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广播剧史论
王雪梅

总序

张凤铸

学科体系建设是确保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传播大学的生命线,也是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学海茫茫,体系为上。学科体系,犹如人之脊梁,一弱俱弱,一强俱强,一损俱损,一伤俱伤。脊梁坚硬,身正头昂,挺拔高扬,远播四方。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艺术学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国际上广播媒介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电视媒介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播与电视迅速发展,成为20世纪后半叶影响社会各个领域的强大的视听媒介。广播文艺是以电子技术、广播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唯一物质媒介,诉诸于人们听觉的时间艺术,而电视艺术则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特殊屏幕艺术形态。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广播电视与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和多种艺术形式结缘,形成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艺术,如广播剧、电视剧、广播音乐、电视音乐、广播戏曲、电视戏曲、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综合文艺以及各种晚会、各种选秀活动、益智类、情感类、竞技类、游戏类文艺节目等,显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美学风貌,被称作是继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电影之后的一种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新的艺术形态。作为社会文艺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艺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发展起来的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经过初建、探索和发展阶段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类型多样、互相渗透、动态发展的学科发展格局。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在于其解释、指导实践的功能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功能等的充分发挥。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指导了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实践,而且也起到了一定的理论预测作用,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一般来讲,学科体系的确认标准有三方面:其一,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有相对独立的概念、范畴、原理,并正在或已经形成学科结构体系;其二,有专门的研究者、研究活动、学术团体、传播活动、代表作等;其三,该学科的思想、方法已经在实践中被应用、被检验,并发挥特有的功能。以这三方面标准来衡量,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并不成熟和完善,虽然初步确立起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但从各门学科建设来看,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来说,都还不能按学科建设的严格原则和标准进行具体规划和落实。在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中,各学科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其中,有些学科起步较早,已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有些本身又分为若干个分支,学科研究向着更加深入的层次、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处于成熟或继续发展期;有些学科正处于初创阶段,趋于形成。这种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尚不完善。虽然重视了学科的创建工作,但这种“创建”还停留在表层,缺乏在开展研究、积累理论基础上的深层次创新。另外,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尚未与新时期传媒业改革问题的研究建立起互动机制,尚未走上同改革实践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轨道。同时,对发展变革中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段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并开展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更缺乏理论上应有的概括、提炼和总结。

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申请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研究》的重大课题,由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老、中、青教师承担起各项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和支柱性学科之一,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在教学科研方面立足于当代最有影响的广播电视大众传媒,结合我国广播电视艺术的创作实践,以中央三台等实践部门作为研究基地,借鉴国外广播电视艺术发展的先进经验,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全国广播电视艺术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开展了面向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完成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52项,许多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

中国传媒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即开始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创建工作。1959年起招收本科生,1979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成为全国广播电视艺术学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本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获准建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广播电视艺术学从创建、发展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科的发展必须站在理论思维的基础上,明确学科的体系和研究范围,因为学科体系的庞杂和混乱只能导致对实践指导的盲目。学科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科必须按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自身的目标与价值尺度,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因而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在媒介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必须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研究范围。在构建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如下原则:

1.继承性原则。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广播、电视媒介的生态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广播电视仍在我国占据很大比例,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仍不能摒弃以往的内容另起炉灶,这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2.发展性原则。虽然在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时必须坚持继承性原则,保持该学科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但时代的前进促使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发生重大变革,与此相对应,广播电视艺术学也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才能顺应历史潮流,更好地指导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实践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中展现新的风貌。

3.现实性原则。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起,对广播电视艺术的形态、特征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是就我国的网络覆盖率、人们的知识更新程度、对网络的认识观念以及网络自身的负面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互联网还没有走入每个人的生活,社会还处于从印刷秩序向数字秩序的转变和过渡阶段。因此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应考虑到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兼顾媒介技术发展的现状,把现实和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构建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能够指导当前的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工作实践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活动。

4.预见性原则。21世纪科学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新的媒介技术不断涌现,作为与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媒介,广播电视艺术学势必随之发展,但是作为学科发展的结果,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框架却不应当随着广播电视艺术学的不断发展而经常变动。因此在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时,必须具有预见性地为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发展预留出适当的空间,当然这种预留是建立在科学预测基础上的,而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测。

基于这种思路,综观当代研究的最新发展,课题经过研究形成了学科研究领域,基本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包括五部分。五个领域之间不是线形关系,它们之间是互补的关系。虽然研究工作可以集中在一个领域,但也需要熟知其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部分阐述广播电视艺术学最基本的理论,包括对“广播电视艺术学”概念含义的表述,对广播电视艺术学基本属性及功能的揭示,对广播电视艺术构成要素的分析,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框定并对广播电视艺术学一系列范畴与概念进行界定。张凤铸和施旭升等合作撰写的《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总论)》、张文娟撰写的《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反映了目前国内对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描述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历史,以及广播电视艺术在当代中国的现状。关玲的《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史1990—2005》对电视艺术产生、发展的过程做了历史的梳理,杨燕的《中国电视戏曲1958—2005》对电视戏曲的发展过程、条件、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第三部分对广播电视艺术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广播电视文化传播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影像文化现正取代印刷文化的中心位置,成为主导文化。蒲剑撰写的《电视文艺传播研究》利用传播学的观点、方法对电视文艺进行研究,对电视文艺传播的历史、现状、传播的环境、传播效果、受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何晓兵的《从中心到相对——电视音乐传播价值论》将传播学与音乐学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

第四部分介绍广播电视艺术创作方法。施旭升的《电视叙事艺术论》、王雪梅的《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对广播电视艺术各个层面的创作进行了理论总结。

第五部分是运用前几个部分阐述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广播电视艺术类型研究。关玲的《中国电视综艺文化论》、杨燕的《电视戏曲文化纵横谈》、王雪梅的《广播剧史论》、何晓兵的《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类型研究》对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艺术进行了“从一般到个别”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和分析。

在上述这个学科体系中,第一部分解决“广播电视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第二部分介绍广播电视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第三部分回答广播电视艺术创作“谁来干”、“对谁干”,第四部分让人了解“干什么”、“怎么干”,第五部分对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艺术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整个体系内容丰富完整、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性,基本上说清了广播电视艺术的基础理论与方式方法,同时,也使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学科独立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研究关系到该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对艺术创作实践的指导范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及传媒全球化的进程,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蕴含着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将向成熟和完备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套丛书较全面地体现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特点,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基础。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离体系完善还有很长的距离,还任重道远,中国的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工作者应有广阔胸襟、恢弘气度、大家风范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把中国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达到日臻完善、完美的程度!

是为序。 XyxRWRzaPB3WhCt6tO13OMPRDfI91a9pDyENCMZL2OA77N3HbdfAXeYjtPwuEcd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