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卷 不怕孤单寂寞,不怕泪水坠落

第1章 摇荡在风中的芦苇

一株芦苇之所以摇摆不定,随风取向,只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但一个人若是拥有芦苇一样的性格,那就不仅仅是内心强大与否的问题了。事实上,茫然往往不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就像你养的一条小狗,等它慢慢长大了,就会一辈子跟着你。

“你若是不知道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时候都不会是顺风。”高翔仔细咀嚼着杂志上偶然看到的这句话,不禁怔怔。

高翔今年27岁,对计算机情有独钟的他,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做了一名程序员。最初的日子当然很辛苦,白天和黑夜之间的界限,被闪烁的荧光屏和单调的键盘声所吞噬。网上流传着许多程序员调侃自己工作的段子,其中有一个比较经典:

客户:“这个模块代码下班之前必须发给我!”

程序员:“好的!”

第二天清早,客户:“代码怎么还没发过来?”

程序员:“我还没下班呢!”

在旁人开怀一笑的时候,高翔却只能苦笑,摇头。因为这就是他每天都要上演的,真实的剧情。日子一天天过去,苦熬三年之后,高翔总算升任小组长。虽说境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但好歹也算翻开了新的篇章。虽然,他也知道,上帝并不会在这新的篇章里,为他专门准备些特别的东西。

除了没日没夜地工作,周末跟几个“狐朋狗友”一起吃吃饭、吹吹牛,就成了高翔排解郁闷的最好方式。又是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约好朋友后,高翔早早来到这家来了不知多少次的小饭馆。没想到,一本随手翻开的杂志,打破了一直以来高翔心中的“平静”。

“你若是不知道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时候都不会是顺风。”

高翔突然发现,原来这么久以来,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想要驶向哪里。也许是因为身边每个人都这样,也许是因为自己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总之,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改变。高翔不禁想到那天无意间浏览到的自己顶头上司的博客:

“夫妻共乘一辆自行车的快乐,变成了各自驾车的冷漠;儿子整天对着电脑,当你是空气,只有伸手要钱的时候,才能看到他是在看着你。心情一天比一天糟,脾气一天比一天差,连身体也开始跟我作对!难道这就是我努力奋斗这么多年想要的生活?”

当时高翔只是笑笑,觉得这不过是一个已经成功的家伙在“无病呻吟”。现在,他才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将来也许就是这个样子:仿佛一个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按部就班,井井有条,不会出错,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的可能。这谈不上好与不好,但问题是,这个程序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设定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就在高翔想得入神的时候,他的两个朋友,周磊和王振已经推门进来。看到高翔失神的样子,他们不免好奇:“哟,我们的大程序员怎么了?开始思考人生了?”

听到熟悉的声音,高翔才慢慢从沉思中缓过神来:“去你的!怎么才来?”

王振一脸无奈:“别提了,我刚准备出门,领导就打电话让我去给他送份文件。”

周磊也附和:“昨晚赶策划案,睡太晚了……”

听到他们的回答,高翔也只好无奈地叹了叹气:“你们说,当初咱毕业的学校好歹也是985,现在怎么都混成这样了?”

王振耸耸肩:“运气不好,选错专业了呗!”

周磊一哂:“那些都是扯淡,还不是没人没关系,好地方进不去!”

高翔想了想:“也不见得。你看马云、李彦宏那些人,还不都是白手起家的。我看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周磊摆摆手:“那些都是个别例子,中国能有几个马云、李彦宏?再说了,现在真让你辞职去创业,你愿意吗?”

高翔一时语塞,是啊,刚刚还因为杂志上的那句话有所触动,仿佛心底隐藏的激情和野心渐渐苏醒过来,但若是真要下定决心辞职单干,又好像很不明智,尤其是刚刚升了职……

见高翔沉默不语,王振接口道:“我明白高翔的意思,其实也不是说咱非要辞职创业,只是,如果每天都过得这么浑浑噩噩,一点改变的愿望都没有,那才是最可怕的!刚才给领导送文件的路上,我就想了,每天这么忙忙碌碌地被人使唤来使唤去,虽然工资还行,但基本什么也学不到,又不敢跟领导提意见,更别说辞职了,只能像芦苇那样,领导的风往哪边吹,自己就往哪边倒……”

周磊倒不像他们那样“伤感”,调笑道:“你们怎么一个个这么多愁善感了,过日子呗,怎么着不是过呀?来来来,别废话了,点菜!喝酒!”

就这样,又一个平常的周末,在觥筹交错与牢骚满腹中,平常地过去了……

不一样的是,回到家后,高翔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刷微博、玩游戏,而是在储物间翻箱倒柜,找出了几本已经封存多年的日记。随着那些闪耀着欢笑和泪水的记忆一滴滴打在心头,高翔觉得自己的身体似乎渐渐有了一种奇特的感觉,那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感,没有被生活的惯性裹挟,没有被纷至沓来的信息淹没……合上日记的那一刻,他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这种满足和充实的感觉了。

高翔知道,虽然生活还是要继续,自己也依然会在许多事情上摇摆不定,但至少,有些东西已经苏醒过来。而醒着的人和睡着的人,终究有一天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青春正能量

遥想当年,谁不曾梦想过超凡脱俗的瑰丽人生?谁不曾为一个简单的想法执拗很久,甚至不惜跟父母大吵大闹?谁不曾为一件也许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事不计代价地付出……只是,过去的影像越是清晰,我们就越是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自己是多么陌生:我们习惯了听从,习惯了跟随,习惯了和其他人保持步调一致。渐渐的,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已经看不到自己的身影了。

我们应该与自己对话,问一问内心还保有多少青春的热望。也许这样的对话并不能为我们带来现实而明确的指引,但至少,我们的心思,是用在了拉近自己和梦想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其他琐碎的问题上。也许我们依然会是随风取向的芦苇,但至少,我们懂得了取舍,学会了怀疑。

第2章 一颗受伤心灵发出的微笑

一路青春,一路追梦。当偶尔迷失方向时,有的人将纵横的道路当作迷宫,与上天玩起了智力游戏;当偶尔经历艰险时,有的人将这一切当作礼物,以解前进道路上的沉闷无聊;当偶尔体力不支时,有的人将梦想当作食物,享受一路的饕餮美味……我们应该成为这样的人:即使受伤,也要微笑。

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在波士顿一家俱乐部的门口,一个漂亮的中国姑娘在风雪中一个劲儿地向来往的行人做着推荐:“我丈夫表演的脱口秀很棒!去看看吧,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当晚,她帮丈夫拉来了5个愿意听他讲笑话的人,但他的笑话讲得实在太失败了,观众纷纷走掉,只有妻子一个人在那孤零零地鼓着掌……

而这个失败的丈夫,就是2011年美国白宫记者年会上为美国副总统拜登讲笑话的人——被誉为“喜剧界姚明”的黄西。

《黄瓜的黄,西瓜的西》是黄西自传的名字,黄西的经历正和他这本自传的名字一样,带点无厘头,带点荒诞,却不乏朴实的温暖。在宣传新书的一次演讲上,有人问:“为什么您的牙齿那么白?”黄西开心地大笑:“我专门去洗过牙,因为在演出的时候,如果牙齿不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黄西的幽默风趣可见一斑。

当初,样貌家世都不好的黄西正是凭借自己的幽默感赢得了老婆金妍的芳心。在他们还只是普通朋友时,一天,金妍跟黄西诉苦,有人向她表白,腼腆的她却不知如何拒绝。对此黄西也没什么好办法,但为了逗金妍开心,黄西便给她说了一个笑话:“一个男的追一个女的,屡追屡败,两人都痛苦万分。男的迫切地问:‘告诉我,我哪儿不好,只要你说,我一定改!’女的说:‘我呢?我哪儿好?你告诉我,我改!’”这把金妍逗得捧腹大笑。

之后,每天晚上7点半,黄西便打电话给金妍,也不表白,只是以一贯的幽默方式,给她说说一天的趣闻,还顺带告诉她第二天的天气,提醒她增减衣服。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左右,黄西意外生病了,三天没有联系金妍。没想到第四天倒是金妍忍不住了:“明天,我们见面吧!”……之后,当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1994年,二人结婚不久,黄西收到美国莱斯大学生物化学博士的offer,便毅然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金妍也追随黄西来到美国。

初到美国时,他们的境遇并不好。作为一个化学博士,黄西长时间都在研究所里,每天单调地做着实验,收入自然不高。为此,金妍甚至要到华人餐馆打工以补贴家用。看到本来应该跟着自己享福的妻子渐渐憔悴,黄西自责不已。黄西想起以前为妻子讲笑话的快乐时光,便给妻子讲了一个笑话:“一群萤火虫在空中飞,其中有一只却不发光,另一只很好奇地问它怎么了?不发光的萤火虫回答:‘哎,上月忘交电费了……’”没想到,妻子听完却号啕大哭——那时,他们就是交不起电费的萤火虫。

从此,黄西每天睡觉前,都要给妻子讲笑话,直到把妻子逗得哈哈大笑为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乐观精神的支持,他们的处境渐渐好了起来。但是,再聪明的人,也有思维枯竭的时候,黄西的“笑料”渐渐干涸了。为此,黄西报名参加了一个笑话培训班。没想到,在培训班里,黄西意外接触到美国非常火的脱口秀节目。老师告诉他:“脱口秀有点像中国的单口相声。不过,在美国娱乐圈,从没有从事脱口秀的华人。”

虽然此时的黄西在美国已站稳脚跟,有了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但雄心勃勃的他并不甘心:“在做科研的时候,我工作的单位和哈佛大学有合作项目,我发现中国人已经有很多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美国的科学界不缺我这么一个中国人,但是在脱口秀界正好缺我这么一个中国人。”黄西仿佛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自然是全力支持他的。

从那以后,黄西白天上班,晚上就去“笑话写作培训班”学习笑话创作,回家后,黄西便把自己创作的笑话说给妻子听,直到她露出笑脸为止。就这样,半年之后,黄西鼓足勇气,敲开了一家俱乐部的大门,然后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痛定思痛,第一次尝试失败后,黄西并没有气馁,他开始更深入地观察美国人的生活,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看新闻、美剧、娱乐节目等,一点点地理解着美国人的思维习惯和笑点所在。皇天不负有心人,2009年4月17日,黄西受邀登上美国著名的娱乐脱口秀节目《大卫·莱特曼秀》。短短6分钟,黄西竟赢得了20多次笑声和欢呼声。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冲上台把黄西围在中间让他签名。而此时,观众席上的妻子金妍早已泪眼婆娑——这一年,是他们操着“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听不明白”的英语来到美国的第15个年头,也是距黄西第一次站在台上讲了足足5分钟却没能逗笑任何一位观众后的第7个年头。

从那以后,他的演出邀约不断,之后更是受邀去参加白宫记者年会。他当着美国副总统拜登的面调侃他:“我之前阅读过您的传记,现在终于看到了真人,我想说,还是传记好看一点。”拜登听后,哈哈大笑。

由于黄西讲的大多数段子都是以自己作为第一代移民的亲身经历为笑料的,例如英语不好的尴尬、考驾照的坎坷,等等,美国媒体便把这称之为“一颗受伤心灵发出的微笑”。黄西在自己书中写道:“幽默是面对人生不完美的最好方法。文化和语境会有不同,但幽默感是没有国界的。这就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在美国喜剧界取得成功的原因。”

青春正能量

黄西,一个生长在边疆的农村孩子,一个说带有浓厚东北味儿英语的中国人,通过努力奋斗成为美国的生物学博士,后来更成为一个走红全美的脱口秀演员。黄西曾告诫现在的年轻人:“大家不要因一时得失而太过紧张和失望,只有不断尝试才会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心灵深处的那个声音可能很微弱,但一定要仔细去寻找它,每一次尝试都是聆听的过程。对于一项事业,如果你尝试后失败,便不想再去做了,可能是你这次出现了幻听。如果经历失败,你仍然不愿放弃,那么恭喜你,那个声音,你听到了!”

青春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一路上的困难与迷茫,是成长道路上的层层迷雾,都是幻听,都是上天的考验,只有勇敢、无悔地将它们一一穿过,才能在最后回首时,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动人的。此时的我们,才算真的成熟了。

第3章 操琴弓的魔术师

命运是无情的,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可避免地充满苦痛与挫折。人的天性就是敬仰强者,唾弃弱者。想得到他人的认可,自己先要变得强而有力才行。也许生活是有缺陷,但生活的意义是给人们同样的机会,而只有那些有心之人,才会把缺陷变成人生的助力。

有一个男孩4岁时患上了麻疹和可怕的昏厥症,因而险些丧命;儿童时期,患上严重肺炎;中年时口腔疾病严重,口舌糜烂,满口疮痍,只好拔掉所有的牙齿,紧接着又染上可怕的眼疾,他几乎不能够凭视觉行走;50岁后,相继发作的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他完全不能发出声音。只能由儿子根据他的口型翻译他想表达的思想,在57岁那年,他离开了人世。

他从4岁便开始与苦难为伍,直到死时依然没能摆脱痛苦的纠缠。但是苦难并没有使他低头,相反,他在苦难中脱颖而出。他的父亲是小商人,教育程度不高,但十分喜爱音乐,还是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在教他弹曼陀铃的同时还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拉小提琴。由于从小体弱多病,他不习惯外出,于是他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小提琴。他疯狂地每天练10个小时,忘记了饥饿与死亡。慢慢的,他的音乐才华显露出来:不论什么曲子,他都能立刻轻松地演奏出来。他还学会了作曲,8岁就写出小提琴奏鸣曲。12岁,他在家乡举行公开演奏会,获得巨大成功。

13岁时,他开始了到处巡演的生活。这对一个身染疾病,又年纪轻轻的小家伙来说,无异于流浪。周游各地时,除了身上的一把琴,他一无所有。然而,无论走到哪里,他的才华无人敢轻视,很快,他的名号就传遍欧洲。突如其来的名声让他感到茫然,他其实只是个有点自闭和偏执的孩子,一下子受到所有人的赞誉,他几乎迷失了自己。他一度挥金如土,赌博成性,甚至与妓女鬼混。那双曾牢牢抓住音乐翅膀的双手,一只伸进了昏暗的赌场,一只则伸进了妓女的幔帐。

久而久之,他负债累累,饥寒交迫,正好赶上旧疾复发,最后不得不将心爱的小提琴变卖度日。但他是幸运的,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一位善良的贵妇人——荻达,来到他身边。荻达将他接到一个僻静的乡村别墅,开始了三年的精心调养。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荻达还手把手地教会了他吉他的演奏方法。渐渐的,他重新找到了手感和乐感,并创造出小提琴演奏新技法。

三年之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重新举办了小提琴音乐会。那场音乐会震惊了整个欧洲,帕尔玛首席提琴家罗拉听到他的演奏惊异得从病床上跳下来,木然而立。维也纳一位听到琴声的人,以为是一支乐团在演奏,当得知台上是他一人独奏时,便大叫:“他是一个魔鬼!”继而匆匆逃走。他,就是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经过幼时疾病的折磨和年轻时的放浪形骸,帕格尼尼终于将自己的生命完全献给了音乐,献给了自己的内心。后来,帕格尼尼取得的成就已经无法用语言描绘了,他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无与伦比的地步,一般小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4根手指在4条弦拉出4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厘米以上。同时,他对后世音乐的影响也十分深远,而且他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小提琴作品,甚至也影响了后世的钢琴作品。他还创造性地将吉他技巧运用于小提琴的演奏中,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著名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甚至大文豪歌德也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后来,“独孤求败”的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出完美的作品。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议的,他的整个人生也如同奇迹,充满了传奇色彩。那么多的苦难没有打倒他,相反,他在苦难中成长为音乐界巨人,他的生命在泪水中开出了最美的花。

第4章 青春正能量

培根曾说:“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换个更贴合我们心境的说法,就是:那些恼人的眼泪,总是孕育着幸福和成功的花蕾。在坎坷的路途上,只有坚强、勇敢的人才能找得到泪水里的宝石。每个人都要经历磨难,不应该被磨难压弯了脊柱,而应做一个把苦难打倒的坚韧之人。当失败来临时,如果能够坦然面对,就有可能看到另一番天地。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现代社会,由于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达,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心理间隔却仿佛渐行渐远。我们身在人群,心却装在一个一个的套子里,一味自我封存。那些原本飞扬的青春、真挚的友情,正逐渐被网络、手机带来的空虚和冷漠所取代。

Facebook自2004年横空出世以来,极大地改变了人和人之间惯有的交往模式。这种虚拟的人际关系社区甚至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只是,当一个人可以在Facebook上轻易地拥有成百上千个“好友”时,朋友对他而言,还意味着什么呢?这种困惑和现实生活里的人际关系惊人相似:当人们不断参加各种聚会,在热闹和喧嚣中认识越来越多的“朋友”时,内心却更加寂寞,更加不笃定。正如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生活经历为原型的电影《社交网络》中所表现的:在Facebook上,马克拥有1332083个“好友”,但现实中,最好的朋友竟然在起诉他。仔细想想,这个悲剧虽然只属于扎克伯格,但这样的悲哀,却属于很多人。

布雷斯·巴斯达曾说:“所有人类的不幸,都起始于无法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房间里。”这样的概括虽略显武断,倒也贴合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群。许多时候,正是因为无法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房间里与自己相处,我们才会忍不住跑到各种聚会里寻求一群人的陪伴,以期在觥筹交错间忘记流逝的时光,在欢声笑语里稀释琐碎的烦恼,在人声鼎沸中淹没延绵的寂寥……

只是,这样的陪伴,这样的热闹,往往并不完全属于某一个人,或者说,没有人能完全拥有它。正像歌里唱的:“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当一群人因为各自的孤单聚在一起狂欢时,谁又会愿意把时间花在聆听他人的寂寞上呢?大家都是来排遣寂寞的,自然没人愿意充当“知心姐姐”。这就难怪人们感慨“外面越热闹,内心越寂寞”了,而因为缺乏听众的寂寞,人们只能加倍呓语。

外界的热闹和喧嚣并不能剪除内心寂寞的杂草,更不能帮人们采撷到幸福的花蕾。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只是大多数人选择视而不见。此刻,我们不如暂缓一下被寂寞驱使的匆匆脚步,轻轻俯身,仔细拨弄一下我们的生活,看看那丛表面的绿荫茂盛下,究竟掩盖了多少始终蒙蔽心灵的尘垢。

试着拨开平日带来快乐和满足的美食、电视剧、闲聊、聚会,仔细辨认一下,看看自己是真喜欢那些东西,还是仅仅因为它们打发了你的胃、眼睛和一段空虚的时光。结果令人遗憾,但并不让人意外:大部分人的理由都是后者。也正因为此,我们才会不断地尝试新奇的食物,寻求参加更新的节目,渴求更多的聚会和结交更多的朋友……当然,结果也只能是变得更加饥渴和寂寞。

为何不能虔诚地享受生命的馈赠,怀着恭谨与喜悦去和食物进行最自然的互动呢?为何不能耐心而用心地聆听身边的故事,感受那些远比肥皂剧更有营养的真实欢笑和眼泪呢?为何不能单纯地因为自己的爱憎而选择朋友,因为自己的好恶而选择聚会或闲聊的内容呢?匆匆生命,为何总是不能尽兴呢?

一时的繁华和热闹,竟成了一世的芜杂与烦恼。

其实,心中的寂寞和烦恼也不见得完全来自外界的纷扰。在真正的智者看来,人生就如同一次漫长的行脚,纵然可以时常呼朋引伴,也能久久地从家人温暖的关切中获得心安,但总有一些时候,人们会在喧嚣里忽而默默,会在人群中茫然踽踽,会在繁花似锦的年代、风华正茂的年纪,蓦然感到一丝凄凄与戚戚。这也许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之一。只是,当我们的内心不被喜悦而祥和的感觉充盈时,寂寞和浮躁很容易冒出头来,兴风作浪。有人说:“心,因为空无一人,才显得兵荒马乱。”也许这就是同样的道理吧。那些不经意的、细小的哀愁与伤感,人们往往过目即忘,而它们残余的寂寥感却久久地挂在睫毛上,一眨眼间,那浓郁的孤独感就趁机倾泻而下,瞬间打湿了眼睛。

幸运的是,这恼人的眼泪虽然模糊了人们眼里的世界,却也清晰了心里的自己。当周围的喧嚣渐渐退去,人们偶尔也如朱自清一样轻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当人们对那些包裹着声音和色彩的热闹慢慢感到陌生时,也许对自己倒是渐渐熟悉起来了。这样的人,离纯粹还有一点距离,但离纯真,已经很近了。

毕竟,当人们踮起脚去追逐那些轻飘飘的热闹时,也就无暇俯身去拣拾生命里那些安静的美好了。

青春正能量

青春是一个流连于游乐场的孩子,在热热闹闹中享受欢声笑语,但它同时也是游乐场里孤独的旋转木马,看着人来人往,喧静交替,自己却无法从这热闹的寂寞里逃离。青春的人们虽然向往热闹,但寂寞和孤独又总是如影随形。在关灯打算睡觉的时候,在跟朋友玩了一天说再见的时候,在一个人行走于人群中的时候,孤独、寂寞,也许就这么突然来了。

其实,在最深的灵魂里每个人都在踽踽独行。这样一说,寂寞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就像每个人必须吃饭睡觉一样,大家都同样孤独,孤独的我们谁都不比另一个人更得上天的眷顾。

第5章 黑夜改变不了天空的蔚蓝

青春,并不总是晴空万里,总会经历一些暗夜。但不要因此而迷茫,更不要因此而失去对黎明的期盼。或者,应该抬眼望一望璀璨的星空,低头看一看身边悠然独放的暗夜之花。

一扇门在烨明身后悄悄关上,他的身影渐渐融入黑暗之中。尽管这关门声很轻,6岁的烨勋还是被吵醒了,他用胳膊肘捅了捅10岁的姐姐烨欣,并说道:“姐,你听哥哥又在晚上跑出去了。”烨欣脸上满是担忧与不忍却只能回答:“是啊。”

此刻,这个县城的灯火正逐渐熄灭,13岁的烨明走在无人的街道上,感到越来越自在。不像白天,要面对同学们或同情、或厌恶的目光,让他感觉自己像个异类。夜的黑暗将他隐藏得很好,包括那张扭曲变形的脸。6岁之前,烨明是一个漂亮的小孩儿,谁见了都要夸几句。可是,6岁那年的一场大火,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面部被严重烧伤,由于烧伤影响到了面部神经,他的脸再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那口歪眼斜的容貌,被同伴们称作怪物。一年又一年,他也把自己当作了怪物。“怪物”烨明只有在漆黑的夜里,才感到可以忽略自己的容貌,黑夜仿佛给他戴上了一张面具,使他释然。

烨明的心上有个痛,他永远不能忘记。他住院期间非常想念平时几个要好的玩伴儿,出院后迫不及待地找他们玩,可是当他们一看见他就立刻四散跑开了,还有一个小女孩儿竟吓得大哭起来。不光他的玩伴儿们,就连弟弟妹妹也对他有着一种恐惧感,而他自己在面对镜子的那一刻,同样不敢相信那就是自己的脸。

到了上学的时候,学校领导甚至以他的相貌会吓到学生为由拒绝让他入学,父母想方设法托了关系后,学校才勉强让他入学。可入学后的日子更难熬,他每天都躲避着别人的目光,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一天又一天,每一天对于烨明来说都显得那么漫长,于是他开始惧怕白天,期盼黑夜的降临。

黑夜对于烨明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因为那才是他的世界,他可以肆无忌惮地穿行在任何一条想要穿行的街上,可以在任何感兴趣的地方停留,甚至可以唱自己喜爱的歌曲,他觉得自己的声音很美,却只是一种无人欣赏的美。

其实,在夜里的县城,烨明很少遇见行人。有一天夜里,烨明照旧翻身下床,走出屋去,悠闲地在街上散着步,没有行人,没有路灯,没有月亮,他的脚步轻快而自在。忽然,在一所小学学校门前,他隐约看到有个黑影儿在那儿。他向前靠近了几步,看出来是一位老爷爷,他本能地向后退了几步。这么晚了,老爷爷怎么一个人站在这儿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烨明没有再后退,而是向前走了几步,听到老人发出低低的哭泣声。出于关心,他走到近前,问:“老爷爷,这么晚了,你怎么不回家呢?”老爷爷吓了一跳,停止了哭泣,烨明忙解释说:“我就住在附近,晚上睡不着出来散散步。”老爷爷说:“我是来学校看我孙女儿的,倒是你,一个小孩儿大晚上在外面散什么步?”烨明不好意思地说:“我觉得晚上要比白天更自在。”老爷爷拉起烨明的手说:“我也有同感,我们一起散散步吧!”

微凉的风在两人身边轻轻地流淌,赶走了夏日的烦热,老爷爷的话也变得多起来,而烨明也一改常态和老爷爷有说有笑,一年中他都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他在心里庆幸黑夜隐藏了他的面容,使得老爷爷看不见自己的样子,他也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自己这么健谈。

聊着聊着,老爷爷提起了自己的孙女儿,“我的孙女儿就在刚才那所小学上学,可是我不能在白天见她,只能在晚上来这所学校看看,想象她在这所学校上学的样子。”烨明奇怪地问:“为什么你不能在白天见她呢?”老爷爷继续说:“黑夜遮住了我的容貌,若是在白天你一定会被我的容貌吓到的,我怕孙女儿害怕我的样子,所以我不敢见她,只能远远地望着她,或是像今晚这样看看她所在的学校。”

听完老爷爷的这番话,烨明感觉找到了知音,说道:“我也是因为相貌丑陋,所以才喜欢在夜晚出来散步。”老爷爷笑笑说:“傻小子,我早就猜出来了。”

忽然,老爷爷问:“你看,天空是不是很蓝呢?”烨明有些奇怪,夜里黑漆漆的,怎么会有蓝天?他抬头一看,果然,天空是暗蓝的,被满月照得很明亮,还点缀着几颗明亮的星星,就说:“真的,天空真的很蓝呢!”老爷爷接着说:“黑夜是改变不了天空的蔚蓝的!”

回去的路上,烨明仰头看着夜空,暗蓝的天上繁星点点,感到心里有什么东西忽然落了下来,轻松无比。

那夜以后,烨明不再惧怕白天,他再也不将自己隐藏在黑夜中,而是对每个人微笑,虽然那微笑还是那么“狰狞”,却是从他心底绽放的花,再扭曲也是美丽的。烨明微笑着走过了生命最黑暗的长夜,走到了阳光下,也会带着这种心境,走过风雨起落的一生。

青春正能量

丑陋的无须隐藏,闪亮的也不能被掩盖,就像黑暗遮不住夜空的蓝!在成长的岁月里,总有一些人将自己隐藏在黑暗中,过着一种对未来十分茫然的生活,或者因为自己的容貌不够美,或者因为自己的嗓音不够甜,也或者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否认。夜的黑可以遮住这些,却遮不住闪亮的心,因为它本身就是光明,而这光明足以照亮整个黑夜。

第6章 不要怕,不要悔

青春是一块洁白的画布,等待着我们尽情挥洒心中的梦想。然而,面对这块画布,有的人总是犹疑不决,不知道画什么图案,也不知道填什么色彩,还有的人担心画错了或画得不够好而迟迟不肯动笔。渐渐的,青春就从指缝里溜走,当醒悟过来时,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人生一世,谁都会有顾忌和恐惧的时候,踟蹰犹豫;花开一季,谁都会有来不及抓住的美丽,忍不住扼腕叹息。这些是难免的,却也是可以规避的。年少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才是最需要努力的,只能凭借初生牛犊的劲头试一试、闯一闯,虽然难免被现实刺伤,但倘若因此就把前路当作绝路,停下脚步,另作他寻,那就很可能与成功擦肩而过。等到人们经历过更多事情,渐渐体会到前半生的遗憾与失落,许多不完美的往事便浮现在心头,变成了心事。若是此时不能拥有一颗无怨无悔的心,明白走过的都是路,唱过的都是歌,所有的经历都会成为一种结果,你接不接受,它们都属于你,也只属于你,若不能承认这个现实,那你就只能一直纠结在往事中,纠结整个后半生,最后误了一生。

有首诗写得好:“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时光犹如刀光剑影,瞬息间摧落花叶,可谁认识那舞剑的剑客呢?当冬去春来,树上又抽出新的枝条,再见桃花遍山,才发现即使是那被时光带走的事物,一旦再遇机缘,依然可以再次光照人间。才想起,这匆匆30年寻找的剑客,原来竟是自己!选择庸碌,时光便摧落年华;选择精进,时光便让人生尽情开花。所有的一切,都在于自己的选择。

这是一个关于30年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30年的祝福。30年前,一个年轻人打算离开故乡,寻找自己的理想。想想不可预知的未来,他有些迷茫,便先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听说本族后辈前来询问即将开始的人生旅途,便写下三个字:不要怕。老族长将字条递给年轻人,温和地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这三个,未来的日子,当你遇到困顿的时候,记得打开看一看,保你半生受用。三十年后你再回来,我告诉你另外那三个字。”

年轻人揣着族长的字上路了。30年中,年轻人尝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他先是凭着勤劳和踏实挖到了第一桶金,却在创业的过程中交友不慎,被骗得血本无归,还欠了一屁股债。好几次,在勉强送走债主之后,他都想到了自杀,可是当他看到墙上挂着的三个大字“不要怕”,想到老族长还有三字真言没有告诉自己,便又重新打起精神,又一步步走了下去。

那些债主本以为这个年轻人会一走了之,没想到他硬是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了,他是一个靠得住的人。凭借着在这次债务危机中他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他合作,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他已是一家连锁公司的老总,手下管着300多号人,已娶妻生子,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但这并不表示他可以从此高枕无忧。公司大了之后,他的应酬以及各种琐屑的烦恼也多了起来,直接结果就是脾气越来越差,陪家人的时间也少了,久而久之,儿子和他在一起时,都不像从前那么亲密了。终于,在一次酒醉晚归之后,妻子跟他大吵了一架,连夜带着儿子回了娘家。酒醒后,看着奢华却空荡荡的房间,他失声痛哭。

痛定思痛,第二天,他推掉所有应酬,驱车赶到妻子家,当着她娘家人的面,向她保证自己以后肯定减少应酬,多陪家人,才终于赢回妻子的芳心,许久不和他说话的儿子也主动抱紧了他。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和老族长的约定,想到自己还有三字真言没有听到,便和妻儿一起,回乡探亲,顺便探望老族长。等他们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族长的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

当他五味杂陈地拆开信封时,只见里面写着三个大字:不要悔!

举着这三个字,他百感交集,久久不语……

儿子好奇地问他:“爸爸,上面写的什么呀?”

他眼中闪着微光,喃喃地说:“这上面是爸爸的一辈子……以后爸爸也要说给你听!”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青春正能量

“莫把前路当绝路,不让往事成心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因为族长当年的一句“不要怕”,而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虽山高路远,仍然坚持、努力、奋勇向前,一步步走过人生的崎岖坎坷,一口口尝尽生命的酸甜苦辣,终于取得成就。功成名就之时,他也明白了成功背后的五味杂陈,老族长此时又告诉他“不要悔”,不去惋惜,不去遗憾,坦然地接受生命的馈赠。

每一枚青涩的果子,都有一条漫长的成熟之路。路上有迷茫,有困厄,有欢笑也有泪水。但不要为此束缚手脚,停滞不前,因为只有一路前行,才能穿透青春的重重迷雾,走出一片晴光万丈。

第7章 在逆境中迎来艳阳天

人生好比一次旅行,途中会有灿烂的风景,也免不了会有刮风下雨。虽然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然而,挫折和磨难总是伴随在人生道路中。在这大千世界,经历各有不同,有幸福、欢乐、艰辛、苦涩……而其中最能磨炼人、考验人的当属磨难。

深山里有两块非常要好的石头,它们成天挨在一起。有一天,第一块石头对第二块石头说:“咱们去经一经路途的艰险坎坷和世事的磕磕碰碰吧!能够搏一搏,这样才不枉来此世一遭啊!”

“我才不呢,这又是何苦呢,”第二块石头嗤之以鼻,“安坐高处一览众山小,风景独好,周围又是花团锦簇的,谁会那么愚蠢地在享乐和磨难之间选择后者呢?再说了,路途中的艰难险阻一不小心就会让我粉身碎骨的!”

于是,第一块石头义无反顾地随着山间的溪流滚涌而下。在路上它历尽风霜雨雪以及各种磨难。尽管如此,它依然不后悔,执着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着。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第二块石头讥讽地笑了,它在高山上享受着安逸和舒适,享受着周围花草簇拥的畅意抒怀,享受着盘古开天辟地时留下的那些美好景观。

许多年过去,饱经风霜、历尽尘世千锤百炼的第一块石头和它的家族成员们已经成了世间石头的珍品、石头艺术中的奇葩,被千万人赞美着、称颂着。人们给予它们最优厚的待遇,让它们享尽人世间的富贵荣华。

第二块石头知道后,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听从第一块石头的建议,它想投入到世间风尘的洗礼中,得到第一块石头拥有的那种成功和高贵。可是一想到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甚至会满目疮痍、伤痕累累,还要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便又退缩了。

一天,人们决定为那石艺中的奇葩修建一座精美别致、气势雄伟的博物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珍藏它。为了搭配这一美丽的石头,使它更加突出,人们决定建造材料全部用石头。于是,他们来到高山上采集建筑材料,粉碎了第二块石头,用它给第一块石头盖了房子。

第一块石头,选择了艰难坎坷,懂得放弃享乐,所以成了珍品,成了石艺的奇葩。

第二块石头,贪图现有的享乐,不懂得放弃,不仅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还成为装点别人的陪衬。

青春正能量

世事常变化,人生多艰辛。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尽管人们期盼着一帆风顺,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会不期遭遇逆境。逆境是理想的幻灭,生命的挫败,是人生的暗夜,征程的低谷。就像寒潮往往伴随着大风一样,逆境往往是通过名誉与地位的下降、金钱与物资的损失、身体与家庭的变故而表现出来的。

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以为逆境是人生不可承受的打击的人,挺不过这一关,因此便颓废下去;认为逆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坎儿的人,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到一条可以迈过去的路。多迈过几个小坎儿,就会不怕大坎儿,就能成大事。在我们的青春路上,也常常时而风、时而雨,那就勇敢地面对逆境吧,迎接明媚的艳阳光。

第8章 思而不行则殆

有的人是幻想家,头脑里装满各种奇思妙想,却从未付诸实际行动;有的人是实干家,对于认准了的目标,甘愿排除万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寻。年轻的人们啊,有梦想就大胆去拥抱吧,因为敢于对梦想表白,才有可能赢得梦想的青睐。

进入传媒学院的学生大多都有着关于新闻媒体的梦,莉雅和欣迪也是如此。她们俩有着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学成播音主持专业。

莉雅的家境非常好,父亲是有名的外科医生,母亲是一名公务员。这样的家庭情况对她成为一名主持人有很大的帮助,她完全有机会实现理想。

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她从中学开始就有的梦想。一直以来,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能,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即使是陌生人也愿意和她亲近,并能和她长谈。她非常擅长与人交流,知道怎样从别人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都愿意跟她说心里话,让她帮忙排解心中的苦闷。她自己常常对别人说:“只要有人愿意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说不定好能成为著名主持人呢。”

但是,为达到这个理想,除了说出这样的话,莉雅做过什么呢?其实她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在等待奇迹的出现,希望天上可以一下子掉下馅饼来。

就这样,莉雅一天天不切实际地期待着,可想而知,最终什么奇迹也不会发生。

和莉雅有着同样梦想的欣迪,却没有莉雅那样优越的条件。她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女孩儿,几代人都是农民,没有什么优越的条件。至于她为什么想成为一名主持人,那得从欣迪上小学的时候说起。记得她上四年级的时候,由于嗓音洪亮,即使不用话筒也能让操场上三分之二的人听到,老师就让她参见了学校的朗读比赛。结果欣迪得了第一名,这个第一让她稚嫩的心上开出一朵花来,那朵花就叫作主持人。

第一次做主持人是在欣迪上初二的时候,班里举行元旦晚会,她自告奋勇地报名当主持人,老师看她口才还不错,就决定让她全权负责元旦晚会的主持工作。这次晚会主持得非常成功,更加坚定了欣迪当主持人的梦想。

后来上了高中,欣迪更是没有忘记当主持人的梦想,为了离梦想更近一些,她毛遂自荐成为校广播站的广播员,在学校小有名气。高考时差几分她没能被播音与主持专业录取,但幸好报了一所传媒学院。

虽然在通往主持人梦想的道路上有些小小的坎坷,但是欣迪并没有想过要放弃,而是不断寻找机会去接近梦想。她结交了不少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跟着他们去旁听专业课;她积极参加校广播站的活动,并成功地成为校广播站的主持人;她组织了属于自己的社团,也是关于演讲主持的。这样四年下来,欣迪积累了不少关于播音主持的经验。

欣迪没有很好的家境,大学期间必须靠打工赚取学费。大学毕业之后更是非常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她几乎跑遍了所在城市的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几乎每个地方给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你的专业不对口,又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我们是不会雇用你的。”

反反复复许多次,欣迪感到心凉透了,她依然没有等待机会,而是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与广播电视相关的杂志,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南方某县电视台招聘一名天气预报播音员。

欣迪是北方人,她不喜欢南方潮湿的天气,但是,为了成为一名主持人她毅然前往南方县城应聘。这一次,她成功入围成为一名主持人。

就这样不断奋斗着!

欣迪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之后又去市里的一家电视台工作。又过了五年,拥有丰富经验的她终于得到了提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且知名度不断提升。

青春正能量

青春,是一段且行且思的旅程,“行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怠。只有不断前进,才能够到达未来!因为当一切虚幻的念头消失后,美丽的人生才会真实显现。

不管心中的梦想多么高远,先做触手可及的小事。朝目标迈进的每一步都会增加快乐、热忱与自信。每天努力工作,你就会逐渐激发出信心。从积极的思考开始行动,没有一件事情可以阻挡得了你。

第9章 有一条曲折的路叫青春

哪个人不希望青春之路笔直平坦,能够直抵心中的梦想?然而,青春之路,正如脚下之途,蜿蜒曲折才是真谛。当理想在路上不断碰壁时,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坚持,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放弃并不一定意味着软弱,坚持有时也代表着固执。所以,应该在尝试中前进,只要一路不停歇,就一定会走出迷途困境。

2009年11月28日,台湾金马奖揭晓,黄渤凭借在《斗牛》中的精彩表现,与另一位著名演员张家辉共享影帝殊荣,成为继刘烨之后,内地第二位金马影帝。相比其他获奖者的喜极而泣,黄渤不失一贯的幽默风趣,甚至开起了自己的玩笑:“记得刚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有的同学就说:‘黄渤也考上电影学院了?现在的招收标准也太松了吧!’(全场爆笑)。后来有一位长辈知道我要演戏了,就跟我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不过看样子我选对了!”全场在笑声中掌声雷动。

其实,正是这种带点豁达,带点“随意”的性格,才让黄渤跨越了条条鸿沟,从歌厅走向大荧幕,从舞蹈教练成为金马影帝,完成了电影史上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成功秘诀,那就是:当一条路走不通时,换一条,接着走!

黄渤生于1974年,虽然还算乖巧,与打架闹事不沾边,但从小也和学习无缘,倒是对许多“歪门邪道”的东西十分在行,有一次,他甚至拿醋去浇花,只是为了看一看开出来的花是不是酸的……

不过,黄渤在唱歌、跳舞方面,倒是有点天分,初二的元旦晚会上,他以一曲《再回首》一下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后来还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的比赛。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个在书桌前片刻也待不住的皮小子,听着磁带学唱歌时,却能在屋里坐一整天。

那个年代,卡拉OK火遍大江南北,青岛也不例外,城里的歌舞厅不计其数。和许多后来大红大紫的歌手一样,还是中学生的黄渤也是从歌舞厅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思想传统的父母自然强烈反对黄渤去那些场所,每次在他偷偷溜出去后,等待他的都是一顿暴揍。不过,倔脾气的黄渤硬是凭着每月不菲的唱歌收入让父母渐渐改变了看法。

除了“歌手”,黄渤还有一个业余身份——舞蹈教练。如今,在青岛凡是能叫得出名字的舞蹈老师,当初基本都是黄渤的学生。说来,黄渤这一传奇经历算是半推半就来的。一次,一个舞蹈培训学校的校长在看过黄渤演出中一段随意的霹雳舞表演后,立即决定聘请他去做兼职老师。可黄渤当初那段霹雳舞也只是即兴表演,他并不会太多内容,于是没几天就教完了。但就像《斗牛》里执拗的牛二,黄渤也不爱服输,他买来许多录像带,边学边教,效果还真不错!而这样的兼职舞蹈老师工作,持续了整整7年。

再后来,黄渤觉得青岛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发展要求了,他想去更广阔的天地挑战,于是开始四处走穴。最后,除了西藏、新疆和甘肃外,他的足迹踏遍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在这段充满欢笑和泪水的旅途中,黄渤受过骗,挨过饿,但就是在最艰苦的情况下,他也没有选择放弃。只是看着那些曾和他在一起唱歌的杨钰莹、毛宁、满文军、零点乐队等,先后都红了,而自己却始终没能推开唱片公司的大门。此时的黄渤对自己这么久以来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心灰意冷之余,黄渤回到青岛,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做起了实业公司的小老板。作为一家韩国鞋类模具机械工厂的中方代表,黄渤每天的生活就围绕着不锈钢、轴承这些东西,虽然收入不菲,但对于热爱文艺的黄渤来说,这简直是受罪。所以两年后,有朋友邀请他去北京演出时,他想都没想就上了路。

到北京后,黄渤起先还是在酒吧唱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到好友高虎的邀请,在电影《上车,走吧!》里出演了一个角色,没想到,这部戏大获成功,在各大颁奖典礼上都获得了多个提名,他自己也因为将高明这个角色刻画得活灵活现而广受好评。在当年的金鸡奖颁奖典礼上,第一次演戏的黄渤发现,自己居然和巩俐、周星驰等诸多一线明星坐在了一起。这也让他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潜能——说不定唱歌并不适合自己,演戏才是自己的出路!

之后黄渤便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打算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但令人意外的是,他报考的并不是表演专业,而是配音专业。而且之后的两年里,黄渤也没有再接任何戏。毕业之后,黄渤成为一名配音演员,穿梭在北京各大配音间,很多人不知道,在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影片里,都有黄渤的献声,比如《绿巨人》、《海底总动员》、《三傻大闹宝莱坞》等。

2005年,黄渤受邀参演后来广受好评的黑色幽默电影——《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聚集了一批打拼多年的热血电影青年,导演宁浩也借由此片在电影圈一路开花结果,黄渤饰演的“黑皮”则以幽默搞笑的表演和一口标准的青岛话被观众认识和喜爱。

《疯狂的石头》之后,宁浩看到了黄渤身上的表演潜力,便再次找到黄渤,让他出演《疯狂的赛车》的男主角。黄渤果然不负众望,这部投资1000万的电影,最终票房过亿,在网络上更是播放数十万次。黄渤总算是在电影圈站稳了脚跟,之后,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种电影海报上,《倔强的萝卜》、《斗牛》、《蛋炒饭》、《饭局也疯狂》、《杀生》……人人都喜欢上了这个看似憨憨傻傻,带点痞劲儿,实则既聪明又幽默的来自青岛的金马影帝。

青春正能量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黄渤曾感慨地说:“我一路走来,其实都是个坚持。包括我唱歌,包括拍戏,我没有那么死乞白赖,这事儿不行就得怎么着了,也不是遇到难事儿就放弃了,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反正一直是冲着目的地往前走。”这也许这就是黄渤成功的秘诀。

在名叫青春的蜿蜒曲折的长路上,没人知道下一步脚下会是满地黄金还是一片泥泞,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在路上的人,总比踟蹰观望者,离目标更近。虽然应该有自己的坚持,但也不要死脑筋,即使经历一些波折和迷惘,也要相信自己一直都在通往理想的路上,不管最后回头时这条路显得多么曲折离奇。你要明白,只要始终在路上,明天就一定会变得明晰起来。

第10章 那些遗失的美好

青春,当拥有它时,或许会因为各种迷茫、躁动和不安,来不及领略它的美好;当青春渐行渐远,蓦然回首,会发现那些伤痛、爱恨、得失,都统统变换为最怀念的记忆。

“30年前,我们只有很少的玩具,却感觉拥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拥有了很多很多,却始终感觉少了点什么。谢谢你,让我重温了一遍童年的温暖……”看到这位买家在自己网店上的留言,邓佳瞬间湿了眼眶,脸上却挂着满足的微笑。

邓佳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和许多独生子女一样,她在父母的宠溺中长大,要什么买什么,家里玩具一大堆。邓佳还有个专门放玩具的大箱子,里面什么都有,从便宜的积木、七巧板,到昂贵的机器人、铁火车等,多得简直可以开个小玩具店了。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对玩具的痴迷吧,大学毕业后,邓佳应聘的职位就是一家出版社的美术设计。虽然是自己选择的职业,但受限制的美术设计和自己预想的当然还有一定距离。邓佳虽然衣食无忧,但总觉得生活中还缺了点什么。

一天,邓佳在下班途中路过一家二手玩具店,不经意她瞥到了橱窗一角的一个小玩具——母鸡下蛋,她开心地把它买了下来。原来,这个“母鸡下蛋”自己也有,只是早就坏了。看到这个,邓佳仿佛被触动了心底的某根柔软的弦,久久鸣响,不能自已。

邓佳开心地捧着“母鸡下蛋”回家了,妈妈看到后,也十分惊喜。因为这个也是她小时候难得的几个玩具之一。母女俩仿佛找到了共同话题,从邓佳因为玩玩具而经常忘了吃饭,到妈妈因为邓佳玩玩具耽误学习而烦恼,母女俩兴奋地谈了一夜。期间,妈妈还向邓佳“道了歉”,原来,邓佳六岁时,一次和妈妈逛街时,看上了一只新款的变形金刚,由于太贵,妈妈犹豫很久还是没买,想着邓佳盯着玩具时不舍的眼神,妈妈到现在仍觉得心里有一丝愧疚。听妈妈说到这儿,邓佳蓦然流下了眼泪,将妈妈抱紧……

从此,邓佳每天的生活轨迹就不再是两点一线了,而是“家——公司——玩具店”三点一线。仿佛蚂蚁搬家一样,邓佳每天都去那家店里淘几样玩具回来,后来店老板给她一律打八折。很快,玩具就塞满了邓佳的房间,甚至连阁楼都被那些“小人儿”占领了。

邓佳疯狂买玩具的行为很快就被周围的朋友同事知道了,他们大多都表示不太理解,觉得她都那么大人了还这么迷恋玩具,有这钱还不如买保险或者基金呢!

但邓佳有自己的道理,每个二手小玩具都是一个人童年的记忆,不管是一份小快乐还是小伤感,也不管是一次小甜蜜或是小遗憾,那都是他们无法重来,也不可复制的经历呀!每天,邓佳都会随手拿起几个小玩具,边玩边编织着关于这个玩具和它曾经主人的故事。有时,编到动情处,邓佳也感同身受,会跟着一起哭,一起笑。

就这样,邓佳的收藏越来越丰富,尤其是铁皮玩具,邓佳几乎把国内外的款式都收藏全了。每当朋友来访,她便拿出几件“宝贝”炫耀,她还向大家解释:自己是在收集全世界的童年!

邓佳的这份执着感动了周围的朋友,他们开始帮她一起收集。后来,邓佳觉得,一定还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样怀念玩具,怀念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于是她打算举行一个玩具展,把这份纯粹的快乐,带给,或者说还给更多的人。

2010年秋,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迎来了几百只“铁皮怪兽”——邓佳以“梦回童年:80年代”为名,将自己多年的收藏免费展出。听着《花仙子》的主题歌,看着《黑猫警长》的片段,观众仿佛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怀旧沙龙,他们看着那些曾经拥有或者渴望拥有的“铁疙瘩”,有的默默不语,有的则兴奋地和朋友、妻子、甚至是儿子比划着,仿佛大家一下子都回到了童年,一切都是快快乐乐的样子。

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邓佳心满意足。

因为搜集玩具,邓佳邂逅了一个同样爱收藏的帅哥——刘江,二人你送我一个玩具,我送你一件小古董,一来二去,邓佳得到了一枚钻戒。婚后,刘江建议邓佳开一个专门卖玩具的小店,邓佳也有此意,但她还不想辞职,就先开了一家网店,取名“铁皮缘”。2010年5月5日,邓佳的网店正式开始营业。由于网店定位准确,玩具收藏种类丰富,不到半年时间,网店就开始赢利了。与此同时,邓佳搜罗回来的玩具也越来越多,为了配合网店销售,她在上海最繁华的徐家汇商圈开了一间实体店。很快,这里就成了上海玩具发烧友们的“收藏基地”,由于邓佳喜爱玩具,做事又用心,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青春正能量

青春,不仅是沸腾的热血和躁动的荷尔蒙,它还是一种纯粹而简单的,可以随时快乐起来的能力。一个个玩具积累,就是一段记忆;一段段记忆叠加,就是一个人的青春。翻出从前的玩具、信件或者是发黄的作业本,找寻那个曾经懵懂却无比认真的自我,想想究竟拥有多少东西,如今已经失去。

小时候,不管是一个玩具,一支钢笔,或者仅仅是一颗糖果,都承载了当时所有的期待目光。也许,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已经完全有能力负担那些东西,但我们却在不知不觉间,丢失了那种殷切的,纯粹的目光。那是,对快乐的渴望。将那份遗失的美好找回来吧,让生活更快乐。 8AioEBEeP+kXIETJrnDMkBYa/Xcosawc08IPwSuftEl5uLQzC4YOjFBTP4pt9FO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