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部分 滑板

滑板运动概述

滑板运动的起源

滑板是冲浪运动在陆地上的延伸。前者受地理和气候的限制,而后者则有更大的自由度。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美国南加州海滩社区的居民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滑板,一块50×10×50公分的木版固定在轮滑的铁轮子上。然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运动器械,却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和冲浪相同的感受,开始受人瞩目。

第二代滑板诞生于1962年,由橡木多层板压制而成的板面、轮滑转向桥和塑料轮子组成。与第一代滑板相比,这种滑板无疑是技术上的一个飞跃。但是,这种滑板的塑料轮的性能依然不理想。它的过小的附着摩擦力使滑板转弯时失控;而它的低弹性则使滑板遇到即使微小的障碍物也会嘎然而止,把滑手摔下来。同时,它的耐磨性也太差。尽管如此,这种滑板仍然受到滑手们的普遍欢迎。毕竟,和前一代滑板相比,它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化,相对宽大的板面使滑手们更容易站立和操纵。

1973年,一个叫弗兰克的滑板爱好者首次将聚氨酯轮子安在他的滑板上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柔韧的轮子不仅耐磨,而且可以使滑板安全稳当地急转弯,轻易而举地碾过地上的小障碍。这就是第三代滑板。七十年代中期,是滑板飞速发展的时期,聚氨酯的潜力被大大地发挥出来。各种材料的踏板、转向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全美各地星罗棋布的滑板公司也向人们揭示着一个新的运动的到来。

由于滑板是冲浪运动的衍生,七十年代的滑板文化带着冲浪的印记,滑板爱好者修建的滑板公园都是在模拟冲浪的地形。直到美国加州圣塔莫尼克的“西风”滑板队摒弃了冲浪道具,首次把钥匙孔游泳池作为练习垂直表面滑板的场地,并在全美掀起了“泳池滑板热”,至此,滑板运动开始从冲浪中,不仅是从器材、场地,也从人员上彻底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技巧、服饰风格和音乐爱好。

八十年代末,由于滑板运动本身的发展和滑手们对滑板技巧要求的提高,以及为了适应U型池双向滑行的需要,一种与前三代滑板形状完全不同的两头翘起、形状对称的滑板出现了,这就是滑板。目前只有滑手们使用的都是滑板。滑板改用硬岩枫重量更轻,弹性更好、滑板轮硬度高,弹性好,更适合高速滑行。由于重量平衡,滑板更适合各种翻转动作。

九十年代初,滑板从一头改为两头,因而出现了许多前一代滑板不可能完成的动作。这个时期是滑板运动的技巧性动作时代。滑手们发明了很多新的动作。同时为了使滑板更容易翻转,滑板板面变得很窄,轮子变得很小。这个时期一块典型的滑板宽度只有7英寸,而轮子直径只有39毫米左右。这样的滑板虽然更易于做出复杂的动作,但是较小的轮子却妨碍了它的滑行性能。

不同时期的滑板,有不同的造型。一些玩家为了延续场地的玩法,便在自家的后院中以木板盖起简单的场地,即现在的U型板;而对于无法取得场地的玩家,则开始往街头发展,因而创造出许多的街头障碍玩法,现在大部份滑板的玩者,都是以街头障碍的方式活动。

特别一提的是,街头障碍的人口大量增加,使得滑板服装亦随之兴起。到了今天滑板玩家已形成一个大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的文化、语言、运动风格甚至音乐,而这一切正好完全符合青少年心中对于休闲运动的定义。

乍看之下,这项运动需要的装备简单,只要一块板子,但其中可以变化的花式及技巧更是层出不穷,而滑板的其它零件像是板子的用料、轮子的尺寸、培林的好坏,亦是玩家讲究的重点,不同部份所发挥的效果也不一样。

现在国际上极限运动比赛常用的滑板属于第四代滑板,板面普遍以五层、七层或九层枫木板微波冷压制成,也有用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所做成的。板面上粘上一层防滑层(俗称“砂”),轮子一般采用聚胺酯为主要材料,用合金制成的滑板支架(又称“转向桥”)与板面相连。

滑板于20世纪70年代曾兴盛一时,仅在加里福尼亚州就有300余个公共或私营的滑板公园。现在,美国的极限公园(滑板、极限直排轮滑、特技单车)就已经超过了5000多家。

随着滑板运动的开展,滑板技术直追其始祖冲浪运动。盖范特发明了带板跳,使滑板界更注重高技术的表演,产生了诸多滑板明星。由滑板商,著名公司组织的巡回品牌推广活动,给商家带来巨大利益,已成为工业市场学的常用手法。滑板运动员的泥土感很重的衣着、怀旧球鞋一度成为世界潮流,而相关音乐也达到了鼎胜,其语言、技巧、服饰和音乐,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滑板文化。在美国滑板运动的发烧友多达450万之众!由于滑板运动太过惊险、刺激,在本世纪60年代,滑板运动受到政府严令禁止,曾一度沦为“地下项目”。一直到80年代中期,滑板项目才被政府公开解禁、重见天日,使得这项都市魔幻运动卷土重来。滑板天皇巨星TonyHawker和AndyMcDonald在许多年青人眼力无疑是和乔丹、桑普拉斯一样的超级偶像。

滑板运动以滑行为特色,崇尚自由的运动方式,体验与创造超重力的感受,给滑者带来成功和创造的喜悦。滑板运动不同于传统运动项目,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需要滑者自由发挥想象力,在运动过程中创造,以创造力来运动,强调身心的自由,推崇与自然互相融合的运动理年。滑板运动富有超越身心极限的自我挑战性、观赏刺激性、高科技渗透性。人在运动中完善人性,回归自然的本质重新被充分被强调,在繁华都市潜藏着一股回归自然、融于自然、挑战自我,达致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的清流极限运动特色。在欧美各国及各发展中国家,参加极限运动已经成为都市青年最流行、最持久的时尚,参加极限动会已成为广大都市青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每年一度的世界极限运动会现已成为全球极限运动中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传统盛会,同时也成为世界极限运动的最具权威的组织机构。近些年来,由于极限运动本身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魅力及媒体强大的宣传推广,世界各地的极限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巴西在1998年举行了首届拉丁美洲极限运动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反映及经济效益。

中国的滑板运动

滑板运动进入中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滑板运动得到很大的发展,运动竞技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上海的南京路,人民广场,八万人体育场成为滑板爱好者的天然娱乐体育场,显示了滑板街头的一面,也对场地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广大滑板、轮滑爱好者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如鱼得水、穿梭不息,旋转、急停、闪、躲、腾、挪,他们争相较技、乐此不彼……无论是阿拉上海人,还是沪上过路客,无不驻足观看、争相配合。如果你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可以选择够酷的“行头”,成为大上海的新潮一族,融入整个激情的海洋。在北京利生体育商厦前的U型台,也成为京都侠少一试身手、以武会友的天然擂台,成为体现京城都市文化的天然载体,为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而以此产生、带动的制造业、传媒业的强劲发展,更是成为体育这个朝阳产业的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轮滑、滑板厂家已经超过了100家,年产值已经过亿。而在我们这个自行车的王国,小轮车的母体,各大自行车厂的产值、效益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在,滑板已成为地球上最“酷”的运动。挑战重力的努力和滑行科技的结合给这项运动带来飞行的魅力。滑板运动50年代诞生于美国,伴随冲浪音乐及电影画面的影响,生产出第一块“theRollerDerby”,令在陆上可以“踏浪而行”。随后的技术改进将滑板表面由16厘米扩至23厘米,配上urethane滑轮,令滑板更顺滑和稳定,可以自如地在街头做出各种动作。专业设计的滑板公园则组合各种坡度、障碍,给运动员带来在海面滑行的感受,观赏性大大增强,已成为当今比赛的主流。

滑板运动的装备

由于滑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也简便易学,让很多爱好者跃跃欲试。滑板一般是由板面、滑板支架、滑板轮为主要构件,也是费用较高的部分,好的滑板一般都需要自行配置。其它还有一些配件如轴承,沙纸,螺丝等小物件。

轴距

即前后轮间距离。这一参数影响到一快板的整体感觉:轴距越长,感觉越稳,但速度越慢;反之亦然。通常轴距为50公分左右——自由式板轴距只有40公分左右;老式板却有55~60公分。

板面

滑板的板面,一般是以五层,七层,九层枫木板微波冷压制成。也有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所做成的板面。现在的板面,板头板尾都是翘起的。有些滑手喜欢脚窝深的板,这样能更方便的做出和翻板有关的动作,做OLLIE时也更加的稳定。

脚窝

这是指板面上弯曲凹下的部分。除了自由式的板子,现在流行的板都有脚窝,这也是为了滑板者能够更好控制滑板。

板头板尾

由于现在的板大多数是双翘(老式板则很容易分),所以两者看来差不多。一般来说,板头比板尾要长,有时角度也更大。

轮子

首先是硬度,滑板轮通常是擦聚胺酯为主材料,聚胺酯在轮子中占有的比例不同,轮子的硬度也就不同。硬度为85A(A是指硬度)的轮子是比较软的,适合于粗糙的路面滑行,滑行时声音极小,对于喜欢蹬板逛街的朋友是不错的选择。但是85A的轮子,因为软所以比较的不耐磨,而且做像侧滑刹车之类的动作时很容易把间隔层弄断掉。一般现在的滑手都选用97A—103A的轮子。这类硬度的轮子既适合在光滑的大理石上以及较平坦的路面,也适合U池,跳台等道具。在光滑平整处如85A的轮子,也是没有什么声音的。但在粗糙处以及U池上,会发出巨大的隆鸣声(这种声音往往使板手热血沸腾)。透明或半透明轮不见意用103A,太硬了,会出现爆裂的情况,最好只用在全部是WOOD材料制成的道具上。

其次是直径,38~40毫米的轮子现在用的人已经很少了,这种轮子启动,加速速度快,但是后劲小,只适合于很平的路面,特点是做动作是相当灵活,喜欢小动作的朋友可以试试。45毫米~50毫米的轮子,是马路式最适用的轮子。52~60毫米的轮子比较适用于各于道具上面用。因为在道具上做动作需要强大的动力,平地动作希望板越轻越好,而在道具上板重有时候可带来更大的惯性和冲击力,让你飙的更高更远。而在野外,你可以选用60毫米以上的越野轮。专业的山地滑板则是用橡胶的大轮子。

还有就是反弹,轮子的反弹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没有什么参数可以参考。不过反弹越强过障碍的能力也就越强。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轮子反弹的性能如何,你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试验。拆下轮子里的轴承,你用力把轮子往地上一扔,反弹高的轮子,轮子会弹到天花板上,底反弹的轮子,只会贴着地面扑腾两下。在光滑的地面上,也许,两种轮子能跑的一样快,但在稍遇到粗糙路况时,高反弹的轮子的优越性,马上就能展现出来了。

硬度

这一指标通常由绍尔公司的绍尔A系数来衡量,数值越大则硬度越大。一般说来,轮的硬度与反弹成反比,硬轮速度也要快些,但若路面太差也不行。95A左右的轮子则在稍差的地面上也能表现出色。

其标准为:安好后位于同一桥上的两只轮子的距离不应该大于板的宽度(至少一样),否则将影响板的转弯与做动作。目前美国出产的桥大多都是特殊铝合金制造的,几乎不再有断裂的情况发生。滑板桥的桥距是不同的,有126毫米,129毫米,134毫米,139毫米,146毫米等等,不同桥距的滑板桥,配合不同宽度的板面,使得滑板更灵活,更容易操控。

基座

系指桥与板面接触的那部分,经历无数次检验,铝合金被证明是最好的基座材料。

主螺钉

那根用来将桥轴与基座结合(结合处有PU垫)的螺钉。

主架

桥的主要部分,做5050等动作时用来滑的部分。

枢轴

即主架前端与基座的结合处,其中有塑料的PU垫。

桥垫

即放于基座与版面间起缓冲作用的塑料或其它物质做的垫片。

即置于版面用于加大摩擦力的砂。一般为黑色,不过也有带图案的砂。

轴承

即置于轮内用以支持滑行的东西。有双封与全封两种,双封对于滑友来说应是更好的选择。

配件

滑板的主要附件有轴承,沙纸,螺丝,扳手等小物件。轴承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一般进口的10元/个,国产的在5元左右,可以多准备几个。沙纸是贴在滑板表面增加摩擦力的,以便滑手易于控制滑板,新沙纸感觉上鞋底黏附在滑板上一样。螺丝等一般随轮子和桥一起附带,不用特别准备。

滑板鞋

滑板鞋的好坏,对一名好的滑手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选择滑板鞋有以下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板鞋的强度:滑板鞋的鞋底和鞋帮的材料最好是聚胺脂的,鞋面最好是厚实的翻毛牛皮,这样比较耐磨。注意你平时OLLIE带板时所用到的鞋的位置,在选鞋时尽量避开这些位置有接线的鞋,这样可防止板鞋过早的因脱线而报废。现在,CONVERS所出的新款的板鞋,鞋头部位都有“ABR”超耐磨材料包裹,十分耐用。

板鞋的舒适性

对于一些技巧细腻的滑手,他们比较喜欢用较溥的板鞋。这些板鞋鞋底比较薄,但通常都有比较厚或带气垫的鞋垫,鞋面所用的皮质比较软,做动作时能清楚的感受到板面上的砂贴着脚面而过。而做动比较猛的滑手一般都选择比较厚实的滑板鞋。比如鞋底带气垫或油垫,鞋舌比较厚实,这样穿着起来感觉比较裹脚。

滑板服装

滑板服装主要以宽松为主,板手大多选择滑板公司的T恤或HIPHOP风格的服装。

背包

滑板背包一般功能是较多的。滑手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考虑一个大小合适的背包。一般在包内放置有扳手等工具,一些简单的服装、备用轮和轴承等备件,够大的话再装上一双板鞋。

护具

滑板护具包括头盔、护膝、护腕(护肘)等,建议初学者采用,或者做难度动作时使用,一般在比赛中都要求佩带护具。

1.头盔:一个质量过硬的头盔是您最重要的安全装置,如果您玩滑板车时没有戴头盔,刮伤扭伤可以很快恢复,但头部的损伤将极大的影响您以后的生活。

2.护膝:对于护膝来说最有意义的发明便是塑料护膝的发明,佩带任何一款护膝都比没有佩带护膝要好。

3.手套:滑板手套有很多种形状和尺寸,在美国和日本有些人就拿摩托车手套当滑板手套,也有人哪园艺手套来替代,比较理想的手套是既合手又能使您在摔倒时手掌免受伤害。

4.护腕(护肘):和护膝一样,有塑料帽檐的护腕是最好的互腕,同时有很多替代品的功能也是一样的。

滑板选择技巧

滑板的选择方法

许多朋友在初次买板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下面简略的说一下关于滑板的基本情况,但愿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板面

板面是滑板配件中最重要,当然也是最抢眼的部分,虽然滑板的外观是挺重要,但适合自己的板身尺寸和弧度就更重要。木板可以是加拿大枫木,中国枫木,或是中国桦木。因为中国枫木或桦木的硬度不够,一般只能做九层的板面。所以由这些木做成的板面比较厚,比较重,不够轻巧。到目前为止,最适合做滑板的木头是加拿大枫木。工艺良好的板面轻身,弹性好,硬度适中。大多数板面的尺寸相差都不过半英寸。长度可以是31.5″,31.25″,31″,30.5″,30″,宽度可以是7.75″,7.625″,7.5″,甚至7.4″,7.3″。窄些的板面便于控制且容易做翻板(flip)的动作,然而宽些的板面适合在U池里滑行。短些的板面便于在做翻板动作时控制。这些细微的差别,只有当你亲身体验,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板面。如果刚开始学滑板,就选小一点的板吧,比较容易控制。滑板的形状也有不同的选择。现在国外最新的板形是深板,翘起的地方有一点向下的弯曲弧度,两边翘得比较高(我们经营的中国枫和加拿大枫板就属于深板)。板面两边分前后,前边比后边长大约0.25″(约5毫米)。标准板两边翘得相对低一些,也有分前后。浅板较适合初学者,翘的幅度小,容易控制。比较一下,不难发现加拿大枫木板的木纹是很明显的。好的滑板工艺是很仔细的。如果大家留意看,可以看到7的板面中,其中第3第5的木纹是横着的,其它的层板则是竖着的。这是因为这样的排列才可以增加板面的硬度,又不影响它的弹性。最好的加拿大枫木板是用枫木中最硬的糖枫木做成。做滑板的糖枫树既不能太老,又不能太年青。太老了,木质就会太硬了,弹性相对降低了。太年青的话,木质又不够硬。19公分左右的板,大多都是在平坦的路况下所用的板面,次类板面配上小轮子后,做起动作来灵活,快捷。

砂纸

选择砂纸必须要“黏”脚的。这样可以增加鞋和板面之间的摩擦力,玩起来的时候会稳一点。砂纸是不能湿水的,否则上面的砂会好甩得很快,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支架(桥)

滑板支架又称滑板桥,桥在滑板性能的好坏中起着不可乎视的作用。桥的高低是不同的。比较高的桥适用于装大轮子,比较低的桥适用于装比较小的轮子,这样滑起来才会比较的舒适,也不太容易发生打弯时轮子碰到板面或打弯过度造成主桥钉断裂的情况。

INDY,VENTURE,DESTRUCTO,THUNDER,ORION,GRINDKING,TITAN(日产)等桥都是不错的。INDY号称桥之王,其质量不言而喻。VENTURE在美国用的人也是相当的多。DESTRUCTO是美国销量第一的桥,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桥。DESTRUCTO在做圆杠滑桥的动作(比如,50/50,5/0,K—GRIND等等)时,很流畅,而且不会左右乱打飘,非常稳。ORION的桥的PU垫暴好,调紧了能像石头一样硬,而且怎么用都不会爆。GRINDKING的桥最轻,不过他中轴钢筋不是很硬,跳多了会弯,而且不耐磨,只是它的主桥钉挺不错的,是反装的那种。TITAN据看到过的朋友说,很不错的,很漂亮,很轻,而且防锈,不过要比一般的桥贵一点。不同宽度的滑板,要配合不同桥距的支架。宽些滑起来较平稳,窄些则灵活。在桥和板面之间可以加快垫片(RiserPad),用处是加大板面与轮子之间的距离,让滑板灵活一些。还有就是硬度和重量的分别。不用说大家也会知道,又硬又轻当然是最好的。但这些货式当然就不会太便宜,要怎么选择,大家自己考虑吧。

不要听信别人告诉你应该怎样驾驭你的桥,应该自己试着去找出怎样最舒适。有的人喜欢紧些的,有的人喜欢松些的,人与人不同。我要说的是,尽管有些人喜欢松的因为比较方便转向,但稍微紧些比较方便你翻板(这样容易保持平衡)。一种流行的方法是将板尾的桥上的紧些以提高ollie的稳定性,但一切还是以你自己的喜好来决定。

当然,评价一个桥的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重量。没有人希望买一副笨重的桥,许多公司在保持桥的耐久性的基础上发明了许多新方法来减轻桥的分量。GrindKings和Thunders是超轻桥的代表而Independent和Destroyer就比较重。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桥的重量都界乎10~13盎司,如果你觉得从你的滑板上去掉6盎司你可以玩的更好,那么好吧。也许闭上眼睛你根本分辨不出两者的区别。不同的桥它们的宽度也不同,哪种适合你呢?如果太宽了,比你的板面都要宽那你的滑板看起来象只乌龟,但如果太窄了,你站在滑板上根本看不到轮子。最适合的宽度是板面的一侧与桥端的螺母对齐,也就是说桥的宽度取决于你所选的板面。

轮子

滑板轮也是有很大讲就的。除了轴承的精度对速度有影响外就要看轮子的性能了。目前滑板轮根据不同的用途大致可分为公园/坡道、速降、回转、滑行、割滑、老式滑轮等。

外型

轮子的外型影响到滑行效果,主要有轮径、接触宽度和侧边形状三个因素。轮径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大轮滑行比较快,而小轮加速快,因为小轮启动时阻力小而大轮在同样转速时滑行速度较快。在一定的滑行速度下大轮随转速增加造成的轴承磨损更小,对于长板来说尤为如此。大轮在粗糙路面的滑行更快,几毫米的差异即可大相径庭。路面可以看做由相对轮子的众多微小石头障碍组成,可根据路面情况选择轮子的外径,轮径越大通过障碍的能力越强,不过这和在滑板公园等光滑表面越过障碍不是一码事情。聚氨脂轮子可做到99毫米直径,但板面过低及使用活头桥时可能造成咬轮现象。接触宽度是指滑行时轮子与地面接触的宽度,越宽则抓地性能越好,也不容易打滑或局部磨损。窄轮不结实并容易打滑,由于压强过大而易于磨损或局部磨损。轮子的侧边形状影响到侧滑时的效果及抓地力,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矩形侧边

矩形侧边不容易打滑,利于回转和割滑等滑行方式,矩形轮子与地面的充分接触能提供良好的抓地力。

斜角侧边

介于矩形侧边和弧行侧边之间,轮子截面成斜角状,抓地力逊于矩形侧边但比弧行侧边要好些。

弧型侧边

弧型侧边的轮子适合侧滑等滑行,当然也更容易打滑。侧滑或慢速滑行时容易造成这种轮子减速,抓地性较差。侧边弧度大的轮子耐磨损使用寿命长,但抓地力不如小半径弧边。而有的轮子用久了看似有弧边,其实是由于滑行时路面的障碍和坑洼磨损造成的。

轮芯

大部分高品质轮子有塑料轮芯用以放置轴承,并可以通过轮子释放因轴承高速旋转引起的热量,以免轮子的聚氨脂材质融化。当出现这种“冒顶”现象时是比较危险的,外露的轮芯比内置轮芯的散热效果好些。轮芯同时也可保证轮子的圆度,对防止局部磨损有所作用。大轮芯的轮子在侧滑时可保证轮子的旋转状态,比无轮芯的轮子能更长久地保持形状。具有轮芯的轮子因较少变形而在光滑表面的滑行速度较快,不过大轮芯的软轮在粗糙表面也会滑行较慢。

颜色和图案也许是你选择轮子时的重要因素,但是功用更为重要。如果你想选择一套最棒的轮子,这里有几个关键:没有任何一款轮子可以适合所有的地面(你会想,奥,要我随身带着几套轮子随时换么?),如果你大部分时间是在同一种地面滑行,你大可不必担心,参照下面的引导或向有经验的skater咨询一下你就可以做出最佳的选择。

侧向磨损

当轮子侧滑时会发生侧向磨损,此时轮子停止旋转造成局部的磨损超过轮子的其它部位,就象摩托车做侧向移动时会发出刺耳的噪音。侧滑可以用来减速,如果没有控制好也可能将人摔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滑行时避免完全的侧滑(后仰动力滑更容易造成这种恶果),并及时维修或更换轮子。

咬轮

咬轮指由于转向时轮子碰到板面的情况,滑行时可能造成轮子停住而摔倒。采用带轮窝的板面能改善这种状况(如RollsRolls碳纤长板,既可保证板面贴近地面以利撑滑,又可以避免咬轮),使用桥垫片以增加轮子与板的距离或换用较小的轮子,把桥锁紧固定住轮子也都是可行的办法。

抓地力

轮子逐渐丧失抓地力后会变得打滑,防滑轮可连续保持其抓地力,一旦超过使用寿命则会突然变得非常打滑。相对来说打滑的轮子允许一定的侧滑,比较适合在各种表面滑行,而防滑轮在侧向动作上则有些发粘。如何选择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需要良好抓地的可选择防滑轮,如果想做割滑、漂移或侧滑等动作的可选择允许侧滑的轮子。

当你拿到一套轮子,你需要注意两方面的因素:硬度和大小。硬度(99A)是轮子里最硬的等级,大多数轮子只有一个硬度但是也有双硬度的轮子,一般轮子的里层或内部为较硬的材质而由较软的材质构成外层或外部。

轮子的大小由毫米来记,(举个例子,55毫米)通常来说轮子越大速度越快,但重量也自然会加大。轮子还有一个宽度值,我们平时很少提到。不记轮子重量因素,越宽抓地性自然越好。当然轮子还要搭配你的板面,较小的板面当然配较小的轮子。

轮子选购指南

硬度

87A—非常粗糙的地面(山坡速降等);

95A—比较粗糙的地面(街区);

97A—平滑的地面(各种街市,滑板场,U池,游泳池);

100A—不适合粗糙或非常光滑的地面(以为太硬所以抓地性很差)。

大小

52~55毫米——适合大部分使用者。街市,滑板场。小滑手。

56~60毫米——适合大部分使用者。街市,滑板场。成人滑手。

60毫米以上——特殊滑手。加长板面,山坡速降,泥地板。

滑板基本技术

基本姿势

正常姿势

即左脚在前的regular姿势与右脚在前goofy的姿势。

倒滑姿势

即以regular姿势向板尾方向滑行。

反脚

即以与正常姿势相反的姿势(如你本来是regular则换为goofy)做各种动作。

nollie姿势

将反脚姿势与倒滑姿势结合就是nollie姿势。

mongo姿势

这是一种很别扭的姿势,即以前脚滑行而将后脚置于板上的一种滑行方式。

空中转体

此动作极简单,即身体跳起后于空中转体180度再落于板上,一般与其它动作如踢翻等结合。

Ollie

即用双脚带板起跳。这个动作是进入滑板自由世界的门槛,也是令许多人踏上滑板之路的原因。

Ollie的来历:Ollie这一动作由美国滑手allangelfand首创,而他的小名就叫“Ollie”。1979年,15岁的allan在福罗理达州的好利坞市的一个滑板公园中练习,在一个碗形游泳池中,他发现自己居然可以不用手抓板而带板腾空。他的同伴就将这个动作称为“Ollie”。各位滑友大概想不到在79年的美国才出现这个动作吧?allan后来成为当时最劲的白骨队成员,但他只作了两年pro就转行搞赛车了,但这个创造的意义是不言自明了。

外跳转

即做ollie后,在人与板上升过程中,带板向身体背侧转体180度后再落地。

内跳转

与上一个动作类似,是转向身体的内侧。

滑后轮

即滑行并保持一定的速度后,以后脚压板尾抬起前轮(板尾不着地)仅以后两轮滑行。olliemanual则指ollie后再做此动作。

滑前轮

与上一动作类似,唯以前两轮平衡滑行Ollienosemanual则指Ollie后再做此动作。

倒板

这一般指向内倒板。站立姿势如同Ollie,后脚用力下压板尾,然后以前脚拨板,使之转动,紧接着身体跃向空中,耐心等待板转过180度,身体回到板上,曲膝以缓冲。

踢翻

这是马路式的基本动作。学习此动作前,必须练会ollie。后脚置于板尾(脚掌重心置于板尾中心),前脚置于前桥螺钉附近,与板边缘大致成45度,两脚跟最好置于板边缘以外。如同ollie,后脚压板打地,前脚向上带板。不同的是在前脚脚尖到达板头时轻轻向前外侧踢出,同时身体跃向空中。耐心等待板转过360度,以后脚接板,然后身体站回板上,屈膝以缓冲。

脚跟翻

与上一动作类似。但前脚站姿不同:前脚尖应置于前桥螺钉后一点的位置,以感觉舒适为宜,脚趾头位于板边缘以外。Ollie后以前脚脚跟向前内侧踢出,注意用力别太大,同时身体离开滑板,待板垂直转动360度后以后脚接板即可。

cabalero

这一动作由stevecabalaro首创而得名。具体做法:以倒滑姿势滑行,后脚猛踏板尾后,前脚如同Ollie向上带板,使人与板同时向内转动360度。这个动作有一定难度,关键是要快。

nocomply

手抓板,以适当速度滑向障碍,在轮子将要接近障碍时,前脚离板,同时后脚踩板尾,将脚试图踏上障碍,手试图抓板头。完成上步所述动作,动作不停,前脚试图跳回板上,前脚落于前桥附近,准备下落,屈膝平衡。

360flip

后脚置于板尾,前脚略靠前;后脚用力压板尾,同时有拨的动作,前脚如踢翻般使板旋转,等待板在你两腿间旋转360度,以后脚接板,屈膝以缓冲。

nollie

这个动作是基于Ollie的基础上,前脚置于板头,后脚置于板中部,前脚用力下压板头,同时后脚向上提拉,感觉板已到最高点后,将板拉平,屈膝以缓冲。

外跳转5050

内跳转5050做法类似,唯身体转向不同。以小角度接近一障碍,做内跳转,使板落于障碍物上,两个桥此时均位于障碍物上,前脚置于前桥处,后脚置于后桥与板尾之间,注意不要前仰后合。由于惯性板将滑行,想落下或滑到头时轻压板尾,犹如manual落地,落下后注意屈膝保护。

bigspin

快速滑行,后脚位于板尾,前脚置于板中部略呈外8字,如同作popshuvit,做内跳转180的同时,后脚拨板使之转动,在板横向旋转时,运用前脚避免出翻板,待板旋转360度后,身体也已转过180度,身体落回板上,屈膝平衡。

倒滑翻板360

以倒滑姿势滑行,脚姿势如同一般翻板360,板尾打地,如同做倒板,但前脚像踢翻一样踢出(使力别太多),身体跃起,待板面向上时,将脚放回板上。

外跳转360

这个动作有点象做外跳转,但前脚要稍向后点,作ollie前将肩向外侧转过一点角度,以舒服为宜,做跳转,尽力转过360度。

5—o:

1.5—o其实就是用后桥支撑在障碍物上滑行。

2.身体平行于障碍物滑行并接近。

3.以ollie开始这一动作,跃上障碍时重心后倾,保证仅以后桥落于障碍物。

4.掌握平衡滑行。

halfcab

练习这个动作前最好学会倒滑ollie。面向障碍以倒滑姿势滑行,打板尾前先向障碍方向转身,后脚打板尾后,努力使板随你的身体走,转过180,落地屈膝以平衡。

hardflip

屈膝下蹲,肩与板平行,并且尽量ollie高些,后脚作向外倒板,前脚如同作踢翻,人高高跃起留出空间让板旋转,以脚接板,使之停转,落地滑走。

倒板360

以脚蹬板以产生速度,前脚置于前桥后(熟练后可朝后放),后脚置于板尾,此动作主要以后脚完成,如同ollie,后脚压板尾,随之以后脚向身后踢出拨板,但力度要比一般倒板大些,使板多转180°,以前脚带板,使之保持转动。待板转动时,离开跃起,待板转动360°后,以后脚接板,屈膝以平衡。

跳台阶的技巧

以合适的速度滑向台阶,但不能太慢,快接近台阶时,作ollie,以较低的姿势较好但亦不能太低,身体与板平行非常重要,切记心里别怕。

frontsideollie(180跳跃)

在你已很熟跳跃后,滑慢慢的,身体稍微向后倾,后脚稍微压下翘起处让板子刷出去,前脚顺势拉回来,一开始练板子一定会常常飞出去,记住脚在跳之前要比一般跳站的分开一点,最好是后脚站在翘起处。而前脚站在四个螺丝上(前脚脚尖要超出板子边缘一点)。熟练后,可以试试将前脚站的跟“跳跃”一样的位子,那样会跳很高的转180喔!

基本滑行动作

上下滑板

站法有两种:一种是左脚在前,脚尖向右,也叫正向站法;另一种是右脚在前,脚尖向左,也叫反向站法。大多数人玩滑板都是采用前一种站法。后面所述的技巧都是以此种站法为基准的。如果你认为这样站不舒服,也可以换个方向,采用第二种站法。

1.准备:两脚立地,滑板平放于脚前的地上。上板:先把一只脚放在滑板的前端,另一只脚仍踩在地上。

2.身体重心移到已上板的脚上,上体微微前倾,膝弯曲,手臂伸展,保持平衡。

3.踩地脚轻轻蹬地,然后收到滑板上,放在滑板的后部,这时,整个身体和滑板就开始向前滑动。

下滑板时:

(1)当滑板没有完全停下来,还在向前滑行时,将重心放在前脚上然后像起落架一样把后脚放在地上。

(2)后脚落地后,重心随即转移到后脚,然后抬起前脚,让两脚都落在滑板的一侧。当能自如地上、下滑板时,你就应该试着让前后脚位置换一下,熟悉反向滑行的姿势。

惯性滑行

滑手将右脚踏在滑板的中前部靠右。左脚踩在地上,重心集中在右脚。用左脚蹬地,使滑板向前滑动,然后把左脚收上来踩在滑板尾部,保持站立的平衡,滑行一段,再用左脚蹬地,重复动作。如此反复练习,再掌握的较好之后便可以做较长距离的滑行了。开始可以做10米、20米,然后加到50米、100米,反复练习到可以轻松熟练地加速滑行为止,要掌握好哦重心变化是滑板的方向和速度。

障碍滑

障碍滑技巧中,速停和急转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从坡上滑下时,速度比较快,要学会采用双脚保持在滑板上,转动滑板横向刹车饿日停运动的停板法。有两种方法能改变滑板的速度:一是用后脚控制好重心尽力使身体前倾来带动滑板前进;二是双脚使劲bang富有弹性的滑板面,利用弹性向前滑行。你只要按前所述,掌握好平衡,且脚下灵活,就是掌握好障碍滑的技术了。

下坡滑

尽量选一条长一些的滑道,最好是既有快速下滑段、中速下滑段,又有延伸较远的缓冲段,这种滑道最适合初学者练习下坡滑了。下坡滑的技术重点在于控制,速度是其次的。先要学会稳滑,当在下坡滑中,将双脚放在滑板的两端,遇到转弯或是需要做越岭动作时,要将双脚移至滑板中央,面部和身体应该朝向正前方,身子蹲伏下来,大腿靠近前胸,两手伸出。

转圈技巧

滑手将滑板向前推,然后站上去,两脚跨立,左脚可以灵活移动。将重量压于板尾,使板端抬起一两英寸。当板端在空中时,身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前轮着地时,滑板向右偏转。将这一系列动作连贯起来,不断练习。

下坎技巧

靠近街坎时,将重心移到后脚。在板端越过坎沿儿时,将前轮抬起。保持这一姿势,稍向下蹲,准备着地。

上坎技巧

靠近街坎时,滑手将重心移到后脚,在到达街坎之前抬起板端使其跳过坎沿。在空中迅速将重心从后脚移到前脚。将滑板前端按到台阶上,以使板尾也上台阶。

反转技巧

向前滑板,使其达到适当速度,将两脚尽量张开跨滑板两端。将重心放在前脚,即左脚,使板尾翘起,同时顺时针旋转180度(向后或向外转)。如果动作正确,完成后滑板倒转过来,右脚成为支撑脚。

360度旋转技巧

滑手在滑行中通过轻微的推转以找到平衡,可以来回摆动,也可绕圈。尽量使滑板保持水平。准备好后,逆时针摆动手臂。同时保持平衡,还可向左做最后一次推转。重心落在右脚,向右摆动手臂,并带动整个身体旋转。转动时以后轮为轴。尽量使后轮保持水平。不要将板前端抬的过高。实际上,无需注意滑板的前端。只需将重心放在板尾,并加大旋转,前端自然会抬起,并且高度刚好。

单轮旋转技巧

滑手驾驶滑行到适当的速度,翘起滑板前端,用后轮做360度的旋转。要掌握好身体平衡,尽量使滑板在空中停得久些。用手抓住滑板前端,保持住平衡的支点,使人和滑板一起旋转。然后后脚踩滑板的一边,用手去抓滑板,使后轮的一个轮子离地,起码要转两圈以上。

翘板技巧

推转或推动滑板到滑行速度。右脚踏板尾,左脚踏板前端以便控制,或踏前轮后侧,以便翘板。将重心移到右脚,身体前倾使板端在空中停留时间尽可能长。可以让板尾间或地轻轻刮地,以保持平衡。

180度翘停技巧

滑行过程中须将板端翘起,直到板端刮地。同时整个身体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如果翘板和旋转合拍,同时支撑脚足够稳固,那么滑板将旋转180度并停下来。

脚上技巧

1.脚跟悬空技巧。使滑板保持适当速度,旋转前脚使脚尖对着板尾,脚跟与板端交叠,将重心放在左脚步大脚趾,慢慢将另一只脚移到滑板前端。当双脚后跟悬空时,膝盖弯曲以保持平衡。

2.板上旋转技巧。滑手先滑动滑板。移动左脚,使脚跟压住板端。重心落于大脚趾处,移动右脚到另一板端。将重心移到右脚,使其成为旋转轴。左脚绕右脚顺时针旋转,同时右脚也随之旋转,最后与左脚保持平衡。

旋转跳技巧

滑手驾驶滑行,滑板保持水平稍向下蹲。向上跳起,旋转180度。如果是利用推转前滑,跳起时两腿稍稍收拢。落下时两脚距离约30厘米。不用担心落下的准确位置,只需将双脚落在滑板两端即可。

跨跃跳技巧

准备跳起,起跳时动作稳定,从容不迫,跳跃才容易控制。跨跃的长度根据各自情况而定,落下时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左脚在前,需两块滑板。

人与板分开的上跳

向前滑行。在前进过程中,双脚相互靠近。两脚置于滑板前半部分,但在前轮之后。在接近横杆时垂直跳起。眼睛看滑板。尽量落在滑板中间,大致和起跳位置相同。如果落下时力量均匀,腿部稍微弯曲,那么,落在板上的冲击力就容易被抵消掉。

人带板的上跳

滑手驾驶滑行,在靠近障碍物的时候,双膝略屈,手臂预摆,后脚用力使用权滑板前端翘起,利用速度惯性带着滑板一起越过障碍。落地时注意双腿的缓冲动作,重心始终是在两脚之间,腿部稍弯曲。

带板摩擦技巧

滑手驾驶滑行,在靠近障碍物的时候双膝略弯,两臂预摆,后脚用力使滑板随身体腾空,眼睛看着滑板,注意在障碍物的边缘上掌握好平衡,落下时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落地时注意双腿的缓冲动作。

曲身

向前滑板,或沿斜坡滑下。两脚并列,置于滑板前轮后部。向前倾,两手抓住滑板前端。双臂夹住膝盖,慢慢蹲下,臀部接近脚后跟。身体左右倾斜,双手调整板端,以控制方向。

滑板技巧

f/sollie

是ollie的一个延伸动作,所以练习f/solloe之前ollie基本功一定要先掌握好。

1.准备动作和ollie一样。

2.后脚发力点地,靠扭腰的力,向前上方ollie,转体180,完成动作。

3.整个动作过程中要寻找ollie的感觉。

4.练习f/sollie容易出现以下的错误:

(1)太靠前脚带板,把板转180。这样往往转不成180,应该尽量用上腰扭的力量,完成这个动作。

(2)做动作时喜欢往自己的身后跳,这样也是不正确的,应该往前上方做动作,质量高的f/sollie完成动作后,落地不应该太偏离滑行路线。

(3)后脚点地的力量也非常重要,点地力量太轻也转不正180。

b/sollie

b/sollie与f/sollie不同的是内向转体180完成动作,其要领与f/sollie基本相同。

窍门:主要靠后脚拨的力,配合向内扭腰,完成动作。前脚的作用主要是带住板,而不应只靠前脚把板转向180。记住b/sollie用上扭腰的力更为重要。

POPshovit180

即倒板,原地或滑行中将滑板水平横转180度的动作。将脚放在滑板螺钉处,后脚踩板同时向斜后方用力,使板水平旋转。动作:

1.首先控制好滑板,使其保持平稳。

2.后脚猛向后斜下方猛踩。

3.同时前脚高收不要妨碍滑板的旋转。

4.这时板子会在脚下旋转,等到板子旋转至180度后,用脚控制住板面。

5.踏板着地。

kickflip

即踢翻,跳起后,用脚尖拨滑板,使其滚翻的动作。动作:

1.将后脚放在滑板尾部翘起处,前脚放在滑板前桥螺钉上,稍向外倾斜。

2.蹲下跳起,弹起滑板

3.用前脚拨动滑板前端边缘使其旋转。

4.收腿并控制住滑板,并尽量使你的双脚放在桥螺钉上。

5.缓冲着陆,滑走。

踢转

踢转是滑上斜坡后用后脚迅速改变方向的一种转法。以惯用左脚在前的为例,当向上滑右上左斜的斜坡时,用脚根边转的方式,右脚带动板尾往坡顶踢去(向前踢),此时板头应朝向下坡的方向去,然后滑下去。

Tips

以惯用左脚在前的为例,当向上滑右上左斜的斜坡时,用脚趾边上斜坡,踢完后,用脚根边转下斜坡会比较好做。熟练后,要用哪边上斜坡或下斜坡都可以啦。

快转

在做这种转弯时,滑转要先学会。事实上快转是节奏快的滑转,基本原理一样,但快转在转的时候,腰力和脚力用的很多,通常都是大力转腰,然后带动脚一起转,前脚如果同时帮忙左右扭动,后脚帮忙前后推动,板子会更好转,惯用左脚在前的,当要急右转弯时,先把腰向右转过去,左脚向右扭(向脚内侧扭),右脚向后推(向山谷推),当要急左转弯时,先把腰向左转过去,左脚向左扭(向脚外侧扭),右脚向前推(向山谷推),脚蹲低,上半身随着转弯前后动,要抓住转弯的节奏感,通常1~2秒就该转一次或者更快,可以找一首跟的上节奏的歌来唱,会很有帮助喔!

快转在坡道不宽及black或dimandblue道上用的比较多,好处是可以减缓在陡坡上的速度,又不需要宽的雪道来转很大的弯。转快转弯如果能练到想何时转就何时转的话,对于在馒头地形或穿树林也很有帮助!

尖翻

1.准备起跳姿势与OLLIE相同。

2.只是把前脚往前踢的方向改成往前桥螺钉的对角延长线方向踢出!(要踢出板头)

3.前脚收回,等待板面向上时用双脚接住滑板!

4.落地时要像OLLIE一样屈膝减震!双脚站在各自的桥上。

跟翻

1.与OLLIE脚位有所不同,前脚探出板边一个大脚指,后脚在滑板中心线靠进自己的一边!

2.后脚猛踏板尾,前脚沿前桥螺钉对角延长线踢出(踢过板头)

3.双脚上收,静静等待滑板翻完一周,用脚接住往下落!

4.落地时屈膝减震!双脚站在各自的桥上。

外跳转

做这个动作之前,应该对倒滑技术有一定的掌握!

1.准备起跳姿势与OLLIE相同。

2.起跳时双臂以身体为圆心,划弧型向跳转方向挥出。脚的起跳仍与OLLIE相同,但是此刻应身体正面向前。

3.用腰部力量带动前脚,向转动方向将板头带出,后脚随着板尾向前迈,注意双脚贴住滑板。

滑板竞技方式

马路式

马路式是滑板的最基本方式,人行道、台阶、护栏是最好的场地。马路式的特点在于随机性大,观赏性强,可以充分利用地形,无所不往,无障不越,滑手陶醉在无拘无束的自我表现里,观者沉浸在极大的感官刺激中,各得其所。

下坡式

在盘山公路或其它有坡度的地形上,可进行类似高山滑雪的活动。

半管式

又称U形池,因场地像半个庞大的管子而得名。由于运动中的高位能和滑板的低阻力,滑手可以获得足够的高度做出空翻、转体、倒立等技术动作。 dY6obaT8294NCd4p/XgyQLihB5YTXs7CZzwqupIiZQWf9ky8f0dbjiNStMUv4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