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摆脱负面症结,做自己的主人

人总是脆弱的,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良的病症。而人一旦受到这些症结的攻击就会变得萎靡不振,失去理智地做出一些不可想象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要摆脱负面症结,做自己的主人!

瓦拉赫效应:发挥自己的优势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在他上初中的时候,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道路,和化学没有一点关系。一个学期之后,老师对他的评价是:“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字上有所建树。”父母一见这条路行不通,又让瓦拉赫改学油画。然而,他的油画成绩在班内排在倒数第一。面对这样一个“笨拙”的学生,大部分老师都觉得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发现他做事一丝不苟,具有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素质,于是就建议他改学化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瓦拉赫的智慧之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这位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突然间变成了化学领域中“前途无量的高材生”。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瓦拉赫并没有选错道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辅之合理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应有的成绩。后人将这种现象叫做“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效应”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启示尤为重大:在孩子中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差等生”。

关于这一点,瓦拉赫就是最好的证明。起初的瓦拉赫是人们眼中“名副其实”的差生,但因为化学老师的慧眼识人,终使“铁树开花”,着实令人欣慰。所以说,任何一个人都不是无能的人,只是潜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而已。如果我们能找出潜能存在的地方,加以挖掘深化,那必然会开辟出成功的途径。

曾经有一个学生因发挥失常,高考落榜了。此后,他久久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整日无精打采,对学习与未来毫无信心。

直到一天,他的爸爸拿出了一张白纸与一支铅笔,让他思考一下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每想到一处就在纸上画一个黑点。

孩子拿起了笔,在白纸上画了好久。当他画完后,爸爸拿起那张白纸,问他看见了什么。

孩子答道:“黑点,全都是令人讨厌的缺点!”

爸爸笑了笑,说:“你难道没看见黑点以外的那些空白处吗?”

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爸爸继续问:“当你在这张纸上写字时,你是会在空白处写还是在黑点上写?”

孩子有些不解地答道:“当然是在空白处写了。”

爸爸若有所思地对孩子说:“当你在纸上写满字时,黑点说不定刚好就被盖住了,就算没盖住,人们也只会看上面写的内容,而非黑点。”

此时,孩子恍然大悟,并从那时起刻苦学习,不再意志消沉了。

其实,只要能发挥自身的优点,便能弥补缺点与不足。现在,大部分老师与家长只是教导孩子要改正缺点,而不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人们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认为一个人只要肯下苦功,早晚会有成功的一天。然而事实上,就算下了工夫,长年累月磨出来的最多也只是一根粗糙的针而已,根本就不能用来绣花,而且与所付出的不成比例。其实,社会也同样需要铁杵,为什么我们不去做铁杵擅长做的事情,而非要千辛万苦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变成一根粗糙的针呢?

如果置自己的优势不顾,而选择自己无法领悟的领域,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瓦特无法画出那期盼和平的《和平鸽》,毕加索改良不出推动世界进步的“蒸汽机”,爱迪生也写不出来一部《哈姆雷特》。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地在历史长河里留下足迹以及让后人仰慕的光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浪费时间与精力在自己无法突破的领域中,而是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了普通人无法达到的高度。

成功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诚恳地说道:“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这个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只要下决心改变,那么,长久以来的美梦便可以实现。”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只有找准了自己的最佳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调动起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取成功。

依赖症:究竟离你有多远

由于秦朗是一名设计师,日常工作主要是通过电脑来完成的,哪怕是跟客户交流,也是通过邮箱传送图片。秦朗说,因为设计工作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和环境的绝对安静,平时,在办公室里都很少有人说话,同事之间就算有事,为了不打拢别人,多数也是用电脑通过QQ、MSN、飞信等工具来交流。慢慢地,秦朗就习惯了这种不开口的“说话”方式,并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一习惯带回了家里,也就形成了“网络依赖症”。

周末晚上,丈夫在房间里上网,安娜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突然,茶几上的手机短信铃声响起。

“替我倒杯水。”短信是丈夫秦朗用飞信发过来的,他就在卧室里。

“两个人都在家里,还要发短信不说话,什么意思?”安娜心里极为不爽,对短信视而不见。

过了一会儿,短信声再次响起:“帮我倒杯水。没收到?”“怎么还不去?”丈夫连发两条飞信催促,安娜更是怒火中烧,坚决不理睬。

就在安娜生气的同时,丈夫秦朗也怒气冲冲地从卧室出来:“电视剧有那么好看吗?发了好几条短信让你倒杯水都不动!”秦朗认为,妻子只顾着看电视,自己小小的请求都不能满足,没尽到一个妻子的本分。

“结婚前有说不完的话,结了婚连一个字都懒得跟我说了。”安娜委屈地跟朋友诉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丈夫到家就回房间坐到电脑前,除了一些必要的交流,几乎不说一句多余的话;如果两人同时上网,即便是同在一个房间,丈夫也绝对是用QQ与她交流;如果自己没上网,丈夫就用电脑发飞信。作为夫妻却不愿开口说话,她觉得丈夫已经变心了。

因为这几条短信和一杯水,当晚这对结婚不久的夫妻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争吵,最后甚至提到了离婚,之后就陷入了冷战中。后来在朋友们的建议下,两人一起来到了心理诊所,心理医生了解完情况后,认为秦朗患上了“网络依赖症”。

依赖症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依赖症是指带有强制性的渴求,不间断地使用某种或某些药物或物质,或从事某种活动,以取得特定的心理效应,并借以避免戒断反应的一种行为障碍。

不仅仅是网络,手机、游戏、酒精都有可能成为依赖症患者的对象。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案例中可以发现。

这种病症其实是心理学领域近年才出现的新名词,但在年轻的白领中却并不少见。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手机等现代工具的介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了,人们在享受这种便捷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生活本身。就像人们常在网络里聊天无话可说时可以用表情代替,就不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因此很容易受到人们追捧。但如果只习惯于借助这些工具交流,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网络依赖症”,真正与人面对面时变得不会说话。

依赖症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但长期下去也会导致焦虑不安、心情不快,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因此,心理专家提醒人们,一旦发现自己对某一事物产生了依赖,应尽早摆脱。对于一般的依赖症,也不需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只要正视它,通过及时调整就可以缓解或是避免这种症状了。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勇于承认依赖症。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是改善依赖症的关键所在。

患上依赖症的人,往往会很难把握自己,或是意识不到自己已患上了依赖症。只有正确地认识依赖症及其危害,并承认自己依赖的倾向,才能找到病因,即自己为什么要依赖,什么原因促使自己依赖。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当然,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的依赖行为,不可能轻易消除。因此,依赖症患者应理智地约束自己,避免由此诱发不必要的麻烦或是不良情绪。同时,要在生活中尝试着面对面地与人沟通,多参加一些活动,如散步、郊游、健身等,帮助自己找到更多排解烦恼和压力的方法;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依赖物上转移,也就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放松,亲近自然,为自己营造健康的“绿色生活”。

依赖症的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诸如不自信、不懂得与人沟通、抑郁等。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地对待依赖症,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现实中来。

进食障碍:从心理上找原因

小雪有一个朋友是做模特的,她告诉小雪,在她们公司,一半人在厌食,另一半人在催吐,不管男女都一样。“吃下去难道还可以吐出来吗?”小雪惊讶地问朋友。朋友回答说:“在我们这,吃进去不吐出来是最不正常的了。”

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心因性或其他心理紊乱所致)、过度进食或呕吐、成人的异食癖及心因性厌食。进食障碍指与心理障碍有关,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

进食障碍者会在厌食、暴食、催泻、催吐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样下去的危害,只是不知该怎样停下来。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他们会在厌食与暴食之间不停地摇摆。

其实不难理解,因为近些年来想减肥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首先都会选择节食,节食过度的话就会转变成厌食。如果长时间厌食,食欲中枢一直被压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某种刺激而崩溃,从极度压抑转为极度兴奋,使得身体补偿性地多吃。

微微小的时候很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爱,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尽着她吃,于是她从小就胖乎乎的,大人都管她叫“棉花”。她升入初中以后开始了青春发育期,食量更是大增,而且由于各项户外活动她都不喜欢,只爱在家里听听音乐、看看书,这样缺少锻炼和从不节制食欲,使得她身体胖得愈发不可收拾。最迅猛的时期是一年的暑假,她爸爸单位里发了很多解暑的清凉饮料,有可乐、雪碧、甜果汁和啤酒花。这一来,她简直是“奋不顾身”拿饮料当水喝了,一个夏天里每天至少喝三瓶饮料。临开学时她的体重足足增加了二十几斤,在校园里只觉得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她。一些调皮的男生,甚至常常指着她的背影叽叽喳喳,她这才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难看的胖丫头。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减肥,但是身体好像在跟她作对一样,她越是希望瘦,越是瘦不下来。看见别的女孩苗条的身材,她真是又羡慕,又郁闷。

后来,她不管走到哪里,都总觉得别人在私底下嘲笑她。尤其是那些男生的讥讽眼神,更让她受不了。于是她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说话,越来越孤僻,很怕见人。除了上课之外,她几乎是足不出户,这样一来,身体就越来越胖。在减肥的第一阶段失败后,她开始强迫自己减少食量。每天早晨都不吃早饭,中饭和晚饭也只吃一点点。一段时间下来,减肥效果并不明显,身体也受不了了,她整天觉得疲倦,经常感冒。同学们建议她吃些东西,可是当她接受了大家的说法,准备多注意自身营养的时候,却毫无食欲,看见一点油就开始恶心到想吐。

这便是典型的神经性厌食。其实,这样的病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女孩子盲目地选择减肥节食,这样的后果就是不断有人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患上进食障碍。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位从死亡边缘走过来的进食障碍患者曾经这样告诉过大家:“不管这一次又‘暴’了多少,别去理会它,心里再内疚也不要用催吐、催泻的方法把它弄出来。只要从这一刻开始,正常地吃饭,一日三餐都按时按量,逐渐就会发现自己不太有‘暴’的欲望了。而因为害怕‘暴’了以后发胖几餐不吃,从而造成的厌食的危害,也会相对减少。”

神经性厌食症在敲响我们的警钟的同时,神经性贪食症也悄然潜入我们的生活。

报纸上就曾报道过,深圳有一位30岁的李女士家庭关系不是很和谐,夫妻两个经常吵架,每次吵完后她就有头昏的毛病。有次吵完架后她又觉得头昏,随手从桌上抓了个馒头吃,神奇的是头居然不昏了。于是,李女士便用这个秘方治起了头昏。以后每次头昏的时候,她就开始吃馒头,外出时也带着满满一大包的馒头,以备头昏之需。一年之后,李女士体重由90斤升至120斤,但仍然管不住自己的嘴,不管饿不饿都要吃。

贪食症,是一种精神上的异常。患者在生理上其实并不需要进食,但心理上却仍有饥饿的感觉,这样便会在短时间内猛吃下大量的食物。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是由压力导致的。心理专家指出,吃东西不是调节心情的法宝,因此一定要适可而止,严防贪食症的发生。

对于进食障碍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在不采用排泄、呕吐等方法的情况下,保证机体摄入足够量的热量。但是,要想做到这一步,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患者在进行自我调整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洁癖症:太爱干净不是好事

送朋友礼物时,若能在包装上多花一点心思,就可以使物品看起来更有价值,也更能表达自己的诚意。在各式各样的包装材料上,你认为下列哪一样最不可或缺?

A.缎带花

B.精致盒子

C.小卡片

D.包装绳与包装纸

选择A的人:你会在表面看到的地方下工夫,不太注重其他小节,只要大体上很整齐、还算得体,那就足够了。所以,基本上刚与你接触的人都会认为你外表看起来干干净净的,好像是个生活严谨的人;等到相处一段时间才会发现,你的家里还是带有一些“人味”。你的洁癖指数是76%。

选择B的人:你希望自己不管是在人前还是人后,都能表现出高雅的气质。只要看到哪儿有一点污渍,你的心中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一定要立刻除去。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办公室的座位附近,你都会详加注意,随时检查有没有变得紊乱。在这样严苛的要求下,洁癖指数高达98%,把最高分送给你,应该没有人会有异议。

选择C的人:你偏好在活泼的环境中工作,那会使你的创意源源不绝。因为要保持热闹的气氛,你的周边自然就会塞满了东西,因此常常给人们一种混乱的感觉。你的洁癖指数为66%,算是常人标准了。

选择D的人:你的审美观与别人很不一样,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你不在乎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即使你的生活方式很另类。整体看来还是相当洁净,也很有个性,你的洁癖指数83%。

一个人爱干净固然是好事,但过于注重清洁就是“洁癖”。所谓“洁癖”,指的就是在讲究卫生方面达到了苛刻的程度。洁癖属于强迫症的最常见临床表现,占了强迫症患者中的一半左右。这类人,尤其最注意手的卫生,每天至少要洗几十遍,每次要打几次肥皂;每接触过一样东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焦躁不安,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下班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洗一番;不让别人随便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这样的人,不仅苛求自己,还关注周围的人,假如别人去厕所回来后忘了洗手,或从外面回来没有换衣服就坐在了沙发上,那他就对沙发特别紧张,不敢接触。在外面也害怕同别人握手,握完手之后不管什么场合都要找卫生间洗手。时间一长,这样的坏习惯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他们明知道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不知道该怎么办。像这样有“洁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整天都活得特别紧张,其生活的全部就是打扫卫生、清理自己,他们最关注的就是细菌,而无暇顾及别的,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新婚不久的何晴对身体的清洁要求已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手一触碰到东西马上就要清洗。她的手经过长期频繁的清洗,多处完全脱皮,患上皮炎。何晴每天晚上洗完澡后,觉得只要穿上衣服就会弄脏皮肤,因此她总会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地上床睡觉。不仅如此,何晴还要求老公也要这样做,如果老公不肯,何晴就会觉得老公很脏,把他赶到沙发上睡。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但凡有同事到他们家玩,何晴等同事们走之后她还要买来新毛巾重新清洗家具然后将毛巾扔掉。

老公用尽了各种方法来劝导她,都始终未见丝毫改变。

那么,关于“洁癖”这个心理障碍应该怎样治疗呢?心理医生建议采用系统脱敏治疗法。例如,每天减少洗手的次数,原来洗20遍,现在只洗15遍;原来每次洗7分钟,现在洗4分钟。如果感到难以忍受的话,就试着做放松训练,或做一些适当的运动以分散注意力。这样就能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直到只在饭前便后才洗手,每次不超过3分钟。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忍受痛苦和煎熬,但治疗结果会让患者感到真正的放松和愉快。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现少洗手几次并不会得什么可怕的病,因为病从口入,而不是皮肤,只要注意饮食卫生就可以了。

其实,干净是为了健康,健康是为了生活,而生活的本质就是追求幸福创造价值,并不是为了不生病。也就是说,干净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洁癖”的做法确实很干净、卫生,但却并不会感受到幸福,相反,体会到的只是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大好的时光都要花在洗手上,这样做值得吗?所以,克制“洁癖”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想想为什么活着。并且,越干净就越不容易生病的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因此,我们必须对客观环境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过于苛刻。

自闭症:封闭的心窗如何开启

小鹏和小程是一对双胞胎,已经4岁了,可两人仍然不会说话。小鹏特别喜欢坚硬的东西,拿脑袋往上撞似乎从来都不会感觉到疼。小鹏则喜欢咬人,外婆的手臂和鼻子上现在还有清晰的牙印。

提起这对双胞胎孙子,六十几岁的奶奶和外婆都愁容满面。

奶奶和外婆一人看着一个孩子。喂他们吃饭菜时,兄弟俩的目光始终没有和两位老人对视过,只有等到把鸡汤泡好的饭送到他们嘴边,他们才下意识地张开嘴吃进去。小鹏一直手舞足蹈地抖动个不停,眼神飘忽不定地看着周围,嘴里还一直发出类似低声哭泣的“唔唔”声。小程时而傻笑,时而两只小手举到面前轻轻地拍着,脑袋不停地摇晃着。

后来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治,发现两个人患的正是“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是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很多自闭症患者都是因为不知道怎样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才会有许多令人诧异的举动。不仅如此,他们似乎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缺乏应有的反应。

会说话却不懂得交流,有视力却不愿意面对,能听见却充耳不闻,这样的人基本都孤独离群,不愿与人交往,不能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有的患者从婴儿时期起就有这一特征,如小时候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别人抱,当有人要抱起他时,也不伸手做出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朋友们玩,别人找他玩时会躲避、排斥,对别人的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独处。有的患者虽然并不表现出拒绝别人,但也不会与别人进行主动交流,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也不关心,似乎总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毫无顾忌。不管发生了什么似乎都与他们无关,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的目光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们注意的事情上,他们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另外,自闭症患者多有语言障碍。他们平时话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即使有的患者可以说话,但会说会用的词语也有限。有的常常不愿说话,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特别小,或是自言自语重复着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者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同时,这类人兴趣有限,行为刻板,害怕环境的改变。自闭症患者通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的陀螺,单调地堆积木块,喜欢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对欢快的动画片、儿童娱乐节目则毫无兴趣,一些患者还每天都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如有变动就大哭大闹焦躁不安。自闭症患者无法改变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融入新环境,因此,他们在社会上很难独立生存。

自闭症患者的智力水平发育不均;约75%的自闭症患者智力低下,少数患者智力正常或接近于正常。部分智力低下的患者却在音乐、绘画、计算、识字、记忆等方面有着惊人的天分,令人不可思议。

宋阳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在一天的数学课上,老师教同学们一百以内的减法运算。每次做题时,大家都在自己安静地思考演算着,而他却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嘴巴里含糊不清地念叨着,不知道在干什么。老师发现他在自言自语,就走到他身边,没想到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他是在念数字。

奇怪的是当他把数字念完的时候,结果也就出来了。比如说一道“100—23”的减法运算题,一般的孩子都要使用凑十法、退位法,而宋阳只需要从“1”念到“23”,就可以把得到的结果说出来。

据心理学家分析宋阳属于高功能型自闭症患者,通过培养,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自闭症患者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其家庭成员都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并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

当他们长大,离开学校的时候,仍不能放松对他们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和成年的自闭症患者开发智力,是急需推进的社会工作。

焦虑症:是什么让你不快乐

刘楠和丈夫结婚有一年了。丈夫平时因为工作需要应酬比较多,经常半夜带着酒气回家,因此她总担心丈夫会出轨。后来,她发现丈夫与单位的一位女同事交往频繁,便大吵大嚷,丈夫再三向她解释,她仍疑虑重重。之后,她还请了一位私家侦探,调查丈夫的行踪。虽然并没有发现丈夫有越轨行为,但她仍然不放心,整日胡思乱想,心神不宁,后来渐至失眠、头晕、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她自己也非常苦恼,明知道是自己疑心太重,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有时甚至彻夜不眠,对丈夫也很苛刻,经常乱发脾气,无理取闹,要求丈夫百依百顺,否则就大吵大闹。无法忍受自己的刘楠最后走进了心理诊所,希望能够通过治疗摆脱困扰。

经过细心观察,心理医生认为刘楠意识清晰,但在整个叙述过程中她眉头紧锁,搓手顿足,语言重复唆,并伴随着一定的妄想,不能保持心态平和,最后甚至声泪俱下,反复讲着自己的烦躁心理,害怕丈夫做对不起自己的事。根据刘楠以上的情况和其在生活中的表现,心理医生初步诊断其患有轻度焦虑症。

偶尔的焦虑是很正常的,这并不等于焦虑症。就像是一位职员上班还有十几分钟就迟到了,现在路上还堵着车,而恰好昨天单位领导刚刚强调了要严整考勤纪律,这时候他焦躁、着急、坐立不安,属于正常的现象,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如果一个人平白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原因就焦急、紧张和恐惧,并且总是感觉将要有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自己却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这种情况就可以称之为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人们对焦虑症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对引起焦虑症的原因做了大量研究,但直到现在,确切的病因仍未明了。后来,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发表的观点认为:焦虑症是由于内心过度不平衡的冲突造成的,冲突的来源是自我不能在本我(指欲望和本能)和超我(指良心和道德)之间保持良好平衡的结果,原因是自我太弱而道德标准要求又过高,不能适当地压抑来自本我的本能冲动,于是以焦虑的形式显现出来。此外,童年的一些心理体验被长期压抑在潜意识中,一旦受特殊际遇激发出来,就成了意识中的焦虑。

那么,焦虑症能治好吗?这也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关于这点,心理医生给人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治疗焦虑症。首先要乐天知命,不攀比,不嫉妒,知足常乐。其次是要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不可大喜大悲,要心宽豁达,凡事想得开,使自己的主观思想能够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其实轻微焦虑症,完全可以依靠个人的努力来消除。当开始焦虑时,要意识到这是自己的焦虑心理在作怪,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理由或客观情况的不如意来掩饰它的存在。

焦虑症在各个国家都十分常见,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焦虑症的发病年龄大多在16~40岁,20岁左右发病率较高,老人及儿童也常有焦虑症发生。我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焦虑症患病率为1.48%。

可以说,焦虑症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周围,挥散不去,使我们无所防备,甚至习以为常。

同时,它又像寄生虫,不断地吞噬着我们的健康和快乐。它用悲观、抑郁、恐惧和怀疑来过滤掉我们生活中所有的温馨时刻,把一切幸福从我们身边剥离。

恋物癖:难以抵挡的尴尬诱惑

重庆某大学的女生宿舍连续发生失窃案,丢失的全都是女生的内衣、内裤之类的小件衣物。保卫部门于是布置人员蹲点潜伏,终于抓获了偷窃者——某系一个大一的男生。在该生的柜子和抽屉里还找出几十件女生的内衣、内裤。据他交代,他一看见女性的内衣、内裤就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忍不住想拿来抚弄、摸玩,从中得到满足和快感,有时还一边抚玩一边手淫。学校在给予该生批评教育后,还请了心理学家对该生进行诊断治疗。

心理医生了解到,该生自幼性格孤僻、拘谨,自尊心极强且比较敏感。父母是农民,没有对他进行过性教育。据该生所说,中学时上体育课,有些女同学会以“不方便”或“不舒服”为由而不上体育课,有些懂一点的男生说是因为“例假”或“月经”来了。他觉得很神秘也很好奇,隐约觉得与女生的某种秘密有关。后来,一次他路过女生宿舍时,看到路旁晒着的女生内衣、内裤,心里突然产生了要弄个明白的冲动,于是顺手取走一条三角裤,回到家里偷偷观察,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从那以后他在好几个地方偷过女生的内衣、内裤。每次偷窃和摸弄女性衣物都给他带来无法比拟的满足感。事后他也曾后悔、自责过,知道这种行为不光彩,也知道偷盗是违法的,他甚至在日记里狠狠地骂了自己一通。但冲动一来,又无法控制了。到了大学之后,他的行为也没中断过,直至被抓住。

心理医生在分析了基本情况之后,确认该男生为恋物癖患者。恋物癖是一种因对社会适应不良而造成的变态人格。上例中这名学生的行为特点是以异性穿戴、使用过的衣物、用品为满足性欲的对象,通过接触这些物品来引起性兴奋和性满足。恋物癖者几乎仅见于男性,他们对直接接触女性身体的、带有特殊气味的或给人以特殊触觉的物品,如女性内衣、内裤、文胸、丝袜、头发等尤为嗜好。他们为了满足自己不正常的心理及习性,不惜以非法手段盗取这些物品。恋物癖患者平时大都比较内向、不好说话、拘谨,但品行良好,无其他劣迹或流氓行为,在学习和工作中往往还是成绩优秀者。尽管偷窃女性物品这种行为会扰乱社会治安,可能给他们带来法律的制裁和声名狼藉的危险,但他们仍然难以克制自己的行为,甚至屡次被抓获后仍故态复萌,因而内心经常处于矛盾、自责、痛苦、忧郁、自卑和孤独之中。

关于恋物癖的产生原因,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一种习惯的结果。大部分患者的病因都与性经历和环境影响有关,如果最初性兴奋出现时偶然接触到某种物品,此后又经过几次反复接触,便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甚至有时只有一次深刻的印象便可造成心理上的“依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青春期。曾有一个案例就是有一男青年在地上躺着,一位风韵十足的少妇将一只脚放在他身上,这一偶然的动作竟激发起他的性欲,后来此男子成了一个终身的恋足癖者。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中学阶段,男女接触较少,这样便使他们将自身的性冲动向一些异性特有的象征物发泄。

起初或许他们只是偶然得到异性的物品引起了性兴奋,时日一久便成为一种习惯。三是由性心理发育异常所导致的。该症患者一般都具有性心理异常的特点,他们在潜意识中多有对自己生殖器的担忧,害怕被阉割,从而促使某些人去寻找更安全、更容易获得的性行为对象,或形成把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及饰物当作性器官的认识,以缓解内心的不安。四是缺乏一定的性知识。好奇和意识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是形成恋物癖的原因。

恋物癖患者一定要有矫正自己异常行为的决心和信心,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难以启齿而自卑、逃避。要加强道德修养,主动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少接触易引起性冲动的物品,少看带有色情内容的影视节目。恋物癖患者一般没有反社会、不合作、攻击他人或偏执等严重的人格异常,大多都是愿意接受治疗的。因此,患者的家人、朋友、老师都应该耐心疏导和教育他们,让他们重新认识性,学习性知识,了解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反应,认识恋物癖行为对社会、对自身所造成的危害,教导他们如何建立正常的两性间的关系。如果能与一个理解、体贴他的女性确立正常的恋爱关系,这对矫治患者的恋物癖会起到重要作用。 YiU1a+dpIKa8Rr9lEeeoeXKVYq3VV/dXGDmzpqbx7/O9MWQIf2KmHvwPCW+N+ti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