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保护地球环境从我做起
刘毅,李昆仑

节能改造与环保

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现在,全球面临着环境破坏的严重危机,地球现在有十大环境问题。

1.臭氧层的破坏

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20~30千米范围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过滤了99%的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臭氧层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让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并且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等等。

2.全球气候的变暖

地球的气温目前在悄悄地升高,并且已经到了为人察觉的程度。它的危害不应被漠视。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不仅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还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许多国家将会被彻底淹没。

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环保的热点之一。

全球变暖应该说是当前最重要的危机,当前诸多的气候问题都是由于温度的上升而引起的。而地球气温变化的真正原因正在于人类的活动。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在有机废物的发酵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气体。而这些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温室,所以这类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越积越厚,地球温度自然而然也就会越来越高了。

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建设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的破坏与日俱增。据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每年都有4000~60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种正受到威胁。1996年世界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报告指出:“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类动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险境,每年还有10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毁坏。”中国生物的多样性遭受破坏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动植物的生死存亡必将会影响到人类的命运。人类威胁其他生物生存的最终结果将会是威胁自己的生存。

4.森林的急剧锐减

因为人类的过度采伐和不恰当的开垦,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火灾,致使全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地减少。据统计,近50年来,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并且其锐减的势头至今仍旧不见减弱。

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许多种不堪设想的恶果。

5.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态破坏(包括原始森林破坏)及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全世界的水土流失问题变得异常严重。每年都有相当面积的土地荒漠化,其原因在于过度的放牧及重用轻养使草地逐渐退化。还有些是因为开荒、采矿、修路等建设活动,使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再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

6.酸雨的大量蔓延

如今,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时就会转化成硫酸与硝酸溶解在雨水中,将雨水的pH值降低到正常底线5.6以下,这种雨称为“酸雨”。假如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十分高,那么,就会使降雨的pH值降低到3左右。1998年南极竟然出现了酸雨,pH值最低只有4.45。

酸雨具有非常强的腐蚀性,降落到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目前,全世界酸雨污染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同时,酸度也在不断地增加。

7.固体废弃物成灾

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统称固体废弃物,如今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固体废弃物也日益增加,如今已经成为地球特别是城市的一大灾害。

垃圾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围的空气、水体,甚至地下水。有的工业废弃物中还含有易燃、易爆、致毒、致病、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其危害则更为严重。

固体废弃物引发的危机之所以会产生,正是由于人类对大自然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改变了自然界的收支平衡,从而导致大自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地球的承载力也在不断地下降。

8.资源大量短缺

现在,因为人口总数的增加,为供应粮食所需的耕地开始日益紧张,而工业城市建设工程却在不断地占用大量耕地,化肥农药的使用也使耕地的质量不断降低,所以人类正面临耕地不足的困境。

近几十年来,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已经有许多的资源显现短缺的现象,尤其是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宿营地”,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并且这些污染物还会随着土壤作物的生长和食用而进入人体,危害人类的健康。

9.水资源出现危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和水污染的日趋严重,水资源已经十分匮乏,情况极其严峻。很多人可能会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充沛,淡水、海水、地下水、雨水……据估计水的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千米。如果把这些水资源平均分布于地球表面,相当于整个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平均深度为2650米的水。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水是最廉价、最丰富的资源,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非常可惜的是,地球上的水98%是咸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淡水仅占地球水总量的2%,约有3.5亿立方米,而这2%的淡水也不能全被人类所应用,因为它的88%都被冻在两极的冰帽和冰川里,剩下的12%即河流、湖泊和可以开采的浅层地下水才可被人类所利用,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地下水,不开采就不能应用,仅有0.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而可直接应用的河流湖泊中的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04%。

这个事实告我们,水资源根本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10.大气污染的肆虐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令人震惊,在突然高浓度的污染物作用下,可以造成中毒,甚至可能会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就是这样夺人性命的。

最普遍的大气污染是由于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所造成的,细小的悬浮颗粒被吸入人体,非常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现代都市还存在光化学烟雾,这是因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夹带大量化学物质,如碳氢化合物、氢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它们在太阳光的作用下,会形成一种刺激性的烟雾,从而会引起眼病、头痛、呼吸困难等。

在我们的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叫固体废弃物;生活中产生的废渣,叫生活垃圾。这些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也会污染土壤、水域、空气,它在自然界还发生变化,一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产生恶臭、沼气等有害气体。这就是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污染。当汽车从我们身边开过去以后,就会扬起一些灰尘,汽车还排放尾气,这就是一种空气污染。还有许多工厂生产需要使用一些干净的水,这些干净的水经过各种各样的生产工艺,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添加化学物质,结果就变成了废水,工厂再把这些废水排放到环境里去,就会污染河流、湖泊、水渠、水库,甚至是大海,这就是水污染。同时生活中还有噪声污染,这些我们都有切身体会。此外,还存在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等。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多、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生活污染将会越来越严重,如今中国仅仅城市生活污水每年就有227亿吨,已经大大超过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81万吨,烟尘为217万吨。

这几年在中国就出现了几起毒大米、毒猪肉、毒食油等典型案件。农业污染导致农产品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因为农产品大部分都是食品。农业污染最普遍的就是使我们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大量增加。我们食用这些有害物质后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假如时间长了,就会在我们身体内富集,从而危害我们的健康。

现在环境污染最大的危害是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目前,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的只占1/3,受到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各占1/3。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七大水系中,I~III类水质,就是水质还算比较好的,占29.5%。IV类水质,也就是受到轻度污染的,已经占到17.7%。V类和劣V类,就是受到严重污染的,占52.8%。

声环境。区域环境噪声:6.3%污染较重,49.4%中度污染,33%属轻度污染,只有11.3%的城市区域中环境质量较好。交通噪声:9.5%的城市污染严重,16.5%中度污染,48.7%轻度污染,25.3%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

通常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从总体上来讲就是整个大自然的平衡,全球的平衡。它又分成各种各样若干个系统。比如陆地系统、海洋系统等。科学家们为了研究的需要,又把它分成更多地系统,比如高原系统、工业系统、平原系统、农业系统,还有城市系统、农村系统,等等。

态平衡现在受到破坏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森林减少、物种灭绝、草原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臭氧空洞),土壤沙化、退化、温室效应、气候异常、资源短缺等等。

森林对于保护世界上大自然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个世纪,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大约减少了1/4,生物多样性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最终受到威胁的是人类。中国近10年来发现已经灭绝的珍贵野生动物就达18种,受到灭绝威胁的野生动物竟然有将近千种。现在全球高等植物中濒危物种达5000种,导致与之相关联的4万种生物的生存都受到一定的威胁。

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穿衣,都要消耗资源。同样,每个人都要排放废弃污染物。假如我们每人每天多用1千克水,一天就要多消耗130万立方米,一年就要多消耗4.8亿立方米水,这就相当于一个特大型水库。同样,假如中国每个人每天多排放1千克废水,多排放1千克废渣,那么,全国人民一年所造成的污染也将是个天文数字。

中国拥有的地面水稳定径流量是2.62万亿立方米,现在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日本,但是,如果让我们计算人均淡水占用量,用2.62万亿立方米除以13亿人口这个数字,中国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仅为2015立方米,这样就排到了世界第88位,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现在中国北方缺水严重,国家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的水调到北方去,从而解决北方缺水问题。还有其他自然资源也都是这样,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7%,要知道,中国用占世界6%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目前,中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

中国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还不能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环境建设。同时,中国治理污染的技术水平也比较落后,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西北部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干旱、森林植被破坏和不合理的开垦等原因,沙漠化非常严重。每年沙化土地约3000平方千米,如今北京、西安等许多大城市每年都要发生沙尘天气,甚至出现了沙尘暴,形势非常严峻。因此,保护环境对中国而言,就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把环境保护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能源危机正在困扰全球

可以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电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所谓能源危机就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一般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一般会造成经济衰退。从消费者的观点,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都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并且增加了他们的开销。

要知道,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拥有比较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大约为10345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可是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目前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能源资源赋存不均衡,开发难度比较大,现在已经探明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储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能源利用技术相对落后,利用低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中国能源的消耗速度比其他国家显得更快,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得更早、更严重。所以,日益增长的对外能源需求造成的能源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找解决能够能源危机的突围之路。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65%左右为煤炭,因为大量使用煤炭,结果使66%的中国城市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以及22%的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含量大大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期以来,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越来越沉重的压力。面对当前化石能源消耗所带来的严重环境危机,调整能源结构如今已迫在眉睫。

1.开发可再生资源

所谓可再生能源就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如水能(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不存在资源枯竭这一问题。现在,世界各国都力推可再生能源,中国更应该把握住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时代走向,并且争取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从而缓解日益加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

中国可再生能源品种比较齐全,数量多,资源基础雄厚。中国小型水电(指≤5万千瓦的水能资源)的可开发量大约为1.2亿千瓦,现在仅开发了不到1/4;全国陆地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000亿吨标准煤,假如按陆地面积的1%、平均转换效率按20%计,那么一年可提供的能量达48亿吨标准煤,就相当于2006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24.6亿吨标准煤)的两倍;中国10米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大约为32亿千瓦,实际可开发为2.53亿千瓦,加上近海(1~15米水深)的一些风力资源,可装机容量达10亿千瓦;生物质能资源也非常丰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每年约相当于3.0亿吨标准煤,薪柴资源大约相当于1.3亿吨标准煤,加上城市有机垃圾等,资源总量相当于近7亿吨标准煤。而且通过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生物能的资源量可以在此水平上再翻上一番。此外,还有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能源,可供大规模长期开发利用。总之,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说大有可为。

中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在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推进,必将对能源供应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61%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能源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每年要消耗相当于6亿多标准煤的能量,其中一半的能源靠作物秸秆和砍伐树木才能够获得,这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荒漠化程度加剧。作为农村能源供应的重要补充,利用可再生能源正在为农村提供一些气体燃料、提供生活热水、为偏远地区农户解决无电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农村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客观上的迫切需求为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显著进展。200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已经居世界首位。2007年中国小水电利用总量约占世界的一半,水电勘测、设计、施工、安装和设备制造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已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2007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0万千瓦,远远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为5200万平方米,约占全球使用量的40%。据测算,使用1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就可节约120千克标准煤。太阳能利用得到快速发展,在能源供应中占10.32%,已经居第二位;现在全国已建成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57万千瓦,2007年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90万千瓦,比2006年增加了大约330万千瓦。200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开发利用总量折合2.2亿吨标准煤,并且占到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8.5%。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材料来源比较广泛,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相当规模,农村年产沼气102亿立方米,相当于1600万吨煤;沼气工程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已比较完善;而且我们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上取得非常大的突破,相当一批技术已发展到商业化的初始阶段。

到200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净利润已经达到12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但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并没有纳入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渠道;金融机构和政府的金融政策和法规联系不到位,使本来很值得信赖的项目与商业应用也缺乏信贷以及风险投资。

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导向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经济激励力度也相对较弱,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差,还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立法比较晚,法律体系也不健全,仅出台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而且,各地方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不能很好地贯彻中央的政策,从而形成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良好的政策环境。

因为可再生能源开发难度大,开发的市场化起步晚,所以其商品化程度低,产业化薄弱。市场经验不足阻碍着可再生能源工业有效地提供产品和服务,存在普遍的产品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市场法规不足和缺少工业标准的风险,抑制着需求增长。长期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保障政策,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阻碍着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条的形成以及发展。

技术开发能力与产业体系相对薄弱,关键技术掌握得比较少。除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外,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都比较低,缺乏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比较弱,技术和设备生产主要依赖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非常大。同时,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一些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技术服务体系。

2.将可再生能源战略纳入国家的能源战略

要知道,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能源优先发展的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增加能源供给、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的发展目标。由科技部主持的《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对到本世纪中期中国能源需求进行了预测。从预测结果看,若采用生态驱动方案,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结构的主角之一,达到30%以上。因此,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满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要求,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从而建立可持续的、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升传递着“绿色经济”正在兴起的相关信息,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以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会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何面对“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可再生能源成了我们势在必行的发展之路。

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目前国际一大热点,要抓住当前大好时机,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建立和形成以国内制造为主的装备能力。一是各级政府要从财政上支持新能源的开发,积极吸引和引导社会、企业、个人投资可再生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二是要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提倡双边、多边合作研究及合作生产。

加强技术信息交流。采取切实措施,为吸引国际机构和社会团体、企业家和个人来华投资、独资或合资开办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体创造条件。

各级政府一定要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建立规范的保障制度,实行政府问责制。应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并且尽快建立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出台《可再生能源促进法》《循环经济法》等一些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规范可再生能源市场、维护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这也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开办一些新能源技术服务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新能源技术产品的安装、调试以及维修保障服务,同时政府应为这些公司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业务水平,并且逐步培育起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二是在中央、地方提供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打破限制,实行横向联合,积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扩大销路。

三是加强建立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产品的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保障机制,建立国家级质量监测系统,同时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技术服务体系。激励进行新能源消费,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环境,并且逐渐培育起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历史上的环境污染

1.1930年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在比利时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非常强的逆温层,致使炼油厂、玻璃厂、金属厂等许多工厂的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附近地区的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一周之内有60多人丧生,在这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并有许多牲畜死亡。

2.北美死湖事件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开始大量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3.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的夏季,美国西海岸城市洛杉矶的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从而使该市许多市民患了眼红病、头疼病。此后,1955年,美国洛杉矶又一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亡。到了1970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再一次爆发,这次光化学烟雾致使全市3/4的人患病。人们将这种污染称为光化学烟雾。

4.美国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这个事件发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镇处河谷,那里的工厂很多。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导致该地区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达5911人,占到全镇人口的43%。明显症状是眼痛、喉痛、头痛、流鼻涕、干咳、呕吐、肢体酸乏、腹泻,死亡17人。

5.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在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因为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形成巨大烟雾致使整个伦敦暗无天日,5天之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烟雾不仅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也要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十分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自1952年以来,伦敦共计先后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6.墨西哥湾井喷事件在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的井喷事件,从而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7.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一起比较重大的人为灾难事故。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含有汞的一些废水,进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因为人们食用了这些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经过食物链而产生中毒,结果造成近万人患中枢神经疾病。到了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已有1004人死亡。

8.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日本的四日市,原有人口25万,其中主要是一些纺织工人。1955年利用战前盐滨地区旧海军燃料厂旧址建成第一座炼油厂后,开始奠定了这一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基础,1958年以后,这个所谓的“石油联合企业之城”已经成了日本石油工业的重要临海工业区。并且又挤满了三菱油化等10多个大厂和100多家中小企业。四日市成了噪音振耳、臭水横流、乌烟瘴气的公害严重城市。

1956年,石油工业含酚废水排入伊势湾,从而使附近水产发臭不能食用。但最要命的还是大气污染。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高硫重油)产生的一些废气,使整座城市终年黄烟弥漫。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竟然达13万吨。支气管哮喘患者显著增加,这种情况开始引起各界的广泛注意,人们遂开始探索致喘原因。哮喘病患者的发病和症状的加重都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呈非常明显的关系,进而确定二氧化硫是致喘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种公害病最早发生在日本四日市,在病症状中尤以支气管哮喘最为突出,故定名为“四日市哮喘”。

到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开始大发作;1964年又连续3天浓雾不散,严重的哮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67年,一些哮喘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去自杀;1970年,四日哮喘病患者已经达到500多人,而且其中有10多人在哮喘病的折磨中死去,实际患者超过2000多人,1972年全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竟然达817人。

后来,由于日本各大城市普遍烧用高硫重油,致使四日市哮喘病蔓延至全国。如千叶、川崎、水岛、岩国、横滨、名古屋、大分等几十个城市都有哮喘病在迅速蔓延。根据日本环境厅统计,截至1972年,日本全国患四日市哮喘病的患者竟然多达6376人。

9.库巴唐“死亡谷”事件

在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20世纪80年代素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60年代开始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从而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但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挤满了那些接受吸氧治疗的儿童和老人,使2万多贫民窟居民严重受害。

10.1955~1972年日本骨痛病事件

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开始排放大量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镉是人体不需要的一种元素。因为人们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以及其他含镉食物所引起骨痛病,导致骨骼开始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最后死亡者高达207人。

11.卡迪兹号油轮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时触礁沉没,结果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千米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2万多只海鸟死亡。海事本身损失达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更高达5亿多美元,而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计算。

12.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

在1968年日本的爱知县一带,因为对生产米糠油的管理不善,结果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从而酿成1.3万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倒霉的。

刚开始,病人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开始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日本西部都陷入巨大的恐慌中。

13.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原西德曾经有森林740万公顷,截至1983年,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就这样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因为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先后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树、松树绿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比较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而且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都可见到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14.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动力站开始按计划进行一下定期维修。然而由于连续的操作失误,4号站反应堆状态非常不稳定。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两声沉闷的爆炸声开始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冲向天空,反应堆的防护结构和各种设备整个都被掀起,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从而熔化了粗大的钢架。携带着那些高放射性物质的水蒸气和尘埃随着浓烟升腾、弥漫,遮天蔽日。

此次核泄漏导致13万人被强行疏散,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的放射性伤害,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核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的5年内,又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此后的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千米内不能生产牛奶……

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更是难以预计的。事故后的7年当中,有7000名清理人员死亡,其中1/3是自杀。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时至今日,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由于受放射的伤害而死去。

15.1986年污染莱茵河事件

在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突然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一起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10千米内,500千米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都不能饮用,60多万条鱼被毒死,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被迫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致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将近20年。

16.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

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空袭后,科威特的油田开始到处起火。1991年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所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始开闸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大量原油滔滔入海。在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被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

1月25日,在科威特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长16千米,宽3千米的油带,每天以24千米的速度向南进行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开始遮没阳光,在伊朗的南部降了“黏糊糊的黑雨”。到了2月2日,油膜展宽16千米、长90千米,并且很快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两国不得不架设浮栏来保护海水、淡化水源。

17.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突然发生。午夜,座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突然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从而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先后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雾在进行扩散时,居民们有的以为是“瘟疫降临”,有的以为是“原子弹爆炸”,而有的则以为是“地震发生”,有的以为是“世界末日已经来临”。一周后,有2500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外还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就是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15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进行就诊,事故发生4天后,受害的病人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而且这次事故还使20多万人双目失明。博帕尔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惨案。

18.雅典“紧急状态事件”

1989年11月2日上午9时,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大气质量监测站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318毫克/立方米,已经超过国家标准(200毫克/立方米)的59%,于是发出了红色危险讯号。11时浓度升至604毫克/立方米,超过500毫克/立方米紧急危险线。中央政府马上宣布雅典进入“紧急状态”,禁止所有私人汽车在市中心行驶,限制出租汽车和摩托车进行行驶,并令熄灭所有燃料锅炉,主要工厂削减燃料消耗量50%,学校一律进行停课。当天中午,二氧化碳浓度增至631毫克/立方米,已经超过历史最高记录。一氧化碳浓度也突破危险线。许多市民开始出现头疼、乏力、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市区到处响起救护车的呼啸声。到了下午16时30分,戴着防毒面具的自行车队在大街上开始示威游行,高喊“要污染,还是要我们!”“请为排气管安上过滤嘴!”

19.罗马尼亚巴亚马雷尾矿池溃坝事件

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巴亚马雷一个尾矿池突然溃坝,导致10多万立方米含有大量氰化物和重金属的污水开始流入附近的河流中。仅仅两个星期,这些污水就汇入了多瑙河,接着继续流淌,并且最终流入了黑海。

巴亚马雷就在中东欧的主要山脉喀尔巴阡山的山麓,就在其附近有一条长约7千米、宽约450米的黄金矿脉。有一家名为奥鲁尔的澳大利亚和罗马尼亚合资公司在这里开采黄金。因为在提取黄金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大量氰化物和一些重金属的废水,这些废水经管道输送到附近的两个尾矿池中,从而供矿厂反复进行使用。2000年1月30日晚上10点钟,两个尾矿池中较大的一个突然发生溃坝,里面储存的13万立方米的污水全部倾泻到周边的河流中,从而对罗马尼亚、匈牙利、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水域造成了大范围的污染,仅打捞上来的死鱼就大约100吨。而且有学者将巴亚马雷溃坝事件称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欧洲最严重的一次环境污染事故。

20.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震,并引发20米高的大海啸,造成日本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截至4月1日,已经公布确认此次地震导致2775人受伤、12087人死亡、15552人失踪。在各避难所避难人数约有16.1万,估计损失在5000亿美元以上。最可怕的是强烈的地震损坏了日本福岛的核电站,以致于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附近海域核辐射已经超过预警的1万倍,方圆30公里内的人员全部疏散,事故影响已经和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一样也达到了七级,对以后的影响甚至还会远远超过切尔诺贝利事故,核放射物质已经扩散到世界各地,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够检测到核放射性物质。

节能是环保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在,各种环保节能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为文明生活的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对其真正深入了解认识了吗?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地做到了呢?是不是还是一副听的时候专心,过后说起开心,做的时候却不怎么用心呢?倡导节能环保,节约现有一些能源,提倡环保型新能源开发,造福社会。首先要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在哪里出现耗费能源的现象?污染又在哪里?针对存在的问题,应提高节能环保效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我们每一个人,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节能环保并不是我们多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所以,我们更应该提高家庭的综合素质,切实了解节能环保的现实意义以及重大作用,将每个家庭成员组织起来,并且牢牢抱成一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去认识,去改进,从而将节能环保的主题落到实处。

那么,家庭污染和社会污染到底哪个更严重呢?

大量研究表明:社会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只占污染源的41%,现代家庭造成的污染却已经占59%。与社会相比,虽然家庭只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但就污染的危害程度来说,家庭却相对比较严重,已经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而且常见的也有10种以上。有一组统计数据可进一步证实家庭污染的危害性:一个家庭一天平均制造8千克垃圾,大约丢弃5个不可分解的塑料袋、2~3个一次性饭盒;而且一个家庭因洗头、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制造200千克废水;一个家庭每天平均大概使用20克化学用品等。这些污染物和汇流成河的生活废水,如今每时每刻都在污染着我们的土地、河流和海洋。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一项针对2000多个家庭住户样本的室内污染状况调查中,结果显示:50%以上的家庭室内都存在着一些污染,而“罪魁祸首”就是家用电器。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被调查的那些家庭中,绝大多数还没有意识到家中的家电污染问题。现在家庭中常见由家电导致的污染包括细菌污染、辐射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重则危害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看到这组数据不由得让我们感到惊讶,一直以来我们都要将污染的矛头指向工业生产,殊不知,其实最大的污染源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就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我们平时不注重环保节能,最后危害最大的,依然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原本洁净清悠的地球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在能源浪费方面,家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多台电视机同时开;电视没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多个电脑同时用;声控灯感应器坏了,灯就没日没夜地亮着;同时开着几个几十、上百瓦的白炽灯同时;有的电热户冬天用几个上千瓦的大电炉;饮水机24小时运作;打开水龙头一放就是好几分钟,等到热水出来了,才开始慢悠悠地洗漱……

习惯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费现象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又习以为常,因此在节约家庭能源方面考虑得不多。点点滴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使居民区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检查我们的行为,司空见惯的“无意识浪费”,在家庭生活中浪费掉的宝贵能源实在太多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要改掉那些不经意的浪费“习惯”,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举手之劳。

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这一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家庭节能环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非常容易进行,做好家庭的节能环保工作,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也为家庭节约了一定开支,从而一举两得。

因此我们发出倡议:

1.从家庭用电开始

节约每一度电,并且杜绝家电污染。

每个家庭都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1)普通玻璃窗只要贴上一层特殊节能膜,室内温度起码就会降3℃,如果阳光更加猛烈,温差会进一步拉大,节能效果更加明显。据介绍,采用这种节能膜后,不仅能过滤紫外线,节能效果达到30%,而且使用期限长达20年。

(2)要选用那些无氯绿色环保家电和太阳能家电系列,比如:使用太阳能发电器、太阳灶、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灯、太阳能帽、太阳能热水器、地板采暖系统等,既节能环保,又安全方便,既为国家的节能环保工作做出贡献,同时又使家庭引导了绿色生活新潮流。

(3)把白炽灯改成第四代LED2光源,在同样的亮度下,其耗电量只是白炽灯的1/10,但寿命却是白炽灯的50倍。

(4)冰箱内贮存食物不宜太满,冰箱内食品之间及食品与箱壁之间应该留有100毫米以上的空隙。这比紧贴墙面每天可以节能大约20%。

(5)选购空调时要考虑最适合房间大小的匹数。而且夏季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

(6)电视机不要开得特别亮,音量也不宜过大,因为每增加1瓦音频功率,就要增加3~4瓦电功耗。

(7)洗衣机的耗电量取决于使用时间的长短,一般合成纤维和毛丝织物洗涤3~4分钟,棉麻织物洗涤6~8分钟,极脏的衣物洗涤10~12分钟。

(8)电饭锅用后应该立即拔下插头,当锅内温度下降到70℃以下时,它会断断续续地自动通电,这样既费电又会缩短使用寿命。

(9)使用电饭锅最好提前淘米,用温水或热水煮饭,这样可以节约用电30%。

2.提倡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这是中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认真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真正落到实处,是当前建筑设计的一项首要任务。公共建筑的能耗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用能消耗,公共建筑节能50%的目标是由建筑专业、暖通专业、电气专业共同来承担。对于建筑专业来说,就是改善和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即建筑热工设计。大力发展和推广低能耗大型公共建筑技术,中国大型公共建筑不足城镇建筑总面积的4%,但能耗却占中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20%以上。发展出一套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低能耗大型公共建筑技术,可大大缓解由于目前城市建设中大型公共建筑比例的增长造成的城市电力供应紧张状况。

中国建立有效的建筑能耗统计平台可以统计出中国的建筑物所消耗终端能源的具体数据,定量描述中国建筑能耗的具体特点(如发展变化的特点、不同功能建筑耗能的特点、不同地域建筑耗能、建筑内不同终端用能特点等),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

3.节约用煤,减少大气污染

近10年来,随着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各种节能先进炉型日趋完善,且采用新型耐火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后,使得炉窑散热损失开始明显下降。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从而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可是,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为了进一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节能途径。

21世纪初,中国河南省巩义市研制出了荣华陶瓷换热器。其生产工艺与窑具的生产工艺基本上相同,导热性与抗氧化性能是材料的主要应用性能。它的原理是把陶瓷换热器放置在烟道出口的附近,温度较高的地方,不需要掺冷风以及高温保护,当窑炉温度1250℃~1450℃时,烟道出口的温度应是1000℃—1300℃,陶瓷换热器回收余热就可达到450℃~750℃,接着将回收到的的热空气送进窑炉与燃气形成混合气进行燃烧,就可节约能源35%~55%,这样可直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4.全家动员

全面加强环保节能的思想认识。首先,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孩子。因此,家长自身必须牢固树立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做到“环保节能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把节能保护渗透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孩子在节能环保方面做出表率。其次,着力培养孩子的节能环保意识。家长可以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领孩子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体验优美的环境,然后再领孩子到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让他们目睹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场景。通过这种对比,让孩子亲身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最后,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节能环保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把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上,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购物时,要注意选择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从自身做起,认真搞好家庭卫生,努力创造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这样,通过教育孩子,一方面加强了家长本身的节能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着实减少了家庭的开支,还能为中国的节能环保工作做出贡献,真可所谓是“利大无穷”。

5.节约每一张纸

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从而保护森林资源。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全球每年减少的森林面积为73000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两个台湾岛。中国造纸业每年消耗木材1000多万立方米;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这就相当于我们一年要吃掉约2500万棵树。我们使用、消耗大量的纸张,实际上是在消耗那些森林资源。如今,地球上平均每年有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气候变化、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等。保护森林,减少开采量,就一定要削减木材的需求量。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再生纸,这样就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原料,减少35%的水污染。而且每张废纸至少可以回收再生两次。所以,应提倡积极回收废纸、尽量使用再生纸和双面用纸,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优势,开始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尽量使用那些电子媒介修改文稿,努力减少纸张消耗。节约用纸则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一个最好措施。

6.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减少水污染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中国是世界12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量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因此节约用水迫在眉睫。据统计,就按拥有约1700万常住人口,600多万户家庭的某市来讲,如果每家每月节约1度电,一年全市就可节电6000万度,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厂的发电量;如果每家每月节约1吨水,一年全市就可节水6000万吨,相当于一座80万人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总量。

时时刻刻注重节约用水,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推广使用节水型水阀和卫生洁具;节约用水,用洗菜、淘米水冲厕所、浇花;洗衣服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污染;用水完毕随手关闭水龙头,别让水空流;随时检查维修水龙头并阻止滴漏;提倡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如果将漂洗的水留下来做下一批衣服洗涤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慎用清洁剂,尽量用香皂,别让水源污染;时时告诫我们自己,保护水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7.每个家庭都应减少肉类制品消费联合国于2006年发表的报告里面指出,畜牧养殖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全球所有交通工具,包括飞机、火车、摩托车、汽车的总排放量还多。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席帕乔里博士(Dr.RajendraK.Pachauri)在2008年1月的巴黎记者会上曾经指出,他们去年公布的报告重点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他说:“这是IPCC早先不敢表达,但是我们现在必须公诸于世的概念。”他呼吁全球民众:“一定请少吃肉!肉食是排碳量非常大的产品。”

8.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减少对那些机动车的依赖,近距离出行尽可能使用自行车或者步行,给城市的交通减轻一点负重;减少公务用车,在不影响公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独自用车;紧急公务活动确需使用公务车辆时,尽量集中乘坐。让我们人人来做公交族,个个争当自行车骑手!

另外,如果是自己开车,可掌握以下节能环保技巧:

(1)时常检查轮胎的气压,以保持在最佳状态,轮胎气压不足会增加耗油量。

(2)起步时离合器不能松得太快,否则既耗油又易熄火。

(3)如果开车时巧用空挡滑行,一辆1.6升排量的家用轿车每月可以节约10升汽油。

(4)在遇红灯或前方车辆刹车时,不要高挡冲到跟前时才猛踩刹车。

(5)汽车行驶过程中,要注意看水温表,发动机正常的水温应保持在80℃~90℃之间,如果过高或不足都会使油耗增加。

(6)提高速度时应轻加油门。

(7)不要随意更换轮胎的大小,选择更宽的轮胎或许让车看来更有“跑车味”,但轮胎越宽,车轮阻力越大,燃油消耗量就越多。

(8)不要热身过度。有些车主喜欢在早上开车前,先热身再上路,但热身太久会更耗油,可以先让车慢慢行驶一两千米来达到热身效果。

(9)用黏度最低的发动机油。发动机油黏度越低,发动机就越“省力”,也就越省油。

(10)不要超速。对一般汽车而言,80公里的时速是最省油的速度,有统计表明,每增加1公里的时速,耗油量会增加0.5%。

还有一些节油窍门是在驾驶之外的:开启空调要确保窗门紧闭;轮胎气压不足会增加耗油量;定期清洗隔离尘网可以节省30%的电量;尽量用黏度低的发动机油,这样也能省油。

9.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塑料袋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是在大小超市,还是在菜市场和街边的小摊贩那里,给顾客提供塑料袋似乎已经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相对照的是,一些消费者在购物时有些过度依赖塑料袋。那些用了就扔掉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开始使用,丢弃后就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我们城市环境的一个大敌。

中国每年塑料废弃量大约为100多万吨。假如平均每个塑料袋铺开是0.6平方米,那么每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薄膜面积就高达240平方米。而一些街头小贩用的塑料袋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卫生问题。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应该是我们首先倡导的一种绿色生活。家庭用的塑料袋,更是白色污染中的重点,无论是超市购物,还是街头买菜,都少不了使用塑料袋。所以,各个家庭都应该外出买菜时自带竹篮,这样既美观,又环保。

10.少用一次性物品

我们现代化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环境污染。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应当成为新的社会风气,新的生活时尚。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让我们摆脱“一次性消费”的诱惑,我们可以用充电电池代替普通电池;用手绢代替纸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纸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自动铅笔代替木杆铅笔。如果经常在外出差吃饭,可随身带双筷子、带个勺子,带上牙刷、牙膏、剃须刀、洗发水等等,使生活处处皆环保。家庭出游,更要随身带着各种物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及浪费。同时,也要劝说周围的朋友,将节能环保根植于我们每一个家庭。

11.注意一些日常生活小细节

(1)洗米水可以浇花或洗菜、冲厕所。

(2)家中的阳台上多种一些花草盆景,经常打扫房间,经常晒被,保持家庭环境空气清新怡人。

(3)烧菜做饭少用煤炉,改用液化气,炒菜时不要等油热得冒烟时才放菜,尽量减少空气污染。

(4)正确处理那些废弃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合理排放生活用水。

(5)减少噪音污染,尽量减低说话或录音机播放时的音量。

(6)奉劝家人、亲友不吸烟,不随意焚烧垃圾,维护家人身体健康,保持洁净环境。

(7)保护野生动植物,不吃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8)家中养的宠物一定要看管好,防止影响邻居休息及粪便污染,维护和谐的生活社区和环境。

(9)塑料瓶、废纸等收集起来卖给收废站,减少垃圾排放。

(10)家庭做饭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暴饮暴食或吃饭过饱,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而且更要杜绝奢侈浪费,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好表率,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所有的家庭朋友们,全民动员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基础。我们渴望干净的地球,渴望绿色、健康、洁净的生活空间。让我们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内容,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开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善待我们的地球,让我们大家都自觉地来做环保节能的宣传者以及实践者。

煤炭的高效利用和环保

事实上,在进入新世纪的10年间,因为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对煤炭的需求量开始剧增。中国煤炭产量从2000年的10.70亿吨成倍增长到2009年的30.5亿吨,10年间煤炭总产量竟然高达202亿吨,与前20年的总产量相当。而同期世界煤炭第二生产大国美国的煤炭年产量则在10亿~12亿吨之间进行徘徊。在世界煤炭产、销量排名前10的那些国家中,中国煤炭产、销量分别是其余9个国家产、销总量的0.99倍和1.2倍。未来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以煤炭为主的能源需求仍将保持持续增长。

中国“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导向为中国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有利契机,发展绿色经济需要构建节约、高效、清洁的能源支持系统,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面临的各类制约,决定了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和可持续利用依然是当前构建中国可持续能源体系的首要任务。新的经济形势下,在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应成为中国煤炭产业科学发展的核心,也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现在,中国94户重点煤炭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中老年期”,“百岁老人”竟然多达24家,占总数的25.5%,开采年限最长的矿井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同时,中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煤炭城市竟然有63个。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和2009年分两批公布了共44个资源枯竭城市,这其中煤炭资源枯竭城市24个。63个煤炭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大约10%,24个煤炭枯竭城市占到煤炭城市的38.1%。煤炭资源枯竭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非常尖锐。

如果要改变“矿竭城衰”路径,延长企业和城市生命周期,关键就在于突破原有发展模式,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转型,即调整单一的以煤炭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选择和发展接替煤业的一些非煤产业,实现非煤业与煤业并重,甚至非煤业完全取代煤业从而成为企业新的支柱产业。但无论如何进行转型,煤业始终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首先,发展接替产业需要雄厚资本的大力支持,煤炭生产的效益能够为转型提供稳定的资金流。其次,煤业的平稳运行是煤企和煤炭城市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煤炭企业从业人数众多,一家大中型煤炭企业员工人数从几千到十几万不等,最多时竟然可达几十万。假如加上与煤炭企业相关的其他企业员工数,以及所有员工的同城亲属,那么,一座煤炭城市中从事煤业和与煤业相关的居民总数少则几十万,多则甚至上百万。一旦煤业破产,这些单一技能的职工所组成的失业大军将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强烈震动。最后,煤业是接替产业的产业基础。历史悠久的煤炭企业其核心能力就在于煤炭生产主业,在完全脱离煤炭领域的发展上不具备什么优势,所以,选择的接替产业往往与煤炭生产相关、相近。可见,煤企的转型决不能等到煤炭资源枯竭时再进行,不论继续依托煤炭主业还是发展其接替产业,煤企的可持续发展绝对离不开煤炭资源的相关保障。通过资源高效利用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不仅是生存问题,还涉及到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怎样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方面,中国复杂条件下的采煤技术和管理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洁净煤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但整体看,中国煤炭资源高效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中国煤炭开采现在仍以粗放式为主。一方面体现在中国煤炭储采比远远落后。储采比是世界通用的评价煤炭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储采比越高,资源浪费往往就越少,开采效率也就越高。据BP提供的数据,2009年世界平均煤炭储采比是119,土耳其煤炭储采比最高,竟然达460,美国是245。中国储采比只有38,居世界倒数第七位。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国煤炭回采率远远低于那些世界先进水平。回采率是指区域在一定时间内采出的煤炭量与该区域资源储量之间的比率,简而言之,就是开采出来的量与可采量之间的比率。据科学统计,近年来中国大矿区的煤炭回采率平均值为30%~40%,竟然仅为美国2005年水平的37%,中小型矿井的回采率最低的竟然不足10%。美国2005年的煤炭回采率为80%,世界煤炭回采率最高为85%。中国煤炭开采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相当大。第三方面体现在中国采煤机械化程度发展极度不平衡,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较低。采煤机械化程度是评价煤矿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大量存在的小型煤矿只能用较为原始的方式进行开采,因此,煤炭资源浪费在所难免。现在中国国有重点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为73.63%、综采机械化程度为49.32%。特别是部分大型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已达95%,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大量存在的小型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却依然不足40%。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发展规划,中国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到2012年年底要分别达到45%和70%以上,到2015年年底,分别达到55%和80%。而现在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采煤机械化程度均达到或已经接近100%。

其次,那就是中国煤炭流通加工环节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一方面体现在中国原煤入洗率比较低,配煤技术相对落后。2009年,中国原煤入洗量世界第一,但原煤入洗率居然仅为43%,为电厂等提供燃料的动力煤入洗率不足20%,而美国、南非、俄罗斯的原煤入洗率均已经超过55%,动力煤入洗率为40%。现在,中国普遍采用的配煤技术堆煤混配,精确度低、稳定性差。据测算:将动力煤入洗率提高10%,每年就可节能3400万吨标准煤,折合近5000吨原煤,这就相当于一个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年产量。按已有案例:煤炭生产企业假如销售配煤,不仅能够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还能将吨煤利润提高10~30元;煤炭消费企业假如消费精细化配比的成品煤,在节煤5%~8%、锅炉热效率可提高5.1%~10.7%的同时,并且还能大大降低污染物排放率,从而直接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国煤炭综合利用率依然比较低。如今,中国煤矸石、煤矿瓦斯、矿井水综合利用率仅为40%,吨煤产值仅相当于那些先进国家的20%~33%,在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有效非煤资源都被大大浪费了。

再次,中国政府对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管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这些年来,中国煤炭管理体制几经变革,从原煤炭部降格为煤炭工业局,到煤炭工业局再度被撤销,直到2008年国家新能源局的成立,中国煤炭管理机构方进入正常运转阶段。作为中国政府管控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能源局还没有完全走出调整阶段,职责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关系需要理顺、垂直体系尚待完善,对目前存在的粗放式开采、流通环节薄弱的现状还缺乏有效的管控平台,管控手段也较为单一。促进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政府管控体系亟待进一步进行完善。

最后,中国煤炭资源利用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

煤炭在开采、运输、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一般会引发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煤炭燃烧时产生大量CO2、SO2、碳氧化合物、汞、烟尘及其它一些有害物质,是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煤炭开采时会破坏地壳内部力学平衡和生态系统,从而造成大面积塌陷、水位下降、水土流失、良田毁坏和地表植被退化;矿井排风和抽放的瓦斯气假如排放到空气中就会加重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煤炭运输、长期露天存放过程中大风会引起一些煤尘飞扬等。现在,中国CO2排放量的70%、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的67%、SO2排放量的90%、烟尘的70%都来自于燃煤;假如按采1吨煤形成近1立方米采空区计算,中国以30亿吨年产量进行开采,每年将形成20多亿立方米的采空区,因采空引发的地表塌陷危害非常严重。

那么,中国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实现途径到底有哪些呢?

在资源和环境的相关约束下,中国煤炭产业绝不能再依靠产量的快速提升来满足逐年增长的那些煤炭需求,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其核心就在于怎样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1.做好政府、产业、企业的角色定位

对于我们的政府,既要约束和严惩低效行为,又要引导和鼓励高效利用;对于产业,既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要保护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对于企业,既要考虑经济利益,又要担当一些社会责任。

2.扭转目前的低效状态,从而实现新时期的“四高、四好”

“四高、四好”即整体提高煤炭储采比和回采率、提高原煤入洗率和配比率、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好、资源效益好、社会效益好和环境效益好。

3.切实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进行科学开采、精细作业,提高矿井的开采效率,保护地下资源;通过数字优化、精细加工,提升煤炭的品质,节约原煤资源;通过煤炭洁净、综合利用,减少煤炭的负外部性,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完善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强化政府执行力

中国各级政府针对煤炭资源高效利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章、规范、法规、意见、细则等,制度体系开始不断完善,但中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依然不高。这里面既有制度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的原因,也有政府执行力弱的痼疾,也就是无法可依、有法不依。

针对无法可依,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国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相关制度体系,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出台一些新制度、修订老制度,根据不同矿区、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相关条款、设定相应指标。

针对有法不依,政府应完善一些监督机制,与行业协会、社会群体、新闻媒体等各方力量进行合作,多渠道及时、准确地获取那些非法、违法、违规行为信息以及相关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信息。而且,政府还应在煤炭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深化改革,建立相应的主管部门,清晰职责、理顺关系,从而形成横向、纵向之间合作共治的管理体系,大力强化政府的执行力。

5.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煤炭从业人员是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基层保障。中国的煤炭从业人员是一支优秀的产业大军,以吃苦耐劳著称,但文化素质较低,尤以井下一线作业人员为甚,对于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形成制约。对此,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使其增长见识和学识,理解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意义;建立对员工的激励机制,改变以惩、罚为主的“大棒”管理,从而使其变被动为主动。

6.推广井工矿薄煤层开采技术

露天矿的条件一般好于井工矿,回采率也远高于井工矿。美国等煤炭生产先进国家煤炭回采率高,与该国煤炭以露天开采为主有着莫大的关系。

中国却是以井工开采为主的国家,保护地下资源应以提高井工开采效率为主,尤其要重视进行薄煤层的开采。薄煤层是企业不愿意开采的部分。

重视推广井工矿薄煤层的开采技术,减少资源浪费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开采薄煤层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要知道,薄煤层中蕴藏的也是煤,薄煤层开采出来的煤具有与中厚煤层或厚煤层的煤相同的价值,而且假如合理开采产量不低。

据统计,中国薄煤层储量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20%,在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中,84.2%的矿区分布有薄煤层。

二是开采薄煤层具有非常高的效益。有些矿井是天然的薄煤层矿井,其中不乏蕴含一些稀缺资源的薄煤层,开采出来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很多矿井的薄煤层是在开采完中厚煤层或厚煤层后所剩余的,开采出来能够在减少浪费的同时最大程度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从而保持矿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比较高的社会资源。

三是开采薄煤层能够非常有效地避免对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的无序开采。重视开采薄煤层就体现了企业利用煤炭资源的态度,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重视开采薄煤层矿对于节约煤炭资源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向,对于条件好的中厚煤层和厚煤层更会格外珍视。

7.完善奖惩制度,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

要知道,制度体系不仅对低效利用煤炭资源行为具有约束和惩处的作用,还可引导和鼓励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的行为。制度体系的建设反映了政府的意志,政府通过制度发挥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

中国现有针对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体系重约束和惩罚,轻引导和鼓励,这也是政府基本职能难以充分发挥的原因之一。低效利用煤炭资源能够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利益,但受损失的是国家和社会。高效利用煤炭资源造福了国家和社会,企业和个人却要损失短期利益并投入大量资金和协调各方关系,这是企业不愿意也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煤炭的负外部性难以解决。因此,政府不能一味地约束和惩罚,还要出台相应的税费、土地、技术、资金等支持政策,让企业能够在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过程中获得实在的收益,只有充分调动企业的能动性,才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否则就会屡教不改,并且屡禁不止。

8.加强综合利用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将煤系共伴生资源和在煤炭开采、加工、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能够合理利用起来,形成新的产品创造价值。二是伴生资源和“三废”必须在煤炭利用过程中进行利用才能创造价值。所以,煤炭开采和流通加工必须与伴生资源和“三废”的利用协同起来,并且根据环境容量、市场容量和资源状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否则,不但不能实现变废为宝这一初衷,而且还会形成新的资源浪费。

9.提高煤炭流通加工水平

假如没有利用价值,煤炭也就无价值可言。煤炭的价值体现在它所蕴含的能量,即通常所说的煤质。煤质指标很复杂,但终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够释放能量的指标,如热值等,这类指标越高煤质越好;另一类是降低能量的指标,如硫分、灰分等,这类指标越低煤质越好。

一吨被开采出来的原煤,价值要视指标而定。煤质好的煤热能高、污染少,价值就高,也因此拥有更高的价格。

提高煤炭产量并不是满足需求的最佳途径,关键要提高品质。用品质低的煤满足高品质的需求,或用高品质的煤满足低品质的需求都是对资源的浪费。

优化原煤品质就要优化阻碍能量释放的指标,主要是通过流通加工实现。

中国应改变“以产量论英雄”的现状,改变煤炭流通加工环节薄弱的现状,在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和小型煤炭企业集聚的地区都要大力发展数字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洗选、配煤加工,将原煤转变为以标准、稳定、均衡为主要特征的高品质成品煤,需要什么加工什么,从而满足客户需求。

10.加强技术与管理创新

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原煤品种丰富是中国煤炭开采的主要特点。不同的开采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和相关设备,不同的原煤品种需要不同的加工模式,因此,中国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并且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国情况的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方法。不仅技术需要进行自主创新,管理也需要创新,而且十分重要。在粗放式的发展理念中,井下管理的方式也是比较粗放的,假如还将这一理念延续下去,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是难以实现的。

煤炭企业要通过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惩戒浪费、并且鼓励节约。所以,自主创新不仅限于技术还包括管理,技术和管理的自主创新不仅限于一些方法,还要包括流程、制度和文化等,要将粗放式发展从而转变为精细化发展,通过技术精细和管理的精细,实现精细加工、精细开采、精细消费,从而大大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T7KDebFX7ooYOHTStAahEwWDKlGUi/jn7wIh6lxm+j3LeEt8A/xb1zNvWpSHMo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