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苏联TU—16远程轰炸机

机型简介

TU—16远程轰炸机TU—16远程轰炸机是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高亚音速双发中程轰炸机,北约集团给予的绰号是“獾”。该机于1950年开始研制,1952年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1955年正式交付使用。TU—16远程轰炸机除装备前苏联空军外,还外售埃及、伊拉克、印尼等国空军。中国的轰—6中程战略轰炸机也是在它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TU—16远程轰炸机采用细长流线型机身,后掠机翼,平尾和垂尾都有较大后掠角。TU—16远程轰炸机各型生产总数达2000架以上,1966年开始退役,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TU—16远程轰炸机仍在服役,另有一些改作加油机、电子干扰机和侦察机用。

机身结构

TU—16远程轰炸机采用长流线型机身,后掠机翼,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紧靠机身两侧,平尾和垂尾均有较大后掠角。

机翼悬臂式中单翼,双梁盒形结构。整个机翼由中央翼、左右内翼、左右外翼组成。中央翼装在机身上,与内翼在机身两侧对接。内翼可卸,平面形状呈梯形。在内翼上装发动机短舱的前、中段及主起落架。在后部的滑轨上装襟翼。外翼和内翼的构造相似。外翼翼尖可卸,后部内侧滑轨上装襟翼,外侧支架上装副翼。襟翼为后退开缝式,最大偏转角35度,沿滑轨顺气流后退。副翼有内补偿,并装有调整片。外翼前缘后掠角35度,内翼前缘后掠角45度,机翼相对厚度为12.5%。

机身半硬壳式结构,椭圆形截面。机身由前气密座舱、前段、中段、后段和后气密座舱5个部分组成。前气密座舱包括以镁合金铸件为骨架的透明机头罩。各段对接面均为工艺分离面。前段及后段为油箱,中段为武器舱。

尾翼悬臂式全金属结构,所有翼面均后掠。平尾前缘后掠角45度,为双梁盒形结构,升降舵为单梁全金属结构。垂直安定面为双梁混合式结构,翼尖为木质,方向舵也是单梁全金属结构。

起落架由前、主起落架及尾橇组成。前起落架有油液氮气缓冲支柱,一对机轮刚性固定于缓冲支柱活塞杆头上旋转的轮轴上。前起落架装有转弯操纵机构,并有机轮中立机构,以保证机轮在起飞离地后能顺航向向后收入前起落架舱内。每个主起落架的小车架上装有前后并列的4个机轮,有油液氮气缓冲支柱,与小车架铰接。每个主机轮都有两个囊式液压刹车装置。主起落架由液压收放作动筒向后收入机翼上的主起落架舱内。尾橇也装有油液氮气缓冲器,由电动机构向后收入机身内。机尾装有减速伞。

动力装置

TU—16远程轰炸机装两台am—3或pд—3m涡喷发动机,前者推力为8760公斤,后者的推力为9509公斤,安装在紧靠机身两侧的机翼第2大梁后面的短舱内,并固定在机身上。发动机进气道一部分通过机翼两根大梁的腹板开洞穿过机翼,另一部分在机翼的下壁板之下通过。pд—3a和am—3的性能基本相同,只是用pд—3时,飞机的起飞滑跑距离较短,爬升较快。飞机全部燃油装在27个橡皮软油箱内,分布在机身、中央翼、内翼和外翼翼盒内,除最先使用的几个油箱外,其余均为防弹油箱。机内载油量为45450升。燃油系统分主燃油系统和起动燃油系统,机上还有空中加油系统和主燃油应急放油系统。

座舱正常情况下6个乘员,两个驾驶员并列坐在驾驶舱内。除c型及d型外,领航员的位置均在玻璃机头内,座位的两侧及下部有装甲。后机身的尾翼下有观察舱。乘员从机身下面进入前、后乘员舱。每名乘员均有弹射座椅,在应急情况下,驾驶员向上弹射,其他乘员向下弹射。

液压系统装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即主液压系统和刹车液压系统。主系统用于正常收放起落架,开、关炸弹舱门及前轮转弯操纵。刹车液压系统用于正常及应急刹车,应急收放起落架及应急关闭炸弹舱门。两套系统的正常工作压力均为150公斤/平方厘米,并使用牌号为amг—10的液压油。主系统的压力由发动机带动的435b高压油泵提供,应急时可用手摇泵hpo—1提供。刹车液压系统则用电动泵产生压力。两套系统共同使用一个油箱增压及通气系统。两套系统的液压油总容量为115~120升。电磁液压附件在两套系统中占很大比例。主系统及刹车系统均有蓄压瓶,前者用于消除油泵供油不均匀时产生的脉冲现象,后者用于进行主轮的正常及应急刹车。

操纵系统包括硬式和混合式操纵两种。在驾驶舱内设有供正、副驾驶员使用的双重操纵系统。升降舵和方向舵采用硬式操纵,副翼采用混合式操纵,升降舵调整片采用уt—11电动机构操纵和钢索式机械操纵,方向舵和副翼调整片分别采用mп—100a—36和mп—100a—60电动机构进行操纵,襟翼由mп3—3m电动机构和襟翼螺杆操纵。飞机上还装有aп5—2m自动驾驶仪,其舵机和主操纵系统相连接。另外,为防止停机时风吹舵面使操纵机构磨损,装有舵面停机制动装置,并与发动机的操纵系统相关联,防止未打开舵面制动装置就起飞。

空调系统飞机的空调系统使用由发动机第七压气机来的空气给前、后气密座舱增压和加温。用活门apд—54自动保持座舱内部的空气压力,当飞行高度在2000米以下时可保持海平面压力;在2000~7200米范围内,可保持恒定的压力;在7200米以上时可保持座舱内、外压差为0.4千克/平方厘米的恒定值。当飞机进入作战状态时,为防止座舱压力由于蒙皮穿孔而急剧降低,可用手调活门kkд进行调节。飞机上设有专门系统保证低空飞行时座舱的自然通风,飞机上还有液氧装置。

防冰系统使用由发动机压气机供给的热空气对机翼前缘加温,防止结冰。发动机短舱各部分的前缘也使用由发动机压气机来的热空气加温,防止在飞行时和地面试车时结冰。垂尾和平尾的前缘防冰采用电阻丝加温装置。此外,飞行员座舱前玻璃和领航员前面的瞄准玻璃采用电热防冰装置,其余用热吹风防冰装置。

电气系统采用28+0.5伏直流电源系统,由发动机带动的4台гcp—18000直流发电机及12—cam—53蓄电池供电。发电机与蓄电池并联工作,电池也可作为储备电源用。另外还有115±3%伏、400赫兹的单相交流系统,由两个交替使用的дo—4500变流器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飞机的电路为单线制,使用bцbл和bцbлa两种导线。

机载设备

遥控天文罗盘дak;1pcб—70或1pcб—70m远距通信电台;pcиу—3m超短波电台;abpa—45应急救生电台;机内通话设备;远距无线电航行系统的接收机cпи—1;盲目着陆系统cп—50;敌我识别系统:装代号为“克里姆林”—1敌我识别器或“克里姆林”—2。电子对抗设备有cпc—1或cпc—2电子侦察干扰设备,cpc—1电子侦察精测系统,cpc—3电子侦察粗测系统,tп—1或tп—2干扰机。pбп—4或pбп—6轰炸瞄准雷达,与光学瞄准雎具oпб—11p协调工作,可进行盲目轰炸,射击瞄准雷达пpc—1与光学射击瞄准具交联工作。

武器炸弹舱位于机身中段,正常载弹量3000千克,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大型炸弹可挂于дбд—6梁式炸弹架上,小型炸弹挂于kд—3、kд—4框式炸弹架上。采用水平投弹方式轰炸。海上作战时,可装载鱼雷或水雷。使用эcбp—49a电动投弹器进行单个或成组投弹。经过改装的可载单颗重量为2000千克的遥控炸弹。机上装7门射速为1250~1350发/分的am—23型机炮,一门前炮是固定的,上、下、尾部活动炮塔各有两门机炮。3座炮塔组成飞机后半球的防御火力。上炮塔还可对前半球的上部进行射击。装有雷达照相机,观察和拍摄轰炸雷达瞄准具荧光屏上的图象。还有几种照相机分别用于昼间照相及检查投弹结果、昼间拍摄低空投弹结果和夜间照相。TU—16远程轰炸机侦察型可带6部照相机。弹舱内挂4部aфa—34照相机、一部aфa—42/75照相机和一部aфa—33/20照相机。可带下列几种空-地导弹:kc导弹,吊挂于机翼下面,单枚或双枚连续发射(间隔70~90秒),发射时,飞机的高度为4000~5000米,速度为700公里/小时;as—5空-地导弹,吊挂于机翼下面,发射时飞行高度为10000米,速度增加到850公里/小时;as—2空-地导弹,吊挂于机身下面;as—6空-地导弹。

改进机型

“獾”a战略轰炸机的基本型。带核弹或常规自由落体炸弹,乘员7名。玻璃机头罩,机头下面有小型雷达罩。7门23毫米机炮。有些飞机用作空中加油机,进行伙伴加油时使用独特的翼尖对翼尖加油技术。其中一部分“獾”a被改作搜索救生用,机身下带有无线电操纵的大型救生艇。

“獾”b与a型相似,但装两枚由涡喷发动机推进的as—1飞航式反舰导弹,后来携带导弹的任务由g型执行。

“獾”c反舰型,机身下挂as—2飞航式大型空-地导弹。机头装有雷达罩,代替了a型上的玻璃机头和头部机炮。不携带自由落体炸弹。改进型在翼下挂as—6导弹。

“獾”d海上电子侦察型,机头同c型。机头下面的雷达罩加大,机身中部下面串列3个泡形整流罩。

“獾”e照相及电子侦察型,与a型相似,但弹舱中装照相机。机身下有两个整流罩,后期型别在机身下有许多的小整流罩。

“獾”f基本上同e型,但翼下挂架上有电子侦察舱,中机身下无整流罩。

“獾”g由b型改进而来,翼下挂两枚火箭推进的as—5空-地导弹。该机的雷达更大,作战半径达3220公里。g型飞机多数在海军航空兵的反舰中队服役。另外,给了埃及25架,以弥补1973年10月对以色列作战中损失的飞机。

“獾”g改进型1981年瑞典空军首次拍摄到此型。中机身下的大型雷达罩代替了机头雷达罩,该机能携带as—6空-地导弹,装在玻璃机头外的设备能修正飞机发射导弹的位置。

“獾”h护航电子干扰型,主要功能是投放干扰物。干扰物投放机构在弹舱区,总共能携带9075千克的干扰物。舱口在弹舱的后部。弹舱前、后各有一个水滴状雷达天线罩。弹舱之后装有两个刀形天线。

“獾”j专门的电子干扰型。一些设备装在从武器舱内突出的船形整流罩内,周围是热交换器及排气孔,反雷达噪声干扰器工作在a~i波段之间,玻璃机头和a型一样。一些飞机在翼尖有大块的平板天线。

“獾”k电子侦察型。机头与a型相似,有两个泡形天线罩,弹舱上和弹舱前各一个。在后天线罩前面的中心线上有4个小型吊舱。

“獾”l前苏联海军的电子战型,外形象“獾”g,但装与“熊”g相似的电子设备。

基本参数

动力:早期型的动力装置为两台Mikulin AM—3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8750千克力,后改装两台PД—3M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9500千克力。

武器:机上共装7门23毫米机炮,机身中段有6.5米长的弹舱,载弹量3000~9000千克,可装核弹和各种炸弹,海上作战可装鱼雷或水雷。一些改型可装每枚重2000千克的遥控炸弹,翼下可挂AS—1至AS—5等各种空对面导弹。

翼展33.00米;机长34.80米;机高10.80米;机翼面积165.65平方米;后掠角35度;展弦比6.6;主轮距9.78米;前后轮距10.90米。

重量:空重3704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72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允许着陆重量48000千克;最大载油量34360千克。

性能:最大平飞速度99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2800米续航时间7小时20分;作战半径2300千米;最大航程6000千米。 7RCqansP6D1cB7rdcWKDI8yEjwtON52C2mhWX7xZ17WLAVzZ8WAfl+wCgRkkspe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