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国报国

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

——《管子·形势第二》

独断专横的国家,(必然)劳苦而祸患多多;独断专横的一国之君,(必然)卑鄙而没有威望。

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大而不为者,复小;强而不治者,复弱;众而不治者,复寡;贵而无礼者,复贱;重而凌节者,复轻;富而骄肆者,复贫。

——《管子·霸言第二十五》

国家大而政绩小,国家的地位(也会)随着它的政绩(变小);国家小而政绩大,国家(也就随之)增大。(国家)大而无所作为,又会变为小;(国家)强盛而不加治理,又会变为弱;人多而不加治理,又会变为少;地位显贵但没有礼节,又可以变为卑贱;权力大但却超越规范,又可以变为轻微;富足而骄奢放肆,又可以变为贫穷。

强国众,先举者危,后举者利;强国少,先举者王,后举者亡;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管子·霸言第二十三》

强盛的国家多时候,先举事的国家很危险,后举事的国家得利;强盛的国家少时,先举事的国家能成就霸业,后举事的国家(将会)灭亡;参战的国家多,后举事(的国家)可以成就霸业;参战的国家少,先举事(的国家)可以成就霸业。

强国得之也以收小,其失之也以恃强;小国得之也以制节,其失之也以离强。

——《管子·霸言第二十三》

强国的成功在于容纳小国,它的失误在于自恃其强;小国的成功在于折节事强,其失误在于摆脱强国。

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

——《韩非子·解老第二十》

国家一定要有文官和武官,治理政事一定要赏罚分明。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韩非子·安危第二十五》

(国家)的稳定危急在于(政策的)正确还是错误,不在于(力量的)强大或弱小;(国家的)生存灭亡在于(国力的)空虚还是充实,不在于人多还是人少。

欲富而家,先富而国。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若想使家庭富裕,先要使国家富裕。

有道之世,以人与国;无道之世,以国与人。

——《淮南子·卷十·缪称训》

政治清明的时代,把个人献给国家;政治黑暗的时代,把国家给予个人。

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孔子家语·好生第十》

国土有余但百姓不富足,有德行的人对此感到耻辱。众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耻之。

——《孔子家语·好生第十》

(国与国之间)人口多少均等而别人的功绩超过自己一倍,有德行的人对此感到耻辱。

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

——《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

国家政治清明,贤人就会兴旺,合适的人就会被任用。

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

——《说苑·卷八·尊贤》

国家没有贤能的臣子和优秀的人才辅佐而能够成就功业、树立美名、安全稳定的,是从来都没有过的。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素书·安礼第六》

政局危急的国家没有贤能的人,政治混乱的国家没有善良的人。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素书·安礼第六》

国家将要成就霸业时,士人都归顺;国家将要灭亡时,贤人预先避开。

国家之所以存在,在道德之深浅,不在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在风俗之厚薄,不在富与贫。

——《省心短语》

国家之所以存或灭亡,在于道德的高低,而不在于力量的强弱;朝代延续的长短,原因在于风俗的淳厚与浇薄,不在于百姓的富足与贫穷。

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不可少顷旷也。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

——《荀子·致士第十四》

有德行的人是掌握政治原则和法治的总管,片刻也不能缺少。得到他,国家就会安定;失去他,国家就会混乱;得到他,国家就生存;失去他,国家就灭亡。

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

——《荀子·正论第十八》

天下人都归顺它的叫做王国,天下人都背离它的叫做亡国。

治国谨其礼,危国谨其法。

——《盐铁论·论诽第二十四》

治理得很好的国家慎重它的礼制,政局危难的国家慎重它的法制。

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贤者,国之干;猷者,国之规;功者,国之将;利者,国之用。

——《忠经·报国章第十七》

报效祖国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种是举荐贤才,第二种是献良策,第三种是为国立功,第四种是为民造福创利。贤良,是国家的主干;良策,是国家的大计;功业,是国家(存在)的将领;利益,是国家(富强)的财用。

治国之道,举直措诸枉,其国乃安。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

——《便宜十六策·举措第七》

治理国家的办法,是举用正直的贤良摒弃奸佞的小人,国家才能得以安定。(房屋的)柱子用直的树木做才能坚固,辅佐的人用正直的士人才会好;直的树木从幽林中选出,正直的士人从群众中选出。

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便宜十六策·举措第七》

治理国家如同修养身心一样,修养身心的关键,在于蓄养精神;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任用贤才。

治则有为治之因,乱则有致乱之因,在人而已矣。

——《程氏粹言·论政篇》

国家稳定,则有达到稳定的原因;国家混乱,则有造成混乱的原因,关键是在于用人罢了。

强干弱枝,大本小末。

——《春秋繁露·十指》

加强主干削弱枝梢,使中央的势力扩大、使地方的势力减弱。

建治之术,贵得贤而同心。

——《春秋繁露·立元神第十九》

治理好国家的方法,贵在得到贤能之人(的辅佐)并且(使众人)同心同德。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

——《管子·权修第三》

土地广阔而国家贫穷,是因为土地没有开辟;人多而兵力薄弱,是因为人民缺乏督促。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第十三》

审察限度和标准,节约衣服,俭省财用,禁止奢侈浪费,(这)是治理国家的当务之急。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

——《管子·八观第十三》

国家奢侈则开支浪费,开支浪费则人民贫困,人民贫困则产生邪恶思想,产生邪恶思想则出现邪恶巧诈行为。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大凡治理国家的规律,是首先必须使人民富足,人民富足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

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

——《韩非子·扬权第八》

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须铲除臣下的结党营私;不铲除臣下的结党营私,他们就会越聚越多。

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民人用之,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国危亡。

——《韩非子·扬权第八》

圣明君主的治国之道,是去掉(自身的)智慧和巧诈;智慧和巧诈不去掉,治国原则就难以成为常规。老百姓使用智慧和巧诈,自身(就会)多灾多难;君主使用智慧和巧诈,他的国家(就会)危险甚至灭亡。

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

——《韩非子·南面第十八》

不懂得治国之道的人,必定会说:“不要改变古法,不要改革常规!”改变不改变,圣人不管,(他只管)正确地治理国家而已。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第二十》

治理若大个国家如果频繁改动法令,百姓就会受尽苦头。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

——《淮南子·卷十四·诠言训》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致力使百姓安定;安定百姓的根本,在于满足财用;满足财用的根本,在于不耽误农时;不耽误农时的根本,在于减省官事;减省官事的根本,在于节制贪欲;节制贪欲的根本,在于返归天性;返归天性的根本,在于抛弃外表的粉饰。

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

——《孔子家语·刑政第三十一》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教化人民,必定是刑罚与政令并用。

欲将取天下者,当以无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老子·四十八章》

想要治理天下的的人,应当顺其自然不造事,到了他要造事(的时候),(他)又不配来治理天下了。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五十七章》

以清正廉洁治理国家,以奇谋用兵,以不生事端统治天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六十章》

治理若大个国家如同煎小鱼(不宜频频翻腾搅扰)。

有天下者众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

——《吕氏春秋·卷一·四曰贵公》

拥有天下的人很多,他们得到天下的原因必定是由于公正,他们失去天下的原因必定是由于偏私。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吕氏春秋·卷一·四曰贵公》

治理天下,一定先将公正放在首位,公正了,天下就太平了。因为太平来自公正。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吕氏春秋·卷十七·七曰不二》

听信众人的议论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危亡(就)没有几天了。

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论衡·非韩第二十九》

实力弱小的国家则应修养德行,兵力强盛的国家就要振奋军威。

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

——《论衡·非韩第二十九》

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要培植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修养德行,二是蓄积力量。

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论衡·自然第五十四》

任用贤人使他的才能得以发挥,自己端庄肃穆、无所作为,天下就会大治。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墨子·尚贤上第八》

贤良的人才广聚,则说明国家治理得很好;贤良的人才稀少,则说明国家治理得很坏。

凡为治之大体,莫善于抑末而务本,莫不善于离本而饰末。

——《潜夫论·务本第二》

治理国家的重要义理,没有比抑制末节而致力于根本更好的,没有比远离根本而追求末节更坏的。

上医医国,其次医疾。

——《潜夫论·思贤第八》

最高明的医生是医治国家的病,那次一等的(医生是)治疗身体的疾病。

人君之治,莫大于和阴阳。

——《潜夫论·本政第九》

一国之君治理国家,没有比调和阴阳更大的事情。

有国之君,未尝不欲治也,而不世见者,所任不贤故也。

——《潜夫论·潜叹第十》

作为一国之君,没有不想治理好国家的,而没有治理好的,是因为所任用的人不贤能的缘故。

治世者若登丘矣,必先蹑其卑者,然后乃得履其高。

——《潜夫论·衰制第二十》

治理国家就像登山一样,必须先踏在低处,然后才能登上它的高峰。

民之所以不乱者,上有吏;吏之所以无奸者,官有法;法之所以顺行者,国有君也;君之所以位尊者,身有义也。

——《潜夫论·衰制第二十》

百姓之所以不作乱,是因为上面有廉吏;廉吏之所以不行奸诈,是因为政府有法令;法令之所以(能够)顺利实行,是因为国家有君主;君主之所以地位尊贵,是因为自身有威仪。

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

——《三略·下略》

(实行)安逸无为的政策,(就会涌现)很多忠臣,(实行)劳民伤财的政策,(就会出现)很多怨民。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国务不可不谨也,事本不可不抟也。

——《商君书·壹言第八》

凡是要治理好国家,建立制度不可不仔细研究,制定法令不可不谨慎认真,统一国家政务不可不细致严谨,处理根本性事务不可不心力专一。

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教。一赏则兵无敌,一刑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

——《商君书·赏刑第十七》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就是统一赏赐,统一刑罚,统一教育。统一赏赐就会使军队所向无敌,统一刑罚就会使法令顺利推行,统一教育就会使民众听从君主。

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

——《尸子·卷上·治天下》

治理天下有四种方法;一是忠正仁爱,二是大公无私,三是任用贤能,四是制定法度。

治乱民犹治乱丝,不可急也。

——《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八·通鉴多采善言》

治理作乱的民众如同治理纷乱的丝线一样,是不能着急的。

有国家者,未有不任智谋而成王业也。

——《太白阴经·卷一人谋上·未有阴谋》

凡是统治国家的人,没有不任用有聪明有才能的人而能成就帝王之业的。

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

——《尉缭子·兵谈第二》

土地广阔并且能充分利用,国家就会富足;人口众多而又能健全制度,国家就会安定。

梁栋朽则屋倾,贤不肖分则国治。

——《省心录》第一一四

栋梁如果朽烂了,那么房屋就会倒塌;贤能和不贤能得以区分,那么国家就会安定。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荀子·富国第十》

使国家富足的方法,就是节约开支使人民富裕,而且善于储藏盈余。节约费用用礼法,使人民富裕用政令。

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

——《荀子·正论第十八》

君主的治国之道清明,那么臣民就安定;君主的治国之道昏暗,那么臣民就会人人自危。

为治,是自约而致其博。

——《朱子语类·卷一○八》

治理天下,是从简约开始最终达到广博。

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使心神畅游在宁静恬淡之内,把形气融和在寂寞无为之中,顺从万物的自然,不怀有半点儿私心,那么天下便会得到很好的治理。

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功高盖世却好像不是自己的,教化施及万物而百姓却不觉得有所依赖;有他这么个人,可是没有谁举出他的名字,使万物都各居其所而欣然自得;站在变化不测的所在,却遨游在空虚无有的境界。

不治天下,安藏人心?

——《庄子·外篇·在宥第四》

不去治理天下,怎么能使人心向善?

太山之高,非一石之积也;琅玡之东,渤溽稽天,非一水之钟也。所以治国家天下者,非一士之言也。

——《子华子·下·晏子问党第六》

大行山的高大,不是一块石头堆积起来的;琅玡山的东面,渤海连天,不是一条水流汇聚成的。用以治理天下的,(也)不是一个人的言论。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经·商颂·玄鸟》

祖国沃野千里,是人民生活的地方。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论语·宪问》

面对利益,要想到道义;面对国家危难,要勇于献身。

国家将兴,必于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礼记·中庸》

国家将要兴盛发达,一定会有吉兆显现;国家将要衰亡,一定会有邪恶出现。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孟子·滕文公下》

有志向的人,准备为正义事业献身;勇敢的武士,准备为国家流血牺牲。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孟子·尽心上》

国家政治清明,就要为推行道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国家政治腐败,就要为维护道义而献身。

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

——《管子·七法》

不要因为偏爱亲人而给国家带来危害,所以说国家比亲人更为亲近。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人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庄子·则阳》

祖国和故乡,一看到它就令人心情愉快,虽然丘陵上草木茂盛混杂,遮蔽了祖国和故乡的十分之九,望到它仍然让人兴奋不已。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厥之下。

——《庄子·让王》

置身于普通老百姓的行列之中,心里却想着高大宫墙之下的事情。喻指身处平民地位,心系国家大事。

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

——《国语·晋语七》

对国家和人民没有贡献的人,不应该处居较高的职位。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

对国家有利的事,知道了没有去做的,这就叫做忠心耿耿。

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左传·庄公三十年》

捐献自己的全部家产,以缓解楚国的危难。

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

——《左传·昭公元年》

面临祸患不忘记自己的国家,这是忠心;想到危难却不安于职守,这是诚信;为了国家把死置之度外,这是坚贞。思考问题以这三点为主体,这就是道义。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

鸟飞得再远,最后一定会返回老窝;狐狸死了,头一定朝向居住的山丘。喻指不忘祖国。

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

——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

赞誉他人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报答,批评他人也不要顾虑他人对自己不满,一切应以国家民众的利益为宗旨。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国家遇到危难之时,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恩怨放在第二位。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汉·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威胁着国家安全的匈奴不被消灭,则不去考虑置立家业的事。

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汉·荀悦《申鉴·杂言上》

为国家民族忧乐操心,这是有德行的人的志向;对国家民族的痛痒漠不关心,这是品行低下的人的目的。

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

——汉·马融《忠经·百工》

如果对国家有利,就应该奋不顾身。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常常思考着在国家危难之时,奋不顾身地为国效忠。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为国家而死,为正义而献身。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

安闲舒适的生活并不是我的志向,我心甘情愿为国分忧。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难而献身,对待死就像回家一样的轻松自如。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三国·魏·阮籍《壮士何慷慨》

面对国难,不贪生怕死;为正义事业献身,美名将万世永存。

苟使国家有利,吾何避死乎。

——《魏书·古弼传》

假如对国家有好处,我不会逃避死的。

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此间乐,不思蜀。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欢乐之时,却忘记了蜀国。喻指因一时快乐,而忘记自己的祖国。

忠臣不必亲,亲臣不必忠。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忠于国家的大臣,不一定是亲近的人;亲近的大臣,不一定忠于国家。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人谁能不死?为国而死,是忠义之士最伟大的壮举。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却不考虑个人小家,为拯救国难而勇于献身。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忠义之士热爱祖国就像爱自己的家庭一样。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晋·陶渊明《归田园居》

失去自由的鸟,仍然时刻怀念它以前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水池里的游鱼,也时时想着它曾经遨游的深潭。喻指不忘祖国。

大马死,小马饿;高山崩,石自破。

——晋·佚名《明帝太宁初童谣》

大马死了,小马必然要挨饿;高山崩溃,石头自然破碎。喻指没有祖国就没有个人的一切。

覆巢之下,无复完卵。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翻落在地的鸟巢,没有完整的卵。喻指国家民族沦亡,个人要独善其身是办不到的。

闻难思解,见利思避。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听到国家遇到危难,便思考解救的办法;看见财利,要尽量躲开。

见难而无苟免之心。

——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

为国赴难,不要有苟且偷生的念头。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唐·李白《梁甫吟》

君王不能体察我报效国家的一片赤诚,反说我是庸人自忧。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

倘若没有为国为民的思想,保持个人的节操又有什么用呢!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夜间常常叹息,为国家的命运前途担忧。

剖心非痛,亡殷为痛。

——唐·李白《比干碑》

剖心而死不感到悲痛,国家灭亡才是最悲痛的。

白头虽老赤心存。

——唐·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

人虽然老了,但报效祖国的红心依然存在。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唐·杜甫《秋兴》

目睹菊花开了两次,不禁老泪横流;孤舟靠岸系绳一次,牵动了故园之思。喻指心系祖国命运。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唐·杜甫《后游》

江山好像等待人们前去游览,花柳无私地供游人观赏。喻指为国献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国家破碎了,但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城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凉。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唐·韩愈《上李尚书书》

赤胆忠心侍奉君主,为国担忧像忧虑自己的家庭一样。

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

——唐·刘禹锡《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

无奈报国无门,已年老体衰,每次照镜子不免有些难为之情。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氏檄》

试看当今全国大地,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

先帝的遗训好像仍在耳边回响,怎么能忘记报效祖国的忠心呢!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唐·王昌龄《别刘胥》

置身于普通百姓的行列中,谈及的却是国家大事。

公家之事,知无不为。

——唐·杨炯《盐亭县令南阳邹思恭字克勤赞》

国家的事,只要知道了就努力去做。

丈夫皆有志,会是立功勋。

——唐·杨炯《出塞》

大丈夫应该有志向,努力为国家建立功勋。

仁者杀身以成名,君子有死而无贰。

——唐·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

仁义之人为了保持名节,宁可献身;有德行的人一心为国,虽死无憾。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唐·张籍《西州》

好马志在千里,不考虑饲料的好坏;有志之人一心为国,不谋求个人私利。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送人赴安西》

从小就想着要报效国家,而不是热衷于加官进爵。

丈夫贵功勋,不贵爵禄饶。

——唐·姚合《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有志向的人看重为国建功立业,不贪求丰厚的爵禄。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唐·崔颢《赠王威古》

报效祖国赴汤蹈火,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国无道,尸大位,可耻也;国有道,而抱关击柝,亦耻也。

——唐·马总《意林》

国家如果政治昏暗,此时若身居要职,这是很可耻的;国家政治清明,此时却隐居遁世,这同样是可耻的。

吾虽瘠,天下肥矣。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韩休传》

我虽然为国事操劳身体瘦弱,但却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

贤者报国之功,乃在缓急有为之际。

——宋·苏轼《答试馆职人启》

有才能的人报效国家的功绩,应该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刻有所作为。

忠臣体国,知无不为。

——宋·苏轼《答李琮书》

忠于国家的人体念国事,只要他知道的,一定努力去做。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天下将亡,其发必有门。

——宋·苏轼《策别二十三》

国家将要兴盛,各种因素的积聚都有其根源;国家将要衰亡,它的爆发也总有其原因。

为国者终不顾家。

——宋·苏轼《陈公弼传》

一心报效祖国的人总是不顾念自己的小家庭。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宋·苏轼《石鼻城》

报效祖国未成,心中惭愧,害怕回到家乡之后受到朋友的指责。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念奴娇》

祖国的山山水水美丽如画,一时间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

报效祖国的心思,一直到死才能停止。

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活着没能解救国家的危难,死后也要变成恶鬼以抗击敌人。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宋·文天祥《西江月》

从镜中看人虽已衰老,但是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永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宋·文天祥《即事》

只要还活着,就竭尽全力报效祖国。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祖国的大好河山破碎不堪,就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家性命飘摇不定,好像那被风雨吹打的浮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以来谁能不死?但是要把报效祖国的一片忠诚留在史册之上。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臣下的忠心就像一片磁针,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喻指忠于祖国。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宋·陆游《书愤》

立下誓言要报效祖国,结果却报国无门;从镜中观看两鬓早已斑白。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宋·陆游《太息宿青山铺作》

生来就有铁石般坚强的意志,一心想着报效祖国而忘记了自己的家庭。

杜门忧国复忧民。

——宋·陆游《春晚即事》

虽然年迈多病出不了门,但却既为国家担忧又为人民着想。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夜泊水村》

一生中有数万次为国献身的机会,双鬓的头发白了就不能再变黑。

松阅千年弃涧壑,不如杀身扶明堂。

——宋·陆游《松骥行》

千年的松树弃置涧壑不用,不如把它砍倒用作大厦的栋梁。喻指以身许国。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宋·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男子汉活在世上要为国家建功立业,消灭仇敌才肯罢休。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宋·陆游《金错刀行》

男子汉若五十岁还没有立功,提刀独立,心中惆怅。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病起书怀》

虽然地位低下,但不敢忘记处于患难的国家。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宋·陆游《感事六言》

人年老后两鬓就像雪一样花白,内心就是到死也是一片赤诚。

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

——宋·杨万里《题刘高士看云图》

谁说我的诗只是陶醉于自然风光?诗中包含着我忧国忧民的赤诚忠心!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朝廷里做官,要为百姓着想;身为百姓,要为国家着想。

古来百战功名地,正是鸡鸣起舞时。

——宋·范成大《送同年万元亨知阶州》

这里自古就是出名将的地方,现在正是奋起为国效力的时候。

矫首问天兮,天卒不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

——宋·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续集》

抬起头问上天,上天终究不说话;忠臣用生命报效祖国,死了有什么罪过?

正待吾曹红抹额,不须辛苦学颜回。

——宋·陈与义《题继祖蟠室》

国家正需要我们建功立业,不要像颜回那样一门心思闭门苦修。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宋·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

读书却不报效祖国,那又有什么用呢?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诗》

自然景色如此美好,使人愿意去游玩;祖国山河那样的美丽,是天然生成的图画。

落叶女墙头,铜驼无恙不?看青山,白骨堆愁。

——宋·刘辰翁《唐多令》

落叶积满城头,古都是否安然无恙?看到祖国大地上到处堆满白骨,使人无比忧愁。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宋·杨炎正《水调歌头》

真可惜报国无门,空白了头发。

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宋·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

只有傻人才对国家大事无动于衷,有志向的人一定要为国家建立奇功。

人臣之职,当奋不顾身。

——元·欧阳玄等《宋史·张昷之魏瓘滕宗谅等传》

作为臣子的职责,应当是为国为民奋不顾身。

义不负心,忠不顾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为了正义事业,决不背弃誓死的决心;为了报效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有德行的人虽身在异国他乡,也不忘记自己的祖国。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明·佚名《名贤集》

中心为国家的臣子,不怕为国捐躯;贪生怕死,不会成为忠于国家的良臣。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明·海瑞《谒先师顾洞阳公祠》

永远也不改高尚的情操,为了国家利益情愿献身。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

不干见不得人的坏事,不存害人之心,对国家有益的事,宁可献身也不躲避。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明·俞大猷《咏牡丹》

人们都赞颂牡丹的国色天香,但有谁知道她的丹心独抱呢?喻指报国的赤子之心不被人所理解。

等鸿毛于一掷兮,何难谈笑而委形。

——明·张煌言《放歌诗》

若把生命看得轻如鸿毛,就会为国家而从容就义。

陆沉谁向中流砥,天阙招寻炼石神。

——明·张煌言《寄纪侍御衷文》

国破家亡之际,应成为中流砥柱,像女娲那样炼石补天,以拯救国家于危难。

所贵一寸丹,可逾金石坚。

——明·张煌言《被执过故里》

最可宝贵的是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比金石还要坚贞。

人生有不死,所贵在立功。

——明·张羽《清口诗》

人生要想流芳百世,重要的是要能为国家建立功勋。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明·杨继盛《就义》

留给世间的是浩然正气,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放光芒。喻指为国献身。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

——明·李梦阳《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人生的荣华富贵是没有尽头的,有志向的人要为国家利益而献身。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咏煤炭》

煤炭为了能给人以温暖,不辞辛苦而出山林。喻指为国家和人民甘愿献身。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愿意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会遇到祸患就逃避,遇到好处就趋附?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阔立多时。

——清·梁启超《自励》

世界无穷无尽,我的志愿也永无穷无尽,看着广阔无边的大海,我伫立了多时。喻指思国忧民之情。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清·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谁能同情陆游为热爱祖国而流下千行热泪?他只要一谈起胡人的侵略,心情就激动万分!

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

——清·秋瑾《柬某君》

怎么能让自己在无所事事中变老?怎么甘心让祖国在各种劫难中化为灰烬?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瑾《对酒》

满腔的报国热血应该好好地珍重,流出的鲜血会化为万顷碧血波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顾宪成《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能听得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挂在心上。

碧玉归无地,丹心痛入天。

——清·屈大均《谒文丞相祠》

已雕琢的玉石竟然没有大地再接收它,只有一片丹心痛入九天。喻指报国无门。

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

——清·张廷玉等《明史·史可法传》

国家正面临着重重危难,怎么能考虑儿女的私事呢?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

时光在流逝,年岁不等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时光的远逝像流水一样,昼夜不停止。

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荀子·强国》

一个月不如一日,一季度不如一个月,一年不如一季度。喻指要珍惜时间。

年不可举,时不可止。

——《庄子·秋水》

过去的时间不可能挽留,未来的时间永不休止。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庄子·人间世》

对未来不能消极等待,对过去不能留恋。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管子·乘马》

今天无有作为,明天就什么都没有了;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还。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尚书·大传》

时光一天天过去了。喻指应珍惜光阴。

不宝咫尺玉,而爱寸阴旬。

——《司马法》

不珍贵咫尺的宝玉,要爱惜每一寸光阴。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品德高尚的人不看重尺许的玉璧,而重视每一寸光阴,因为时间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

日滔滔以自新,忘老之及己。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时间不断流逝,但仍然不倦地求取进步,却忘记了自己已经衰老。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功业难于成功却易于失败,时间难以得到却易于失去。

时过不可还。

——汉·王修《戒子书》

光阴一去将永不复返。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千百条河向东边的大海流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返?年轻时候不努力学习,老了只好白白地悲伤!

尺璧非宝,重此寸阴。

——汉·李尤《漏刻铭》

直径一尺的璧玉,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宝贝,应该看重的是一寸的光阴。

不加功于无用,不损财于无谓。

——汉·班固《汉书·杨王孙传》

不在无用的事情上下工夫,不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损耗钱财。

时乎时,不再来。

——汉·班固《汉书·蒯通传》

时光逝去,就不再回来。

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古人轻视直径一尺的璧玉而重视一寸的光阴,是怕时间流逝。

惊风飘白日,光景施西流。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

时光犹如疾风卷白日,向西飞速流逝。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三国·魏·曹植《送应氏》

不见过去认识的老朋友,只看见不相识的年轻人。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早晨的露珠,虽然很快会消失,但还不如将要过去的年华那样快。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杂诗》

人的盛年一去不会再有,一天不会有第二个早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是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诗》

趁年少应抓紧时间奋发努力,时光是不等人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晋·陶渊明《杂诗》

古人十分珍惜时间,想到这些就使人害怕。喻指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

时无重至。

——晋·陆机《短歌行》

逝去的时光不会再来。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短歌行》

人的一生能有多久?时光飞逝如早晨的霜。逝去的时光不会再来,逝去的年华也不会重现。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晋·陆机《短歌行》

未来的时光很短,已逝去的日子长。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杂诗》

有志向的人总是叹息白天太短,愁苦的人总是感到黑夜太长。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

不能吃饱了整日无所事事,不能放弃短暂的时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韶传》

岁月从不停止,时光如流水。

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

黄昏时的阳光,按理照不远了;但愿能像朝阳之光越来越亮。喻指人到晚年还希望焕发青春。

年难留,时易陨,厉志莫赏徒劳疲。

——南朝·宋·谢惠连《鞠歌行》

年华难留,时光易逝,应立志奋发,不要庸庸碌碌疲劳一生。

难得而易失者,时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难以挽留却又容易失去的东西,就是时间。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南朝·梁·何逊《赠诸旧游》

年轻时不珍惜年月,年老时就会惋惜时间不多了。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唐·李白《古风》

人生不是严寒中的松树,青春怎么能长在。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明镜里的白发,早晨还是青丝,晚上便像雪一样的白。喻指时光易逝。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大自然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现在的人没见过古时候的月亮,但今天的月亮曾经普照过古时候的人。喻指人生有限,宇宙无穷。

逝川与流水,飘忽不相待。

——唐·李白《古风》

流水与时光,都是飞逝不复还的。喻指应该珍惜每一寸光阴。

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唐·李白《惜余春赋》

恨不得在天上挂一根长长的绳子,把向西飞速移动的太阳拴住。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

——唐·李白《拟古十二首》

绳子再长也拴不住太阳,从古至今人们都为时间过得太快而难过。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唐·李白《古风》

青春容颜离开我而去,衰暮了的头发已经改变了颜色。

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

——唐·李白《五松山送殷淑》

把酒痛饮,珍惜如此良宵美月,惧怕虚度年华。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江边的一颗树渐渐发青抽芽,岁月流逝催人满头白发。

莫嗟一日日催人,且贵年年入人手。

——唐·白居易《和李中丞元日寄诗兼呈微之》

莫要叹息时间在一天天催人老,要珍惜那一年一年手中的时光。

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唐·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不要说三十岁很年轻,如果人活一百岁,那么三分已去一分了。

人之百年,犹如一瞬。

——唐·王勃《秋夜于绵州群官席别薛升华序》

人活一辈子,就像一眨眼的工夫那样短暂。

尺波易谢,寸晷难留。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流水容易消逝,短暂的时光难以留住。

白日不与吾谋。

——唐·韩愈《复志赋》

时光不会按照人的意愿而流逝。

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

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做的都是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

——唐·韩愈《幽怀》

悲叹时间容易失去,一年四季不断地更替。

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

——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不会再有壮年,即使活一百岁也如狂风一阵吹过。喻指光阴转瞬即逝,要珍惜青春年华。

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

——唐·韩愈《独皇甫湜公安园池读书其后》

人的一生又能有多长时间,有志向的人不可贪玩好耍。

无为空自老,含叹负平生。

——唐·陈子昂《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无所作为虚度年华的人已衰老,叹息自己枉度一生。

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

——唐·元稹《苦雨》

日落月升,昼夜更替如转动的珠子。

拾紫岂宜晚,掇芳须及晨。

——唐·孟郊《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

摘取艳丽的花不能拖延,采掇芳花必须在清晨。喻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孟郊《劝学》

青春年少时就要奋发有为,少年时光怎能延长呢?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唐·李商隐《一片》

人世间桑田大海变化无穷,不要白白错过美好的时光。喻指珍惜光阴。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李贺《嘲少年》

年轻人怎能永远都是年轻人?即使是大海也将变成农田。喻指社会变化太快,人当珍惜时光。

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而皱青相待。

——唐·李贺《少年》

不要以为美好的时光能够长在,一个人很快就会头发变白,面起皱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青春美貌能几时,片刻便会花发如丝。

春尽有归日,老来无去时。

——唐·刘威《伤春感怀》

春天过去还有再来的时候,人老却不可挽回。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赠王氏小儿》

不要以为自己是儿童便不珍惜岁月,老头曾经和你一样也是少儿。

唯当鬓发时,行住须努力。

——唐·释寒山《浩浩黄河水》

一个人在年轻时,必须珍惜青春好年华,加倍努力。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唐·鲍溶《始见二毛》

百川归海返潮很容易,一片秋叶落地再回到树上却很难。喻指青春一去不复返。

三冬劳聚学,驷景重兼金。

——唐·孟简《惜分阴》

冬季三月要努力学习,飞逝的时间比成倍的黄金还珍贵。

君看日白驰,何异弦上箭。

——唐·李益《游子咏》

你看白天很快就会过去,与弦上的箭没有什么样?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

——唐·岑参《韦员外家花树歌》

今年的花好像去年的好看,但去年人到今年又老了一岁。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唐·岑参《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人世间的岁月像流水逝去,客居在外,又遇秋风刮起。

春与人相乖,柳青头转白。

——唐·岑参《西蜀旅舍春叹》

春天和人相违背,柳树发青,但人的头发却变白了。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唐·林宽《少年行》

时间不可白白地度过,青春一去不复返。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今年在今晚便过完了,新的一年从明天又开始了。寒冷随着一夜过去,春意在五更时便悄然来临。

光阴难驻迹如客。

——唐·许浑《南庭夜坐赠开元禅定二道者》

光阴难以留住,行迹如过客。

去者如敝帏,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唐·王建《喻时》

逝去的时光如破帏帐,新来的时光如新衣裳。鲜丽不可能长久,颜色脱落还会被遗弃。喻指光阴留不住。

时不与兮岁不留,一叶落兮天地秋。

——唐·李子卿《听秋声赋》

光阴不会再来,岁月不会停留;一叶落地,秋季来临。喻指应该珍惜光阴。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唐·方干《送从兄郜》

不要虚度年华,应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不觉风光疾于箭,年来年去变霜髭。

——唐·方干《早春》

不知不觉,时光如疾箭飞逝;年复一年,嘴上的胡髭都已变白。

愁人白发自生早,我独少年能几何?

——唐·李频《长安即事》

焦虑忧愁的人头发白得早,我虽然年少又能有多长时间?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唐·李颀《送魏万之京》

不要以为长安就是游乐之地,切莫白白地浪费时间。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唐·韩琮《暮春浐水送别》

行人不要听宫前的流水声,一年的时光流尽也是这种水声。喻指光阴一去不返。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唐·韩琮《春愁》

太阳在飞,月亮在跑,两鬓的头发长青的自古没有。

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

——唐·杜荀鹤《赠李蒙叟》

百年能有几无,怎么能不珍惜光阴呢?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少年勤奋学习是一辈子的大事,不能有丝毫的懒惰而浪费一寸光阴。

人生百岁中,孰肯死前足。

——唐·僧澹交《效古》

人生一世不过百年,怎么能够在死前就心满意足了呢?

岁月如流水,须臾作老翁。

——唐·释寒山《诗三百三首》

岁月像流水一样,转眼之间,人就变成了老头儿。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唐·韦庄《关河道中》

只知道时间像箭射出去那样飞快,哪知道天道却弯曲得像弓一样。喻指人生一世,虽时光短暂,但却要走过曲折的道路。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唐·杜秋娘《金缕衣》

劝你不要珍惜金缕衣,而要珍惜青春年少的时光。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花开时须折则折,不要等到花谢只剩空枝时,再要想折取已来不及了。喻指少年时应奋发有为,不要等到了老年再回想少年,那还有什么用呢?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唐·刘采春《罗唝曲》

黄河的水总有一天会变清,白了的头发要再变黑却没有日期。喻指年轻时应珍惜时光。

君子自强,惜分阴于短刻,期硕学于缣缃。

——唐·蒋防《惜分阴赋》

有志向的人自己努力向上,爱惜片刻的短暂光阴,希望尽可能多地阅读前人的著述。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

——唐·卢仝《叹昨日》

昨天的时光没法追回,今天的时光一会儿就会过去。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李煜《浪淘沙》

美好的时光像流水落花,春天已去。

虽有神药,不如少年。

——梁·任昉《述异记》

虽然有灵丹妙药,也不如青春年少。喻指人应当珍惜青春。

少壮轻岁月,迟暮惜光辉。

——梁·何逊《赠诸游旧》

年少时往往不知道光阴的宝贵,年老了才知道珍惜时光,但为时已晚。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宋·苏轼《洞仙歌》

时光飞逝,光阴易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什么时候还会有,手握酒杯敢问青天。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春宵》

春宵一刻十分宝贵,良辰美景十分短暂。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宋·苏轼《别岁》

人走过的路还可再走,岁月消逝不可能追回?

劝君着意惜芳菲,莫待行人攀折尽。

——宋·欧阳修《玉楼春》

劝你特别珍惜芳香的花草,不要等待行人都把它们折完。喻指要珍惜青春。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少年时把酒迎春色,今日逢春头发已花白。喻指要珍惜青春。

千里归来人事改,十年犹幸此身存。

——宋·欧阳修《无题》

从千里之外归来,过去的人和事已不复存在,庆幸十年来自己还活着。喻指时光转换,物是人非。

春色无情容易去。

——宋·欧阳修《玉楼春》

春天的美景无情容易逝去。喻指要珍惜美好时光。

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

——宋·欧阳修《伏日赠徐焦二生》

在年富力强时应努力奋进,否则到年老体衰时就没有什么作为了。

蹉跎莫遣韶光老。

——宋·朱熹《四时读书乐》

不要虚度年华,浪费美好时光。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偶成》

少年时光容易逝去,但学问却很难有成。每一寸光阴都不可轻易放过。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宋·辛弃疾《菩萨蛮》

人世间的时光容易逝去,应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

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

——宋·辛弃疾《摸鱼儿》

珍惜春光常常又担心花开得太早,何况落花已无数。

当门五六树,上有蝉鸣枝。朝听尚壮急,暮间已衰迟。

——宋·王安石《今日非昨日》

门前有五六棵树,上面有蝉虫鸣叫。早晨听时,还壮实急迫,傍晚时就衰弱迟慢了。喻指人的生命有限,应抓紧时间学习或工作,不虚度年华。

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

——宋·陆游《剑南诗稿二十三·五更读书示子》

只要病体能勉强支持,晚上的时光也不能白白浪费掉。

倘得此生重少壮,临危敢爱不赀身。

——宋·陆游《客去追记坐间所言》

如果能使少年的时光再来,我将对一切都会在所不辞的。

少年衰老与花同。

——宋·韩世忠《临江仙》

人如果未老先衰,生命就会和花一样。喻指美好的时光很快就会过去。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宋·文天祥《山中感兴》

谁能不爱惜自己的青春,行乐并不是我所追求的。

东家筑黄金,西家列珊瑚。叹此草露晞,良时聊斯须。

——宋·文天祥《题钟圣举积学斋》

东面的人家积聚黄金,西面的人家陈列珊瑚。可叹这些东西都像草上的露水一样会很快消失。美好的时光是很短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

不要等待,使青春年华随意流逝,白白地伤悲!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宋·秦观《江城子》

青春年华不为少年停留,愁恨悠悠,几时才会停止?

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圣人大禹都珍惜每寸光阴,对于普通人就应当珍惜每分时间。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宋·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落叶无边江水无尽,自己在今日更应该抓紧时间。

年少抛人容易去。

——宋·晏殊《木兰花》

少年的美好时光最容易抛弃人而去。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

——宋·朱敦儒《水调歌头》

时光逝去如箭飞,聪明人应珍惜每分时间。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宋·朱淑真《蝶恋花》

楼外的垂柳千万条,打算系住春天,却系不住。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王观《卜算子》

如果到了江南还能赶上春天,千万要和春天同住。喻指要珍惜美好时光。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时光容易抛人而去,樱桃红了,芭蕉又绿了。

人世光阴花上露。

——宋·马浩澜《青玉案》

人的一生就像花儿上的露水那样短暂。喻指人应珍惜青春时光。

安得万垂杨,系教春日长。

——宋·程垓《菩萨蛮·访江东外家作》

怎么能用万条垂杨系住春天,不让它逝去呢?

少年情事老来悲。

——宋·姜夔《鹧鸪天》

少年若虚度年华,老了就会感到悲哀了。

三百六旬有六日,光阴过眼如奔轮,周而复始未尝息,安得四时长似春?

——宋·邵雍《光阴吟》

一年三百六十六天,时光从眼前流过就像飞奔的车轮,不断循环没有止息,怎么能够使一年四季都像春天?

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

——《乐府·子夜歌》

年轻时应当爱惜光阴,转眼人就会衰老。

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况少年白昼而掷之乎?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裴谌》

古人因夜长还要秉烛夜游,作为年轻人怎么能虚度白天呢?

风不可系,影不可捕。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续玄怪录》

风不可能被拴住,日影不可能被抓住。喻指光阴一去不复返,应该珍惜。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向天公买少年。

——金·元好问《无题》

人世间只知道黄金宝贵,却从不向天公买取青春。

红颜不暇惜,素发忽已稠。

——金·元好问《放言》

青春年华倘若不加以珍惜,转瞬之间就会满头白发。

佳期难得,好事多磨。

——金·董解元《西厢记》

美好的时光难以遇到,好事常常要经受许多磨难才能成为现实。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

花有重新开放的那一天,而人却不可能再次回到少年时代。喻指人应珍惜少年时代的大好时光。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元·高明《琵琶行》

光阴像箭一样疾逝,催人年老;时间如飞梭一样流逝,追赶少年。

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元·耶律楚材《鹧鸪天》

江山王气白白持久,桃李花开春风徐来又是一年。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

眼前的红日又要西落了,一天的时光就像下坡的车,很快就过去了。

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

——元·王和卿《自叹》

鲜花到了三春时节颜色就会衰败,月亮过了农历十五就会越来越暗。喻指要珍惜年华。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元·佚名《渔樵记》

月亮过了农历十五,光明就会一天天减少;人到了中年许多事情就到头了。喻指应珍惜早年的大好时光,切莫老大徒伤悲。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明·王世贞《梦中得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句因戏成短歌》

人活百年哪能再有百年,今天还要珍惜今天。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明·于谦《示冕》

题诗寄给你并不是没有任何目的,不要辜负青春时光自取惭愧。

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

——明·于谦《静夜思》

时光不等人,青春年少转眼就会变成白发老翁。喻指应珍惜青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文嘉《明日歌》

明天过后还有明天,明天有很多,天天等明天,那么万事将化成泡影。

日月争驰驱,民生谁获休。

——明·屈大均《过涿州作》

太阳和月亮在不停地运转,人生短暂,又有谁去贪图舒适安逸呢?

饶你天才,青春挽不来。饶你仙胎,白头撇不开。

——明·冯惟敏《折桂令》

尽管给你天才,但青春无法挽回。尽管让你做神仙,但仍要白头。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明·文征明《今日》

人生在世一百年能有几个今天,在今天如无所事事真是很可惜。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满,此事何时了。

——明·文征明《今日歌》

一个今天又一个今天,今天有多少!今天又不去做,此事何时才能了结?喻指时光飞逝。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佚名《增广贤文》

时间像箭一样飞逝,岁月像梭一样飞转。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明·佚名《增广贤文》

莺啼花放还害怕春光流逝,人怎么能白白地度过青春呢?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清·曹雪芹《红楼梦》

秋光在流逝,切莫度;相对而坐,应珍惜每寸光阴。

得掷且掷即今日,人生百岁驹过隙。

——清·魏源《读书吟示儿耆》

今天该奋斗拼搏的就拼搏,人话百岁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魏源《默觚·学篇三》

有志向的人爱惜一年的时光,有德才的人爱惜一天的时光,德才极高的人爱惜每小时的时光。

闲时忙得一刻,则忙时闲得一刻。

——清·陆世仪《思辨录辑要·修齐类》

清闲的时候抓紧一点时间,那么到忙的时候就会空闲一些。

昨日之日背我走,明日之日肯来否?走者删除来者难,惟有今日之日为我有。

——清·袁枚《对日歌》

昨天的时光离我而走,明天的时光肯来吗?去掉的时光容易,来的时光难,只有今日为我所占有。喻指要珍惜时光。

丝染无复白,鬓白无重黑;努力爱青春,一失不再得。

——清·施闰章《古意》

丝织品染黑之后就不会变白,头发白了之后不再变黑;努力爱惜自己的青春,一旦失去后将永远也回不来了。

当及未衰时,晚节早自砺。

——清·周焯《五十》

应当趁未衰之时,提早磨砺自己的晚节。

万古此身,难再百年,展眼光阴,纵不同流天地,也休涴了乾坤。

——清·陈宏谋《五种遗规》

在历史长河中,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应珍惜时光,既不流于世俗,也不要弄脏了乾坤。

志士惜分阴,克己真良规。

——清·陈确《独立》

有志向的人应珍惜光阴,用真善美来规范自己。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清·朱经《责己》

不必说一寸光阴很短暂,已经过去就难以再获得。

勉旃复勉旃,慎无悲蹉跎。

——清·朱经《惜阴》

勉励再勉励,担心失去后悲叹一事无成。

吟风啸月,好景难常;玩山游水,劳人易倦。

——清·魏子安《花月痕》

咏风弄月,好景不会常在;玩山游水,会浪费美好的时光。

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头时。

——清·骆绮兰《对雪》

不要责怪世人容易衰老,青山也还有白头的时候。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清·屈复《偶然作》

百金可以买到骏马,千金可买到美人,万金可买到高爵,但到哪里去买青春呢?

努力爱景光,汝曹从此始。

——清·李果《示两儿》

努力珍惜好时光,要从现在开始。

自修自修,益处自家求。一刻千金,勿把韶光丢。

——清·胡祖德《小儿学歌诗》

对于自学,益处要自己去索求。一刻光阴值千金,不要把美好时光白白浪费掉。

莫负光阴千金贵。

——清·华广生《白雪遗音·天降琼瑶》

不要浪费千金难买的光阴。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少年人,早打点。

——清·佚名《早打点歌》

日月如梭转,光阴似飞箭。年轻人要及早做准备。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尽此身污秽乾坤。

——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爱惜自我,为将来承担大业;虚度青春年华,便玷污了乾坤世界。

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不要轻视自己的身体,乾坤世界就在这六尺身躯上;不要轻视自己的一生,千古岁月都在这每一天中。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诗经·小雅·小珉》

不敢空手打虎,不敢徒涉渡河。喻指怯懦。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论语·阳货》

表面严厉而内心怯懦,比如那些品行低下的人,就像穿洞翻墙的盗贼一样。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仁爱的人不会忧愁,有学问的人不会进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有德行的人有三种畏惧:畏惧天命,畏惧大人,畏惧圣人的话。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目睹正义的事不去做,是没有勇气的表现。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有志向的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果断,因为重任在肩,征途遥远。

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

缺乏智谋的的勇敢,只能抵御一个敌手。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也。

——《孟子·尽心下》

要想说服大人物,首先就要视他,不要被他那高高在上的样子吓住。

天下不知之,则巍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荀子·性恶》

对这个世界无所知,但依然能高大地站在天地之间而毫无惧色,这才是最大的勇敢。

悍憨好斗,似勇而非。

——《荀子·大略》

蛮横愚蠢而又好斗之人,好像很勇敢但实际不是真正的勇敢。

为之无益于成也,求之无益于得也,忧戚之无益于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

——《荀子·解蔽》

如果一件事努力去做却根本无法办到,努力去追求却毫无收效,并且也无益于解决目前的危机,那么,就应该远远地把它抛掉。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士君子之勇也。

——《荀子·荣辱》

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不倾向权势,不考虑个人利益,尽管天下之人都不理解他,甚至反对他,不怕死,坚持正义决不屈从,这是志士君子的勇敢。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

——《墨子·修身》

作战尽管讲究列阵,但勇敢才是最终取胜的根本。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君书·更法》

犹豫不决的行动是不会成功的,犹犹豫豫地做事是不可能有效果的。

鱼不畏网而畏鹈鹕。

——《庄子·外物》

鱼不惧怕鱼网而害怕鹈鹕。喻指害怕天敌。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庄子·秋水》

雪亮的利刃横在面前,把死看作是新生,这是壮烈之人的勇敢。

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尚书·周官》

只有坚决果断,才不会有以后的艰难险阻。

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尚书·君牙》

心中担忧危险,就好像踩着老虎的尾巴,行走在春天的薄冰上一样。

栗栗危惧,若将殒于深渊。

——《尚书·汤诰》

害怕得直发抖,就像要坠落到深渊里一样。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尚书·周官》

积攒疑虑会使,谋划失败;怠惰疏忽,会荒废政事。

懦,事之贼也。

——《左传·哀公十四年》

怯懦,是做一切事的天敌。

懦而不能强谏。

——《左传·僖公二年》

性格软弱的人,不可能强行进谏言。

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拿着棋子犹犹豫豫,不会战胜对手。喻指做事优柔寡断。

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左传·文公十七年》

既怕头又怕尾,剩下的没有多少了?喻指做事瞻前顾后,缺少果断。

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战国策·赵策》

做事迟疑不决不会取得成功,行动疑惑不定不会成名。

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

——《战国策·齐策》

聪明的人不会反复谋划,勇敢的人不怕牺牲。

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

——《战国策·齐策》

计谋被泄漏就不会成功,做事犹豫不决的人就不会成名。

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懂得羞耻的人,则近于勇敢了。

大匠不斫,大勇不斗。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贵公》

高明的木匠不亲自砍削木料,真正的勇敢者不轻易与人格斗。

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轻视死而注重礼这叫做勇,为了杀戮残暴的人而不怕凶猛叫做力。

果者,临敌不怀生。

——《吴子·论将》

果敢的人,在战场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悔在于任疑,孽在于屠戮。

——战国·尉缭《尉缭子》

悔恨在于犹豫不决,罪孽在于乱杀无辜。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人之所以叫做人,是因为会说话;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怎么能称作人?

见善而怠,时至而疑,此得失之方也。

——《逸周书·王佩》

见到好事不愿去做,时机来临又犹豫不前,这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

惑于恐死反忘生。

——汉·刘安《淮南子·泛论训》

总担心自己会死去,反而会忘记生存。

智不重恶,勇不逃死。

——汉·刘向《说苑·立节》

聪明的人不再犯旧错,勇敢的人不惧怕死亡。

知死必勇。

——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道自己面临死亡,必然英勇无敌。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应当决断时却不决断,反会遭受祸乱。

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果断而且有胆量去做,鬼神都会躲避开,所以一定能获取成功。

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

——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只顾及小的而忘了大的,之后必有灾害;狐疑犹豫,之后必定悔恨。

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做了决定却不敢毅然行动,这是一切事情的祸源。

智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智慧能使决定果断,疑虑是事情的祸害。

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螯;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猛虎若犹豫不决不如蜂蝎以毒刺伤人;骏马若徘徊不前,不如劣马慢步前行。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汉·班婕妤《怨歌行》

常常担心秋季会来临,凉风夺去炎热。

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一旦下定决心,就决不犹豫反悔。

君看金尽失颜色,壮士灰心不丈夫。

——汉·马臻《前结交行》

看见黄金用尽就失去笑容,壮士灰心丧气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喻指缺乏勇气。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汉·扬雄《法言·吾子》

羊即使身披虎皮,仍见草而高兴,见豺狼而发抖,并忘记了自己披着虎皮。喻指本性怯懦。

感慨而自杀,非能勇也。

——汉·班固《汉书·栾布季布列传赞》

因为悲伤而想要自杀,这不是勇敢。

欲投鼠而忌器。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担心损坏了器物。喻指犹豫不决,有所顾忌。

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

——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

有疑惑之心的人会被爱说谗言的人利用,做事优柔寡断的人会被邪恶之徒钻空子。

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

——晋·葛洪《抱朴子·清鉴》

大声喊叫的人不一定勇敢,淳朴温和的人未必怯懦。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事情紧急而不果断决定,祸害便会很快降临。

明断少而外言入。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

做事优柔寡断,流言便会乘机而入。

骏足忌长阪,柴车畏危辙。

——南朝·梁·陆厥《奉答内兄希叔》

骏马最怕山坡之路太长,柴车最畏惧危险的道路。喻指惧怕艰难。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不深入老虎的巢穴,就不能够得到小老虎!喻指不经历风险就不会有所得。

凝滞者智之蝥也,忿慨者仁之腾也,纤怯者义之蠹也。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凝滞僵化是智慧的蝥虫,忿恨感慨是仁爱的螣虫,纤弱怯懦是道义的蛀虫。

诸君怯懊,乃是誉贼。

——唐·房玄龄《晋书·苏峻传》

众人怯懦,是怕失去荣誉与名声。

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唐·房玄龄《晋书·苻坚载记》

八公山上的草木都那么的像人形。喻指草木皆兵。

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

听到风声和鹤鸟鸣叫声,都以为是晋军来了。喻指闻风丧胆。

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唐·房玄龄《晋书·苻坚载记》

曾被弓箭射伤的鸟,只要听到弓弦的响声也会惊骇而坠地。喻指闻风丧胆。

侧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唐·杜甫《得舍弟消息》

恐惧得不敢在大路上行走,一家一村地向别人讨饭吃。喻指战乱引起的恐惧和悲惨。

宠过若惊,喜深生惧。

——唐·刘禹锡《苏州谢恩锡加章服表》

过分地宠爱会感到惶恐,过于地欢喜会产生忧惧心理。

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

——唐·韩愈《唐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孔君墓志铭》

把为正义看成是自己的嗜好,勇往直前不瞻前顾后。

决事如流,应物如响。

——唐·张九龄《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序》

决断事情如水流泄,应对事务如声音反响。

视险如夷,瞻程非邈。

——唐·柳宗元《为安南杨侍御祭张都护文》

视危险如同步履坦途,眼里前程并非遥远。

曲木忌日影,谗人畏贤明。

——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

弯曲的树木讨厌阳光照射后的影子,谄媚的人惧怕贤明的人。

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

——唐·陈子昂《答制问事·明必得贤科》

聪明人不会给愚蠢的人献计谋,勇敢的人不为贪生怕死的人去献身。

临危不惧,勇也。

——唐·骆宾王《萤火赋序》

面对危难的事毫不畏惧,这叫勇敢。

谔谔能昌唯唯亡。

——唐·周昙《再吟》

有话直说能使国家兴盛,唯唯诺诺只能使国家去向衰亡。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李频《渡汉江》

越走近家乡心情越胆怯,不敢向路上行走的人询问情况。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唐·朱庆馀《宫词》

满怀深情想诉说宫中的事情,但在鹦鹉面前却不敢说。

动便是,莫狐疑。

——唐·郑愚《大沩灵佑师铭》

行动便是,不要犹豫不决。

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唐·李延寿《北史·景穆十二王上》

说话像百舌鸟,胆量却像最小的老鼠。

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轻发者,始若勇,终必怯。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谨慎小心的人,开始好像胆怯,但最终果敢;轻率的人,开始好像果敢,但最终胆怯。

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

——宋·苏轼《荀卿论》

喜欢提出新奇的意见而不谦让,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而无所顾忌。

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事;勇士不顾生,故能立天下之大名。

——宋·苏轼《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

忠臣因为不怕死,所以能成就大事业;勇士因为不怕牺牲生命,所以能建立赫赫功名。

有其言而无其心,有其心而无其决。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有言论而无心意,有心意而无决断。喻指优柔寡断。

虎畏不惧己者。

——宋·苏轼《书孟德传后》

老虎畏惧不害怕它的人。

九死之余,忧畏百端。

——宋·苏轼《与范元长八首》

历经九死而一生,忧虑与畏惧就会增多。

智贵乎早决,勇贵乎必为。

——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智慧的关键在于早早作出决断,勇敢的关键在于一定能做到。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宋·苏轼《留侯论》

天下最勇敢的人,事变突然来临他不会惊惶失措,无缘无故地受侮辱他也不会愤怒。

不为易勇,不为险怯。

——宋·苏辙《吴氏浩然堂记》

不因为容易便勇敢去做,不因为艰险便胆怯后退。

忧者,深思极虑而不敢暂忘;惧者,临事惶惑而莫知所措。

——宋·欧阳修《论契丹侵地界状》

忧愁,是深思极虑而不敢有一刻忘记;惧怕,是事情来临时惶惑不安而不知所措。

敢道人之所难言。

——宋·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敢于说出他人难以说出的话。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宋·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

遇事没有难易之分,关键在于要敢作敢为。

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

——宋·欧阳修《读书》

正确与错误常常自相矛盾,舍与取在于勇敢决断。

当官力争,不为面从。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对顶头上司敢于据理力争,不碍于情面而顺从。

事君之义,犯而勿欺。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为君主办事的要义,应该是敢于直谏而不要隐瞒。

临事有三难:能见一也,见而能行二也,当行必果决三也。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前集》

遇事有三难,能够看见是其一,看见后能去做是其二,去做时必须果断坚决是其三。

瞻前顾后,便作不成。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一》

瞻前顾后,便什么事都做不成。 7g2asbz7CnaXR975HViSzFjZu9ffBRqO8malC1Rvwjw3szEPmunN+uJaxD6RvB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