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人。生于威尼斯。公元1271年随其经商的父亲和叔父启程来中国。经过三年半的艰辛跋涉,到达中国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在这里他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盛情款待和重用。他在元朝任官职17年,曾出使国内外各地。1295年他回到威尼斯故乡。后因参加意大利城邦间的战争而被捕入狱。在狱中经他口述,由作家鲁思梯谦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

少年中国梦

小马可于1254年降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城。降生时,他的爸爸叔叔已经出海去经商,走后十五年未归,所以,小时候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爸爸、叔叔。

由于妈妈不幸病逝,这个象孤儿般的孩子,多亏婶娘的抚养关怀,娘儿俩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马可·波罗一家经商为业。自从十三世纪初,蒙古成吉思汗西征后,东西方的交通和贸易,又逐渐兴盛起来,地中海东部地区,便成为到东方去重要出发之地。意大利因为地理条件的方便,积极参加了对东方的贸易。身为意大利威尼斯人的波罗家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加入到东方旅行经商的行列之中。

1253年,小马可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叔玛窦(dou)·波罗,乘船离开威尼斯,到达君士坦丁堡去做珠宝生意。此时,尼古拉·波罗的妻子已经怀孕,等到小马可诞生时,其父叔已经在海外了。

马可是他的名字,波罗是他的姓,十五岁的他,每天熟练地摇着橹橹(lu):拔水使船前进的器具。驾驭着一条威尼斯特有的尾巴翘起的小船,以运送客人和货物为生。

威尼斯城是由一百二十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的城市,数以百计的桥梁,把岛屿连接成一片。运河纵横交错在栉次鳞比栉次鳞比(zhi):像鱼鳞和梳齿那样密密地依次排列。的大、小建筑群之间,水上交通四通八达。这个水上城市的居民乘坐那翘尾巴的凤尾船,就如同我们现在骑自行车一样,自由地在城市中驰骋往来。对威尼斯人来说,河流就是街道马路。

小马可常到大船停靠的码头旁,等候大船下来的客人和货物,然后送到家中或别的地方,得到报酬和婶娘生活。

每当他到码头看到远航归来的大船时,常在心中想起自己的爸爸。尤其看到欢迎的人群,各自接到自己的亲人,听到欢乐的呼喊亲人的叫声时,小马可心中升起了酸酸的凄楚情感。

有时,他想:爸爸和叔叔至今不归,许多商船一出海就再也没回来,难道爸爸和叔叔发生了不测……?否则已经出外十五年了,为什么至今仍杳(yao)无音信呢?时间真是太长了。想到这里,小马可绝望了,泪水流淌下来。但是,每当大船回到威尼斯时,他仍然去码头接送客人和货物。除了迫于生活外,内心深处总想看到爸爸远航归来。

童年的马可想念最深的是父亲。他开始上学读书了,认识一些字之后,见到地理名词他就用心记下来,见到有图的地方就喜欢。他在书本上知道了什么是欧洲,亚细亚在哪里,君士坦丁堡在威尼斯的东方,热那亚在北方。他竭力想像着东方是什么样子。那里有教堂吗?有牧师吗?父亲在那里找到黄金和珠宝了吗?找黄金珠宝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妈妈告诉他,爸爸和叔叔会回来的。这坚定了马可见到父亲的决心。他常安慰忧愁的母亲:“您不用着急,等我长大了,一定到东方把爸爸找回来,还给您带一大堆黄金珠宝。”每当此时,母亲就对他说:“黄金珠宝有什么用?你爸爸安全回来比什么都好。”

波罗兄弟把自己知道的有关欧洲的情况都向忽必烈作了介绍。他们告诉这个穿着黄袍子的威严的皇帝,西方有国王,有教皇。国王管理一个国家,而教皇却可以管理一个地区。在西方,有不同的教派,比如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在同一种宗教中,又有不同的派别。不同的派别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每一方都把对方说成是异教,都想通过武力把对方消灭。所以,在西方发生的武力冲突中,不仅有为争夺地盘进行的战争,也有为教派进行的战争。忽必烈很喜欢听这些事情。尽管在波罗兄弟见到忽必烈之前,也曾有过西方的传教士和个别商人到过中国,可是,那时的忽必烈和他的父兄们正忙于战争,没有精力了解西方的事务。所以,在波罗兄弟之前,也没有一个西方人受到过中国皇帝如此认真的接见和询问。

经忽必烈允许,波罗兄弟在中国展开了他们的生意。几个月之后,他们赚到了大钱。当腰包塞满时,他们就开始想家了。这一天,波罗兄弟听说忽必烈的一支军队打了大胜仗,他正在兴头上。于是,两兄弟就乘机向他提出了回国的要求。忽必烈当即表示同意,让他们确定启程的日期后,向他报告一声。

波罗兄弟就要启程回国了。忽必烈除了向他们赠送了不少丝绸和黄金作礼物外,还托他们给罗马教皇捎去信函(han),请教皇派100名有学识的教士来中国进行交流。同时,忽必烈还告诉两兄弟,欢迎他们随同教士代表团再次访问中国。波罗兄弟答应了忽必烈的要求。随后,忽必烈派了一支军队,护送他们一段路程,还送给他们一块金牌(在元朝军队统治的地区,只要他们出示皇帝颁发的金牌,就可以顺利通过任何关卡(qia)。波罗兄弟带着丰厚的礼物和在中国购买的黄金、珠宝,愉快地上路了。此时,成吉思汗的子孙已经征服了波斯和两河流域,在亚洲西部建立起隶属于元朝的伊儿汗政权。元朝政权建立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在主要交通干线上设置了驿站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在通往西方道路上,中断了约6个世纪的丝绸之路又恢复起来。道路通畅,再加上皇帝金牌,波罗兄弟一路顺利。

当马可的父亲和叔叔每天看着赚来的金银珠宝心花怒放的时候,马可和母亲却在饥饿中挣扎:虽然是商人之家,可是,当时战乱不断,生意也不好做,店铺赚不到钱,还要付给雇员工钱。马可的母亲知道自己没有办法使商店兴旺起来,就把店铺关了。商店关掉之后,他们母子失掉了经济来源。波罗在家时积攒下来的一点钱也很快用光了。为了养活儿子,马可的母亲决定去给人家当女佣。

马可的母亲是个小封建领主的女儿,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小过着富裕优雅的生活。当初嫁给波罗时,原本想依靠这个富有的商人,能过舒服日子,可是,波罗的失踪打碎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她不得不为生存而发愁。丈夫失踪后,她本可以重新嫁人。凭借她良好的教养和封建领主子女特有的气质,找一个能养活她的丈夫是不困难的。亲友们中不时有人来劝说,让她改嫁。然而,每当她看到可爱的儿子时,就想起了亲爱的丈夫。她相信丈夫没有死。对丈夫的期待和对儿子的热爱,使她打消了另嫁他人的念头。

孤儿寡母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为了不被饿死,马可的母亲开始给一些富裕人家当女佣。她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到雇主家为主人做饭、洗衣、打扫家庭卫生,有时还为雇主家侍候病人。晚上回家时,她累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童年的马可,每天早晨送妈妈离开家门,晚上又站在门口盼妈妈回来。他开始懂事了,知道妈妈很累,也知道妈妈这样做是为了他。所以,马可从小就很听话,也很乖。妈妈有什么愿望,只要给个暗示,马可就立即执行。看到妈妈每天劳累的样子,马可提出去当童工,挣钱养活自己和妈妈。可是,妈妈坚决反对,要他好好读书,将来作大事,至少要做到振兴父亲的家业。马可遵从了妈妈的意愿,一心读书识字。

马可背上母亲亲手缝制的书包上学了。来到同学们中间,马可才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穷人。别的孩子穿得整整齐齐,头发梳得光光的,有的身上还洒着香水。而马可则是一副寒酸的样子,裤子上有补丁,鞋子破得露出了一只脚趾,头发也没有人帮助梳理,乱蓬蓬的。上学第一天,马可就成了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有的骂马可是个乞丐,有的骂他是捡垃圾的。在学生们排座位时,谁也不愿挨着马可坐。

放学回家后,遭受了深深伤害的马可,本想跟妈妈诉说一天中受的委屈。可是,当看到妈妈疲惫(bei)不堪的样子,马可咬牙忍住了。他想,不能再让妈妈伤心了,她已经很累了,自己应该替妈妈分忧,而不该让妈妈为他担心。懂事的马可,自己忍下了屈辱,在妈妈面前什么也没说。

刚刚走进学堂的时候,马可仅仅是遵从母亲的意志来读书,他并不知道读书是为什么。在他的心中,是为了母亲学习。他每天学习都很刻苦,读书特别认真。他觉得不这样做就对不起母亲。马可是聪明的,在学习中逐渐表现出特有的灵气。在老师组织的各次考试中,马可几乎每次都得第一名。每当考试得了第一名,他回家后就高兴地对母亲说:“我又给你拿回了第一名。”每次听到儿子这样说,母亲的苦累都一扫而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可逐渐明白,学习不光是为母亲,也是为自己。一天天长大的马可,学习起来很刻苦。当时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宗教、数学、逻辑、语言文字等。不管什么课程,也不管有没有兴趣,只要是老师要求的,马可都认真学好。聪明加刻苦,使马可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各种考试中,他的学习成绩几乎都在前三名。优秀的学习成绩使马可不仅获得了老师的喜爱,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尊敬。尽管马可穿戴是那样破,脚趾还是常常露在鞋子外面,裤子上的补丁更多,然而,同学们再也没有人瞧不起马可了。

孩子的聪明懂事,给母亲带来极大的安慰。这个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在劳累中患了不治之症。她一天天撑着,等待儿子的成大。

马可在学习成长中,有时想起父亲。不过,他想父亲绝不是怀念他,而痛恨他。马可认为,是父亲害苦母亲。如果不是他的失踪,也不会给母条带来如此大的痛苦。出于这种思想,在学习各门课程的时候,马可逐渐对语言和地理发生了兴趣。在母亲的灌输下,他了解到,父亲是到东方的伊斯坦布尔等地作生意了。因此,他对东方的波斯语、土耳其语很感兴趣,同时,也逐渐迷上了地图。

正当马可期盼着早日长大成人,以便好好孝敬母亲的时候,母亲病倒了。在亲友的帮助下,马可请了威尼斯城最好的医生。但是,母亲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在马可14岁时,她终于撑不下去了。临终时她对儿子说,一定要找到父亲的下落,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说完她就闭上了眼睛。

母亲的死对马可是个巨大的打击。然而,他没有消沉,也没有倒下。这个14岁的少年记住了妈妈的话,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一定要找到父亲。他在亲友的帮助下,埋葬了母亲,又继续上学读书了。

1269年,马可已经是个15岁的小伙子了。母亲已经去世,亲戚帮他料理生活。这一天,家里来了两个大胡子陌生人。马可不认识他们,就把亲戚找来。那位亲戚费了好太的劲,才疑惑地问:“你们是尼古拉·波罗和马窦·波罗?”两个陌生人立刻回答:“是我们俩。你是谁?”波罗兄弟问。他们也不认识到自己家来的这个年轻人。“我是你们的堂弟。你们走的时候,我才十几岁。”那个亲戚自我介绍说。“那么,这个小伙子又是谁?”尼古拉·波罗指着马可问。“他是您的儿子。您怎么连亲生儿子都不认识啦?”堂弟惊讶地说。“我走的时候还没有儿子呢。”尼古拉一边解释一边说,“你叫什么名字?你妈妈呢?”“我妈早死了。”马可对这个被称为是他的父亲的人并不热情。“马可,你天天盼望父亲。这就是你的父亲。”马可的堂弟说。

“儿子,真是我的儿子?”刚刚缓过劲来的尼古拉这才表现出惊喜。他想上前抚摸马可,马可却躲开了。一个半大小伙子,很难立刻接受一个陌生人作父亲。

堂弟向尼古拉介绍了这些年家庭的遭遇: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他们走后几个月,尼古拉的妻子就生下了马可·波罗。过了几年,尼古拉的妻子因病去世了。马可成了孤儿,靠亲戚朋友供养。他还说:“马可这孩子很聪明,上学很用心。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念叨着,长大后要到东方寻找失踪的父亲。现在好啦,终于把你们盼回来了。”

听着这位好心人的叙述,尼古拉和马可都流下了热泪。尼古拉先说话了:“孩子,爸爸对不起你们,这些年让你们受苦啦。”然后,他又说:“我们能活着回来也是万幸,当年本想到君士坦丁堡搞点生意,可是,那里的生意不景气,就听了人家的话,向东方发展。结果,我们进入了匪盗猖獗(jue)的地区,一呆就是3年。要不是一个好心的领主把我们带到东方,我们兄弟俩可能早就死在土匪的刀下了。”

“你们回来就好了,马可总算有了亲人。”堂弟安慰说。

这时,马可的情绪也有了转变,他出去烧水,准备让父亲洗浴。尼古拉则开始观看阔别了15年的房子,重新拾起淡忘的记忆。他想起了离家时满眼热泪的妻子,想起了当时还健在的父母。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想到这些,他潸然潸(shan)然:流泪的样子。泪下。

经过几天的共同生活,马可·波罗开始接受尼古拉这个父亲。他从尼古拉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看到了慈祥,也把尼古拉与15年来想像中的父亲联系到一起。尼古拉不但早就接受了这个儿子,而且,他打心眼里喜欢马可。这不仅是由于血缘关系,还因为马可聪明勤快,善解人意,是个懂事的孩子。

父子俩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关系越来越密切。尼古拉这才把从东方带来的金银珠宝拿出来。他向儿了展示了忽必烈皇帝送给他的金元宝、大颗大颗白色的珍珠以及透明的金钢钻石。他一面掏出行囊(nang)中的贵重物品,一面向儿子介绍美丽的东方。他说,这黄金多么纯正。皇帝的龙椅是用金子做成的,上面镶了许多珍珠。那龙椅金光闪闪,耀眼夺目,让皇帝的臣子们不敢正眼观看。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上面也镶满了珍珠和金片,亮闪闪的,非常好看。马可对父亲带回的金银珠宝并不怎么感兴趣,珍宝再多,也不如母亲活着好。可是,父亲讲述的故事却吸引他,使他对东方产生了神秘感。他认真地听父亲讲,偶尔也插一两句话。他问父亲:“皇帝的椅子这么好,那么,他的房子是用什么造的呢?”

“皇帝住的房子很多很多。有的房子是用贵重的材料造成的,尖尖的房顶上金光闪闪,还有各种颜色。有的房子是用木头和羊毛毡做成的,里面漂亮舒适。这种房子只是在草原上使用。皇帝住的房子多得数不过来……”尼古拉向儿子讲述着在东方的见闻。

“皇帝一个人住这么多房子干吗?”马可问。

“皇帝可不是一个人呆在皇宫里,他娶了好多妻子……”尼古拉说。

“有好几十个吗?”马可接话道。

“几十个?皇帝手下的贵族都有几十个妻子。皇帝一个人娶了好几百个妻子,这还不算多。有的皇帝一生娶了上千个妻子。这些妻子不是一下子都娶进宫的,而不断地补充。这些妻子的地位是不同的。最高的等级叫皇后,其次是贵妃,再次是嫔妃,还有地位更低的,我就说不清了。”

“中国皇帝在家里有这么多财宝和妻子,不担心有人偷盗吗?”马可以一个孩子的天真,为皇帝的财产和女人的安全担心起来。

“中国皇帝不仅有财宝,有一大群妻子,还有庞大的军队。在这些军队中,有一支是专门保卫皇帝和皇宫的。保卫皇宫的军队叫御林军。守卫在皇帝身边的人叫作‘大内侍卫’。他们武功高强,刀枪不入,什么兵器都能耍,能够飞檐走壁。有他们保卫皇帝和他的妻子们,再凶悍(han)的强盗也无法接近皇帝。所以,中国皇帝很安全。”尼古拉兴奋地告诉儿子。

“你没跟他们学一点中国功夫?如果有大内待卫的功夫,外出经商遇到强盗时就不怕啦。”马可兴奋地说。

“是啊,要是有真功夫,就不怕强盗了。只可惜,爸爸只会经商,不会武功。”尼古拉不无遗憾地摇摇头。他边说边拿出一块深色的丝绸,对马可说:“用这块布料给你做件衣服怎么样?”

“哇,好漂亮!在威尼斯,最有钱的人才敢用这种布料做衣服。”马可摸着柔滑的布料,高兴地说。在父亲回来之前,他作梦也不敢想自己能有一件丝绸衣服。

“在中国,有很多很多的丝绸,在富裕的人家,大人孩子都有丝绸衣服。”尼古拉向儿子宣传中国富有。

“你再去中国时一定要带上我。我也要见识见识那里的人和财宝。”马可向父亲要求道。

马可的话使父亲脸上显现出畏难的阴影。他摇了摇头说:“中国是很好,可是,这遥远的路途实在让人害怕,漫漫沙漠,雪域高原,兵灾匪祸,随时都可以索去人的性命。我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要到那遥远的东方去的。”

听父亲这么一说,马可刚才的兴奋劲儿,一下子消失了。

尼古拉注意到了儿子的情绪变化,可是,旅行中可怕的经历,还深深地记忆在他的脑海中,这九死一生的旅途是不能轻易踏上的。为了安慰儿子,尼古拉说:“卖掉我们带回来的金银珠宝和丝绸足可以使我们成为威尼斯的富商。有了钱,咱们在附近做生意就行了,何必再去冒险呢?”

马可·波罗最感兴趣的是探险和旅游。他对钱财并不在意。父亲的话并没有使他高兴起来。

尼古拉见儿子扫兴的样子,就主动找话说:“其实,中国皇帝还是欢迎我们再次到中国去的。我们离开中国时,他还给教皇写了信,邀请教皇派100人的使团访问中国,让我和你叔叔随同前往。如果我们想去,还是有机会的。”

“既然中国皇帝邀请我们去,还是再去一次吧。”马可迫切地对父亲说。

“我和你叔叔刚刚回来,让我们休息一段时间。等体力恢复后,我们再把生意料理一下,筹备一些路费。一切准备好了,我们再去中国。”尼古拉对儿子说。

看到父亲改变了主意,去中国又有了希望,马可马上来了精神。他问:“什么时候把中国皇帝的信给教皇送去?”

“不急。如果把信送去,教皇要求立刻就动身去中国,怎么办?我们还没准备好呀。等我们把准备工作做好了,再把中国皇帝的信交给教皇也不迟。教皇看了信,即使要求马上动身,我们也不怕了。”尼古拉安慰儿子。

马可开始盼望启程去中国了。

来自中国的传奇

尼古拉本想利用从中国带回来的金银财宝,在威尼斯做长久生意。可是,仅一年多时间,他就把从中国赚回来的钱赔得差不多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还是中国的钱好赚。于是,尼古拉就和弟弟商量,再去中国一趟,以便到那里赚更多的钱回来。弟弟同意哥哥的想法。他们俩又开始准备中国之行了。

尼古拉·波罗把中国皇帝忽必烈的信呈给教皇,并转达了中国皇帝的问候。看来,教皇对沟通与中国的关系不感兴趣,也没有到那里传经布道的打算,所以,他没有接受派100名传教士到中国的邀请,仅仅象征地派出了两名很一般的修道士,随同波罗兄弟到中国去。

尼古拉·波罗就马可这么一个儿子,他知道去中国道路的危险重重,想把儿子留在家中。他这个念头一暴露,立刻遭到马可的强烈反对。这个急躁的年轻人,甚至以断绝父子关系相要挟。无奈,尼古拉只好同意儿子一同去中国。

1271年,马可随同父亲、叔叔,踏上了去中国的道路。这一年,马可·波罗17岁,是个结实精明的小伙子。而他的父亲和叔叔显然有些老了。他们看上去远不如马可精力充沛(pei)。波罗一家三人,外加两修道士,一行五人,各乘一匹马。他们还学蒙古骑兵的作法,另外用三匹马驮随行的物品。当波罗一行离开威尼斯时,除了亲友,没有其他人前来送行。因为他们是私人团体出国,出国的目的是为了做生意,而不是外交需要。所以,在威尼斯城,波罗一家再次去中国,并没有任何人的注意。对他们准备去的地方,威尼斯人既不想了解,也没有兴趣。

波罗一行先乘船走水路,穿越亚德里亚海,再往南行,穿过地中海,到达阿拉伯地区的阿克,这里距离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不远。他们在海上漂泊了几个月,没有遇到太大的风浪,也没有被海盗袭击,总算平安地走上了陆地。

不久,一场战争打乱了马可·波罗他们的路线。巴比伦苏丹的邦多克达里统率大军入侵亚美尼亚。大片的国土遭到蹂躏蹂躏(li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道路不通行,使商旅们惊恐万状,连两位教皇特派的传教士都弃命而逃。然而,战争丝毫没有使马可他们畏缩怯步。查看过一张褪(tui)了色的地图之后,他们决定从陶里斯沿着荒凉的群山前进。这一路,他们换上了骏美的波斯驴子,因为在这荒无人烟、水草匮(kui)乏的地方,驴子比一般的马匹和骡子更能忍受疲劳,更容易饲养,也更能驮载较重的物品,走较长的路程。这样他们很快到达了美丽而古老的城市亚斯迪,然后花了8天的时间,横穿了一个大平原。沿途虽只有一个居民点可供旅客歇脚,但枣椰成林,鹧鸪(zhegu)成群,这引起了马可打猎的兴趣,他不一会儿就成了打猎的行家。继续前进,穿过波斯南部起而漫地区起伏的群山,那里夜间的气温会降至冰点,寒风呼啸着穿过山谷和隘口,犹如撒拉逊人的弯刀。他们顶风奋力向前,攀下悬崖,继续向南。白天,他们忍受着骄阳的曝(pu)晒,蚊蝇的叮咬,以30公里的速度行走,向着波斯湾东面尽头的霍尔木兹前进。

这段行程上,马可他们最惊险的遭遇要数身陷黑天迷雾的那次。所谓黑天迷雾,实际上是干雾和挟着沙尘的燥热旋风结合而形成的,此雾一起,顿时遮天蔽日,黄沙扑面,眼前黯(an)然,即使咫(zhi)尺之遥,也很难彼此看见。当地的卡闹纳斯人,就是仰仗熟悉的地形,以迷雾为幌子,肆无忌惮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无所畏忌。地抢劫过往商旅,致使那些没钱赎身的商旅沦为奴隶。这一次从卡闹纳斯人的魔掌死里逃生,要归功于马可他们坐骑的矫健和神速。趁着迷眼狂沙中混杂一片的嘶喊声,马可一行向康萨尔米城堡而去,而与他们结伴同行的商队却多遭不测。

盛夏的一个下午,经过长途跋涉的马可一家疲惫不堪地走进了霍尔木兹城。但奇怪的是整座城根本没有传闻中的繁华熙攘,曲折的大街小巷上垃圾成堆,污秽(hui)肮脏,行人零落稀少,偶而见到的人也好像在梦游似的。城池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笼罩着令人沮丧的气氛。一会儿,火焰般的灼渴使马可他们浑身虚软无力,感觉自己像是被雨水浸透的泥塑,随时会化成一摊酥泥。原来那里正值热风盛行的季节,城内的居民都陆续移居海滨或河边避暑,栖身于水上小屋去了。这种房子是用柳树桩钉在水里,围成一圈,将水淘干,然后用褐色的柳条搭建起来的,颇为雅致。屋顶上盖着巨大的尖形叶子,房子整齐地沿河散布在枣椰树荫凉的枝叶下。居民为了躲避热风的侵袭,每日从9点到中午栖息在那里,一旦热浪滚滚,炎气逼人,他们便赶快跃入河里,全身泡在水中,直到下颚为止。热风袭来,也将马可他们赶入河里。

浸泡在清凉沁(qin)人的水中,马可听到居民们对热风交头接耳的议论,其中有一件事令人毛骨悚然。那是不久前,由于霍尔木兹的统治者不愿意向起而漫纳贡称臣,起而漫决定乘大部分居民出城避暑,调兵突袭霍尔木兹,强迫其就范。他派出1500名骑兵和5000名步兵,取道雷奥巴尔,半路上由于被向导耽误了,没有在夜幕降临之前抵达目的地,只好在相距霍尔木兹不远的一片小树林里宿营。次日清晨,正当他们预备进攻的时候,突然热风袭来,结果全军都被热浪窒息而死,甚至连一个报信的人也没有逃出来。待到有人发现,尸体已被热风烤焦,惨不忍睹,幸好没有酿成瘟疫瘟疫: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

在霍尔木兹逗留的几天里,马可四处向当地人询问有关下海船只的情况,得知当地的造船技术非常差劲。由于当地的船只选用坚脆木料,用洗净晒干的椰绳缝联船板,但船底不涂沥青,只涂一种用鱼脂制成的油,而且船上没有铁锚,只有水底缆绳,致使船只在印度洋上稍遇风浪,便时常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与父亲、叔父商议之后,他们决定放弃出海的计划,待热风退去,仍由陆路向东方挺进。

稍事休整的马可一家重又回到了举步维艰的旅行。在当时落后的交通及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下,这种陆上旅行的每个脚印都凝聚着艰辛的汗水和非凡的勇气。不必说道路的崎岖不平,也不必说沙漠的满目荒芜,单是一路上人畜用水的奇缺就足以令人生畏。沙漠中人迹罕至,几乎没有可饮的淡水。有时几天下来,随身自带的水耗尽了,他们就只能啜饮苦泉水。但这种水颜色绿如青草,有浓浓的咸味,又苦又涩。牲畜饮用此水,有时会肚泻;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若掬(ju)水入口,也会时时作呕,除非将面粉调入水中,才能减轻饮水的痛苦。

长期过着野外的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的生活,又要马不停蹄地赶路,即使是钢筋铁骨,也有支持不住的时候。在去巴拉香的途中,马可染上了严重的热病,由于经常发作,备受折磨,时而发着高烧,汗水涔涔(cen);时而昏睡不醒,梦呓中不断呻吟。幸亏尼古拉和玛窦想方设法带着马可赶到了巴拉香。那里群山高耸入云,逶迤逶迤(yi):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绵延,丰饶繁茂的牧场浮翠如云,沿着斜坡往上延伸,一直掩没在黑暗嵯峨的岩石中。山间清泉四溢,小溪潺潺(chan),清澈见底,有不少鳟鱼出没。这个地方真可称得上天然的休养胜地。尤其是那里的空气格外清馨,给马可久病孱(chan)弱的身体注入了神奇的活力。休养了半年,马可逐渐恢复了健康,终于化险为夷。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巴拉香王国,马可一行向东北方向前进。山势日渐陡峭,温度也降得更低,寒风如无形的鞭子抽打着他们。有时,他们只能贴着冰封的峡谷的边缘,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马蹄不时打着滑,几块松落的石头就会使他们坠入万丈深渊。极目远眺,是绵亘(gen)不断的崇山峻岭,荒凉无际。这就是世界之巅帕米尔高原。

这里,清晨红日喷薄,光芒四射;夜晚星斗凝空,伸手可揽。

帕米尔高原虽然群山巍峨,直冲云霄,几乎看不见飞鸟在高山顶上盘旋,但这里栖息着数不清的野生动物。有许多体积硕大的野羊,头上的羊角有六个手掌宽度那么长,最短的也有三四掌长。当地的牧人把这种羊角制成各种精美的日常生活器皿,用来盛放食物,有时也用羊角筑栅围住羊群,以防野狼的入侵。

帕米尔的陡峭和奇寒给马可一行的旅行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空气极度稀薄,气候寒峭,又地处高原,燃起的篝(gou)火总是显得微弱无力,毫无生气,烧煮食物非常费时费力,而且往往半生不熟。最让人提心吊胆的还是天气的捉摸不定、变化无常。好端端地走着,有时暴风雪会从天突降,弄不好牲畜和人都会陷入松软的积雪之中,动弹不得;有时又会听见远处低沉的隆隆声,由远而近,紧接着的可能是一场密集、令人窒(zhi)息的雪崩。因此走在这冰天冻地的世界,一切都得备加小心,就连说话也不敢大声,因为声音稍大就会在稀薄的空气中产生回荡,致使新积的白雪从冰坡上纷纷落下。夜晚宿营的艰辛更是难以想象,即使能找到一个避风的山坡,燃起一堆微弱的篝火,也抵挡不了彻骨的寒意。

爬高山、下斜坡、穿狭谷、渡河流,用了12天时间,经受了各种考验,马可他们终于越过了帕米尔高原,来到喀什噶尔,古老而神秘的丝绸之路开始在他们脚下延伸。

翻过帕米尔高原,就来到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这里气候温和,水源充足,是沙漠边缘上的一片绿洲。波罗一家在此休息几日后,沿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向东进发,先后经过了莎车、和田、策勒、罗布等地,来到了甘肃敦煌。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马可兴奋不已。他一路走一路记,把自己觉得新鲜的事物都记在了日记本里。来到中国的新疆,他见到了在欧洲从来没有见过的和田玉,见到了高大的驼鸟,见到了茫茫无边的大沙漠,也见到了让人称奇的沙漠中的绿洲。到了敦煌,他们遇到了在关隘盘查的中国士兵。波罗一家已经行走了3年多,尼古拉兄弟满脸胡子和皱纹,就连年轻的马可,也长出了一脸黄胡子。在中国士兵看来,这些大胡子肯定是从西方跑来的,就抓起来严加盘问。当尼古拉说他们来自西方,是来看望皇帝忽必烈的,并拿出了教皇给忽必烈的信的时候,这些中国士兵立刻放开他们。其中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讲,皇帝早就吩咐过了,随时注意波罗的信息,一旦发现他们到来,就要立即报告皇帝。波罗一家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有了安全感。因为,尼古拉和弟弟都知道中国人好客。皇帝得知他们到了中国,准会派兵护送的。

波罗一家在敦煌休息几日后,继续向元朝大都方向前进。又过了10多天,从他们经过的驿站传来消息。皇帝下令,派出欢迎的人在距离大都40天路程的地方迎接他们,还命令沿途驿站,一定要关照好远道而来的客人。号令一下,波罗一家立即过上了另外一种生活。每到一个驿站,他们都受到免费的热情招待:住上等的客房,有数十道菜的宴席,喝浓烈的好酒。离开一个驿站时,主人还为他选好了上等的好马。马可激动地说:“我还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好的招待。”

忽必烈派出的迎接客人的队伍与波罗一家接上了头。在此后的行程中,他们不仅每到一处都受到热情招待,而且,在旅行途中,还有士兵和军官前呼后拥地保护着他们。这隆重的接待,使波罗一家感激涕零。

经过3年半的艰苦跋涉,历经磨难的波罗的一家,终于在1275年夏天来到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这是元朝皇帝的夏季行宫。忽必烈正在这里避暑。上都虽然是临时行宫,但是,也有用石头建造的房屋和宫殿,有漂亮的蒙古包,有占地数百顷的狩猎场,此外,还有成群的男女佣人服侍皇帝。忽必烈在这里接见了波罗一家。尼古拉与忽必烈算是老熟人了。他向皇帝介绍了马可。皇帝高兴地看着这个黄胡子的年轻人,表示愿意收下他为侍从。尼古拉向中国皇帝献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品。那礼品是,从耶路撒冷圣墓油灯中取来的圣油和一只水晶花瓶。忽必烈问:“教皇没有派出使者吗?”尼古拉立刻回答说:“尊敬的陛(bi)下,派出的使者除了我们一家三口外,还有一些修道士。他们有的病死在路上;有的因病不能继续前行就中途返回了。”皇帝没有表示不高兴。会见结束后,忽必烈在行宫设宴招待了波罗一家。马可高兴地记录下了中国皇帝的宴会场面,宴席上有40余种鱼和肉,光素菜就20多种,还有数十种水果,此外,还有各种酒和乳品。在威尼斯生活了17年的马可,不用说见过和吃过,就连听也没听说过丰盛的宴席。马可和父亲、叔叔,在盛情款待下,直到喝得大醉,才被抬回客房。马可感动地说:“如此盛情款待,即使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来到中国,也是非常值得的!”

当年秋天,马可·波罗跟随忽必烈皇帝回到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城。这个城市的雄伟、辉煌,建筑的壮丽,可称得是世界一流,看得马可眼花缭乱。那绮丽多彩的帝都,使得波罗家族目瞪口呆。忽必烈皇帝的排场,在当时的世界上没有国家能比得上。

波罗家族在大都竟然呆了十七年之久。

由于马可品行端正、思维敏锐,且又学会了蒙语、土耳其语和波斯语,也学会了一点儿汉语。同时,他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做事又谨慎认真,深得忽必烈皇帝信任,曾多次被委派以特殊使命,去视察元朝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的许多地区,然后做出详细而全面的报告。

他不仅在元朝各地奉命视察,而且还被派到过东南亚一些国家,如缅(mian)甸、越南、菲律宾、爪哇(印尼)等地区。视察回来的报告详细而准确,深得皇帝的欢心。马可的卓越才能,越来越受到赏识,波罗家族很受元朝的优待。

正是在这无数的游历中,马可逐渐成熟起来,他已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威尼斯少年。他的胡须由于太阳和海水而褪了色,皮肤由于旅行而变得粗糙,面孔由于在野外过惯了冒险生活而变得饱经风霜。在元朝17年的任职中,他已不仅仅用充满好奇和探究的眼光关注周围的事物,而且能够在出使探险中独挡一面,向可汗提交生动而有趣的报告,使平时听厌了枯燥无味的官样文章的忽必烈倍感欣慰。这一切都来自马可天生的探险家素质,敏锐的眼光,以及超群的记忆力。

在中国的旅行生涯中,最为惊险的一次,是马可奉命出使南方各省以及到缅甸一带的一段经历。他沿黄河南下,然后渡河,经过许多人口密集的城镇,翻山越岭,来到成都府。继而转向西南,来到靠近西藏的边缘。那里人烟稀少,野兽出没无常,特别是老虎成群结队,使得商旅在夜间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故而商旅们不仅必须随身携(xie)带食物,而且一到达投宿地,就得小心翼翼,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免得他们的马匹被野兽吞噬(shi)。马可带着随从进入这个地区,夜晚宿营时,也是步步为营。他们选择靠近河流的地带,那儿修竹婆娑。马可通常将几根青竹绑在一起,置放在营地的周围,隔一段放一些,待到暝色四合,便点燃火堆。火烧青竹,那光亮闪烁不定,犹如黑夜的海面上游曳的盏盏桅(wei)灯;同时热气使竹节爆裂,发出猛烈的声响,在寂静的山林中,犹如旱天霹雳,附近徘徊的野兽闻风丧胆,落荒而逃,连胆大包天的恶狼也逡巡逡巡(qun):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不前。这样一来,马可一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事先他们必须用脚镣锁住马腿,否则马匹也会承受不住这种声响的惊吓落荒而去。丢失了坐骑,在深山密林可是寸步难行。

马可继续骑行,穿过一个荒芜的地带,那里既没有客栈,也难觅食物,只偶尔得到补充必需品的机会。整整20天以后,才开始见到几个城堡和设防的城镇,建筑在危岩峭壁之上。那里是与西藏接壤的云南省,居民使用着井盐制成的货币,集市上有许多麝(she)香、绿松石,待价而沽(gu)。骑行10天,渡过出产大量金沙的布鲁伊斯河,他们便来到隶属于云南的哈剌章省。

哈剌章气候炎热,树木葱笼,居民栖身竹楼,以防蛇虫的侵袭。那里堪称一奇的是硕(shuo)大骇人的“巨蛇”,“有十步长,身围有十掌长,前面接近头部的地方,有两只短腿,有三个爪子,眼睛比四个便士的硬币还大。闪闪发光。两颚(e)很宽,足可吞下一个人。牙齿大而且锋利,整个样子十分吓人。”(《马可·波罗游记》)其实这种被马可大肆(si)渲染的巨蛇,是鳄鱼,当时欧洲人对此尚一无所知。但当地人的确擅长捕蛇,也确实身手不凡。在炎热夏季,蛇白天一般都蛰(zhe)伏于山洞,夜幕降临后才出来觅食,之后,便爬到泉边、湖边、河边去饮水。由于蛇在爬行之后总会留下一道很深的痕迹,捕蛇就寻着这蛛丝马迹,埋下几根钉着铁矛的木条,再用沙子覆盖,然后守株待兔,而蛇在劫难逃。

此外,马可在夜宿客栈的时候,还听说了当地的一些民俗。在元朝统治以前,这里流行着一种怪异而残暴的风俗。凡是地位高贵、美貌和异常勇猛的外地人,如果夜宿客栈,通常会无辜遭到主人的暗杀。而主人的用心并非谋财害命,而是由于希望得到才智双全的死者的灵魂,留在家中,使主人万事顺意,兴旺发达。故而,凡是能占据这些人灵魂的人,被视为幸运儿。这样许多人却因此死于非命。马可侥幸没有成为民俗的牺牲品,因为元朝政府严令取缔了这种恐怖的习俗。

从哈刺章西行五天,马可率队进入卡丹丹省。马可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地区,无论男女都喜欢用金片镶牙,男子有纹身的习惯。更让他们迷惑(huo)不解的是男子有坐月子的习俗。孕妇一经分娩,就马上起床,把婴孩洗干净包好后交给她的丈夫,丈夫立即躺在床上,扮演起“母亲”的角色去护理婴儿,一共要持续40天。这期间,亲朋好友都向他道喜,而他的妻子则在一旁默默料理家务,侍候丈夫的起居。

在云南逗留之后,马可继续向南进行,所行的道路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发源于西藏的湄(mei)公河与萨尔温江时而环绕着这些高山奇峰,时而劈开群山向前流去。路途变得更为艰险了,有时直下陡坡,泥泞溜滑,被雨水冲刷掉的部分,便成为陷落下去的风景,树木葱笼,在密林之下隐藏着无数的生命。蔓生植物的卷须总是下垂着,多刺的灌木丛常常把衣服绊住。丛林无边无际,覆盖在地面的枯枝败叶掩没了马蹄声,在草叶浓密、没有阳光、靠近水源的地方,黄昏时会有蛙群鼓噪,拂晓时会有猩猩尖啸。在沼泽地带还可以看到成对的亚洲犀牛,鼻子两旁长着硕大的牛角。

他们继续跋涉,穿过高山的隘口,这些山脉拦腰切断了他们的道路,延伸到缅甸北部的莽林之中。最后,他们终于来到了伊洛瓦底江畔,沿着江岸策马前行。由于这一带猛虎猖獗(jue),因而晚上只能睡在筏子上,将筏子泊在江中,以保安全。穿过日渐宽广的河谷平原,他们来到了壮丽的缅(mian)城。经过6个月的艰难跋涉,马可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忽必烈的重托,然后借道班加剌省(今老挝)、交趾国(今越南),重回汗八里(现北京)复命。

忽必烈对马可的能力颇为赞赏,特派他到扬州担任总督,管理24个县。在任职3年期间,马可刚正不阿,主持公道,颇受百姓的崇敬和爱戴。在这期间,马可考察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从繁华的南京襄阳,然后又顺流而下。坐木船穿过两岸高耸入云的峡谷,长江的急流险滩,两岸的峭壁上的古代的殿堂庙宇,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无不令他难忘。到了九江以后,长江日渐开阔,舟楫(ji)如蚁,来往如梭。在瓜州,马可一行人弃船登陆,到商业中心镇艺。经常州、苏州一直向南,到了杭州。杭州是所有中国城市中最受马可称赞的。马可惊异于它的人口众多,富庶繁华,秀美如画,犹如人间天堂,让他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城内居民的屋舍多半是雕梁画柱;在有的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深宅大院和花园连成一片。各个角落都有川流不息忙碌奔波的人群,每逢开市集日,更是摩肩接踵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熙来攘往,满地是小贩舟船舶来的货物,从水果、蔬菜、鱼类到美酒、珠宝、新奇百货,应有尽有。而荡一叶扁舟于西湖之上,目睹山色空濛、水光潋滟潋滟(lianyan):形容水满或溢出。之美景,宛若一首绝妙好词,更使马可心醉不已。

马可在杭州普查了税收和人口数之后,继续向东南,经过人烟稠密的城镇、令人爽心悦目的田园,抵达楚伽王国的都城福州。那里的人嗜(shi)食非自然死亡的肉,在出征时,披头散发,将脸涂成淡蓝色,一旦将敌人杀死,便啜其血,食其肉。此外,有一种没有羽毛、浑身披着猫皮似的黑毛的鸡,也令马可大开眼界。离开福州,横渡闽江,向东南行进5天,就是剌桐(现泉州)。在马可看来,剌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商贾如云,货物堆积如山,单是运到那里的胡椒,数量之大足令运往亚历山大供应欧洲各地所需的相形见绌。

光阴荏(ren)苒(ran),17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在马可的旅行探险中流逝,思乡之情,在马可一家的心头弥漫。虽然忽必烈的恩宠使他们难于启齿,但衣锦还乡的心愿始终萦绕心头。此时,忽必烈年事已高,马可在他百年之后的宫廷之争中命运如何,也将是无法预测的。

恰巧这时碰上了一个机会,统治波斯的蒙古族波斯阿鲁浑的王后死了,想从蒙古皇族中选一个新后,派使臣进谒忽必烈皇帝,请求赐婚。忽必烈皇帝命以美丽的阔阔真公主下嫁波斯阿鲁浑汗。

但因中亚一带的战争,护送的人又折返大都。后来决定乘海船前往波斯,由于尼古拉兄弟和从南洋出使回来的马可懂得些海上航行情况,便被皇帝派为专使,护送阔阔真公主到波斯,任务完成后可返回故乡。但要求能再回到元朝来。波罗家族恭敬地叩头,表示照办。

大约1291年初,波罗族三人连同随从共六百余人,护送阔阔真公主前往波斯。

他们分乘十三艘大船,带上足够两年的食品和充足的淡水,从福建的泉州港扬帆启航。

当波罗家族跪在忽必烈皇帝面前告别时,一种即将回到故乡的喜悦心情,溶入立即要离开中国而产生的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中,使马可他们惆怅万端。当船队慢慢驶离泉州港时,波罗家族三人眼含热泪,眺望着逐渐远去的中国广阔的河山,预感今日一别,恐怕重逢无日了。

马可·波罗二十一岁来到元朝,至今已三十八岁了。他热爱故乡威尼斯,也热爱呆了十七年的中国土地。正想到这里,汹涌的波涛使大船摇晃起来,船上的人们,朦胧地觉察到了航海的危险。

船队沿着印度支那半岛南下,绕过当时的安南和马来半岛途经今日的越南岗港和新加坡,来到了马六甲海峡。一路之上,时而怒涛山立,惊浪排空;时而海平如镜,和风吹送着夕阳落霞,海岛追逐着浪花。

白昼之间,水天相连,大海茫茫;夜晚,星辰闪耀,苍穹如盖。风平浪静之际,只见那海水烟波荡荡,潮来汹涌,而使人心旷神怡。而狂风怒号之时,则黑浪掀天,船只如无处可栖的小鸟,惊惶不已。那大船如同小盒子般,一会儿沉入浪谷之底,前后左右全是惊涛骇浪紧抱着船只,吓煞波罗家三人和公主等一千水手、随从;一会儿又被浪推到海浪之顶,高耸浪头之上,下面是咆哮万端的无边海浪,又吓得诸人丧魂丢魄。此时,船只叽嘎作响,好似马上就要四分五裂坠人无底深渊。再加上摇撼得使人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的感受,耳边听到浊浪排空的轰轰隆隆响声,真使船上的人疑是进入地狱之中。

这种现象经常发生。船队开始出现了不幸。有的船被浪打坏了,沉入海底;有的船上的人员被巨浪卷入汪洋大海,永别了人间。伤亡的出现,使得大家情绪有些沮丧。

马可·波罗看到了这一切。那凶猛的浪头一个接一个的从黑暗中翻滚出来,咆哮着扑奔到船旁和甲板上,人们看到的都是滔滔浊浪,风浪声音震耳欲聋。特别是狂风暴雨的夜晚,就更使人心惊胆战不已。

在四周全是一望无际的海洋,除了全船的人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地驾船与海浪和大风搏斗外,别的什么也顾不到了。马可·波罗知道,此时此地没有什么神仙能够救自己,全靠全船人员,团结一心和狂风巨浪搏斗了。这时候,正是生死一线之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他想起了在死亡沙漠中的经历,汗水湿了衣服又干了,一身脏、汗、臭,体力极疲惫,冷热交替,沙风使人丧命,饥渴使人产生幻觉,间或还有热风和强盗的侵袭……简直苦不堪言。全凭着坚强的信念和智慧,以及健壮的体力,终于到达了中国元朝。如今又遇到了不同情况,在茫茫无际大海中,遇到了波涛兀立危险的交关性命。

马可·波罗想到自己是个乐于追求危险的人,因此必须同时具有面对危险的勇气。实际上,生命从降生开始,就充满了危险。大海是以险恶多变出名的,马可·波罗觉得通过这重重危难,去寻求胜利是一件乐事。

马可·波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船的人,大家受到了鼓舞,齐心协力利用风势驾驶着这艘大帆船,正如俗语说的那样,大风可以把船吹沉,但也可以推动帆船飞驶起来。马可这只船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船队到了苏门答腊岛北部时,逆风吹得更狂了。大海的翻腾似乎达到了天穹(qiong),整个大海成了泡沫,声如雷鸣。船队只好在这里停泊下来,等待了差不多半年,风向才顺过来,马可他们又扬起帆西航。经过了锡兰岛,看到了盛产的红宝石。然后,船队又沿着印度半岛的西岸行驶。

这时,船队除对付那喜怒无常的海洋外,还要对付那海上盗贼的为非作歹。

沿着印度洋航行了18个月,马可历经惊涛骇浪,终于护送公主顺利到达了阿鲁浑王国。之后,马可一家取道两河流域、高加索,由黑海乘船到君士坦丁堡,再循其所熟悉的近东航道回国。

1295年冬,当马可的视线接触到威尼斯海岸线上翱翔的几只沙鸥,以及愈渐清晰的钟楼上飘扬的旗帜时,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游子终于返回了久违的故乡。

诞生于狱中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一行回到家乡,乡亲们大都不认识他们了。因为他们的乡音已改,服饰异样,而且面貌也都有了很大变化。后来经过年长的乡亲辨认,才确定他们就是波罗一家人。

马可·波罗他们从中国带回来了许多财宝,同时他们又有说不完的东方见闻,因此整个威尼斯被他们的归来所轰动。从社会名流到普通百姓都来看望他们。马可·波罗家真可说是门庭若市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来客很多。从早到晚有川流不息川流不息:像河水一样流个不停。的人群。富有的马可·波罗,被人们称作“百万君”。

13世纪时,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由于掌握了西欧与东方各国商业贩运的控制权,因此常因市场的竞争而发生矛盾,导致战争。1298年秋,威尼斯与热那亚间的战争就是其中一次。马可·波罗为了威尼斯的商业利益,曾出钱装备了一艘战船,并亲自参加战斗。结果这次海战威尼斯大败,许多的战船被毁,众多的兵士战死和被俘。马可·波罗也在这次战争中被俘,并被关进了热那亚的监狱。

在监狱中,马可·波罗遇到了比萨人鲁思梯谦诺。他曾是位小说作家,精通几种语言。由于比萨与热那亚间的战争,他也成了热那亚的俘虏,和马可·波罗一样被关进了监狱。

鲁思梯谦诺了解了马可·波罗的情况,便鼓励他将在东方的见闻讲出来,于是马可·波罗断断续续地作了口述,鲁思梯谦诺依据他的口述用法文做了记录,并进行了整理,这就是后来传遍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由于马可·波罗不仅在威尼斯很有名气,而且在整个意大利也为众多的人所知晓,因此热那亚人在监禁他4年后,将他释放了。

恢复了自由的马可·波罗,再次回到威尼斯家乡。这时他已是个快50岁的人了。忽必烈大波汗早已死去,自己的父亲也不久离开了人世,因此他打消了再次出家远游的念头,只是安居在家从事商业经营。

1324年,这位举世皆知的旅行家,在他的家中死去了,那年他70岁。

马可·波罗虽然去世了,但他给世人留下了一部宝贵的图书,那就是他的游记。全书共分4卷229章。它真实地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情况,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部有关亚洲的游记。由于马可·波罗在中国居留的时间最长,游历的地方最广,因此在他的游记中,记述中国的事情也最多。

在谈到中国元朝京城大都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赞道:“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丽之极,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并说“宫中林立着许多不相边续的建筑物,设计合理,布局相宜,非常美丽,建筑术的巧夺天工,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游记中不仅记述了京城和众多的大中城市情况,而且还描述了那些比较荒凉和落后的地区,如他说当时西藏人烟稀少,野兽出没无常,人们衣着质朴,以兽皮制衣;还出产一种名贵的中药麝香。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当时中国富庶的经济也有不少的记载,在谈到杭州时说,此处所经营的手工艺中,有12种视为最佳,它们的用处也最普遍。

此外,中国元代农业蚕桑的发达,棉业的勃兴,制盐、丝织、织布业的兴旺,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人口、交通、路政、货币、煤炭等等有关社会经济的诸多内容,游记中都能如实地记述下来。

除记述中国的情况外,马可·波罗还谈到了亚洲其他地方的物产、文化、风俗,以及历史、趣闻等多方面的情况。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可·波罗游记》是一本具珍贵史料价值而又脍炙人口脍炙人口:人人喜欢精美可口的食物。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人赞美和传诵。的世界名著。

马可·波罗以商人兼探险家的双重身份从意大利走到中国的东海岸。在某种程度上,这次非凡的经历,不仅大大超过了所有同时代知名的基督教旅行家,方济各会的修士们如1243年罗马教廷卜毕尼使团曾到达和林,以及修士鲁布鲁克也曾出使蒙古,但他们充其量只是传教使节,在时间的长度和对中国了解的深度、广度上,与马可·波罗相比,是望尘莫及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非凡的探险,向欧洲人展示了东方文明和财富,他“竖起了一块路标,不只是地理的,而且是历史的——从中世纪通向近代社会。或许也可以说马可·波罗用东方的黄金‘引’出了地理探险的黄金时代。”(《探险与世界》)

被视为航海探险鼻祖的葡萄牙亲王亨利,珍藏着一个《游记》的手抄本。伟大的探险家哥伦布也有一本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的《游记》,并在上面批注了264处,他冒险行动的灵感、激情和动力也来自《游记》,从这个角度来说,哥伦布是在马可·波罗的影响下,才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发现了新大陆的。 C1k5eHYWnr7QTTcA9oHWFl9PNpg3nLl3umsUJEL5hcQj14D11DcqWwMFa4Wnj2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