功了,那么你还要做更多更多的工作。我想你每周必须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时,至少在开业的前三年是这样的。”

准备推销自己。无论我们销售什么样的产品或提供什么样的劳务,潜在的顾客是否决定购买你的商品或劳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看法。“除非你能够推销自己,受到客户的信任,否则他们不会去购买你的产品和劳务。要使客户信任你和你的产品及劳务,你就要不断地工作,否则他们不会掏出支票簿签发支票给你。”

一心一意对待第一批客户。第一次推销是最艰难的,我们面临着如何使人们接受他们并不了解的产品的挑战。“你必须相信你的产品,但也要知道你的推销对象并不愿意购买你的产品,因为他不知道你的产品是多么绝妙,你仅是一个推销东西的推销员,你必须说明该产品的优点,学会如何使你的买主感到满意。”

假如我们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已经开始创业,余下的准备工作就是一般的常识性工作了。

保持简单的经营方式。经营初期,简单化的经营能够提高工作质量,这对于让第一批客户能够得到我们所提供的高质量的产品非常重要。在经营初期,没有比舆论对企业更有影响的东西了。如果工作质量不高,那么舆论就会对我们不利。从简单开始,当在几种产品或劳务上取得成功之后,再增加其他品种。

控制间接费用。就在准备开始经营时,许多潜在的新开支有可能发生。这时,我们应尽可能地抵制费用的诱惑,至少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业驶向何方之前是这样。如果经营不如预期的那样好,那么开始时节约的每一块钱都会有助于使事业在困难时期持续发展下去。

为突发事件做好准备。在商业界有一句名言:“任何可能发生的差错都将发生。”不知什么原因,这些差错似乎总是发生在许多新公司开始的几天里。因而,“你必须考虑到这些情况并灵活处理,否则你头撞砖墙也无法解决。”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注意细节。事业上的成功是正确地做好各方面的小事的结果。

保持冷静。如果事情变坏,应该明白你并不是唯一不走运的人。

认真做好初期计划。除了有一个计划文件和3~5年的客观规划之外,明确知道在你事业开始的几周、几个月需要完成什么工作也是很重要的。这段关键时刻既可能造就也可能毁灭你的公司。

以服务为中心。即使经营的不属于服务业,我们也要注意向顾客提供一定水平的服务,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一位在服务行业获得成功的企业家说:“我们不是简单地要顾客满意于我们提供的服务,而是要他们欣喜若狂。”

寻找可以依靠的供应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与供应商有关的问题,它都可能有损企业。因此,提前挑选供应商是很重要的。不要害怕告诉供应商我们需要什么以及他的重要性。如果供应商达不到要求,不要害怕更换供应商。

与最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业务关系。供应商以合理的价格并及时迅速地提供高质量产品对公司的不断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向供应商按时付款;其次要与供应商建立通信联系,当我需要大批量订货或延期付款时,要尽可能提前让供应商知道。

建立良好的信用。如果没有商业信用,或者仅仅由于我们刚开始经营而无信用记录,那么寻找供应商时,他们就可能会拒绝提供商业信用,并要求我们必须在提货时付款。那么,如何建立商业信用呢?一是坚持按期付款;二是迅速支付电话费、电费、租金及其他账单等。

重新检查定位。走向市场后,面对竞争对手,我们必须注意市场发展趋势,准备改善服务,适当调整价格,以保持在市场中领先一步。

17.经营自我职业的最好办法

在起步阶段,为自己的企业建立运营基础非常必要。建立经营基础并不是指为企业编制一套包罗万象的政策,而是指关注那些有助于决定企业整个方向的关键领域。这些领域主要有:

财务系统。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系统。应建立什么样的支票账户?谁拥有签字权?采用什么类型的簿记系统?是自己记账还是请别人代理记账?聘请会计人员也是有必要的。

雇员系统。雇佣员工时,那么就要考虑到雇员的工资、健康保险、费用补偿、病假和其他雇员所关心的问题。

信息系统。财务系统是整个信息系统的首要组成部分。另外一个关键部分包括与外界交往、潜在顾客、资金来源和其他主要资源等的数据库。在建立信息系统时,要考虑征求计算机软件专家的意见。

经营政策。正确的经营政策有两种方式:一种方法是采用市场导向战术,对那些无法建立公司形象和扩大潜在客户的事一律拒绝。另一种方法是支持能够为你提供重要培训和工业发展趋势信息的组织。

消费者政策。当第一次有消费者退货并要求退款时,我们该怎么办?

整体形象和广告政策。我们需要注意一下诸如文具、名片、产品标签、办公室标记之类的基本必需品是否适合企业,因为这些东西向外界展现了自己公司的形象。

为此,我们应该考虑聘请设计家,使得这些东西在外观上具有一致性和吸引力。

如何宣传企业,如何做广告,也都需要精心策划。

无论我们处在创业的哪个阶段,都要谨记如下忠告:

创业是错综复杂的事情。企业可能创建成功,但需要很长时间。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在创建企业时遇到的困难总是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必须时刻处于紧张状态,甚至放弃业余生活。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具有远见、创造力和革新精神的企业家在未来将获得成功。他们将善于利用下面的趋势:

跟上信息时代的技术变化。

具备全球化的战略眼光。

以专业化的眼光来定位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市场。

采用信息管理,挑战信息革命,跟上消费者的偏好和市场期望值的变化。

最后,我们再强调一下,没人能够掌握未来,但我们应该对下面两点充满信心:一是未来需要更多的创业者,二是考虑创业的每一个人的前途都是无限光明的。

18.哪些职业容易让人心理受伤

警察、记者、医生等很多职业会有心理创伤。

在人们心目中,警察似乎一直都是铮铮硬汉,很少有人会把他们与创伤联系起来。但在心理学家眼中,警察等职业正是心理创伤的高危人群。

职业心理创伤是指由于职业缘故经常暴露于一些危险或者残酷的场景中,而引起的心理失衡。在心理诊断上,它被称为创伤后的应激障碍。有时心理障碍是事件发生后不久产生,有时也延迟性出现,即创伤发生后6个月后才出现。

职业心理创伤是怎么产生的

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当发生的事件超出了以往经历所建立起来的安全感的限度时,人的大脑就不能有效地解答事件是怎么发生或为什么发生,这时危机就产生了。只有重新把事件纳入可以理解、解释的范围之内,心理平衡才能恢复。

对于职业心理创伤的表现,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的描述是这样的:反复体验创伤事件的症状,如噩梦、闪回、侵入性记忆;保护性反应,如情感麻木、健忘、认知回避等;唤醒症状,如惊恐反应、过度警觉、入睡困难。还伴有负性情绪(如悲伤和愤怒)以及负性认知(内疚感)。

哪些职业容易有心理创伤

除警察外,与一些事故密切接触的职业都存在较大风险,尤其是士兵、医生、战地记者或事故记者,更是职业心理创伤的高危人群。例如刑警会经常经历一些紧张激烈,甚至有很大生命危险的抓捕;事故警、消防队员等也经常会目睹和处理一些事故现场。急诊室的医生则比较多地面对一些发生事故的病人。战地记者和事故记者也会比常人经历更多的不幸场面。在经常性地与创伤事件接触过程中,无论他们多么强壮、正常、稳定,当应激源刺激的强度超过该个体的承受力时,就会出现职业创伤的症状。

应多关注职业心理创伤的预防

目前在国内,职业心理创伤的预防和干预还较少受到关注。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在今后定期进行培训,给他们提供一些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是目前一个很有效的预防办法。但这种方法对培训人员的要求很高。他们必须是对该行业可能面临的各种危险有丰富了解,并且善于倾听和理解别人的人。通过他们,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这个职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帮他们做好思想准备,并在员工出现这些症状后,及时找咨询师寻求帮助。另外,职业创伤患者的家人或好友若能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和精神上的陪伴,也会对他们有帮助。

此外,培训人员良好的倾听技巧和反应技巧,和蔼、投入、积极和真诚的态度,对经过心理创伤的人来说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培训人员接纳的态度是治疗中最重要的因素。

19.职业心理的体检

做体检,可能是每个单位在年底都会给员工实施的一项福利政策。但除了做身体检查外,做职业心理体检也成了眼下许多单位格外重视的一件事情。又到了年底,作为绩效考核与福利制度的体现,不少企业已把红包发到了员工手里,以此奖励他们一年来对企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但同时,给员工做做心理体检也成了一种新时尚。

“问题员工”普遍存在

拥有积极、高效、与企业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是每个企业的愿望,可要实现人的持久健康发展,不是企业一方努力就能够达到的,需要员工有自我调整、自我激励的意识。目前,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激励员工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用薪资福利、培训、授权等方式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可随着现代职场人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员工归属感不强、工作压力太大、与同事或上司相处不够融洽等问题时常发生,“问题员工”仍然普遍存在。当员工发展停滞,或与企业目标不一致,或是团队合作出了问题时,一方面有可能是企业管理的问题,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有可能出在员工的职业心理状态上。

企业需要健康的职业心理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做职业心理体检目的在于,量度员工的职业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适。在企业组织团队时,往往需要了解一个人的特质及工作状态,以便在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这样才能使企业及员工达到双赢。所有忠诚、积极、高效的员工身上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积极健康的职业心理。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目标有清晰的定位,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在出现问题时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把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统一起来,积极愉快地投入工作。

“职业心理体检”都查什么

目前,很多员工在职业心理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导致他们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种种阻力。而且他们往往还意识不到问题出在哪里。职业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职业方向感、职业倦怠感、职业压力感、人际亲和感和组织归属感五个方面。这五种状态会影响人的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年底经常是问题爆发的集中期,经过一年的辛苦,很多人在年底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加以梳理,但往往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使自己感到困惑,或知道问题却无力解决。这容易导致员工日后的工作受阻。

职业心理体检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员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及需要,从内部调整自己的职业心理状态。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职业心理检查就像检查身体一样,通过权威的检测工具透视职场病症,再由资深专家为员工解决其具体问题。

20.怎样摆脱身心俱疲的精神压力

金钱化解不了压力

很多人都有过工作中精疲力竭的感受,典型的表现是沮丧、悲观、不满意、工作效率低下,还有烦躁不安,无精打采。想一想一天的工作环境中,不仅有定量的任务需要完成,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插曲”,特别的会议和电话、电脑的突然死机、互联网络的崩溃、电梯故障、和公司里的官僚主义部门周旋……等等,如果再包括上下班过程中意外的交通堵塞等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到了越来越大的精疲力竭,很多人都开始相信工作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困扰。我们个人因为工作消耗而带来的医药费、保险费的支出也开始增多,企业家们也开始发现员工的压力不解决,会带来请假、误工、效率低下等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任何物质奖励都弥补不了的,高薪可以换来人才,但是唯独消灭不了员工的精神压力,这是非常让管理者头痛不已的事情。对于工作压力的产生,一些传统观念里存在误区,我们首先需要弄清工作中精疲力竭的原因是什么。

再艰巨的工作也不会引起压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高处不胜寒”,说到处于高层位置压力空前巨大。孟子有句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其实职位不分大小,都会“劳心”,压力是普遍发生的现象。工作职位都会有一定的工作困难,这是非常正常的。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本身,即使存在再大的困难也并不能导致精疲力竭发生,关键的问题不是位置,而是工作者缺乏控制工作的能力。具体到压力问题,就是工作者缺乏有效的减压手段,学习相应的减压方法,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时之需,更重要的是加强个人的职业心理素质。在职场我们每个人的追求无止境,奋斗不停步,“活到老,学到老”,需要不断地完善职业心理素质。

压力过大与效率低下无关

压力过大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职业心理学发现压力不足的表现和压力过多的表现惊人地相似。一个压力不足的环境里,一个人往往会无精打采,无所事事,丧失理性,没有时间感,缺乏工作的动机,工作的效率会大大降低。所以,一个人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并不是压力过大造成的,因为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你会感到厌烦和抑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表现区”,在这个区域里面我们经受着可控制的压力,这个压力是我们奋斗的动力源泉,精神和信念的基石,所以,改善精疲力竭的心理状态就是增强你控制工作的能力,增加你的本领。

当我们精疲力竭的时候,心理反应往往也伴随着生理上的不适感,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完成对压力状况的评估和测试大多只是一天之内可以完成,但是学习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往往需要一个阶段的过程,比如一个月,将应对压力的方法变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习惯,则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比如两个月到一年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面对工作减压这个问题。

21.跳出职业生涯的心理陷阱

每个人在职场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模式,所以在迈向成功之前,更需要时时检视自己,不管是高级主管还是基层员工。

狂妄、专制、完美主义

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也喜欢出风头,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生怕没有人注意他。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虚弱。

这样的人总要求自己处处做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

工作中他们甚至会不懂装懂,嘴上喜欢说的话是:“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他们或者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逃避、悲观、压抑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他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尤其是出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他们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负面想法占了上风。

他们可能会成为典型的悲观论者,开始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然后他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他们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无条件回避问题。他们身为主管,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这种人的僵化还表现在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直来直去,不分场合说话,甚至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断送了事业前程。

22.避免职业倦怠感的方法

职业倦怠感是指从业者从业进行到一定时期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疲劳现象。

职业心理容易磨损

每个人在开始一份新工作的时候,都是想做一番事业的。但是渐渐的就会发现,我们的职业心态在工作中逐渐被磨损、破坏。

很多人在选择自己从事的工作时,过于看重自己的兴趣和感受。其实工作往往是一种“快乐”和“痛苦”相结合的过程。开始一份新的工作之前,既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的追求、理念、个性、兴趣等特点,也要综合考虑自己的业务特长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自己进行综合定位。

要对职业有规划

许多人虽然干了很长时间的工作,但仍然不知道适合做什么,对前途感到迷惘。走上职业道路,就等于走上了一条连环衔接的道路。今天的努力将成为明日的积累,今日的成绩将成为明天的起点。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十分重要。频繁地换工作、换领域,对职业成长是不利的。

“职业体检”能从好几个方面帮助职场人士。它能帮助人们理解工作中短期和长期的关系。从短期来看,工作可以给人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长期来看,现在的工作是为未来的工作积累能力。还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在的环境是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或者是否可以帮助你积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观念、习惯、资源等等。

跳槽还是坚持,不要根据自己的“设想”,而是根据实际工作环境提供的条件。积累到一定的地步,在深入地掌握了基本的规则和能力后,就需要重新评估现有的工作条件是否适合发展,选择合适的机会变换职业。

迷惘时不妨求助职业体检

在日常的工作中,许多白领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职业倦怠。有的觉得没有受到重用,有的觉得事业前景模糊,有的觉得不能托付终生,有的觉得待遇不公,有的觉得不喜欢某种企业文化,有的过度疲劳、得不到休息,不一而足。他们都可以去做一做职业体检,看看自己的主要问题出在哪儿,应该怎么办。

倦怠的上班族往往有换工作的想法。但换工作前要有风险意识,要尽可能详细了解将要遇到的问题,仔细计算“得”与“失”的差距,制定相应的策略,然后再去迎接未来的风险。

23.上班族怎样战胜职业枯竭症

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超负荷的工作量,使职场变成了“战场”,不少人刚参加工作时踌躇满志的冲劲渐渐被消失殆尽。这种在职场上表现出的身心透支的现象是一种慢性职业病,心理学家称之为职业枯竭症。

上班族如何从职业枯竭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寻找一份新工作,另一个是改变自己,重新胜任原来的岗位。前者虽然是变换了工作,但如果不能从心理上解决问题,恐怕过不了多久又要陷入职业枯竭的状态,所以改变自己才是摆脱职业枯竭最重要的方法。那么,如何摆脱枯竭感,重新找回工作的乐趣呢?

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压力。面对同样的压力,有的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身心衰竭,就是由于他们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压力。例如,安然无恙者在感觉工作量太大时,就进行时间管理,合理地分配每段时间要做的事情。而身心衰竭者不是消极地否认压力的存在,就是以更拼命的工作来掩饰问题,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使身心更加受累。

将危机视为一种财富。当你对工作产生枯竭时,就是应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这时,你应该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特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而事实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这些呢?

寻求社会支持。当受到压力威胁时,你不妨与亲友或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况,把心里的症结点说出,不要闷在心中。此时,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个恳切的建议,并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同时对压力的情况进行重新的审视。此外,如果确实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不妨求助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

享受家庭和独处时光。处于枯竭泥潭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将醒着的时间几乎都贡献在工作上的人。当这群人受到压力威胁时,可以和家人去听听音乐、看场电影,或者是打球、游泳等体育运动,都可以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乐趣。除了享受家庭时光之外,抽点时间享受个人时光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工作之余,花一点时间反省、沉思、发呆,甚至做做白日梦,都可以起到放松、澄清,继而提升自己的作用。

24.教师产生心理枯竭症的原因

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压力及心理枯竭状况。职业疾病普遍发生在各种助人职业的群体中,其中,教师就是高发群体之一。

枯竭表现为个体情绪、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三种现象,而教师心理枯竭存在四种症状,即生理耗竭、心智枯竭、情绪衰竭以及相应的行为症状。具体说来,教师在职业枯竭的表现上,主要症状有:

生理耗竭

(1)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

(2)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常患感冒或其他生理上的小毛病。

(3)身心症状,如失眠、头痛、肠胃不适等。

(4)滥用药物、酒精或其他刺激性食物。

(5)饮食习惯或体重骤然改变。

心智枯竭

(1)自我效能感下降,包括常常怀疑自己、自尊降低、退缩、感到无能和失败。

(2)对他人冷漠、不信任,常常责备他人(如认为学生根本是无可救药),以合理化自己的失败,或者迁怒不相干的人。

(3)工作热情减退,表现消极,丧失理想,缺乏动机,认为自己无能为力,不相信努力会有结果,从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

情绪衰竭

(1)烦躁易怒、神经质。

(2)空虚,觉得自己好似掏空了一般,无法给任何人任何东西。

(3)冷漠、麻木。

(4)悲观、长时间的情绪低落。

(5)沮丧、无助,甚至陷入极端的心理病态。

行为症状

是以上枯竭症状的后果,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摩擦增多,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极端情况下则可能出现打骂学生,甚至自伤的行为。

所以,教师一旦出现职业枯竭症状,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情绪受到损耗,还会成为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育水准难以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这样看来,教师心理枯竭最终对个人、学生及学校都会产生许多消极不利影响,危害很大。

教师出现职业枯竭症状的成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就个人因素来讲,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易发生在教师生涯的早期,二是五大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A型性格以及荣格人格类型中的“感觉型”等则可以预测枯竭的发生。三是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态度,亦或者说是最初的理想期望与崇高的抱负破灭的结果。另一方面,就环境因素来讲,大致有六个方面:一是社会变迁和革新使一部分教师适应不良,二是社会期望和现实的差距使教师产生内在的迷思,三是超负荷的工作量和额外的工作任务使教师疲于奔命,四是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使教师无所适从,五是学校组织结构与评价体系限制了教师压力的释放,六是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回报使教师们心力交瘁。 8Cko6IcnfkQczD1kfVgbiKM9n4XmqZ4RlmsLGk0g+S6m5Mj2eE9he60cFHNMOca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