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5.什么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2009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行中,卢森堡以人均104511.86美元排在第一位,而处在180位的布隆迪的人均GDP只有162.9美元,仅为卢森堡的1/641,而中国则以人均3677.86美元的GDP排在第99位。如果仅从数字来理解的话,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一名卢森堡居民的收入可以抵得上641个布隆迪居民。为何会产生如此惊人的收入差距?

哈佛经济学教授曼昆在他那本堪称经典的经济学流行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对这种国别间收入存在的巨大差距做了总结,他认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即是我们常说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劳动生产率水平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工业革命之前,农民耕种土地只能靠人力和牛马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农民一年辛辛苦苦的劳作,换来的或许也仅仅是解决一家人的温饱而已。工业革命之后,人类逐步进入了机械化时代,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的帮助下,原来由几百上千人才能管理过来的土地现在也许仅仅需要几个人便可以完成,而且在辛劳程度上也比以前大大的降低了。从一个农民只能提供大概1两个人吃的粮食到现代社会农业发达国家一个农民可以提供几百上千人的口粮,这一过程便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

既然劳动生产率如此重要,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异呢?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机械化的推广,使得劳动生产率有了巨大的提高。如此说来,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说,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就拿我们平常的计算来说,如今的一台普通计算机(CPU2.0GHZ)也可以在1秒钟计算加法20亿次,这如果让一个人来算的话,假设他每秒可以计算一次,每天10个小时,每年365天不休息,那么,让他计算完也得花150多年,而同样的任务一台普通的计算机仅仅需要1秒钟而已,可见,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劳动生产率。

当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还有其他因素,如工人素质的高低(劳动熟练程度、受教育程度等),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自然资源的多寡,土地的肥沃程度等。

如果一个社会各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大幅度的提高的话,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们便可以通过自己高效率的生产活动来为大家提供生活所需的足够多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这个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自然会变得很高。这也是为何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与最为贫困的国家之间人们生活水平差距如此之大的根本所在。因此,如果想提高一个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定要提高一国的劳动生产率。

26.企业规模应该大还是应该小——规模经济

台湾台塑集团,于1954年创立,其主要经营业务是生产一种PVC塑胶粉。在1957年的时候,台塑企业还是世界上规模最小的PVC塑料粉生产商。

台塑集团是王永庆先生事业的起点,台塑在王永庆先生接手之前生产PVC塑料粉,每月的产量仅有100吨,而且其产品在台湾市场上也只能卖出20吨。因为公司的生产成本高,产品价格降不下来,所以市场一直被日本企业所占领。

王永庆认为,如果公司仅仅按照台湾市场的需求量来确定企业的生产规模,成本就会降不下来,因此尽管仅仅是生产100吨产品还是卖不出去。但是,假如能够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使得成本降低,再进一步降低售价,就有可能增加销量,这样不但能夺回台湾市场,还能把产品推向整个世界。

那么,到底扩大规模能不能降低生产的成本呢?

王永庆先生认为这是可能的,因为在台湾生产PVC塑料粉的原料十分丰富,并且台湾劳动力丰富而且工资水平很低。于是王先生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在台湾PVC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扩大规模。

1960年台塑集团的PVC塑胶粉生产达到了月产1200吨——这正是PVC生产的适度规模,从而实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平均成本最低,结果不仅收复了台湾市场,而且产品大量出口,变积压为短缺。

王永庆成功了,他的成功不仅受益于规模经济,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努力,例如降低销售成本、加强内部管理、与国外合作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规模扩大使得生产成本降低。王永庆也获得了华人“经营之神”的称号。

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说的是当一个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它的生产成本会不断地降低。上述例子中,就是一种被称为规模经济的现象,台塑集团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成功的降低了自身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得台塑集团脱离了产品市场局限于台湾,且供过于求的困境。

当然,企业的规模也并不是越大越好,当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企业规模过大,企业的管理与信息传递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而使得生产成本不断地提高,这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也会经历的规模报酬递减的过程。

27.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

有一天,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招聘一个营销人员,许多大学生纷纷赴公司应聘,公司出了一道让他们摸不到头脑的题目:就是让他们想办法在十天内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应聘者,这时候你该怎么办?我们都知道,和尚都是光头,并不需要梳子来整理头发。在经济学中,我们把这种情况说成是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不足,当出现需求不足的时候,一般来说厂家会降低价格,以保证商品能卖出去。然而生产木梳也需要成本,所以应聘者不可能不要钱的把梳子送给和尚,他们该怎么把梳子卖出去呢?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当应聘的学生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应聘要求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出家人都是光头,用梳子干什么?于是,大多数大学生都由于觉得荒谬而离开了。最后只剩下了3个大学生。甲、乙、丙三个人。

十天以后,主试者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卖的?”甲讲述了自己游说和尚买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主试者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把。”“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髮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下了10把木梳。

主试者问丙:“卖出多少把?”答:“1000把。”主试者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剎,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剎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也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经济学告诉我们,当需求不足的时候,降价能够增加商品的出售量,但并没有告诉我们其实还可以创造需求。同样一件商品,当赋予不同含义的时候,它销售的价值往往会不同。就像那把木梳一样,如果仅仅考虑梳头这样一种用途,这对和尚而言是没有价值的;但是换了种方式,情况却截然相反。

28.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到商店或者超市去买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会发现每样东西都有一个出售价格。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价格是怎么决定的呢?

经济学告诉我们,价格是由供求共同决定的。供——指的就是商品的供给量;求——指的是所有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供求双方是如何共同决定商品价格的。如果某商品的供应总量下降了,其价格就会上涨;同时,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上升了,那么商品价格也会上涨。当供给和需求相等的时候,就产生了我们商品的价格。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供求如何决定价格。

同中国一样,越南也实行了大胆的改革开放。自从20世纪80年代越南实行经济改革以来,越南的经济就一直在快速的增长。从1988年到1998年十年间,越南每年的人均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我们可以理解为平均每个人生产产品的数量)年增长率为5.5%,所以十年间平均人均产出总共提高了73%。然而,尽管越南经济增长迅速,但是收入不平等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也就是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却越来越穷。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表明,1998年越南收入排在前20%的那一部分人,其人均收入提高了16%;而同一年,收入排在最后的20%的那部分人,其人均收入反而下降了1%。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越南经济在飞快发展的同时,一部分人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而另一部分人的生活反而更差呢?

下面我们就用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我们把工人提供的生产劳动看作是一种商品,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在商店买到的笔、纸、巧克力等商品一样,那么工人的工资就相当于这种劳动商品的价格,也就如同我们的商品价格一样。

由于那部分收入排在最后20%的贫困人口大多数都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非技术工人,而这部分工人的数量在1998年的时候有很显著的增长,这相当于市场上非技术工人提供的劳动这种商品的数量增多了;同时,工厂对非技术工人提供的劳动商品需求却没有明显的上升(也就是工厂并没不需要更多的非技术工人)。根据前面的知识我们知道,既然劳动这种商品的数量增长了,而购买劳动(这里指的是雇佣工人的意思)的厂商却还是那么多,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所以劳动的价格——工资自然会下降。于是就出现了上面我们看到的结果——越南的经济在迅速发展,但是穷人的生活水平却越来越差。

相反,那些收入排在前20%的人,他们要么是老板,要么是技术工人,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对这部分人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的数量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就像商品一样,卖的人少了买的人多了,价格就会自然而然的涨上去。于是这部分人的工资水平提高了,收入就自然上去了。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学到,商品的价格其实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商品的价格时上时下,正是由于商品的供求发生了变化。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农民工的工资这么低了,那是因为进城工作的农民工太多了,而社会的需求量并没有那么大,所以农民工的工资才会这么低。

同样的,最近这些年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水平普遍下降了,原因也是因为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太多了,但是我们社会却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才会使得学生毕业后的工资变得比以前低。

29.丰收悖论

丰收在同学们的眼中是一件喜事,它意味着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国富民强,可是在经济学领域中,丰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农民而言。

丰收悖论是经济学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悖论:设想某年大自然对农业格外恩惠,寒冷的冬季冻死了害虫,适于播种的春天早早到来,夏季丰沛的雨水使禾苗茁壮成长,阳光灿烂的秋季又使农作物易于收割和运输。年终,农民一家高高兴兴围坐在火炉旁计算一年的收入。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少见的好年景和大丰收却使这个农家的收入比往年减少!他的邻居以及其他地方的农民也遭遇相同的命运。

这个故事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丰收悖论”经典经济学丰收悖论:好年景和大丰收反而降低了农民的收入。丰收悖论的成因何在?我们通过下面这个例子进行说明。

陕西省遍地苹果树仿佛是转瞬之间发生的事情。我国传统的苹果生产基地是辽宁南部,山东的胶东半岛,现在陕西取而代之,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人均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

陕西大量种植苹果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1998年达到760万亩,成为我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优质的陕西苹果在1995年,1997年、1999年的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连获金牌或名牌称号。刚开始的时候,种植苹果给陕西省农民带来了大量的财富。1999年,全省苹果总常量达到395万吨,收入72亿元,并带动起相关产业20多个,增收达30多亿元,苹果占全省农业收入17%。

然而在陕西大力发展苹果生产的同时,其他一些地方的苹果产量也在快速增长,而市场的消费量并没有随之同步增长,于是就出现了“卖难”的问题,造成大面积滞销,同时价格也急剧下跌。

在苹果收获的旺季,从西安到延安的马路两旁,到处是堆积如山的苹果箱子。刚采摘的红彤彤的红富士,以前的时候能卖到每公斤1.8元左右,而现在几角钱一公斤都无人问津。据省农调部门的估算,多数县的苹果积压占总产量的20%左右,有的县甚至高达40%。

丰收,并没有给陕西农民带来收入的增长,在经济学中我们把这样一种问题解释为缺乏需求弹性,所谓缺乏需求弹性简单而言就是当商品价格降低的时候,其消费量并不会有明显的增加,也就是说市场上对于产品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因而正如当陕西农民面临丰收的时候一样,由于苹果缺乏需求弹性,因此就出现价格大幅降低但是产品却大量滞销的情况,农民的丰收不但没能让他们获利更多,相反却使他们收入减少。

30.微软——垄断的代表

比尔·盖茨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在他19岁的时候就主动离开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哈佛大学,创办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微软公司。

虽然盖茨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微软公司的成长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经过数月的调查之后,认为微软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并因此向法庭提起了一起最为著名的反垄断案件。

所谓的垄断,指的是对于某种产品,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在生产而没有其他厂商与其竞争的局面。同时,我们把这个企业称为垄断厂商。之所以美国司法部认定微软公司是一家垄断厂商,是因为微软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电脑操作系统,在当时几乎占领了整个全球市场,因此也就构成了垄断行为。我们现在用的操作系统其实基本上都是微软生产的,微软依旧垄断着整个电脑操作系统市场。

经过两年的艰难调查起诉,2000年4月联邦法官杰克逊判定微软违反了反垄断法,把捆绑销售作为阻碍竞争的手段,维持微软的垄断地位。并裁定微软公司必须一分为二,结束垄断局面。虽然后来微软公司经过再次上诉,终于推翻原先的判决而维持了继续保持一个公司的审判,但是微软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诉讼费用。

而事情并没有这样结束,2004年欧洲执委会认定,微软利用其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主导地位来压制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违反了欧盟的反垄断法规,并对微软公司开出了4.97亿欧元的天价罚单,创下了反垄断处罚之最,这次处罚使得微软股价大跌,受到了巨大损失。

那为什么几乎全世界都这么反对公司的垄断行为呢?因为垄断会限制竞争,如果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公司一定会抬高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盖茨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公司是一家垄断公司。

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对整个社会是有危害的,因为它不但会高价销售产品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也限制公平竞争,或者造成违法受贿等行为。

31.为什么价格会不一样?——价格歧视

如果你是一家游戏公司老总,当你们公司在推出了一款新游戏之后,你会如何制定你们这款游戏的销售策略以使得你获得的利润最大呢?

我们下面来看一下迪斯尼公司的销售总监们是如何制定销售策略的。

我们都知道,迪斯尼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娱乐公司,当迪斯尼公司第一次发行小美人鱼录像时,他们制定的销售策略是:录像带的零售价规定为20美元每张(在当时相当于160人民币)。但是每位消费者在买录像带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张5美元退款单,如果消费者把单子寄回迪斯尼公司,公司就会给他寄回5美元的退款,这时候也就相当于买这个小美人鱼录像带只花了15美元。

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迪斯尼公司不把价格直接定为15美元?非得把程序弄得这么复杂呢?这样不但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比如退款的手续费、办理退款手续等,而且最后赚的钱还不是一样吗?

但是,事实上结果并不一样。我们假设迪斯尼制作录像带的成本是每张14美元,如果对所有的消费者实行统一的价格,那么迪斯尼公司只能把价格定位20美元(因为如果只卖15美元的话,公司就赚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么多钱)。那么这时候那些想花钱买录像带但是又付不起20美元的消费者就买不到产品。比如一个消费者愿意花16美元买这录像带,虽然这时候如果公司卖给他的话是赚钱的,但是现在由于定价问题公司却赚不到这部分钱。

所以迪斯尼公司采用这样一种聪明的策略,如果是那些花不起20美元的消费者想买录像带,那么只需要在买过之后把退款单寄回公司就可以了,这样他实际上并没有花20美元,因为公司会给他退回5美元。而对于那些本来就不在乎花20美元买录像带的人来说,可能他们并不愿意花这点时间把信寄回公司(时间是有价值的,越是有钱人他们的时间价值就越大),所以公司也相当于是卖了20美元每张唱片。

迪斯尼作为一家垄断厂商,实行的其实是一种价格歧视的销售策略,所谓价格歧视,指的是厂商卖同样一件产品,对不同的人收取不一样的价格的行为。我们生活中会很常见这种行为,例如:电影票、火车票对学生和其他人收费是不同的、旅游景点对外国人总是收取更高的门票等。

32.波音和空中客车——寡头市场

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规模庞大的寡头市场——民用飞机市场,在这个市场里有两个领头企业:美国“波音”和欧洲“空中客车”。在全世界的天空里纵横穿越的客机基本上都是产自这两家公司,中国也不能例外,民机市场亦被“波音”、“空客”两个企业共同垄断。到现在,民机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统计数据表明,在这一市场,特别是干线飞机领域,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已经完全瓜分完了世界市场。飞机价格极其高昂而又不可或缺,可以想象,在这一领域,占据垄断地位的波音和空客会获得多么丰厚的利益。

在这里,这两个公司叫做寡头,民用飞机市场也就是所谓的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也称寡头垄断,是指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少数几家大企业所控制的市场,其特点是在该行业中厂商数量少并且相互影响,而商品的价格比较稳定,厂商们进出这个行业都不容易。

这里也许有个疑问,为什么其他的飞机公司不能进入这一市场呢?两个公司是没有权力禁止其他公司(包括本国或者外国)进入客机市场,但是,他们却可以利用自己的强大实力,在这一市场上打压其他公司,从而确保自己的霸主地位。从寡头市场的行业特点就可以得出为什么。

在现实当中,寡头垄断非常常比如汽车、钢铁、造船、石化,以及我们正在谈论的飞机制造等部门。这些行业的突出特点就是“两大一高”——大规模投入、大规模生产、高科技支撑。这些苛刻的条件使得一般的厂商根本难以进人,再有钱的企业在这些行业门口一站,马上就会发现自己根本就没资格进入。而且,那些已经历长期发展、具备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为了保持对技术的垄断和丰厚的利益,也势必要采取种种高压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绝不允许任何后来者与自己分享这一市场。这是现实,也是一种市场竞争的必然。寡头市场有着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优势,也有着明显的劣势。总的来说,就经济效率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寡头企业利润有着稳定、可靠的保障,加之缺乏竞争者的加入,因此寡头企业在生产经营上要缺乏积极性,这会导致其效率降低。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寡头企业规模较大,往往便于大量使用先进技术,所以又有效率较高的一面。有鉴于此,许多国家都在试图“扬长避短”,在发挥其高效率一面的同时,制定相应政策法规抑制其低效的一面(比如保护与寡头企业密切关联的其他中小企业的权利,打击垄断等),从而促进寡头市场的竞争。

33.“波音”吃掉“麦道”——经济中的兼并

在1996年,“麦道”在航空制造业排行世界第三,仅次于“波音”和欧洲的“空中客车”。该年“波音”以130亿美元的巨资兼并“麦道”,使得世界航空制造业由原来“波音”、“麦道”和“空中客车”三家共同垄断的局面,变为“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之间的超级竞争。新的波音公司在资源、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实力急剧膨胀,其资产总额达500多亿美元,员工总数达20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这对于“空中客车”来说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以至于两家公司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在经过艰苦的协商、谈判后,波音公司最终被迫放弃了已经和美国几十家航空公司签订的垄断性供货合同,以换取欧洲人对这一超级兼并的认可。但是不管怎样,前无古人的空中“巨无霸”由此诞生,并对世界航空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企业兼并在当今已经屡见不鲜。“合而为一”,当优势企业兼并了劣势企业,后者的资源便可以向前者集中,这样一来就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显著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企业兼并有利于其调整产业结构,在宏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兼并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家的重点课题。

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多次企业兼并的浪潮。以美国为例,在历史上就曾发生过5次大规模企业兼并。其中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次兼并浪潮便充分发挥了优化资源配置,在微观上和宏观上“双管齐下”的巨大威力,不仅使得企业走上了腾飞之路,更是基本塑造了美国现代工业的结构雏形。成功的企业兼并要符合这样几个基本原则:“合法”、“合理”、“可操作性强”、“产业导向正确”以及“产品具有竞争能力”。同时,企业兼并还要处理好“沟通”环节,包括企业之间技术的沟通,以及人与人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兼并发挥它的优势,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在未能达到兼并目的的同时反受其害。有统计表明,全球一半以上的企业兼并行为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表面上看,企业规模是增加了,但却没有创造出经济效益,更有甚者,因为兼并使得企业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为什么许多大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喜欢兼并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兼并能够扩大企业的规模,使得企业在竞争中更具有垄断能力,获得更多的利润。

34.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七喜——差异化经营

如今享誉全球的可口可乐,在最初的时候是用来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然后才被重新定义为饮料,从而走出药房,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在行业内形成垄断性优势,垄断经营使得可口可乐公司刚开始的时候获得了巨大利润。

可口可乐遇到的第一个竞争对手是百事可乐。最初,没有找到方向的百事可乐一直过得很艰难,曾三次请求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最后,百事可乐发现可口可乐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发明了可乐,是可乐的鼻祖,而这也就意味着传统、落伍和过时,于是百事可乐重新定位品牌核心价值为“新一代的选择”,并以此对百事可乐品牌进行全面规划,从而突围,成为与可口可乐分庭抗礼的两大可乐品牌巨头之一。

可口可乐遇到的第二个竞争对手是七喜。七喜初创时,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已经足够强大,七喜完全是一个小老弟的角色。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七喜对美国当时的饮料市场进行了创造性的切割,把自己的产品定义为“非可乐”以区别两大可乐公司,开创出一个全新的产品品类,一跃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品牌。

我们看到,在竞争的过程中,百事可乐采用感性的切割策略,以品牌价值诉求为切割点;七喜采用物理切割策略,以产品属性和功能特点为切割点。他们都用自己的方法分别使得自己的产品差异于竞争对手的产品,通过差异化的经营他们都获得了忠实于自己的客户群,同时也由于差异化经营的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使得它们都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公司之所以不生产与别的公司完全相同的产品,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差异才能形成垄断的局面,经济学告诉我们,就是垄断经营才是企业能获得利润最大的经营模式,所以公司才会努力的寻求自身产品与同类产品的差异化。同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差异化经营也是公司能够生存下去的一种好办法。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林林总总的产品,几乎找不到两种产品时完全一模一样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品牌的运动鞋,不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不同性能的牙膏,就是这个道理。

35.Intel和AMD的竞争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35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电脑的核心部分——CPU,中文称之为中央处理器,是一台电脑的核心智能。在1995年以前,整个世界上只有一家企业在生产这种产品,即英特尔公司。由于没有其他企业与其竞争,英特尔公司垄断了整个世界的CPU市场,我们知道当市场上只存在一家垄断厂商的时候,厂商一般会制定一个较高的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公司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一般都比较昂贵,而英特尔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行业存在着如此高的利润,因此吸引了其他投资者冒着跟英特尔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公司竞争的压力,纷纷进入这一行业,试图分享其中的一部分利润。

在1995年,有少数几家新企业进入了该行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AMD公司,它的产品在价格和质量方面很快成为英特尔的重要挑战者。

虽然总的来说,英特尔在市场上还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市场份额的大部分还是被这个公司占有。但是由于这个时候有了竞争对手,并且两家公司并没有在价格方面进行合作,而是都想占领市场,卖出更多的产品。所以,此时AMD公司的加入,导致了整个市场上CPU芯片价格急剧下降,两家公司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并且都在尽力减少生产成本从而压低价格,所以最终使得消费者能买到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好产品,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电脑,同时也促进了技术的创新,节约了社会资源。

在竞争的压力下,无论是英特尔公司还是AMD公司的利润都大大的下降了,曾经一度AMD公司的利润还是负值。之前想要分享优厚的利润的梦想也泡汤了,最终在这场竞争中最大的胜利者不是英特尔,也不是ADM,而是广大的消费者。

点评:在经济学中,我们认为竞争市场才是一种有效率的市场。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垄断带来的坏处,不仅是损害了消费者,同时也造成创新不足以及生产成本过高。只有在竞争的环境下,公司才会更加努力的去减少生产成本、开发新的产品、提高客户服务,经济在竞争中才能保持活力。

36.狼和狮子的故事——垄断和竞争

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一种是狮子,一种是狼。

上帝对羊群说:如果你们要狼,就给一只,任它随意咬你们。如果你们要狮子,就给两头,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还可以随时更换。南边那群羊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一只狼。北边那群羊想,狮子虽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们有选择权,还是要狮子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那只狼进了南边的羊群后,就开始吃羊。狼身体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够它吃几天了。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杀一次。北边那群羊挑选了一头狮子,另一头则留在上帝那里。这头狮子进入羊群后,也开始吃羊。狮子不但比狼凶猛,而且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一只羊。这样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杀,惊恐万状。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正饥饿难耐,它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连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边的羊群庆幸自己选对了天敌,又嘲笑北边的羊群没有眼光。北边的羊群非常后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换天敌,改要一只狼。上帝说:天敌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必须世代相随,你们唯一的权利是在两头狮子中选择。北边的羊群只好把两头狮子不断更换。可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换哪一头都比南边的羊群悲惨得多,它们索性不换了,让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另一头狮子则饿得精瘦。眼看那头瘦狮子快要饿死了,羊群才请上帝换一头。这头瘦狮子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后,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虽然凶猛异常,一百只羊都不是对手,可是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羊群随时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让自己饱受饥饿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饿死。想通这个道理后,瘦狮子就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羊群喜出望外,有几只小羊提议干脆固定要瘦狮子,不要那头肥狮子了。一只老公羊提醒说:瘦狮子是怕我们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万一肥狮子饿死了,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另一头狮子饿死,它们赶紧把它换回来。

原先膘肥体壮的那头狮子,已经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并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它竟百般讨好起羊群来。而那头被送交给上的狮子,则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北边的羊群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南边的那群羊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了,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羊群又无法更换它,它就胡作非为,每天都要咬死几十只羊,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血。南边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要两头狮子。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垄断和竞争。垄断是指某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或者买家。在本故事中,南边的狼就相当于垄断者,由于狼没有被换掉的可能性,所以,它可以为所欲为。而北边有两只狮子可供选择,所以狮子之间存在竞争,因此他们谁也不敢为所欲为。这里很明显的告诉我么有竞争比没有竞争要好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政府要把原来的中国电信拆分为南方公司和北方公司,为什么政府会在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以外还让中国电信经营移动业务的根本原因了。 kqobruaMsB8kBTIG1J6wMjB1KGcDvQx1CtOrLi92Uxp4GvuiMFwy+BJmzB/C4d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