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画1

秦镜高悬

【释义】秦朝王宫里高悬着一面镜子。比喻能明辨是非,判案公正的法官。

【出处】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

公元前206年,刘邦派人到秦都咸阳,劝秦王子婴投降,自己带着10万大军,开抵咸阳东郊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子婴见大势已去,到咸阳东北的轵道(亭名)边迎候刘邦,表示归降。

刘邦第一次进入秦王宫巡查府库时,见到珍藏在里面的无数稀世财宝,不由大吃一惊。尤其使他注意的是一块高悬着的方镜。

这块方镜宽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面光滑明亮。人站在镜前,镜中就会出现人的倒影。这还不算奇怪,奇怪的是照镜人用手去抚摸胸口,就能毫无障碍地从镜中看到此人的五脏六腑;要是生病的人去照镜子,则可以看出病在什么地方;如果有邪心的女子去照,那就可以照出她胆张心动。秦始皇常常让宫内的女子到镜前去照。凡是镜子中反映出胆张心动的,就肯定她有邪心,就把她杀死。

刘邦见到宫内有这么多珍奇异宝,一度产生了留居宫内的念头。他的部将樊哙马上问他,究竟要有天下还是要当富翁。刘邦表示要有天下。樊哙说,你如果想得到天下,就快还军霸上,不要留在宫中。刘邦的谋土张良也非常赞同樊哙的意见。于是刘邦封存了府库,还军霸上,等待项羽来处理宫内的珍宝。

后来项羽率兵进入咸阳,烧毁了秦宫,把宫内所有的珍宝包括那块方镜和宫女掳掠一空。后来,方镜就不知下落了。

秦晋之缘

【释义】秦、晋两国君主几代通婚。后指异姓联姻。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为了保持友好关系一直不断,经常互通婚姻。

晋献公在位时,把大女儿嫁给了秦穆公,成为秦穆公夫人。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年轻貌美的骊姬,听信她的谗言,杀了太子申生,逼得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晋献公就改立骊姬的儿子为太子。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内乱,骊姬和她的儿子都被杀死,逃亡在外的公子夷吾回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把太子圉送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把女儿怀赢嫁给了他。后来晋惠公得了重病,太子圉担心王位会被他的叔叔公子重耳夺去,就偷愉地逃回晋国去了。

在外流亡的十几年之后的重耳最后来到了秦国,秦穆公非常器重他,又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后来,秦穆公帮助重耳夺取了晋国的君位,就是晋文公。晋文公让自己的太子也娶了秦国的宗女做夫人。

秦国和晋国的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来人们就把结成婚姻称为“秦晋之缘”,也可说“秦晋之好”。

秦庭之哭

【释义】秦庭:秦国的宫廷。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用于事急求助于人。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

春秋时期,伍子胥的父兄因反对楚平王所为而遭忌恨,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得到消息,连夜逃向吴国。

伍子胥在去吴途中,遇到朋友申包胥,就告诉他自己的遭遇。申包胥说:“平王虽无道,但毕竟是国君啊。足下世受国恩,君臣之分已定,怎么可以以下犯上,仇视国君呢?”

伍子胥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我一定要到吴国借兵,扫荡楚国污秽,以报亲仇。”

申包肾说:“我无法说服你,但我还有两句话,请记住:你能覆楚我必能存楚,你能危楚我必能安楚。”

伍子胥到了吴国,公子姬光看到伍子胥有军事才能。后来姬光继位,成为国君,重用伍子胥。姬光继位吴王后,楚国侵犯蔡国,蔡侯求救于吴国。伍子胥说服吴王兴兵,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出师6万,援蔡伐楚。

孙武用兵如神。伍子胥又报仇心急,而楚军统帅囊瓦,是个表面凶狠,内心空虚之辈,很快就被打败了。但伍子胥未能活捉到昭王,而平王又死去多年,仇无法报,遂掘开平王墓,鞭尸300下,以解其恨。

这时,申包胥逃避在外,闻伍子胥掘墓鞭尸,认为做得太过分,便致书伍子胥,一表示必践复楚之约。他想到楚昭王之母是秦哀公之女,秦楚有舅甥之谊,乃求救于秦,星夜西驰,足踵俱裂,到达雍州,他向秦哀公哭诉说:“请您念甥舅之情,兴兵解救楚国之困。”(秦庭之哭)

哀公说,“我自保不暇,怎么还能救别人?”

申包胥说:“秦楚连界,楚灭将及于秦,存楚即固秦,楚国灭亡,秦亦不保啊。”

哀公大惊道:“楚有此贤臣,尚至于此。寡人无此贤臣,吴更不能容我矣。”于是起兵救楚,楚赖以存国。

秦琼卖马

【释义】秦琼:人名。比喻英雄末路。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

唐朝的开国大将秦琼,曾参加河南的瓦岗起义军,是李密的骠骑亲将。瓦岗军覆灭后,秦叔宝又为李世民所罗致,逐步成为高级将领。

秦琼在民间有很大的声望,不少说书的人都很重视他在书中的艺术渲染作用。原因是有两部小说《隋唐演义》和《说唐》,都特别强调秦叔宝。在《隋唐演义》与《说唐》里,都有“秦琼卖马”的故事,说的是秦琼在潞州落了难,穷得连饭店钱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随身的兵器金双钢,后来逼得连自己的坐骑黄膘马也卖了。可是人在倒霉的时候,样样不顺心,连马也没有人要,幸而遇见了一位卖柴的老者,动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宝说:“这西门15里外,有个二贤庄,在上主人姓单号雄信,排行第二,人称他为二员外,要买好马送朋友。”秦琼久闻潞州单雄信的大名,就由这位老者介绍到二贤庄,与单二员外见面。秦琼羞于说出真名实姓,只称姓王,拿了马价而去,后来单雄信从别人口中,获知卖马的人,就是山东济南府的秦琼,便立刻追赶,捧着秦琼的脸说:“叔宝哥哥,你真的想杀了单通也。”

所以《说唐》里的秦琼,简直和“水淋”里的宋江一样,到处受英雄豪杰的崇拜。

泰山北斗

【释义】泰山:是高山的代表。北斗:指明方向的星星。称颂学问渊博、品德高尚、可以作为榜样。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韩愈传》。

唐朝时期国力富强,文艺也极其繁荣,出现了不少诗人、文学家,但有不少作家只追求六朝以来的华丽、空洞无内容的文风形式,而曹魏以前优秀作家的传统,如汉代文学家司马迁、杨雄等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雄浑清新的气派,这时已衰退不振。被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便提倡学习古文,并以主要精力从事散文创作。在他的倡导和推行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亦即散文运动),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新唐书·韩愈传》末后的赞语中也说:“自愈没(死后),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素面朝天

【释义】妇女不施脂粉,入朝觐见天子。

【出处】宋·乐史《杨太真外传》。

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去世后,他便常常郁郁寡欢,寝食不安,也无心料理朝政,有时还发无名火。

当时他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是一位绝色美人。玄宗一见到她就神魂颠倒,虽然从辈分上说,她是自己的儿媳妇,但他顾不得辈分了,千方百计将她弄到自己的身边,封她为贵妃,宠爱有加。自从得到杨贵妃,唐玄宗便整天沉溺于歌舞声色中了。

杨贵妃集后宫三千宫女嫔妃的宠爱在一身,杨家顿时鸡犬升天,兄弟姐妹都得到封赏,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三人都美貌出众,玄宗经常与她们一起寻欢作乐,每年都要赏赐大量的脂粉钱。

三人中虢国夫人最漂亮,又很会卖弄风骚,讨皇上喜欢,玄宗对她也是怜爱有加,虢国夫人自恃美艳,常常不施脂粉,素面入朝,觐见天子(素面朝天)。诗人杜甫曾有诗讽刺道: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

淡扫娥眉朝至尊。

宫中女子为了讨皇上欢心,都要描眉画唇,施以厚厚的脂粉,虢国夫人别出心裁,不施脂粉,在六宫粉黛中反而更显得美若天仙,玄宗由此更加宠爱她。她家的宅第,豪华比得上皇宫,气派没有哪家能比,虢国夫人享尽荣华富贵。安史之乱后,她逃到陈仓,死在那里。

起死回生

【释义】用来形容医术高超,能把快要死的人救活;也比喻手段高强,能把没有什么希望的事情挽救过来。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秦越人是战时齐国人,是家喻户晓的神医。他能够一眼就看出病人的病症在哪里,无论什么疑难杂症,他都能够手到病除,人们都把他比作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时间长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都称他为扁鹊。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王宫里乱哄哄的,原来正在为太子办丧事。他听见别人在议论,说太子本来身康体健,早上不知怎么突然就得病死了。扁鹊了解了一下太子得病的情况,就问:“太子的尸体收殓了没有?”当得知太子还没有收殓时,扁鹊就对宫里的侍从说:“你去禀告国君,我能把太子救活。”

那个侍从听了,根本就不相信,认为扁鹊是在说大话。扁鹊就对他说:“你要是不信,就去看看太子,现在他的耳朵里有响声,鼻孔张得很大,下半身还是热的。”

侍从惊奇得把嘴巴张得老大,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赶紧跑去报告国君。国君听说有人能把太子救活,急忙出来接见扁鹊,请扁鹊去救太子。

扁鹊来到太子床前,看了看他的脸色,又切了一下脉,对国君说:“太子的病叫做‘尸厥’,看起来像是死了,其实没有死,完全有救。”

扁鹊取出银针,在太子的头上、胸前、手脚上各扎了几针。不一会儿,太子果然苏醒过来了。扁鹊又熬了汤药给太子喝,还给他做了热敷。经过扁鹊的治疗,太子已经可以坐起来。又过了二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好了。

消息传开以后,扁鹊更是名声大振,人们都说他有起死回生的本事。扁鹊说:“我并不能让死人活过来,而是他本来就没有死。”

莫逆之交

【释义】莫逆:没有抵触。交:交情。彼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大宗师》。

战国时代,有四个怪人,性情古怪,不同一般人接触。但他们四人相投,主张一致,都认为事物要顺其自然,“无”是最崇高的。

有一天,这四个怪人子祀、子舆、子犁和子来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无”的崇高和伟大,一致认为“无”就像人的头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别时,四人互相望着笑着,认为他们心心相通,友谊将天长地久(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过了一些时候,子舆害病了,子祀去探望。子舆出门迎接时,弯着腰,勾着头,高耸起两肩,背上长着五个大脓疮。他却对子祀说:“上天真是伟大啊,使我成为这样的奇人!”

子祀问道:“你对你的病一点也不忧虑吗?”

子舆说:“干嘛要忧虑呢?人的生与死,本来是上天安排好了的,我只要顺应自然就完全无忧无虑了。”

不久,子来也害了病,表情非常痛苦,眼看就要死去。子犁来看子来,见子来的妻子痛哭流涕。子犁坐在床边和子来说道:“唉,你的妻子真不懂事!伟大的造物主正在变化你,怎么能随便惊疑啼哭呢?”

子来感激地说:“假如一个铁匠正在打铁时,火炉中的一块铁突然跳了起来,那铁匠一定认为是不祥之兆。天地是一个大熔炉,阴阳是一个伟大的铁匠。我现在正在被天地铸造着,怎么能表示出痛苦呢?”

子犁紧紧握着子来的手,说:“我们真是知心朋友!”

莫测高深

【释义】不能揣测出某人心意的深浅。现用来讽刺故弄玄虚者。

【出处】汉·班固《汉书·严延年传》。

严延年是西汉宣帝时的官员,他为人耿直、刚正不阿、爱憎分明,深得人们敬畏。他父亲是丞相的属吏,他本人年轻时就在丞相府里学习法律,后来被选拔为御吏大夫的属吏。

当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权势很大。汉昭帝死后,他迎立刘贺为帝;不久将他废掉,又迎立宣帝。宣帝即位后,严延年竟敢于上奏章批评霍光擅自废立皇帝,并谴责他是不道。奏章虽然被搁置起来没有处理,但朝廷上下对他都很敬畏。

后来,严延年被任命为涿郡太守。这地方地主豪强的势力相当强大,他们欺小凌弱,鱼肉百姓,尤其是西高氏和东高氏两家更是凶狠,无恶不作,到涿郡来的几任太守都拿他们没办法。这两家都养着许多宾客,这些人其实都是盗贼,作了案就藏在高氏家里,官吏不敢进去追捕。由于他们一贯为非作歹,镜内的盗贼越来越猖狂。严延年到任后,很快了解到了上面这些情况。他传令属官蠡吾、赵绣查明高氏家族的具体罪行,马上向他报告。赵绣明知两高氏作恶多端,论罪必死,但又不想得罪他们。他见严延年是新来的太守,便准备好了两份有关高氏家的罪行材料,一份轻,一份重。他把罪行重的一份藏在怀里,而先将轻的一份交上去,想隐奸不报。

严延年查出实情后,第二天就将赵绣斩首示众,众人皆惊。

接着,严延年下令将西高氏和东高氏捉拿归案,并且很快查清了他们全部的罪行。然后,将有关罪犯各数十人全部处决。

三年后,严延年迁升河南太守。当地的地主豪强得知他来了后,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严延年到任后,严厉打击犯罪的豪强富户,竭力扶助贫弱人家。他断案与一般官员不同,常常是贫弱人家即使犯了比较重的罪,他也不照法令严办,而是宽大处理;豪强富户欺诈平民,即使罪行不大,他也要重重处罚。不论官吏还是百姓,都不能揣测出他的心意如何,以致大家吓得都不敢犯法。尽管他这样做,文书方面仍然做得非常严密,没有一点漏洞。

严延年执法严明,诛杀了许多豪强,自然引起了他们的憎很。后来他被人诬陷,惨遭杀害。

莫须有

【释义】就是可能有,也许有的意思,指凭空捏造罪名。

【出处】《宋史·岳飞传》。

民族英雄岳飞是我国南宋时的抗金名将,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能征善战,与金兵打仗屡战屡胜,收复了许多失地。

当时,宋高宗昏庸无能,宰相秦桧是个大奸臣,他们都主张对金朝的侵略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秦桧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竟暗中勾结金朝。在当初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时,他也一起被俘虏了,他投降金兵后,金人把他放回南宋,要他当内奸。秦桧极力迎合高宗的喜好,很快就当上了宰相。

岳飞的岳家军打得金兵节节败退,岳家军的士气也越来越旺,岳飞决心收复全部失地,打到金国的都城去。在这种形势下,秦桧按照金将兀术的旨意,假传圣旨,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悲愤得泪流满面,说:“想不到我十年来的努力,今天一下子全毁了!”

秦桧知道岳飞的抗金决心是不会改变的,就想罗织罪名,置岳飞于死地。他先夺了岳飞的兵权,然后让人诬告,说岳飞的手下将领张宪想造反,岳飞和岳云与他们是串通的。于是秦桧就把岳飞和岳云等都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狱。

在狱中,秦桧他们对岳飞等人严刑拷打,逼他们承认造反的事,但岳飞他们宁死不屈,决不肯招认。

朝廷中有许多人都知道岳飞是冤枉的,都愤愤不平。老将韩世忠也是坚决主张抗金的,他曾当面愤怒地质问秦桧:“你说岳飞谋反,有什么凭据?”秦桧非常蛮横,他对韩世忠说:“虽然没有证据,但岳飞谋反的事是可能有的。”

韩世忠听了秦桧的回答,更加气愤,说:“说岳飞可能谋反,什么证据都没有就给他定罪,怎能叫天下的人心服”。

但不管韩世忠他们怎么据理力争,秦桧还是把岳飞他们杀害了。

破天荒

【释义】比喻从来没有过或第一次出现。

【出处】宋·孙光宪《兆梦琐言》卷四。

从隋唐开始,直到清代时结束,朝廷均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文武官员。

唐朝时,荆州南部地区的太守崔铉每年都从荆州众多的文人中选送举人进京应试,然而却屡试不第,考不中进士,人们因此戏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意在将它比作从未开垦的土地。崔铉为此十分苦恼,在其他地区的太守面前也甚觉无颜以对。

直至唐宣宗大中四年,在崔铉选派的进京人选中有位叫刘蜕的举人,终于不负众望,考中了进士。喜报传来时,崔铉正满面愁容地坐在内堂为这次京试担忧,这时,一位衙吏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报告道:“报……报告大人,刘……刘蜕……中……中进士了啦”崔铉一听,“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急忙下令道:“快,快赠他七十万‘破天荒’钱!”可是,刘蜕没有要这笔钱,谢绝了他的一番好意。

破镜重圆

【释义】比喻夫妻离散或破裂后重新和好、团圆。破:敲破,破碎;镜:镜子;圆:团圆。

【出处】唐·孟荣《本事诗·情感》。

徐德言是南朝陈的太子舍人,皇帝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嫁给了他。两人相亲相爱,难舍难分,郎才女貌,生活幸福美满。当时朝政腐败,徐德言预料到,有朝一日国家会遭受灭亡之祸,因此非常忧虑。

一天,他愁容满面地对妻子说:“天下大乱的事马上就会发生,到时我们夫妻将被拆散。但只要我们姻缘未尽,总会再次团圆。为此要先留一件东西,作为将来重见的凭证。”

乐昌公主非常赞同丈夫的主意。徐德言当即取来一面圆形的铜镜,把它一破为二,一块自己留下,一块交给妻子,嘱她好好保存,并对她说:“如果离散后,就在每年正月十五日那天,托人将这半面镜子送到市场上去叫卖。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前去探听,以我的半面镜子为凭,与你团聚。”

后来隋文帝杨坚,果然发兵攻进陈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陈国灭亡,灭陈有功的大臣杨素不仅加封为越国公,而且得到许多赏赐,其中乐昌公主也归他所有,徐德言被迫逃亡。

后来,徐德言打听到妻子已到了隋的京都大兴(今陕西西安),便长途跋涉赶到那里,打听妻子的下落。每当夜深入静,取出半面镜子时,就非常思念爱妻。乐昌公主虽然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但内心一直惦着丈夫,也经常抚摸半面镜子,回忆往事。

正月十五日终于来到了。徐德言怀揣半面镜子及早来到热闹的市场,看见一个老人以高价出卖半面铜镜,他细察看后发现,果然是妻子的那半块。原来他是杨府的仆人,受乐昌公主委托来卖镜找夫的。于是徐德言写了一首诗,交给仆人带回。诗写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意思是镜子与人都去了,但如今镜子归来而人却没有归来。正好比月中没有嫦娥的身影,只空留明月的光辉。

乐昌公主见到丈夫保存的半面铜镜和诗后,终日哭泣,茶饭不思。杨素知道实情后,对他们隔不断的夫妻之情所感动,于是派人把徐德言叫来,叫他把乐昌公主带回江南去,还赐给她许多钱物。

破釜沉舟

【释义】不顾一切,要获得胜利。釜:锅。舟:船。形容决心很大。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朝大将章邯在一次战役中大败楚军,楚国将领项梁也战死了。章邯认为楚军已经大伤元气,就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带领大军去攻打赵国,并攻下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带着赵军退到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章邯率秦军把巨鹿包围起来。赵王急忙派人去向楚怀王求救。项梁是项羽的叔父,项羽急着想为他报仇,就要求领兵前去,楚怀王就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领二十万大军到巨鹿去救赵军。

宋义想让秦军与赵军先打起来,等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发动进攻,就把部队驻扎在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按兵不动。项羽报仇心切,性格急躁,就对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情况非常紧急。我们应该赶快渡河过去,与赵军内外夹击,一定能打败秦军。”

宋义根本不把项羽放在眼里,坚持要等秦军和赵军打了以后再说。并且对项羽说:“上阵打仗,我不如你,但说到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你就不如我了。”还下了一道命令:“军中将士有不服从命令的,按军法处死!”

这道命令明显是对着项羽来的,项羽气得要命。当时已是冬天,又赶上下雨,军营里粮食也没有了,士兵们挨冻受饿,都埋怨起来,军心很不稳定。项羽趁着机会,鼓动士兵,找机会把宋义杀了。楚怀王得到消息,也没有办法,就让项羽担任上将军。

项羽马上派一支部队做先锋,渡河过去进攻秦军,然后,他自己亲自率领主力渡河。他渡河以后,命令士兵只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也全部击沉,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是只能进,不能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

项羽的勇气和决心鼓舞了全军将士,楚军马上发动进攻,将士们个个士气振奋,英勇无比,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把秦军打得大败。

“巨鹿之战”以后,项羽赢得了威信,被拥立为各路反秦军队的领袖。

顾左右而言他

【释义】左边看看,右边看看,避开正在谈的话题而说别的事情。形容无话可说,想支吾过去。

【出处】春秋·孟轲《孟子·梁惠王下》。

战国时期的孟子,是一伟大的位大思想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听说齐宣王很注意招纳贤才,齐国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又都很活跃,就到了齐国,想帮助齐宣王推行仁政。

但齐宣王的理想是成为中原霸主,推行仁政并不积极。于是孟子就经常向齐宣公宣讲仁政思想,希望他接受自己的主张,把国家治理好,但齐宣公对孟于说的仁政却不怎么感兴趣。

有一次,孟子又和齐宣王谈论应该推行仁政、治理好国家的事。这次孟子没有直接跟齐宣王讲大道理,而是从侧面绕着说。他问齐宣王:“有个人要到楚国去游学,又放心不下家里的妻子儿女,于是就把她们托付给一个朋友,请朋友帮他照顾。可是等他从楚国回来的时候,却发现他的朋友根本就没有尽到责任,他的妻子儿女受冻挨饿,非常悲惨。你说他应该怎样对待他的那个朋友呢?”

齐宣王听了,对那个朋友的行为感到很气愤,马上回答说:“这种不遵守诺言、不负责任的人叫什么朋友?应该和他一刀两断!”

孟子又问齐宣公:“要是一个官员不能管好他的下属,那么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回答得非常果断:“这种不能胜任的官要了有什么用?应该撤掉他的职!”

孟子又进一步问道:“要是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这时才省悟过来,知道又上了孟子的当,孟子是在绕着圈子说自己。他觉得很狼狈,无法回答,只好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其它事情上去。

“顾左右而言他”也作“顾而言他”。

顾名思义

【释义】看到名称而联想含义。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三国时,有个做过魏文帝曹丕的太子的老师叫王昶,字文舒。太子曹叡继位后,王昶被封为杨烈将军,赐爵关内侯。

王昶是一位诚实、正直、注重礼节和义气的人。他学识渊博,温文尔雅,注重名誉,深得时人的敬重。他在给他儿子、侄子起名字时都是考虑使用谦实等意义的词,如儿子王浑字玄冲,王深字道冲,侄子王默字处静,王沈字处道。王昶告诫他的子侄说,我之所以给你们起这样的名字,就是要你们看到名字,就想到它的含义(顾名思义),而不致做出违背其含义的举动。

班门弄斧

【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班:鲁班,我国古代的巧匠。

【出处】明·梅之涣《题李白墓》。

鲁班,又名鲁般、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传说是位能工巧匠,善于雕刻与建筑,技艺举世无双。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木匠的祖师爷。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涣来采石矶凭吊李白。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一天,梅之涣来到采石矶附近的李白墓边,发现墓的周围题满了诗,而有的根本就不像诗,即不对称,也不押韵,拙劣无比,梅之涣气愤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梅之涣讽刺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话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这样,“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下来了。

班荆道故

【释义】班:铺开。荆:一种灌木,枝条柔韧。道:说。故:过去的事情。坐在铺开的荆条上,讲述往事。形容朋友重逢,共话旧情。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春秋时,楚国的伍参和蔡国的子朝是好朋友,由于他们经常往来,关系密切,所以他们的儿子伍举和声子也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伍举的岳父犯了法,逃亡到国外去。伍举受到牵连,只身逃出楚国,打算经过郑国,转道到晋国去。这一天凌晨,伍举走到郑国都城附近时,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声子,两人在异国的土地上突然相逢,都十分高兴。于是,他们就折下路边的荆条铺在地上,相对而坐,同时拿出干粮来边吃边说(班荆道故)。声子听了伍举的遭遇,非常同情,劝慰他说:“你暂时先住在晋国,我一定帮你想办法,让你重新回到楚国。”

声子来到楚国后,寻找机会拜见了尹子木,准备见机行事,正好子木询问他晋国大夫的情况,声子就故意说:“晋国的人才很多,楚国根本无法与晋国相比。”

子木听了,惊讶地问:“他们怎么能物色到这么多人才?”

声子回答道:“这些人都是从楚国跑过去的。”

子木更加奇怪:“楚国人怎么肯为晋国出力呢?”

“楚国用刑太滥,有才能的贤人经常无辜判罪,他们实在无法忍受所以都逃到晋国去了。”声子接着说,“现在楚国的贤大夫伍举又被逼走了,他的岳父犯了法,实际上与他有什么关系,有人却硬要陷害他,伍举无法申辩,只有逃往晋国,如果他借晋国的力量来报私仇,恐怕楚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子木听了,十分恐慌,急忙去请求楚康王赦免伍举,派人去接他回国。

捉襟见肘

【释义】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比喻难以应付困难。襟:衣服前幅。肘:臂肘。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让王》。

孔子的弟子曾参居住在卫国的时候,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穿着用乱麻絮、破布条缝制的袍子,里外都无法分辨。吃得太差,营养不良,面部浮肿,一副病态的样子。

曾参经常一连三天不生火做饭,揭不开锅,十年之内没做一件新衣服。他戴的帽子也太破旧了,以致正一正它系帽的绳带就断了;一拽衣襟,就露出了臂肘;一穿鞋,鞋后跟就裂开。虽然如此穷困,但他并不因此而忧愁,时常拖着破鞋,高歌《商颂》。他声音洪亮,充满天地,好像是从金石制作的乐器中发出的一样。

就这样,曾参依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不愿为权高位尊者效力,不愿与割据一方者交朋友。所以庄子说,注意培养心志的人会忘掉形体,注意养身的人会忘记利禄,而致力于大道的人会忘掉心机。

损人利己

【释义】损害别人以有利于自己。

【出处】后晋·刘昫《旧唐书·陆象先传》。

陆象先是唐朝时的官吏。武则天当皇帝时,他的父亲陆元方曾担任过宰相。唐玄宗时,陆象先任益州(今四川省)大都督府长史兼剑南道按察使。陆象先为官主张以宽仁为政,反对滥用酷刑。

有一次,司马韦抱真劝他说:“你应当适当地使用杖罚,给自己树立威名,否则,下面的人办事就会怠慢,无所惧怕。”

陆象先却说:“当官的治理政事,依靠理就可以管理得很好了,为什么要靠严酷的刑罚给自己树立威望呢?干那种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的事,决不是仁义、宽恕之道啊!”

振臂一呼

【释义】举起臂膊发出号召,人们纷纷响应。比喻号召力量的巨大。

【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汉武帝时,苏武以中郎将特使的身份出使匈奴,以防不测,又派骑都尉李陵率5000人马驻扎在酒泉、张掖一带,日夜练兵,等候情况变化。

李陵和苏武是好友,临行前两人约定,一定尽心为朝廷出力。苏武到了匈奴,匈奴贵族串通苏武一个副手阴谋策反,结果苏武被捕。但他始终保持汉王朝的使臣身份,显示了他矢志不移的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于是,匈奴贵族把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

第二年秋天,李陵率领5000步兵北上。队伍经过40多天的行军,与3万匈奴骑兵遭遇,不幸在开阔地上被包围。李陵命令士兵摆开阵式,振臂高呼。一接战,匈奴骑兵没能占到便宜,单于只得下令撤退。李陵下令追击,一举歼灭2000多敌人。

后来,武帝接到李陵战败的报告,十分震惊。又听说李陵不仅已经投降敌人,而且为单于侵袭汉军出谋划策,不禁勃然大怒,便下令处死李陵的家属。其实,当时李陵还并没有这样做。

捕风捉影

【释义】风和影都是捉摸不定的。比喻去寻觅虚无缥缈的事物,或可解释为无事生非。

【出处】汉·班固《汉书·郊祀志》。

西汉成帝当上皇帝以后,一直没有孩子,到了40岁时仍然不见动静,他便有点着急,就求神拜佛,烧香祈祷,但仍不见效果。

大司农谷永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的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话,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又虚无缥缈,好像要捕风捉影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也绝对不做这种事。”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可是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打了败仗,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永说得对,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桃李满天下

【释义】桃树、李树,指可培育的人才。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高宗时的大理丞狄仁杰,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他善于明辨是非,善断各种疑难杂案。在做预州刺史时,不畏强权,秉公执法,深得百姓欢迎。

武则天即位初年,狄仁杰被出名的酷吏来俊臣陷害入狱,后来虽被释放,却被贬为彭泽令。几年后,狄仁杰因政绩突出很有声望,武则天便命他为宰相。

狄仁杰不畏权势,他见武后宠用武氏亲属和张易之、张宗昌等宫廷奸党,便多次向武后提出举贤任能的主张。他把自己了解的门生、好友,如张柬之、桓彦范等数十人陆续推荐给武后。有一次,武后让他再推荐一个尚书郎,狄仁杰不避嫌疑,立即提出自己的儿子狄光嗣可以胜任,武后同意了。以后事实证明狄光嗣非常称职。

狄仁杰荐贤举能的行动,对当时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人对他说:“你真是爱才的人啊,朝廷里的文武大臣,大都是你推荐的,你的学生,你的门人都得到了重用,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蹊:小路。原指桃树、李树。虽不会向人打招呼,但其花朵艳丽动人,其果实甘美,引人喜爱,树下自然会走出路来。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汉初期,匈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支游牧少数民族,经常南下骚扰我汉族居民。

陇西(今甘肃省东部)的名将李广奋勇抗击,匈奴既怕他,又敬重他,称他为“飞将军”。一次,李广率领4000名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骑兵和他在一起。他们分两路围剿匈奴。李广率兵前进几百里后,被匈奴左贤王率领的4万骑兵包围。面对优势敌人,李广竭尽全力组织抗击。后来张骞的大军赶到才得以解围。这一次,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得撤兵回去。事后,朝廷追究责任,张赛因拖延行程应处死刑,后出钱赎去死罪降为平民;李广杀敌有功,但部队损失太大,功过相抵既没有被处罚,也没有受封赏。

有一次,李广私下对占卜天象的王朔说:“自从汉朝抗击匈奴以来,我李广没有一次战役不参加的。我率领过的部队当中,职位低的校尉中,才能不及一般人,而以抗击匈奴有功被封侯的,有十数人之多。我李广比起别人来不算落后,但却从来没有因为积功而取得侯爵的封邑,这是为什么呢?”

王朔则问他:“你是否做过违背良心的事?”

李广想了一下说:“我镇守陇西的时候,羌人曾经起来造反,我用计哄骗他们,使他们投降了。后来我又用诡计,把这800多投降者在同一天内杀死了。这是我以为最遗憾的大事。”

王朔叹息道:“给人带来灾祸的事,最严重的莫过于把已经投降的敌人杀掉,这就是将军所以没有被封侯的原因。”

公元前119年,朝廷决定对匈奴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击,分两路向匈奴进军,已经年老的李广主动请战,担任前将军,归卫青指挥。李广在行进途中几次迷路。等他赶到会合地点,已比指定的时间迟了好几天,当时,匈奴已被卫青的大军打败。会合后,卫青派手下的人问李广迷路的经过情况,并催促李广的部下快到卫青那里去认罪。李广气愤地说:“我的部下并没有罪,误期迟到的责任全在我一人身上,要审问就审问我。我现在亲自去大将军的幕府去听候审问。”接着,李广对部下说:“我一生跟匈奴打了大小70多次仗,这次跟着大将军出战,本来很幸运可以同单于的军队接触,没想到大将军又把我的队伍调开,让我走那条迂回遥远的路,而偏偏又迷失了路径,这岂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毕竟不能再同那些舞文弄墨的小吏去打交道了!”说完,拔刀自刎。

司马迁曾引用孔子的话对李广进行过评记,接着又说,我看李将军诚实得像个乡下人,嘴里不会花言巧语。他死后,天下人不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非常悲痛。俗语说:‘桃花和李花是不会说话的,但它开放的时候,欣赏的人都在树下踩出小路。’这话虽然讲的是小事,但却可以用来比喻大事。原文是:“太史公曰:……余睹李将军俊梭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栩栩如生

【释义】栩栩:生动活泼。比喻形象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记》。

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庄周,人们尊称他为庄子。他常在自己的哲学著作《庄子》中讲寓言故事,借以说明自己的哲学观点,读来很容易懂也容易信服。

庄子讲过一个名叫“庄生梦蝶”的寓言,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夜里,庄子很早睡下了,刚睡下不久,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这是一只欣然自得、轻快舒畅的蝴蝶,觉得很称心如意。这时,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了一会儿,庄周从梦境中醒了过来,惊喜不已。他不知道究竟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

庄子讲这个寓言的目的是想告诉人们:天下万事万物的差别都是相对的,说到底都是一样的。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叫“相对论”,属于唯心主义的一种认识。

唇亡齿寒

【释义】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一方受到打击,另一方必然不得安宁。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虢、虞是春秋时晋国周围的两个小国,有一次,晋国准备攻打虢国,但必须路过虞国才行。

晋献公就用美玉和名马作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让晋献公借道。

宫之奇劝谏虞公说:

“虢国是虞国的依靠呀!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一旦晋国灭掉虢国,虞国一定会跟着被灭亡。这‘唇亡齿寒’的道理,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

虞公不听劝谏。

宫之奇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到了晋国。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突然发动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密切的联系,成了晋国的俘虏,而晋国则是一举两得。

恶贯满盈

【释义】指罪大恶极的人,死到临头。

【出处】春秋·孔丘《尚书·泰誓》。

商朝末年,商纣王凶狠残暴,荒淫无度,用铁的手腕统治人民,这激起了全国百姓的愤怒,认为不能再让这个肆虐的君主统治下去了。当时有一个诸侯叫姬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后来他的儿子姬发即位,便联合诸侯起兵讨伐商纣,大军渡过黄河,向商都进发,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军队相遇,打了一场大仗。由于姬发所率的是仁义之师,深得老百姓的欢迎,百姓因而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老百姓对纣王的军队却是深恶痛绝的,结果纣王的军队一触即溃,最后纣王自焚而死,商朝也灭亡了。

姬发领兵进攻纣王之前,曾对全军发表誓言,列举了商纣的种种罪行,说商纣所做的坏事已经到头了,他罪大恶极,应该受到人民的惩罚。号召大家齐心协力,为民除害。

顿开茅塞

【释义】心中的疙瘩突然解开,从而解决了问题。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高子是战国时的一个读书人,但高子上学极不安心,想去就去,想不去就呆在家里,或跑到外边去玩,经常逃学,成绩极差。

孟子便批评他说:“山上的小道虽然只有一点点宽,如果经常去走它,那么它就会变成一条大路;但是,如果有一段时间不去走它,那么,这条路就会被茅草堵塞。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成语“顿开茅塞”就是从孟子的这段话演化而成。高子的心被茅草堵塞了,一旦去掉茅草就能顿开心窍,学有所成。

党同伐异

【释义】联合同党,攻击异己。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

汉武帝刘彻当政的第二年就下了一道诏书,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王、郡守推举贤良文学之士。诏书下达后不久,各地送来了一百多个有才学的读书人。武帝命他们每人写一篇怎样治理国家的文章,其中有个名叫董仲舒的文章写得不错,武帝亲自召见他两次,问了他不少话。董仲舒回话后,又呈上两篇文章,武帝看了都非常满意。

董仲舒的三篇文章,都是论述天和人的关系的,所以合称为《天人三策》,又称《举贤良对策》。其中宣扬的理论,叫做“天人感应”。这种理论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神化:谁反对皇帝,谁就是反对“天”,就是大逆不道。

为了贯彻这种理论,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将诸子百家的学说当作邪说,一律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是设立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三是网罗天下人才,使他们忠心耿耿地为朝廷服务。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非常合乎武帝一统天下的心思。他亲政后,就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博士们向五十名弟子讲述《诗》、《书》、《礼》、《易》、《春秋》等五部儒家经典,称为五经。这些弟子每年考试一次,学通一经的就可以做官,成绩好的可当大官。后来,博士弟子人数不断增加,最多时达三千人。

到汉宣帝刘询当政的时候,儒家思想已经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说更是盛行,刘询自己也让五经名儒萧望之来教授太子。但由于当时儒生对五经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宣帝决定进行一次大讨论。

公元前51年,由萧望之主持,在皇家藏书楼讲经处的石渠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样的人作为同党,互相纠合起来;而对观点不一样的人,则进行攻击。这场讨论进行得非常激烈,讨论既全面又透彻,各抒己见,影响深远。为此,《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评述这一现象时,把它称为“党同伐异”,也就是纠合同党攻击异己。

蚍蜉撼树

【释义】小小的蚂蚁,想摇动大树,太自不量力了。比喻狂妄无知。

【出处】唐·韩愈《调张籍》。

在李白、杜甫去世几十年后,有些文人墨客自不量力,便批评起他们的作品,有的还恶意诋毁,企图借此来抬高自身的声誉。大文学家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了一首诗给他很亲近的一位朋友张籍。张籍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也很崇拜杜甫。韩愈诗的开头几句是这样写的: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

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

韩愈在这首诗里,用“蜉蟀撼大树”,来比喻那些狂妄可笑的“群儿”(幼稚的人们),他们企图谤伤李杜,是多么的自不量力!

“光焰万丈”或“光芒万丈”,也是成语,形容气势雄伟明艳夺目,无法抵挡。

舐犊情深

【释义】指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儿女。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

曹操手下的主簿杨修,是汉朝末年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才思敏捷过人,喜欢表现自己,爱耍小聪明。

有一次丞相府建花园,曹操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猜不透什么意思。杨修说:“丞相嫌园门太阔。门中写个‘活’字,不就是‘阔’吗!”

曹操第三个儿子曹植爱杨修才学,常邀杨修彻夜长谈,得益非浅。曹操每与曹植议事,见他对答如流,心中犯疑。曹操长子曹丕买通左右把杨修事先为曹植做好的答案偷出来进呈父亲,曹操见杨修屡次猜透他的心思,更加猜忌杨修,暗暗骂道:“匹夫竟敢欺我!”

曹操出兵汉中,又一次诱杨修耍小聪明,后以扰乱军心为名,借故把杨修杀了。事后,曹操遇见杨修的老父杨彪,关心地问:“先生为何瘦得厉害?”杨彪回答说:“愧无金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匈奴贵族金日磾是汉武帝近臣,此人两个儿子为武帝所宠,养在宫中,后来他察觉两儿淫乱,就把他们杀了,免生后患。杨彪说愧无金日磾那样的先见之明,毕竟还怀有老牛舔小牛那样的亲子之爱,这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痛惜爱子被杀的心情。

倾国倾城

【释义】倾:倾倒。形容绝色美貌的漂亮女子。

【出处】汉·班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从秦朝起,宫廷就没有乐府。到汉武帝时,乐府的规模已很大,掌管朝会、宴请、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同时收集民间的诗歌和乐曲。当时有位名叫李延年的宫廷乐师,他父母兄弟都当乐工,妹妹也是一位歌妓。

李延年很受武帝赏识,经常在武帝面前边唱歌边跳舞。有一次,他动情地唱道: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歌词的意思是,北方有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她是绝代佳人,全城、全国的人看了她,都为之倾倒,这种倾城倾国的美人再也难能见到。

汉武帝听了急忙问李延年:

“难道世上真有这样的绝代佳人?”

李延年还未回答,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笑着说道:

“有这样的佳人啊,她就是李乐师的妹妹呀!”

武帝立即传令,把这位佳人带进宫来。一看,其美貌果然举世无双,于是将她留在身边,称为李夫人。李夫人不仅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很受武帝宠爱。

可惜佳人薄命,李夫人在汉武帝身边只过上几年富贵的生活,就患病而死,汉武帝悲痛不已,很长时间都无心料理朝政。

倚门倚闾

【释义】闾:古代里巷的门口。靠在里巷的门口,向远处殷切地望着,表示长辈对子女的盼望。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是战国时齐国人,15岁时就被招进宫在齐闵王身边当卫士。齐闵王是个昏庸的国君,他赶走了相国孟尝君,弄得国内朝政混乱,人心离散。燕昭王见时机成熟,于公元前284年派大将乐毅率领大军攻打齐国。齐国军队根本就不堪一击,燕军很快就攻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国的老百姓也恨透了齐闵王,这时也乘机造反。齐闵王见大势不妙,就带着几个随从仓惶逃走了。

王孙贾本来一直跟在齐闵王身边,后来在混乱时竟然和齐闵王走散了,他怎么也找不到齐闵王,就只好自己回家了。

王孙贾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他母亲听说王孙贾和齐闵王走散了,齐闵王现在不知在何方,觉得王孙贾作为一名卫士没有尽到职责,就说:“你每天早上出门,晚上回来,我都要在家门口盼望你归来;要是你很晚还不回来,我就要到巷门口去等你。你现在是国君的卫士,他出走了,你就应该跟着他,可你却不知道国君到哪里去了!你还回来干什么?”

王孙贾听了母亲的话,感到很惭愧,马上告别母亲,去寻找齐闵王。他打听到齐闵王逃到了卫国的莒城,在那里被一个叫淖齿的人杀死了,就带领四百人前往莒城,杀死了淖齿,为齐闵王报了仇。

“倚门倚闾”就是倚靠在家门口或里巷的门口向远处眺望等待,形容父母盼望儿女归来的殷切心情,也泛指焦急地等待。

倚马可待

【释义】靠在马身上起草文告,立等可取。比喻才思敏捷,很快能写出好文章。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一天,东晋豫州刺史谢尚穿着便服,和几个宾客一起到江上泛舟。船顺江而下,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吟诗声,那诗文辞优美,音调铿锵,谢尚一时兴起便叫侍从把吟诗人请来。

原来吟诗人名叫袁宏,是附近一艘货船上的佣工。他刚才吟诵的是自己作的一首诗。谢尚不禁称赞了他几句。

不久,袁宏被谢尚召到州府当参军。后来,极有权势的大司马桓温听说他文才极好,要他去主管府中的文书起草工作。袁宏很称职,他的声名也与日俱增。

桓温是个有野心的人,随着他的权势越来越大,野心也日渐暴露出来。袁宏看不惯贪欲极强的人,观点的不一致,无形中使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一次,袁宏写了篇《东征赋》,赋中赞扬了东晋许多名士,却只字不提桓温的父亲桓彝。其实,桓彝是东晋的忠臣,袁宏在赋中不写他,是出于对桓温的不满。有人劝他写进去,他不答应。

桓温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他很希望袁宏把父亲的事迹写进赋里去,以便为自己的家族扬名。有一次他找到一个机会,向袁宏提起了这件事:“听说先生写了一篇《东征赋》,其中称赞了许多先贤,但为什么不提到家父呢?”

袁宏一反常态,回答说:“尊公为国捐躯,英名远扬,怎么能不写进去呢?我早已有所考虑,只是没有请教过您,不敢贸然写进去。”

桓温听了非常高兴,半信半疑地问:“原来如此,那先生准备怎样写呢?”

袁宏当场对桓彝的一生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桓温听了,感动得掉下了眼泪。在一次北征途中,袁宏又触怒了桓温,结果被免去官职,但仍随行出征。

桓温这次北征,是去前线讨伐。队伍抵达前线后,为了鼓舞士气,要发布一篇文告。桓温考虑到进攻在即,文告必须马上张布出来,而别人难以胜任,便把袁宏叫来。

袁宏来到后,桓温向他说明了文告要点,并要他当场写出来。袁宏要来纸笔,靠在马身上,手不停笔地写起来,不长时间就将一篇长达七页的文告完成了。桓温取来一看,写得慷慨激昂,相当得体,左右看了也一致称赞。桓温不得不佩服袁宏的文才,当即宣布袁宏官复原职。

倩女离魂

【释义】倩女指古代传说中的倩娘。她因极度思念自己的恋人,以致灵魂出窍,离开自己的躯体而去追随恋人。比喻少女痴情。

【出处】唐·陈玄枯《离魂记》。

王宙与倩娘是表兄妹,两人从小在一起长大,玩耍,形影不离,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倩娘的父亲张镒常常对王宙开玩笑说:“以后让小女与你结为夫妻吧。”

后来,张镒想从幕僚中为倩娘选择一个夫婿。倩娘一听,如闻晴天霹雳,顿时昏厥。王宙听说了这事,对他的舅舅张镒非常怨恨,就雇了艘船独自离开了家乡。船行至夜半时分,王宙正躺在船舱里辗转反侧,思念着倩娘。突然,听到河岸上传来倩娘那清脆的呼声,他一阵惊喜,赶忙让船靠了岸,把倩娘接上船后,王宙叫船夫沿长江而上,以免张镒找到女儿。

他们两人来到蜀郡后,先租了房住了下来,几年后,他们已生育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夫妻恩爱,四口之家,幸福美满。倩娘久离家乡,非常思念父母。一天,她提出要回娘家,王宙立刻准备了一艘船和妻子一起回到衡阳。

船到衡阳外城,王宙把船儿靠岸,安顿好妻子儿女,自己先到张镒家里拜见岳父。那时,张镒正坐在大堂正中的太师椅上,愁眉苦脸的。王宙忙跪在地上,说:“拜见岳父大人,倩娘和我多年未能看望您老人家,真是有罪。今天我们远道而来,望您能宽恕倩娘和我。”张缢听得莫名其妙,忙打断他的话说:“什么倩娘?她躺在闺中,整天痴呆呆的,都已经好几年了。”

王宙怎么也不能相信千里迢迢而来后,会遇到这种情形。他解释说:“岳父大人要是不相信,可以派人和我同去船上看。”

奴仆跟去了,不久,就跑回来报告说,倩娘确确实实在船上,张镒感到奇怪,便跑去告诉家人。家人个个惊讶,又去告诉闺中病女倩娘。不料,病女脸上却漾起了笑容,默默不语地下床,走出房间,来到院子里。这时,门外远远地驶来了马车,一会儿马车停住,倩娘走下车子,病女迎上前去,一晃眼,两人并成一人。在场的人惊呆了。原来这是魂灵和身体合二为一。

债台高筑

【释义】形容欠了很多债。

【出处】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序》。

战国后期,东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东周皇帝周赧王只管辖几十个县,而且这几十个县还由东、西周公分管着,他实际在一天天混日子。

当时,秦国想灭掉六国,六国则联合起来抵御秦国,公元前257年,秦国出兵伐赵,赵国向魏国和楚国求救。魏公子信陵君设法窃取了魏王的兵符,率兵打败了秦国。

楚孝烈王听到这个消息,就派人去向周赧王要求,请他用天子的名义,下令约会六国一起出兵伐秦。周赧王一直对秦恨之如骨,满口答应,立刻用周天子的名义,叫楚国去约会各国诸侯出兵。同时,周赧王还让西周公拼凑了一支六千人的部队,准备和六国的部队一起去讨伐秦国。

由于周赧王太穷了,他没钱给这支六千人的部队提供给养,发放粮饷。于是,他向国内那些富裕的商人、地主借钱,并立下字据,说好打了胜仗以后,连本带利一起归还。

借到钱后,周赧王便派西周公率军出发到了伊阙,在那儿驻扎下来,等候各诸侯国的人马。可是,等了三个多月,只有楚、燕二国派来了军队,其他诸侯国有的没有出兵力量,有的不愿出兵,联合讨伐秦国的计划一时成了泡影。仗虽没打,但周赧王借的钱却全部花完了。

西周公无奈,最后只好领着军队撤回。而这时那些立下字据的富商、地主则天天来到宫门外要帐。周赧王没钱还债,跑又没处跑,躲又躲不了,于是只好躲到宫中的一座高台上藏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给这座高台起了个名字叫“逃债台”。

倒屣相迎

【释义】倒:倒过来。屣:鞋子。倒穿着鞋子去迎接客人。形容迎客的急迫,或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一天,东汉的大臣蔡邕正在和朋友交谈,突然一个家人跑过来,说门外有一名叫王粲的人要见大人,是否先让他进来。蔡邕一听王粲来了,急忙站起,匆匆对客人们说了声:“老夫少陪了。”拖了鞋子就跑出去迎接,慌忙中鞋子都穿倒了(倒屣相迎)。客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王粲是什么人,竟得到蔡大人如此尊重。

一会儿,蔡邕领着客人进来了。大家一看,这王粲是个又矮又瘦的少年,不禁惊呆了。

蔡邕看到大家惊愕的神色,连忙介绍说:“这位是王粲,他才华超群,记忆惊人,我不如他呀!我家里的全部书籍和文章,都应该赠送给他。”

王粲确实是智力超群,过目不忘。一次他与朋友外出游玩,见到路旁有一块石碑。两人看了一遍碑文,朋友忽然问他:“你能将这碑文背下来吗?”

王粲说:“这有何难!”于是便从头至尾背了一遍,竟然一字不差。

又有一次,王粲看人下棋。忽然棋盘被人碰了一下,棋子乱作一堆,无法再下,王粲就动手把乱了的棋子按原样摆好。

胶漆相投

【释义】相:互相。投:契合。比喻情谊深厚,亲密无间。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雷义传》。

雷义和陈重是汉朝时一对很要好的文友。有一次,他俩一同赴京考试,结果是雷义榜上有名,陈重却是名落孙山。当了刺史属官的雷义觉得陈重比自己学问好,但却没有考中,心里很替他不平,便去向刺史要求将自己的功名让给陈重。刺史当然不会同意。雷义便躲在家里装疯卖傻,不去上任,刺史便把他除名解职了。

过了数年,雷义和陈重又同去考试,这次两人都考中了,后来还一同被皇帝选为尚书郎。当时乡里的人见两人的友谊如此亲密,都赞叹地说:“胶和漆合在一处可说是结合得最牢固的了,但却比不上雷义和陈重的情谊。”

后人将此话提炼成“胶漆相投”的成语。

胸有成竹

【释义】成竹:完整的竹子。比喻做事已有相当大的把握。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文同传》。

北宋仁宗时,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四川人。他的诗、文、书法都写得很好。他喜爱画花鸟虫鱼写生画,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清秀逼真,很受人们的赞扬,故有“墨竹大师”之称。

文与可学画认真,一丝不苟。他在房前、屋后种满了竹子,一年四季,不管风吹雨打,或烈日当空,他每天都仔细观察竹子的枝叶。在晴天或雨后,在茂盛或落叶等不同时期的状态和生长情况下,了解竹子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里的形态变化。

文与可通过长期种植竹子的实践和细心的观察、揣摩,不仅对竹子的特性了如指掌,而且在胸中形成、积累了各种各样竹子的形象。正因为这样,在他动笔作画之前,怎样构图、着墨,在他的心中早就有了轮廓,不必费尽心思、反复琢磨,因而就能一挥而就,挥洒自如,画出各式各样的竹子。

苏轼被贬以后,也很喜欢画墨竹画,文与可画竹的经验使苏轼受到很多启示,所以他说画竹子,要预先详细观察竹子,在胸中形成竹子的形态,认清想要画的东西,一经发现,便振笔急书,心手合一,以画表现出自己所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如果不立刻捕捉住,稍一疏忽,就会很快消失。

脍炙人口

【释义】脍:细肉。炙:烤肉。人人都爱吃美味的东西。后比喻人人都赞美的事物或诗文。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先后跟随孔子学习学问。父亲曾皙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

“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人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

“既然人人都喜欢吃脍炙,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可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

“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脍炙,但却是曾皙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重复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胯下之辱

【释义】形容受别人侮辱,也可比喻忍辱负重。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朝末年,有一位少年叫韩信,家中很穷,常常吃不饱饭,跑到别人家里就不想走,人们常常给他脸色看,时间一长,他就住不下去了。

一天,韩信来到护城河边,想钓一条鱼来充饥,可怎么也钓不上来。有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见他实在可怜,把带来的饭给他吃。见有饭吃,韩信就天天来河边钓鱼,一连吃了十天,最后他对那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报答你。”不料那妇人反而骂他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还谈得上报答么?我同情你,才给你吃,谁希罕你的报答!”韩信羞愧地离开了那妇人。

接着,韩信来到市场里,一群无赖少年就围上来对他指手画脚地说:“韩信,别以为你长得高大,身上佩着剑,我们就怕你!其实你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人。要不我们打个赌:如果你胆大,就拿剑把我们杀死;如果你胆小,那就从我们胯下钻过去!”说完,这群少年都张开双腿。

韩信想:一个人连这点侮辱都不能忍受,将来还怎么能有所成就?于是,他趴下身子,从他们胯下慢慢地爬了过去。果真,韩信后来成为汉高祖刘邦手下最著名的将领,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笑里藏刀

【释义】在笑容中藏着尖刀。比喻表面和善,内心阴险毒辣。

【出处】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李义府传》。

唐朝有个名叫李义府的人,出身贫寒,但潜心读书,关心时政,胸怀大志。唐太宗时,他在科举考试中因对答良好而被朝廷录用,当了一个小官。

唐高宗继位后,擅长奉承拍马的李义府升了官。过了几年,高宗想把武则天立为皇后,李义府百般拥护、万分支持,博得了高宗的欢心,很快升任右丞相,成为掌握朝政大权的高级官员。

李义府表面上待人和蔼谦恭,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但心底里却偏狭阴险,对冒犯或不顺从他的人打击报复,决不手软,那些得罪过他的人都会遭到他的迫害。为此,大家在背后给他一个外号:“笑中刀”。

有一次,李义府听说大理寺(最高司法机构)的监狱里关着一个犯死罪的女囚,长得非常美,便想霸占她。他目无国法指使狱吏毕正义私下放了她,然后把她弄到手。事情被发觉后,主管大理寺的官员向高宗奏告。毕正义畏罪自杀,李义府以为死无对证,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侍御史(掌管监察官员工作的官职)王义方了解内情后,向高宗奏告此案的主谋是李义府,要求朝廷对他严加惩处。但是,高宗加以偏袒,不仅不捉拿李义府问罪,反而将王义方贬到外地去做小官。事后,李义府还恬不知耻、皮笑肉不笑地讽刺了王义方。

后来,李义府目无法纪,胆大妄为。一天他在宫中偷看到一份任职名单,便默记一人,回家后指使儿子去向此人索要钱财,此人无意中将此事说了出去,高宗便将他父子俩流放到边远的四川去。长期作恶多端、笑里藏刀的李义府终于未逃法网,时人无不拍手称快。

笑容可掬

【释义】满面的笑容似乎可用双手捧起。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蜀国君主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扶持后主刘禅支撑蜀国半壁江山。公元228年,诸葛亮带兵去祁山讨伐魏国,由于街亭失守,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只得退守西城。

不久,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懿带领15万兵马,直奔西城而来。这时,西城只有5000名士兵,而且其中一半已派去搬运粮草,情况十分危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诸葛亮眼见大兵压城,既无力抵抗,更不能弃城而逃,他决定使用“空城计”,下令将城头上的军旗全部收起来,诸将各自守住自己的岗位,不得有丝毫惊慌,违令者斩。

接着,他又下令大开城门,找了几十个老兵化装成老百姓,在城门口的街道上洒扫,不得流露出慌乱的神色。然后来到城门楼上端坐,焚香抚琴,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当司马懿率领大军来到西城下,只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焚着香,弹着琴,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两个童子伺候在两旁;城门内外,有十数个百姓正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又细听琴声,丝毫不乱,琴声中充满了自信,毫无惊慌之音,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便不敢贸然攻城,立即下令退兵。

诸葛亮见司马懿退去,深深松了一口气,立即带着人马从容撤离了西城。

笔走龙蛇

【释义】形容书法雄健洒脱,像龙蛇舞动一般。

【出处】唐·李白《李太白集·草书歌行》。

唐朝时,有一年秋天,秘书监贺知章在府上宴请宾客,不少名人墨客会聚一堂,高朋满座,热闹非凡。正在酣饮之间,来了一位少年僧人。

贺知章说:“他是玄癸法师的弟子怀素,出家不戒酒,写得一笔好草书。在他老家长沙和湖南七郡的知名人家,家家都挂有他书写的条幅。”酒过三巡,贺知章向来宾敬酒致谢说:“嘉会良辰,少不得赋诗助兴,有请谪仙李翰林作诗以记盛会如何?”

李白并不推辞,只是说:“诗意因兴而起,酒兴有了,但还不够,请怀素师当众挥毫以助诗兴。”

书童抬出几箱书写用的麻笺、素绢,书案上摆出数方上好的宣州石砚,书童几人轮番注水研墨。怀素放下酒杯,飘然起立,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但见少年僧人援笔蘸墨,凝神注视纸绢片刻,突然运气挥毫,臂转腕旋,写完一张又一张,不多久,满地尽是灵气飞动的草书。几箱麻笺素绢顷刻用完。

怀素掷笔返座时,李白《草书歌行》亦已写就,当众吟哦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贺知章最后总结评论说:“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确实笔走龙蛇啊!好字,好诗!”博得大家一阵喝彩。

狼狈为奸

【释义】狼和狈常合伙伤害牲畜,因此用来比喻相互勾结干坏事。

【出处】《博物典汇》。

狼和狈是两种不同的野兽,它们形状十分相似,性情也十分相近。它们之间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脚长,两条后脚短;而狈正好相反,它的两条前脚短,而两条后脚长。这两种野兽,常常一起出去偷吃人类畜养的家畜,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

传说有一次,狼和狈一起来到一家农民的羊圈外面,它们知道里面有好多的羊,便打算偷一只羊来吃。可是,羊圈筑得很高,又很坚固,既跳不过去,也撞不开门,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它们商量了一会,终于有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狼骑在狈的脖颈子上面,再由狈用两条长腿站立起来,把狼扛得高高的,然后狼再用它的两条长长的前脚,攀住羊圈,把羊叼走。

于是,那狈便蹲下身来,让狼爬到身上,然后用前脚抓住羊圈的竹篱,慢慢地把身子站直。等狈站直后,狼再将两只后脚站在狈的脖颈上,后脚抓住竹篱,慢慢站直,把两只长长的前脚伸进竹篱,猛地抓住了一只在竹篱旁的羊。

在这次行动中,如果单单只有狼,或只有狈,都一定没办法爬上羊圈,把羊偷走;可是,它们却会利用彼此的长处,互相合作,而把羊偷走。

后来,人们就把这则故事引申成“狼狈为奸”这一成语。

狼子野心

【释义】狼子:狼崽子,具有难以驯服的残忍本性。比喻残酷的人本性难改。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四年》。

春秋时期,子文和子良兄弟二人都在楚国做官,子文是令尹,子良是司马。有一年,子良的夫人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子越。子文看过这个孩子以后,就对弟弟说:“子越这个孩子,长得像熊、虎一样,可是哭起来好像豺狼叫唤。俗话说狼子野心,我看子越是条狼,必须杀掉,不然我们的家族恐怕会因他招来灾祸!”

子良认为子文胡说八道,是在嫉妒自己,就没有听哥哥的话。因此,子越安全地活下来,长大了。但子文始终认为子越活着是十分不吉利的,他在临死的时候,把全家族人都找来,对大家说:“将来如果子越当了官,你们要及早离开楚国,免得遭难!”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子扬作了令尹;子良的儿子子越则作了司马。不久,一个叫芜贾的人替子越杀死了子扬。子越当上了令尹,而芜贾自己当上了司马,后来他又被子越杀死了。

这年秋天,子越谋反,带兵攻打楚王,经过几次决战,终于被楚王打败。

狼吞虎咽

【释义】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

蔡庆盘缠用尽无法归还,就去找杨林。杨林说:“你来得正好,李应被济州太守关入狱中,我们去营救吧。”于是他们到狱中设法让李应越狱逃出。

在黎明十分,他们来到城边,出城后到路旁酒店,叫酒保打了五斤酒,切上大盘牛肉。由于走了半日,肚中饥饿,他们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忽见酒座上坐着一名军官和四个家丁。他们虎背熊腰,凶神恶熬一般。当他们两人听说是来捉拿重犯李应的,便赶紧算了酒钱出门便走。

正在出门时又进来一个铺兵,铺兵一进门就大声呼叫:“快拿酒来。”并且说:“昨夜李应越狱走了,还杀死了两个更夫。”

听了这话,那军官惊跳起来说:“李应越狱了?我看方才算酒钱的就像李应!”

铺兵说:“我看也像。”说着就追出去了。

他们三人与军官、铺兵、家丁展开了一场厮杀搏斗,以死相拼杀死军官、铺兵,脱险后夺路而走。

爱屋及乌

【释义】由于爱某个人而连带地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非常喜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和他有关的人或物。

【出处】汉·刘向《说范·贵德》。

商朝末年,纣王穷奢极欲,残暴无道,搞得百姓困苦不堪,怨声载道。西方诸侯国的首领姬昌决心推翻商朝统治,积极练兵备战,准备东进,可惜他没有实现愿望就逝世了。姬昌死后,他儿子姬发继位称王,世称周武王。周武王在军师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日(周公)、姬爽(召公)的辅佐下,联合诸侯,出兵讨伐纣王。双方在牧野交兵。这时纣王已经失尽人心,没有人再愿意为他出力,军队纷纷倒戈,终于惨败。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军攻克。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K4PEIs6WMRfvkHtAp2f+0ZAri/T9/R9aSHfizIOO64oeBKhLu2EXUc1H9w+UZ7z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