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鼠疫高级细菌学
张涛,冯克勇,邱俊荣

前言

SARS隐去,禽流感紧随其后,带给我们的反思是:其实一些传染病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人类先前没有涉足到一些边缘地区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的地区;过去的诊断技术,不知将它们如何区分开来;当然,人类在进化,病原微生物也在进化,特别是一旦基因组的突变跨越了物种间相对单一寄生的模式,某种疾病就会在新的物种间暴发流行,灾难就会发生。对传染病的重新认识,带来了观念的转变。加强医院哨点监测,开发新一代疫苗,建立疾病发生过程的模型,研发病原体的快速诊断技术等,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国存在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最为复杂多样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现这些疫源地正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我国面临着鼠疫的严重威胁。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全民性的“灭鼠拔源”运动,曾一段时间使我国大部分疫源地处于隐伏状态。从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间鼠疫事件,绝大多数都是在没有事先侦知动物间鼠疫流行的情况下发生的,这说明,我国的鼠疫监测离先期发现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在快速诊断技术方面。为此应加强荧光免疫、免疫胶体金等诊断技术在鼠疫监测中的推广应用。

WHO推荐的鼠疫菌诊断“金标准”四步检验法以及鼠疫菌的分离培养技术都是沿用20世纪50年代的方法,我们很少真正能从健康的活鼠体内直接分离到鼠疫菌,绝大部分菌株的分离是在动物间鼠疫暴发流行时或出现大批自毙鼠时获取的。为此我们必须加强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的研究,在病原学方面,以PCR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为导向,才能大大提高鼠疫菌在自然界的检出率。在免疫学方面,要开展鼠疫菌多种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标记方法的研究,克服F1抗原检测技术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鼠疫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研究方面,如ELISA和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本书就以上这些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能给鼠疫控制及诊断工作带来一点启示,对鼠疫防治及其病原微生物的科研教学、鼠疫监测工作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书也可作为全国鼠疫专业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教材使用。

相信随着微生物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病原微生物致病及毒力基因的进一步认识,可将研究所获得的信息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将帮助人们培育出更好疫苗,来对付至今仍流行于世界范围的瘟疫。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与诊断水平将会提高,微生物作为模式生物将进一步促进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信息学,将成为21世纪生物技术的核心。微生物是一把悬在我们头顶的双刃剑,在给自然界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会带来灾难。它创造的不仅仅是财富,而且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由于编写仓促、水平有限,纰漏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同时向支持本书出版的国家CDC传染病控制所和云南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鼠疫室的同仁致谢。

张涛 冯志勇 邱俊荣

2006年8月于广东 Be2vAEwIaN2JpdxxsYB71Y+C0Eaot8TxHNqp9HUzFVaiM4U6UW7hvLXhWRBkGY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