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微讲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厉以宁 |
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
主持人:
为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市民生活,展现首都北京的人文风采,提升首都市民的人文素养,为人文奥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北京公益讲堂计划自2005年5月起隔周举办一次,我们将邀请了各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为更多的北京市民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今天厉老师将为我们带来一场题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讲座,在讲座的最后,会有半个小时的交流时间,大家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写在提问条上交给我们的工作人员,谢谢大家。那下面就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厉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讲座。
厉以宁:
第一个问题——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新思考。
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很旺盛,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而且这个势头看来是挡不住的。为什么能持续高增长?大概有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投资的惯性。大家都知道,一个大的工程项目,绝不是一次投资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连续投资好几年。所以项目一旦启动就要连续地投资,这叫投资的惯性。
第二个原因,消费的升级。现在人均收入到了1000美元以后,消费开始多样化——人们的需求多样化了。
第三个原因,非公有制经济大概占到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左右。计划能控制的是国有企业的投资,而民营企业的投资是挡不住的。
这三个不好懂,还有第四个原因——我们当前正处在固定资产更新的阶段。因为很多设备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购置引进的,那时对环保的要求不像现在这么严格,对原材料消耗率也不像现在这么重视。现在对环保的要求更严了,而且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原材料消耗过大都不利于竞争,所以企业都面临着要更新固定资产的问题。这样,这个阶段就必然要求很多新的投资来替换、淘汰落后的设备。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增长固然是势头很好,但经济增长的质量可能更重要。而前一阵子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注意是不够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实际上涉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
经济增长用什么来衡量呢?大体上用四个指标来衡量。
第一个指标叫做资源消耗率。就是增长过程中,资源消耗率是上升还是下降。资源消耗量,即比如炼一吨钢,需要耗多少电、多少焦炭等等。而资源消耗量的下降,代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第二个指标是环境受损害程度。任何经济增长都要排废水、排废气,对环境是有影响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这些污染,使环境受损害能够减少。
第三个指标叫国家安全。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国家的安全,现在有两个产品一般被认为是需要重视的。
一个是石油。去年我们石油的进口量超过一亿吨,对外依赖性增大了。而且石油90%是从海上运进来的,海运的安全系数比陆上相对就小。所以这个问题要引起注意。继续大量依赖国外进口海上运输石油对我们国家安全构成一定风险。
另一个重要的国家安全产品是粮食。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粮食安全取决于三个因素,或者叫三个条件。第一个是粮食自给率在95%左右。如果粮食自给率太小,表明国家的安全有风险。第二个是国家储备粮要占到当年粮食消耗的18%。如果国家储备粮多,就表明安全系数大。第三个是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衡量一下这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和第二个指标没有太大问题,而且这是我们可以调控的。关键是第三个指标。现在我们人均占有粮食还不到400公斤——13亿人口人均400公斤的话,我们的粮食产量应该到5.2亿吨;但是现在还不到5亿吨,才四亿多一点。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我们计算粮食的办法,是按照过去的惯例计算的,即把豆类放进粮食范畴。而国际上是不把豆类放进去的——黄豆是用来榨油的,不是用来当粮食吃的;豆子拿来做豆腐、做豆皮,是做副食品吃的,不是粮食。因此如果把豆类剔出来,我们的人均占有量还要低。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经济增长质量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应该让国家安全系数得到考虑。
第四个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程度。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才能够抵挡得住一些风险。
经济学界流行一个笑话,不知大家听过没有。说有两个人到郊外旅游,这两个人在树林里玩得挺高兴,忽然听到老虎叫。一个人赶快蹲到地上,从背包里把运动鞋取出来换上准备跑。第二个就觉得奇怪——老虎跑得比人快,换运动鞋有什么用?第一个就说——当然老虎跑得比人快,但是只要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他就换上运动鞋跑了。第二个人不慌不忙也坐在地上把鞋脱掉,爬到一棵树上去了。老虎果然到了,但是它不会爬树,没办法吃树上的人,于是它就往前追,把换运动鞋的人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大风大浪是难以避免的,躲是不行的。关键在于要有绝招,要有过硬的本领。对企业来说,就要有自主知识产权。你会爬树,老虎不会爬树,这就是绝招。如果你更有本事,你是武松,老虎来了,你一棍子把它打死,那不是更好嘛!所以说一定要记住,经济增长的质量、表现与我们抵御大风大浪的能力在于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我们才能够走向世界。所以我们说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是更重要的。
由此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不要迷恋或满足于报上所谈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等等,这些说法是不妥当的。从90年代开始,我们的确在珠江三角洲,还有福建、浙江一带引进了很多外商企业。可是这些外商企业主要搞来料加工,是“三来一补”型的,对当地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地方税收,可以增加当地就业。然而利润是它们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它们的。它们消耗的电力是我们国内紧张的电力,而把环境的污染留在了国内。所以我们说这只是我们工业化开始阶段一个必经过程,但是不能以此满足。我们不能满足于一种低水平的世界工厂,我们要做一个高水平的世界工厂。这就是说,要从世界制造中心转为世界创造中心,要做世界的研究开发中心,要有更多的知识产权。
在经济学界最近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是不是一定要经过重化工阶段。我们不妨从西方国家经济史谈起,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一般走过这样的途径:第一个阶段是轻工业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重化工阶段,现在到第三个阶段,就是信息产业阶段,或称IT阶段。重化工阶段是它们经过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给环境造成了损害,因此有些经济学家就想,既然发展可以是跳跃式的,为什么我们也要和它们一样,亦步亦趋,也走过一个重化工阶段呢?我们能不能从现在直接过渡到IT阶段呢?也就是说,绕开重化工阶段。这个问题经过经济学界争论,现在大多数人有了这样的看法: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绕开重化工阶段是不行的——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应该有自己的重型机器制造业,应该有自己的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
我们的钢产量现在是2亿6000万吨左右,而我们的需求量大概是接近3亿吨,每年还有三四千万吨的钢铁进口。假定我们现在停止发展钢铁工业,而我们的需求量每年还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那将来全世界谁可以供应我们这么多钢材?那时世界的钢价必定会大涨,吃亏的还是我们。我们自己没有重型机器制造业行吗?没有大型发电机和水电站设备行吗?我们要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所以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绕不开重化工阶段。阶段是绕不开的,但是技术可以跳跃式发展。这就是说,我们不能走它们过去的道路。要么不搞,要么搞最先进的——降低资源消耗率的,减少环境污染的,这样我们的工业化才能够满足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这就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重新思考中国的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