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1 撒切尔:光照大英帝国的女人

第一章 为什么是撒切尔

假如没有撒切尔

我并不强硬,事实上我是极其温和的。但我不想任人支使,不想违背自己的意志——我是牌中大王。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2082年4月2日,阿根廷收复马岛100周年纪念日。

早晨的阳光刚刚照耀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阿根廷港上,100年前,这个港口的名字还叫作“斯坦利港”。

飞机在飘扬着阿根廷蓝白色国旗的机场降落,轮船鸣着笛进入了港口,来自阿根廷本土的旅客们和自己在马岛上的亲人热情拥抱。这些旅客将和自己的亲人一起去向岛上广场中矗立的加尔铁里总统的巨大雕像致敬,并向一旁的马岛收复战争中牺牲的阿根廷士兵纪念墙献上鲜花。

加尔铁里总统是阿根廷人永远尊敬的英雄,他的雕像如同他本人一样,眼神坚毅地注视着这个从殖民者手中夺回来的岛屿;阿根廷不够强大,但是阿根廷愿意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战。旁边纪念墙上的阿根廷士兵浮雕,也一如当年牺牲的士兵们一样无畏,他们的脸上还带有年轻人的天真,但是他们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决心从英国殖民者手中收复被占领的马岛,勇敢的阿根廷士兵们在总统先生的指挥下迅速占领了马岛。而英国,在经历了议会漫长而又混乱的争吵之后,发表声明承认了阿根廷对马岛的所有权,并表示两国友谊不应该受这件事的影响。

当然,英国人并不是软弱的,当年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是最好的证明。只是,面临着国内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率以及失业率,女王、首相和议会丝毫没有信心同阿根廷人打一仗。

罢工的工人们要求进一步增加工会的权利,他们想要学习苏联。而美国,英国一直以来的盟友则对此表示了严重的不满,如果英国工人掌握了更大的权力,毫无疑问,他们将会在冷战中偏向苏联,这对美国十分不利。但首相丝毫没有办法,工人有罢工的权利,他又不能派警察把他们抓起来。

而且,更让英国首相头疼的是,爱尔兰人又一次示威游行要求独立。自从1981年被捕的爱尔兰共和军成员绝食要求政府给予他们“政治犯”而不是恐怖分子的待遇,而首相不得不同意之后,爱尔兰共和军的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他们明目张胆地上街游行、说服群众,要求爱尔兰独立。

首相坐在唐宁街10号的办公室里,他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支起一只手臂撑着头,还能隐约听到堵在外面的人要求爱尔兰独立的口号。他觉得头疼。他想起了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那个因为女性身份限制而止步于议员的女人。玛格丽特如今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她正在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努力。

首相忍不住想,如果是这个脾气倔强、态度强硬的女人成为英国的首相,今天他面对的所有令人头疼的局面说不定都不会发生。他想,玛格丽特那个决不妥协的女人一定会态度强硬地派大英帝国的海军把马岛从阿根廷人手里夺回来。

玛格丽特肯定不会对那些该死的爱尔兰共和军妥协,今天也不会被唐宁街10号外面的示威者吵得头疼。那些工人们,玛格丽特才不会被他们的罢工导致首相出行都差点受到影响。至于工人们喜欢的苏联,玛格丽特一向讨厌苏联,她决不会允许英国被工人们变得更加亲近苏联。

假如英国有玛格丽特·撒切尔,一切都会不一样。

当然,以上这些都不是真的。

我们都知道,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冲破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桎梏,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并且成功连任3届。她派英国海军舰队千里奔袭,从阿根廷人手中夺回了马岛;她限制了工会的权利,推动了苏联的瓦解,被苏联人赠送了“铁娘子”的称呼,并且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在那个绝食的博比·桑德斯真的饿死之后,她没有妥协,尽管爱尔兰共和军的炸弹差一点就炸死了她。

英国成就了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同时,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也成就了英国。

在男人的领地革命或优雅

在我的时代,没有女人会出任首相、总理或外交大臣这些高职。虽然无论如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担任首相,但你一定要相信自己。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为什么不能有女财政大臣或者是外交大臣?

撒切尔夫人认为,女性不应该被束缚在家庭里,每天围绕着家务,而应该有一个和男人一样公平地发挥她们毫不逊色的才能的平台,并为社会服务。她认为,女性不仅应该在某一个行业中有所作为,而且应该参加政治活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里应该有更多的女性议员,唐宁街10号的会议室里应该有更多的女性内阁成员。

从格兰瑟姆市热爱政治的小女孩,到牛津大学热情洋溢的保守党社团领袖;从化学工厂里把参加舞会的时间用来参加政治聚会的女研究员,到双胞胎儿女出生不到3个月就通过考试的女律师;从保守党的第一位女领袖,到入主唐宁街的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被男人统治了多年的政治界掀起了一场属于她的女性革命,所向披靡。

刚刚从牛津毕业的玛格丽特,求职简历被写上“这个女孩子个性太强,不适合在我们公司工作”的评语,屡遭拒绝。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未来这个个性太强的女孩子将会在唐宁街10号工作,并且持续了11年。

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女性大多数还只是围绕着孩子和家务度过每一天,没有机会或者觉得不需要出去工作。彼时,撒切尔夫人已经踏出了她通往政治殿堂的第一步。

在“女律师只应该参与和家庭以及婚姻问题有关的领域”的观点普遍存在的时代,撒切尔夫人就已经在属于男律师传统领地的税务法领域一展身手。

走访选区、参加社交集会、走访居民家庭、不用演讲稿仍然能够吸引民众的演讲,不到34岁的撒切尔夫人终于成了芬奇利选区的议员。记者们在拥挤的下议院门口等待采访这位以16000票优势获胜的新任的年轻女议员。此后的几十年里,记者们将会追随她的脚步从下议院直到唐宁街10号。

如果有人盯着走入选举大厅的议员们的脚看,他们会在一堆乌黑发亮的黑皮鞋中看到一双与众不同的高跟鞋。蓝色套裙、珍珠项链、圆形耳环、黑色手提包,撒切尔夫人的出现给被男人的西服和领带占领的政治世界带来了属于女性的优雅。

撒切尔夫人有着和其他男政治家们一样的强硬。她和她的男同僚们一样经历过场场厮杀才走到属于胜利者的巅峰。优胜劣汰的残酷政治从来不会照顾一位柔弱的女性。走进政治领地的女性可以温柔,但绝不柔弱。

比其他男政治家们态度更强硬,撒切尔夫人力排众议用战争将马岛从阿根廷人手中夺了回来,她高昂着头颅,带着属于国家的骄傲,巡视了马岛的每一块礁石。

但她也为每一位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哭泣,她为在马岛中失去亲人的家庭写了亲笔信,表达敬仰与哀痛。撒切尔,她是首相,但首先是一位女性。

“如果你想让一件事被说出来,那么去找男人;如果你想让一件事实现,那么需要去找女人。”撒切尔夫人身上有着天生的政治家素养,有着男性的魄力和女性的温柔。

有人认为撒切尔夫人是女权主义的典范,有人反驳称撒切尔夫人从来没有宣扬过一次女权主义。在面对着来自男政治家们的攻击时,撒切尔夫人从来不会自怜地认为这是性别歧视,她认为这是任何一位政治家都必须经历的事情。性别从来不是优势,也不是劣势,从来不宣扬女权主义的撒切尔夫人是女权主义思想的最佳实践者。

对于英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首相,澳大利亚的女总理吉拉德向她致以了敬意:“作为英国唯一的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已经创造了历史。无论是她亲密的支持者,还是有力的反对者,都一次又一次地凸显了撒切尔夫人信念的力量。”同时,吉拉德发表了声明对撒切尔夫人的家人致以了问候,并称赞撒切尔夫人打破了女性在政治中的坚冰。

而对韩国第一任女总统朴槿惠来说,她最尊敬的政治家不是曾经担任韩国总统的父亲,而是从未谋面的英国第一任女首相撒切尔夫人。

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表声明赞扬撒切尔夫人是一位“非凡的领导人”,为众多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默克尔说,撒切尔夫人是非凡的领导人,在冷战时期,她为克服欧洲分裂起了关键性作用。默克尔表示她将永远不会忘记撒切尔夫人所做的贡献,人们将铭记撒切尔夫人,不仅因为她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更在于她是女性通往权力殿堂的先锋,为众多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出身杂货店的玛格丽特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入了原本属于男人的权力殿堂,成为塑造神话的撒切尔夫人。她是一位纵横国际的政治家,她是一位领导英国11年的首相。她在权力殿堂里进行了一场属于自己的优雅革命。

改革者的寂寞与苦难

我从事政治是因为存在善恶斗争,而我坚信,善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她是对的吗?

在她的任期里,失业人数从100万剧增至300万,接近全国总人口1/5的1000万人受失业影响;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实施的紧缩财政政策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破产;保守党在议会中的支持率在1987年降到了自1922年以来的最低点;传统的工业因为大规模私有化而出现了衰退。

她是错的吗?

在她的任期里,英国夺回了和阿根廷争议了数十年的马岛;通货膨胀率下降到4%;伦敦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曾经作为世界一极的苏联在她的长袖善舞下被压制甚至被瓦解。

她的葬礼耗费500万英镑,将近两千名政治名流和社会精英参加;她的退休生活孤独而落寞,只收到了几张生日卡片。

她曾经簇拥者众多,她和她的战友们一起在政治征程上所向披靡;她最终众叛亲离,不得不洒泪离开唐宁街10号。

撒切尔夫人的一生,树敌众多但挚友甚少。她的政治风格如同任何一个男政治家一样强硬,却丝毫不像其他女政治家一样柔韧。丈夫去世、儿女不和、失去了政治光环的撒切尔夫人仍然渴望着世人能够承认她的功绩——促进苏联解体、对欧共体采取有限融入、赢得马岛战争、削减福利体系、实行大规模私有经济。

这些功绩让撒切尔夫人成功连任3届,也让她最终众叛亲离黯然收场。

但在撒切尔夫人下野将近20年后,欧债危机的困境在向世人证明着撒切尔的正确。

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问题爆发,并向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国蔓延。

无差别的全民福利不仅不能持续实行,还会使国家竞争力严重恶化;工会工作效率低下、生产率低迷,也使国家在世界竞争中成为笑柄;为了所谓的欧洲一体化实行统一货币的欧元放弃独立的财政政策,导致了无法弥补的全欧盟的困境。

当爱尔兰脱离欧元区的救助机制时,仍然坚持撒切尔夫人撕裂了英国的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年撒切尔夫人对欧盟前身欧共体的态度以及对经济的政策才是正确的。

对欧共体的政策分歧导致了撒切尔夫人与杰弗里·豪分道扬镳,使保守党内部分裂最终导致她的下野,但撒切尔夫人坚持认为实行单一货币的欧元区会导致各个加盟国的经济衰退。

对于欧债危机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单一欧元货币体系下,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竞争力差距;实行单一货币制度却没有相应的财政制度相配合,内部的运作机制不完善,救助计划延误;一味维持的高福利政策造成了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公共支出激增。

撒切尔夫人对于放弃英镑加入欧元区的提议说“NO”的强硬态度,仍然经常被人提起,英国《卫报》在2012年发文提问,假如撒切尔夫人还在执政,面对着现在这种局面她会采取什么措施?

撒切尔夫人认为欧元区会对各成员国的经济造成衰退。但当时,英国几乎人人都向往着欧元,从保守党内部到整个英国政坛,从普通民众到媒体和商界,坚持维护英镑的撒切尔夫人成了孤独的人。而支持撒切尔夫人,宣称单一货币的命运不可能更改,否则将会带来全面的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威廉·黑格也遭到了嘲笑。

在最后一个任期里,撒切尔夫人还因为欧共体退还会费的问题和整个欧盟开战。

欧盟前身欧共体的预算经费绝大多数来自于各个会员国所缴纳的会费。其中的40%将会用于对各成员国的农业补贴,而并不是农业大国的英国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国和法国拿走这笔包含着英国缴纳的钱的补贴。

“我只是想要回我们的钱,而不是别人的钱。我们应该得到属于我们的现金返还,将我们的收益提升到欧共体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撒切尔夫人将自己的战斗放在一个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上,为了要求欧共体退回英国会费而开战了,其他欧共体领导人对此十分无奈。正如法国《费加罗报》所说:“要是我们质疑她、指责她,那么我们将会成为和当时质疑戴高乐总统捍卫法国利益的人一样。”

最终,撒切尔夫人如愿再一次赢得了这场战斗,拿回了英国的钱。

逐渐蔓延至整个欧盟成员国的欧债危机开始让人们怀念当年对欧元说“不”的撒切尔夫人。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如今整体下滑的欧洲和当年的撒切尔夫人一样面临危机,而现在的欧洲就需要一场撒切尔式的革命。

当年进行改革的撒切尔夫人已经去世,曾经抗议她人头税的聚集点特拉法尔加广场又成为她的反对者们庆祝她去世的据点。

30多年以后的现在,保守党的卡梅伦重新回到了当年撒切尔夫人的主战场,唐宁街10号。他也同样面临着30多年前撒切尔夫人面临着的经济危机,他也选择了追随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步伐,在英国开始了一场新的改革——削减社会福利支出以刺激工作热情,对欧盟的主要成员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说出了类似当年撒切尔夫人对欧盟的言论:“欧洲必须觉醒。”

把赞扬献给女首相撒切尔夫人,把客观的质疑送给改革者撒切尔夫人。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需要的,并且应该获得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对待,而不是被神化或者妖魔化。

当人们习惯把默克尔总理比作是德国的撒切尔夫人时,她们之间的差异很容易被忽视。撒切尔夫人面临的是比默克尔更加艰巨的危机;撒切尔夫人进行的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而默克尔进行的则是一次温和的调和。

质疑、责难以及孤独,则是改革者撒切尔夫人注定要经历的寂寞与苦难。

第二章 我就是铁娘子

铁娘子,来自对手的称呼

是的,我就是“铁娘子”,假如他们认为这个称呼可以解释我是如何捍卫我们的生活方式赖以生存的价值观和自由的话。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共产党力量的增长威胁着我们整个的生活方式。苏联人正不怀好意地存心统治世界,他们正极力使自己成为史上前所未有的超级帝国。那些在苏维埃政治局里的人完全不需理会民意的波动,当我们把枪炮放在最后时,他们却总是把枪炮放置在奶油之前。”

1976年,撒切尔夫人在肯辛顿的一次演说中将矛头对准了苏联。在撒切尔夫人看来,苏联的经济是“完全跛脚”的,是通过对民众的“残酷”压榨来获得领导层所期望的军事繁荣。

这场和丘吉尔著名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的激励言辞理所当然得到了苏联毫不客气的回应。苏联塔斯社把撒切尔夫人称作“铁娘子”和“冷战分子”,并且在苏联境内很快就掀起了一场诋毁撒切尔夫人的浪潮,她被丑化成“西方的邪恶女人”。

当苏联国防部的《红星报》将撒切尔夫人称作“铁娘子”并通过莫斯科电台传到世界各地时,他们想借此来攻击撒切尔夫人。

但是,苏联人万万没想到,撒切尔夫人不仅没有大发雷霆,反而认为“铁娘子”是对她坚毅性格的肯定。从此以后,“铁娘子”这个称号成了撒切尔夫人独一无二的标志。苏联根本没有达到目的。

随着这个称呼的走红,撒切尔夫人的声誉不仅没有受到打击,反而得到了迅速提升。1979年英国竞选期间,英国保守党的标语上就写着:“英国需要铁娘子。”而撒切尔夫人也在与工党竞选首相的一次演讲中公开说:“俄国人说我是‘铁娘子’,他们可说对了,英国正需要一个‘铁娘子’。”

30年后的2007年,撒切尔夫人在威斯敏斯特为她自己的一座铜雕像揭幕时也说:“我过去或许喜欢铁的,不过铜的也不错。”

没有任何人会否认坚毅、毫不动摇、从不妥协的撒切尔夫人是名副其实的铁娘子。

对于苏联人而言,毫无疑问,铁娘子撒切尔就是苏联解体最大的推手。

撒切尔夫人将苏联视作具有威胁的敌人。英国对于苏联人的警惕可以追溯到丘吉尔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沿岸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特里尔,这一横跨欧洲大陆的地区上,已经落下了一道铁幕,在俄国支配下的这些国家中盛行着警察政府的统治。”

撒切尔后来回顾:“现在看来,丘吉尔的那次演说具有惊人的先见之明。但在当时,它却受到了北大西洋两岸评论家们的严厉批判,认为它大肆叫嚣战争论。不过没过多久,苏联在希腊和东欧地区的意图昭然若揭,这些人的笔锋也随之而改变。”

从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共同达成的《赫尔辛基协议》里写入西方坚持的“尊重人权”、促进“人员和文化交流”,到利用欧共体分化瓦解苏联,撒切尔夫人在美苏两国的冷战夹缝中斡旋,不仅缓和了两国的关系,更是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阿根廷人绝对同意对撒切尔夫人的“铁娘子”称呼,特别是在她用战争夺回了马岛之后。

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时,英国和阿根廷关于马岛的谈判已经进行了15年。就在大家认为马岛问题将继续纠缠下去的时候,阿根廷人凭借地理优势占领了马岛。但是,阿根廷的旗帜在马岛刚刚升起,撒切尔夫人的英国军队就已经登上了马岛。

一方面按照自己的计划派遣军队奔赴遥远的马岛,另一方面撒切尔夫人也没有放弃外交沟通获得舆论支持。48小时决定战争,74天获得胜利,从此以后,阿根廷人只能隔海遥望马岛,而撒切尔夫人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女人,凭借其睿智、坚强,向世界证明英帝国辉煌犹存,其强硬作风也赢得全世界敬仰的目光。

面对国内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活动,撒切尔夫人毫不示弱。她以个人名义向每个受害者家庭发出了慰问信;穿着防弹衣秘密飞行了48个小时,来到深受恐怖危害的南阿玛,与当地领袖和驻军交流;利用一切机会切断爱尔兰共和军的资金来源。

当被捕的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在监狱里绝食时,她毫不妥协,直到7个月后已经饿死了10人,撒切尔夫人仍然坚持:“对共和军囚犯让步就是给他们颁布屠杀无辜的许可证!”1984年,撒切尔夫人经历了针对她个人的恐怖爆炸,但当她从爆炸现场走出来的时候,她说:“任何旨在破坏民主的恐怖主义行动都将失败。”

痛恨撒切尔夫人的,除了爱尔兰共和军,还有曾经极大影响了英国的工会工人们。

撒切尔夫人的老对手、英国工党要人、前伦敦市长利文斯通认为,英国今天面临的每一个真正问题都是撒切尔夫人当年所犯的根本性错误留下的遗产。

对于英国工会来说,没有人比撒切尔夫人更值得痛恨。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采取强硬措施,压制矿工工会罢工,原本在英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工会立刻失去了左右本国政治的能力。直到今天,工会的影响力仍然没有恢复到当年。撒切尔夫人毫无悬念地成为英国北部矿工憎恨的政治人物。

2013年撒切尔夫人去世时,她的另一个老对手、达勒姆矿工工会秘书长戴维·霍伯说:“对工会来说她的去世来得不够早。我很高兴我自己比她活的时间长,这是我一生中过得最好的一个生日。”4月8日正好是霍伯70岁生日。

随着撒切尔夫人的去世,结束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铁娘子的传奇,但直到现在,撒切尔夫人的政策和思想仍对英国政府、政党起着沉默而巨大的影响。正如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所说:“鲜有政治领导人能够不仅改变本国政治景象,而且改变整个世界。玛格丽特就是这样的领袖,她的全球影响巨大。”

第三章 政坛神话:英国中兴之魂

我带着一个目的来到这个办公室:令英国社会从依赖走向自力更生;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建立一个奋起前进的英国,而不是消极怠工的英国。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穿着标志性蓝色套装的撒切尔夫人伸手推开了唐宁街10号的大门,她作为新当选的首相进入唐宁街。她的背后,除了手中闪光灯不停闪烁的记者和用选票把她重新送上首相宝座的支持者们,还有着期待从没落走向中兴的大英帝国。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铜,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而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上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英国前首相亨利·约翰·坦普尔在1865年留下的这段话阐述了一个可以与全世界抗衡的大英帝国。

殖民地遍布全世界的海上霸主,领导工业革命的先驱,主宰全世界的贸易,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是所有英国人的骄傲。日不落帝国的余晖几乎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人们他们的祖国曾经的辉煌,然而,他们面对的依旧是无法挽回的衰落。

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英国如同一个百病缠身、千疮百孔的巨人。在战争重创的打击下,国家内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率持续大幅上涨,失业人数不断增多突破300万,百姓情绪萎靡不振。曾经工业革命的先驱者在美国、德国的竞争下逐渐失去了优势地位。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阴影下,英国对世界形势的影响越来越小,日不落帝国堕落成了欧洲病夫。

面对着这样一个如同英雄迟暮般的国家,撒切尔夫人毫不犹豫地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力挽狂澜。从1982年起,英国经济连续8年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由22%下降到了不到4%。

撒切尔夫人利用英美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借助美苏由冷战对抗转为对话的大好时机,担任沟通调解的角色,让英国重新回到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

为了英国的利益,撒切尔夫人曾经对整个欧洲说不,不惜与全欧洲对抗。

曾经屈服于英国的其他欧洲国家建立欧共体,撒切尔夫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强硬地维护英国的利益。撒切尔夫人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预算摊款份额和共同农业政策问题与欧共体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她说:“我们只是想拿回属于我们的钱。”又因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问题跟欧共体国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面对着无法阻挡的殖民地独立浪潮,怀念日不落帝国辉煌的英国人民只能在印度独立的时候哀叹“英国丧失了王冠上璀璨的钻石”,宁可免去租金把迭戈加西亚岛租借给美国也要保留对其的宗主权。

当马岛纷争爆发时,撒切尔夫人仍然用强烈的民族主义风格和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回应了试图和英国争夺主权的阿根廷。从遥远的本土出发的海军奔赴远在地球另一端的马岛,一举击沉了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不仅夺回了马岛,甚至让时任阿根廷总统的加尔铁里因为马岛战争失败被迫下台,继而以在“肮脏战争”期间践踏人权,以及马岛战争指挥不力的罪名被送上了军事法庭。

马岛战争如同打入衰落帝国心脏的兴奋剂,英国的国家尊严、民心士气、经济形势立刻好转。撒切尔夫人也第三次登上首相的宝座。

即使是撒切尔夫人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撒切尔夫人上台时英国面临的问题远比现在多。英国人民希望有强势的领导人带领英国重温辉煌,撒切尔夫人的执政既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是众望所归。英国选择了撒切尔夫人,而撒切尔夫人也回报给英国一个中兴的时代。

第四章 她可以被争议,但绝不会被忘记

严格要求你自己,去做你认为对的、重要的事情,尽管过程艰难,但那是通往自豪、自尊的最佳路径。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顶着种种反对,在英国伦敦市政厅艺术馆展出了6个星期的撒切尔夫人大理石雕像最终被人砍掉了头部。被捕的犯罪嫌疑人凯莱赫宣称,他知道自己会被捕,但他认为像撒切尔这样的人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诸多问题的根源,因此他就是要破坏撒切尔夫人的雕像。英国《泰晤士报》在报道这件事时居然戏称,2002年7月3日,凯莱赫做了一件撒切尔夫人众多的政敌们想做但做不到的事。

同年5月21日,撒切尔夫人为这座雕像揭幕时,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满意,她用“绝妙”一词来形容,并且夸赞了这个高达2.5米,重达1.8吨的雕像。她说:“雕像比我想象的稍微大了一些,但是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雕像理所应当就该这么大。而且,我有幸比其他首相在这个位置上待的时间长了一些,所以他们就把我的雕像做得大了一些。”

7月4日,事发第二天,撒切尔夫人在伦敦参加由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伦敦经贸处举行的“香港节”开幕式。如同当年叱咤国际政坛时一样,撒切尔夫人穿着她标志性的蓝色西服套裙,一进入宴会大厅,就成为媒体的焦点。时隔多年,众多记者的闪光灯再一次包围了撒切尔夫人,就像当年他们采访英国的第一位女首相一样,但他们的问题不再是国家大事,而是撒切尔夫人对自己的雕像被砍头的看法。撒切尔夫人没有回答,她和熟人寒暄聊天,似乎没有听到记者的问题。

5年之后,2007年,另一尊高达两米的撒切尔夫人铜雕像在英国下议院大厅揭幕,在创造了英国第一位女首相的历史之后,撒切尔夫人在下台多年以后又一次创造了一项第一:她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生前雕像就被放置在下议院大厅的前首相。

没有人能够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总结撒切尔夫人的一生,但毫无疑问,在温斯顿·丘吉尔以后,再没有哪一位英国首相带来的影响会比撒切尔夫人更大。

最伟大,也最令人痛恨。

陪伴了她一生的丈夫丹尼斯已在一年前去世,儿女有各自的事业和家庭,独自一人居住的撒切尔夫人早上醒来,坐在有阳光笼罩的沙发里,随手打开了当天的英国《卫报》,第一眼看到的却是对她的执政生涯的无情嘲讽:“即使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恐怕也很难举出一个例子,可以证实她执政11年中给我们带来的‘和谐’。”

这一年是2004年,撒切尔夫人上台25周年。合上报纸,撒切尔夫人回想起她曾经的一段讲话。“混乱处我们带来和谐,错误处我们带来真实,怀疑处我们带来信任,沮丧处我们带来希望。”1979年5月4日,撒切尔夫人领导保守党在竞选中获得胜利,在进入唐宁街10号之前,意气风发的撒切尔夫人发表了她豪情万丈的演讲。

1979年的英国危机重重。国内经济持续衰退,许多地区因为频繁的罢工而瘫痪,过去的殖民地纷纷独立,笼罩在美苏两极阴云之下的世界,英国失去了主导地位,大不列颠曾经日不落的辉煌正在散去。

这一年,当选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穿越过众多的媒体、警察走进唐宁街10号时,面临的就是这样内忧外困的局面,大不列颠帝国正面临着成为“欧洲病夫”的危险。

11年后的1990年,辞去首相职位的撒切尔夫人再一次穿过众多的媒体、警察走出唐宁街10号,她带着如同第一次参选议员时的自信笑容说:“在11年半的美好时光后,我们终将离开唐宁街。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相比11年半前上任的时候,今天的英国已经变得更好。”

24年后,2013年4月17日,包括英国女王,英国现任、历任首相,世界各国政要在内的2000多人出席了撒切尔的葬礼,英国的标志建筑之一大本钟停止报时致哀;700名和马岛海战有关联的军人护送灵柩;撒切尔夫人被以仅次于国葬的带有军事荣誉的礼仪葬礼下葬,和戴安娜王妃享受了同样的规格。

然而,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贝尔法斯特、布里斯托尔、纽卡斯尔,英国各个城市众多反对撒切尔夫人的示威者走上街头,他们唱歌、跳舞,甚至燃烧撒切尔夫人的纸人。这仅仅是在她逝世后的第二天。

对内卖掉国营企业,推行私有化,限制工会,重整英国社会道德;对外加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针锋相对地瓦解苏联,力排众议坚持以战争夺回马岛,同意香港回归中国,撒切尔夫人回应困局的是她大刀阔斧而又坚定不移的改革。

但同时,私有化使得商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却下降;同时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采矿业大大衰落;经济振兴的同时,是无法避免的高失业率,在撒切尔夫人执政的11年间,失业率不断升高,最高甚至达到12%;伴随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是英国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大批工人失业。

撒切尔夫人的削减福利的政策,更是触及下层民众的利益。她把发展经济、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和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社会公平的前面,造成英国社会比以往更加的不平等,极大地破坏了英国社会的凝聚力。

尽管撒切尔夫人早在1990年就已经卸任首相,尽管2013年4月8日撒切尔夫人因中风离开了人世,但时至今日,对于大部分英国人来说,撒切尔夫人仍然影响着英国,他们的生活仍然和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息息相关。正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2000年11月22日,撒切尔夫人下台10周年之际所说:“撒切尔时代已经结束。”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今天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但是我们必须去对付从过去那个时代延续下来的问题。”

拯救或者毁灭,中兴或者分裂,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她的政治遗产正在并将继续影响英国,她可以被争议,但绝不会被忘记。 /L/IJAnje4e3h0NmpY1j602fpYa821PYSJF8awmOwC62eICPFxThebZY46smkN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