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学会处世原则,做事成功一半1

1.真心对待别人

在繁荣都市的郊区,有一个美丽的果园,每到水果盛产的季节,果园中各式各样的水果高悬在树上,五颜六色地争奇斗艳。对住在附近的许多小孩有着难以抗拒的强烈吸引力。

小朋友们喜欢趁着果园主人不注意的时候,三五成群地结伴壮胆,偷偷溜进果园里摘树上的水果。

而果园主人总是躲在果园的角落,当小朋友们正在庆幸偷采水果的冒险行动成功之际,突然冒出身子来,大吼一声,吓得那些小朋友连忙抱着手中的战利品,转身拔腿就跑。

果园主人并不就此罢休,他也会跟着追上去,非得要把那些小朋友追过几条街,搞得自己上气不接下气的,才肯放弃这种追逐,缓步走回自己的果园。

果园主人的一位朋友见到这样的闹剧几乎天天上演,觉得看不过去,便劝他道:“唉!小朋友偷摘几个水果,对你应该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更何况你的年纪也不小了,再这样跑下去,当心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更划不来?我劝你还是不要再追他们了。”

果园主人听了之后,笑着对朋友道:“老兄,你是不是年纪真的大到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啦?还记得咱们孩提的时候不是也这样子到处去偷摘人家的水果来吃?同样地,也被那些大人拚命追赶啊!你想一想,那些偷摘来的水果滋味怎么样。还记得吗?”

朋友想了想,回答道:“嗯,那些甜美的水果,真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回忆!”

果园主人点头道:“对!这正是我忙着追那些小朋友的原因。”

果园主人深深记着自己的儿时回忆,愿意用相同的追逐方式,让久居都市水泥丛林中的顽童也能够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并让他们在长大成人后,也能拥有同样的快乐回忆,这是同情心发挥到极致的美好展现,也是一种方圆做人的方式。

具备同情心,能够随时记得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了解对方心灵深处的真正感受,当面临任何困境时,都将协助我们轻松快乐的生活。

有一位名叫勃姆的农夫在辽阔的田地上种植玉米:他不断地研究改良玉米的新品种,希望能够减少病虫害,增加玉米的产量。最后,他所研发出来的新品种,终于获得美国农业界的最高荣誉——蓝带奖。

勃姆在颁奖典礼之后回到自己的乡里,马上将他得奖的玉米新品种分送给周围同样种植玉米的其他农人,让他们也能够分享更好的玉米种植成效。见到勃姆这种行为的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这样的傻事。他们建议勃姆,可以将获奖的玉米新品种拿去申请专利,让所有想要拥有这些品种的农夫们必须付出相当的权利金来购这项专利,好让勃姆多年努力研究的辛苦结晶,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财富。对于朋友们的建议,勃姆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分送优良新品种的做法。勃姆告诉他的朋友,植物是靠着蜜蜂、蝴蝶等昆虫的传粉来衍生下一代,如果紧邻他的农田那些其他玉米仍是原来产量不良的品种,经过昆虫的频繁传粉,几代之后,他的新品种将会被同化成低劣的玉米: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让附近几千公顷的玉米农田种植相同的新品种玉米,如此一来,整片农田生产的玉米品质便可维持在固定的水准之上。

勃姆可谓是深谙方圆做人之道。这种付出的智慧给予人们一个极大的思考空间。大家都知道人必须乐于付出并为他人提供服务,却往往不清楚这样的做法究竟真正的意义何在,而勃姆的故事让我们了解,真正善意的付出,到了最后,正面力量的回馈终究还是会回到自己的身上!这样的循环模式,有人将之称为宇宙间不变的补偿定律,在得与失之间,有着一定的平衡法则存在。当然,我们并不为了要获得预期中的回馈才来努力付出与服务,但若是能够协助他人,而在过程当中又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何尝不是利人利已的美好情境。

一位四处云游的隐士信步走在山路上,看见路旁草丛中发出闪烁不定的光芒。他走近一看,是一块鹅蛋大小的宝石。隐士看着有趣,顺手将宝石捡了起来,放在自己的行囊中,继他的旅程。几天之后,隐士在森林中迎面遇上一个疲惫的旅人,隐士看那人风尘仆仆,脚步蹒跚,便好心地打开行囊,拿出一些干粮来分给他吃。

旅人眼睛余光一瞥,望见隐士行囊中的那颗宝石。在吃完干粮之后,他便开口要求隐士,是否能将那块宝石借给他看一看。

隐士毫不迟疑地从行囊中掏出宝石,微笑道:“不要说看一看,就是送给你也没问题啊!”

旅人大喜过望,连忙伸手接过宝石,道谢之后,便和隐士分道扬镳,继续赶路。旅人边走边想着,有了这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自己的下半辈子就再也不用发愁了,脸上不由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过了几个小时之后,隐士听到身后远处有人不停地叫唤,他停下脚步,原来是刚才的那个旅人。隐士摊了摊手,笑道:“如果你还要宝石,我可是没有了!”

旅人气喘吁吁地赶到隐士面前,将那块宝石还给了他,说道:“大师,我可不可以斗胆地再向您要求一些更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你愿意将这块价值非凡的宝石送给我?我想要的是你的那种力量,能不能送给我?”

故事中那位旅人茅塞顿开之后,匆匆赶回来向隐士请求的神秘力量——方圆处世之道,也正是宇宙间最大的一股力量;是所有重要的宗教都在追寻的真谛,也是能够克服一切诱惑的最大动力。

奉献爱的力量无所不在,只是人们常常容易因此而忽略它的重要性。拥有真正爱的力量,任何人在我们的眼中看来都是具有优点的;任何事情在爱的领域来加以诠释,都是为了对我们有所助益而特别存在的。

因为有了爱,我们得以更清楚地确认自己存在的无限价值,使得生命的潜能能够全然地发挥;因为有爱,我们更懂得尊重每一个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不致妄想擅加操控或专制地统御。因为有爱,我们可以最终走向圆满做事的最终目的:通向圆满的人生。

2.持身以方,不为旁人的闲话动摇

剑桥郡的世界第一名女性打击乐独奏家伊芙琳,格兰妮说:“从一开始我就决定:一定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阻挡我成为一名音乐家的热情。”

她成长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农场,从8岁时她就开始学习钢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的热情与日俱增。但不幸的是,她的听力却在渐渐地下降,医生们断定是由于难以康复的神经损伤造成的,而且断定到12岁,她将彻底耳聋。可是,她对音乐的热爱却从未停止过。

她的目标是成为打击乐独奏家,虽然当时并没有这么一类音乐家。为了演奏,她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聆听”其他人演奏的音乐。她只穿着长袜演奏,这样她就能通过她的身体和想象感觉到每个音符的震动,她几乎用她所有的感官来感受着她的整个声音世界。

她决心成为一名音乐家,而不是一名聋的音乐家,于是她向伦敦著名的皇家音乐学院提出了申请。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聋学生提出过申请,所以一些老师反对接收她入学。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师,她顺利地入了学,并在毕业时荣获了学院的最高荣誉奖。

从那以后,她的目标就致力于成为第一位专职的打击乐独奏家,并且为打击乐独奏谱写和改编了很多乐章,因为那时几乎没有专为打击乐而谱写的乐谱。

至今,她作为独奏家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因为她很早就下了决心,不会仅仅由于医生诊断她完全变聋而放弃追求,因为医生的诊断并不意味着她的热情和信心不会有结果。她用自己不懈追求的圆满做事之道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奇迹!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曾向她的姨妈请教对待别人不公正的批评有什么秘诀。她姨妈说:“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只要你自己心里知道你是对的就行了。”避免所有批评的惟一方法就是只管做你心里认为对的事——因为你反正是会受到批评的。

自己认准的事情就应当将别人的议论置之脑后,用自己的方正之道勇往直前,通向圆满做事的路途。

“不要被他人的论断束缚了自己前进的步伐。追随你的热情,追随你的心灵,它们将带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格伦?琼斯是琼斯闭路电视网有限公司的主管,早年当他提出要创立一所以闭路电视为主的空中大学时,“没有人评价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他笑着回忆,“银行家和投资人都这样看待,但我确信这是好主意,而后来的发展恰恰证明了我们的信念。”当然,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并非要与权威人士对抗。如果当上级否定你的计划或坚持要你按他的想法行事时,你就过分激动,这就显得你的不成熟,而不是有胆有谋了。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批评家。”当你追求你的梦想并希望得到帮助的时候,这句话尤其显得正确,总有许多善意的人希望保护你,使你远离那些他们认为不现实的幻想。批评家们曾试图打消很多不可阻挡的人的积极性,批评家们说这些人不够资格;他们的想法是不会奏效的;他们的产品是不会有市场的;他们太矮了;太年轻了;太早了或是太迟了。对于你的梦想能否实现,真正有影响的观点是你自己的观点。其他人消极的想法只是反映了他们自身相对于事情的局限性,而不是你的局限性。

一位名叫奥齐的中年人,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如人工流产、计划生育、中东战争、水门事件、美国政治等等。每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嘲讽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能为每一个人所赞同,他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向别人谈起他同岳父的一次谈话。当时,他表示坚决赞成无痛致死法,而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便几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我刚才是说,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如果要求结束其生命,那么倒可以采取这种做法。”奥齐在注意到岳父表示同意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他在上司面前也谈到自己赞成无痛致死法,然而却遭到强烈的训斥:“你怎么能这样说呢?这难道不是对上帝的亵渎吗?”奥齐实在承受不了这种责备,便马上改变了自己的立场:“……我刚才的意思只不过是说,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如果经正式确认绝症患者在法律上已经死亡,那才可以截断他的输氧管。”最后,奥齐的上司终于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他又一次摆脱了困境。

当他与哥哥谈起自己对无痛致死的看法时,哥哥马上表示同意,这使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他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博得他人的欢心,甚至不惜时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就个人思维而言,奥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人做出的一些偶然性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决定着奥齐的感情,还决定着他的思维和言语。总之,别人希望奥齐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这种失去自己的人,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和事也不少。有一个做秘书的,领导让他看一篇报告写得如何。他看过后来汇报,说:“我认为写得还不错。”领导摇了摇头。秘书赶快说:“不过,也有一些问题。”领导又摇摇头。秘书说:“问题也不算大。”领导又摇摇头。秘书说:“问题主要是写得不太好,表述不清楚。”领导又摇摇头。秘书说:“这些问题改改就会更好了。”领导还是摇头。秘书说:“我建议打回这个报告。”这时领导说了:“这新衬衣的领子真不舒服。”

一旦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几乎就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

人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除非你不做事,否则永远会有对你的批评。这是现实,是你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完全无法避免的现象。所以,找到自己的圆满做事之道,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为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这就是成功人士的不二法门。

3.大巧若拙,沉默是金

我们总认为坦率是一种美德,不错,任何美德如果不分场合地乱用,也会成为缺点,在复杂的社会和人跟前,坦率有时不仅给别人带来难堪,也会让自已后悔。在很多场合,坦率、怒形于色、怒于言辞,不仅达不到你想要达到的效果,而且往往适得其反。对待别人应该运用方圆之道的“圆”,很多人在政治的漩涡中,经商的潮汐中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中,因为不善于控制自已的言行举止,而暴露了自已的意图,结果搞得很被动。善装糊涂,善于掩饰自已,不令他人觉得你变化莫测,从而集中心思和力量对付你,这便是“沉默是真金”的道理。

古人在谈及人生和历史的经验教训时,多次谈到这样一句话,即:“君子慎言,祸从口出。”就是说,作为一个君子,不要对事妄加评说,有些事自已肚里明白就行,有些话能不说就不说,实在没办法,几句扯淡,也就过去了。话说多了,往往会有失误,或者攻击了别人,会成为别人攻讦的口实。

因此,传世奇书《菜根谭》中道:“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并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无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谨慎行事。既使十句话你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立刻遭人的指责;既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赏,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为人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这就是方圆做人的一种:大智若愚。

佛说“不落言论”,也有一种语言文字无法达意,容易被人误解的无奈。当初,释迦牟尼在莲花池上,面对诸位得道弟子,作拈花微笑,而只有一位尊者领悟了佛的意思,遂有禅宗的起源。这个故事总是令人感动不已。

人际关系是那样难以处理,有时你以好心规劝别人,不料会惹恼别人,轻则伤和气,重则引火烧身。

一些学术批评,以内行人看来,批评者和被批评者所谈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也是大煞风景的事。很多不入流的批评者煞有介事地评说一些影响很大的作品在某个史实上有失误,这就把自已自愿降到不如被批评者的位置上,反惹人瞧不起。批评者往往吹毛求疵,达不到被批评者的高度和深度。但无论是原作者还是批评者,岂不违背了“君子慎言”的古训?世人是如此执迷不悟,如此为名利所引诱,实在是令人寒心的。

孔子观于后稷之庙,有三座金铸的人像,几次闭口不说话,就在它的背上铭刻了“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有一首诗云:“缄口金人训,兢兢恐惧身。出言刀剑利,积怨鬼神嗔。简默应多福,吹嘘总是蠢。”所以君子处世之道在方圆之间,待人宜圆,如此方合乎方圆做人之道。

如果说一句话而坏风俗,而损名节,而发人阴私,而招人仇怨,那么这样的话,害处就太大了,离灾祸临头也不远了。这样的话,你断断不可说,或者,一个人有缺点,有错误,你不妨指出来,让他改正,但前提是你必须深深了解他,他能接受你的批评。不然,你说也是白说,还会结下仇怨。如果你还多言,可真是白操心。“誉我则喜,毁我则怒”本是人之常情。聪明的人知道,别人可以以毁誉加于我,我不可以毁誉加于人。

唇齿之伤,甚于猛兽;刀笔之烈,惨于酷吏之刑。只是一句话罢了,却可以侮辱一个人并辱其子孙,并辱其祖父,那种伤惨的感情,会积攒数世,不但一般人都会寻机报复,就是天理也不容。

有人动不动就说没有人才,这是妄言。“百步之内,必有芳草。”人各有才,只是有大有小,有一技之长,也算是难得了。人不必有文武全才,有一才也就不错了。我们怎么敢妄然看不起别人呢?

用偏见来论说古今的大道理,仗着小聪明来谈说天下的大事,只持一端不及其余,其实于理不通,于事不周,而又对批评意见听不进去,私逞其强,刚愎自用,这是天下的大害,更是为人处世最愚蠢的做法。

没有善恶之心,常作阿媚之态,逢迎之计,习谄媚之辞,这种人不仅难成气候,最终会害人害己。

对人过于忠厚,不存戒心,把心里话都掏出来,逢人便是知己,终会被小人利用。

俗语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言辞上也是如此。方圆之道在语言谈吐之间需要非常谨慎,这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一个非常忠厚老实的朋友曾向我诉说:他刚分到一个单位时,对于很多东西看不惯。他不是过于挑剔的人,一些事太明显了。他对几个平常关系还不错的同事讲,可别人总是附和,或想方设法把谈话引向深入,结果是他的一肚皮牢骚一字不差地传到单位领导的耳里。慢慢地,别人都不再与他交往了。他呢,也就自己封闭起来。祸已从口出,水泼出去了,还能收回来吗?

当人人都存有戒心时,会对别人说的话会仔细品味,误解的时候很多。同样一句话,在不同场合,不同的人,会发生不同的效果。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缺乏幽默感的民族,你偶尔发发洋荤,说一句幽默的话,可能会让人不快,也吃力不讨好。

“你真漂亮!”在西方,一个男人会对一个女人这样说,女人会莞尔一笑,说声“谢谢”。但你说给中国女人听,十之八九会招来一顿臭骂,比你强奸了她还厉害,周围的人一准还说你是流泯,不会对你有半点同情。

明代魏大中在四十二岁才通过科考进士及第并被授予官职。当时是万历四十四年,朝廷一片乌烟瘴气。他官阶八品,在朝廷中尚无发言地位,却对人对事都看不惯,看不惯还爱说,结果到处遭人白眼。他到哪里,哪里的官员便失却捞好处的机会,而他自己一点好处也不要,甚至不与人交往,这在官官相护的时代真是致命的错误。他结交的几个人都是东林党人,与当时权势显赫的魏忠贤为敌。结果他上疏弹劾温体仁、魏忠贤奸党,反遭诬陷时,天启皇帝因为知道他廉洁而放过他,但他终于还是被抓到狱中折磨至死。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到当说处,一句便有千钧之力,却又不激不疏,此是言之上承。除外虽十缄也不妨。”这是说,保持沉默比许多废话更有益处和涵养。

李广是汉初的名将,他有勇有谋,多次参加抵抗匈奴的作战。匈奴兵都畏惧李广的谋略,而士卒都愿意跟随李广作战。虽然李广口才笨拙,不爱说话,但却在士兵中和老百姓中有崇高的威望。在他60多岁最后一次和匈奴作战中,因出师不利而被迫自杀了。当时全军将士,个个痛哭失声,老百姓闻讯,涕泪交流。

桃李等树,不会说话,但是到桃李树下来的人却经常不断,树下的野地自然地被踏出一条路来,这是因为桃李实实在在地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结出了甜美的果实。

很多人也许听说过哑巴卖刀的故事:哑巴由于无法叫卖,只得坐在地上用力一截截地切铁丝,人们看到他的菜刀如此锋利,便纷纷购买,一抢而光。

现代商品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竞争不断加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方面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争取公众信任,树立企业形象,成为企业存在发展的重要条件。于是乎,有的企业广告采取地毯式“轰炸”。这固然有效,但有的企业却不“告”而世人皆知。英国的马克斯?斯宾塞百货公司就是如此。

百货公司的创始人马克斯是波兰犹太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他的母亲因为难产而早逝,马克斯由姐姐抚养大。19岁时,他决定自立自强,于1884年毅然离开家乡,只身闯入英国碰运气。

当他到达英国达里兹城时,已经身无分文,而且语言不通。值得庆幸的是这里聚集了许多犹太人。有个叫杜赫斯特的犹太富商,专做批发百货生意,他觉得马克斯为人忠厚,却因不懂英语,很难找到职业,便主动借给这个青年人5英镑,要他做点小买卖维持生活。

由于马克斯不懂英语,售货时不好讨价还价,所有货物清一色售价一便士,并打出招牌“不要问价钱,每件一便士”,以此招揽顾客。由于服务良好,不久就树立了品质优良、价格公道的形象。

两年后,马克斯便将“便士市集”开到约克郡和兰开夏。后来他又联合斯宾塞合股经营,打出“马克斯?斯宾塞”的招牌,在伦敦闹市设立了一家百货店。

不久,斯宾塞和马克斯先后去世。马克斯的后辈们成功地继承了“薄利多销,物美价廉”的传统。

公司并不像大多数零售商那样,从供应商手中购买成品,而是靠自己拥有的百名训练有素的技术员与制造商合作,对商品设计、原料选择,生产工序及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研究,按公司的要求进行生产,确保商品的优越性。

从事广告业务20多年的广告公司主席米勒认为,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的名声确实很响,从广告的角度看是反常现象,因为马?斯公司从不对外广告宣传,但他们的声誉和名望却不告而知,在英国无人不晓。其实,有了优质的商品,有了响亮的牌子,他们当然不需要花冤枉钱去做广告了。

确实如此,倘若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你的商店川流不息,最有效的宣传就是口碑。只有当口碑不能快速传递商品的动态时,才真正需要广告。

为人处世,方圆合度,该圆则圆,该方就方,做到外圆内方,才能达到方圆做人的境界。

4.好人缘才能好办事

大凡人缘好的人,都有一副热心肠,像一团火。他们与人相处,谦和有礼,态度热情,和言悦色,满面春风,每每留下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这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不足挂齿,其实影响很大。当你对人奉献一丝真诚善意的微笑时,那是对他尊敬、喜欢的最直观的表示,它可以使对方感到快慰和美的享受,进而对方会对你作出积极的评价,更对你方圆做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也许心眼并不坏,但是对人缺乏热情,不管在什么场合,总是绷着脸,没有一丝笑意,冷冰冰的,严肃得怕人。抑或偶尔也挤出一丝笑容来,但假模假样,让人感到很牵强,这样必然会使对方拘谨不安,设法躲开去,自然谈不上关系亲密了。

(2)对人表现尊重些,较易获得好人缘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希望受到尊重,而且对尊重自己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认同感。要想方圆做人,有一个好的人缘可以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对方的地位如何、才能怎样,只要与之打交道,就应给人以人格的尊重。做到礼遇要适当,寒暄要热烈,赞美要得体,话题要投机。让人感到他在你心目中是受欢迎、有地位的,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到和你交往心情很愉快。

(3)对人表现诚实些,较易获得好人缘

诚实的人是人们在办事交往中最易于信赖的朋友。俗话说得好:“人心要实,火心要虚”,这句至理名言被人们公推为交际办事的经典。诚实的人会获得更多的人缘。

诚实的品质之所以被朋友作为起码的规范约定下来,被人们所重视,是因为诚实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任的表现。人缘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人格高尚或是人格卑微的对应物。对待他人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做事说话有根有据,不捕风捉影;把问题摆在明处,不在背后搞小动作,不要耍滑藏奸,而要光明磊落、踏踏实实,拥有此等胸怀与人相交办事,必然能够赢得好感。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与诚实人办事,不必遮掩防范,彼此能够开诚布公,同甘共苦。

圆满做事,诚实的品质主要体现在重信义上。与人共事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让人信任你。如果拿信义开玩笑,当面允诺,过后又忘得一干二净,别人追究,又一再搪塞,如此对人对事,一定会得罪朋友,失信于人,人际关系恶化,人缘变差。实际上,诚实的人信誉度高,则朋友会变得多起来,人缘也就越来越好。

(4)对人表现宽容些,较易获得好人缘

宽容忍让,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易于博得他人的爱戴和敬重。一般地说,人缘好的人几乎都具有对己严而对人宽的优秀品质。

宽以待人贵在一个“宽”字,也就是能容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喜好和习惯。这些东西是很难强求统一的。与人相处应懂得照顾别人的个性需要,以宽待他人为圆,能求同存异,不可以自己的好恶来约束、苛求他人,特别是对他人的过失、不足,甚至在他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时,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应给以宽容,不要求全责备,过分抱怨。更不要揪住人家的小辫子,当众揭短。这样,他人才会把你看成是一个宽厚容人的人,而愿意与你相处。如果对他人过分苛求,人家就不敢、不愿靠近你。古语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办事交往难免发生矛盾、分歧,善处关系的人,往往能以圆满做事的办法,以忍让的态度,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表现出宽广的胸怀。他们很少与人进行无谓的争吵,更不以压倒对手为乐趣;甚至在自己明显有理的情况下,也不穷追不舍,逼人家认错,而是克制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自尊心,让人一步,给人家以台阶。在物质利益面前,他们也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尽可能地把方便、利益让给他人。这种宽容大度、吃亏让人的品格无疑会赢得较高的社会评价,并使你每每在办事中获利,成为令人称道的佼佼者。

(5)乐于助人,容易获得好人缘

乐于助人不仅是方圆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赢得好人缘的助推器。

要关心他人的境遇和需求。有时别人有困难,又不好意思直说,如果你能善解人意,设身处地地为他想一想,尽可能地主动帮他解决难题,那对方一定感激不尽,并把你当成知心朋友而铭记不忘。比如,你发现同事、朋友一时情绪低落,就应主动关心了解情况,给以安慰、开导,为他分忧解难,使之振作起来。他人处在困境中,明言求助,就应慷慨大方,伸出援助之手,决不可犹犹豫豫,小气吝啬。应把他人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给以热心关照,哪怕搭上精力,赔上时间、财物也在所不惜,并引以为乐。这样对人乐善好施,有时也许就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往往能换来长久的友谊。

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合群”,很少与人交往,对他人漠不关心。别人有难,他们视而不见,或隔岸观火,无动于衷;人家求上门来,他们一推了之,借口回绝;在经济上,又吝啬小气,一毛不拔,生怕自己吃亏。这种自我封闭的做事方式根本是对圆满做事,方圆做人的一种无知,是难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更不会交上真朋友。

古人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现代交际学也认为:人际之间存在“互惠”、“互动”关系,也就是说,与人相交,你如何待人,对方就会如何待你。这种对应关系告诉我们:好人缘正是自己友好对人、善意待人、慷慨助人赢得的酬赏。为此,想学会办事的人应从中悟出点什么。

(6)头脑中要有人情投资意识

一个人可以有好几种投资,对于事业的投资,是买股票;对于人缘的投资即人情投资,是买忠心。买股票所得的资产有限,买忠心所得的资产无限;买股票有时会吃倒账,买忠心始终能把事办好;股票是有形资产,忠心则是无形的资产。“纣有人亿万,为亿万心,武王有臣十人,惟一心。”纣之所以败亡,武王之所以兴周,就在于有没有这份无形资产,“得天下者得其人也,得其人者得其心也,得其心者得其事也。”牢记这些古训,就可以理解方圆的处世之道,对方圆做人是很有益处的。

人情投资最忌讲近利。讲近利,就有如人情的买卖,就是一种变相的贿赂。对于这种情形,凡是有骨气的人,就会觉得不高兴,即使勉强收受,心中也不以为然。即使他想回报你,也不过是半斤八两,不会让你占多少便宜的。你想多占一些人情上的便宜,必须在平时往冷庙烧香。平时不屑到冷庙烧香,有事才想临时抱佛脚,冷庙的菩萨虽穷,但绝不稀罕你上这一柱买卖式的香。一般人以为冷庙的菩萨一定不灵,所以成为冷庙。殊不知穷困潦倒的英雄,是常有的事,只要风云际会,就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如果你认准了这些落魄英雄进行投资,对你的方圆做人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7)立足社会要有结交意识

好习惯都是日积月累、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就要培养自己的结交意识,一备不时之需。

当有人把友谊之球投掷过来时,好好接住,并回掷过去,这不是简单的交换,而是做人的基本素养。现在一些公司大都设有服务部门,只要顾客有所要求,他们办得到的立刻去办,办不到的也绝不敷衍,会使顾客产生莫大的被尊重与依赖感,奠定继续来往的基础。

把好意传达给对方,给他充分的关心。试想若人们平常的行为有此表现,则人际关系定会和谐愉快。在现代社会里,的确有很多人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便不愿付出。此种以利益计算为先的人缘意识,是经不起考验的。商业上的竞争来往原来是功利性很强且锱铢必较的,但把它应用在人与人之间的办事交往中却是很偏颇的作法。

(8)与陌生人建立关系要设法找共同感受

与陌生人第一次交谈时,你最好找寻到对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牵线搭桥,引出话题,尤其是彼此双方都与之关系很深的人或事。当谈到这类话题时,你们的距离会很快缩短。如:“你与小飞很熟悉吧?”、“小强是你的同学吗?”、“我和大伟关系很不错。”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或交谈了一段时间而突然觉得无话可说时,沉默不语的局面会令双方都很尴尬,为避免这种局面,你要学会没话找话。

没话找话,可以从你们身边的景物与环境说起。如谈谈城市的街容、空气污染、海水污染等环保问题,也可以谈大家都知道的各地风俗人情,还可以询问对方家庭情况等等,这样不断转换话题,保证你们能融洽地交谈下去。

所以为人之道,在于可方可圆:对自己是以方为主,做为以万变应不变的原则,对待朋友则是以圆为本,以万变应不变,从而达到圆通自如的境界。

5.高帽加顶,学会赞美好办事

没有人是天生的蠢才,也没有人愿意让别人说他是傻瓜,一顶高帽子,尽管他的头不合适,可是和他一样,没有人不愿意戴,也没有人愿意戴上了,又把他摘下来,求同事做事,不妨先给他一顶高帽子,让他沉浸于喜悦中,帮你把事情办好。因为“高帽子”其实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和赞美,更是圆满做事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戴尔?卡耐基是闻名于世的成功学大师,也是运用方圆做人的一个典范。他对推销自己的书就有一套绝妙的方法。

有一天,卡耐基从朋友那儿回来,他边走边思考。这时有一个穿着较为朴素的年轻人朝他走了过来,激动地问:“你是卡耐基先生吗?”卡耐基对年轻人特别是处于贫困之中的年轻人特别有好感,他回答说:“是的!”

原来,这位青年买了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但他想找卡耐基给他买的那本书上签个名,卡耐基取出笔在他的书上签了个名,于是他突然觉得这又是一个促销活动的好办法。

于是,他和学生们商量了一阵,便开始在纽约市进行卡耐基签名活动,这次活动对于本来就畅销的形势更加锦上添花,竟创下了每周销售五千本的记录,以后两年里,卡耐基的好几本书一直畅销不衰。

他的《人性的弱点》一书风靡全球,拥有五十余种不同文字译本、《读者文摘》加以郑重推荐。他的《影响力的本质》一书被称为“攻无不克、成无不胜”的人际交往中的新武器。

由于卡耐基的才华,他的朋友都很愿意同他在一起,与他交谈不仅可以得到很多的知识还可以得到不少有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也是美国式的为人处世的方圆之道。

有一天,卡耐基应邀到洛厄尔、托马斯家里去作客,对托马斯,卡耐基的评价是:“他在人际关系方面是一位超级大师,他会给你以信心和勇气,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发挥你的潜力做出你原本认为做不到的事。”

卡耐基与托马斯夫妇度了一个周末。

那天晚上,他们谈得很投机,他们坐在炉火边,托马斯太太突然建议要打桥牌。

“不,我不会,我对桥牌一点儿也不懂。”卡耐基说:“那游戏要动脑筋,对我来说太艰深了。”

“那有什么关系?”

“我还是看你们打吧。”卡耐基说道。

“戴尔,相信我,一点都不难,对你来说学会它只是小菜一碟,容易极了,就像你写文章一样,一学就会。桥牌只需要记忆和判断,这对你正合适。”

还没等卡耐基回过神来,他就不知不觉地坐在了桥牌桌前。那是他第一次打桥牌,本来他一点信心和心理准备都没有,可是正是托马斯先生的话使他有了信心和勇气。

尽管那次学习打桥牌,卡耐基不熟练,但据他后来说,托马斯先生给他上了人生的重要的一课。

卡耐基说:“这使我想起了伊斯?卡勃特斯,一位超级桥牌大师。他的有关于桥牌方面的书曾被译成各种文字,并畅销了很久,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如果不是一个青年女子,也许他走不上桥牌运动这条路。”

“1923年末他在美国时,只身孤影,身上的钱也不多了,他想在美国找个工作,可是找来找去都没找到,后来终于经好心人介绍,他有了个勉强能谋生的工作。”

卡勃特斯会打一点桥牌,可技术差劲得很。他根本就记不住牌,常常把打出去的牌拿来翻看,所以没有人愿意跟他玩。

“后来一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遇到了一位漂亮的桥牌女教师,她叫约瑟芬?狄丝。这位女教师教卡勃特斯打桥牌时发现他虽然牌技平平,但是分析能力很强,对自己手里的牌总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分析,狄丝认为这点素质很重要。

于是狄丝就试图说服他,她说:“卡勃特斯,告诉你吧,你是桥牌界天才。”卡勃特斯说什么也不相信:“你说的是我吗?”狄丝就把她的发现告诉了卡勃特斯。

“在以后的时间里,狄丝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鼓励他,他的一点点进步都被她称赞一番。”

“后来,卡勃特斯也逐渐地相信自己是个天才了,他的牌越打越好,后来果真成为了桥牌界的顶尖高手。”

“经过长期的接触,卡勃特斯最后爱上了狄丝,并与她结了婚。”

卡耐基在这件事上很受启发,他的《人性的弱点》一书将近尾声的时候,他又加了一节叫做“‘高帽子’的妙用”。

卡耐基在这本书里对“鼓励”一词作了心理上的分析:

鼓励与其说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手段。人在潜意识和意识层面上有很多的困惑,由于长期得不到解决,所以就积压了下来。就会产生对自己的疑问,比如“我能行吗?”或“我应该做吗?”抑或“客观条件允许吗?”之类自己解答不了或急待选择的事情。

这种两难或三难选择会让自己拿不定主意。

而在这个时候,往往是外界的因素更能起作用,一个暗示或一个建议都可能叫你放弃徘徊,去按照别人告诉你的去做。

心理医生为病人治疗就用这个方法,对某个问题你在观念中固执己见,而心理医生又认为这些问题对你的心理健康不利,他会首先提出问题将你拖进疑惑的境地里去,然后用暗示的语言来点醒你,使你明了方圆做人的道理。

鼓励其实就是一种与此相类似的手段。一些话语比如“你行的,你一定行”、“你是个天才,你是个天分很高的人”、“你是个很美的姑娘”诸如此类的暗示性的语言能使人在举止不定的时候重新获得勇气。

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某一所中学里找了一个班,她向班主任说明了这个实验会让他看到一个奇迹,因为他在许多学校,许多人中间都做过此类实验,结果被证明很成功。

他在暗中观察了很长的时间,他发现了班上有一个相貌平平,很不起眼的姑娘,于是他找了一个机会,把全班除那位女生以外所有的学生都召集到了一块,他向他们说了他的打算。

这位心理学家告诉学生们,从今往后,他们所有的学生都要把那位未到场的女生当作全班最漂亮、最迷人、最美的姑娘,三个月后,学生们将会看到人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到那时,这个实验就结束了。

于是,从那天起,学生们对那位姑娘的态度变了,再也不是以前冷冰冰的态度了。

那位女生简直受宠若惊,她惊奇地看到男生们把别的相貌姣好的女生撇在一边不理而向她争着大献殷勤,而女生们将带着钦羡的目光经常向她这边望。老师们上课时的对她的态度也变了,每次提问时,总是叫她的名字,当她答对了的时候,便会得到表扬和夸奖。

这位姑娘就像坠入梦境中一样,她不明白自己这几天何以由一个灰姑娘一下子变成了众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一个星期过去了,人们仍象众星捧月一样地对待她。于是她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她的眉头舒展了,她的胸脯挺起来了,由于笑声经常陪伴着她,她的心情也渐渐地开朗,愉快了起来,经常与同学们在一起尽情地玩乐。

两个月过去了,全班同学都惊奇地发现她与以前大不相同了,虽然容貌上不能算是美丽绝伦,但也楚楚动人,并且微笑常挂在嘴边,有的同学说那很象蒙娜丽莎的微笑。

后来,班上选班花,大家一致投票选那个姑娘,也许开始实验时,大家是在逢场作戏,可是到了后来,人们都是诚心实意的了。

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书对鼓励所做的心理学上的分析很精彩,它说明了赞美、鼓励,也就是“高帽子”的力量。

那么就多鼓励别人吧,让人明白,其实事情是很容易做的。让别人知道你对他处理某事有信心。知道他有潜力,知道他会出色地完成任务。

顾全面子,是人性的弱点,如果你明白了这个圆满做事的道理,在请同事帮忙前,先给他戴一顶高帽子,给他以鼓励,让他知道你对他办此事有能力、有信心,知道他的潜力,他一定会尽力去帮你。

6.以真诚感动别人

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他所得到的朋友,就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方圆做人正是从这其中而来。

怎样才能获得朋友呢?为什么不研究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结交朋友者的技巧呢?

他是谁?你明天走在街上可能碰到他。当你靠近他十尺之内的时候,他会开始摇摇尾巴。如果你停下来,拍抚他,他的心就几乎会从他的皮肤里跳出来,让你知道他是多么地喜欢你,而且你知道他这种热情表示的后面,并没有隐秘的、不明的动机:他并不要买你的房地产,他也不要跟你结婚。

你是否曾停下来想过,狗是唯一不必为三餐而工作的动物?母鸡必须生蛋;母牛必须生奶;鹦鹉必须唱歌,但是狗只要给你友爱,他就有三餐可吃。

当我5岁的时候,我父亲以50分买了一只小黄毛狗。它是我童年的快乐源泉。每天下午大约4点半的时候,它就坐在前廊,一双美丽的眼睛不断地注视着走道,当它一听到我的声音,或看到我摇荡着饭桶穿过矮林的时候,它就飞也似地跳出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上山丘来迎接我,又跳又高兴地叫着。

提比跟我做了五年的好朋友。接着,在一个悲惨的晚上——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晚上,它在离我头部10尺之内,被雷击电死。提比之死是我孩提时代的悲剧。

你从未读过一本心理学的书,提比,你不需要读。你凭直觉就知道,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他所得到的朋友,就能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我再重复这句话:你只要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你所得到的朋友,就能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但是我知道,他也知道,许多人一生中都不懂得这个方圆做人的道理,错误地想办法使别人对他们感兴趣。

当然,这种方式没有用。别人不会对你感兴趣的。他们只对他们自己感兴趣——不论是早上,中午,或晚饭之后。

纽约电话公司,对电话中的谈话做了一项详细的研究,想找出哪一个词最常在电话中被提到。你猜到了,这个词就是第一人称的“我”。在500个电话的谈话中,这个词被使用了3950次。

当你拿起一张你也在内的团体照片,你最先看的是谁呢?

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以这种方法交来的,以至诚打动别人,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拿破仑试过这种方法,而在他跟约瑟芬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说“约瑟芬,我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幸运的人;因为,在此刻,你是世界上我唯一能够依赖的人。”而历史学家们则怀疑他是否真的能够依赖她。

已过世的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亚佛?亚德勒,写过一本叫做《人生对你的意识》的书。在那本书中,他说:“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于这种人。”

有一次我在纽约大学选修一门短篇小说写作的课程,在课程中,柯里尔杂志的主编到班上来给我们上课。他说,他拿起每天送到他桌上的数十篇小说,只要读了几段,就能感觉出作者是否喜欢别人。“如果作者不喜欢别人,”他说,“别人就不会喜欢他的小说。”

这位激动的主编,在讲授小说写作的过程中,曾经停下来两次,为他的传授大道理而致歉。“我现在所告诉你们的,”他说,“跟你们的牧师所告诉你们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但是,请记住,你必须对别人感兴趣,如果你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说家的话。”

如果小说写作真是如此的话,你可以确定,方圆做人,圆满做事尤其如此。

豪华?哲斯顿最后一次在百老汇上台的时候,我花了一个晚上待在他的化妆室里。哲斯顿,他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前后40年,他到世界各地,一再地创造幻象,迷惑观众,使大家吃惊得喘起气来。共有6千万人买票去看他的表演,而他赚了几乎两百万美元的利润。

我请哲斯顿先生告诉我他成功的秘诀。他的学校教育跟这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变成了一名流浪者,搭货车,睡在谷堆里,沿门求乞,坐在车中向外看着铁道沿线上的标帜,因而学会了识字。

他的魔术知识是否特别优越?不,他告诉我,关于魔术手法的书已经有好几百本,而且有几十个人跟他懂得一样多。但他有两样东西,其他人则没有。第一,他能在舞台上把他的个性显现出来。他是一个表演大师,他了解人类天性。他的所作所为,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语气,每一个眉毛上扬的动作,都在事先很仔细地预演过,而他的动作也配合得分毫不差。但除此之外,哲斯顿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他告诉我,许多魔术师会看着观众,而对自己说:“嗯,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一群笨蛋,我可以把他们骗得团团转是没错的。”

但哲斯顿的方式完全不同。他跟我说,每次一走上台,他就对自己说:“我很感激,因为这些人来看我表演。他们使我能够过着一种很舒适的生活。我要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给他们看。”

他宣称,他没有一次在走上台时,不是一再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可笑?荒谬?你要怎么想都可以。我只是不置评语地,把一位有史以来最著名的魔术师所采用的秘方告诉你罢了,这就是圆满做事的秘诀,让你也可以达到完满的人生。

如果我们要交朋友的话,我们就要挺身而出为别人效力——做那些花时间、精力、诚心和思考的事。当温莎公爵还是威尔斯亲王的时候,他排好日程,要到南美旅行一趟,而在启程之前,他花了好几个月研读西班牙语,这样他才可能用该地语言发表公开的演讲。

好多年来,我一直都在打听朋友们的生日。怎样打听呢?虽然我一点也不相信星象学,但是我会先问对方,是否相信一个人的生辰跟一个人个性和性情有关系,然后我再请他把他的生辰月日告诉我。举例来说,如果他说11月24日的话,我就一直对自己重复地说,“11月24日,11月24日。”等她一转身,我就把他的姓名和生日记下来,事后再转记在一个生日本子上。在每一年的年初,我就把这些生日标明在我的日历上,因此它们能够自动地引起我的注意。当某人生日到了的时候,就会收到我的信或电报。效果多么惊人!我常常是世界上唯一记得他们生日的人。

如果我们要交朋友,就要以高兴和热诚去迎接别人。当别人打电话给你的时候,就利用同样的心理学。说话期间,要显出你多么地高兴他打电话给你。纽约电话公司开了一门课,训练他们的接线生在说“请问您要拔几号”的时候,口气显出“早安,我很高兴为您服务”。我们明天接电话的时候,别忘了这点。

对别人显示你的兴趣,不但可以让你交到许多朋友,更可以为你的公司增加客户的信任感。在纽约,一家北美国家银行出版的刊物中,登出一位存户梅得兰?罗丝黛的信:

我真希望您知道我是多么欣赏您的银行职员。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地有礼、热心。在排了一长列的队之后,有位行员亲切地跟你打招呼,真是令人感到愉快。

以真诚感动别人,比别的任何方法都更加有效,更是方圆做人,圆满做事必须明白的道理。

7.学会送礼的艺术

要做事免不了要求人,送礼是方圆做人,圆满做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送礼法就是在做事求人时,选择时机,有艺术、有技巧地送给他人一定的礼物,从而办成所求之事的一种方法。常言道:“受人之财,替人消灾”,送礼就是让别人接受自己所送的财物从而解决自己的难事。送礼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情感上更觉亲近。“礼轻情义重”,送礼不在多,而在于投人所好。根据不同的人的爱好特点送给不同的礼物,才能打动他人,最终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请求,办成所求之事。

常言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此话虽然夸张了些,但对礼的作用则可窥见一斑,特别是在请人做事的时候,如果送一点礼品,则任何话都好说,如果空手求人,只得被别人婉拒。求人要送礼,“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

有人经过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日本人是用小礼物打开美国市场的,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聪明精明,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第三,他们又很执着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

可见,礼品虽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这就是方圆做人。

如今商业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样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

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日期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人们都讲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在求人做事时也不例外。如果不借送礼之机大搞歪门邪道,搞权钱交易,拉拢腐蚀国家干部,那么,这种人情往来则属正常。更是圆满做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送礼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双方都不要着重礼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而应视收到的是一份浓浓的情、厚厚的意。礼物是一种友情的表示,中国早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习俗。朋友之间或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表现彼此间的一番情谊则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予,是感情的物化。

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盲目去做、随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礼者的文化修养、交际水平、艺术气质以及对受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方圆做人的艺术,一门特殊的交际艺术。

对方不需要或厌恶的东西当礼送去,即使再贵重也会令对方不快,甚至拒绝。所以,在送礼时,要深知被送人的心理,这样才有的放矢,如果盲目送,有时则会招致反感。在送礼过程中,通过下列方式可以知道一些送礼的心理:

(1)通过礼物可以看出送礼者的性情爱好

某人在过年过节时经常会收到一些礼物,而他每回总是将这些礼物与送礼者的名字记下来,为的是做为回礼的参考。

天长日久,他渐渐意识到:从对方所送的礼物上可以观察此人的性情爱好。如果对方送陈年美酒给你,其实即表示送者也对美酒有所偏好;若赠送造型典雅的茶具,则送者必是对茶具有癖好者。

如此说来,每个人对礼品的选择,经常在无意识中透露出自己的喜好,即便是价格颇为高昂,也会产生“这也是自己所喜爱的”这种心理,而不去在乎其价格的高低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送礼者自己对于某件事物的喜好程度如何高,评价如何好,都无法保证受礼者真正喜欢。即使是为讨好对方欢心而精心选购的礼物,有时也会反而得到相反的效果,而方圆做人的高下之别也就在这里。因此,礼物本身原本就带有把自我一部分强迫地推予他人的色彩,从而失去支配对方回礼时的选择性。

送礼品给有权势、或具有社会地位的人,往往带有点趋炎附势的意味,此种心理压力往往带给送礼者一些压迫感。某些送礼者就故意利用此种心理压力,使受礼者产生“不好意思”的感觉,于是无法忽略送礼者所提的要求。

因此,请记住:推销自我式的送礼将失去送礼的意义,只有赠送对方所需要的物品、并且要能真正表达自己的诚意,才是真正“送礼的艺术”。

回送对方礼物所送的礼,不妨参考对方所送的礼,然后回送同一系列或同类礼物,将可使对方产生“贴心”的感觉,并收意外之效。

(2)赠送厚礼给部下,易获得深刻的好印象

一般而言,送礼者经常以社会地位高低为标准,送给上位者高价物品,下位普通物品,已成为一种风气。例如,送给上司是昂贵的洋酒,给部下却只是几件国产香烟,其间的差距着实不小。

事实上,礼物的轻重与自己在对方的心目中的地位成正比,这是常有的事,因此接受礼品时,便难免要自我衡量一番。

所以,身为上司应设法打破送礼的程式,在送礼给属下时不妨大方一点,送给对方所需要且期望的礼物,必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同时,如果上下级的差距越大,感觉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受到的回报也相对提高。

要知道,赠送超出对方想像期望以上的礼品时.不但将使对方觉得受重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别人对他评价,而没有什么比别人看重自己更会令人高兴的事了。这种提升自我意识的感觉。比物品金钱的价格更能满足自我的优越感,同时,对送礼者也必定心存感激,极易产生好感。相反地,若对方为上司,身为下属者一味地送高价的礼品,却很难收到这种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若要使上司收到礼品能够高兴,且期望能达到受重视的效果,最好选择与金钱价值无关的东西——如艺术品,或者是“我们乡下自己种的香瓜……”、“亲戚家自己养的鸡……”等反而往往能收意外之效。因为,对上司或社会地位高的人而言,送再贵的东西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并不会产生任何特殊效果。

(3)礼品价值高低,取决于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好坏

受到别人的照顾或恩惠时,必定为了表达谢意而送礼。然而,送礼却给许多人造成不少的困扰。

有位朋友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但却对那些受惠者送来的礼物深感尴尬,因为许多人的家庭并不富裕的人,却送来非常昂贵的礼品,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常觉得受之有愧,他常常叹息地说:“其实可以不用勉强送如此大礼。”

说穿了,那些人只不过是想“打肿脸充胖子”而已。 RQfRLwVSSpEDUgZfcj1YtZsaxs3qrSjQzUJXddEtEFHBq2GZvPkI8dULXZGaD0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