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精选温病医案解析110例
周波,牛阳

导论篇

一、温病学概述

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伤寒杂病论》基础之上的,由于《伤寒杂病论》不能够穷尽所有的热病,故在明清时期随着对温病研究的深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温病学。温病学的产生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产生了新的突破。温病学诊疗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许多传染性的和非传染性的热病,另外还包括许多感染性的疾病。

温病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形成阶段和发扬阶段。萌芽阶段主要是在战国至隋唐时期,这一时期对温病的证因脉治以及预防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温病仍然隶属于伤寒的范畴。成长阶段主要是在宋金元时期,这一时期在理论上有新的进展,在治疗上也有新的突破。形成阶段主要是在明清时期,这一时期对温病的研究尤为深入,涌现了像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一批杰出的温病学家,有大量的温病学著作形成,理论上已经成熟,概念上也已从伤寒的框架中摆脱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发扬阶段主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和支持,加之新一代中医药专家的努力,使得温病学的研究重新焕发了光彩。尤其是在现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生活环境的恶化,一些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使得温病学再次成为广大中医药学家研究的课题。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诊断、防治的专门学科,是历代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系统的高度总结。温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体现在不同季节易导致某种特殊的温病、疾病的传播过程具有规律性等等。温病的辨证也运用了较为特殊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在治疗上强调顾护阴液,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则采取与疾病相适应的治疗方案。

二、温病医案解析的意义

温病学作为一门临床基础课,是中医学生和中医医生必读的中医经典课程,至今温病学仍然作为高等中医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中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门桥梁课程。在笔者从事温病教学和临床的多年经验中,始终认为医案教学在临床基础课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中医教育体制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作为实践医学,中医医案教学就更加显得意义非凡。因此,我们精选了110例常见温病医案,以期能够为教学和临床提供方便。温病医案的选择及其在中医教研中有如下特点。

(一)医案选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结合教材,因材选案,使医案为教学服务,不能够偏离教学。其次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从临床实际出发,选取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疾病特点的一些典型的医案。再次要注重中医病案的特点,即古代中医病案和现代中医病案共同选取的问题,既不能偏重古代也不能偏重现代,要反映中医病案的原貌特点。最后选取的中医医案形式要多样,中医医案从古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形式是多样化的,由古代的问答式病案发展到现代的接近现代医学的医案类型,这些都是选取的目标。

(二)温病医案在温病学教学和临床中的意义

温病医案的编写能够从教学和临床双重意义上起到为学生和中医医生服务的作用,使他们在单纯学习温病学这门课程的同时结合典型医案的研读,从而弥补临床实践少的不足,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中医医生提供临床参考,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aEoq6wdTBi5oRfCXiTCXFvx/lhAl27HVILrl6cdiMBAxedAy8AknA8AqkmdsdR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