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羊病学
何生虎

第一章 羊疾病诊断技术

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大类。传染病是由于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侵入羊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导致的。寄生虫病是由于各种体内、外寄生虫侵害羊体后,虫体通过对羊的器官、组织的机械性损害,吸取羊体营养并产生有害毒素而导致的。普通病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和产科疾病,多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失调,误食有毒的食物,机械性损伤,异物的刺激以及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为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各种卫生防疫制度,落实各种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防病治病的综合效果,保证养羊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第一节 保定

在给羊只检查、灌药时,需进行适当的保定。羊体格小,性情温顺,比较容易保定。常用徒手保定法,方法是骑跨在羊身上,用两腿夹住羊的前胸部,一手抓住羊角,另一手托住羊的下颌。

第二节 检查的基本方法

一、群体检查

当羊只的数量较多,不可能逐一进行检查时,应先做大群检查,从羊群中先挑出病羊和可疑病羊,然后再对其进行个体检查。

运动、休息和采食饮水三种状态的检查,是对大群羊进行临床检查的三大环节;眼看、耳听、手摸、检查体温是对大群羊进行临床检查的主要方法。运用“看、听、摸、检”的方法通过“动、静、食”三态的检查,可以把大部分病羊从羊群中检查出来。运动时的检查,是在羊群自然活动和人为驱赶活动时,从不正常的动态中检查出病羊。休息时的检查,是在保持羊群安静的情况下,通过看和听,检出姿态和声音异常的羊。采食饮水时的检查,是在羊群自然采食、饮水时,通过观察羊只的表现,检出采食饮水有异常表现的羊。“三态”的检查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1.运动时的检查

首先观察羊只的精神外貌和姿态步样。健康羊精神活泼,步态平稳,不离群,不掉队;而病羊多精神不振,沉郁或兴奋不安,步态踉跄,跛行,前肢软弱跪地或后肢麻痹,有时突然倒地发生痉挛等,应将其挑出作个体检查。其次,注意观察羊的天然孔及分泌物。健康羊鼻镜湿润,鼻孔、眼及嘴角干净;病羊则表现为鼻镜干燥,鼻孔流出分泌物,有时鼻孔周围污染脏土杂物,眼角附着脓性分泌物,嘴角流出唾液,发现这样的羊时,应将其挑出复检。

2.休息时的检查

首先,有顺序地并尽可能地逐只观察羊的站立和躺卧姿态,健康羊吃饱后多合群卧地休息,时而进行反刍,当有人接近时常起身离去;病羊常独自呆立一侧,肌肉震颤及痉挛,或离群单卧,长时间不见其反刍,有人接近也不动。其次,与运动时的检查一样要注意观察羊的天然孔、分泌物及呼吸状态等。再次,注意被毛的状态,如发现被毛有脱落、无毛部位有痘疹或痂皮的羊只,或是听到有磨牙、咳嗽、打喷嚏的羊只时,均应挑出来检查。

3.采食饮水时的检查

是在放牧、喂饲或饮水时对羊的食欲及采食饮水状态的观察。健康羊在放牧时多走在前头,边走边吃草,饲喂时也多抢着吃;饮水时,多迅速奔向饮水处,争先喝水。病羊吃草时,多落在后边,时吃时停,或离群停立不吃草;饮水时,或不喝或暴饮,如发现这样的羊,应挑出复检。

二、个体检查

个体检查是诊断羊病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问诊、视诊、嗅诊、触诊、听诊、叩诊,可以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

1.问诊

是通过询问畜主,了解羊发病的有关情况,包括发病时间,头数,病前、病后的表现,病史,治疗情况,免疫情况,饲养管理及羊的年龄等情况。

2.视诊(望诊)

是通过观察病羊的表现。包括羊的肥瘦、姿势、步态及羊的被毛、皮肤、黏膜、粪尿等,对病羊的病情进行分析。

(1)肥瘦。一般患急性病的羊,如急性瘤胃臌胀、急性炭疽等,病羊身体较肥壮;相反,一般患慢性病的羊,如寄生虫病等,病羊身体多瘦弱。

(2)姿势。观察病羊的一举一动,找出患病的部位。健康羊姿势自然,动作灵活而协调;病羊表现反常,姿势异常,多因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或内脏病痛而引起。

(3)步态。健康羊的步态活泼而稳定;患病羊常表现为行动不稳,或不喜行走。当羊的四肢肌肉、关节或蹄部患病时,则表现为跛行。

(4)被毛和皮肤。健康羊的被毛平整而不易脱落,富有光泽;患病羊的被毛则粗乱蓬松,失去光泽,而且容易脱落。患螨病的羊,被毛脱落的同时,皮肤变厚、变硬,出现蹭痒现象并有擦伤。

(5)黏膜。健康羊的可视黏膜光滑呈粉红色。患病羊则有下面几种情况:若口腔黏膜发红,多是体温升高,身体有炎症;若黏膜发红并带有红点、血丝或呈紫色,多是由严重的中毒或传染病引起;若黏膜苍白色,多是患贫血病;若黏膜为黄色,多是患黄疸病;若黏膜为蓝色,多是患肺病、心脏病。

(6)采食饮水。若羊只采食、饮水减少或停止,首先要查看羊只的口腔有无异物、溃疡,舌是否有烂伤等。羊反刍减少或停止,表明羊只往往患有前胃疾病。

(7)粪尿。主要检查其形状、硬度、色泽及附着物等。粪便过干,多为缺水和肠蠕动弛缓;过稀,多为肠机能亢进;混有黏液过多,表示肠黏膜卡他性炎症;含有完整谷粒,表示消化不良;混有纤维素膜时,表示为纤维素性肠炎。还要认真检查粪便是否含有寄生虫及其节片。排尿痛苦、失禁,表示泌尿系统有炎症或结石等。

(8)呼吸。呼吸次数增多,常见于急性、热性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衰,贫血及腹压升高等;呼吸次数减少,主要见于某些中毒、代谢障碍等疾病。

3.嗅诊

嗅闻分泌物、排泄物、呼出的气体及口腔气味。患肺坏疽病时,鼻液常带有腐败性恶臭;患胃肠炎时,粪便腥臭或恶臭;消化不良时,呼出的气体有酸臭味。

4.触诊

是用手感触被检查的部位,并用力压,以便确定被检查的各器官组织是否正常。

(1)体温。用手摸羊耳朵或将手伸进羊嘴里握住舌头,检查是否发烧,再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升高,常见于传染病;体温下降,则多见于营养代谢病或寄生虫病。

(2)脉搏。注意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强弱等。

(3)体表淋巴结。当羊发生结核病、伪结核病、羊链球菌病时,体表淋巴结往往肿大,其形状、硬度、温度、敏感性及活动性等都会发生变化。

5.听诊

是利用听觉来判断羊体内的声音是否正常(须在安静的地方听)。分直接听诊和间接听诊两种方式。

(1)心脏。心音增强,见于热性病的初期;心音减弱,见于心脏机能障碍的后期或渗出性胸膜炎、心包炎;第二心音增强时,见于肺气肿、肺水肿、肾炎等病理过程中;听到其他杂音,多为瓣膜疾病、创伤性心包炎、胸膜炎等。

(2)肺脏。

肺泡呼吸音过强,多为支气管炎、黏膜肿胀等;过弱,多为肺泡肿胀、肺泡气肿、渗出性胸膜炎等。

支气管呼吸音在肺部听到,多为肺炎的肝变期,见于羊的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

罗音分干罗音和湿罗音。干罗音甚为复杂,有咝咝声、笛声、口哨声及猫叫声等,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肺结核等。湿罗音似含漱音、沸腾音或水泡破裂音,多见于肺水肿、肺充血、肺出血、慢性肺炎等。

捻发音多发生于慢性肺炎、肺水肿等。

磨擦音多发生在肺与胸膜之间,多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胸膜结核等。

(3)腹部听诊。主要听腹部胃肠运动的声音。患前胃弛缓或热性疾病时,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肠炎初期,肠音亢进;便秘时,肠音消失。

6.叩诊

叩诊的声音有清音、浊音、半浊音、鼓音四种。清音,为叩诊健康羊胸廓所发出的持续、高而清的声音;浊音,当羊的胸腔积聚大量渗出液时,叩打胸壁会出现水平浊音界;半浊音,羊患支气管肺炎时,肺泡含气量减少,叩诊呈半浊音;鼓音,若瘤胃臌气,则鼓响音增强。

第三节 临床检查程序

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系统地、有计划地临床检查,才能完整、系统的搜集各方面的资料,作出正确的诊断。一般临床检查程序为:病羊登记及问诊、病羊的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记录病历。

一、病羊登记

病羊登记是指有顺序地记录病羊的各种特征,作为综合判断的依据。主要的登记事项有:病羊所属单位,畜主姓名,病羊的品种、性别、年龄、特征、大小、体重、发病时期和初诊日期等。

二、病历

病历就是记录病羊一切材料的文件,包括病羊的登记、病史、临床检查、化验检查和特殊检查、诊断、治疗方法、诊断病名、在治疗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以及转归等。

病历记录不仅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指导临床实践有积极的意义。因此,病历记录要尽可能详细,同时附上该病历的附件,并妥善保管。

第四节 病羊的一般检查

饲养管理人员平时应注意观察个别羊只以及整个羊群的行为变化。从整体上一般观察羊的肥瘦、步态、姿势,从个体上主要观察羊的被毛、皮肤、黏膜、结膜、食欲、粪尿、呼吸、体温等的变化,以确定羊是否有病,并及时诊治。

肥瘦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病原的长期作用,病羊的身体瘦弱。

姿势观察羊只的举动是否与平时一样,如果不同,就可能患有某种疾病。

步态健康羊的步态活泼而稳定;病羊则行动不稳,或不愿行走。

被毛健康羊的被毛平整且不易脱落,富有光泽;而患病羊的被毛则粗乱蓬松,失去光泽,容易脱落。

皮肤健康羊的皮肤富有弹性,患病羊的皮肤则不然,因此要注意观察羊只皮肤的颜色及皮肤有无变厚、变硬、水肿、发炎、外伤等症状出现。

黏膜健康羊的黏膜呈光滑的粉红色。而患病羊则有下面几种情况:如果可视黏膜发红则多是体温升高,身体有炎症;如果黏膜发红并带有红点、血丝或呈紫色,多是由中毒或传染病引起。

食欲当羊只出现采食量或饮水量突然增加或减少,以及喜欢舔泥土、吃草根等症状时,可能是慢性营养不良,如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如果反刍减少、无力或停止,则表示羊的前胃有病;如果羊不进食,可能是由口腔疾病引起的,如喉炎、咽炎、口腔溃疡或舌有损伤等。

粪便如果粪便有特殊臭味,则见于各种肠炎;若粪便内有大量黏液,则表示肠道有卡他性炎症;若粪便内有完整的谷粒或很粗的纤维,则表示消化不良;若粪便内混有寄生虫或寄生虫节片,则表示体内有寄生虫。

呼吸正常羊每分钟呼吸12~20次,呼吸次数增多见于热性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衰弱、贫血、腹内压升高等;呼吸次数减少,主要见于某些中毒、代谢障碍、昏迷等疾病。

体温用手摸羊的耳朵或把手伸进羊嘴里握住舌头,可以知道羊是否发烧。当然,最准确的方法是用体温表测量。羊的正常体温是38℃~40℃,如果体温高于40℃则表示有发热性疾病。

第五节 注射法

羊只发病后需要及时用药治疗,注射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选择皮肤疏松的部位,如颈部两侧、后肢股内侧等。用一只手提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另一只手持已吸好药液的注射器,以倾斜40度的角度刺入皮肤下方,回抽针芯不回血即可注入药物。注射前后,注射部位要用酒精或碘酊棉球消毒。

肌肉注射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如两侧臀部或肩前颈部两侧。将注射部位剪毛、消毒,然后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完空气,将针头垂直刺入肌肉,抽动针管不见回血即可注入。注射完毕后再次消毒压迫止血。

静脉注射将药液直接注射到静脉内。注射部位在颈静脉(最好在颈静脉沟上1/3处)。吸好药液,一般用12号针头,左手拇指紧压在颈静脉沟上,其余四指在右侧相应地抵住,使静脉膨起。右手拿着针头,与静脉约成30度~45度角,对准静脉刺入。

第六节 投药法

羊患病后有时需经口腔投药治疗。如果病羊能自主饮少量水,可把一些无色无味的药品放入饮水中,否则,可选用下列方法投药。

片剂、粉剂投药法:将片剂、粉剂装入投药器内,从口腔插入到病羊舌根处,推动活塞,药物即进入胃内;或者将药物压碎放人一长颈瓶内,加适量水,从病羊口角灌服。

水剂投药法:一人固定病羊,另一人将粗细适度的胶管插入病羊口中至食管,并用手紧握胶管和口腔,胶管的另一端接漏斗,将药液倒入漏斗中,药即可徐徐灌入羊的胃内。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投药,都需细心、耐心、认真,切勿将药物呛入羊的气管内。

第七节 药物消毒

消毒是养殖场重要且必需的工作环节,消毒方法的正确与否是预防养殖场疫病发生和控制疫病暴发的关键,是养殖场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农村养殖场(户)消毒意识很强,消毒工作也在天天进行。但是,真正能够进行科学消毒的养殖户并不是很多,很大一部分养殖场(户)对消毒的基本常识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往往是跟从和模仿,因而消毒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为此,我们需要对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作一下介绍。

消毒是指清除和杀灭环境和物体中的致病微生物或使微生物灭活的过程,分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物理消毒主要指阳光和紫外线照射等。化学消毒指用化学药品清除、杀灭和灭活致病微生物的过程。

一、常用化学消毒剂

1.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

碱类:主要包括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适用于潮湿和阳光照不到的环境的消毒,也用于排水沟和粪尿的消毒,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蚀性,价格较低。

氧化剂类:主要有双氧水、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卤素类:氟化钠对真菌及芽孢有强大的杀菌力,1%~2%的碘酊常用作皮肤消毒,碘甘油常用于黏膜的消毒。还有漂白粉、碘酊、氯胺等。

醇类:75%的乙醇常用于皮肤、工具、设备、容器的消毒。

酚类:主要有苯酚、鱼石脂、甲酚等,消毒能力较强,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污染环境,价格也较高。

醛:常用的有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可用于排泄物、金属器械的消毒,也可用于栏舍的熏蒸,可杀菌并使毒素下降。具有刺激性、毒性,长期使用会致癌。

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有新洁尔灭、消毒净、度米芬,一般适用于皮肤、黏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季铵盐:新洁尔灭、度米芬、洗必泰等,既为表面活性剂,又为卤素类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黏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2.根据消毒效果可分为

高效消毒剂:戊二醛、甲醛、过氧乙酸。

中效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碘伏、复合碘、强力消毒王)、酒精。

低效消毒剂:新洁尔灭、洗必泰。

二、选择消毒剂时应遵循的原则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高效、低毒,无腐蚀性,无特殊的臭味和颜色,不对设备、物料、产品产生污染的消毒剂。

2.在有效抗菌浓度的情况下,选择易溶于或混于水的消毒剂,并与其他消毒剂无配伍禁忌。

3.对大幅度温度变化显示长效稳定性,贮存过程中稳定。

4.价格便宜。

三、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的事项

1.将需要消毒的环境或物品清理干净,去掉灰尘和覆盖物,有利于消毒剂发挥作用。

2.养殖场应多备几种消毒剂,定期交替使用,以免使病菌产生耐药性。

3.密切注意消毒剂的发展动态,及时选用和更换最佳的消毒新产品,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第八节 羊场的卫生防疫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养殖场相继出现。如何搞好防疫工作,已成为所有养殖场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疫病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原种场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制定相应的制度,对疫病进行控制和预防,以保证种羊的延续和质量的稳定提高。另外,还应严格贯彻《家畜家禽防疫条例》,预防羊群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防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从生产到销售,从场内到场外的各方面、各环节。因此,养殖场必须把防疫工作纳入到正常的管理中,建立由兽医人员监督执行的、全体人员参加的全防体系。把防疫原则和防疫制度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落实防疫制度,才能避免疫病的发生。

二、按时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提高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动物易感性的重要措施。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要注意:

制定周密的免疫接种计划。疫苗在接种后,通常需经一段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故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季节,作好相应的免疫接种计划,按规定程序接种。

要有科学的免疫程序。家畜在身体状况不良时,不能进行接种。有些母源抗体会影响和干扰抗体的梯度,甚至完全抑制抗体的产生。为了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对某些传染病应进行母源抗体的监测,如无条件,可根据经验确定初次免疫的时间。

三、综合防疫重在预防

传染病虽然由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和易感动物组成,但影响疫病流行的因素却是多方面的,所以应采取多方面的综合防疫措施,消灭一切不利因素。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既有利于羊只的饲养,又可避免购买羊只时带进各种传染病。如果确需从外单位引种,应尽量不到疫区去购买,而且买入后要隔离检疫1~7日,确认健康无病,方可与原来的羊群混饲。

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时,除加强口岸检疫外,入场前,还应隔离检疫,发现病羊,立即严格处理。

防疫工作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任何人都应自觉执行和遵守防疫制度,才能拒疫病于场外,保证羊群正常生长,万无一失。

四、羊病的防治

羊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坚持定期驱虫和防疫。

1.加强饲养管理

养羊业应根据农牧区草场的不同条件和情况,按羊的品种、年龄、性别的差异分别进行编群饲养。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划区轮牧制度。

小尾寒羊适合于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模式,或完全舍饲的模式,但要有适当的活动场所,按不同季节和不同情况,适时合理地调整饲料配方。对幼羊、孕羊和泌乳期的成年羊补饲尤为重要。

种公羊配种期间应采取舍饲的方式,按营养标准饲养,以保证较高的营养水平。要尽量缩短剪毛、配种、产羔、断乳和分群等主要环节的时间,以增加有效饲养或放牧的时间。为提高羊的品质和生产性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因羊的流动而带来病原,要选择好的育种场,选择健康的良种(公、母)羊,抓好管理。

2.搞好环境卫生

先彻底清扫羊舍,然后用消毒液洒匀喷湿天棚、墙壁、饲槽和地面。在产前、产后及产羔高峰这几个时期,对羊舍要进行多次消毒。舍棚出入口应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一般种羊场应抓好入场消毒三道关:大门口、生活区和生产区。消毒液用10%~20%石灰乳,2%~4%氢氧化钠溶液(火碱),5%来苏尔,4%福尔马林。

对羊舍和病羊停留过的地方的表土应铲除,并用火焚烧。特别对于有病死羊的场所,小面积的可用4%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3.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疫苗是激发动物机体对某种传染病发生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在平时常发生传染病的地区或传染病潜在的危险地区,有计划的对健康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地区、各羊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各异,而可以预防这些病的疫苗又不尽相同,免疫时间也长短不一。因此,羊场往往需用多种疫(菌)苗来预防不同的传染病。 /YADFnTtbqH+BfZl+HlhNKBumg8nfpP6kmUpcyXZqj2HDHzY5tuab/supvZ1RT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