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克服偏狭不良心理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发育时期,他们更加需要交往。因为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有愉快乐观的心情学习;和家长之间像朋友一样倾诉、畅谈,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和朋友融洽相处才能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师生相处得好才能在学习上有更大的兴趣;但在这些交往中他们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而影响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1.自我为中心

一个自大、看不起别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他与外界之间存在着一道无形的“城墙”。你们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这对一个中学生来讲是十分不利的。这些“自大”的中学生中自然有着自己所骄傲之优点,而且其中不乏非常优秀者。然而正是你们的“骄傲”,使得你们把自己独锁在“骄傲王国”,变得狭隘、自私,这不仅对你们的学习没什么帮助,也会形成不良的心理疾病。

高某是某校初一的学生,一个活动好动的孩子,在课堂上,总认为自己懂了,他不怎么听讲;他举手发言,如果老师请了其他同学,他就会做出很不高兴的样子;课后,他还会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老师找他谈话,也会不屑表一顾地说:“你讲的这些太简单了,我不想听,作业做起来也没什么意思。”在生活中,他也会拿自己的长处同别人的短处相比,认为自己高人一筹,看不起别人。

自我为中心产生的原因

人生的许多事情,不是那么顺利的,但是千万不能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那样对自己的生活是不利的,而且影响到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往往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学生是因为:

1.生活环境的因素。现在的中学生一般都比较自私、自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这跟你们的生活环境,跟父母对待独生子女的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家里,你们被视为掌上明珠,全家人向众星捧月一样宠着你们。好玩的东西是你们一个人的,好吃的东西也是你们一个人的。对你们而言,这种泛滥的爱心让你们感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就由此诞生了。

2.成人的影响。有些父母总是为自身的优越而表现出洋洋自得、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态度,因此经常在你们面前谈起自己的同事、亲人哪一点不如自己,你们听到这些话,也会仿效父母,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嘲笑别人的短处。

3.家庭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家庭条件,吃穿不愁,凡事无忧,慢慢地滋长了你们虚荣自大的心理,养成爱炫耀自己、嘲笑别人的毛病。如你们经常下高档馆子,玩高档玩具,就会看不起其他孩子。

4.过多的表扬和赞美。人往往容易在表扬和赞美中迷失自己,更何况是你们呢。父母和老师只要求你们的学习成绩,从没想过你们的性格扭曲。如果你们学习成绩好了,父母和老师就给予表扬和赞美,你们开始还会不好意思,但过多的经常表扬和赞美,使你们形成了理所当然,从而产生自大的心理。对于学习中的问题,从来都不会屈尊大驾问老师和别人,你们总认为自己不会,别人肯定也不会。

以自我为中心会对你们的人格发展和学习发展以及人际交往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何克服自大心理

调整成就动机。心理学家认为,达到或超过优异标准的愿望,是个人认真地去完成自己所认为重要或者有价值的工作,并欲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正是成就动机推动人们在各种行业里奋发图强。人要事实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定出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奋斗目标。

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虚心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诚然,谁都不可能成为无所不能、万事皆通的全才,然而,只要虚心地向别人学习,善于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长处,那么,必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进步。

1.接受批评是根治自大的最佳办法。自大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大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你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已见、惟我独尊的形象。

2.与人平等相处。自大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大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3.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4.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大,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5.培养为学习追根究底的精神。有些同学虽有疑问,但不好意思开口问,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提出了问题,如果对方未解答清楚,或未耐心说明,尽管没听懂也无意再问了。结果仍是似是而非,不明不白,这其实等于没问。问的目的在于弄清楚问题,获得真知。这往往不是一问便可,一说即明的,而是要反复探究,追根溯源,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问时就不能只问一个“是什么”,还要问清“为什么”,进而知道应该去“做什么”。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中学生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的心理,因为太过于自我,那样会让自己产生骄傲的心理,会瞧不起别人,从而影响到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会让中学生从心理觉得只有自己是重要的,容易忽视了对别人的感受。因此,要保持一个好的心理,多去以平和的方式沟通有利于自己的健康发展。

2.可怕的骄傲心理

骄傲心理是指高估自己,低估别人而引发的一种傲慢自负的心理。这样的中学生往往虚荣心较强,只爱听表扬、夸奖的话,不能挨批评,不爱接受别人的意见。在竞赛活动中,只能赢,不能输,稍有挫折,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完善自己的灵魂,而骄傲的人始终认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正因如此,骄傲极为有害。骄傲的人总是忙于教训他人,以至于从不考虑自己,当然也不必考虑:他们是那么地好。正因如此,他们教训他人越多,自己就跌得越低。正如俗话所言:“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做你们的佣人: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而那自卑的,必升为高。”

小强从小学习都很棒,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重点中学,所以很多同学都用羡慕的目光看他,而爸爸妈妈也经常在亲戚朋友面前夸奖自己的好儿子,可以说小强是在光环的照耀下越来越炫目多彩,但也慢慢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总感觉自己考入市重点一切都万事大吉,总认为自己不用怎么学习,照样能够取得好成绩。于是他玩的时间越来越多,有时候作业也就是不管对错只要做完就没事了。到了期末考试,爸爸妈妈本希望他能保持以前的优异成绩,可是小强的成绩却从班里的第一名排到了班里的二十多名。

骄傲心理的产生原因

青春时期,有些影响是促使中学生太过于骄傲自满,往往为了一点的事情都觉得自己很伟大,其实那都是对其自身不利的。那么,为什么中学生会这样呢?

1.成人对你们的影响。成人对你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你们中间,有些父母就是比较喜欢沾沾自喜,这样就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你们。

2.一味地夸奖。许多父母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只知道一味的夸奖,这样就容易滋长孩子的骄傲情绪。

3.家庭教育的影响。为一点小成绩就骄傲的中学生,父母对你们的教育都抱着这样样的想法: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多少都有点这样的毛病,何况女孩子本来就要娇贵一些。再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慢慢懂事。正是因为父母的这种想法,并忽略了对你们教育的时机,更没有正确引导你们如何去尊重和帮助他人,再加上父母和祖辈长期的忍让和宽容,使你们形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取得一点小成就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如何克服骄傲的心理

1.要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然界的事物无止境,要想认识自己,就必须丢掉个人主义的有色眼镜,学会全面、客观、发展地看问题,学会掌握分析事物的方法。人一旦跳出自我小圈子,站在客观的高处,低头看,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到那时,就不会过高地评价自己,就不会昏昏然,就会发现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所谓的那点资本同别人相比,同未来事业的需要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样,我们会冷静许多。

002.看到自己的不足。许多中学生由于看不到自己不足,做某件事成功了沾沾自喜,就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比别人强。常言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你能经常发现强人,并且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与强人有多大的差距,这样就会变得谦虚了,自然骄傲也就远离你了。当你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取得好成绩时,应当把成绩当做过去,更加努力。不要嘲笑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应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利于个人的进步。不要与同学比吃穿,更不要瞧不起那些生活困难、朴素的同学。当听到表扬时要勉励自己:戒骄戒躁,不断进步。

3.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和目标。胸无大志的,很容易为一点小成功便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这是不可取的。而胸怀大志的人,无论何时他都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绝不会为一点的小胜利而停止不前,反而会为更大的成功努力前进,不求进取。理想和追求,不仅是磁场,也是一种压力,教人松不得半口气。

4.正确认识荣誉。老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荣誉得来不容易,爱荣誉、惜荣誉、争荣誉与毁荣誉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走向反面,所以要告诉学生成功的荣誉是靠辛勤劳动得来的,是班上同学的努力。

5.学会辩证比较。骄傲的人总是多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不善于与人进行比较,但是却对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沾沾自喜。所以老师在生活中指导学生掌握辩证比较方法,既要用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长处进行比较,又要用自己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来进行对比。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中学生要克服骄傲心理的障碍,关键就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不要把自己饿一切都想得很好,要学会多与别人进行比较,学习别人的长处,那样就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很多的缺点的,骄傲的心理自然就会随着消失的。

3.嫉妒心理的产生

妒嫉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一种影响团结,使力量内耗、损己害人的消极心理,它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起着消极的作用。表现为别人在某方面优于自己,并认为可能由此危及自己的利益而引起的忌恨与不满,这种情绪往往不是正面流露,大都是旁敲侧击;妒嫉心理极欲排除别人优于自己的方面以解除心头的愤恨,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妒嫉心,从本质上说是看到与自己有相同的目标与志向的人取得成功而产生的不适应感,是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又不能正确评价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质;妒嫉心强的人大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病症,如胃病、头痛、食欲不好、情绪低落等。

具有嫉妒心理的中学生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这种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点、长处,而总是挑剔别人的毛病,甚至不惜颠倒黑白,弄虚作假,这对人际关系有着十分大的威胁。

小晶学习成绩好,而受到同学马娟的妒嫉。一开始,马娟是作为一种动力,要求自己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学习成绩,赶上小晶,但直到高三,马娟的成绩仍然远远落于小晶,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一直处心积虑的马娟想到了一个可以影响小晶学习成绩的办法,那就是用硫酸来帮助自己。她花6元钱买了一瓶浓硫酸带回学校,半夜时,她拿着一杯浓硫酸来到小晶的宿舍。由于宿舍门锁坏了,马娟很容易就进了宿舍,谁也不曾想马娟竟然把把硫酸泼到了小晶的好朋友张静的脸上。原因是张静抢了马娟的男朋友,于是借助泼硫酸一箭双雕,既报复了张静,又达到影响小晶学习的目的。因为张静住院,小晶肯定会去医院探望,这样小晶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影响。正如马娟所期望的那样,小晶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医院陪张静,成绩直线下降。马娟的计划虽得逞了,但她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故意伤害罪,手段特别残忍,一审被判处死刑。

嫉妒心理的产生原因

生活中出现的不公平的事情很多,中学生造成嫉妒心理大多是由于:

1.青春期心理。妒嫉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分析嫉妒心理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随着人不断的成长,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认定的时期。中学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在此期间,中学生喜欢同周围人进行比较,开始注意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别人的评价。同时,自尊心也明显增强。但由于其身心发育的不成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我评价过高,自尊心过强。如果教师、父母引导不力,你们就会误入妄自尊大、唯我独尊的境地,人也会逐渐变得虚荣起来。这种唯我独尊、追求虚荣的心理很容易与尊重别人的心理产生冲突。

2.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常对你们说他在什么方面不如某某,使你们以为父母喜欢别人而不爱自己,由不服气而产生妒嫉的心理。

3.自尊心过强。对于能力较强的中学生来说,会因为自己经常得到肯定而形成一种“惯性”,如果有一次没受到“重视”和“关注”,就容易产生妒嫉的心理。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1.认清嫉妒。一个人不服输是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可能的。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想通这一点,就会驱除嫉妒的困扰。此外,嫉妒的结果往往是损害别人,贻误自己。思想上深刻认识了,对其危害性才会产生厌恶情绪,在行动上也会与之决裂。为此,何必做那些得不偿失的事情呢。

2.自我驱除。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心态,可能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3.要胸怀开阔,要有容人之量。俗话说得好:“公侯头上能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要胸阔如海,宽容大度,才会消除妒嫉。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不能因为自己有所短而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你的成绩也不应该成为别人进步的障碍。对同学任何方面的成绩或进步要抱欢迎的态度。这种良好的心态,是一个健康人格的反映。

4.加强修养,克服私心。嫉妒的发生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应有意识地多读一些情操高尚、内容丰富的书籍,多听格调高雅的音乐,加强思想修养,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懂得了“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道理,就会消除或减少嫉妒心理。

5.看到自己的长处,化嫉妒为动力。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注意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6.不要用放大镜看自己。如果只看自己的优点,而且看得过重,就接受不了别人挑战的事实,更不能容忍别人超前的优势。在任何时候,把自己看得平常些,就不那么孤高自傲了。把自己当成金子,常有被埋没的痛苦;而把自己当成理所应当的铺路石,就会为有人踏过而欣喜。

7.学会自我宣泄。最好能找知心朋友、亲人痛痛快快地说个够,他们能帮助你阻止嫉妒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另外,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练书法、下棋等。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中学生要及时地改善自己的心理,学会进行自我满足,不要觉得别人的都是好的,时刻想着其实大家都是平等的人,那样就不会有嫉妒的不良心理出现了。

4.多疑的不良心理

多疑与猜疑不同。猜疑只是一般的怀疑,这种怀疑有可能毫无道理,纯粹是神经过敏所致,但也可能有一定道理并符合客观事实。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不属于心理问题。多疑则是猜疑的极端状态,绝大多数都是无端生疑,属于毫无根据,纯粹是为了证明成见、偏见的猜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现。多疑心态是导致偏执性人格障碍的温床,需要警惕,具有多疑心态的中学生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容易产生忿恨甚至报复心理。因此,人们都不愿意与这类人交朋友。

张某是高二的学生,因患过敏性鼻炎,不能参加学校的自习,课间操,有时甚至体育课有时也上不了。由于长时间的不锻炼,体质也变得越来越差,由于自己平时不喜欢和同学们交流,不只影响到了学习,还产生多疑的心理,他总认为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另眼相看。其实,老师和同学都没有这个想法,由于高二的学习都忙不过来,谁还会有心思考与己无关的事呢?

多疑心理的产生原因

在任何事情上,中学生也许是因为青春期,对什么事情都是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而又不得不去接受,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学生的心理,但是那些心理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1.中学生认知的偏差。多疑首先是由于中学生的认知方式出现偏差而导致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循环论证的认知方式使得个体在认识周围事物时产生知觉、归因等偏差。具有这种认知方式的人一旦产生疑点,对信息的摄取范围就大大的缩小了,并且将所有的分析推理和判断建立在自己设想的信息上,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强化了原先的设想,自圆其说,造成疑心更重。

2.刺激心里的伤痛。多疑心理的产生还可能是挫折引起的一种心理防御。有些中学生由于以前轻信别人,轻视自己所面对的事物,结果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并长期保留着对挫折经历的深刻体验。使得自己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敢相信任何人和事。

3.长期自我心理封闭。一些中学生由于长期的自我心理封闭,从不与外界接触、打交道,使得自己对外部世界感到更加陌生,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外界打交道时难免比常人有更多的疑虑、戒心和防备。

4.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实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有些中学生在某些方面总感觉不如别人,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算计自己,如果别人在一起说话时对自己投来了不经意的一瞥,他会认为别人正在说自己的坏话,如果平时有人开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也会认为别人是在挖苦自己。

如何克服多疑心理

1.自我暗示,厌恶猜疑。当你猜疑别人看不起你,或说你坏话的时候,你心里可以不断地反复地想象你与他之间的友谊,或者是他平常的为人,总之就是尽量想象那个人的优点,从而克服多疑心理。

2.与别人坦诚相待。交换意见,坦率地、诚恳地把猜疑问题提出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只要你以诚相见,襟怀坦白,相信疑团是会解开的。当遇到陌生人,对陌生人产生怀疑是一种正常的防备心理,但也不要动辄疑神疑鬼,应当在交往中认真观察和了解他人,把握其性格、处世方法等,即努力去从本质上认识对方,了解对方,以消除疑虑。

3.要用理智的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当发现自己怀恨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怀疑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不要轻易提出为自己的怀疑服务的单方面依据。

4.要学会自我安慰。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别人的议论,与别人产生误会是常见之事。如果觉得别人在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暗示自己不要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困扰,甚至可以为受到别人的注意而自鸣得意,以此来自我解脱。

5.培养自信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一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能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这样也就不会疑心别人。

6.正确对待别人的怀疑。在受到别人怀疑时,首先不要意气用事,要冷静分析受怀疑的原因,用事实来打消对方的怀疑。其次要胸怀坦荡,“身正不怕影子歪”,来克服自己多疑的心理。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多疑的心理是处于中学生时期都要经历的,中学生只要在这一阶段中,多去了解别人的心理,多和别人进行沟通,那样就能克服多疑的心理产生的,而且对自己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5.偏激心理

随着人们心理健康知识的增加和心理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偏激心理就是其中之一。

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这种心理多存在于中学生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偏激一般表现为认识上的片面、性情绪上的冲动以及行为上的莽撞。具有偏激心理的中学生对待问题总是固执己见,爱钻牛角尖,整天怨天尤人,按照自己的好误评判任何事情,什么错误都推给别人,无理也要争三分,易受他的暗示和引诱,常常是不分是非,不顾后果,因此朋友特别少。

小九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但是父母和姐姐们都非常疼爱他,当他是宝,什么事情都依着他。由于家庭的贫困,父母让他的姐姐休了学,外出打工挣钱,供他上学。而他确实非常争气,学习很好。每次姐姐外出回家,都会给带好多东西,有的是给父母的,有的是给他的,但不管是父母的,还是他的,他都要先拿到自己的房间放上一段时间,能用的,他尽量用,不能用的放几天再还给父母,或者干脆毁掉。为此,姐姐常常说他,而他的父母却表示没事,只要他好好学习,有出息就行了。而他仗着父母的宠爱,不把姐姐的话听在心里。有次,她的姐姐帮父母买了一些补品,而他非要吃,姐姐终于又忍不住说了他,而他竟然说:“你管得着吗,你以为你是谁啊,敢管我,你不就是挣了点钱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偏激心理的产生原因

心理的差异是自然就形成的,是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也往往与一些原因有关:

1.青春期心理。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平衡。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由于你们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加之你们的新陈代谢旺盛,内分泌功能迅速发展,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常常迅速地增强或减弱,情绪容易波动不安,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再者,在身体发育的时候,你们容易惊慌、恐惧、不知所措,尤其是第二特征的出现,让你们自己觉得身体已经是个大人,可是心态还停留在孩子的层次,对问题考虑得不周到、不深刻,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感觉,所以,那个时候你们的反应是急风暴雨似的,容易惹祸,爱做比较偏激的事情。

2.知识贫乏,见识不足。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知识上的极端贫乏,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都是偏激心理产生的根源。

3.受父母不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比如,有一个孩子的父亲在一次竞岗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而落选,回去后难免发一些偏激的感慨“这什么世道啊,XX哪点比我强,只不过占着他老子是XX”。说者无心,听着有意,你们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记住了,如果以后与某人发生矛盾可能就会说出一些偏激的话来。

怎样克服偏激心理

1.克服偏见思想。偏激的人易用主观构造的理想模式去套客观现实,因而脱离实际地苛求他人。要克服偏激,首先,要克服认识的偏见,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处理问题。其次,要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谅他人的处境和困难。

2.冷静行事。偏激急躁的人易出现行为偏差,把好事办坏。如果知道自己有思想偏激、容易急躁的毛病,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要提醒自己冷静,切忌感情冲动,急于作出反应。如果对社会或单位上存在的弊端有看法,发议论一定要注意场合、对象和分寸,否则,有可能与自己原有的积极动机相悖,带来消极的影响。

3.学会等待。偏激急躁的人,往往急于求成。这就要求学会等待,因为解决某个问题,完成一个任务,总是要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都成熟时再行事。强者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

4.善于自我调节。克服偏激急躁的毛病,还要善于自我调节不良的情绪。要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要为眼前的成绩得意忘形,更不要因小事而伤肝动怒。通过自我暗示法提醒自己在遇到强烈刺激的时候,要耐心、冷静。此外,让家人和朋友在自己偏激急躁时,及时提醒开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5.加强意志力的锻炼。

(1)中学生要明确自己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逐步磨炼意志。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一味地放纵自己,原谅、迁就自己,只能使自己在错误、缺陷、恶习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

(3)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在严寒酷暑中经受磨练,培养勇敢、顽强、坚韧、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增强自控能力。

6.丰富知识经验。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窄,看问题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此时,可试着拓宽自己的兴趣范围,多参加社会实践与人交往。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走向社会,接触生活,进行调查研究,经常与他人交往沟通,才能减少偏激性,减少思想上的幼稚性,慢慢走向成熟。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上学的过程是艰辛的,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良的心理产生,但那都是次要的,要学会在生活中找寻乐趣,不要对某些事情看得太偏激,偏激就是消极的表现,所以,中学生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活出自我。

6.自私自利心理

自私是指只顾自身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这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一般有自私心理的人主要表现在不讲理,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缺乏同情心和爱心,把自己的东西看得最重要,不管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有自私心理的人心中。

一般自私的中学生嫉妒心很强,心中只有自己根本容纳不下别人。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是对卓越才能产生的反感”。如果谁的能力比他强并取得了好成绩,甚至容貌、身材等超过他,他就会感到不舒服,就会想办法诬陷或为难比他强的人。这种不良的心理现象害人又害己,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周围人的本事比自己强时,或取得了好成绩时,他都会感到难受而老想方设法诋毁、诬陷、为难比他强的。

自私的人会斤斤计较个人的胜败得失,整天处于小算计之中。如此一来,就难以把目光投向远大的人生目标,自然也就难成大气。也就是说自私会消磨意志,使其不会有大的作为。

自私会损害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一个过于自私的人是不会乐于帮助别人的,因此他也往往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得不到关心和爱护,相反,很多同学和朋友可能因为他过于自私而疏远他、蔑视他、敌视他。这样,自己就会觉得孤立无援,就会丧失对学习、对生活的乐趣。自私的人即使对父母也是自私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成家后,仍然缺乏对父母的孝心,仍然算计父母的为数不算少。

王妈妈感冒发烧好几天了,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女儿不仅没关心问候她,每天还像往常一样等着她做饭、泡咖啡、冲牛奶,而且不管费事不费事,仍点着要做她平时爱吃的饭菜。她想责怪女儿不懂事,但一想到女儿每天学习那么紧张,嘴边的话就没说出来。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星期天女儿突然来了兴致,要去郊游,还生拉硬扯着要母亲陪她一块去。

王妈妈此时头晕无力,对女儿说:“孩子,妈实在去不了,妈妈下地走几圈都没力气,要不你自个去吧。”谁知女儿一跺脚,任性地说:“妈!你平时不总说是为我活着嘛!我就要你去!叫我一个人去游东湖,想照张相还得求别人,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王妈妈女士说:“孩子,妈真的去不了。”

“去不了也得去!”女儿蛮横地说。

母亲拗不过女儿,只得陪女儿一起去十几公里外的东湖,结果回来就住进了医院。

自私心理的产生原因

现在的社会,中学生们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别人什么情况毫不关注,甚至很多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自私自利:

1.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受着父母的宠爱,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一个人享用,有什么要求父母都会给你们尽量的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加之你们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2.缺少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当人生下来时,他的自我概念如同一张白纸。经过无我有物、有我无物和物我整合三个阶段的顺序发展,儿童健康的自我概念才逐渐发展出来。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和社会的消极影响,有些儿童一直停留在有我无物的阶段,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自我和环境有机整合起来。这种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表现上就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自私是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此外,陶行知曾经说过:“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要引他到最高尚、最完备、最能永久、最有精神的地位,那方才是好学生。”可是不少学校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追求升学率,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于是使一些中学生变得越来越自私。

3.社会原因。现在的社会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确实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如果你不自私,那么就会被别人抢先或者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机会,而中学生的认知不是很强,很容易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如何克服自私自利心

1.自省法。自私常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倾向,中学生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有这种心理的中学生,往往集体观念比较弱,只为个人的前途和利益着想。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时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就是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而要反省自己的过错,就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模范学习,对照榜样与模范找差距。并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危害找问题,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处处为他人和集体着想,尊师守纪,勤奋学习,慢慢地就走出自私的心理。

2.多做利人的事。一个想要改正自私心态的人,不妨多作些利他行为。例如关心和帮助他人,给希望工程捐款,为他人排忧解难等。此外,也可以从一些小事情上来改变自己的怎么的品德,如:可以从让座、借东西等,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此外,在家时要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洗衣服、为下班回来的爸爸妈妈倒杯热水等。这样不仅能体验到父母的艰辛,还能培养自己热爱劳动和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从而克服自私的心理,让自己拥有一个宽阔无私的心态。

3.回避性训练。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通俗地说,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只要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可以用手掐自己,让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自己纠正。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生活中不乏有那些自私自利的学生,但是只要知道自己的自私自利的心理是错误的,勇于去改正就是个好学生。其实,自私自利的改正并不难,只要多去关心周围的人们,心理自然就美好了。

7.自产自销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所谓自卑,是指一种通过不合理的方式,尤其是过多地与他人进行不科学的比较而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惭形秽的心理体验,是一种较低的自我评价。拥有自卑心理的人通常经不起较强的刺激,心理承受力较脆弱,做事不自信、顾虑重重、多愁善感,常处于孤僻状态,总是畏首畏尾或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一点主见,一旦遇到错误或是有些事情没有做好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而造成的,尤其缺乏人际交往。

自卑心理对个体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学生时期对社会各方面的信息还都没有较好的判断能力,具体到人际交往方面,总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很差”,“语言表达能力也不行”,“别人不喜欢我”等等。有这种观念的中学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身边的人,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发现不了自己的优势,对别人的说法、评价过分在意,而且特别希望取悦他人,当然在人际交往上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

调皮的王强在初中一年级时出于玩笑,把同桌新买的手表藏了起来,同桌非常着急的找心爱的手表,王强却觉得有非常意思,因为没有及时交还同桌手表,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在他的书桌中找到了。此事,被同学们一致认为他是小偷,之后也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做朋友了,一看到他就叫他小偷,在老师与父母得知此事后也对他进行了责骂甚至体罚。慢慢地,王强的身边没有了朋友,而且做任何事情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同学们的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开始害怕去学校,无时无刻都想逃离学校。虽然之后为此换了学校,但他对学校的害怕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他的学习与正常的生活,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客观的看,王强是因为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害怕去学校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王强所表现出来的“厌学”害怕同学们的白眼与辱骂,完全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原本是一个玩笑,但却使同学们对自己有了错误的评价,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之后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有过低的评价,对自己没有自信,悲观失望的心理总会使自己轻易放弃某件事情,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事实上是比较复杂的,是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家庭的责骂、同学的白眼、社会的舆论等都使王强受到了过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在之后的生活中,王强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地不断加强,导致了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伴着这种消极的自卑心理,智力、做事能力、人际交往等都表现的不如别人。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卑心理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性格上的一种缺陷,一旦形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总觉得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而导致心理上产生胆怯、忧伤、失望的心理障碍。

当一个人的自尊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不能恰如其分地展现自己的特长,此时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尚未成熟地中学生时期。当中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后,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能力得不到重视时就会开始自闭,原本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事情,你们也总会认为“我做不到”而放弃争取。

一般引起中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外貌和体形。如五官不够端正,过瘦、过胖、口吃等缺陷造成的;比如,因为班中有位中学因身材不好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且认为同学们看不起他,使他认为自己的言谈举止及人际交往能力均不如别人。

2.社会环境。如出身贫寒,经济条件差,学历低等。

3.生活经历。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

中学生的自卑心理常具有敏感性和掩饰性,你们总是从别人的言谈举止中寻找与自己有利的评价;因为总是担心被别人知道自己的缺陷,常常刻意的掩饰或否认,从侧面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

拥有自卑心理的中学生,常具有以下几种心理缺陷:对一切事情过于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没有自我形象,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掩饰自己的弱点;没有正确的竞争意识;一心倾向于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里,缺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有严重的孤独感。

如今,中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由于处于中学生时期过分渴望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则并不乐观,经研究发现,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却使人担忧。1997年在对500名中学生调查中发现,其中73.3%的学生有交往困惑或障碍,其中有57.4%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心理障碍,由此而导致之后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后的人际交往与自卑心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中发现,自卑心理与人际关系和谐存在着重大的关系,即自卑心理越严重的人其人际关系和谐程度越低。

可见,人际交往的问题在中学生中具有普遍的影响力。造成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这种不乐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个体自身的一些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其中羞怯、恐惧、自卑、嫉妒心理等都是引致中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而自产自销的自卑心理是较为突出的一个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1.要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进而消除自卑心理。因为中学生的心理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打击,因而要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不光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还要如实地发现自己的长处,否则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变的堕落并产生自卑感。曾有这样一句格言深受马克思的赞赏: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试,你一定能发现,自己并不注定比别人矮一截。只有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才能消除自卑心理。

2.面对挫折,走出自卑的阴影。人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往往和心理封闭有关系。而心理封闭又往往是在再现自己过程中受到挫折而导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在失败的基础上才得到的,失败之后不要气馁,总结失败的原因,使自己积极的去对待。继续用自信与表现自己,去承受厄运的挑战。

3.克服自卑心理,重拾自信。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关键在于思想上的转变。在与人相处中,要善于表现自己,做到扬长避短。选择适时的机会发挥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优势,尽可能的表现自己。这样,就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找回属于自己的天地,从此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总之,中学生要克服自卑感,就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优势与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积极的发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中学生要克服自卑心理的障碍,关键就是思想上的转变。客观的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正确评价他人的优势与劣势,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让自己变成一个受欢迎的人,从而恢复自己的自信。

8.过分羞怯影响正常发展

羞怯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逃避行为,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因怕羞故意躲避;有的人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一讲就会手足无措、脸红舌硬。在心理学上都称为怕羞心理。有人做过调查,在1000名女孩中,约有35%的人都认为自己有胆小怕羞的心理。青春期的女孩,与男孩相比,更容易受到羞怯情绪的困扰。即使是男孩,不像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也常常会因为自己的羞怯心理而感到烦恼。

羞怯的心理每人都会有,只是轻重不同而已。从心理学角度看,羞怯是内心深处的胆怯、自卑、不自信等常见的外在表现。时间久了,会形成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使中学生得不到健康的成长。

“从小我就非常内向,平时见人就脸红,更为严重的是,我几乎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每当老师上课提问时,我都把头埋在书里,不敢抬头与老师的目光对视。而一旦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我就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有时还浑身发抖。我记得有一次班会,老师要求我上台给大家唱首歌。我低着头半天发不出一点声音,我感觉全班同学的眼光都在盯着我,那一刻,我恨不能从地缝里钻进去。虽然大家鼓掌给我鼓励,但最终我还是一声不吭地从台上跑了下来。”

羞怯心理产生的原因

陌生的场合让中学生有时不愿意去接触,很多的时候你们其实也是很想去接触一些事物的,但是有时只是“情非得已”,其中是有原因的:

1.家庭环境的影响。据有关人士调查,大多数有羞怯心理的中学生,其父母也存在着一定的羞怯情绪,在别人面前说话或办事表现得畏畏缩缩。另外,因为父母经常打骂或责备你们,这样不仅使你们缺乏交流和亲情,还会让自己认为比别人低人一等,由此产生羞怯自卑的心理。如果父母经常否定你们,从不或很少表扬和鼓励,就会造成你们自卑的心理;或者父母对你们过度照顾,不让你们参加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使得你们的交往能力减退,这些都会造成你们在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

2.害怕心理。有的中学生特别害怕别人的亲近,对别人不信任、多疑,担心接触多了被别人知道自己的内心世界。

3.有时是学校环境导致的。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成长因素。因为成绩好坏的差异,往往会受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或责备,时间长了就形成害怕、羞怯的情绪,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不敢与他人交往,用退缩或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4.对环境的适应。对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不适应,缺乏特殊的社交技巧,无法进入社交氛围,从而产生羞怯的心理。

5.缺乏自信和实践锻炼。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本领,属于能力平平之辈,因此你们在交往中没有信心,患得患失。长期的谨小慎微不仅使你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使你们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加之多数学生生活环境比较顺利,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些往往是导致害羞的重要的原因。

6.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本身天生个性属于内向、害羞者,那么你们就容易出现害羞、怕生的个性。

7.不安全感作祟。你们在小时候会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如果此时不注意影响他,容易造成你们对人产生畏缩、不信任感,而间接影响你们日后与人相处的关系。

8.个性差异。每个中学生的个性气质都不相同,有的内向、害羞、退缩;有的则是活泼、大方。如果你们生性内向、害羞或胆小,必然比较容易怕生。

9.挫折的经历。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害羞的成人在儿时并不害羞,但是在长大后却变得害羞了。这可能与遭受过挫折有关。这种人以前开朗大方,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屡屡受挫而变得胆怯畏缩、消极被动。

10.太在意形象。处在青春期的你们不仅注重自我形象,而且还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关心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但如果这种过于超出常态,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一种心理上的束缚,以致不恰当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怕与人交往,怯于在公开场合讲话。即使在和他人交往时,也会表现得无所适从、语无伦次,不但不能畅所欲言,反而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有时和朋友也不能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无法正常沟通。

如何克服羞怯的心理

1.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羞怯是内心不安的一种反映,它也是人的自卑感在作怪。自卑感的产生源于对自身盲目的否定。自卑感是自我意识的消极因素。羞怯者应认识到,人人都有其优势和长处,也有劣势和短处。那么不妨画一张表,标明自己的优缺点,牢记自己比他人优越的地方,确认自己是有才能的,然后便充满自信地去参加社交活动。经过一段时间,自卑心理便会逐渐消失。这样做实际上是自信心的培养与锻炼。要让别人承认自己,必须先得到自己的承认。不要对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太敏感、太介意,要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自问一下:“我真的不如人吗?”“我真的不能向他人那样交谈、处事吗?”如果不是这样,你就无须为此担心;如果真是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今后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进上即可。

2.松驰训练法。当你的心理感到紧张、心跳过快的时候,可以转换一下视线、变换一下姿势、说两句寒喧之类的话,这样就可以克服羞怯心理。

3.提高社交技巧。中学生往往会出于羞怯而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因此也不去交友。这时就要鼓励自己多结交朋友,让自己在生活中找个没有羞怯心理的伙伴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其次,要多参加有益的公众活动,如果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就会很容易摆脱羞怯。

4.模仿法。经常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模仿一些泰然自若、善于交际、活泼开朗的人的言谈举止,对照自己的弱点加以克服,并根据自己的气质形成自己的风格。

只要我们勇敢一些,坚持用以上的方法来训练自己,就能克服在和人打交道时的羞怯心理。

5.要有克服羞怯心理的勇气和意志。许多中学生想要改变自己这种不受人欢迎的羞怯个性,却缺乏这种勇气和意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著名人物都曾有过羞怯心理,如美国前任总统卡特及他的夫人、英国的王子查尔斯、著名的女影星凯瑟琳·赫本等都曾坦率地承认自己曾经是一个十分怕羞的人。可是,经过他们有意识的磨练,最终克服了羞怯心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最后都成为了社交界的明星。所以,有羞怯心理的中学生,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用持之以恒的态度,一定能战胜羞怯心理。

6.勇于和别人交往。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如邮递员、售货员等问好;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

7.挖掘自己的特长。中学生要善于挖掘自己的特长,使自己在某个领域中成为最优秀的。有很多中学生因为孤陋寡闻、平庸无能,造成与别人没有话可说,并且对自己的成就也不欣赏。如果中学生能够在某个领域中掌握常人所没有的知识和技巧,那么,就会因为自己的一技之长而增加自信心,从而,结交更多的朋友战胜羞怯心理。

8.多参加社交活动,千万不能采取回避态度,要在实践中掌握克服羞怯心理的有效方法。要在与人接触中,学会如何对待别人的问候或恭维,如何与陌生人进行开场白,学会如何让谈话继续下去或中止谈话的技巧。锻炼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本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多参加文体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的圈子,这样你会在各种活动中自然地消除羞怯心理。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中学生要善于挖掘自己的优点,努力地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对一点施展自己的空气,保持一个很乐观的心理去学着面对这个社会,那样从此就在也不是一个羞怯的人了。

9.虚荣心的膨胀

虚荣是指表面上的光彩,就是追求表面光彩的心理。虚荣是自尊心过分的表现,虚荣心是对荣誉的一种过分追求,是道德责任感在个人心理上的一种畸形反映,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其本质是利己主义的情感反映。

社会生活中的虚荣心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一种病态的自我吹捧、说大话、吹牛等一系列过激的手段来表现自己,有的隐藏自己的缺点,张冠李戴,把别人的优点好处统统添加在自己的头上,而这种人往往很难交到朋友。

爱好美术的邢某到北京清华美院培训班学习。培训期间,家境贫困的邢某发现了他与班上同学在生活、物质上的差距。于是,邢某先后4次盗窃隔壁宿舍3名同学的钱款共1800元。为满足虚荣心,邢某将所窃的钱财用于请同学吃喝。邢某突然的阔绰和大方,使丢钱的同学产生了怀疑,并向警方报案。

虚荣心理产生的原因

虚荣是一种很不好的社交能力。但是往往中学生随着年龄的逐渐变化,不少虚荣心还是避免不了的。并且经常产生虚荣是由于:

1.面子观念的驱动。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对面子的珍惜和爱护是昭示和维护自己荣誉、身份、地位的直接表现。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受到维护面子的心理训练,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而这种思想从小就根植在了中学生的心里。因此,中学生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跟别人比吃、比喝、比穿等等,有钱人比车、比房、比待遇、比排场等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有的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别人的眼球,以求别人的羡慕和赞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虚荣心与戏剧化人格倾向有关。爱虚荣的人多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的情感,待人处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3.掩盖心理缺陷。拥有虚荣心理的中学生,往往是为了掩盖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虚荣心较强者,大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想方设法,竭力追求浮华。

4.不正确的价值观。由于中学生对道德品质认识的不够深,对人格的重要性不明了,会盲目地追求或显示自己的虚荣心,这种庸俗的思想行为往往只能迎来鄙视的目光,而受不到别人的尊敬和信赖。

如何克服虚荣的心理

1.要做到自尊与自重。要做到自尊与自重是克服虚荣心最起码的标准。做人要诚实、正直,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理满足,不惜用人个来换取。有的少女为了满足物质的需求,牺牲自己最宝贵的贞操,是值得深思的。只有把握住自尊与自重,才不至于在外界的干扰下失去人格。

2.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对低级庸俗事物就越不会注意。一位名人说得好:“虚荣者注视自己的名字,光荣者注视祖国的事业。”

3.对荣誉要有正确有认识。我国古代诗人屈原说:“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假。”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正常的,但这种尊重的基础是自己的有所作为,而并非无所作为、弄虚作假。否则,即使眼下得到尊重,终有一天也会露出麒麟皮下的马脚来。

4.增强自我意识,不计较他人议论,“人言可畏”和”谗言毁人”那都是他人的事,管不了人家,还不知道自己。只要自我意思强了,他人之言你不会在意得。只要自己做对了,”可畏”之言,自然就会消失。

5.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包括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清晰的认识。过高估计自己的长处,实际生活中达不到;过低估计自己的短处,实际生活又难以尽免,都会产生虚荣做法,承认自己有这么多长处,坦白自己有这么多短处,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虚荣心理的基础就会大大削弱。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中学生时期,不要太追求虚荣,丰厚的物质享受只能助长内心的不良心理,所以,对物质的满足不要太多,只是适当就好。此时,要学会把握好自己的行为,杜绝那些徒有虚表的物质,学会自我俭朴才是最好的人生享受。 xWvb2GmU4+XDyYqhCcaA4uDBnmju9CzVBE+hyZo2z8ZbWWl0TqV7fGTf51afBX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