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律修身篇·修身自律1

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使人恕我。

——《安得长者言》

人不能自己宽恕自己,也不能让他人宽恕自己。

幽则攻己之所短,会同则述人之所长。

——《昌言·上》

(一个人独处)暗室则抨击自己的短处,(与他人)聚会则称赞别人的长处。

行潜德而不有,立潜功而不名。

——《昌言·下》

暗中行善却不自矜,暗中立功却不自夸。

赴汤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克己自胜,非君子之大勇不可能也。

——《二程遗书·附河南程氏粹言卷第一论学篇》

赴汤蹈火上刀山,只有武夫之勇才可以做到;克制自己,战胜自己,没有君子之勇当然就做不到。

能克己,乃能成己。

——《关尹子·九药》

能约束自己(的言行),才能使自己有所作为。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

——《管子·小称第三十二》

只担心自身(德行)不好,不管别人不了解自己。

先慎于己而后彼。

——《管子·禁藏第五十三》

首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才能要求别人。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鬼谷子·卷上·反应第二》

(如果)自己事先没有一定的规矩,(那么)统治人民就不会公正合理。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

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超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

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韩非子·大体第二十九》

光荣和耻辱的责任是在于自己,而不在于他人。

君子不临事而恕己,然后有自反之功,自反者修身之本也。

——《胡子知言·卷一·天命第一》

君子不遇到事情就原谅自己,这样(就会)有自我反省的功效,自我反省是修养自身的基础。

使之谦,必不谦;使之俭,必不俭。我谦则民自谦,我俭则民自俭。机在此不在彼,柄在君不在人。

——《化书·卷六俭化·解惑第一一○》

让老百姓们谦虚,(他们)肯定不谦虚;让他们节俭,(他们)肯定不节俭。只有国君自己谦虚,人民才自然谦虚;只有国君自己节俭,人民自然节俭。关键在(国君)这里(而)不在(人民)那里,权柄在国君(手里而)不在人民(手里)。

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员;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淮南子·卷十四·诠言训》

(如果)矩尺不符合标准,(就)不能用它来制作方形的东西;圆规不符合标准,(就)不能用它来做圆形的东西;自身就是事物的圆规矩尺,没有听说过自己不正而能够使别人端正的。

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金楼子·戒子第五》

抵御寒冷只有穿上厚厚的毛皮大衣最好,阻止诽谤只有修养自己最好。

帅人以正,谁敢不正?敬人以礼,孰敢不礼?

——《金楼子·戒子第五》

用正直来统率别人,哪一个敢不正直?用礼貌来尊敬别人,哪一个敢不讲礼貌?

求子孝,必先为慈;将责弟悌,务念为友。

——《金楼子·戒子第五》

要想儿子孝顺,必须先做到(对儿子)慈爱;要想弟弟尊敬哥哥,(哥哥)必须想着(对弟弟)关爱。

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雍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也。

——《金楼子·立言上第九》

聪明懂礼的人,防止过于苛察;孤陋寡闻的人,防止闭塞隔绝;勇猛刚强的人,防止过于粗暴;仁厚慈爱、温和善良的人,防止犹豫不决。

人能反己,则四通八达皆坦途也;若常以责人为心,则举足皆荆棘也。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二》

人能够反省自己,不管从哪个方向走都是平坦的道路;如果总是一门心思地责备别人,那么抬脚落脚都是荆棘。

责己则有路,责人则无途。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七》

责备自己就会有出路,责备别人就会没出路。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力处。

——《荆园小语》

嗜好和欲望正强烈的时候,能够一刀斩断;怒气正强盛的时候,能够克制(而不发泄);这都是学问中最得力的地方。

遇人轻我,必是我无可重处。置珠于粪土,此妄人耳,不足较;若本是瓦砾,谁肯珍藏?故君子必自反。

——《荆园小语》

遇到别人看不起我的时候,那一定是我没有值得重视的地方。把珠宝扔在粪土中,这不过是无知妄为的人,不值得(和他)计较;如果本来就是碎石烂瓦,谁肯珍藏(它)?所以,君子必须要(多多地)自我反省。

健责天下之愚者,己之未贤也;健责天下之迷者,己之未明也。

——《亢仓子·训道第七》

善于责备天下人都无知的人,他自己也未必贤良;善于责备天下人都迷惑的人,他自己也未必明智。

直己而不直人。

——《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

自己守正不阿却不要求别人。

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利于民,廉于行己。

——《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

富贵了不暗自高兴,贫贱了不气愤恼怒;如果对人民有益,(则)对自己实行廉洁。

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孔子家语·颜回第十八》

君子攻击自己的缺点,却不攻击别人的缺点。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

凡是战胜别人的被称之为有能力,凡是战胜自己(缺点错误)的被称之为坚强。

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

——《礼记·儒行第四十一》

隐居没官作时而不作邪行,通达于上时而(力行正道)不被困弊。

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列子·卷八·说符》

身形弯曲,身影就会跟着弯曲;身形挺直,身影就端正。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第一》

我每日(都是)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

以约失之者鲜矣!

——《论语·里仁第四》

因节约而失误的事是很少的啊!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第九》

不主观臆断,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我行我素。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第十二》

一旦(能够)克制自己言行使之合于礼仪,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的仁慈了。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第十二》

不合乎礼仪的不要搭理,不合乎礼仪的不要听从,不合乎礼仪的不要言语,不合乎礼仪的不要行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第十三》

(统治者)自己本身端正,不用命令(百姓)就行动起来;自己本身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第十三》

如果端正自身了,对治理国家能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端正自身,怎么能端正别人呢?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第十四》

不怨恨天,不怪怨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自然就疏远。

自胜曰强。

——《潜夫论·慎微第十三》

(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叫做坚强。

己之所无,不以责下;我之所有,不以讥彼。

——《潜夫论·交际第三十》

(如果)自己不具备,(就)不要求下面的人;自己具备的,不因为此去讥笑别人。

天作孽,犹如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商书·太甲中》

上天造成的灾害,还可以避开;自己造成的灾害,就不能逃脱了。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禁身。

——《申鉴·政体》

善于施行禁令的人,先禁止他自己然后禁止他人;不善于施行禁令的人,先禁止别人然后禁止自己。

亡我者,我也。人不自亡,谁能亡之?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让我灭亡的,是我自己。人(如果)不是自取灭亡,谁能使他灭亡呢?

处身不妨于薄,待人不妨于厚;责己不妨于厚,责人不妨于薄。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对待自己不妨苛刻一点,对待别人不妨宽容一些;责备自己不妨多一点,责备别人不妨少一些。

与其喜闻人之过,不若喜闻己之过;与其乐道己之善,不若乐道人之善。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与其喜爱听别人的过失,不如喜爱听自己的过失;与其爱说自己的优点,不如爱说别人的优点。

毁誉者,人司之;善恶者,我司之。我只理会我司,别个都莫照管。

——《呻吟语·修身篇第五》

诋毁和赞美,是别人决定的;善良和丑恶,是我决定的。我只理会我所决定的,别的都不去过问。

圣人正己,而四方治矣。

——《尸子·卷上·神明第十三》

(如果)帝王端正了自己(的品行),那么天下就安定了。

上纲苟直,百目皆开;德行苟直,群物皆正。

——《尸子·卷上·神明第十三》

网上面的纲如是直的,所有的网孔都会张开;(君主的)德行如果端正了,万物都会端正。

身不正则人不从。

——《尸子·卷上·神明第十三》

自己不端正,他人就不会听从。

有正春者无乱秋,有正君者无危国。

——《说苑·卷三·建本》

有了正常的春天,(则)不会有混乱的秋天;有正直的国君,(则)不会有危亡的国家。

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

——《围炉夜话》第七十条

“仁”字从属于“人”,“义”字从属于“我”,(所以)讲求仁义的人,不必从远处求取。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

——《围炉夜话》第一五九条

责求完备的想法,可以用它来提高自身修养,不可以用它来和别人相处。

欲见圣人气象,须于自己胸中洁净时观之。

——《小窗幽记·集灵第四》

要想见到圣人的气度,必须在自己内心洁净的时候观察。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闲言语。

——《省心短语》

凡做事只要自己行得正、走得直,任凭别人说三道四。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省心录》第二十八条

礼法、道义、廉洁、知耻可以用来严格要求自己,不可以用来约束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就会少犯过失,约束别人就会与人不易相投,与人不易相投就不是经历世事的正确方法。所以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克己最难。

——《孽子道论·上篇》

克服自己最困难。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小人反是。

——《荀子·臣道第十三》

恭敬是礼仪(的实质),协调和谐是音乐(的效用),小心谨慎就有好处,愤恨争斗就有危害。所以君子安守礼仪和音乐,爱好谨慎而不愤恨争斗,因此一切行为都不会出现过失。小人与此相反。

身不善而怨人,不亦远乎?

——《荀子·法行第三十》

自己不好却去埋怨别人,不是差得更远了吗?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诸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荀子·法行第三十》

怪怨别人的人受穷,埋怨天的人没有见识。错误在于自己,而反过来责怪别人,岂不是太迂腐了吗?

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之恕,可以端身矣。

——《荀子·法行第三十》

有君主不能够侍奉,有臣子却要求他们受到指使,这不是推己及人;有父母不能报答养育之恩,有儿子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是推己及人,有哥哥不能够尊敬,有弟弟却要求他们听话,这不是推己及人。士人明白了这些推己及人的原则,就可以端正自己的品行了。

身修然后可以理家,家理然后可以治官。

——《盐铁论·论诽第二十四》

(只有)自身修养好了,然后才可以治理家;家治理好了,然后才可以治理国家。

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民不能止。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二》

用制度禁止的事,而自身不首先行使,老百姓(就)不能禁止。

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

——《扬子法言·先知第九》

政治的根本是执政者自身,自身站得稳那么政治就立得住了。

罪己则无尤。

——《张子正蒙·有德篇第十二》

自己认罪就不会埋怨别人。

才敏过人,未足贵也;博辩过人,未足贵也;勇决过人,未足贵也。君子之所贵者,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余。

——《中论·虚道第四》

才思敏捷过人,并不可贵;雄辩过人,并不可贵;勇敢果断超人,并不可贵。君子所可贵的是,向善只怕自己赶不上,改过只怕自己还有剩下的没能完善。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中庸·第十四章》

对上面不抱怨老天,对下面不抱怨别人。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中庸·第十四章》

射箭就像君子(行事),(如果箭头)射不中靶子的中心,(就要)反过来责求他自己。

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

(同样都是)在大地上生长,(却)只有松柏独得性命之正,一年四季(始终保持着)青青的颜色;(同样都是)生命力来自于天,(却)只有尧舜独得性命之正。希望能够端正自己的一生,来端正众人的一生。

深自省察以致其知,痛加剪落以诚其意。

——《朱子语类·卷十五》

深刻地自我检讨以使自身的知识得到提高,痛切地剪断(自己的私欲)以使自己的意念真纯。

克己则礼自复,闭邪则诚自存。

——《朱子语类·卷四十一》

克制约束自己,那么礼仪就自然恢复;关闭杜绝邪念,那么诚信就自然会保持。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左传·闵公二年》

修养自己而不责怪别人,就可以免去灾难。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易经·恒》

人不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就会在任何地方都无地容身。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易经·说卦》

立天的学说,是阴与阳;立地的学说,是柔与刚;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仁爱与正义,要同时具备天地人这三才,还要同时兼顾相对的两个方面。

困,德之辨也。

——《易经·系辞下》

困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易经·系辞上》

付出许多劳动而不邀功自夸,做出很多成绩而不自认为有恩德于人,这种人的品德是极其高尚的。

日新谓之盛德。

——《易经·系辞上》

每天都前进一步,这叫做最伟大的德行。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诗经·小雅·谷风》

要忘记自己给予别人的大恩大德,要反思自己给予别人的小仇小怨。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论语·宪问》

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能立言,能立言的人不见得品德高尚。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论语·季氏》

以骄傲为乐,以游荡为乐,以荒淫奢侈为乐,灾害将要光临了。

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是指一个人修养的目标应该是这五点。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

品德高尚的人不追求美味佳肴,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而且说话谨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够诚实吗?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君子想的是修养道德,小人只想安乐于家乡;君子想的是遵纪守法,小人想的是得到好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看见贤德的人想以他为榜样,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内心自我反省。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语·述而》

追求仁就得到了仁德,这可没什么抱怨的了!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品德不能修养,学业不能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挺身去做,有缺点而不能改正,这是我所担忧的。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子张》

大德不能超过界限,小德可以有所出入。借指大事上要坚持原则,但小事上可以灵活对待。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君子严于律己,小人则苛求他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卫灵公》

有德行的人以道义为根本,并且用礼义来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它,用诚肯的态度来完成它。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品德高尚的人端庄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指责别人,那么怨恨自然就消失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当)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收获,四十岁时不致迷惑,五十岁时知道上天决定命运,六十岁时听别人的话能知其道理,七十岁时随心所欲而不做违背原则之事。

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具有仁德的人谁也打不倒他。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上》

射箭没中,不要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反过来想想自己是否功夫不到家。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我擅长修养自身的浩然正气。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同情之心,是仁爱的起点;羞耻之心,是正义的起点;谦让之心,是礼貌的起点;明辨是非,是智慧的起点。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告子上》

拱把细的桐树、梓树,人如果想让它生长,都明白如何去培养。至于人本身,却不知道如何去修养自己,难道爱自己还抵不上爱桐树、梓树吗?真不可思议。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滕文公下》

对于不严于律己的人,是不可能端正别人的。

西子蒙不洁,则无不皆掩鼻而过之。

——《孟子·离娄下》

西施要是不干净,人们也会捂鼻而过。喻指不论任何人,都要注意修养自己。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有品行的人,不看说的是否是真话,行动是否能做到,只看言行是否符合道义。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就是没有失去纯真心灵的人。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离娄下》

看似符合礼实际上并不合礼,好像符合义实际上并不符合义,这样的事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做的。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孟子·离娄上》

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可同他说论有价值的话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同他做出有作为的事情。说话违背礼义,叫做自己残害自己。自己不能具有仁慈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上》

我爱别人别人却不和我亲近,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不仁的地方;我管理别人别人却不听从管理,就要反问自己是否有这种才能;我对别人有礼貌却得不到相应的回应,就要反问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恭敬。自己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相应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上找原因,只有自己做好了,天下的人就会归顺。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离娄上》

人只有自己做出有损别人的事情,然后才会受别人侮辱;一个家一定是先有了自家内部的矛盾,然后才会招来外人毁灭;一个国家一定是先有了内部斗争,然后才会招来别国的侵犯。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尽心下》

有德行的人的操守,是修养自身从而使天下太平。

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孟子·尽心下》

尧舜所行的仁政是本性善良的表现;汤武是通过提高修养再返回到本性上去身体力行。一切言行举止和周旋种种事情没有不合于礼节的,这便是君子最好的美德。

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孟子·尽心下》

财利很丰厚的人遇上灾荒年也会过去,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就是遇上乱世头脑也不会混乱。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

——《孟子·尽心下》

能如人所愿就叫做善,品德能存在于自身就叫做信,品德充满在一切行动中就叫做美,品德还能发扬光大就叫做伟大,发扬光大而且还有深化提高就叫做圣,深化提高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就叫做神了。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君子的立志在于道德,没有深厚的修养是不行的。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尽心上》

饥饿者吃什么都特别可口,口渴者喝什么都特别甘甜,这是由于受到饥饿干渴的危害造成的结果。难道人仅仅会受到这种饥饿干渴的危害吗?同样,要是人心不能经常得到养分的补充,也会受到这种饥饿干渴的损害。人要是不让自己的内心受到像肚皮挨饿口舌干渴那样的损害,经常不断地充实自己,也就不用担心自己不如别人了。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人的一切美好的品质是人人都具备的,然而,还得时时检查自己,这样就可获得最大的快乐。只要努力地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对待别人,要想求得仁的修养境界,没有比这么做更合适的了。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孟子·尽心上》

高尚的品德,追求就能够具备,不追求就会失去,这种追求对于自身也有好处,因为所追求的仁义是本来自己的心中就有的。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尽心上》

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不想那些不该想的事,这样就可以了。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尽心上》

君子具有的本性,即使在得意之时也不会增加,就是在最不得志之时也不会损失,这是因为修养成熟了的缘故。君子具有的本性,是仁义礼智扎根在心中,显露出的神态是纯正安详的,表现在面部表情上,展现在身上,一直扩展到四肢,不用说,别人一看就明白。

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荀子·正论》

人的德行与地位不相称,能力与官职不相称,赏赐与功劳不相称,刑罚与罪行不相称,那么必有不祥降临。

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枻。

——《荀子·非相》

品德高尚的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热情对待他人。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荀子·修身》

立志修炼的人,不看重金钱地位;注重道义的人,对王侯公卿的权势看得很轻淡。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

——《荀子·修身》

一个人如果具有美德、善行,一定洁身自好。

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

——《荀子·修身》

堵住江河的发源地,挖开沟渠,江河就会枯竭。喻指严格修身,不放任自流。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

——《荀子·修身》

喜好高尚品德而不感到满足,接受规劝能使自己警惕戒备。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修身》

看到善良,一定要努力修炼自己;看到丑恶,一定要认真反省自己。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荀子·修身》

碰到劳苦的事就要抢先,碰到享乐的事就要互相谦让。

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荀子·修身》

坚定地按照礼法办事,才是真正的学仕;意志坚强而又身体力行,才是品德高尚之人;思维敏捷而又能努力拼搏,才是最为完美和贤明之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路虽近,不走就到达不了目的地;事虽小,不做就不能完成。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荀子·修身》

君子追求利益而不斤斤计较,这样远离祸害也早,避免侮辱的警惕性也高,去做合理的事情也勇敢。

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毅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

——《荀子·修身》

对于血气方刚的人,就用平心静气的方法来调理他;对于思想深沉的人,就要求他平易善良;对于勇猛凶暴的人,就帮助他循规蹈矩;对于行为草率的人,就用动静有法的准则来制约他的行为;对于心境狭小、气量偏小的人,就要让他胸襟宽广;对于思想卑下、迟钝、贪图小利的人,就激发他有高昂的意志;对于庸庸碌碌、鲁莽散漫的人,就用良师益友来改造他的性情;对于懒散放荡、自暴自弃的人,就向他提醒灾祸的降临;对于单纯朴实、忠厚诚实的人,就促使他的言行符合礼乐的节奏,启发他深思熟虑,使他思维灵活。

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荀子·修身》

有素质的人要尊重老师,关爱朋友,十分憎恨陷害自己的小人。好善乐施,接受规劝而能警诫自己的人,必定能不断地进步。

行而供翼,非溃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荀子·修身》

走路时小心翼翼,并不是担心陷入泥坑之中;走路时注重姿势,并不是害怕碰着什么;与人对视先低下头表示恭敬,并不是害怕人家。君子是为了独善其身,修养自己的品行,以与世俗之人区分。

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荀子·性恶》

圣人可通过积累美德而达到,道路上的每个人都可成为大禹。

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

——《荀子·性恶》

品行不正的人可以成为德行高尚的人,但是他们自己却不想这样做。

小人可以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

——《荀子·性恶》

品行不好的人可以修养成为品行崇高的人,有德行的人也可以堕落成为行为低劣的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君子博学多才而又每日自我反省,就会明辨是非而行为没有过失。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荀子·劝学》

刚强的东西容易被折断,柔弱的东西容易受到约束,自己的行为邪恶不正,总会遭到人们的憎恨。借指要端正自己的言行。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

——《荀子·不苟》

君子的行为不以其不合乎道理的难事为可贵,学说不以其不合乎道理的认识为可贵,名誉不以其不合乎道理的流传为可贵,只看它是否合乎道理来确定是否可贵。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

——《荀子·不苟》

君子平易近人,但不允许别人对自己进行侮辱;为人处事虚心谨慎,但决不受任何威胁而低头;虽然畏惧祸患,但只要为正义而死也决不逃避;也想得到好处,但决不以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与人相交亲近真诚,但决不结党营私;善于言谈和雄辩,但决不是哗众取宠。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

——《荀子·不苟》

君子推崇别人的德行,赞扬别人的美德,决不是出于阿谀奉承;公正地指出别人的过失,决不是出于诋毁和挑剔;能够说出自己光明磊落的美德,将自己与舜、禹相比较,这决不叫虚夸狂妄;随形势能屈能伸,柔顺的性格像蒲席那样可卷可张,这决不是出于胆小怕事;刚强、勇猛而又坚毅,不屈服于邪恶,这决不是出于骄傲粗暴。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

——《荀子·不苟》

君子有才能,他的内心世界是美丽的,没有才能,他的内心世界也是美的;小人有才能,他的内心世界是丑的,没有才能,他的内心世界也是丑的。喻指君子看重品行修养。

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

——《荀子·不苟》

君子有才能,便心怀宽广,能容天下事,平易正直,又乐于行善;没有才能,则态度恭敬,谦虚退让,以敬畏的心情对待别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小人有才能,却骄傲自大,邪恶不正,咄咄逼人;没有才能,则嫉妒怨恨,极力诽谤和排挤别人。

君子之于礼,敬而安之;其于事也,径而不失;其于人也,寡怨宽裕而无阿;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其应变故也,齐给便捷而不惑;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其于百官之事、技艺之人也,不与之争能而致善其功;其待上也,忠顺而不懈;其使下也,均遍而不偏;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其居乡里也,容而不乱。

——《荀子·君道》

君子对于礼义,恭敬自觉地执行;对于事情,直截了当不会有过失;对于别人,少去埋怨,宽厚待人,又不阿谀奉承;对待本身,谨慎地约束自己,不违反礼义;应付事变,快速敏捷而不糊涂;对于天地万物,不去追究它形成的原因,会很好地物有所用;对于大小官吏所做的事和技艺人才,不和他们争能,只很好地利用他们的成就;对待君主,忠诚顺服而不懈怠;对于下级,一视同仁而不偏心;与朋友交往,寻求志同道合的人并讲求礼义;住在乡里村里,待人宽容而不过分。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荀子·荣辱》

自己了解自己的人不抱怨他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抱怨天;抱怨别人的人则穷不得志,抱怨老天的人则不思进取无志气。

为人臣者,不恤己行之不行,苟得利而已矣,是渠冲入穴而求利也,是仁人之所羞而不为也。

——《荀子·强国》

身为君臣,不顾及自己的德行不好,只满足于得到一点私利,这就好比用攻城的大车去进攻小洞以求利一样,是有仁德的人感到羞耻而决不去做。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故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大略》

仁、义、礼、善对于人来说,就好像是家中的钱财、东西和粮食,多了就富余,少了就贫穷,一点也没有便穷困得无法过日子。如果在大节上不能做到仁、义、礼、善,在小节上也不严格要求自己,岂不是亡国灭身的开端?

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荀子·大略》

品德卑微的臣子,搜刮财物和珠宝来献给君主;品德一般的臣子,可以为君主献身;品德高尚的臣子,向君主推荐贤人。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荀子·大略》

君子能使自己品行高尚,但不能让别人必须尊敬自己;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士,但并不要求别人一定重用自己。

小人不诚于内而求于外。

——《荀子·大略》

品德卑微的人不是真诚地修养内心,而是只追求外表。

积微者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荀子·大略》

道德品质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品德崇高的人脸色一定温和,行为尽善尽美的人名声就传得远。

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

——《荀子·礼论》

具备纯厚的品德,在于不断地按照礼的原则行事积累;具备豁达大度的品德,在于普遍地推崇礼的原则;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于真正把礼的原则发扬光大;具备明察秋毫的品德,在于着实把礼的原则融化在自己的心中。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荀子·劝学》

天空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露它的广阔,君子最可贵的是完善自己的人格。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荀子·非十二子》

不知道就向人请教,没有才能就去学习,即使有才能也要谦让,并使言行符合道德要求。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荀子·非十二子》

有德行之人以自己的修养不好羞耻,不以被别人诬蔑羞耻;以自己不守信用羞耻,不以被别人不信任羞耻;以自己缺德无才羞耻,不以不被人重用羞耻。不被虚荣所引诱,不被诽谤所吓倒,不被外物所动摇,遵循正道,不被利益所引诱,这才叫真正的正人君子。

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智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

——《荀子·非十二子》

地位尊贵,但不傲视别人;聪明睿智,但不使别人难堪;口才流利,思维灵活,但不凌驾于他人之上;刚强勇敢,但不伤害他人。

人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纵性情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

——《荀子·儒效》

人如果知道谨慎行事,又认真地尊重风俗习惯,重视积累善行和磨练自己,就能成为君子;放纵性情,不去努力学习,就将成为小人。

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

——《荀子·儒效》

志向远大,想问题公正客观,行为善良,通晓各类事务的基本原则,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大儒”了。

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

——《荀子·儒效》

有德行的人说话应有一定的分寸,行为有一定的原则。

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荀子·儒效》

伟大的人物也是从普通的人不断地提高自己而逐渐成长起来的。

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必为顾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荀子·儒效》

有德行的人效法古代圣王,推崇礼义,谨慎地做臣子,而使主上得到人的尊重。当君主用他时,他在朝廷内会做一个称职的臣子;不用他时,他就退居民间,编入户籍册上,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即使穷困,处在饥寒交迫之中,也不会用歪门邪道去贪财谋利;贫穷到无立锥之地的程度,也知道要维护国家大义。

苟慎其道,天下可有。

——《韩非子·初见秦》

如果在道义上能够谨慎行事,就可以拥有天下。

不听窕言,不受窕货。

——《韩非子·难二》

不要听信悦耳假话,不要无功受禄。

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知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

——《韩非子·观行》

人有时眼睛看不见自己,所以要用镜子来照自己的脸;有知识却难以正确认识自己,所以要用真理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宫有垩,器有涤,则洁矣。行身亦然,无涤垩之地,则寡非矣。

——《韩非子·说林下》

房子有白粉粉刷,器皿要经常洗涤,就会清洁。自身修养也是这样,经常清洗的地方,缺点自然就会很少。

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韩非子·喻老》

知道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正确解剖自己。

今举动而与天下为雠,非全身长生之道也,是以行轨节而举之也。

——《韩非子·解老》

人的行为如果和天下人结仇树敌,这不是保全自身延长生命的做法,所以要节制自己的行为,并引导天下人共同遵循。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韩非子·内储说上》

有品德的人不掩蔽别人的美德,不议论别人的丑行。

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

——《管子·戒》

博学多才但不自我反省,必定会走歪门邪路。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管子·戒》

如果以道德立身,就不会被各类物色之事所迷惑。

所求于己者多,故德行立。

——《管子·君臣》

如果要求自己严格,那么高尚的品德情操便可树立起来。

沉于乐者洽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

——《管子·中匡》

沉溺于吃喝玩乐,就会丧失德行。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

——《管子·小称》

善于自我批评的人,人们是不会怪罪的。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

——《管子·小称》

只担心自己没有善行,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治身之节者,惠也。

——《管子·小称》

修养自身的人,将终身受益。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管子·牧民》

不能成功的事不做,不可得到的利益不求,不担任不能持久的地位,不能再行的事不继续。

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

——《管子·内业》

不要用外物扰乱感官,不让感官扰乱想法,这就是心有所得。

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

——《管子·内业》

体形不端正,品德不会来;思想不平静,心不会得到治理。

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

——《管子·内业》

思想得到修炼,五官也会得到修炼;心境安宁,五官也安宁。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老子》

因为自己不争,所以别人也不能与他相争。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老子》

具有高尚品行的人,就像刚生的婴儿一样纯真。

重积德,则无不克。

——《老子》

注重修养提高品德,就没有战胜不了的事情。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

道德低下的人总爱表现自己有德,便也就没有道德。

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

——《老子》

如果舍弃仁与爱,只讲勇武;抛开节俭克制,一味贪得无厌;舍弃谦居于后,只想凡事占先,那就会无路可走。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老子》

万物兴旺却不自我夸耀,生养万物却不拥为己有,尽力做事却不把此当作资本,事业成功却不居功自傲。因为不居功自傲,功绩才不会远离它。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燿。

——《老子》

伟大的人物应该是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率直而不放肆,明亮而不刺眼。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扇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

最好的善要像水一样。水施惠万物却不争夺殊荣,呆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的善是不可挑剔的。为政要像水那样谦恭敬下,思想要像水那样深沉平静,交友要像水那样亲密无间,说话要像水那样讲究信用,治理国家要像水到渠成那样处理事务,做事要像水那样发挥所长,行动要像水那样善于把握时机。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庄子·山木》

有德行的人,既不抢夺,也不偷人。

至人之用心若镜。

——《庄子·应帝王》

有道德的人心就像镜子一样明亮纯洁。

至人不留行焉。

——《庄子·外物》

最有修养的人不固执自己所做的事。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庄子·德充符》

只要有过人的德行,即使有残缺的形貌也会被人忽略。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庄子·缮性》

不因为享有高官厚禄而丧失斗志,不因为穷困贫乏而不思进取。

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庄子·庚桑楚》

最高尚的礼仪是不把别人当外人,最符合道义的做法是不受外物的诱惑,最高的智慧是彼此真诚相待,最好的仁爱是不分亲疏,最大的信任不是用金钱做抵押。

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

——《庄子·庚桑楚》

品德一贯高尚的人,会众望所归,会得到上天的帮助。

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庄子·渔父》

爱好处理大事,打破常法常规,谋取个人功名,叫做巧取豪夺;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为了个人私利而侵害别人,叫做贪婪;看见错误却不肯改掉,听到批评反而依然我行我素,叫做执拗;别人意见和自己相同就可以,不和自己相同,即便是好的也认为它不好,这叫做自尊自大。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让王》

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牵累;真正自得的人,失去利禄也不忧虑;内心有很好修养的人,没有官位利禄也不感到惭愧。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庄子·刻意》

思想平静恬淡,忧患和邪恶的意识才能不侵袭头脑。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

——《庄子·刻意》 w9m8GZBI4yEjH6XMOZHeByVSV3g3yM7MxPTjq3m32jwlb9D7no0uyqICN7jnTG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