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基地肉牛养殖技术
于利子,宋学功,邓志忠

第一章 肉牛业是我国草畜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在我国为什么要发展草畜产业,尤其是肉牛业?养殖肉牛有哪些有利条件?如何使广大农民和干部彻底转变思想,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这一切合我国实际的养殖业,变被动为主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看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世界畜牧业的几种类型

(一)草原型畜牧业

草原型畜牧业主要是像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拥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靠草原可以提供优质廉价的畜产品的畜牧业。这些国家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草原型畜牧业是这些国家的经济支柱。我国有3.0亿公顷天然草原,草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南方虽然有大量草山、草坡,草原总面积约1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5%,但大部分草原由于超载放牧已严重沙化、退化、产草量低,不能像澳大利亚等国家那样靠草原提供畜产品。因此,靠草原吃肉吃奶这条道路在我国走不通,在本地区也走不通。

(二)粮食型畜牧业

粮食型畜牧业主要是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人均拥有粮食多,有的国家人均拥有粮食在1500千克以上,可以通过粮食转化提供畜产品,发展高耗粮型的畜牧业。而我国人均粮食多年在262千克~300千克之间徘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统计,人的食物要得到根本改善,要求人均粮食在1500千克以上;人的食物要得到较大改善,要求人均粮食在800千克以上。我国有13亿人口,耕地面积仅为18.31亿亩,人均拥有粮食不足400千克。我国缺少粮食,玉米又是主要的能量饲料,由于国际能源涨价,玉米的饲料属性正在发生悄然变化,用于燃料、化工的比例越来越大、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不能像法国那样靠大量的粮食提供畜产品。我国要以占世界7%的土地解决占世界22%的人口的粮食问题,还要在这片土地上解决13亿人的畜产品消费问题,靠粮食发展畜牧业,满足我国人民对畜产品的需求这条道路我们更是走不通。

(三)农牧结合型畜牧业

农牧结合型畜牧业主要适合中国、埃及、印度等人均拥有粮食少、天然草场少、产草量少的国家。这些国家既不能把吃肉的希望寄托在草原上,也不能把吃肉的希望寄托在粮食上,在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上除了改良、利用好天然草原外,主要要用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发展吃草省粮与人争粮不明显的草畜产业。要以人工种草作为纽带,既解决人的吃肉问题,又要通过人工种草改善生态,培肥土壤,解决人的吃粮问题。13亿中国人既要吃粮又要吃肉、蛋、奶,只有走草畜产业这条路,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唯一选择,也是为什么要将肉牛业确定为养殖业发展的突破产业的根本所在,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切合我国实际的。正因为这样,在我国畜牧业发展规划中国家提出了“两稳定,两加快,两突出”的战略思路,即稳定生猪和禽蛋的生产,加快草食家畜和优质肉鸡的生产,突出发展牛奶和羊毛的生产。这不仅是从我国畜产品供求构成出发的,更主要的是从我国饲料资源状况出发作出的决定。因为牛是反刍动物,吃草、省粮、对粗饲料的利用率高。据测定,植物合成的有机物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只占25%左右,其余根、茎、叶、秸秆都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而被浪费,但这些根、茎、叶、秸秆却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经过科学处理,可以作为我国饲料的重要资源,用以养牛。我国年产秸秆约6亿吨,综合利用4亿吨,还有2亿吨左右未被利用,即使被利用的也是粗放的低水平利用。如果通过秸秆酶贮,将未被利用的2亿吨秸秆充分利用,生产草食动物饲料,可节约饲料用粮6000万吨,能有效地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降低饲料和劳动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在我国既要解决粮食问题又要满足畜产品供应问题,必须走秸秆畜牧业的道路,草畜产业尤其是养牛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我国发展肉牛养殖业的有利条件

(一)我国牧草资源丰富,发展基础雄厚

宁夏固原位于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一个典型的水土流失区。按全国农业自然区划可分为六盘山阴湿半阴湿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少地方是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群众有“种一茬庄稼脱一层皮,下一场雨来流一沟泥”的凄凉感叹,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多达2.4亿吨,相当于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量的1/16。裸露着肌肤的黄土地正承受着大动脉流血的灾难,水土保持为当务之急,为了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大片可供种草的荒山沟坡和退耕地,牧草发展潜力巨大,是发展草食家畜的“铁秆庄稼”。通过多年努力,宁夏固原已有多年生优质人工牧草1028万亩,户均9.4亩,仅紫花苜蓿种植面积就达300万亩,还有地膜玉米50万亩、围栏补播改良的天然草场100万亩,按大家畜折算,每头大家畜已有草山144.3亩。年总产干草33.63亿千克,其中苜蓿干草14.45亿千克,而固原畜禽饲养量只有435万个绵羊单位,远未达到牧草的养殖能力,还有176万个绵羊单位的养殖潜力。由于后续产业发展不起来,大部分牧草未被利用,无法转化,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使不少人对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表示怀疑、失去信心,个别农户已出现复垦种粮现象。目前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种草及林间种草种植的人工牧草已进入产草高峰期,需要尽快找到转化途径,再加上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牧草发展基础雄厚,是发展肉牛养殖的“铁秆庄稼”。

(二)我国土地辽阔

西北地区优质肉牛基地区域人均拥有的土地是全国平均数的2.4倍,目前未被利用的土地还有28.7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10%,有耕地67.2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20.7亩,每头大家畜负担40亩,这种状况根本谈不上精耕细作,只能广种薄收,如果能把土地这个资源优势纳入到大农业的大磁场中去,通过人工种草养畜,不仅能使畜牧业有个广阔的前景,还将为粮食生产提供后劲,有利于形成草—畜—肥—粮的大农业良性循环体系,实现自然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在种植业产量潜力、价格潜力都不会有太大空间的情况下,当前农民增收主要有四个渠道,即劳务经济、养殖经济、加工经济、特色经济。目前农村中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留守族大多为老人和儿童,因而发展养殖业就成了留守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西北地区经济建设中,人、财、物三大资源的基本格局是: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物质资源相对不足。在资金、技术、劳动力资源中,该地区最不缺的就是人力资源,为此以人力丰富之长,补资金匮乏和资源不足之短,才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最现实的选择,才能逐步克服和缓解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养牛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加工转化增值潜力巨大,而且养牛业所适应的地域比种植业更为广阔,它在微观上可以不受本地区季节和资源的限制,使劳动力得到常年均衡的合理利用,还可以吸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安置退耕还林草以后从土地上闲置下来的富余农民,使他们就近创业,并满足他们“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愿望,让他们就近创业,离土不离家。

(四)我国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多,发展草畜产业可以扬长避短,是建立避灾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西北地区优质肉牛基地多数地方海拔高,年均温度仅5℃~6℃,无霜期为96天~158天,平均只有120天,冬季寒冷漫长、春秋相连,影响作物授粉和成熟等,种植粮食作物无可靠收成,气候变化剧烈,素有“早穿棉衣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从山谷到山顶,农业相差一两个季节,山谷往往可以种小麦、玉米等夏粮,山顶却只能种荞麦、胡麻等,不利于农民集中耕作收获,不利于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再加上十年九旱,以干旱为首的自然灾害频繁,风、冻、雹、病、虫、兽等自然灾害互为因果,肆意肆虐,种植粮食作物往往无可靠收成。目前不少地方已出现了大面积撂荒现象,而种草养畜,发展肉牛养殖相对稳定,风险较小,收入比较稳定。

(五)水源、空气、土壤无污染,便于生产绿色无污染畜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优质优价已成大趋势。西北地区由于交通、工业相对落后,水源、空气、土壤无污染,便于生产绿色畜产品。2002年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中,宁夏回族自治区被列为优质牛羊肉生产重点区域,固原市被列为六盘山草地肉牛区,同时固原市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肉牛产地认定和牛肉产品认证,是生产无公害肉牛的最佳产地之一。双汇集团的老总说过这样一句话,固原的牛喝的是矿泉水,吸的是天然氧吧的氧,生产出的是绿色无污染的畜产品。要充分发挥西北地区优质肉牛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发展肉牛养殖。

(六)清真品牌和便利的欧亚大陆交通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的十大牧区之一,又是回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回族素有养牛的传统,牛、羊产业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要不断发挥清真品牌优势和利用民族地区优势,生产清真肉类及其食品。据统计,世界范围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已超过13亿人,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要发挥回族善于经商的优势,同时利用便利的欧亚大陆交通,主打清真品牌开发清真牛肉食品,促进畜产品的对内、对外交流,向中东出口活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七)我国畜产品供求状况决定我国可以大力发展优质肉牛生产

从目前我国人均拥有畜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来看,鸡蛋占有量已经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水平,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0多千克,但肉类中牛羊肉比例不大,猪肉占有很大比例,水产品和牛奶严重不足;从目前我国人均乳品拥有量看,我国人均占有的奶制品量不足10千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人均奶制品占有量是102千克,发展中国家是30千克,差距很大,10∶100,这是不争的现实。2008年全国肉类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6%,其中猪肉产量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45%,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4%,2008年我国牛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6%,我国人均牛奶的占有量仅为6.6千克,可以看出,我国的畜产品主要是以高耗粮的养猪业为主,这与我国的国情不相适应。2005年我国牛肉产量达到675.9万吨,是世界第四大牛肉生产国,但牛肉人均产量只有4.3千克,比世界平均水平的9.8千克低5.3千克,更低于一些牛肉主产国的人均产量水平。难怪中国的畜产品总是随着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大起大落。预计今后随着粮食涨价,尤其是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的其他用途增多,用于燃料、化工比例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大,猪肉、禽肉还会继续在高价位运行。因此,中国的畜牧业结构必须做大的调整,发展节粮型畜牧业,走草畜产业道路,大力发展肉牛养殖。

(八)发展肉牛产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是整个生态循环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绿色植物转化、蓄积的太阳能,能为人们直接利用的部分是不大的。根据测定,农作物的全部产物中可为人类直接利用作为生活资料的仅占1/4,其余3/4是根、秸秆、枝叶等。草山、森林等生产的大量牧草、树叶等植物资源中包含有比人类直接利用部分多得多的营养物质,而牛能将这些资源中的养分转化为对人类十分有用的产品,而且转化效率是各种家畜中最高的,肉牛的这种功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其他任何经济部门所不能代替的。从经济上看畜禽将植物产品转化为动物产品却是最简单、最经济的,是其他经济部门无法比拟的,所以畜牧业是最盈利的部门。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资金、技术的制约、要发展经济畜牧业是最简单、最容易、最经济的。

总之,我们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整种植业及大农业内部农—林—牧结构,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畜牧业发展先进的国家。实施大农业战略就是要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赋予畜牧业应有的地位,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更好地发挥和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加快草畜产业发展,积极推进肉牛基地建设,立草为业,以草促牧,肉牛为先,草畜双赢,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尽快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的目标。 rFbqEH0lNcsrSEuYLRxEhVjwqPxcadX/t0XMkDhWZKnea4uRy+ebh5WqlbpOln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