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一个国家的发展,说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一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的发展与实力,这是因为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发展的命脉。可是我们要知道,说到经济,离不开作为经济支柱的四大要素,即资金、技术、人才和资源。而语言在当今社会,一方面与人才素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被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新的无形的资源——对国家来说,语言已成为一种软实力,成为一种关系到国家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个人来说,语言已成为与他人竞争的一种重要条件。举三个实例:
[实例一]语言是资源,可衍生为财富。英国仅语言教育和语言服务所创造的年收入就高达130亿欧元。如果我们对语言进行很好的开发利用的话,可以赚钱。
[实例二]新加坡能成功生存与发展,语言政策有一份功劳。新加坡是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的,新加坡全国领土为647.5平方千米,全国人口总计310多万,其中大部分是华人(据1997年新加坡年鉴,全国人口总计310万,其中华人占77.2%,马来人占14.1%,印度族人占7.4%,其他民族占1.3%。在1965年独立时,华人比例还高,超过80%)。从逻辑或直觉上讲,第一语言似乎理所当然应该是华语。但是当初李光耀领导的政府没有这么做,而决定:国语是马来语,第一语言是英语,即经济、政治、外交、教育语言是英语,同时实行双语政策。你是华人,既要学英语又要学华语;你是马来人,既要学英语又要学马来语。决定国语为马来语,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国歌用马来语。但你别小看这个决定,因为新加坡是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的,怎么对待自己国家的马来人,这涉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的关系问题。第一语言是英语,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用他们的话说,我们的飞机从樟宜机场一起飞就出了国了。除了阳光、空气是自己的,别的都要靠进口,包括水都是进口的。那么我们设想一下,新加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而当时的中国处于西方列强的包围、控制和封锁之中,再说我们跟新加坡的政治制度不一样,他们如果采用华语作为第一语言,国家很难发展。事实表明,新加坡的语言政策是符合国情的,是符合新加坡的国家利益的。这样的政策保证了新加坡到了20世纪8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实例三]语言水平(包括语文水平和外语水平)的高低与工资的高低相关。上海有记者做了个语言水平与工资关系的调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将语言水平分高、中、一般三个层次,“高水平”的与“一般”水平的工资差距最高可以达到5∶1。同学们,你们要认识到,从某种程度上讲,现在的招聘单位来招聘人,首先不是看你的专业知识如何,首先是考虑你的语言素质和水平如何,包括母语的素质与水平和外语的素质与水平。
上面说的情况都是事实。但是,从理论上怎么说明语言在当今世界确实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呢?这有必要了解当今21世纪的时代特点。
当今时代的第一个特点,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所谓高科技就是指信息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环保技术,等等。当今时代的第二个特点,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当今时代,主宰世界的当然还是人,但是起主导地位的是知识。知识将作为一种无形的经济成为信息时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今后,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竞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固然还是各种实力的竞争,但在很大程度上都将具体化为知识的竞争。当今和未来的现实是:三流国家出产品,二流国家出技术,一流国家出知识,超级国家出标准。标准掌握在哪,这个领域就控制在谁的手里,财富就集中到谁的手里。我们现在是手机的生产大国,但别忘了,手机的一些核心技术是人家的,因此我们每生产一部手机,就要给人家交纳核心技术专利费。据说每年要交几十亿元。当今时代的第三个特点,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2000年1月27日至31日在瑞士达沃斯(Davos)举行“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论坛的主题口号是“New beginning,Making the difference”,翻译成中文可以是“新的起点,新的思路”。在这次论坛上形成了一个共识,“21世纪将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其实不是,虽然美国是尽量要使世界经济一体化按照它的模式来办,但它掌控不了,而且经济全球化的真正意义不在那里。真正的意义是指作为经济三大要素的资本、科技、人才将遵循市场法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组合。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所在。古巴总统卡斯特罗当时就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条大船,每个人不能不乘上这条大船。这种经济全球化首先是商品,其次是资本、技术和人才,最后是货币自由兑换。由此逐步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分工与合作,使世界经济逐步变为一个整体。这有益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到那时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主要依据将是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人的素质、人的知识结构、管理机制与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等。当今时代的第四个特点,21世纪是一个“人、自然、社会”彼此逐步协调发展时代。21世纪,人类将更加普遍地、理性地、科学地节制生育和消费,愈加重视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更加重视整个世界的环保问题,以及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问题。21世纪,人们也将更理性地改革社会体制,合理均衡物质财富的分配,健全社会民主与法制,升华社会道德,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21世纪,在不断调整与优化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这两大关系的基础上,使人类社会真正逐步走上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时代的特点决定了语言地位的提高——起码以下三方面都跟语言密切相关:第一个方面,跟人的素质的提高有关。第二个方面,跟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有关。第三个方面,跟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的发展有关。
人的素质的提高为什么跟语言有关呢?对于语文素养与语文水平以及外语能力与外语水平的重要性,从下面三位名人的言论中可以看出:第一位是我们语言学界的吕叔湘先生,他原来是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现代汉语词典》就是他主编的。他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第二位是世界知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先生,他是复旦大学教授。他说,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还有一位就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他说,21世纪的年轻人起码要掌握三种语言(包括母语),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现在评价一个人的语文修养与语文水平高下的依据是什么呢?是书面语能力和水平。当我们说一个人的母语语文修养与语文水平时,主要是就他的书面语修养和水平而言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学习掌握了母语的书面语,他才能读书,才能不断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包括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他才能用娴熟的书面语来表达自己的意识和思想感情。外语能力与水平,怎么也跟人的素质相关呢?我们要知道,当今世界的特点,决定了地球已经成了地球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但交往存在的最大障碍是语言不通。客观形势决定了,你要走出国门,非得学习外语不可。现在可以说,任何一种语言,都跟世界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