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卷 青春彼岸,盛夏一天一天地灿烂

第11章 青春,如大海般苍茫

青春如一片汪洋恣肆的海洋,载满丰盈的希望,孕育无数的可能,每个方向都显得那么诱人。可我们若是随波逐流,就将永远无法驶向宁静的港湾。当青春的海浪汹涌而来,拍打在身,我们是否还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梅晓的大学生活在一个海港小城度过。学校正对着大海,微香的书页与湿咸的海水之间,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同学们常开玩笑说:这哪是大学,简直就是养老院!

看海也许是每个孩子的梦吧,梅晓也不例外。当初填报志愿时,这片海的魅力远远胜过了岸边的学校。进入大学后,梅晓时常来到海边,一个人久久地坐在沙滩上,胡思乱想也好,什么都不想也好,享受着那种把自己完全融化在海风中的感觉。有时闭目养神久了,她还会“看见”海浪不断涌来,退去,轻抚着自己的身体,声声入耳,拍打在心。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坐在海边时梅晓的心情越来越烦躁了,那些曾让她感到宁静祥和的轻柔海浪,现在仿佛成了一种恼人的聒噪。她不禁问自己:究竟是海水变了声响,还是自己的心迷失了方向?

梅晓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面对大海时的喜悦和感动,那时的自己,还是一个青涩懵懂的大一新生,只觉海阔天空。未来仿佛一块可以尽情丹青的画布,触手可及;人生也像一片可以恣意驰骋的大海,近在咫尺。总之,一切都那么美好。

大一的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就像一套精致的绘本小说,被各种社团活动装订成册。梅晓也不例外,只是,她的社团生活少了一点精彩,多了一点芜杂和无奈。梅晓最初选择的是学生会和文学社,她先是因为学生会的工作烦琐而退出了喜爱的文学社。之后,学生会里的拉帮结派、明争暗斗让她深感自己曾经“为同学服务”和“锻炼自己”的初衷是多么可笑。梅晓心灰意冷,又退出了学生会。

习惯了忙碌的梅晓感觉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重心,不知如何安排这“多出”的许多时光。于是她背起书包,一个人静静坐到图书馆里啃书。然而,由于忍受不了图书馆的寂寞,她没能坚持下来。

浑浑噩噩的梅晓开始留心观察身边的同学都在忙什么,希望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相扶相持。梅晓下铺的蕙兰每天6点起床去跑步,然后会在海边读一个小时英语,尽管她那有着浓浓陕北口音的发音常惹来许多同学的嘲笑,但蕙兰毫不在意。梅晓每天早上醒来,看着下面空空的床铺,一种“堕落”的负罪感油然而生。她下定决心,要和蕙兰一块儿早起读英语。可是一周之后,她就放弃了——早起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而且她还安慰自己:练英语晚上也可以嘛。当然,这句安慰最后也只是安慰而已。

梅晓和隔壁寝室的竺馨关系也不错。竺馨的家境并不算好,经常找一些兼职来做,有时在超市做促销员,一站就是一天,晚上还要做家教,回到寝室时大家早就入睡了。梅晓见竺馨如此能吃苦,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正好也想增加一点实践经验,就托竺馨帮自己介绍了一份兼职。有实实在在的事情做,梅晓心里总算舒服了一点。但久而久之,她又觉得这种机械的工作并不能带来多少有用的经验,而且兼职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摸过书本了,连期末考试都是涉险过关,于是她又回到了泡图书馆的日子……

不知不觉就到了大四,工作、创业、出国、读研……可以选择的路有很多,梅晓变得更加不知所措。她,成绩平平,对任何行业都缺乏兴趣,不知道走出校门之后,自己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黄昏时分,她又踱步到海边,望着蔚蓝的苍茫和模糊的天际,她想了很久,最后喃喃地说:“算了,还是考研吧,留在学校,再看看……”

毕业前夕,蕙兰由于英语突出,收到一封来自美国名校的Offer,去读一个梦寐以求的专业;竺馨则是班上第一个找到工作的,因为她的实习简历让面试官爱不释手。而梅晓,还在惴惴不安地等待着考研分数……

青春正能量

生活中,很多人的大学时光,都有着和梅晓十分相似的经历,看似什么都尝试了,其实,什么都没用心做,没有坚持到最后。因此,面对冷漠的现实,我们不能选择逃避;面对枯燥的积累,我们不应选择敷衍;面对一些未知但充满希望的方向,我们不要选择浅尝辄止;否则,等到面对自己的未来时,你会发现已经无法选择。

第12章 青春,由自己定义

每个人也许都曾经遭遇过别人否定的眼神,或者轻蔑的言辞,使得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尊、自信在一瞬间坍圮成灰。有时一个人也会被贴上“一无是处”的标签,觉得人生突然失去了意义,陷入了迷茫。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人可以轻易给你的青春下定义,除了你自己!

这是杜琪峰执导的一部短片,讲述了5个“一无是处”的年轻人的故事,故事里的5个主人公并没有具体的名字。其实,这五个人可能就是在街上随处可见的他和她,或者就是我们自己。但为了方便叙述,我们就以演员的名字代称好了:

阿希是一个快递员,每天带着一大袋东西送货,有时因为路上太堵,货物送迟了,免不了要受到客户的一通责骂。这天,一个同事家里有事,就让他帮忙代个班。由于不熟悉新线路,第一件货物就送迟了。这个客户也是个暴脾气,他劈头盖脸地就骂了起来:“你知不知道自己迟到了多久?三分钟啊!三分钟啊年轻人!你知不知道三分钟可以做多少事情?”阿希只好一个劲儿地道歉,结果客户还是不依不饶:“你没用啊年轻人!年纪轻轻这么点事都办不好!”阿希只能在无数个“对不起”后仓皇而逃……

阿豪是一个运动鞋品牌小店的营业员,由于人手不够,他常常要在隔着一条街的两家店之间来回穿梭取货。这天,他像往常一样跟一位女顾客热情地推销着店里的新款鞋,女顾客却意兴阑珊,觉得没有自己满意的款式,阿豪赶忙说:“对面店里还有几款新货,我拿给您看看!”还没等女顾客说不,他已经飞奔出去,自然,等他提着几个鞋盒回来的时候,顾客已经走了……

阿乐是一家大饭店的小厨师,每天跟在老厨师后面打下手,由于新厨师很多,老厨师来不及一个个教,只能在每次做菜前大喊一声:“谁有空?我教你炒个菜!”只是,嘴笨的阿乐每次都被人抢了先。这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机灵点,别再被别人占先了。果然,等了半晌,老厨师又喊了:“谁有空?”阿乐兴奋地大喊:“我有空!我有!”老厨师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去把垃圾倒了!”阿乐只好垂头丧气地拎着垃圾袋出了门……

阿伦是一个保险推销员,每天都要四处拉保险,当然,与老客户吃饭、应酬,维持良好关系也是必修课。只是,这样的应酬往往只是被客户又蹭吃了一顿而已。这不,刚刚跟一个客户吃完饭,另一个客户就打电话过来说“明年我不想续保了”,他又是一顿好哄。日子一天天这么既忙碌又空虚地过着,有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一次,在酒吧偶遇老同学,刚寒暄两句,对方一听说他是拉保险的,立刻笑脸改黑脸,转身走了,阿伦只能无奈地望着对方的背影。

就这样,送快递迷路的阿希、气喘吁吁地拎着鞋盒的阿豪、拿着大垃圾袋的阿乐和从酒吧垂头丧气着走出来的阿伦相遇在了街角,他们的眼睛同时被一个巨大的广告牌所吸引:环市自行车赛即将开始,欢迎报名!

4个人驻足半晌,才突然发现了彼此,他们在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不甘!纷纷用力地扔下了手中的东西,仿佛想和碌碌无为的生活来一个了断!他们没注意到,就在他们下定决心的时候,一个站在街角默默发着传单的年轻人眼里闪过了一丝微光。

第二天,一个新的自行车队成立了,四人居然纷纷辞了工作,重拾小时候的梦想——骑车。他们开始了刻苦的训练,每天沿着公路一圈圈地练习,只为将成绩提高那么几秒……他们自我激励,也彼此鼓励,每天累得要死,却也十分充实。而在他们训练的时候,那个曾站在街角的年轻人总是远远地看着他们,眼里满是希冀。

很快,比赛的日子到了,可他们拼尽全力也只保持在队伍的中游,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热烈和执着,仿佛一种新的生活已经在面前徐徐展开,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向前、向前、向前!

在最后一段冲刺里,他们都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阿希:“一秒的进步是许多天的汗水换来的,我会再去进修,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

阿豪:“我已经找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还没想好,是要先去跳伞,爬山,还是冲浪!”

阿乐:“能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完成挑战,实在是个愉快的经验,我会永远记得!”

阿伦:“小时候很爱骑自行车,原来这样的感觉还在!终点就在眼前了,以后这样的冲刺机会还有很多!”

然而,就在终点前十几米,前面一个选手摔倒了,四人没来得及避让,也纷纷摔倒在地。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扛起摔坏的自行车向终点跑去,在到达终点的一刹那,他们仿佛冠军一样,开心地呼喊着,四周也响起了尊敬的掌声……

故事并没有结束。那个一直观察他们的年轻人,在看到他们的坚持和快乐后,默默地来到路边,脱去外套,里面居然也是专业的自行车服,可是当掀起右腿裤脚的时候,我们才蓦然发现:原来那是一只假肢!

他安静地把假肢卸了下来,跳着左脚,推起了路边的自行车,他用手调整好脚踏的位置,试着一只脚去骑车,但还没坐稳就跌倒了……就这样,他不断跌倒,又不断爬起,直到终于可以磕磕绊绊地骑行,慢慢远去……

青春正能量

能够定义生命的,只有青春;能够定义青春的,只有你自己!影片的结尾并没有交代最后那个年轻人的故事,也许,他也曾是一名职业车手,却在意外中不幸丧失了一条腿。本来,他觉得自己和自行车已经不再有任何联系,但看到那四个可笑而执着的家伙,居然不甘于自己的一无是处,在骑车里走出了迷茫,获得了新生,他也忍不住怀念起骑车的快乐。于是,用一条腿重新上路,就像影片最后的字幕所言:“只要不断挑战自己,大胆创出自己想要的生活,生命就会更有意义!”青春,就应该轰轰烈烈,永不妥协,让那些“一无是处”的标签随风远去吧!

第13章 网络,还我鲜活的青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和身边朋友的联系都变成了通过各类社交工具——QQ、人人网、微博、飞信传送的数据。看着冷冰冰的文字,我们感受不到朋友说话的语调神态,只能通过各种动画表情做自以为是的想象。网络,已经将我们的青春年华切割得七零八碎,我们该怎么样去拼出原本完整鲜活的生命,走出虚幻的荒烟迷离呢?

这几天刷微博浏览新闻时,筱蕾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在群众关注热度消退之后,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大家是不是只是把他们当成了一种消遣?引发她这个想法的是前几天有人在微博上发了一张注释着“紧急扩散”的照片,照片里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五六岁大的小女孩坐公交,小女孩长得很可爱,哇哇大哭要妈妈;中年妇女背过身去打电话,扎头绳看得出来很廉价。博主怀疑小女孩遭到拐骗,拍下这张照片在微博上求助,这张照片受到不少加V人士的转载,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博主有空发微博还不如上前询问。筱蕾当时看了也顺手转了,今天早晨再登微博,又有几个加V的转载说事情已经弄清了,中年妇女是小姑娘老家的姑姑,虚惊一场也就过去了。

这样的事情在网络上可能每天都会发生,筱蕾作为一个媒体从业人员,对此也早已司空见惯。通常我们在微博上,论坛上,甚至主流媒体上看到一个消息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人民群众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甚至举国沸腾。但是事情过后,长则一月,短则两三天,那些事就彻底被人们遗忘、抛弃。筱蕾想,幸好这个小姑娘是场误会,要真是被拐了,杳无音讯,那些纷纷转载的加V人士,包括如她一样随手转载的普罗大众,谁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一直惦念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呢?

新闻的魅力和残酷都在这里,它要求绝对的时效性和及时性,尤其是网络上的新闻,说争分夺秒一点都不夸张。这个国家太大,每天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信息量超荷,而人心太小,装不下那么多别人家的长短是非。每次新闻出来的时候有人愤怒有人唏嘘有人保持冷静,新闻一过该冷漠的还是冷漠,该事不关己的继续行色匆匆。

筱蕾突然觉得有点难过,她倒不是悲天悯人,她就是对自己从事并且一直心爱的事业产生了点怀疑:如果一项事业它只关注信息,只是不断刺激人们对新事物一时的猎奇欲望,那么这件事是否还具有人文的意义呢?

筱蕾在这个岗位上还有一个月就满两年了,她从当初的菜鸟记者已经基本修炼成了一个职业网络新闻人,工作越来越熟练,对工作的热情却没有与日俱增。一开始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她自信满满,怀着一副揭露丑恶、弘扬美好、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的胸怀,每天干劲十足,后来她才知道并不是所有丑恶都等着他们去揭露也不是所有的善良都能得到褒奖,很多时候媒体也有无奈有界限。筱蕾好几次交上去的稿子都被打回来改得面目全非,有的甚至全部否定,她也在不断的碰壁中积累了职场规则。同任何其他事情一样,掌握规则越熟练也就越机械被动,筱蕾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个匠人,只是机械重复,毫无创意,更别提激情了。

吃饭,回家,打开电脑,继续写着第二天的稿子,QQ正常隐身挂着,群消息一般也是屏蔽了,省得她写着稿子不停地被“滴滴滴”的声音干扰,筱蕾的每个晚上就是这样度过的。筱蕾加了几个群,除了工作的一个其他都是各个阶段的同学群,那些人似乎每晚都很有兴致,围着电脑天南海北地闲扯,筱蕾闲的时候也会插几句,现在她是无暇顾及了。筱蕾以前的舍友上线了,筱蕾跟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几句,通常聊天内容就那么几个方面:吐槽工作,感慨生活艰辛,抱怨老天爷没赐她个靠谱的男人。通常这几点都能归纳到工作上:“特羡慕你们考上研的,工作真是太毁人生毁三观毁姻缘了!”

“你想太美了,什么叫干一行知道一行的艰辛啊,我们这儿每天写论文看书才无聊呢!想想你们还能出去走走看看,我们只能窝在四方天地里,我现在有什么乐趣呀,大学还参加了个社团呢,研究生基本就抱着电脑过了,上人人、写论文,刷微博、写论文,逛论坛、写论文,写个论文开头能把以上事都干一圈,不是我不专心,实在不知如何下笔啊,论文太凶猛,导师太残酷啊!”筱蕾在舍友发过来之前就知道她要说什么,还能说什么呢,毕业后她们之间聊QQ大部分内容都是相互吐槽,相互比惨,其实俩人心里都有那么点小私心,听完对方的悲惨生活自己心里稍微能舒坦一些,悲催的生活人人都有,想想也就平衡了。

然后呢,下了线还是得继续过着各自不算如意的生活,该忙忙碌碌的继续在路上,该迷迷茫茫的还困在原地,不论是在QQ上跟旧友聊天后的慰藉还是逛论坛看网上段子的快活下了线就一下子没了,面对上下班拥挤的地铁面对下个月的房租面对怎么写都只是个开头的论文,大家都被打回了原形。网络是最好的发明,能通达到世界上每个角落,但又是最坏的发明,网上走了十万八千里其实屁股一下没挪过窝,肚子倒是多了一圈肉。筱蕾没办法,她的工作就在网上,她的生活现在也渐渐离不开网络了。关了电脑,她有一点伤神。

筱蕾这天收到了高中好友的明信片,高中毕业之后除了请柬她再没收过信件了。这个好友是筱蕾的同桌,说是好友其实更多的是革命友谊,两人一起学习一起奋斗,但是革命成功之后俩人也就没什么联系了,不过感情都还在,半个月前她们重新联系上便互通邮件聊了近况,筱蕾也跟她说了自己的烦恼。这封明信片是筱蕾同桌从尼泊尔寄来的,她当时曾说过要出去背包旅行,明信片上画的是尼泊尔热闹的市井,反面写着:“你是年轻的,生活是活的,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拥抱大地,拥抱活色生香的生命!”筱蕾感动良久。

后来,筱蕾去做了那个她感兴趣的专题,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形象温和的新闻人物做了回访,写成了集,正在给上级审稿。她的工作在网上,但是生活毕竟是鲜活的,她可能暂时没有能力随意选择职业,但她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做一些具有正面影响力的努力,她相信总有那么一些人还是会被新闻信息背后隐藏的人文力量感动,而她做的只是点燃那一丝网络背后的温情。

青春正能量

你是否也有一段时间在网络里迷失自己,你是否也觉得关了电脑仿佛怅然若失,你是否像浮士德一样与网络交换了灵魂?其实,虚拟的网络,往往藏着更深的寂寞。即使付出灵魂,也不见得会换来温暖和安心。当我们对网络产生了习惯和依赖,网络已经蚕食你的青春。

偶尔带上你的眼睛和你的身体去拥抱大地吧,它会给你最真切最充实的回馈;即使因为种种原因,必须穿行于网络世界中,那也别忘了,给网络连接的你我他她,留一份温暖的心跳。

第14章 隧道的尽头,是人间仙境

青春,如同一列行驶在大山中的火车,在长长短短的隧道里穿行,在黑暗与光明的交替中疾驰,人们的心绪也因此而起伏跌宕:时而烦躁迷茫,时而激动非常。人们为什么如此向往光明?是因为黑暗的存在吗?

女孩子十三四岁的时候被称为豆蔻年华,有人说那是女孩子一生最美丽的时光。可娜拉的十三四岁是被恐惧笼罩着的,她害怕面对考试,害怕面对成堆成堆的复习题,更畏惧老师和家长严厉的斥责。于是,她选择逃避。

娜拉从小就是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上小学时一直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可是,初一那年她得了严重的肺炎不得不住进医院,等到几个月出院后,娜拉满怀期待地回到学校,发现自己与学校的环境格格不入,老师讲的内容她很难听懂,和同学之间也有了距离感,她变得越来越沉默,成绩也一天不如一天。

看惯了优秀的娜拉,父母也很难接受这个沉默寡言的她,而对于这种改变,他们只会指责,从没有问过娜拉原因。一天又一天,娜拉再也无法面对这一切,于是她选择让火车带着她离家出走。

娜拉登上的是一趟驶向宁夏的火车,从北京上车,当进入山西境内时,隧道一条接一条地袭来。娜拉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心中既兴奋又害怕,她期待看到平时看不到的风景。

火车平稳地前行,一切似乎都很平静,突然娜拉眼前一片黑暗,仿佛火车一下子驶进深夜,窗外只有隧道中点点暗弱的灯光。娜拉感到有些郁闷和恐慌,当这些还未散去,眼前豁然一亮,光明扑面而来,快得竟来不及收拾心情。而车窗外,则又是一片连绵高山,近处山谷间小桥流水,芳草青青,仿佛人间仙境。好山好水尚未看够,又进入另一个隧道,依然是黑暗与寂静。

坐在娜拉对面的是一个戴着墨镜的盲人。或许听出了娜拉激动而急促的呼吸,他忽然问娜拉:“是不是第一次坐火车过隧道?”娜拉小声地回答:“是的。”他说:“那种光明和黑暗交替出现的情景,当年我第一次见到时也是兴奋而恐慌。20年前,我的眼睛失明了,就像火车突然进了隧道,周围是一片漆黑。只是,这次的隧道是没有尽头的。”娜拉仔细地听着,这时火车又驶进光明,娜拉好奇地问:“这20年你是怎么过的?”盲人淡淡地一笑,说:“适应加习惯,就是这些。开始也有绝望,可是,行程还是要继续,黑暗也好光明也好,关键是不能停下来。在黑暗中行驶,也是向前。只要向前,就是进步吧!”

听完这番话,娜拉的内心深处有了波澜与震撼。是的,他的世界是永远黑暗了,他的生命列车将永远行驶在隧道中,可是,他为自己的心找到了一个光明的出口。

火车终于驶出了山区,接着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没有了穿越隧道的恐慌,娜拉的心中反倒有些想念,盼着在前方的旅途中有山有隧道等着她。

此时,娜拉身体里的恐惧恶魔似乎又沉睡了,她做了一个决定,到达宁夏后立刻返程,去面对她应该面对的,只有继续前行才能够找回原来的自己,一切都将是美好的。

青春正能量

恐惧是隐藏在人身体里的魔鬼,当它被唤醒时,会产生全方位的摧毁!青春中的挑战与恐惧就像是火车遇到隧道的黑暗,而青春中的平淡和顺畅就像是火车经过平原。旅途正是因为有了像黑暗隧道这样的惊心动魄,才会这么让人难忘。没有高峰和低谷的青春不算是青春。只有在穿越隧道后,才能领略到崇山峻岭的独特风景。那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精彩!

第15章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梦想犹如爱情,要求我们专心致志,深情不渝。青春的我们,对大千世界总有着好奇的观感,对人间万事都有着跃跃欲试的冲动。然而,“五色令人目盲”,我们的生命毕竟有限,我们唯有用心完成一个梦想,才不至于陷入迷炫的幻象,才能收获充实而宁静的生活。

有一位年轻有为的画家,曾经多次在国内外各大城市举办画展,受到许多人的好评。有记者问过他:“为什么你这么年轻就取得了这么多令人赞叹的成就,可以分享一下吗?”他微笑着只说了一句话:“因为我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只学画画。”

其实在画家很小的时候,他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并且他是个要强的人,无论什么都要求自己争第一。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整天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做了一个实验:让他双手放在漏斗下面,然后将一粒花生投到漏斗里面,花生顺着漏斗滑到了他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他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花生。然后,父亲抓起满满一把花生一下子放到漏斗里面,花生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落下来。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分收获。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时,反而连一分收获也得不到。”

梦想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坚持唯一的梦想更重要,一个不能坚持梦想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任何的方向和依靠;就像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永远都靠不了岸。只有坚持梦想你才会有希望,只有坚持了梦想你的生命才会显得有意义和价值。

然而,一些失败的人总是不断地更改他的人生信仰和梦想,或者想同时实现几个梦想,一会儿要做工程师,一会儿想做公务员,有时又觉得当律师也不错。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不同的梦想之间徘徊,只会让你一无所获。成功的人都是执着于一个信念的人。

梦想的路或许会很长,但只要一步一步走总能走完;梦想的路或许会很短,但如果不迈开双脚前行,也将永远无法到达。

美国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是罗杰·罗尔斯,当记者在他的就职记者招待会上,问起他的奋斗历程时,他只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经过了解,人们才知道这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罗尔斯出生在一个异常贫困的地方,住的是著名的贫民窟。罗尔斯上小学的时候,正是美国嬉皮士风靡的时候,这儿的穷学生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有一天,当罗尔斯顽皮地从窗台上跳下来,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对他说了一句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话,“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当州长已经是很难的一件事了,更何况自己还是一个黑人。罗尔斯记住了校长的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如同一面旗帜,始终飘扬在罗尔斯道路的前方。在以后的40多年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的说话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由内而外地注意培养自己。51岁那年,他美梦成真,终于成为纽约州的州长。

他在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段话:“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尽管关于罗杰·罗尔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纽约州的第一任黑人州长,是2007年3月17日上任的失明黑人戴维·帕特森,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他的传奇经历简直就是罗杰·罗尔斯的现实翻版。

正如罗尔斯说的那样,信念本身并不值钱,但是只要你对它充满执着的态度,那么它发挥的作用将是无穷无尽的,一定会让坚信它的每个人都受益一生。

信念是每个人在成功路上必须具备的,但如果信念太多了也会成为成功的阻碍,就如同那个画家一样,在小的时候由于想实现的太多,反而什么也做不成。一个人需要专心,无论是做什么事情。

青春正能量

青春,是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总喜欢东摸摸、西瞧瞧。在寻找梦想的旅途中,不断尝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放弃,放弃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专心致志于其中一个梦想。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每个人都是一块金子,但不一定都能发光。不过一旦找到自己正确的方向,并坚持下去,就能让每一块金子都发光。

第16章 悲观,乐观,一念之间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笑对生活的坎坷,遇到任何困难总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总能想出这样或那样的解决方案,在他们眼中,生活永远是一轮闪光的太阳,永远是他们奋斗的动力;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生活永远是一个令人消沉的符号,是一条永远无法渡过的大河,永远是一个无底的洞。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心态。

有两个人想要穿越沙漠,可是水早就喝完了,两人又累又饿。这时夜幕渐渐降临,沙漠显得更加的恐怖。

他们走着走着,体力渐渐不支,在休息的时候,其中一个人问另一个人,现在你的眼前能看到什么?被问的那个人回答道:“我现在似乎看到了死亡,似乎看到死神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们靠近。”发问的这个人却微微一笑说:“我现在看到的是满天的星星和妻子儿女等待我回家的脸庞。”

最后,那个说看到死亡的人真的死了,他用刀子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不知道他已经接近沙漠边缘。而另一个人,则靠着星星指示的方位,成功走出了沙漠,并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英雄。

积极的心态会创造阳光般的青春,而消极的心态则让青春充满阴霾;积极的心态是梦想成功的源泉,是生命的绿洲和春风,而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开始,是生命的无形杀手。

与走出沙漠的故事相同,一位对生活绝望的少女,也差点和死亡相遇。

有一位少女,对生活感到极度厌倦,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痛苦地活着,她想到了死亡,打算用投湖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少女走到湖边,看着那死气沉沉的湖水,心中的厌恶之情不自觉地表露在脸上。一位老画家专心致志地画着湖边的景色,看到这位老画家如此悠闲,少女鄙薄地瞥他一眼,心想:幼稚,那鬼一样狰狞的山有什么好画的!那坟场一样的湖有什么好画的!

老画家注意到了少女的存在和她那低落的情绪,不过他依然专心致志、神情怡然地画着,过了一会儿,他说:“姑娘,来看看画吧。”

少女走了过去,不屑地睨视着老画家和他手里的画。

但是,少女立刻就被画吸引了,竟然将自杀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她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那样美丽的画面——那位画家将“坟场一样”的湖面画成了天上的宫殿,将“鬼一样狰狞”的山画成了美丽的、长着翅膀的天使,最后将这幅画命名为《生活》。

少女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变轻,她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袅袅婀娜的云……

良久,老画家挥笔在这幅美丽的画上点了一些黑点。

少女惊喜地说:星辰和花瓣!

老画家满意地笑了:“是啊,美丽的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发现的呀!”

其实少女和老画家看到的景色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仅仅是当时他们的心态有所不同。少女对生活的态度是厌恶的,所以在她眼里无论什么都显得那么的丑陋;而老画家对生活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它可以把湖水画成天上的宫殿,把湖边的山画成美丽的天使。

青春正能量

悲观失望的人在挫折面前,会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乐观向上的人即使在绝境之中,也能看到一线生机,并为此努力。诗人胡德说:“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像太阳一样,总是面对着事物光明的一面。”悲观者,首先被心态打败,然后被自己打败,最后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心态,然后战胜了自己,最后战胜了生活。悲观者与乐观者给我们的启示:摆正心态,战胜自己,战胜生活。

第17章 上帝的法则

青春路上,从来不是一个人踽踽独行,人们受惠于家人、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在一层一层的人际关系中,通过与他们的不断交流,我们学会了爱与尊重,懂得了包容和责任,青春也因此变得更加完整和美好。

在一个特殊学校的募捐餐会上,一位家长的发言令人动容:“按理说上帝创造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我的儿子西恩,生来就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正常学习,他甚至无法像别的孩子那样理解事物。在西恩的身上,上帝的法则何在?”

所有听众哑口无言。

这个父亲继续说:“我相信,像西恩这样有身体和心智缺陷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给人类一个展现真实本性的机会。”接着,他动情地讲述了下面这个故事:

那天,我带西恩去逛公园。你们知道,越是心智有缺陷的孩子,就越需要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否则,他们会越来越封闭自己。

我们路过一个棒球场,里面有一群孩子在玩棒球。西恩看了看,发现里面有他认识的小朋友,就轻轻地问我:“你想他们会让我一起玩吗?”我犹豫了一会儿。我知道,如果我是个孩子,肯定不愿意自己的队伍里有西恩这样一个队友,但作为一个父亲,我同时也知道如果西恩能多参加这些活动,他会得到他迫切需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最终朝他点点头,西恩露出了期待的眼神。

我走向一个小男孩,不抱希望地问他西恩是否可以参加,并强调这对西恩来说很重要。他看看周围的队友,说:“反正我们已经输了六分了,就让他参加吧!”见队友没有提出异议,他就回答我:“现在正在第八局,我们会在第九局设法让他上场的。”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西恩的时候,他别提多高兴了!西恩兴高采烈地走向休息区,虽然他的步伐依然困难而滞重,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让我帮忙,他一个人笨拙而认真地穿上球衣。我扭过头去,悄悄流下了眼泪,心里却是满满的温暖。那些小男孩似乎也看出了我对于儿子被接纳的喜悦,他们悄悄商量着什么。

在第八局下半场,西恩的队友追得只差三分了。等到第九局上半场,西恩终于有机会戴上手套,去防守右外野,虽然没有球往他的位置飞来,但能站在场上,感觉自己是队伍的一分子,他已经很高兴了!我也兴奋地在看台上向他挥手,他笑得合不拢嘴。

等到了第九局下半场,西恩的球队又将比分拉近了,下一棒就是球队逆转的机会,而西恩恰好被安排在这一棒。我心里不禁打鼓,真的会放弃胜利,让西恩去打这一球吗?因为西恩根本就不可能打到球,他甚至不知道怎么握棒。

让人惊讶的是,他们似乎早就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真的把球棒交给了西恩。当西恩踏上打击位置,紧张而笨拙地等待着对方投手投球,对方似乎也明白了对手为何这么明显地放弃了胜利的机会,转头看向自己的队友,他们也点点头。

于是,西恩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刻来临了。对方投手往前走了几步,投出一个很软很软的球,但西恩挥棒却落空了。第二球,投手再往前走了几步,投出一个更软的球,这次西恩把握住了机会,用力一挥,但也只是擦到了球,球慢慢地滚向投手。这时只要投手拣起球,轻易地把球传给一垒手就可以让西恩出局,从而赢得这场球赛。投手却“匪夷所思”地把球传高了,以至于让他所有队友都接不到。

投手的队友并没有责怪他,全场似乎已经不关心那个球在哪儿了,他们——不管是西恩的队友还是对手,甚至看台上的每个人都开始喊到:‘西恩,加油!跑到一垒!跑到一垒!’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我看到西恩这辈子从来没有跑这么快过,他甚至从来没有跑过这么远。当他努力地跑到一垒,踩上垒包,他的眼里充满了无法置信的惊喜。

“跑向二垒,西恩,跑向二垒!”人群再次爆发出呼喊声。

兴奋的西恩来不及休息,便蹒跚地跑向二垒。就在这时,对手的右外野手终于拿到了球,这个全队最矮的小家伙终于有机会成为英雄了,他只要把球传向二垒,他们就会获得胜利,但小家伙似乎也明白了,这场比赛的主角并不是自己,所以他也把球高高地传过了二垒手的头顶。

就这样,在大家的呼喊和我的眼泪中,西恩跑到了二垒、三垒,又跑回本垒,中间西恩一度辨别不了方向,还是对方的游击手跑来为他作了指引。当西恩终于跑回本垒,踩上垒包的时候,全场爆发出了最热烈的呼喊:“全垒打!好样的!西恩!”那一刻,西恩仿佛一个凯旋的英雄,受到所有人的簇拥……

“那一天,”那位父亲动情地回忆道,“那些孩子和观众把真爱和人性的光辉带到了这个世界,也带进了西恩柔软的心里。虽然西恩没能活到另一个夏天——他在那年的冬天离开了我们。但我知道,他从没忘记过:他曾经是个英雄,他一直都是!”

所有家长都流下了动情的泪水。

青春正能量

真正的尊重令人感动,令人从心底生发出力量;真正的爱温暖人心,令人感觉人生不只是苦役而是一种享受。在这个社会上,人人都需要爱与尊重,当然也包括孩子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的愿望,看到他的努力,赞赏他的“成就”并鼓励他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这就是爱与尊重。

第18章 谁的青春不曾自卑

自卑的人,往往是追求完美的人,也往往是心怀梦想的人。这样的人,常常将自身的现状和内心的理想标准相比较,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产生所谓的“自卑”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自卑的人更容易成功,不过前提是:用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将自卑化作奋进的动力。

1968年8月20日,他出生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仿佛天空般广阔的草原,仿佛草原般纯净的天空,共同编织成了童年的全部世界。当然,除了蓝天白云青草,像每个孩子一样,他从小也要“忍受”沉重的课业负担,生性好动的他自然不会安心于此。而他的妈妈又是一位教师,面对顽皮的他,妈妈伤透了脑筋。有时,实在没辙了,妈妈也会直接“上手”。发展到后来,他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

这种边玩边学的逍遥日子一晃就是几年,很快,他就成为一名高中学生了。那时,他的哥哥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这对全家来说自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自然也是替哥哥高兴的。要知道,那时候在农村,能够考上大学,还是北京的大学,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但是,很快他就发现,哥哥离开的直接结果就是自己身上的任务多了。以前哥哥在家时,他基本什么都不用干,现在哥哥去了北京,一年才回家两次,许多家务只能由他承包了,尤其是每天都要去150米外的井台挑水,这对从小没怎么吃过苦的他来说实在太痛苦了。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北京的大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他顺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开心兴奋之余,第一次走出草原的他也被北京的繁华震撼得不知所措。进了校园之后,他更是发现,身边的同学大多家境殷实,他们用的很多东西自己压根没见过。于是,本来活泼开朗的他一下子变得小心拘谨起来。

开学第一天,同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把他问住了:“你哪儿来的呀?”这个问题正是当时的他最不想回答的,因为在他那时的逻辑里,虽然呼伦贝尔有着最美的草原,但自己毕竟算是农村来的,这种落后的小地方怎么好意思告诉同学呢?就在他无限纠结的时候,那位女同学已经转向其他人闲聊去了。

就这样,因为这个女同学一句无心的问话,让他居然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学说话,等一个学期结束了,班上居然还有很多女同学不认识他!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浓郁的自卑感都笼罩着他,以至于每次照相,他都要戴上墨镜才能感到一丝坦然。

不过,幸好他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像每个热血澎湃的年轻人一样,他有太多的爱好来释放自己的青春。在那些爱好中,他慢慢将自卑消泯于无形。他爱写作,小时候他就喜欢读各种有趣的故事书,长大了甚至开始尝试写小说。沉浸在想象力天马行空的世界里,他感受到一丝强烈的存在感;他爱足球,是阿根廷队的铁杆粉丝,当然,他自己的球技也令人惊叹,这让他们所在的新闻系在当时的北广所向披靡。沉浸在生命力尽情舒展的世界里,他感受到了一丝自己可以控制的力量;他爱音乐,尤其喜欢摇滚和古典,沉浸在这交织着力量与安静的动人旋律中,他感受到了内心的安宁与坚定……

就这样,他一点点走出了内心的阴霾。毕业后的他,与人交流时总是自信满满。很快,他在主持界崭露头角,并凭借平易且犀利的主持风格广受观众喜爱。他就是央视名嘴——白岩松。

后来,白岩松在回忆的时候甚至开始感谢这种自卑,他说:“我一直自卑着,有点自卑才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采访一个人让你感到忐忑不安,感到自卑,你就一定会去做更多的准备。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自卑,即使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比如一些大学者、老教授常说:‘跟王国维比,我们这些人又能算得了什么呢?’这就是说,人总会往前走,总会有一个理想与所期望状态。”

除了白岩松,还有许多名人也都有类似的自卑经历,这点在女性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二十几年前,她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上学,由于长得比较胖,她一直感到抬不起头。大多时候同学并没有嘲笑她,但因为自卑,她会随时觉得有同学在嘲笑自己。有时走在马路上,她还会莫名地感觉有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发展到后来,她为了不穿裙子或短裤露出小粗腿,连体育课都不上了。为此,差点就毕不了业——她不敢参加体育长跑测试。

后来,她发现这样的生活实在是糟糕透顶,要是不能战胜这种自卑,也许自己的一辈子都完了,她决定勇敢地面对这一切。一次,两个男人从她身边走过,不经意嘟囔了一句:“真胖。”恰好这话被她听见了,她故意走了回来,站在那儿,使劲儿盯着他们看,一下把那两个男人搞懵了,好半天,他们才反应过来,怯怯地来了句:“你真厉害!”

这之后,她开始慢慢变得自信起来,加上她本来就才华洋溢,很快便获得了成功。她就是央视的另一位著名主持人——张越。

在一个电视晚会上,白岩松和张越相遇,张越对他说:“要是那时候我们是同学,可能是永远不会说话的一对。你会认为,人家是北京城里的姑娘,怎么会瞧得起我呢?而我则会想,人家长得那么帅,怎么会瞧得上我呢。”

值得庆幸的是,这两个人最后都以自己的方式战胜了心里的魔障,让两个也许永远都不会交谈的人,现在可以对着亿万观众,侃侃而谈。

青春正能量

当人们年幼无知时,脸上的微笑总是飞扬恣肆、无畏无惧。然而,随着阅历的不断增加,渐渐发现,别人身上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有的人嗓音优美,歌声动听;有的人文字隽秀,才华横溢;有的人口若悬河,引人入胜……而自己却仿佛一无是处,禁不住感叹:造物主真是偏心啊!

造物主可一点都不偏心: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潜力,等待着去开发寻找。其实,每一种青春都是一种探寻,有的是在探寻让自己快乐而满足的东西,有的是在探寻让自己坚定而勇敢的东西,有的则只是在寻找丢失的自信。无论我们在青春岁月中要寻找的究竟是什么,最重要的都是:永远不要放弃对光明的渴望,不要放弃那个原本完美的自己!

第19章 蝴蝶飞过沧海

在我们整个生命里,总是有一些含恨不如意,不断激起我们内心嫉妒、自卑、迷茫等不良情绪。然而,真正令我们的人生有希望有意义的不是那些得不到的或者失去的,而是那些抓在手心里,哪怕是小小的幸福。

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名言,道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无奈的事实:“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是啊,人们都期望幸福完满,但很遗憾,有时候上帝并不那么“用心”,即使是在造人的时候,他也常常会“开小差”。1934年,加拿大魁北克省沙威尼根镇的一个平民之家,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家里的第十八个孩子出生了。父亲是当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经济状况十分拮据。雪上加霜的是,这个刚出生的小家伙——让·克雷蒂安,不仅说话口吃,还因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而且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由于脸上的残疾以及口吃,克雷蒂安经常被玩伴嘲笑,这让他痛苦不堪。不知从哪听来,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可以矫正口吃,克雷蒂安就整天在嘴里含着一块小石子练习讲话,最后嘴巴和舌头都被石子磨烂了,他还流着泪坚持这样做。母亲看到他这样心疼得直流眼泪,她紧紧抱着他:“孩子,不练了,妈妈会一辈子照顾你的!”克雷蒂安一边替妈妈擦着眼泪,一边坚强地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张开翅膀的。我也要做一只漂亮的蝴蝶,这不算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克雷蒂安终于能够流利地讲话了。虽然后来他也曾像每个少年那样,叛逆地到处闯祸,但高中时,懂事的他还是及时浪子回头,勤奋学习并终于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的法律专业。同时,他的善良也让人们忘记了他脸上的“伤痕”,毕业时,他获得了极好的人缘。

1963年,克雷蒂安当选加拿大众议员,正式步入政坛,之后的40年,他兢兢业业,政绩颇佳,先后担任过财政、国际贸易、外交等7个部长职务。1993年10月,克雷蒂安参加全国总理大选,那时,他的对手大力攻击、嘲笑他的脸部缺陷,他们的竞选标语居然是:“你们要这样的人来当你的总理吗?”然而,对手的这种恶意攻击却招致大部分选民的愤怒和谴责。当人们知道克雷蒂安的成长经历后,都给予他极大的同情和尊敬。

在竞选演说中,克雷蒂安诚恳地对选民说:“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结果,克雷蒂安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加拿大总理,并在1997年成功地获得连任,被国人亲切地称为“蝴蝶总理”。

想想那些生得一副漂亮脸蛋却整日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的年轻人,克雷蒂安的故事实在是一个有力的耳光。其实,这充满缺憾的人间并不缺少受伤的蛹,更不缺少顽固的茧,只是,即使是健康的蛹,又有几只受得了破茧的苦楚呢?

她来自中国,也是一只受了伤的蛹,但破茧之后的她比绝大部分人都美丽!

1989年,她还只是街边一个随处可见的清秀中学生,如果不是她跟你交流时用的不是嘴巴而是美丽的手语,你压根不会觉得她有任何特别。原来,她2岁时就因高烧注射链霉素而失去了听力,从此进入一个无声的世界。如果一个人生来就注定无法享受音乐,那会是多么可惜!可听不见声音的她偏偏恋上了“音乐”,那是被她称为“看得到的音乐”的——舞蹈。舞蹈课上,当老师踏响木地板,她的脚下传来阵阵悸动时,她仿佛听到了世上最美的音乐。从此,舞蹈成为她赖以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或说是——歌声!

15岁时,她终于有机会去接受正规的舞蹈训练了,武汉市歌舞团一位姓赵的女老师觉得她是个不错的苗子,打算招她进队,但赵老师也担心若是无法正常地跟她进行交流,势必会影响训练效果。因此,赵老师只是答应让她先试练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再说。心中虽然也满怀忐忑,但她很早以前就知道:像她这样的人,往往没有第二次机会,所以,不管前面路上有多少荆棘,都要勇敢地踏过去!

赵老师考验她的第一支舞就是《雀之灵》,这和傣族的孔雀舞不同,对新手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对于只是业余跳了几年舞的她来说,几乎是一个天堑——手位不协调,提腿不准确,擦腿不到位……尽管她一遍遍练得满头大汗,但在赵老师看来,这还远远不够!最后,赵老师干脆拂袖而去,把她一个人丢在了排练室。

倔强的她看着空荡荡的排练室和镜子里自己瘦小的身影,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境况。就算全世界都遗忘了她,她也不会放弃自己!此后的半个月,她仿佛一只旋转不停的陀螺,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就是舞蹈!舞蹈!舞蹈!

其实,跳舞对她来说最难的地方在于:别人可以通过音乐的节拍来调整跳舞节奏,但她由于听不见声音,只能依靠反反复复的练习,令每个动作的时间精确到毫秒,直到自己心里的乐曲和外面的乐曲完全同步为止。

凭着这股执着的热爱,她终于将一支支舞跳得越来越纯熟,越来越美。1992年10月,她作为唯一一位残疾人舞蹈家登上了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的舞台;2000年,她又登上了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2003年3月,她为波兰观众带去了那支跳了无数遍的《雀之灵》,当他们知道台上那个美得像仙女一样的舞者居然听不到掌声时,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当然,也许我们更熟悉的是,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她作为那支《千手观音》舞蹈的领舞,感动了电视机前成千上万的人。是的,她就是著名舞蹈家——邰丽华。

邰丽华曾经用这样一段文字,质朴地概括了她自己的人生哲学:“其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所领悟的生活真谛!”

青春正能量

造物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在一方面有了缺陷,往往会在另一方面有所补偿。上天创造沙漠的时候,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仙人掌,仙人掌虽然无法把沙漠全部掩盖,却用绿色点燃我们的希望。

有时候,伤痛只是一份还没来得及打开的礼物。所以,不要总是抱怨自己的缺陷,以为只有自己才是受伤的蛹,注定无法长出美丽的翅膀。所有生命要想成熟,都需要经历一次充满苦痛的破茧之旅,即使最后,我们发现茧外的世界并没有那么理想,但至少,破茧的过程,你已经懂得了成熟,收获了温暖。

第20章 打开青春的礼物盒

青春,本就是生命赠予人们最美的礼物。这个礼物也许又分成许多小礼物,只要耐心而开心地将它们一一打开,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过往的每一件礼物,都会成为明天成功的基石。

如果要评出一部从2011年一直火到2012年,引发空前的青春怀旧风的华语电影,那就非《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莫属了。作为这部电影的编剧兼导演,九把刀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是雄踞台湾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多年的著名作家了。网络上还一度流传过这样一段话:“最惬意的生活就是:养最蠢的狗,交最贱的朋友,看周星驰的电影,听周杰伦的歌,看九把刀的小说。”

九把刀原名柯景腾,也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男主角的原型,九把刀曾说:“喜欢一个对的人,自己身上会放光!”也许,这就是他的小说和电影能如此打动读者和观众的原因,也是他能凭着一腔热血战斗到今天的原因,更是这青春的大雨之所以值得观众一淋再淋的原因。

九把刀小时候十分喜欢画画,以至于每次上绘画课时,他的同班同学都会把画纸拿到他面前,让他帮忙构图、描边,这让学习成绩和运动都不太好的九把刀找到了一种强烈的“存在感”。后来,九把刀不满足于帮同学画画,他开始以铁臂阿童木的形象为蓝本,自己创作漫画故事,久而久之,这些画成了班上的“班报”,在同学间广泛传阅。乐在其中的九把刀甚至立志当一个漫画家,不出所料,后来九把刀顺利考上了精诚中学第一届的美术资优班,这让从小学习成绩就不好的九把刀得意不已,他觉得:嗯,我就是要成为一个漫画家的!所以,之后不管是数学、化学还是历史、地理课,九把刀都在下面一个劲儿地画漫画。直到有一天,他偶然看到隔壁班一个同学画的漫画时,才发现,原来有些东西是讲天分的,自己虽然很努力,但和那位同学的画一比较,真的差太多了。这就像上帝给了你一个礼物,你开心地打开一看,原来里面什么都没有。

九把刀也感到失望,沮丧,甚至是愤怒。但他并不遗憾,因为,那些画画的日子里,他收获的是满满的快乐。这就像最美的风景不在终点,而在旅途当中一样。

没过多久,上帝为九把刀送来了第二份礼物——沈佳仪。那时,老师为管住上课调皮的九把刀,便把沈佳仪调到了九把刀的后面“监督”他。结果,九把刀很快就被漂亮可爱的沈佳仪俘虏了,也就有了电影里面的一幕幕。

九把刀为了让沈佳仪看得上自己,便埋头苦读,同时,他还有自己的小聪明,有时他会先把几道很难的数学题的解题过程背下来,然后假装请教沈佳仪,等沈佳仪简单讲解了两句后,他再很随意地说:“哦,就是……就好了对吧?”然后看着沈佳仪惊讶的目光,九把刀就开心不已。后来他回忆这段过往时说道:“我们喜欢的女孩子真的容易让我们男生觉得自卑,自惭形秽。我们在喜欢的女孩子面前装腔作势,装得好像很聪明自在,其实只是在希望我们的自卑不要被发现。”

后来,成绩突飞猛进的九把刀终于如愿和沈佳仪一起直升精诚中学的高中部。高中的生活还是和之前一样,九把刀每天就是学习,连下午放学后,他都要留下来陪沈佳仪自习到九点多。九把刀后来说:“我的青春啊,就全部在努力用功读书上,我的青春,全部都是沈佳仪。”

再后来,高三毕业,沈佳仪在联考中意外失利,两人上了不同的大学,但遗憾的是,两人本来进展不错的关系却因为九把刀的一次热血爆发戛然而止。那时,九把刀为了在沈佳仪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便举办了一次“九刀杯”自由格斗比赛,当他满心欢喜地告诉沈佳仪自己在比赛中是如何英勇如何顽强时,换来的却是沈佳仪的一句:“柯景腾,你真的非常幼稚!”结果大吵一架之后,两人就再没联系了。

伤心难过之余,九把刀发现自己因此空出了很多时间可以做喜欢的事情,机缘巧合下,他开始写小说。没想到,虽然他从没有接受过任何文学上面的训练,但利用长期画漫画总结的独特的分镜感和叙述技巧,能够将自己闭上眼睛所看到的画面用文字翻译出来,再让读者据此去想象。这更好地释放了九把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从1999年开始,一写就写到了今天。

当然,九把刀最初的小说创作道路并不平坦,虽然他的小说连载在网上很火,但一旦出了实体书,掏钱去买的人就寥寥无几。但他后来十分感谢这段经历,因为这让他跟小说维持了很长一段没有金钱的关系,也让他静下心来想清楚了自己是不是真的要把写小说当作一生的事业,他发现,在写小说时,自己真的感受到了快乐,因此,不管有没有鲜花和掌声,他都愿意坚持下去,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是坚持,而是继续快乐下去。”

之后,九把刀的母亲突然病倒,需要一笔庞大的医疗费,九把刀便更加发奋写小说赚稿费,那一年,他居然写了14本小说,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猎命师传奇》第一集、《杀手系列》、《楼下的房客》和《少林寺第八铜人》等。后来,母亲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渐渐好了起来,他也在小说界崭露头角,战斗至今。

这时,他终于发现,上帝给他的这个叫作“小说家”的礼物打开后,里面一片灿烂。

青春正能量

青春,如同一场大雨,即使不小心感冒了,也盼望回头再淋一次。因为在那场倾盆大雨中,还有一场华丽的盛宴等着我们。九把刀曾对年轻人说:“成功之所以可贵在于失败几率实在是太高,我想鼓励大家好好地珍惜你手中那个关于梦想的礼物盒子。也许一开始你会觉得非常非常的不顺利,但是只要你真心真意对待手中的礼物,努力把它打开,不管看见的东西是什么,它一定会成为你拆到下一个礼物的动力。” bC4YRTEwVTy4Z6Y2f85QqGrtW0jsF1imWR/NEH+KUKRFSDzP+7drO7cna8yA02n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