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我们为低碳环保行动起来
刘延卫,杨靖

第一章 “低碳”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为低碳环保行动起来

绿色地球保护环境新书系

第一节认识低碳和低碳生活

一、低碳

最近几年,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开始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这些现在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因此,各国现在都开始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与统计方式。

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现在,要把低碳养成一种生活习惯,需要我们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资源的习惯。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而“低碳”又代表着什么呢?通俗地讲,“低碳”就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约束自己,并且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那么,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这里所说的低碳并不是说就要刻意去节俭、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我们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尽量多节约、不浪费,那么同样也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可以说,低碳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艺术、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旅游、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人生、低碳音乐、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而在这其中,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又是最核心的一个内容。

二、低碳生活

我们一定要坚持低碳生活的理念,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因为低碳生活真正着眼于人类未来,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低碳生活”虽然算是一个新概念,但它所体现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加剧而对未来所产生的一种担忧,现在,世界对低碳问题的共识也日益增多。其主流看法是,那些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就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地去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与生产活动。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一般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果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那么还可以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现在,伴随着生物质能、化石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已经开始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最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已经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现在已经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足迹”“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发展”“低碳社会”“低碳世界”等一系列低碳新概念、新政策开始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将会为人类社会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也就是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21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并且通过实行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仍有人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状态,所以多数人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正在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最近几个世纪以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与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量上遥遥领先于那些发展中国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从而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一种“高碳”模式,形成了全球的“样板”,结果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都被“高碳”绑架。实际上,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已经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开始产生怀疑,并且幡然醒悟,从而对“低碳生活”理念有了一个新认识。

第二节地球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当今地球面临的危害

你可能不知道,目前,各种严重威胁到地球和人类安全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酸雨蔓延、固体废弃物成灾、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严重……目前,人类每天都面临着这些严重的危机。

二、地球面临的十大环境危机

(一)臭氧层的破坏

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20~30千米范围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过滤了99%的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臭氧层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将提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让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并且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等。

(二)全球气候的变暖

地球的气温目前在悄悄地升高,并且已经到了为人察觉的程度,它的危害不应被漠视。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这样不仅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还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许多国家将会被彻底淹没。

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环保的热点之一。

全球变暖应该说是当前最重要的一个危机,当前诸多的气候问题都是由于温度的上升而引起的。而地球气温变化的真正原因正是在于人类的活动。在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过程中,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在一些有机废物的发酵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一些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气体。而这些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温室,所以这类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越积越厚,地球温度自然而然也就会越来越高。

(三)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建设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的破坏与日俱增。据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每年都有4000~60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种正受到威胁。1996年世界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报告指出:“地球上1/4的哺乳类动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险境,每年还有10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毁坏。”中国生物的多样性遭受破坏的速度十分惊人。

动植物的生死存亡必将会影响人类的命运。人类威胁其他生物生存的最终结果将会是威胁自己的生存。

(四)森林的急剧锐减

因为人类的过度采伐和不恰当的开垦,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火灾,致使全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据科学统计,近50年来,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并且其锐减的势头至今仍旧不见减弱。

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许多不堪设想的恶果。

(五)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态破坏(包括原始森林破坏)及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全世界的水土流失问题变得异常严重。每年都有相当面积的土地荒漠化,其原因在于过度的放牧及重用轻养使草地逐渐退化。还有些是因为开荒、采矿、修路等建设活动,使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再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

(六)酸雨的大量蔓延

如今,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时就会转化成硫酸与硝酸溶解在雨水中,将雨水的pH值降低到正常底线56以下,这种雨称为“酸雨”。假如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十分高,那么,就会使降雨的pH值低到3左右。1998年南极竟然出现了酸雨,pH值最低只有445。酸雨具有非常强的腐蚀性,降落到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目前,全世界酸雨污染范围正在逐日扩大,同时,酸度也在不断增加。

(七)固体废弃物成灾

通常,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统称固体废弃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固体废弃物也日益增加,如今已经成为地球特别是城市的一大灾害。垃圾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围的空气、水体,甚至地下水。有的工业废弃物中还含有易燃、易爆、致毒、致病、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其危害则更为严重。

固体废弃物引发的危机之所以会产生,正是由于人类对大自然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改变了自然界的收支平衡,从而导致大自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地球的承载力不断地下降。

(八)资源大量短缺

现在,因为人口总数的增加,为供应粮食所需的耕地开始日益紧张,而工业城市建设工程却在不断地占用大量耕地,化肥农药的使用也使耕地的质量不断降低,所以人类正面临耕地不足的困境。

近几十年来,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已经有许多的资源显现短缺的现象,最主要的有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归宿”,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将滞留在土壤内,并且这些污染物还会随着土壤作物的生长和食用而进入人体,危害人类的健康。

中国土壤污染简直是触目惊心。据有关统计显示,中国目前至少有2000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减产的粮食达1000多万吨。这其中最主要的是重金属污染、化学用品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中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水灌区调查显示,在约140万平方公里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已经开始占到污水灌区面积的6480%,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中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多达1000多万吨,而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竟然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铜、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以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此外,还有光污染、核污染、噪声污染等,污染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006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一份环境检查报告中,以“有水皆污”“逢雨必酸”“污染之重,触目惊心”“不能再拖下去了”等字句来形容污染的严重性。假如照此发展下去的话,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在这个地球上不会找到一块净土,将不会再有一块立足之地、容身之处,人类的灭亡也就变得无可避免!

矿产资源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矿产资源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地球上的矿物为人类已知的有3300多种,并构成多样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更是全球经济的产业基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对地球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开采强度也越来越大,世界各国的矿藏资源即将面临枯竭。

现在,人类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矿产资源。

不言而喻,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从19世纪到20世纪,近200年来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正是依靠化石能源的支撑。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和对它们的巨大消耗,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大部分化石能源本世纪都将被开采殆尽。

2010年,《现代快报》对地球的资源来了个大起底,世界化石能源可维持的年数是:石油46年,天然气65年,煤169年。美国能源部信息局乐观地预计,石油极限产量最早将出现在2021年,最迟是2112年,距今还有99年的时间,而煤将会有169年的时间!

世界煤炭可采储量大约为8475亿吨。从长期来看,尽管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相对稳定,但依然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根据当前的消费水平,最多也只能维持200年左右。

科学研究表明,全世界最终可采石油储量为3万亿桶。由此我们可以推算,世界石油产量的顶峰将会在2030年出现。随着剩余储量开采难度的增大,石油产量也会快速下降。

世界天然气储量大约为177万亿立方米。倘若年开采量维持在23万亿立方米,那么天然气将会在80年内枯竭。

此外,据相关资料表明,截至2002年,地球上已经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计算,可供开采的年限分别为:铜22年、铝164年、镍77年、锡28年。

科学家此外还发现许多不可再生的稀有金属资源仅仅可以用十来年。比如铂,全世界的所有铂金属在15年内就可以被人类用光。其与石油、钻石不同,根本无法合成,一旦我们用完了所有的铂,地球将不会再有获得铂的办法。

同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在其他很多的稀有金属上。被用作制造阻火材料的锑金属15年将被人类用光,银在10年内就会被耗尽,锌可能将在2037年被用光,而铟和铪这两种重要的计算机芯片原料金属在2017年就可能被用完。还有,地球上拥有的铟储量,恐怕最多可以维持人类10年的使用。

(九)水资源出现危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和水污染的日趋严重,水资源已经十分匮乏,情况极其严峻。很多人可能会说,地球上的水很多,淡水,海水,地下水,雨水……据估计水的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千米。如果把这些水平均分布在地球表面,相当于地球整个表面覆盖着一层平均深度为2650米的水。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水是最廉价、最丰富的资源,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些水965%是咸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淡水仅占地球水总量的2%,约有35亿立方米,而这2%的淡水也不能全被人类所应用,因为它的88%都被冻在两极的冰帽和冰川里,剩下的12%为河流、湖泊和可以开采的浅层地下水,其中地下水占绝大多数,不开采就不能利用,仅有034%是人类可以进行利用的,可直接应用的河流湖泊中的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04%。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水资源根本就不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会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而价格也将会和石油一样令人难以企及。然而,水和石油毕竟不同,有的人可以一生都不用半滴石油,但却没有人离开水能生活一周!相反,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停地消耗水!因而水资源的危机,将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危机,对人类造成致命的打击。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个国家为严重缺水,危及20亿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其中有28个国家已经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着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这种形势还将会进一步恶化,那时,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到33亿。

(十)大气污染的肆虐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令人震惊,在突然高浓度污染物的作用下,可以造成中毒,甚至可能会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就是这样夺人性命的。

最普遍的大气污染是由于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所造成的,细小的悬浮颗粒被吸入人体,非常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现代都市还存在光化学烟雾,这是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夹带大量化学物质,如碳氢化合物、氢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它们在太阳光的作用下,会形成一种刺激性的烟雾,从而引起眼病、头痛、呼吸困难等。

工业和交通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也给地球上的大气带来了极大的破坏。1998年,中国竟有7个城市的大气质量,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可见问题的严重。

目前,上述众多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这是涉及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挑战,所以人类不能回避,更不能听之任之,贸然对待。只有人类自己才能为自己找到出路。

现在,据有关统计表明,热电站排放的飘尘达2亿吨,硫化物达6000多万吨;每年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达2亿多吨,碳氢化合物达5000多万吨。

三、一些重大的污染事件

自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一次次的环境污染事件以血淋淋的教训给人类以警示,下面我们就列举一些事件,希望大家以此为鉴。

(一)1930年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在比利时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非常强的逆温层,致使炼油厂、玻璃厂、金属厂等许多工厂的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附近地区的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一周之内有60多人丧生,在这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并有许多牲畜死亡。

(二)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的夏季,美国西海岸城市洛杉矶的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从而使该市许多市民患了眼红病、头疼病。此后,1955年,美国洛杉矶又一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亡。到了1970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再一次爆发,这次光化学烟雾致使全市3/4的人患病。人们将这种污染称为光化学烟雾污染。

(三)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在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因为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形成巨大烟雾致使整个伦敦暗无天日,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烟雾不仅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也要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十分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自1952年以来,伦敦共计先后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四)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一起比较重大的人为灾难事故。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含有汞的一些废水,进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因为人们食用了这些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经过食物链而产生中毒,结果造成近万人患中枢神经疾病。到了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已有1004人死亡。

(五)1955~1972年日本骨痛病事件

在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开始排放大量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镉是人体不需要的一种元素。因为人们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以及其他含镉食物所引起骨痛病,导致骨骼开始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最后死亡者高达207人。

(六)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

在1968年日本的爱知县一带,因为对生产米糠油的管理不善,结果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从而酿成13万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中毒的。刚一开始,病人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开始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日本西部陷入巨大的恐慌中。

(七)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在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动力站开始按计划进行定期维修。然而由于连续的操作失误,4号站反应堆状态变得非常不稳定。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两声沉闷的爆炸声开始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冲向天空,反应堆的防护结构和各种设备整个都被掀起,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从而熔化了粗大的钢架。携带着那些高放射性物质的水蒸气和尘埃随着浓烟升腾、弥漫,遮天蔽日。

此次核泄漏导致13万人被强行疏散,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的放射性伤害,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的五年内,还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其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此后的半个世纪内,10千米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千米内不能生产牛奶……

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更是难以预计的。事故后的7年当中,有7000名清理人员死亡,其中1/3是自杀。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时至今日,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由于受放射的伤害而死去。

(八)1986年污染莱茵河事件

在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突然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一起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500千米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都不能饮用,60多万条鱼被毒死,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全部关闭,啤酒厂被迫停产。还有大量毒物沉积在河底,致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将近20年。

(九)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

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空袭后,科威特的油田开始到处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所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始开闸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大量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在科威特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一个长16千米,宽3千米的油带,每天都以24千米的速度向南进行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遮没阳光,在伊朗的南部降了“黏糊糊的黑雨”。到了2月2日,油膜展宽16千米,长90千米,并且很快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两国不得不架设浮栏来保护海水淡化水源。在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被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

(十)罗马尼亚巴亚马雷尾矿池溃坝事件

巴亚马雷位于中东欧的主要山脉喀尔巴阡山的山麓,就在其附近有一条长约7千米、宽约450米的黄金矿脉。有一家名为奥鲁尔的澳大利亚和罗马尼亚合资公司在这里开采黄金。因为在提取黄金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大量氰化物和重金属的一些废水,这些废水经管道输送到附近的两个尾矿池中,从而供矿厂反复进行使用。在2000年1月30日晚上10点钟,两个尾矿池中较大的一个突然发生溃坝,里面储存的l3万立方米的污水全部倾泻到周边的河流中,从而对罗马尼亚、匈牙利、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水域造成了一个大范围的污染,仅打捞上来的死鱼就超过大约10万公斤。还有学者将巴亚马雷溃坝事件称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欧洲最严重的一次环境污染事故。

四、当今地球上的水资源

如今,我们经常在一些公共场合看到节约水资源的宣传,节约用水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生活常识,如果我们能对地球上的水资源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了解,那么我们就会真正意识到节约用水势在必行。

现在,地球上水的总量为13186亿立方千米,但其中约965%是不能直接用于生活、工业用水及农田灌溉的海水。众所周知,水是自然界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物质,又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除去海水和两极冰川、冰山还有地下水,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淡水量仅为47亿立方千米。

如今所谓的水资源主要是指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而又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地下水、地表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事实上,淡水资源总量少,真正有效利用的就更少。从整个地球来看,地表70%的面积都被水覆盖。包括海洋水、湖泊水、地下水、河流水、冰川水及大气水和生物水在内,共计约1386×1016立方米。在这其中,淡水资源储量是最少的,仅有35×1016立方米,占总储量的253%,在仅占水总量253%的淡水中,难利用的多,易利用的水很少,易利用的仅占淡水总量的03%,占全球水总储量的7/10,包括现在技术水平难以利用的分布在南北两极那些占淡水总储量687%的固体冰川和埋藏深度较大的深层地下水及永久冻土的底冰。其中真正被人有效利用的更少,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地球上所有淡水最初都来自于海洋的蒸发,大陆每年淡水净收入约为4万立方千米,其中约有28万立方千米变成洪水白白流走,约05万立方千米的水分布在没有什么人居住的热带雨林区。可是,人类能真正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非常少,现在仅为7000立方千米。

五、温室效应的危害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温室效应也在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地球所带来的影响使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温室效应这个问题。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为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所“谓温室效应”又称“暖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正在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现在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从而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如今,温室效应为地球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海平面上升、地球上病虫害的增加,气候转变等。

(一)海平面上升

因为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目前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世界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的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现在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二)地球上病虫害的增加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因为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开始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就会重见天日,从而导致全球陷入一个疫症的恐慌,人类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这项新发现告诉我们,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那些冰块的深处,现在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并没有什么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融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时间的病毒便有可能复活,形成疫症。科学家们说,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生存的概率到底有多大,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到底有多高,但是肯定不能抹杀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三)气候转变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因此地球的气候需要转变,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分量达到新的平衡。这转变就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去。

温室效应还能引起地球上的一些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开始增多,以及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也具有十分严重的潜在影响,这些潜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循环、农业、经济、海洋生态等方面。

1.水循环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应该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属未知。有些地区可能有更多雨量,但也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温度的升高还会增加水分的蒸发,这会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增加压力。

2.农业的影响

经过实验证明在二氧化碳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全球变暖的结果还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以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一些含水量。现在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产生的转变亦无法确定。

3.经济的影响

现在,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千米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分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区域。因此,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以及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等。

4.海洋生态的影响

一些沿岸沼泽地区的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开始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能会减少淡水鱼的一些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品种也可能相对的增多。当然,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是一个未知数。

六、全球变暖

如今全球正在经历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一个气候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变暖过程最为显著。从1906到2005年这100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大约升高了074℃,近50年(1956~2005年)的升温速率(每10年升高013℃)几乎就是近100年的两倍,而中国经历了与全球一致的变暖过程,并且变暖幅度更大。1908~2007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大约11℃,远远高于全球平均升温的幅度。

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开始增加时,大气的温室效应就会明显加剧,从而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部的温度升高。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因为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人类社会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森林的毁坏使得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大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的消耗速度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明显升高。而且,别的温室气体也由于人类的频繁活动而不同程度地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球自然和社会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发生频率及强度都有增强的趋势。大范围的冰川积雪开始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动植物物候的改变等诸多自然变化,都是对全球变暖的积极响应。气候变化还将对人类社会系统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比如带来人类居住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并且有可能危及人类的身心健康。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有90%是由于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所造成的结果。

七、碳排放

事实上,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者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作为其中的代表。如今,世界上的多数科学家和政府都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并接受,从而采取行动的一个文化基础。

虽然并不是十分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确实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也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

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可是如何通过有节制的生活,比如少用空调和暖气、少坐飞机、少开车等等,以及如何通过节能减污的技术来减少工厂和企业的一些碳排放量,就成了当前最重要的一个环保话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用下面的方法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1.空调冬天可以低2℃,夏天高2℃。人们在日常生活所消耗的能源中,几乎有一半都用在了取暖和降温上。冬天,可以将室内温度调低2℃,到了夏天时则调高2℃,那么一年就能减少2000磅二氧化碳的产生。

2.节能灯代替常用的白炽灯。节能灯用普通白炽灯40%的能源就能达到相同的亮度。使用节能灯,每年能避免300磅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

3.别让电器常处于待机状态。通过电器上的开关按钮,就可以直接关闭电器,不要用遥控器。以一天看3小时的电视为例(欧洲人看电视的平均时间),在其余的21个小时里,假如电器处于一个待机模式,就要白白地耗费40%的电量。

4.定期清洁炉灶和空调,更换过滤装置。这样做每年就能减少350磅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

5.冰箱和冰柜一定要远离热源。如果把冰箱和冰柜放在离炉灶近的地方受热,制冷就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打个比方,假如把它们放在温度高达30℃~31℃的房间里,消耗的电量就是常温状态下的2倍,那么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冰箱和冰柜一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能分别达到160千克和320千克。

6.用绝缘毯包裹电热水器。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每年大概能减少1000磅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将热水器的温度设置在50℃以下,那么每年还能避免550磅二氧化碳产生。

7.做饭时要盖上锅盖。这样做一锅饭能节约很多能源。如果用高压锅和蒸汽锅最好,能节约70%的天然气。

8.不能长时间开窗,让热量从房间中流失。开窗通风一般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了。如果让窗户整天都开着,那么在寒冷的冬天(当室外温度低于10℃时)制热器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会耗费很多能源,从而产生高达一吨的二氧化碳。

9.生产1瓶15L装的饮料所需的能源比生产3瓶05L装的饮料要少,所以建议大家购买大瓶装饮料,这样能避免产生过多的垃圾。而使用再生纸可以节省70%~90%的能源,大大减少森林的砍伐。

10.增强房屋的御寒性。适当地在居室墙壁和天花板上采用绝缘材料,这样一年不仅能节省25%的供暖费用,还能避免2000磅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密封和给窗户贴挡风雨条,每年能避免1700磅二氧化碳的产生。

11.购买新鲜的而非冷冻的食品。冷冻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要比新鲜的多出10倍。

12.重复使用购物袋。拒绝商店提供的一次性购物袋,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既节约能源又能避免产生垃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一次性购物袋产生的垃圾不仅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而且对空气、地下水和土壤都会产生污染。

13.缩减开车次数。尽可能选择步行、骑车、与别人合用汽车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每周少开车出行10千米,一年就能避免500磅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

14.购买有机食品。相比那些普通的种植土壤,有机土壤能吸收和储存更多的二氧化碳。那么如果所有的大米和大豆都在有机土壤中生长,就能避免5800亿磅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

15.节约汽油。改变驾驶习惯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学会正确驾驶,选择合适的挡位,不滥踩刹车,在下坡时选择合适的变速器挡位代替引擎制动,假如汽车停靠时间需要超过1分钟,那么就将引擎给关掉。

八、酸雨的危害

现在,酸雨的危害非常大,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通常,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通常,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所污染,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就叫酸雨。中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比较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酸雨可溶解地面中的一些矿物质,供植物吸收。假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它可以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使大片森林直接死亡,农作物枯萎;而且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进而毒害鱼类;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并且危及人体健康。

如今,酸雨的影响主要在欧洲和美国东北部、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地区、加拿大、洛基山脉和中国等。在一些地方偶尔观察到降下的雨水就像醋那样酸。酸雨影响的程度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主题。人们最早的认识是对湖泊和河流中那些水生物的危害,但现在已认识到,对建筑物、桥梁和设备的危害也是比较严重的。污染空气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现在最难以确定的。

当然,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缓冲能力很差的湖泊。在某些湖泊中,会引起某些鱼类种群的衰败或消失。当有天然碱性缓冲剂存在时,酸雨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和少量有机酸)就会被进行中和。而那些处于花岗岩(酸性)地层上的湖泊最容易受到直接危害,因为雨水中的酸能溶解铝和锰这些金属离子。这样就引起植物和藻类生长量的减少,由这种污染形式引起的对植物的危害范围,通常包括从对叶片的有害影响和到根系的破坏。

能防止污染物排放的化学洗气器是最有可能的补救办法,化学洗气器是一种用来处理废气、或沉淀、或溶解、或消除污染物的设备。这种催化剂能使固定源和移动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同时又是化学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能起作用的重要实例。目前,在美国东北部地区,减少污染物的主要考虑对象是那些燃烧高含硫量的燃煤发电厂。

九、光污染对人造成的影响

在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国际天文界提出光污染问题,他们认为光污染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发亮从而造成对天文观测的一些负面的影响。英美等国称之为“干扰光”,在日本则称之为“光害”。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室内装修采用镜面、瓷砖和白粉墙的正在日益增多,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本纸张现在越来越光滑,人们几乎正在把自己置身于“强光弱色”的“人造视环境”中。

如今,国内外对光污染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通常认为,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并且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从而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而且是从波长10纳米到1毫米的光辐射,也就是紫外线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光污染源。

通常光污染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局部视觉环境污染,如书本纸张、某些工业产品等。二是室内视觉环境污染,如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色环境等;三是室外视觉环境污染,比如建筑物外墙。现在,光污染正在严重损害人们的眼睛,其后果就是导致各种眼疾,特别是近视比率正在迅速攀升。据统计,如今中国高中生近视率达60%以上,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为此,中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用于专门对付近视,但是见效却不大,原因就是没有从改善视觉环境这个根本原因入手。有关医学专家认为,视觉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而用眼习惯则次之。

眼下,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据科学测定: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系数为82%~88%,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9%~80%,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本纸张的光反射系数则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出10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适应范围,从而构成了现代新的一种污染源。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一定的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引起视力疲劳和视力下降。

有关卫生部门曾经对数个歌舞厅激光设备进行测定显示,绝大多数歌舞厅的激光辐射压已经超过极限值。这种高密集的热性光束通过眼睛晶状体再集中到视网膜时,其聚光点的温度往往就可达到70℃,这对眼睛和脑神经非常有害。因为它不但可导致人的视力受损,而且还会侵入人体,导致人体出现一些头痛、头晕、出冷汗、神经衰弱、失眠等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病症。

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光谱光色度效应”测定显示,比如以白色光的心理影响为100,红色光为158,蓝色光为152,紫色光为155,黑色光为187。人们要是一直处在彩光灯的照射下,其心理积累效应,就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一些倦怠无力、头晕、阳痿、性欲减退、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症。

现在,视觉环境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效率,并且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损失。所以,关注视觉污染,改善视觉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十、生态平衡

所谓生态平衡,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从而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一个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状态。就像中国所谓的阴阳一样,世界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平衡。大自然界有一个生态平衡,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绝不要轻易去干预大自然,从而使这个平衡被打破。

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经过无数时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再进行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都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并且帮助维护这个平衡,绝不要轻易去干预大自然,从而使这个平衡被打破。

生态系统如果失去平衡,就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比如,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一项运动。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没想到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经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麻雀在大自然中要吃掉大量的虫子。一旦麻雀被消灭了,那么害虫的天敌就没有了,就大量繁殖起来。于是就出现虫灾暴发,从而引起农田绝收的惨痛后果。

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一般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当然,生态平衡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就是说它的各项指标,比如生产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线上,而是在某个范围内来回变化。生态平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这也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些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当系统的某个要素出现功能异常时,其产生的影响就会被系统做出一些抵消。对污染物的入侵,生态系统表现出其自净能力,也是系统调节的结果。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以多种渠道进行着,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道就会发挥一些补偿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物质循环的途径就会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也就越强。如果反过来说,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往往就会越弱。

第三节地球在发烧

一、从酷暑、严寒到大干旱

自20世纪以来,由于人为森林的乱砍滥伐、工业污染排放、资源过度利用以及人口急剧膨胀等一系列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引发了地球气候的异常,各种闻所未闻的极端天气频频出现。

人类从很早就开始研究气候了,对于气候变化的规律也算得上是基本上摸透了,因此,对于人类来说,预报天气甚至改变一下天气,都不算什么太难的事情。但是,一方面我们觉得越来越热,酷夏的酷热简直都让人没法忍受了;而另一方面呢,我们又会遭受到极寒的天气,冻死人的风雪天经常时有发生。在这些极端天气下,各种高科技手段也似乎显得束手无策,难以避免的巨大气候灾难给人们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巨大损失。

2000年以后,世界各地的高温纪录一再被打破。2003年8月11日,巴黎南部晚上测得最低温度为25.5℃,破了1873年以来的纪录,同期,瑞士格罗诺镇的最高气温达到41.5℃,破了139年来的纪录。2003年夏天,我国台北、武汉、福州、上海、杭州等城市都破了多年以来当地的高温纪录,浙江省更是快速地屡破一些高温纪录,67个气象观测站中有40个都刷新了纪录。2004年7月,广州的罕见高温一度打破了53年来的纪录。2005年7月,美国有200个城市都创下一个历史性高温纪录。我国台湾省的宜兰在2006年7月8日温度高达38.8℃,从而破了1997年的纪录。2006年的11月11日是我国香港整个11月最热的一天,最高气温竟然达29.2℃,比1961~1990年的平均最高温26.1℃还要高。

但是到了冬天,极度严寒天气时有发生。比如俄罗斯的冬天比十年前更冷了。这种破纪录的罕见的冷热交加天气,按照一些科学家的研究解释,不管天气变冷还是变热,都来源于地球变暖所导致的气候变化。

更为糟糕的是,这种极端化的天气出现得已经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近几年,这种天气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2010年7月,是南半球的冬天。秘鲁、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维亚等国家却经历了一场严寒的考验。秘鲁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至零下23℃,秘鲁政府宣布进入一个紧急状态。其中安第斯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受灾最为严重。秘鲁有210多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呼吸道感染等由严寒所引发的疾病。从7月中旬开始,阿根廷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温和降雪天气。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最低气温下降至零下1.5℃,创下近10年来首都地区的最低气温纪录。

智利经历了30年不遇的严重雪灾。首都圣地亚哥以南1800千米处的牧场被厚厚的大雪所覆盖,20多万头牲畜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北半球的俄罗斯的南部地区在7月遭遇了130年不遇的一个严重旱灾,共有1000万公顷农作物绝收,其相当于俄罗斯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5。因为受灾地区饲料不足导致畜牧产品产量开始大幅度减少。同时俄罗斯还遭受到了几百年不遇的酷暑,首都莫斯科在7月份的最高气温竟然达37℃,这是俄罗斯有气象观测以来7月里最热的一天。与此同时,在美国,连日的暴雨也导致芝加哥洪水泛滥。当地部分路段都被洪水淹没,公路交通一度暂时关闭,大量房屋被洪水给冲毁。

2010年12日,北半球的冬天。既有暖冬、又有寒冬,甚至还有所谓的“旱冬”、“涝冬”。格陵兰岛12月份的气温已攀升到0℃以上,欧美国家则大雪纷飞,寒冷异常。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总体上来说,2010年“几乎肯定”将成为1850年有气温记录以来年均气温最高的3个年份中的一个。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则迎来了“涝冬”,洪水滔天。全球范围内,雪灾、冰冻、酷暑、高温、沙尘暴、干旱不断。

在这样短时间内频现极端天气,变幻莫测,让现代高科技也显得束手无策。

我国也不例外,近些年遭遇了很多次的极端天气,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如北京2010年就遭遇了罕见“旱冬”,近80天无有效降水,整个北方都旱情严重。2008年的大雪灾、2010年的西南大旱灾及罕见沙尘暴等一些灾难,给当地造成很大损失。

2010年,我国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和重庆等地联续遭遇重大旱灾,部分地区旱情先后持续近5个月之久。耕地受旱面积超过1亿亩,超过2000万人开始饮水困难,经济损失非常严重。仅云南省因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了170亿元。

当今地球的气候,就像一匹已经脱缰的野马,没有谁可以管束得住。地球到底是怎么了?是谁惹恼了它?为什么灾害天气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频繁?其实,这些都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个报复。人类必须从自身找这个原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发表了第四次气候变化的报告,其中就指出,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4℃,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59厘米,所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洪水,干旱和更强大的风暴天气,很多地方就会消失,很多地方将会持续干旱,还有很多地方会变得和以前不太一样。

地球的温度为什么一直在升高呢?这是因为地球的温室效应加剧了。人类的频繁活动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过度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浓度增加了,从而加剧了温室效应。

在我们的地球外表,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给包裹着,给地球起着一个保温作用。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它们既不吸收也不散发一些热辐射。给地球保温的温室气体大约有10种,最常见也最重要的就是水汽,而它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除水汽之外,还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氢氟碳化物(HFCS)、氧化亚氮(N2O)、全氟碳化物(PFC2)和六氟化硫(SF6)等,这些也是非常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26%,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温室气体。因为有这些温室气体,因此,我们既不会感到太热,也不会感到太冷。我们就像是那些生活在温室大棚里的蔬菜或花朵一样,非常舒适,这就叫温室效应,同时也叫花房效应。

全球变暖的事实是当前地球和全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因为许多危机的出现,其真正的根源都在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即使我们今天完全停止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此前排放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也还将持续200年左右。总之,地球发热了。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另一个原因则是土地利用的变化。现在全球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过230亿吨,和1800年相比增加了30%。这些气体在地球大气层制造出一个隐形的温室,热量被封闭在大气层内,从而造成地球温度上升。

联合国IPCC报告指出2007年发生的全球十大自然灾害有九件是因全球暖化气候暖化而造成。所以,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科学家预测,假如地表温度再上升4℃,地球上大部分陆地都将变成比较干旱的沙漠,还有一些岛屿会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很多沿海城市会变成一个失落的“水下城市”。地球上的生物将遭遇灭绝的危险。

假如人类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么短则到2050年,长则到21世纪末,地球表面的温度将会上升4℃。等到那时,和几千万年前恐龙灭绝相似的末日惨剧会再次在地球上上演。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物理学教授、世界著名自然灾难专家比尔·麦克古尔在他2008年的著作《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更为紧迫的时间表:人类只剩下7年时间来拯救地球和我们人类自己,假如温室气体在今后7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进入一个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包括瘟疫、飓风、干旱、洪水、饥荒、战争在内的各种灾祸将会席卷地球,从而使人类遭遇“末日式劫难”。

麦克古尔教授在这本中写道: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3年的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的最暖温度相差不到1℃,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所有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一个稳定状态,然后逐年开始下降。即使这样仍然不够,因为最近的科学研究显示,假如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那么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然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如果人类的努力遭遇到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难威胁,一系列灾难性的自然事件将会横扫地球,从而导致万物涂炭,生灵灭绝。

多么急迫的时间表啊!这是人类最后的机会,也是地球最后的生机,我们如果不能好好把握住这最后的机会,那么,地球和人类,就注定要毁灭了。距今天算来,已经只剩下短短的3年时间了。如果按照麦克古尔教授的理论,人类已经只有仅仅3年的时间可以进行自我拯救了。

2009年7月8日,在意大利中部城市拉奎拉举行的八国集团(G8)峰会上,世界八大工业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的领导人同意,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出不超过2℃的水平,为此,八国在到2050年之前会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大约80%。这是首次在重要的国际论坛上正式采纳这样的目标。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温度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这样一个标准呢?因为科学家们普遍认为2℃是自然生态忍受的一个极限,是自然界最后的安全防线。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副主席马丁·帕里教授说:“当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幅度在1℃~2℃之间,很多人遭遇水资源短缺和洪灾的风险将增加。气温升高超过2℃,产生的影响将更巨大,全球将面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疾病增多。”2009年的这次八国峰会让全球变暖幅度不能超过2℃这一观点再次获得了各国领导人的认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温室气体咨询小组于1990年就发布报告说,2℃可能是一个上限,一旦超过可能招致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的风险,其恶果将会非线性增加。德国政府的气候变化咨询委员会在1995年也研究发现,2℃应该是可容忍的气候变暖的一个上限。德国波茨坦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比尔·哈尔博士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不能超过2℃,这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存的一个底线。一旦达到这个临界点,将会是灾难性气候变化的一个开端。”

时间对人类来说,的确很紧迫。更重要的是,如果控制不得力,人类依然面临很大的威胁。来看一看科学家的预测:

假如全球温度升高l℃,北极圈全年将有半年处于无冰的状态,无冰海域会吸收更多的热气,加快全球变暖速度;地球表面1/3的水资源流失,美国西部居民将面临长期严重的干旱;南大西洋地区沿岸将饱受飓风侵袭;珊瑚礁白化现象非常严重。现在,类似情况已经开始出现。

假如全球温度升高2℃,这是地球生态的安全警戒线,也就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一个“不可逆转点”。这时,格陵兰岛的冰河开始融化,珊瑚礁也逐渐绝迹,全球海平面将会上升7米。1/3的物种濒临灭种;处于逆境的植物开始释放一些二氧化碳、不再具备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淡水资源的危机将会加剧。虽然避免全球暖化升温2℃的几率为93%,但前提是温室气体必须在未来10年内能够降低60%。

假如全球温度升高3℃,气候将彻底失控。80%的北极海冰都会消失,亚马逊热带雨林将荡然无存,超级飓风袭击沿海城市,非洲出现更大饥荒;荷兰将“纳入”北海版图;陆地生态系统受很大影响,植物生存环境发生巨变,会继牵连其他动物和生物。地球气候变得非常不稳定,某些地区也有可能会突然变得很寒冷。若地球已升温2℃,土壤及植物的碳循环回馈作用就会被启动,避免全球暖化升温3℃的几率非常低。

假如全球温度升高4℃,则永冻土无止境地溶解,势必造成全球暖化一发不可收拾;孟加拉将被冲垮,埃及会浸在水里,威尼斯完全被淹没;海水上涨将淹没人口稠密的三角洲,数十亿人将会无家可归。全世界的冰河都会全部消失,阻断数十亿人的饮用水来源;印度恒河也将干枯,没有恒河就不会有印度,印度会变成一片沙漠。南极冰棚西边开始完全融化,海平面再上升5米,加上之前上升的7米,至此海平面已经开始上升了12米,基本上全世界各大城市均已淹至四楼高。地中海区域成为废墟;北极熊及其他依赖冰原生存的物种将完全灭绝;伦敦夏天的气温将高达45℃。若地球已升温3℃,而永冻土的融解已然失控,避免全球暖化升温4℃的几率非常低。

假如全球温度升高5℃,95%物种将灭绝。甲烷水合物崩解,加速全球变暖;两极均没有冰雪存在,会暴发大规模的海啸摧毁沿海地区;供应一些大城市用水的积雪和地下蓄水层将出现一些干涸现象;大部分陆地被淹没,动植物无法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因此将有95%的物种灭绝,地球将面临着一场与史前大灭绝一样的劫难。若地球已经升温4℃,海底的甲烷就会释放出来,避免全球暖化升温5℃的几率将会微乎其微。

假如全球温度升高6℃,那么世界末日就将真的来临,几千年创作的人类辉煌的文明将不复存在。唯一存活下来的只有霉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会在末世狂风、山洪暴发、硫化氢毒气及带着原子弹般威力的甲烷火球开始流窜地表时,就会完全灭迹。若地球已升温5℃,届时所有的回馈效应将会彻底变得失控,避免全球暖化升温6℃的几率将为零。

虽然以上只是科学家对未来的预测,未来究竟会怎么样,还是未知数。现实中气候的变化已经容不得我们再为所欲为了,如果人类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毁灭将不可避免。

当前,冰川融化,海平面已经开始明显上升。而海平面上升,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很多岛国会因此而彻底消失。在印度洋深蓝色海面上像钻石般耀眼、如珍珠般美丽的“度假天堂”马尔代夫群岛,现在正面临着被上升的海水吞噬的危险。

假如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冠融化,不仅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如上海、香港、曼谷、纽约、威尼斯、里约热内卢、东京等海滨大城市也会被海水所吞没,孟加拉国、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006上映的美国纪律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再次给人类敲响了一次警钟。到2100年,随着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层的融化,海平面将升高大约20英尺(6.096米)。也许有人觉得这不算什么,但它足以淹没包括迈阿密、纽约和孟加拉国在内的世界大部分低洼地区,到最后剩下的,可能只会是那个无人区的“世界屋脊”。

最近这几年,世界各地频发各种自然灾害和异常极端气候。雪灾、飓风、海啸、泥石流、洪水、干旱、沙尘暴时有发生,这些灾难不但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如果不加控制任由它继续变暖,最终的结局必然是物种的大灭绝。由于全球变暖打破了大气层的能量平衡,使地球上的天气变化更加剧烈和更富戏剧性。一些不可预知的恶劣天气将越来越频繁。

为了地球,为了我们的家园和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尽一份力,阻止气候变暖,防止最严重后果的出现。严重的后果已经逼迫着全人类必须面对全球变暖的问题,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改变这种趋势,扭转越来越恶化的环境局面。要记住:2℃或许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个最后通牒。 f9EYNnVxtEt+0ppbaGCFv9i51/4YaC3BYv/mlC51a1zYiRFaOglLnhN+Uym7IO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