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部分 摩托车1

摩托车运动概述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

摩托车运动的产生

1885年,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将一台发动机安装到了一台框架的机器中,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诞生了。因此,摩托车是由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在1885年发明的。而与摩托车相关的摩托车运动则是一种军事体育项目之一。以摩托车为器具的一种竞技运动。分两轮和三轮两种车型,每种车型按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分若干等级。按竞赛形式可分为越野赛、多日赛、公路赛、场地赛和旅行赛等项目。以行驶速度或驾驶技巧评定名次。

摩托车的历史

1.源于内燃机与发动机。1884年,英国人埃德华·布特勒在自行车上加装一个动力装置,制成了一辆三轮车,采用煤油发动力驱动。1885年,德国的“汽车之父”特利布·戴姆勒制成用单缸风式汽油机驱动的三轮摩托车。同年8月29日他获得了这一发明专利。

因此,戴姆勒被世界公认为是摩托车的发明者。戴姆勒的第一辆摩托车是用四冲程内燃机作动力,气缸工作窖为264立方厘米,在每分钟700转时,功率可达0.5马力,时速可达12千米。车为木质结构,后轮为皮带传动,两侧有辅助支撑轮。鉴于戴姆勒的这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德国工程师协会尤登堡分会在他去世后,于堪的休塔特广场建立了他的纪念碑。因为他就是在这个广场驾驶他的第一辆摩托车的。

2.摩托车发展简史。自1885年德国载姆勒发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摩托车以来,摩托车的发展已经历了100多年的沧桑巨变。

原始摩托车,现存于德国慕尼黑科学技术博物馆的真实造型,是德国人戴姆勒于1885年8月29日获得专利发明优先权的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

限于100多年前,当时的汽油发动机尚处于低级幼稚的状况,当时的车辆制造尚为马车技术阶段,原始摩托车与现代摩托车在外形、结构和性能上有很大差别。原始糜托车的车架是木质的。从木纹上看,是木匠加工而成的。车轮也是木制的。车轮外层包有一层铁皮。车架中下方是数个方形木框,其上放置发动机,木框两侧各有一个小支承轮,其作用是静止时防止倾倒。因此。这辆车实际上是四轮着地。单缸风扇冷却的发动机,输出动力通过皮带和齿轮两级减速传动,驱动后轮前进。车座作成马鞍形,外面包一层皮革。其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为264毫升,最大功率0.37千瓦(700转/分),仅为现代简易摩托车的1/5。时速12千米,比步行快不了多少。由于当时没有弹簧等缓冲装置,此车被称为“震骨车”。可以想象,在19世纪的石条街道上行驶,简直比行刑还难受。尽管原始摩托车是那么简陋,但是从此摩托车才能不断变革,不断改进,才有了100多年的数亿辆现代摩托车的子孙。

与德国摩托车相映生辉的是美国摩托车,其中以哈利·戴维森公司著称于世。1903年美国哈利公司生产的第1号市场销售的车型(美国最早的商品化摩托车)。该车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409毫升,功率2.94千瓦,采用自行车车架。摩托车是时代的产物,是体现当时科学技水平的典范,即不同阶段的摩托车上集合着不同时代科技发展的烙印。原始摩托车之所以不能实用,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不能满足它正常行驶所需的最基本的零部件,而只能摆在实验室里。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早期的摩托车由于采取了当时的新发明和新技术,诸如充气橡胶轮胎、滚珠轴承、离合器和变速器、前悬挂避震系统、弹簧车座等,才使得摩托车开始有了实用价值,在工厂批量生产,成为商品,这就是第二代摩托车,即称为商品代的摩托车。如1912年,美国哈利公司生产的X —8A型单缸摩托车。当时还没有解决变速器及传动系统,而是用皮带传动附在后轮上的大皮带轮,制动是通过手柄拉动后闸皮来制动的。当时也没有解决后避震问题,前避震器有附在前叉上的环套式简易避震装置。

20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摩托车生产又采用了后悬挂避凝震系统、机械式点火系统、鼓式机械制动装置、链条传动等。使摩托车又攀上了新台阶,摩托车逐步走向成熟,广泛应用于交通、竞赛以及军事方面。这是摩托车的第三阶段——成熟阶段。1936年,美国哈利公司已能制造出水平较高的摩托车。该车采用1000毫升,27.93千瓦的V型双缸发动机,最高时速达150千米/小时。

摩托车的发展像一层层台阶,越向止发展越高级。1885年的原始摩托本摆在第一层的地面上。第二层是世界首批生产的摩托车,这是1894年德国的双缸四冲程发动机的摩托自行车,共生产了1000辆。第三层是20世纪30年流行的竞赛摩托车,此的的摩托车已经具备实用的功能了。第四层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现代豪华摩托车。该图不仅表明了摩托车发展的四个阶段,还配置四个阶段的车辆驾驶者的不同的装束。

20世纪70年代之后,摩托车生产又采用了电子点火技术、电启动、盘式制动器、流线型车体护板等,以及90年代的尾气净化技术、ABS防抱死制动装置等,使摩托车成为造型美观、性能优越、使用方便、快速便当的先进的机动车辆,成为当代地球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大排量豪华型摩托车已经把当今汽中先进技术移植到摩托车上,使摩托车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摩托车的发展进入了第四阶段——鼎盛阶。

摩托车的基本组成

摩托车由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制动系统和电气仪表设备五部分组成。摩托车的总体结构及各部件名称。

发动机:

1.摩托车发动机的特点:

(1)发动机为二冲程或四冲程汽油机。

(2)采用风冷冷却,有自然风冷与强制风冷两种。一般机型采用依靠行驶中空气吹过气缸盖、气缸套上散热片带走热量的自然风冷冷却方式。大功率摩托车发动机为了保证车速较低与未起步行驶前发动机的冷却,采用装风扇和导风罩、利用强制导入的空气吹冷散热片的强制风冷冷却方式。

(3)发动机的转速高,一般在5000转/分以上。升功率(每升发动机排量所发出的有效功率)大,一般在60千瓦/升左右。这说明摩托车发动机的强化程度高,发动机外形尺寸小。

(4)发动机曲轴箱与离合器、变速箱设计一体,结构紧凑。

2.机体:机体由气缸盖、气缸体和曲轴箱三部分组成,缸盖由铝合金铸造有散热片,新型的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均采用顶置气门、链条传动、顶置凸轮轴结构方式。气缸体材料以双金属(耐磨铸铁缸套外浇铸铝散热片)为多,以得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有些摩托车采用耐磨铸铁缸体,如长江750型、嘉陵JH70型,在一些小型轻便摩托车,如玉河牌YH50Q型小排量(50立方厘米)发动机采用铝合金缸体内壁镀0.15毫米硬铬层的结构。曲轴箱由铝合金压铸由左右两箱体组合而成。有些摩托车在散热征之间加有缓冲块,以抑制散热片振动发出的噪声。

3.曲柄连杆:摩托车发动机的曲轴采用组合式,由左半曲轴、右半曲轴和曲柄销压合而成。左右两半轴的主轴颈上装有滚珠轴承,用以将曲轴支承在曲轴箱上。曲轴的两端分别装有飞轮、磁电机及离合器主动齿轮。连杆为整体式结构,大头为圆环状,内装有滚针轴承与曲柄销组合成曲柄连杆组。在二冲程发动机中活塞环在安装时要注意将活塞环的开口处对准活塞环槽里的定位销,防止活塞环在环槽内转动,产生漏气,划伤缸套上的进、排气口。

4.化油器:化油器是摩托车燃料供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位于空气滤清器与发动机进气口之间。一般摩托车发动机均采用进气气流方向为平吸式,节气阀为柱塞式,浮子室式化油器。化油器结构主要由浮子室和混合室两大部分组成。浮子室位于化油器的下方,有油管经油门开关通油箱,通过浮子上的针阀,保持浮子室内油面一定的高度,使供油压力稳定。混合室的作用是将汽油蒸发雾化与空气混合,使发动机在各种负荷和转速下能得到所需的混合气。它由节艺阀、喷油针、喷油管和气、油道等组成。

通过摩托车油门手柄的转动带动油门钢丝系索操纵节气阀与喷油针的上下移动,改变进气喉管截面与供油量,以适应不同转速、负荷下对混合气的需要。在化油器的一侧装有怠速调节螺钉用来调整怠速。怠速止挡螺钉用来防止节气阀转动和调整节阀的最小开度。节气阀的上方有回位弹簧,在油门手把不转动时使节气阀处于关闭。

在有些二冲程摩托车发动机上,为避免低速时化油器出现反喷现象,在化油器与气缸体之间装有控制进气的单向簧片阀。簧片由薄弹簧钢片制成,阀座为铝合金件,上开有进气口,进气口平面与簧片接触部件粘贴有一层油橡胶,以减轻簧片与阀座的撞击和振动。在吸气时,曲轴箱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在压差的作用下簧片阀打开混合气进入曲轴箱,当活塞下行,换气口尚未开启瞬间,曲轴箱内压力升高,簧片阀关闭,阻止混合气倒流,提高了动发动机低速时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5.润滑系统:四冲程发动机采用飞溅润滑与压力滑润相结合的滑润方式。二冲程发动机一般多采用在汽油内混入一定比例的QB级汽油机机油的混合润滑方式。但这种滑润方式的混合油不论发动机工况如何,均按已定的比例供给滑润油,增加了润滑油的消耗,燃烧不完全,积炭较多,有排气污染。新一代的二冲程发动机都采用分离滑润方式,装置了单独的滑润油箱和机油泵。机油泵一般采用往复柱塞式可变供油量油泵,由曲轴齿轮通过蜗轮、蜗杆驱动。供油量通过油门手把、操纵钢索与化油器节气阀联动,使机油供给量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改变,高速时供油多,低速时供油少,供油合理,与混合滑润方式相比可节省较多的机油。机油经高速混合气吹散成微小的油雾,供给需要滑润的部位,减少进入燃烧室的机油,混合气燃烧完全,减少积炭及排气污染。

6.起动:摩托车的起动以脚蹬起动方式为主。起动机构有以幸福XF250摩托车为代表的扇形齿轮起动机构。脚蹬起动变速杆带动扇形齿轮、起动棘轮、离合器总成链轮、前链条、曲轴链轮驱动曲轴旋转,起动发动机。当发动机起动后,靠起动棘轮的单向作用及回位弹簧的作用使起动机构恢复原始位置。这种起动机构,起动时把起动变速杆拨到空档位置,踩下脚蹬即可起动。

另一种为一些引进机型所采用的起动蹬杆式起动机构。与前者不同,起动时首先要捏紧离合器手把,使离合器分离,变速杆可放在任何档次位置,不必一定要放在空档,起动后松开离合器,加大油门即可起步。当踩下起动蹬杆时,起动蹬杆轴上的棘爪与起动蹬杆传动齿轮的内棘齿啮合,使传动齿轮转动,经空转齿轮、从动齿轮、离合器齿轮、起动小齿轮驱动曲轴旋转起动发动机。起动后,脚离开起动蹬杆,复位弹簧使蹬杆反向转动、棘爪脱离与内棘齿的啮合,恢复原始位置。

在排量较大的摩托车如长江牌750D摩托车、山叶二缸摩托车、铃木GT750三缸摩托车、本田CL1000四缸摩托车等都采用起动电机起动。

传动系统

摩托车的传动系统包括初级减速、离合器、变速箱、次级减速等几部分组成。

1.初级减速:初级减速主要由装在曲轴端的主动链轮(主动齿轮)、套筒滚子链条和离合器上的从动链轮(从动齿轮)组成,作为一次减速并将发动机动力传到离合器。

2.离合器:摩托车离合器有以下向种结构型式:

(1)湿式多片摩擦式离合器:离合器总成浸在机油中工作,分主动、从动和分离三部分。发动机的动力经链轮式齿轮传动主动罩,罩的周边开有沟槽,五征嵌有橡胶软木摩擦材料的摩擦片(主动片),其外沿的凸块放置在主动罩的沟槽中随之一同旋转为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四片钢质从动片通过内齿与从动片固定盆相连接构成从动部分。主、从动片交错安装,固定盆用内花键与变速箱主轴相连,在压盖上的四个离合器弹簧,紧压着摩擦片和从动片,将动力传到变速箱。离合器为常接合型,当紧捏离合器手把通过钢索使螺套在左罩内转动,螺套中调节螺钉右移,推动分离推杆和压盖,弹簧压力消失,摩擦征与从动片分离。

(2)自动离心式离合器:这种结构用在雅马哈CY80、铃木FR50等轻便摩托车上,根据发动机转速的高低来自动控制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离合器由主动、从动和分离接合机构组成。主动部分由离合器外罩、止推片、离合器片等组成。从动部分由摩擦片、中心套等组成。当发动机运转时,随着转速的升高,钢球所产生的离心力也随着增大,其轴向分力克服分离弹簧的张力沿离合器外罩内的沟槽向外移动,压迫止推片紧压离合器片、摩擦征使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将动力输出。当发动机转速降低至怠或熄火时,钢球离心力减小或没有,分离弹簧的张力克服钢球离心力使钢球沿沟槽退回原位,离合器分离。

(3)蹄块式自动离合器:这种结构在一些微型摩托车中使用,主动部分为由曲轴带动的固定座,座上有三个蹄块总成,并用销轴连接在固定座上,弹簧将蹄块拉向曲轴中心,使蹄块总成的蹄片与从动部分的离合器盘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当转速增高时,蹄块产生的离心力大于弹簧的拉力时,就向外甩开,当离心力大到一定值时就与离合器盘接合,产生摩擦力带动从动部分转动,传递动力。

3.次级减速及传动:随着摩托车机型的不同,有皮带传动、链传动和万向节轴传动三种传动方式。在微型摩托车多用皮带传动方式作后传动装置,主、从动皮带轮的大小决定次级减速比。一般摩托车均采用链条传动方式作后传动。链条传动,结构简单,零件少,制造和修理都方便。在变速箱的输出轴上有后传动主动链轮,后轮上有从动链轮,用相应的套筒滚子链条传递动力。在较大功率发动机的摩托车(如长江750摩托车),它的后传动方式采用万向节轴传动,并在后轮配有一付螺旋才伞齿轮的资助级减速。

行走系统

行走系统的作用是支承全车及装载的重量,保证操纵的稳定和乘坐的舒适。行走系统主要包括车架、前叉、前减震器、后减震器、车轮等。

1.车架:它是整个摩托车的骨架,由钢管、钢板焊接而成。它将发动机、变速箱、前叉、后悬挂等互相连接起来并有较高的强度与刚度。小型摩托车多采用钢板冲压、拼焊而成的脊骨型车架。一般摩托车采用钢管焊接的框架、摇篮式车架或钢板、钢管的组合车架。一些大功率发动机摩托车采用钢管焊接的双托架摇篮式车架。

2.前叉:前叉是摩托车的导向机构,把车架与前轮有机地连接起来,前叉由前减震器、上下联板、方向柱等组成。方向柱与下联板焊接在一起,方向柱套装在车架的前套管内,为了使方向柱车动灵活,在其上下轴颈部位装有轴向推力球轴承,通过上下联板将左右两个前减震器联成前叉。

3.前后减震器:前减震器用以衰减由于前轮冲击载荷引起的震动,保持摩托车行驶平稳。

后减震器与车架的后摇臂组成摩托车的后悬挂装置。后悬挂装置是车架与后轮之间的弹性连接装置,承担摩托车的负载、缓减、吸收因路面不平而传给后转的冲击和震动。

4.车轮:摩托车的前轮为导向轮,后轮为驱动轮,均为辐条式车轮。车轮由轮胎(内、外胎)、轮辋、辐条、轮毂、刹车制动钢圈、轴承、前后轴组合而成。轮辋(钢圈)由钢板滚轧焊接而成,轮毂由铝合金压铸,并将制动钢圈镶嵌压铸成一体,两端部有凸缘用以安装辐条。辐条外形与自行车车条相似,用以连接轮辋和轮毂。轮毂内装有制动器,前轮还装有速度表的蜗轮、蜗杆,后轮装有驱动机构。

转向、制动系统:

1.转向:前轮与车把配合控制着摩托车的行驶方向。车把安装于上联板上,当车把绕方向柱转动时,上下联板随之转动,并通过前减震器带动前轮左右转动。车把右端装有控制化油器节气阀开度大小的油门把柄和控制前轮制动器的闸把;左端装有控制离合器的握把和手柄。在车把左右两端还装有后视镜和各种电器开关。手把、闸把通过钢索控制前轮制动器、离合器及化油器。钢索有不同的规格,制动及离合器用1×19外径2~2.5毫米单股钢丝绳,化油器用1×7外径1.2~1.5毫米单股钢丝绳。

2.制动:一般前轮制动由手捏闸把来控制,后轮制动由脚踩制动踏板来完成。摩托车的制动装置有机械鼓式制动器和液压盘式制动器两种。鼓式制动器结构与汽车、拖拉机相似,制动蹄块由铝合金压铸成型,上面粘有摩擦制动片,通过制动臂转动制动凸轮并推开制动蹄块起到制动的目的。

制动器由油箱、柱塞阀油泵(均在车把上)、液压油管、制动钳、制动盘等组成。制动错开与前叉导向近固定在一起,是制动装置的固定部分。制动盘与车轮固定在一起,随车轮旋转。制动时,握紧闸把,柱塞阀移动,推动液压油沿液压油管进入制动钳的两个油缸。在压力油的作用下,油缸推动摩擦片从两边紧夹住制动盘,产生很大的摩擦阻力,迫使车轮停止转动。放松闸把时,液压油路中的压力迅速回降,油缸带动摩擦片恢复原位,解除制动。

摩托车驾驶与检查

行车准备与检查

1.加油:移动防尘盖,插入点火开关钥匙,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可打开燃油箱盖,加油完毕,按下燃油箱盖,箱盖自动锁上。

燃油开关的位置,正常供油位置,关闭油路位置,备用油位置,停车后请将燃油开关置与关闭位置。

燃油量表:当指针指向F位置,说明油箱处于满油状态若指针降到红色区域位置时,存油量已降到备用油状态,请即刻到油站加油,尽量不要使用备用油。

2.车头锁、点火开关的使用操作:插入点火开关钥匙,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可打开车头锁,这时电路处于关闭状态,再转动即可打开电路,空档灯亮,可以启动发动机,逆时针方向转动车头、即可锁住车头。

打开侧盖板:插入钥匙顺时针转动即可打开侧盖板。

注意:不要使发动机转速表指针,到达红色区域,否则会使发动机性能受到严重损害。另外摩托车处于空档状态时,也不要过量加油门。

3.左手开关总成:照明灯位置,近光灯位置,远光灯位置,左转向灯位置,右转向灯位置,喇叭按钮。

4.后减震器的调整:后减器分为五档位置,出厂时处于中间位置,使用时可根据自己的行车状况进行调整,平坦道路和重载行车,最好将两边,减震器处于中间位置,崎岖道路和重载行车应将档位处于最下面位置。

5.换档:劲隆摩托车有二种换挡方式:国际档变速和循环档变速。这里只讲解循环档变速。劲隆摩托变速分五档,应根据行车的速度采用适当的档位:往前踩1挡,再踩为2档,3档,4档,5档,再踩为空档。

警告:高速行车时不可从5档踩到1挡,以免引发其它意外事故。

发动机的启动要领

当摩托车处于冷车状态时,特别是气温低于摄氏5度的地区、应先关闭阻风门,空踩起动蹬杆3~5次,将钥匙插入点火开关,接通电路,踩动启动蹬杆(或按下电启动按纽),启动摩托车后将阻风门手柄置于中间位置,使发动机低速运转三分钟,然后将阻风门手柄放全开位置,由于该车采用日本京滨化油器,易起动所以启动过程中不需猛转油门。

发动机磨合期的运转

虽然该车采用了新型耐磨材料制造,发动机在出厂前已进行了冷磨处理,仍建议新车在最初的1000公里行车期间,还是要注意发动机的磨合,因在这个期间内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将自行磨合成正常的的工作间隙,因此不宜将节气门全开,使发动机承受较小的负荷。

注意:不要使任何一档超过其最高速度的80%。

0~500公里,最高速度不宜超过每小时60公里。

500~1000公里,最高速度不宜超过每小时80公里。

摩托车的保养

每辆崭新的摩托车都是车主的心爱之物,而正确及时的保养就是最好的爱护。

发动机的保养

为适应多种速度行驶,要不时的变换转速,避免全开油门操作。发动机在300公里内需要更换机油一次,以后每行1000~2000公里都应该更换摩托车专用机油一次。

定期更换润滑油: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后,一是部件之间金属屑混杂在润滑油内;二是润滑油受热引起氧化变质;三是燃烧产生积炭;四是空气中的灰尘和杂物侵入润滑油中。这样一来,不但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减退,而且会引起机件之间的磨损。因此要定期更换润滑油,更换新油应在发动机热时进行,这样才能使发动机内的旧油排泄的干净彻底。

行车前的检查

摩托车在行驶之前要做必要的检查工作,首先观看燃油量表或打开燃油箱盖,观察油箱内燃油的贮存量及整个油路系统是否漏油等现象。

机油的检查

拧下机油标尺,检查机油是否在上下刻线之间,(或观察右下侧机油透视孔)若机油贮存量低于下限,则必须补充机油后才能启动发动机,否则会造成发动机的严重故障。

前后制动器的检查与调整

检查前后制动器的自由行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制动作用是否有效。

离合器握把自由行程的检查

检查离合器握把的自由行程,是否在规定范围(10~20毫米)内。

传动链条的检查

检查传动链条的松紧度是否在(20~30毫米)以内,链节之间是否松脱。

检查前轮和后轮

用力左右晃动,前后轮是否摆动,前轮胎的胎压是否正常,看看车轮是否转动平稳。检查发动机其运转过程中是否有异常的气味、振动、异常的声音等。

异味的检查

检查摩托车以下各个部位是否发生有异常的气味,若摩托车有严重的异常气味,这是摩托车有故障的具体表现,应立即关闭点火开关停车检查。

前制动握把行程的调整

检查前制动握把末端的自由行程是否在(10~20)毫米之间,否则应作调整,顺时针旋转自由行程变小,反之则变大,应确保弧型槽与横销结合,确保横销两端突出结头,微调可在这里进行,拧松锁紧螺母,顺时针转动自由行程变大,反之则变小,两个缺口不应该对齐,并且缺口不应该朝上,调整完毕紧握制动握把几次,转动前轮看看是否灵活,制动是否有效。

后制动灯开关的检查与调整

后制动灯开关设在发动机左后侧的车架上,调整方法,如果灯亮过迟将调整螺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如灯亮过早将调整镙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后制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

检查后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应为(20~30毫米),否则应进行调整,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后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减小,逆时针方向转动则自由行程增大。

调整时必须将调整螺母的弧形槽缺口与横销吻合,确保螺杆突出螺母。调整完毕转动后轮,看后轮转动是否灵活,制动是否灵敏。调整后应随时检查,后制动灯的闪亮,是否合适。

制动磨损指示器

当车轮刹住时,如果箭头与标记对准,这表示制动蹄块已严重磨损应及时更换。

离合器自由行程的调整

离合器握把末端的自由行程间隙应为10~20毫米,否则应调整,拧松锁紧螺母逆时针方向转动则自由行程减小,当达到规定间隙时锁紧螺母。若微调时可拧松锁紧螺母,顺时针转动时则自由行程增大,逆时针转动时自由行程减小,当达到规定值要求时,逆时针方向转动锁紧螺母。

传动链条的调整

检查链条的松紧度是否在20~25毫米之间,否则应调整链条。调整链条时先拧松后轮轴螺母,拧松链条调整器锁紧螺母,顺时针方向转动调整螺杆。使链条调整器上的缺口与平行的刻线两侧一致后,拧紧锁紧螺母检查链条的垂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如正常然后拧紧螺母,扭矩为50~80牛顿米调整链条松紧度后,应随时检查后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后尾灯闪亮的是否合适。

链条的清洗更换

传动链应经常用汽油或煤油进行清洗。

清洗方法如下:拆下链夹,抽拉出链条,清洗擦干后,加入适量的润滑油,按原样装回。

注意:在装回弹性锁片时,应将链夹的缺口与链条运转的方向反装。

前减震器的检查

握紧车把并用力向下压缩减震器,观察活动应平稳,并且无渗油观象。

后平衬套的检查

支起主支架竖起车辆,并左右摇动后轮,用感觉判断衬套的松紧度。

润滑油的更换

更换润滑油时,用24毫米的梅花板手拧开放油口盖,排出机油,取出滤网,放入洗洁精中清洗,(或者用压缩空气由里向外吹干净)。而后踩动启动蹬杆几次将残油挤出,将机油滤网,弹簧,放油孔盖小心按原位放入,顺时针方向拧好,并确保橡皮密封圈密封良好,旋紧放油孔盖。

注意:装回加机油孔盖时,不要用力过猛,为保持车体外观清洁,加油后请用布擦干净加油口、排油口附近的残油。

火花塞的检查

正常的火花塞,火花是蓝白色的如果出现红色火花,则可能是火花塞短路,需要更换检查。

油门操纵手把自由间隙的调整

检查油门操纵手把是否灵活顺畅,检查手把的自由间隙,其标准间隙应为(2~6毫米)。

自由间隙的调整方法

松开锁紧螺母再转动调整器,如间隙过大,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如间隙过小,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燃油过滤器的清洗

将燃油开关拧至关闭位置,然后卸下过滤器盖和过滤器杯。清洗干净后,用布擦干依次装回,装回时要小心,不要将过滤器拧的过紧,以免挤坏密封圈导致漏油现象。排放汽油时不要吸烟,禁止任何火种靠近,避免火灾发生。

发动机怠速调整

启动发动机进行预热,将怠速调至每分钟1450转,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螺钉怠速增大反之则怠速降低。

如何调整浮子室内的油面

油面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发动机起动性能、加速性能、爬坡性能以及最大时速的发挥。若油面过高,会引起富油、混合气变浓、加速缓慢、起动困难,并且排气管有大量黑色烟雾排出;若油面过低,会引起贫油、导致混合气过稀,有浮子下沉器的,压浮子下沉器时,其位置不益油,表现起动困难,加速时有明显的供油不足之感。

空气滤清器的清洗

每行驶4000千公里后空气滤清器至少要清洗一次,如在尘土飞扬的地区行驶,应适当的增加清洗的次数,首先拧下空气滤清器与化油器接头卡箍,拧下三棵螺钉,打开空气滤清器的盖板,取出滤芯,将滤芯放入清洗溶剂内清洗漂净凉干。再倒入适量的机油,充分渗透后挤干,依次顺序装回空气滤清器。

蓄电池的保养

打开左侧护板,即可看到蓄电池,蓄电池在使用前必须将排气孔保护冒拔掉,电解液的液面高度必须在上下线之间。如液面过低可适当的加入蓄电池补充液,在摄氏0度以下的低温地区还应适当的加入蓄电池防冻液。

保险丝的更换

如保险丝经常烧断,说明电器部分存在着短路问题或过载现象,遇到这种情况请进行检查。更换保险丝时必须使用附合规格的10A保险丝,或其它导电材料代替,检查更换保险丝时应将点火开关拨到关闭位置以免发生短路。

检查信号照明系统

检查远近光照明灯,左右转向灯,喇叭,制动灯等电器部分是否正常。

警告:摩托车的运动部件需要经常加油。如传动链、制动踏板支点、主侧支架支点、前轮轴、后轮轴、后平轴等部位。

润滑油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性能及使用寿命。更换时请使用摩托车专用机油。选用原厂专用配件。

国际摩托车技巧赛比赛规则

概述

摩托车技巧赛:一项由车手的技巧和稳定性决定比赛结果的比赛。整个赛程可分为若干赛段,每一赛段中车手的技巧发挥将被裁判记录下来,同时对于车手的犯规要进行罚分。另外,比赛中的部分或全部赛段会有时间的限制。

赛程各段由越野赛道(狭道山地从林赛道等)组成。

总则

国际摩托车联合会制定的这些比赛规则,是所有国际比赛所遵循的基础。

一场赛事应包括:技术和管理控制、技巧比赛过程、颁奖仪式。

裁判权

每项赛事都应当依照国际摩托车联合会的章程举办,并由国际摩托车联合会指定的裁判委员会进行监督。比赛官员的指定必须根据国际摩托车联合会的比赛规章进行。

补充规程:补充规程的编写和发布须符合国际摩托车联合会的运动章程。

赛道

赛道可由越野赛道(狭道,山路和林间道路等)组成。比赛路线应该是朝一个方向进行,如果在特殊的情况下,不得不设置逆向对开的两条道路时,必须采取专门的安全措施,比如将对开的两股道路分开或安排比赛官员站两道中间。为了排列名次,赛车必须依靠自己的动力或依靠车手的技能发挥跑完全部的比赛距离。组织者同意给予的额外帮助或路线的改变除外。

1.比赛距离:赛道的长度必须在补充规程中阐明。

2.赛道的标记:赛道应有指明方向的箭头和旗子。做好标记的路线赛手必须严格的遵循。驶离赛道的车手,根据处罚规定,必须从他离开的地点开始重新驾车驶过规定的路线。

赛段

赛段的数目应该在补充规程中表明。每个赛段必须依顺序用数字标明,根据20条款判罚规定,车手须按数字顺序依次驶过每个赛段。每个赛段都应清楚的标明“赛段起点”和“赛段终点”的位置。赛车的前轮轴心驶过“赛段起点”线时,则被认为是开始了这一赛段的比赛而直到它的前轮轴心驶过“赛段终点”的标记线时则被认为完成了这一赛段的比赛。根据动作失败处罚条款,前轮必须先于后轮穿过“赛段起点”和“赛段终点”。在某一赛段失败的车手应该在比赛官员指引的时间和地点离开比赛段,否则将被加罚5分。在所有选手完成某一赛段的比赛前,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导致不得不放弃这个赛段时,这一赛段中对任何车手的判罚将不做计算。

障碍:在一名车手进行某一赛段的比赛中,被某种非赛事组委会设定的障碍物阻挡而无法穿越时,他会被认为受到了障碍。一旦车手提出自己受到了障碍,比赛官员将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让车手重新行驶该段。比赛裁判做出的是否进行重赛的决定是最终裁决。如果重新比赛,该车手将从障碍的地点之后开始比赛。而当初他在试图穿越该障碍失败所被罚的分数仍要记录在案。

时间限制和如何掌控

1.时间的测量:时间控制官员应该有一种用来测量和记录时间的秒表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其计量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时间控制官员还应有一个备用秒表,其计量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车手必须接受由裁判委员会通过的任何形式的时间控制办法。

2.个人时间限制:对每一名车手的所有时间限制都应在补充规则中阐明。延迟出发和延迟抵达(根据车手的实际出发和抵达时间)时间范围也应在补充规则中注明。

规定每一名车手应该在同等的时间来完成比赛。如果某一名车手在规定的出发时间后才出发进行比赛,那么按照他的实际出发时间来决定他的新结束时间。

3.起点时间控制:起跑时间控制应设在比赛起点。

4.终点时间控制:除非在补充规则中特别说明,终点时间控制应清晰可见地设在最后一个赛段的终点。但是,车手必须遵守规则的指示,直到赛车通过终点被组织者示意后,才算完成比赛。

5.赛段时间限制:如果某个赛段有时间的限制,那么每名车手完成每个赛段的时间限制以及计量方法均应在补充规则中阐明。

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某一赛段的车手,将被认定为在该段比赛中失败。

赛前练习

未经大会同意,擅自在赛道进行练习的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赛事管理

1.车手:

(1)车手的年龄:参加国际摩托车技巧赛的车手最低年龄为12岁。根据主办国的法律和执有驾照的有关规定,补充规则中必须阐明实际的年龄限制。

(2)车手的资格:车手必须持有有效驾照。

2.报名参赛:比赛的报名工作必须在开赛前两个月开始。

所有的报名申请都须以书面形式提交。在报名表格中应写清楚下列信息,如车手、助手、机械师、队伍名称、资助者、赛车的样式等。

报名表须用国际摩托车联合会的官方语言书写并打印。

如果报名名额有限,最多的参赛人数和遴选办法必须在补充规则中说明。

如补充规则所述在报名截止日期后任何报名都不会被接受。

在参赛的摩托车类型及车手的报名被接受后,一般不能进行更改。除非向比赛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阐明原因并得到许可,具体办法参见补充规则。

(1)离赛处罚:如果一名车手在报名后没有参加比赛,并在未经赛事主管允许的情况下离开比赛,将被监督委员会处罚。

(2)争取胜利:如果一名车手在比赛中没有努力争胜,他将被禁止参加下面的比赛,并将被裁判委员会处罚。

3.参赛费:参赛费应该在补充规则中说明。

4.车手号码布:所有的车手将规定穿着组织者配发的比赛号码布。车手必须保证他的参赛号码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可以清晰可见。

5.注册机械师:补充规则中应该说明是否允许机械师参赛。如果机械师允许参赛,那么车手和机械师必须签署一项声明,车手对机械师的所有行为负责。

机械师不能进入任何一个赛段内,除非出于安全方面考虑,由大会官员请其入场进行保护。

机械师一定要与车手的行驶路线一致。

机械师在驾车和进入赛段时必须穿着符合技术规则规定的长筒皮靴,长裤、长袖上衣和头盔。

机械师必须穿着符合技巧赛规则附件要求的比赛号码。号码布的颜色要与车手的颜色有所区分,并将大会提供的8×8公分大小,与赛手号码相同的号码胶贴自行贴在头盔后侧。此号码不得转借并必须且只能由机械师本人穿着,如果机械师受伤,替补机械师可以注册进入比赛。胸前的号码布和头盔后方的数字应在比赛的过程中清晰可见。

机械师的赛车必须符合主办国的交通法规。若组织者希望检查该车的资料,必须在比赛前进行。如果组织者希望做预先技术检查,必须在补充规定中说明。

车手可以接受任何人的帮助来修理赛车或更换未标明的零件,但不能在赛段内或在通道内进行。只允许车手自己在赛程内驾车或推车前行。

6.出发间隔:出发间隔应在补充规定中说明。

7.出发顺序:出发顺序应在补充规定中说明。

技术管理

1.摩托车的设备:赛车的验证必须在比赛场地进行。

在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下,车手必须亲自到检车处来检车。

在整个赛程中,车手必须负责使自己的参赛车辆符合规定的要求。

若有关的组织机构或官员认为某位车手的参赛车辆的结构或车况处于危险状态或有可能造成潜在危险,可在比赛的任何时间取消该车手的参赛资格。

摩托车必须符合国际摩托车联合会的标准规定。

根据技术规则,轮胎必须是技巧赛的专用轮胎。轮胎必须在批发和零售的渠道都可买到。备用轮胎须是与使用胎有同样的结构、外观、组成成分和商标。

只允许使用技术规则要求的燃料。不能遵守上述规定的,将被处以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2.车手的装备:车手必须佩戴头盔和其他护具,技巧赛技术规则附件中有详细的规定,每位车手的驾驶号必须贴在比赛上衣的前胸和后背。在比赛中更换号码将被处以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3.噪音控制:比赛开始前,所有摩托车的噪声水平将根据技术规则附件中的要求进行测量。任何未通过此测试的摩托车要进行改装或更换零部件直到其达到规定标准。通过测试后,消声器才会被标注合格。

技巧赛的用车噪音水平为从2米外检测不超过85dB/A(5000RPM)

4.部件的标记:如果赛车零部件要被标明,应在补充规则中详细说明。

如果排气管消声设备已经核准,随后又在比赛中意外损坏,使得赛车噪音超标,车手可以更换消声器。但车手必须在完成正在行驶的赛道后向比赛官员申明。任何更换了消声器的赛车都要在比赛结束后进行噪音检测。

5.车手的责任如果赛车的零部件进行了核准,车手须签署文件证明零部件已被核准。

6.零部件的检查:组织者可以在比赛中的任何时间对任意一辆赛车进行检测。如果任何标记消失,比赛官员要用不同颜色再次标记,在比赛结束的当天,比赛委员会要检测该车,并向监督委员会提交一份报告说明所采取的措施。

处罚

1.关于起终点超时的处罚:

每次延迟出发1分钟:1分;

延迟出发超过规定时间:取消比赛资格;

比规定时间每延迟1分钟:1分;

延迟到达且超过某一赛段的规定时间:取消比赛资格;

车手被取消比赛资格后,其比赛号码将被收回。

2.对在赛段内犯规的处罚:

(1)一次犯规:1分;

(2)两次犯规:2分;

(3)超过2次犯规:3分。

犯规的定义:车手的任何部位和赛车(除轮胎、脚蹬和发动机保护盘)与地面和障碍物(如树、岩石等)的接触。

(4)动作失败5分

动作失败的定义:单骑车停车判罚;

①在有或没有脚部支撑的条件下,车倒退。

②赛车的前轮或后轮碰触了赛段边界外的地面。

③车手或赛车碰碎、移动或撞翻了标记物。支撑物或围栏条。

④车手双脚在赛车两侧或后侧同时着地。

⑤车手在静止时没有双手同时握车把。

⑥车手没有在时间限制(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赛段的比赛。

⑦车手获得了外来的帮助。

⑧车手或其机械师改变了某一赛段的路况。

摩托车运动技术

技术车车体平衡

将技术摩托车静止无人坐上驾驶掌控下,仅可双轮着地,凭运动者手轻微触感到机车,车手轻微触感到机车,使其直立停定于地面而不倒地。将技术摩托车静止无人坐上驾驶掌控下,仅可双轮着地,凭运动者手轻微触感到机车,车手轻微触感到机车,使其直立停定于地面而不倒地。

进而将触点离去,机车乃不可倾倒方为标准。进而将触点离去,机车乃不可倾倒方为标准。其目的为初学者了解机车运动左右配重感,以奠定平衡概念。其目的为初学者了解机车运动左右配重感,以奠定平衡概念。

平衡站立

运动者站立于机车左右脚踏板上,双手掌控机车手把,利用天秤原理,保持机车站立而不倒地,且运动者脚不得触地,方为标准。运动者站立于机车左右脚踏板上,双手掌控机车手把,利用天秤原理,保持机车站立而不倒地,且运动者脚不得触地,方为标准。

退车

运动者站立于机车上,利用前吸震系统之反弹作用将车推力导向后退,再配合驾驶者手把调整反退方向并用以修正平衡点,而不致脚著地或倒车。运动者站立于机车上,利用前吸震系统之反弹作用将车推力导向后退,再配合驾驶者手把调整反退方向并用以修正平衡点,而不致脚着地或倒车。

前轮左右移位

机车于停止状态,利用引擎爆发力,配合刹车制放点并由离合器器瞬间结合引擎推力,将机车并轮高仰。机车于停止状态,利用引擎爆发力,配合刹车制放点并由离合器器瞬间结合引擎推力,将机车并轮高仰。此时运动者重心须置于后轮以增加抓地力。此时运动者重心须置于后轮以增加抓地力。并在前轮落地前后身体重心做欲达之方向。并在前轮落地前后身体重心做欲达之方向。

后轮转向

运动者须配合机车将重心前移至前轮与手把,当后轮离地腾空之际,运用驾驶者双脚力量变化,使后轮随脚力方向不同而达到转向移位之目的。运动者须配合机车将重心前移至前轮与手把,当后轮离地腾空之际,运用驾驶者双脚力量变化,使后轮随脚力方向不同而达到转向移位之目的。

前轮高仰行进

利用重心快速变化与反弹作用力使前轮悬空,仅凭藉后轮单独行进动作。利用重心快速变化与反弹作用力使前轮悬空,仅凭借后轮单独行进动作。

在驾驶中将重心导向前轮时,瞬间开起油路将引擎爆发力输出,此时驾驶者迅速再将重心移至后端,并配合前悬吊系统之反弹作用力造成前轮高仰,持续控制油路并保持重心于后置处,以达到后轮单独前进。在驾驶中将重心导向前轮时,瞬间开起油路将引擎爆发力输出,此时驾驶者迅速再将重心移至后端,并配合前悬吊系统之反弹作用力造成前轮高仰,持续控制油路并保持重心于后置处,以达到后轮单独前进。

基本驾驶技术

初学摩托车越野的车手,首先一定要固定好你的驾驶姿势,如果一个不正确的姿势或习惯定了形,改起来是很困难的,所以首先学习基本技术要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然后发展一种适合你的驾驶姿势。

基本驾驶姿势

基本要点:稍微蹲伏的站立;两膝加紧油箱,两臂自然分开,既不要张的太也不要挟得过紧。

在摩托车越野中,初学者在不习惯站立驾驶之前,这种姿势是非常不舒服的,可这种姿势是越野驾驶的基础,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也要尽快掌握它。

直线加速变挡

基本要点:掌握时机,离合器与档排要协调,动作迅速果断,不回油变挡。

在直线加速时,换挡时机对速度会有很大影响,即不能使发动机失速,又不能挡与挡之间拉的过长,很大程度取决于车手的经验,所以要反复练习。 XEowH+T7GTItpWtDo19gA/5fuQ/D55ZZ5OmbjbiLBZR/dOJKSb5l++s2ZOcy78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