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那么什么叫“地中”呢?我们看清朝有一个很出名的学者孙诒,他在《周礼正义》中言道:“地中者,为四方九服之中也。《荀子•大略篇》云: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他的意思是说“地中”就是天下的中心;“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是说要和周边接近的话,没有比这个中央更好的了,所以王者立于天下之中也。他说“礼也”。“礼”就是规矩。这是我们中国的规矩,中国的规矩就是王者要住在这个天下之中。

这是我刚才讲的影子、天下之中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要讲第二本书,就是《山海经》。

首先我要说明,《山海经》是一部内容很庞杂的书,我只讲《山海经》中间和本讲有关的,即“都广之野”与“建木”、“日中无影”与“天下之中”。

《山海经》有很多经,其中有《海经》、《山经》,又各自分为内经和外经,其中有一部经叫《海内经》。我们要注意一点,我们现在讲的“中华民族”实际上是一个具多元性、混合性的民族。这部《山海经》从文化系统面言,其实跟《周礼》是不在一个系统上的,它讲的都是很奇怪的东西。例如《海内经》里讲道“西南海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就是说西南海及黑水之间有个“都广之野”;其还讲道“后稷葬焉”,这个后稷是周人的尸骨,就是我们说的夏商的尸骨。“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其又讲:“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焉。……有九丘,以水绕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那个地方有树木叫若木,还有陶唐之丘等九丘。还有一种木——“建木”,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木。它说这种木是“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仭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皥爰過,黃帝所爲”。

那么什么是“建木”呢?因为我们看到,实际上这一段记载好多是神话式的,说在都广之野这个地方有这么多植物、有这个若木、有这个“建木”等。那么建木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先来看看《海内南经》中是怎么描述建木的。《海内南经》是《山海经》中另外的一部分,它说“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这些都是很奇怪的描述,但更多的是对建木的解释。

我们知道,从战国至汉魏时代,还有很多古籍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这些古籍中有一本书《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人,在战国晚期,秦还没有统一中国的时候完成的,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它里面就讲到这个“建木”,它说“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西汉时代的一本书《淮南子》也讲到“建木”:“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可是,这继承了前面的说法,和《吕氏春秋》记载相类同。该说延续到了晋代的郭璞。郭璞是西晋后期到东晋初年人,也是一位很有名的学者。他说:“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也是讲“建木”。

那么到底什么是建木呢?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好像是一种神树、一种很奇怪的树——在这个树下太阳是没有影子的,而且这个树的位置就是天下之中。那么“都广之野”是天下之中了。那“都广之野”在什么地方呢?关于这个问题,郭璞也做了一个注,他说“(都广之野)其城(域?)方三百里,盖天下之中,素女之所出也”。“都广之野”在什么地方呢?“都广之野”,按照我们现在的一般研究,它指的应该是在现在的成都和巴蜀地区。因为研究《山海经》的人很多,也讨论了很多。《山海经》它实际上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概念。《山海经》也讲到“天下之中”,但是它讲的“天下之中”跟中原文化的“天下之中”是不同的。我引的是蒙文通先生的《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蒙先生是四川大学一位已经去世的、非常有名的、很有学问的学者。他说:“《山海经》全书三个部分所说的‘天下之中’,都与中原文化所说的‘天下之中’迥不相同。它所指的是巴、蜀、荆楚地区或者只是巴、蜀地区。”

蒙先生说,《山海经》里面讲的“天下之中”实际上是指巴、蜀、荆楚,或者只是巴蜀地区。那么我们不难看出:实际上在古代,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中心地区的,除了中原地区的,当时的华夏族为主体建立的国家,认为的中原地区,实际上就是以洛阳、以河南嵩岳(中岳嵩山)这一带作为天下的中心;其他地区同样把自己所处的地方认为是“天下之中”,即《山海经》的“都广之野”,也就是在今天的巴蜀地区的成都这一带;也有一些古代的居民他们认为他们所处的地方是“天下之中”。蒙文通先生,我认为是在所有研究《山海经》中做得最好的一位学者。他虽然不是专门研究《山海经》的,但是他的研究做得最好。上述引言正是他提出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

那么我们现在来讲什么是“建木”这个问题。“建木”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一种神话之树,而且还有解释说它是“众帝所从上下也”,意思是说天神顺着它上下于天地。

我这里只是给大家介绍一个说法。最近二三十年,在中国考古最大的发现,就是三星堆,最著名、最震撼,应该说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发现。三星堆文化也包括后来在成都发现的金沙文化,完全是一个独立于中原文化之外的文化系统。这件文化系统在三星堆遗址发现前完全没人知道,也没有文献记载。但是这个墓葬出土的极大量灿烂的金器、非常古怪的青铜面具等,都显示这个文化体系非常灿烂,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在三星堆出土过一件文物,是一棵神树,有学者说——我不敢这样说——这个应该和“建木”有关系。在三星堆一共出土了八棵神树,这个神树是最高的,复原了以后有3.9米将近4米那么高——在全世界青铜器里边没有这么大的,应该说它不是件艺术品,而是一个祭祀用的宗教性东西。四川大学有一位教授,林向先生写过有关这个问题的论文。也有人说“建木”和“建中”有关系,以前古代的首领登高需要树立一个杆子把他的人都召集起来,通过把他的臣民或者他的军士集中起来,就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礼仪,那么这个杆子就叫“建木”。根据林教授的说法,“建木”和“日中无影”、“测影”有关系。当然,是不是有关系我不敢说,但是因为我特别喜欢三星堆的东西,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应该去看看。

但是为什么“日中无影”就意味“天下之中”呢?我觉得应该对这个问题做更多的思考。下面我接着要讲的第三本书,就是唐朝初年一位名叫义净的和尚在印度尼西亚写的《南海寄归内法传》。这本书有四十章,分四卷,其中第三卷里有一段专门讲述在印度尼西亚、印度乃至中国,人们究竟怎么观察时间。古代世界没有钟表,就是靠日晷或竖杆观测时间。该书里讲到“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卢洲”,就是《西游记》里边讲的“四大部洲”,义净说:“然赡部洲中,影多不定,随其方处,量有参差”、“即如洛州无影,与余不同”,就是说洛州这个地方的影子跟其他的不一样,是没有影子的。“又如室利佛逝国”,就是苏门答腊上边的一个古国,在历史上是很强大的一个古国,他说“至八月中,以圭测影,不缩不盈,日中人立,并皆无影”,也就是没有影子之意,这就是所谓“日中无影”。“春中亦尔。一年再度,日过头上。若日南行,则北畔影长二尺三尺。”这跟我们在洛阳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苏门答腊在赤道上,所以他所说的这个“影子”是南影、北影都有;在中国就不同了,除了海南岛有南影,在23度半以北的地区是不会有南影的。“日向北边,南影同尔。神州则南溟北朔更复不同,北户向日,是其恒矣。又海东日午,关西未中”。这里是讲时间的不一样,是世界天文史上第一次明确认识到经度不一样,时间就有先后,也就是时间受经度影响。

不过这不是我要讲的主题,而我主要讲的是这个“洛州无影,与余不同”(所言洛州即今洛阳)。我们刚才说了,洛阳这个地方的纬度应该是在北纬30多度,在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不可能有任何一天是会出现没有影子的现象,所以义净说的这个地方是一个令我们感到奇怪的地方。当然,以前也没有人管这事,一千多年没有人过问。上面我提到过的那位日本非常有名的学者到西方留学,他在牛津大学出版了这本书籍的英文版。他在这本书中发现了“洛州”这个地方,因为这位学者有现代科学教育的背景,他有回归线这个概念,所以他知道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一年的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没有影子。他就觉得很奇怪,于是他就要解释这个问题。他的解释是英文的:

The province of Lo is probably Central India.Lo was the capital of China and the centre of ‘all under heaven’and I—tsing may have once for all used it as meaning Central India,though very strange.

他意思是说,义净说的这个“洛州”可能是指中印度的一个地方。但事实上,古代印度的地名翻译出来都显得比较怪,比如摩揭陀。翻译的名字我们一眼就会发现。翻译的名字中根本没有洛州这么个地方。所以他说洛州这个名字他始终觉得很奇怪,因为他找不到原因。

这件事也是我很多年前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因为我当时也在研究这部书,所以我当时也觉得很奇怪,我觉得高南顺次郎的说法很勉强,但是我也没找到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1987年在我取得博士学位后,还是没把这个问题给弄清楚。后来到国外,我也没有忘记这个问题。回国后,大概在1993年的时候,我到洛阳参加一个会议,散会后跟与会者参观洛阳州的一个古建筑,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颍川阳城县所在地登封市告成镇。告成镇有个观星台是一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也在世界上都具重要价值的古观星台。在该古观星台那个地方有个周公测影台,就是我先前提到的“周公度影”之处,当地人称“没(mou)影台”。他们说在夏至的正午,表的北影正与石台北沿长度相等,所以看不出阴暗差别,故俗称为“没(mou)影台”。它的正式名字叫“周公测影台”,而整个建筑则称“古观星台”,因为这个地方是中国——我们现在保留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古代天文测定台,就是古天文台。

我就觉得义净说的“洛州无影”,应该是跟这个有关吧!这个就是古代的洛州,因为登封属于洛阳,在古代就是洛阳的一部分,就是洛州的一部分,他说的洛州无影,是不是应该就是指的这个台啊。但是这个台说它无影,它是怎么实现无影的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后来写了篇文章说我终于看见了“日中无影”了,我说洛州有个无影台,而一直说的洛州就是指登封的无影台。 8O+wuRKQmnUUWjoeLNkvFc4zrBMlBq70Y0btXElvGIfM0nTVgr0P/Ienh4BH/RM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