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不得不解释的商业知识

市场趋势:商业运作离不开市场

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但它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让人难以把握。所以,在市场上有的人赚到了钱,有的人赔了钱,这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谁更好地把握了市场趋势。

所谓市场趋势,指的就是市场当前及将来的态势。就像30年前下海做个体户,20年前买原始股票,15年前买房地产,10年前做网络销售一样,可以说谁把握了市场趋势,谁就能在风云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只能败下阵来。当然,这个趋势也是扬弃的过程,就像现在的个体户很难赚钱,股票灭顶之灾,房地产持续调控,网络销售压力山大,说明财富不会永远眷顾某一行业。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呢?

1.一定要研究社会视点

对社会视点的研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因为这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些变化往往可影响市场变化,由此进一步引发市场上对某种产品的需求。有时候,对某产品的需求,一夜之间会急剧增加;有时候,会一下子烟消云散。例如: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赢得总统选举前后,众多枪械爱好者因担忧奥巴马未来执掌的政府可能限制一些攻击性枪械销售而在美国国内枪械店竞相采购,掀起了一股“购枪热”。若能及时敏锐地感受和把握到这种市场变化趋势,并能立即采取应变措施,使顾客由此而引发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获益良多,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之,如果市场上对某种产品需求的趋势已经出现衰退或正在迅速衰退,而自己对此却毫无察觉,则难免会首当其冲蒙受巨大损失。

而要想及时了解这种市场变化情况,或者说对市场变化保持敏锐的触觉,惟一的办法就是:做好经常性的市场调查研究。市场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市场调查,只有通过市场调查,才能得到来自市场的第一手的详实资料。大公司可以通过设置专职部门,负责进行此项工作。中小企业通常难以仿效他们的做法。但是,如果对其他途径和方法运用得当,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些途径和方法有:经常订阅有关行业的各种期刊杂志;参加行会或其他专业性的社团组织;争取多参加某些贸易展销会等。同时,也要密切注意你所组织的各类营销业务活动的效果,洞悉变化情况,查明造成销售增长或销售衰退的原因。

2.要及时捕捉市场机遇

市场机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商机,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进程的发展,把握和利用市场机遇的能力,已成为企业及其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以下原则和方法或许有益于我们把握市场机遇:

关注热门行业:热门行业都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夕阳产业无法比拟的巨大的生产力,往往呈现出诱人的前景,如计算机业、房地产业、生物工程业等。其发展迅猛,机会多多。当然,同时,热门行业也就意味着竞争激烈,风险多。因此,作为创业者,在从业过程中,就必须有成功与失败两种思想准备。

寻找市场空白:在各个市场领域之间,或在一个市场领域内部,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缝隙,寻找市场空白,填补经营缝隙的方法,成功率非常高。例如,在美国竞争激烈的空中航运市场上,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就是采取在市场缝隙中求发展的策略,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而后来居上的。它专门寻找那些收费高、服务差的航空公司作为取代对象,常常开辟大公司弃之不用的小城市之间的航线。它不提供其他航空公司普遍提供的一些服务,如转运行李、供应膳食、预订机票、代理旅游业务等,但它所提供的服务却具有更高的价值,如航班多,服务好,票价低。

当然,在常盛不衰的行业中寻求市场机遇也是一种方法,如妇女用品、儿童用品、饮食行业、娱乐行业等。不过,其难度相对较大,要想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到生意,必须具有高度的创造性、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其实,市场机遇处处可见,重要的是你能抓住苗头,长于推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弄清其本质规律,最终必能如愿以偿。

3.敏锐发现新的市场需求

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会产生新的市场需要,如果你能敏锐地发现那些新的市场需求,也就是比别人更快地发现了挣钱的着眼点。例如,用金钱购买时间,就是现代都市人的时髦选择,因此,围绕着快节奏生活需求的服务项目都大有文章可做。在吃的方面,必然要求快餐食品种类更多、数量更大、服务更好;在穿的方面,人们更偏爱随意、自然、舒适、简洁的服饰,在非正式场合较少穿着一本正经的西装;在住的方面,也有一些服务类项目可以进行,如家务钟点工、维修工、物业管理服务等;在用的方面,快递、上门装收垃圾、上门美容理发、看病治疗等项目日渐兴起;在行的方面,汽车出租业向乡村发展,围绕着交通和汽车用品市场开展生意,前景也非常广阔。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生活的观念也产生了更多新的市场需求。例如,寄养宠物、照料花草等各种“代”服务正悄然升温。春节出行,如果没时间排长队买车票、机票,有人专门提供代购票的服务;节日亲友聚会,多喝了三五杯,“代驾”公司能帮你把车安全地开回家;一些长假赴外地探亲、旅游的年轻人,甚至希望房子有人“代住”,既照料家务,又防止小偷光顾。另外,围绕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做文章,你也会发现市场潜力巨大,如美容院、健身房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方面的需求还会增加。

此外,要想准确把握市场趋势,你还必须要做一些分析和计划,例如,深入了解你准备进入的市场性质和特征,然后对照市场总体情况,找出自身独有的特殊情况等等。不过,一定要注意一个时间的问题,因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或许当你还在全面地研究一个机遇时,它已经不存在了。正确的方法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资源来研究有价值的设想;只做必不可少的分析和计划,而不是期望尽善尽美;而且在必要时,根据直觉判断行事。这种方法往往更加经济、更加及时、更加有效。

商业模式: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商业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正如德鲁克所指出的,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呢?

商业模式,是企业家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一句话概括就是你准备怎么挣钱。

那么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怎样架构呢?

一般来说,一个具有吸引力、成功的商业模式,通常需要具备某些能够创造价值与竞争优势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影响着企业的成功与否,也正是商业模式评价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包括:

1.适用性—商业模式的首要前提

由于企业自身情况千差万别,市场环境变幻莫测,商业模式必须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它怎样为自己的企业赢得顾客、吸引投资者和创造利润。严格地说,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应当仅适用于自己的企业,而不可能被其他企业原封不动地搬过去。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用的区别。适用的就是好的,适用较长久的就是最好的。

根据商业模式的定义,企业家在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时,需要考虑如下九个要素:价值主张:即公司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价值主张确认了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

消费者目标群体:即公司所瞄准的消费者群体。这些群体具有某些共性,从而使公司能够(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定义消费者群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市场划分。

分销渠道:即公司用来接触消费者的各种途径。这里阐述了公司如何开拓市场。它涉及到公司的市场和分销策略。客户关系:即公司同其消费者群体之间所建立的联系。我们所说的客户关系管理即与此相关。价值配置:即资源和活动的配置。核心能力:即公司执行其商业模式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合作伙伴网络:即公司同其他公司之间为有效地提供价值并实现其商业化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这也描述了公司的商业联盟范围。成本结构:即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的货币描述。收入模型:即公司通过各种收入流来创造财富的途径。

2.有效性—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无论哪个行业或企业,都不可能有一个万能的、单一的、特定的商业模式,它应当是随着市场需要、产业环境、竞争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以用来保证自己在各种条件下均产生优异的财务结果。因此,评价商业模式的好坏,最根本的一条在于它的有效性。有效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能够选择为自己带来最佳效益的有效的盈利战略组合。

那么如何才能判断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合理有效呢?一般来说,成功的商业模式应该包括四个核心内容:

一是收入来源,即商业模式的收入从哪里来。

二是成本构成,即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半可变成本。

三是所需投资额,其中现金流入有:吸收的投资、取得借款以及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出有:偿还债务和利息、退还股本、支付股利、分配利润以及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四是综合评价,其结果可分为好、中、差。其中,好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使现金能够正常流入企业,并且不存在较大的呆账、坏账、积压物资、闲置固定资产等不良资产(这里的较大一般定在企业资产总额5%以内),也不存在已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中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使现金能够比较正常地流入企业,不存在大的呆账、坏账、积压物资、闲置固定资产等不良资产(一般定在企业资产总额的5%~20%之间),不存在相应的已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差是现金不能正常流入企业,企业负债率高,筹资工作遇到阻力,致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

3.前瞻性—商业模式的灵魂所在

商业模式是与企业的经营目的相联系的,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要和企业比较高的目的相结合。商业模式实际上就是企业为达到自己的经营目的而选择的运营机制。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它的运营机制必然突出确保其成功的独特能力和手段——吸引客户、雇员和投资者;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商业模式的“现在式”,而商业模式的灵魂和活力则在于它的“将来式”,即前瞻性。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在动态的环境中保持自身商业模式的灵活反应、及时修正、快速进步和快速适应。商业模式必须具有长久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

而企业若想弄清楚自己是不是需要进行前瞻性的商业模式调整,惟一的方法就是对一种商业模式进行评估,看它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或是帮助企业摆脱威胁),之后将新模式和现有的模式进行对比。譬如宝洁公司的速易洁拖把,它虽然与传统的拖把有很大的区别,开拓了一个“颠覆性创新”的市场,但仍是基于宝洁公司已有的商业模式,以及其在家庭清洁用品领域的主导地位开发出来的。

因此,企业首先要做出判断,判断是机会还是威胁,判断企业现在的能力是否适应竞争环境。判断的前提是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比之后判断到底是威胁还是机会。如果被看似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吸引,然后主动出击,但却启用了一个错误的商业模式,这是许多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寻求增长却最终失败的原因。然而反过来说,企业未能抓住商机,并且像宝洁公司一样运作速易洁拖把,而是恣意分裂企业的商业模式,那么这种做法无异于浪费金钱。尤其是市场低迷之时,企业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这就意味着,如果新的商业机会需要采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利润空间较大,整体架构较小,或者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资源运行速度(提高资产进入商业系统运作的速度),那么企业就可以信心十足地设立一个独立的部门,按照新的商业模式运营。

4.创新性—商业模式的生存之道

以前,因为所有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大同小异,只要确定一个行业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但是今天,仅仅选择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是不够的,你需要设计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此外,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成功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迫使所有公司必须不断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作为一个公司,必须深入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组成商业元素的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在自己的商业模式被复制前重新审视并再次创新。

例如,当年大家都搞互联网的时候,只有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赚了大钱;等到大家都去搞门户网站的时候,互联网却遭遇寒冬,反而是做B2B的阿里巴巴赚钱了;等大家都去做电子商务的时候,没有想到出来个陈天桥,人家搞游戏发财了。新的商业模式不仅仅表现在IT行业,在其他的各个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如家改变传统酒店模式,以连锁和简化酒店功能的新型商业模式,获得了商务人士的广泛推崇;分众传媒“发现”了楼宇广告,并且开创了户外媒介传播的新方式。可以说,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都意味着一种创新、一个新的商业机会的出现,谁能率先把握住这种商业机遇,谁就能在商业竞争中先拨头筹。

但同时,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对于未来有不可预知性。那些具有异常商业嗅觉的人,才能够把握商机,迅速崛起,这就是为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往往由新势力创造,而非相近领域的传统强大势力所创造的原因。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层出不穷,而这也正是商业社会的魅力之所在。也许某一天,从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崛起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

当然,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考虑的方面还有很多,这几条应该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在实践中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既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修正甚至是不断试错而变得日益完美;另一方面,一个已经十分完美成熟的商业模式也许会随着产业环境和竞争态势发生了变化而显得不再适应,因此需要进行新的设计和调整。

企业管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者给组织制定方向,提供领导,并决定如何运用组织资源(例如工作者、财务资源、信息及设备)来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

其中,合理组织生产力是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企业拥有的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也就是说要把企业拥有的人、财、物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地组织在一起,进行科学的配置和利用,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二是不断地开发新的生产力,即通过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和劳动资料,不断地发现新材料及原材料的新用途,以及不断地引进优秀人员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来开发新的生产力。

另外,企业管理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它从本质上决定着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从总体上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基本过程,所以,企业管理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维护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关系。由于生产关系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因此,为了保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在保持现有生产关系基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进企业管理的手段、方式等途径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或环节进行调整、改善,以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需要。

总而言之,企业管理的任务不仅是要合理组织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而且还要把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科学地组织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

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当今的管理正面临一场变革,无视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必将使企业失去发展的机遇。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为了有效地迎接挑战和适应未来发展,我们有必要了解当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总结目前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最新动态,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创新管理制度

全球化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和“时势造英雄”的竞争规律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勇于创新,便意味着更好的生存发展,这是企业在生产上、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等等。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而人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每天都有新的技术、新的观念产生。企业制度在今天可能是发展的助推器,明天可能就成为绊脚石。因此,制度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地适应人才。首先,当企业处在成长阶段,目标比较单一,业务正处于发展阶段,这时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在制定制度时,更多的是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来灵活调整制度。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加盟,还可以更好发挥员工的能力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来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当公司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企业的组织制度也相应成熟。员工队伍和业务也稳定了。在这阶段,企业制度还是适应人才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地位受到威胁时,这时企业会感到制度已不适应组织的发展,更不适应人才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管理的创新。总之,现代企业家精神,实质就是要树立市场竞争观念和风险经营观念,善于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创新应变能力和开拓市场能力。

2.转移管理重心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企业管理,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显性知识易于存储和掌握,而隐性知识则难于掌握,它是存储于人们头脑中的经验、诀窍、灵感等方面的知识。知识管理就是既要掌握显性知识,更要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实现知识共享,把新知识、新经验加以培育,使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管理。知识资源拥有的多少,开发和利用程度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因此,企业经营者的主要职责就是要以知识和创新作为人才取向标准来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还要以知识和创新作为价值取向标准来评价、衡量人才,同时还要激活人力资源,为人才脱颖而出、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另外,21世纪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是国际市场,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和雇员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度,这便意味着有更多的文化冲突。此时,企业在对跨文化员工进行管理时,要在保持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相互学习、交融的基础上,使经营思想达成共识,并建立具有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

3.智化管理模式

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基础的网络经济促使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推进企业管理日臻完善。企业管理模式要更加体现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网络经济中的企业管理是一种数字化管理,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平台,通过传感器、互联网上的信息收集以及对其他信息资源形成的巨大数据流的采集,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开发,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它也是一种智能化管理,企业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准时生产系统等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实现商业模式的“专家效应”和智能自动化管理。由此,企业管理模式将发生以下变化:

电子商务将成为商务运作的方向。电子商务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商务运作的效率,实现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革;网络使企业生产逐步向分散化、个性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使生产配送体系以快速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网络经济使企业管理的核心角色CEO、CFO、CIO(首席行政主管、首席财务主管、首席信息主管)构筑起网络化管理的基本职能结构;数字化技术使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向战略型、信息化、可视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4.转变管理战略

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战略目标、长远打算,只顾眼前和一时的成就,便不可能持续发展,更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企业惟有运筹帷幄,深谋远虑,才能战略制胜,才能不断壮大发展。

在过去,企业的管理者往往追求企业战略的稳定性、长期性,期望对企业的发展施以长远的影响。但事实证明,多变的技术革新浪潮,意想不到的环境变化,往往使追求“稳定性”的企业措手不及。企业要适应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战略规划,能否制定和实现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企业的兴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中国企业已进入了由面向计划的传统管理到面向市场的战略经营时代,制定战略已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战略经营要求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及时做出反映。因此,具有迅速适应新变化的能力比周密的计划更加重要。而战略研究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对客观事实的实际了解,分析能力和预测技术的发展。这些使战略计划研究成为左右组织或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管理者必须要在彻底了解和准确把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订出最佳的企业战略。

5.优化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没有管理的管理”。当然,这并非是指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好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

传统的企业管理,较多地表现为管制、监控、指示、命令,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随着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愿望日益强烈,这种情况需要企业尽快形成一种能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即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都是重要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以人为本,顺应个性,尊重人格,使员工不再被动地在严格制度的束缚下工作,而是自觉地把工作视为人生发展的组成部分。通过企业文化的构造,创造一种高度和谐、亲切友好、融洽无间的氛围,使企业成为一个凝聚力极强的工作团队;顺应社会经济运行的自然发展规律,使管理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样企业便可以成为一个自我组织、自我调节的富有活力的有机整体,促进企业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这样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使企业达到了管理与被管理的有效整合、不同文化的和谐融合以及个人理性与组织理性的高度统一,达到企业管理的最优境界。

人力资源管理:找到并留住最佳员工

人力资源,也称人事,随着各企业意识到资源(用会计用语说是“资产”)中很大部分每天都在流失后,这个名称就变更了。而人力既然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其价值就存在于有效的利用之中,也就应该全面、正确地认识其持性,对其进行全面的配置、管理和开发,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那么,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评估人力资源需求,然后招聘、筛选、开发、激励、评估、报酬并安排工作时间,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在企业的运营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工厂或企业,哪一个单位都离不开人。在企业各项管理中,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料中,人也始终处在支配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江泽民曾讲过,“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毋庸置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核心管理工作之一。

既然人力资源管理如此重要,那么,一个企业如何才能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呢?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

凡社会化大生产都要求人力与物力按合理的比例进行配置,人力与物力在价值量上的比例是客观存在的。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1)人力投入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随着人力投入的增加,企业劳动生产力呈上升趋势。但是其前提必须是使人力有事可做,不能无目的地增加人力投入。否则,反而会使生产力下降。因此,各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及特点选择适量的人力,以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效益,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个途径。此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资金保证,使人均技术装备水平也达到相应的程度。

(2)人力配置

以岗定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创新机制,是企业人才管理的基本要求,只有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才能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激发出人最大的能量。

(3)人力培训

人力培训是最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途径。根据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见,劳动生产力与人员素质呈指数关系。如与文盲相比,一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提高劳动生产率43%;中学文化程度的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0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可提高300%。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者应重视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

就人的个体而言,主观能动性是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通过科学的激励方法提高人的主观积极性,能把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激励,这也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之一。

那些员工激励程度较高的公司通常都有几个共同的特色,最重要的特色有:

(1)改革分配制度

古人云:“不患寡,患不均”,员工受奖酬分配公平与否影响巨大,一个企业若想拥有活力,确保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全面改革分配制度。改变只出勤就拿工资的做法,以及不求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弊病。要把我们经常在喊的口号,真正落实到分配之中去。即使做不到绝对公平,也要体现相对公平。应通过建立岗位工资、计件工资、承包工资等多种形式,切切实实地促进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激励分配机制的落实。

(2)健全晋升制度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说道,“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其产生的动力远比工资、福利等外在激励要深刻和持久”。因此,企业必须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其一是通过健全使用培养机制,激发员工的进取上进心,为其提供诸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其二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员工要及时予以表扬宣传,肯定成绩,坚定他们在企业中实现自我的信心和价值。

(3)打造良好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一方面可以直接满足员工某些需要,如企业各级领导对职工的尊重、关心和信任,保持工作群体内人际关系的融洽,及时调解各种矛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员工能顺利开展工作,美化和清洁工作环境,消除有害于健康或不安全因素等,从而使员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工作;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压力和规范,推动员工努力工作,如开展劳动竞赛,安排后进职工到先进班组工作等。

(4)营造和谐氛围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有思想感情,感情因素对人的工作积极性有重大影响。通过建设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领导与管理层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营造一种互信、互助、平等、团结的良好氛围,会激发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和爱厂如家的精神。但前提是一定要真诚。

(5)完善规章制度

一般来说,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都与一定的物质利益相联系,因而对员工的消极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同时,规章制度又为员工提供了行为规范和社会评价标准,职工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还与自我肯定、社会舆论等精神需要相联系,因此其激励作用是综合的。比如企业用工制度若规定企业可以辞退表现不好或技能过低的人员,这无疑会对员工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强制性压力。

当然,每一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并不一定都能形成群体功能的最佳效应。“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只有群体在思想观念上一致,在感情上融洽,在行动上协作,才能使群体功能等于或大于每一个个体功能的总和。

市场营销:谁掌握了营销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市场营销,是企业实现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但其定义却模糊不清。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曾说:“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所需所用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使销售成为不必要。”现实生活中,则有许多人认为营销就是“销售”或“广告”。

的确,销售或广告是营销的一部分,但营销的范围还要更大。实际上,营销包括了计划和执行理念、定价、促销,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分销,以满足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交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可控制的管理部分包含:设计满足需求的产品;制定合理的价格;将产品运到正确的地点;发展有效的促销策略。它们是完成营销规划的四个最基本要素。而且,现代营销理念更强调以客户为本,营销商在任何时间点的作为,均取决于客户需求的满足。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解读一下市场营销,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来规划自己的营销战略。

1.产品策略:以开发为起点,以定位、组合为手段

所谓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思想、主意等。消费者决定产品是否具有最高价值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他们追求的利益和得到的服务。为了满足消费者,营销商必须学习更好地聆听消费者的心声,并且适应经常变化的市场需求。

(1)产品开发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对市场的认知和把握。因此,任何企业在进行经营时,都必须对现有市场进行分析,明确企业服务的顾客究竟是谁。市场分析主要包括:营销环境分析,竞争分析,消费者分析,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这里还有一个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一旦产品通过开发和测试之后,就会在市场上推出。产品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那么,企业对目标市场的选择也应随其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当产品处于投入期时,企业通过先介绍单一款式来推出新产品,因此宜采用无差异目标市场战略或集中目标市场战略;当产品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时,宜采用差异目标市场战略,提高产品和市场的针对性;当产品进入衰退期时,为保存原有市场,延长产品的市场生命,全力对付竞争者,宜采取集中目标市场战略。

(2)产品定位

所谓产品定位,就是根据所选定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现有产品所处的位置和企业自身的条件,从各方面为企业和产品创造一定的特色、塑造并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一般来说,产品定位策略主要有以下五种:

抢先定位策略。最早给人一个印象是进入一个人心里的捷径。

领导定位策略。一些经验表明,进入顾客心里的第一个产品牌子的长期市场占有率,一般比第二个牌子高出两倍,第二个牌子差不多也比第三个牌子高出两倍,而且这种关系不会轻易改变。

依附定位策略。当企业推出了新产品,尽力告诉顾客这个产品不是什么完全新的产品,而是同老产品有联系的新产品。

空隙定位策略。一般是追随者所采用的策略。空隙可以是规模、价格、性别、年龄、时间、市场等方面的空隙。

重新定位策略。根据市场演进理论,到了一定时候,由于商场上每类产品都有数以百计的品种,企业在顾客的心里再也找不到一个空隙。一个公司如果想利用广告开辟一条路,使自己的产品进入顾客的心里,那么就必须根据自身和竞争对手在顾客心里已经占有的位置,为自己的产品创造一个空隙。

(3)产品组合

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都会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形成一个产品组合,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增加产品组合的宽度(即增加产品大类的数目,扩大经营范围,甚至跨行业经营,实行多角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经营效益。此外,实行多角化经营还可以减少风险。企业增加产品组合的长度和深度(即增加产品项目,增加产品的花色式样规格等),可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增加产品组合的关联性(即使各个产品大类在最终使用、生产条件、分销渠道等各方面密切关联),则可以提高企业在某一地区、行业的声誉。企业在调整优化产品组合时,依据不同情况,可选择如下策略:

扩大产品组合。当企业预测现有产品大类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下降时,就应考虑在现行产品组合中增加新的产品大类,或加强其中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大类;当企业打算增加产品特色,或为更多的细分市场提供产品时,则可选择在原有产品大类内增加新的产品项目。一般而言,扩大产品组合,可使企业充分利用现有人、财、物资源,分散风险,增强竞争能力。

缩减产品组合。当市场繁荣时,较长、较宽的产品组合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机会。但当市场不景气或原料、能源供应紧张时,缩减产品反而可能使总利润上升。这是因为从产品组合中剔除了那些获利很小甚至不获利的产品大类或产品项目,使企业集中力量发展获利多的产品大类和产品项目。

产品延伸。每一企业的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市场定位。产品延伸策略指全部或部分地改变公司原有产品的市场定位,具体做法有:向下延伸、向上延伸和双向延伸三种。

2.价格策略—营销决策成败的关键

价格是营销要素中最为敏感的因素,在营销的要素中,只有价格可直接表明企业收入的多少,因此我们常说:“价格是企业利益的标签。”所以,管理者在营销定位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价格定位这一环节,产品价格定位得当,会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反之则会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任何企业都不能孤立地制定价格,决策者在进行产品价格定位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定价目标

决策者的定价目标是以满足市场需要和实现企业盈利为基础的,它是实现企业经营总目标的保证和手段。同时,又是企业定价策略和定价方法的依据。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条件不同,企业的目标就会有差别。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目标,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有不同的定价目标。

(2)确定需求

市场需求是影响价格定位的重要因素。当产品高于某一水平时,将无人购买,因此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价格的上限。一般地,市场需求随着产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但是也有一些产品的需求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如能代表一定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装饰品及有价值的收藏品等。

(3)估计成本

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确定了一个产品价格的上限,而成本则决定着价格的下限。从长期来看,任何产品的价格都应高于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才能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企业才能获得利润,生产经营活动才能继续进行。价格应包括所有生产、分销和推销该产品的成本,还包括对公司的努力和承担风险的一个公允的报酬。

(4)分析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

决策者为产品定价时必须考虑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可以派出人员去市场上了解竞争者产品的价格(沃尔玛的“市场行情调查员”和我国广州等一些城市出现的“砍价员”),也可搜集竞争者的产品价目表或买回竞争者的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决策者可以将竞争者的产品及其价格作为企业产品定价的参考。如果企业的产品和竞争者的同种产品质量差不多,那么两者的价格也应大体一样;如果企业的产品不如竞争者的产品,那么产品价格就应定低些;如果企业的产品优于竞争者的产品,那么价格就可以定高些。

(5)价格必须符合相关政策和规定

在我国,规范企业定价行为的法律和相关法规有《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码标价法》、《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价格违反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等等。北京百货大楼等8大商场曾经和小天鹅洗衣机厂等9大厂家签订协议,联手统一北京洗衣机市场上9种洗衣机的零售价格的行为,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认定是一种价格违法行为而被制止。

选定最后价格时,还须考虑企业内部有关人员(如推销人员、广告人员等)对定价的意见,考虑经销商、供应商等对所定价格的意见,考虑竞争对手对所定价格的反应。

另外,企业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有时需要主动削价或提价,有时候需要对竞争者的变价做出适当的反应等。

3.渠道策略—对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渠道策略是整个营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划中的重点。企业营销渠道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其他的营销决策,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一样,也是企业是否能够成功开拓市场、实现销售及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连接生产者与最终用户之间的纽带,传统模式下的企业营销渠道是:厂商—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传统的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来不断调整渠道模式,以使企业的销售量持续增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目前,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电子营销渠道成为主流渠道

电子营销渠道是指利用简单、快捷的电子通信方式使厂家与商家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其优势有营销效率高、费用低、营销市场无限化、营销方式多样化等。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与传统渠道方式相比,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对消费者也是一种极大的优惠手段,其空间开放性又打破了传统营销手段的局限性,从而使企业的渠道营销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直接营销渠道日益重要

直接营销渠道,又称零级渠道,是指没有渠道中间商参与的一种渠道结构,产品或服务直接由生产者销售给消费者。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直线销售关注的是与顾客建立一种直接的关系,让顾客能够直接与厂家互动。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希望能够获取更多的市场,把握产品策略,从而有利于产品的营销及推广。而中间商往往由于经营产品种类繁多,很难针对某个企业的产品进行推荐宣传,客户对产品的评价信息也不能及时反馈,所以有些企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承担起了产品分销的工作。另外,很多企业产品技术越来越复杂,专业性越来越强,那么中间商就很难为消费者提供较好的售后服务,例如:

产品安装、操作指导等,只能厂商与客户直接交涉沟通,这也要求企业使用直接营销渠道。那么,其结果就是直接营销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加强。

不过,对于一些大型的、产品多样化的厂商来说,其客户群体很多,如果直接与消费者进行营销不切实际。因此,企业就可以采取减少渠道营销环节,缩短渠道,绕过批发商直接供应零售商,既可以让零售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自己也能获得直销的好处。

(3)营销渠道的整合成为渠道发展的重要方向营销渠道的整合,即渠道成员之间以渠道系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联合在一起营销。这种方式将会提高渠道成员各自的经济效益,提升行业地位,也是今后渠道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想适应其发展,使渠道能够高效运作,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渠道成员就必须改变其传统营销渠道系统中“各司其职”的模式,加强成员之间的协调统一,促进垂直营销渠道模式的发展。在这种新型整合的营销渠道下,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就要联合成一体,由以前的“你、我”关系转变为“我们”的关系,从以前的交易型活动方式转变成伙伴型活动方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零售终端实力增强,大型零售企业正在积极争夺市场主导地位。购买力的增强促使零售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其竞争实力也逐渐提高。零售商绕过批发商,享受厂商的优惠价格销售产品,同时也会与厂商进行价格战,来尽可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价值,还能够利用其企业实力及声望拓宽市场,与厂商争夺市场支配地位。

总之,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营销渠道构建处于一个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其操作性。企业营销渠道的建设受到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要在宏观上进行整体规划,使其建设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

4.促销策略—所有企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促销,是营销商在一个目标市场上展示自己的产品并引起注意,以实现销售的行为。一个企业往往会使用许多手段和工具来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促销,一般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人员推销,即推销员和顾客面对面地进行推销;另一种是非人员推销,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在同一时间向大量消费者传递信息,主要包括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多种方式。这两种推销方式各有利弊,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

(1)人员推销

人员推销是一种最古老的促销方式,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上门直销、门市柜台直销、产品会展等形式的会议推销、家庭直销等几种。其销售对象(即目标受众)主要包括消费者、生产者用户、中间商、零售商等。人员促销的基本策略主要有刺激—反馈策略、目标—成交策略、诱导—购买策略等几种常用策略。

虽然它是一种古老的促销方式,但人员推销在现代企业营销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其具有直接、灵活、双向沟通的特点,往往容易促成交易。而且,一个有经验的推销员为了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可以使买卖双方从单纯的买卖关系发展到建立深厚的友谊,彼此信任,彼此谅解,这种感情增进有助于推销工作的开展,实际上也起到了公共关系的作用。

(2)非人员推销

①广告

广告是企业在促销中普遍重视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促销方式,它的特点是宣传面广,可以在推销人员到达之前或到达不了的地区宣传企业及产品,从而节省人力。

在广告设计上,必须遵循宣传真实性、鲜明的感召力、思想艺术性等几方面的设计原则;在媒体选择上,则应结合企业产品的性质、消费者的习惯媒体、媒体的传播范围和特点、媒体的广告费用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理性选择广告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及户外广告等)。另外,企业在广告促销活动实施后,还应及时对广告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估和测定,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对广告促销效果的评估测定为主。其测定方法主要有广告费用对比销售额法(即广告费用与企业产品销售额的比值)、广告费用对比产品销售数量法(即广告费用与企业产品销售数量的比值)弹性系数法(即广告费用投入量变动率与企业产品销售额变动率的比值)等。

②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在企业营销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企业为使公众了解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而有计划地加强企业与公众的联系,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树立企业信誉的一系列活动,其特点是不以直接的短期促销效果为目标,而是通过公关活动使公众对企业及产品产生好感,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开展公关的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新闻宣传、举办庆典、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建设企业文化等。由于公共关系不是直接销售某种产品,而是与其他促销方式结合使用,因此其活动效果很难进行单独的评价与衡量。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看公共关系活动在新闻媒体上的展露次数,或在公共关系活动后,消费者对企业或品牌的知名度、礼节度及态度偏好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活动前后产品销售额与利润的变化。

③营业推广

营业推广是为正面刺激消费者需求而采取的各种促销措施,包括赠送样品、有奖销售、买一赠一、举办展销会等,其特点是可以有效地吸引顾客,刺激购买欲望,因而在短期内促销效果显著。但企业在采纳这些方式时应理性综合使用,要结合这些方式的各自特点、产品特点、促销目标及目标受众、促销市场环境等多种综合因素予以考虑。此外,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飞快发展,促销策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联合促销就是其中的一种。联合促销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或品牌合作开展促销活动。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使联合体内的各成员以较少费用获得较大的促销效果,联合促销有时能达到单独促销无法达到的目的。不过,企业在运用销售促进方式时必须制定较为详尽的促销计划,理性地实施用。

总之,成功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需要企业对其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而且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产品促销。企业在从事市场营销活动中要想取得成功的营销业绩,除了要具有高素质的销售团队、完善的分销渠道以外,还应正确制定并合理运用促销策略,这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并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必备要素。

财务管理:资金流转才是企业命脉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小企业就常常因为不能维持良好的财务流程而出现经营衰退甚至倒闭的情况,有时大企业也会如此。可以说,财务管理就是优质企业的心跳中枢,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想求得生存、获得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

那么,什么是财务管理呢?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法规,在一定整体目标的指导下,关于企业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它自始至终的惟一目的,就是使公司的利润最大化,并充分利用资金。具体而言,财务管理者应有以下三大基本职责:

1.规划

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它是在认真研究分析有关历史资料、经济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对未来的财务指标做出估计和判断,制订财务计划的过程。财务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预测需求、预算编制和财务控制三个方面。企业的财务规划要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计划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项资金、预计的收入和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财务规划是预测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提出资金使用的要求。

(1)预测财务需求

预测,在任何企业的财务规划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进行预测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财务管理的事先性,即帮助财务管理者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对未来的无知降到最低限度,使财务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周围环境和经济条件保持一致,并对财务计划的实施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它对于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便于研究和掌握财务预测,人们往往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按预测对象,可分为资金预测、成本和费用预测、营业收入预测、利润预测和销售预测;按预测方法,可分为定性财务预测和定量财务预测;按预测跨度时间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按预测值多寡分为单项预测和多项预测;按预测态势分为表态预测和动态预测。

需要指出的是,财务预测还有一个准确性的问题。影响财务预测准确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指预测者的素质,如数理统计分析能力和预测经验等。客观因素主要是指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例如像SARS(非典型性肺炎)等突发事件。因此财务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2)做出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在科学的财务预测基础上,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对可供选择的多个备选财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评价和选优。财务决策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中资金使用的决策等。财务决策一般包括四个步骤:一是确定决策目标;二是提出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三是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并据此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科学的计算论证和分析;四是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决策标准,选定最优方案。

(3)编制预算程序

财务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编制并执行财务预算十分必要。简单地说,预算就是一种财务规划。更明确地说,预算是表达管理高层收入期望的财务规划,并以此在企业内部分配资源。具体成果以一套预计财务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预算准备:预算准备旨在进行经济预测、收集资料和上期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在预算编制前,必须先确立预算假设,分外部假设和内部假设。外部假设包括未来的通货膨胀率、汇率、利率等。内部假设包括产品销售价格增长、折扣率现金折扣、市场开发费、折旧率、工资增长、奖金、应收账款天数、存货天数等。

预算初稿:财务部门将编制预算的有关资料提供给各个业务部门,要求各个业务部门制定各自的部门预算,由财务部门综合成预算初稿,再报送最高层管理当局审核。

预算定稿与实施: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经常要与各业务部门经理讨论预算与修订预算,使之与企业整体预算协调一致。经财务部门综合平衡反复修正,最后经讨论决定,以书面形式下达,作为正式预算下达实施。

2.控制

财务控制是对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收益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以确保企业出标及财务计划得以实现的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规划得以落实的保证。没有财务控制,任何预测、决策和预算都是徒劳无益的,确定的财务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就控制主体而言,应围绕财务控制建立有效的组织保证。如确定财务预算的预算编制机构、组织实施日常财务控制的监督协调仲裁机构、进行内部结算的内部结算组织、考评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机构等。在实践中,可以将这些机构的职能进行归并,也可以合并到企业常设机构中。

就被控制对象而言,应本着有利于将财务预算分解落实到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次和各岗位的原则,建立各种执行预算的责任中心,使各责任中心对分解的预算指标既能控制,又能承担完全责任。

就控制手段而言,财务控制以实现财务预算为目标,财务预算都是以价值形式予以反映的,因此财务控制必须借助价值手段进行。

就控制内容而言,由于企业日常的财务活动过程表现为组织现金流量的过程,财务管理的日常内容主要是现金流量的管理。因此,以现金预算为依据,控制现金流量成为日常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

具体来说,财务控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做好财务控制工作的前提,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健全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严格计量验收,定期盘存财产物资以及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制度等。

(2)组织财务计划的实施

编制财务计划只是财务管理的起点,最终要组织计划的执行和落实,以达到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约支出的目的。在组织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来评价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决策提供依据。

(3)保证财务收支的平衡

平衡财务收支也是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其任务是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调度、合理组织资金,以保证生产的合理需要。平衡财务收支的方法是增加产量、增加收入以平衡支出;降低消耗、节约开支以平衡收入。此外,还可按规定程序向社会融资或向银行贷款。

3.监督

企业的正常运转,还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财务管理中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步步为营,确保企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法前行。不仅如此,在完善监督的体系下,企业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程度挖掘自身产能,优化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从而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财务管理中的监督职责。

具体来说,财务监督主要是以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基础,利用货币形式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所实行的监督,即对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目的在于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动情况,诊察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利弊得失,以便进一步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例如:通过资金周转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物资的占用和使用情况,对这些生产经营资金的形成和使用实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改进物资供应工作;通过产品成本有关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生产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推动企业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消耗、降低成本;通过利润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管理水平,对利润的形成和分配实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挖掘潜力、改善管理、节约开支、增加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财务管理作用发挥如何,关键在于财务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财,即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财会人员除了应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对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有一定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而且,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日益受到重视,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应用,这一切也都赋予财务管理以新的内涵及新的挑战。财务人员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通过采用商品化会计软件,使会计凭证的制作更加规范。入账及时,数据准确,系统能够自动生成会计报表,从而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尽快实现由记账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实现财务管理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所以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在知识经济挑战中经受住考验,企业才会腾飞,企业才能在市场多变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理念,从各个方面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服务。只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够为企业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提供足够的支撑,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V2tjxw57yP5Isex+5OP1VMh3nAuPHCdcPqLjIslFTlWCHGSuOFU0Ur39LSJ5Re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