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走近神奇的地理名胜之最1

最大的洋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太平洋南起南极地区,北到北极,西至亚洲和澳洲,东界是南、北美洲。“太平洋”名称来源于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通过波涛汹涌的麦哲伦海峡之后进入了一个新大洋,在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的数十天航程中,洋面风平浪静,天气晴朗,船员们称新大洋为和平之海,中文译为太平洋。

太平洋的轮廓近似椭圆形。南北最大长度1.59万千米,东西最大宽度1.99万千米。面积达1.80亿平方千米,占世界大洋面积的49.8%和地球表面积的1/3以上,比地球陆地面积的总和还大1/5。太平洋的平均深度(包括边缘海在内)为4000米左右,比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深300多米。太平洋的海水总量达7亿多立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水量的53%,是水量最多的大洋。

西太平洋有许多属海,自北向南为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东亚大河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经属海注入太平洋。西经150°以东的洋底较西部平缓。西太平洋水下600米以上的海脊在有些地方形成群岛。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岛、小笠原、马里亚纳、雅浦和帕劳;自帕劳向东延伸至俾斯麦、所罗门和圣克鲁斯;最后由萨摩亚群岛向南至汤加、克马德克、查塔姆和麦夸里。

由于北部陆地与海洋的比例高于南部,以及南极洲陆地冰盖的影响,北太平洋的水温高于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无风带和变风带海水的含盐量低于信风带。对太平洋垂直海流影响最大的是南极大陆周围生成的冷水。

极地周围密度大的海水下沉,然后向北蔓延构成太平洋大部分底层。深层冷水在西太平洋以比较鲜明的洋流,自南极洲附近向北流往日本。该深海主流的支流携冷水流向东,然后在两半球均流向极地。深海环流受邻近洋流会聚区表层海水下沉的影响,在太平洋热带的会聚区分别在南北纬35°至40°之间,距赤道越远,海水下沉的深度越大,最重要的会聚区在南纬55°至60°之间。

最小的洋

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浅的一个洋,它近于一个半封闭的地中海。它位于北极圈内,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加拿大北极群岛间各海峡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1650年,荷兰地理学家W.巴伦支首次把它划做独立的海洋,并称之为“极北的海洋”或“寒冷的海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正式把它命名为北冰洋。其面积为1310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只有1205米。

北冰洋是个非常寒冷的海洋,洋面上有常年不化的冰层,占北冰洋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米。在这些冰层上不仅可以行驶汽车,而且还能降落重型飞机。北冰洋的严冬长达半年之久,最冷季节的平均气温在零下40℃左右。而且越接近极地,气候越寒冷,冰层也越厚。在极顶附近,冰层厚达30多米。

北冰洋的水温很低,大部分时间都在0℃以下。只有夏季在靠近大陆的水域,水温才升到0℃以上,形成沿岸的融冰带。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在北冰洋内形成几个全年不冻的内海。

北冰洋的岛屿很多,仅次于太平洋,总面积达400万平方千米。主要岛屿有格陵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维多利亚岛等。由于严寒,北冰洋区域里的生物种类很少。植物以地衣、苔藓为主,动物有白熊、海象、海豹、鹿、鲸等,但数量已日趋减少。

北冰洋的战略地位很重要。越过北冰洋的航空线,大大缩短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距离。如从纽约到莫斯科,飞经北冰洋要比横跨大西洋缩短约1000千米的航程。北冰洋的航海线也大大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海路,然而由于冬季气候恶劣,冰层、冰山多而厚,因此航海只限于暖季,而且还需要破冰船导航。

港口最多的大洋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非洲之间,南为南极洲,东南部和西南部与印度洋、太平洋相连,北与北冰洋之间也有宽阔的海域相通。总面积9336.3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太平洋的一半,为世界第二大洋。其天然良港最多,约占全世界的70%,是港口最多的大洋。

整个大西洋水平轮廓具有东西狭窄,南北较长略呈“S”状的特点。海岸线的特点是:北大西洋比较曲折复杂,多内海、海湾、岛屿和半岛;而南大西洋海岸较平直、陡峻、单调,海沟、岛屿、半岛也较少。大西洋的海底地貌,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中部有一条顺应其轮廓走向的巨大海底山脉,通称大西洋海岭。北起冰岛南延至南纬55°附近的布韦岛,全长15000千米,走向与海岸平行略呈“S”形;海岭宽度一般1500~2000千米,约占整个大西洋宽度的三分之一;岭脊一般距海面2500~3000米,有的部分突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冰岛、亚速尔群岛、阿森松岛、布韦岛等。

大西洋海岭由一系列平行岭脊组成,岭脊中轴有一宽30~40千米的断裂谷,这是大西洋逐步扩张而形成的,是新洋壳的诞生处,地壳薄弱,多火山、地震。大西洋岭脊被一系列横向断裂所错开,特别是赤道附近的罗曼奇断裂带,水深7864米,把中脊错开一千多千米,成为沟通大西洋东西部洋底深海盆地间的唯一通道,是南北大西洋海岭之分界线。

大西洋海岭东西两侧分布着宽广的深海盆地和高地。大西洋海底地形的另一特点是大陆架面积辽阔,约620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69%,其比例之高仅次于北冰洋,远大于太平洋(占5.59%)和印度洋(占4.10%)。不列颠群岛周围大陆架最宽可达一千多千米。

大西洋航运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及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海轮全年均可通航,世界海港约有75%分布在这一海区。主要有欧洲和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欧洲、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远东航线,欧洲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的中大西洋航线,欧洲与南美大西洋之间的南大西洋航线,从西欧沿非洲大西洋沿岸到开普敦的航线。大西洋海底电缆总长二十多万千米。从西班牙的巴伦西亚和从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西北端开始,通到加拿大纽芬兰岛的东南端,或一直通到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北端的线路,是大西洋海底电缆的主要干线。

最大最深的海

世界上最大的海是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即珊瑚海,它的南部与太平洋另一边缘塔斯曼海邻接,北缘和东缘为新不列颠岛、伊里安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等包围着,西缘紧靠澳大利亚大陆东北岸。

珊瑚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比世界第二大海阿拉伯海大四分之一,珊瑚海又称所罗门海。珊瑚海大部分的海底水深3000~4000米,最深处9174米,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

珊瑚海不仅以大著称,还以海中发达的珊瑚礁构造闻名于世。所以,珊瑚海因此得名。它的海底大致由西向东倾斜。交错于海盆、浅滩和海底山脉,有不少地方海深3000~4500米。海水总体积达1147万立方千米,比阿拉伯海大9%,比我国东海大了43倍。

珊瑚海海水的含盐度和透明度很高,水呈深蓝色。在大陆架和浅滩上,以岛屿和接近海面的海底山脉为基底,发育了庞大的珊瑚群体,形成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珊瑚岛礁,镶嵌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构成了一幅幅绮丽壮美的图景。世界有名的大堡礁就分布在这个海区。

这里的海水既平静又洁净,水温变化不大,是一个典型的热带海,最热的月份是2月,表层平均水温可达28℃,8月也有23℃,全年水温都在20℃以上。海中富含浮游生物和海藻,极宜于珊瑚虫的生长繁殖。礁体的“建筑师”珊瑚虫,是一种水螅型动物,呈圆筒状单体或树枝状群体,靠捕捉浮游生物和海藻为生。珊瑚外层能分泌石灰质骨骼,大量的珊瑚虫死后的遗骸聚集在一起,便成为礁体。

礁体像堡垒一样,从托雷斯海峡到南回归线之南不远,南北绵延伸展2400千米,东西宽2~150千米,总面积8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珊瑚体,大部分隐没水下成为暗礁,只有少数顶部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在交通上是个障碍。

最小的海

人们想象中,海洋是非常辽阔的。但有一个海例外,当人们在海洋中航行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两岸。这个海就是土耳其西部位于两大陆之间的马尔马拉海。它的面积仅为1.1万余平方千米。如果说珊瑚海是海中“巨人”,马尔马拉海就是海中的“侏儒”了。

马尔马拉海长270千米,宽70千米,呈椭圆形。它的东北面通过长31千米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连结黑海,西南面通过长61千米的达达尼尔海峡连结地中海。自古以来就是黑海地区通达外海的航行要道。它在质地上是一个很年轻的海,形成至今,大约只有100万年。

马尔马拉海位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之间,是欧亚大陆之间断层下陷而形成的内海。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米,最深处达1355米。原先的一些山峰露出水面变成了岛屿。岛上盛产大理石,希腊语“马尔马拉”就是大理石的意思。海中最大的马尔马拉岛,也是用大理石来命名的。

马尔马拉海东北端经博斯普鲁斯海峡通黑海,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是欧、亚两洲的天然分界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最浅的海

人们常说“洋无边,海无底”,当然,海洋是有边的,也是有底的。海注不但有底,而且有的非常浅。俄罗斯西南部的亚速海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浅的海。

亚速海是内陆海,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南部与乌克兰两国之间,亚速海的南边为面积是它11倍的黑海。通过刻赤海峡,这两个邻居可以彼此来往。亚速海很像黑海的一个港湾。它的西、北、东岸是沙石沉积的低地,南岸是石灰岩组成的崎岖不平的高地。

亚速海的海水总是显出灰黄色甚至灰黑色,形似不规则三角形,面积为3884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约8米,最深的地方也只有13米,海水的总体积为256立方千米,大约相当于我国渤海的七分之一,若与世界上最大的珊瑚海比起来,则只有四万五千分之一。由于亚速海太浅了,因此一遇大风,全部海水连同海底的淤泥都被掀动起来,海水就会长期浑浊不清。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每年由河流流入亚速海的淡水有50立方千米,它们还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加上亚速海的海水又经常上下搅动,通气很好,因此鱼虾非常丰富,是苏联时期最重要的渔场之一,所产的鲟鱼尤为名贵。近年由于污染等原因,这里的鱼产量已急剧下降。

透明度最大的海区

所谓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至看不见的深度。北大西洋百慕大群岛附近的马尾藻海,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清澈的海,其透明度达到66.5米,在某些海区,透明度达到72米。每当晴天,把照相底片放在1000余米的深处,底片仍能感光。这是所有其他海区所望尘莫及的。

马尾藻海还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海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北纬20°~35°,西经40°~75°)正是大西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沿着高压中心的边缘经行的顺时针大洋环流形成了它的“海岸”,西面为湾流,北面为北大西洋暖流,东为加那利寒流,南为北赤道暖流,中间围成了一个面积达64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4500米以上的海区。

最热的海

世界上最热的海是介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8月份世界海洋的平均水温是17℃,但红海的表面水温却高达27~32℃。更令人惊奇的是,红海深海盆的水温竟高达60℃,简直成了海中的“热洞”!

最大的边缘海

在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同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和新喀里多尼亚岛之间,有一片水面辽阔的大海,这就是世界闻名的珊瑚海。它的面积有479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

珊瑚海是一个典型的热带海洋,8月份海水表层水温是23℃,2月份的水温在28℃以上。海水清澈透明,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米深海水中的物体。珊瑚海海水的温度、含盐度和透明度,都非常适宜珊瑚虫的生长和繁殖。在珊瑚海的浅海海域,发育着庞大的珊瑚群体,构成了大量珊瑚礁。

有的珊瑚礁刚刚冒出海面,就开始生长植物。一个个色彩斑驳的岛礁,散布在辽阔碧透的海面上,构成了一派绮丽神奇的热带风光。正因为海中珊瑚礁非常多,所以这个海被命名为珊瑚海。

最古老的海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现在,地中海是大西洋的附属海。但是,在地质史上,它比大西洋的“资格”还老。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古地中海是辽阔的特提斯海。它的范围很大,向东直通古太平洋。那时,它的面积仅次于古太平洋,大西洋还没形成。后来,北面的欧亚板块与南方的印度板块漂移并靠近,撞在了一起,挤出一个喜马拉雅山,特提斯海从此便退缩成现在的地中海。

地中海东西长约4000千米,南北宽约1800千米,面积约250.5万平方千米。由于地中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使地中海的盐度比大西洋高得多。地中海西边有21千米宽的直布罗陀海峡,穿过它就到大西洋,流量约每秒168万立方米,大西洋水由海峡上层注入地中海,流量约为每秒175万立方米。地中海东南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连接印度洋,东北部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相连。地中海的属海有伊奥尼亚海、亚得里亚海、爱琴海等。

地中海气候独特,夏季干热少雨,冬季温暖湿润。这种气候使得周围河流冬季涨满雨水,夏季干旱枯竭。世界上有这种气候的地方很少,据统计,总共占不到2%。由于这里气候特殊,德国气象学家柯本在划分全球气候时,把它专门作为一类,叫地中海气候。

最淡的海

波罗的海位于欧洲大陆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四面几乎全为陆地环抱,仅在西南部有三条又窄又浅的海峡通向大洋,十分近似于一个内陆海。正因为海域封闭,同外海的海水交换较少,外面含盐度高的海水就很难进来。而当地的气候又比较凉爽、潮湿,海面蒸发很弱,只勉强与海面降水相抵消,于是就形成了含盐度低的特点。

波罗的海表层海水含盐度由西部的8‰~11‰,降到中部的6‰~8‰和东部的2‰,是世界上含盐度最低的海。波罗的海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波罗的海是北欧重要的海运航道。北部和东部封冻期达3至4个月,南部通常不封冻。沿岸重要海港有圣彼得堡、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等。

最大的内海

在北大西洋,有一个以印第安人部族命名的大海,它的名字叫“加勒比海”,意思是“勇敢者”或是“堂堂正正的人”。

加勒比海的四周几乎被中美洲、南美洲大陆和大、小安的列斯群岛所包围,西北通过尤卡坦海峡与墨西哥湾相接。它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1400千米,面积约为27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海。有人曾把它和墨西哥湾并称为“美洲地中海”。

加勒比海也是沿岸国最多的大海。在全世界50多个海中,沿岸国达两位数的只有地中海和加勒比海两个。地中海有17个沿岸国,而加勒比海却有20个,包括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南美的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大安的列斯群岛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及小安的列斯群岛上的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联邦、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

加勒比海平均水深2490米,是南北美洲的航行要道。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这里更处于大西洋和太平洋航道的要冲。

加勒比海的海水盐度适中,海洋生物丰富,盛产金枪鱼、沙丁鱼等鱼类,是拉丁美洲的三大渔场之一。海底还蕴藏着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岛屿最多的海

爱琴海是地中海的一个大海湾,是克里特和希腊早期文明的摇篮。它位于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之间,长611千米,宽299千米,面积21.4万平方千米。东北通过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相连,南至克里特岛。其间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海。由于岛屿众多,过去亦名群岛海。大部分岛屿多岩石,十分贫瘠,北部岛屿一般比南部岛屿树木繁茂。

爱琴海的海岸线曲折,有无数海湾、港口和避风小港。爱琴海最深处在克里特岛东面,达3543米。爱琴海盛行北风,但每年9月到次年5月有时刮温和的西南风。希腊半岛与埃维亚岛之间的海潮以凶猛多变闻名于世。表层海水夏季温度达24℃,冬季温度10℃。在490米深处,海水温度在14~18℃之间波动。

从黑海流向爱琴海东北的大量低温水流,对爱琴海的水温产生一定影响。黑海水流含盐量少,降低了爱琴海海水的咸度。海中缺少营养物,故而生物稀少;但海水清澈平静,温度很高,因而有大量鱼群从其他地区游来产卵。

最咸的海

红海是世界上含盐度最高的海。由于红海中繁殖着大量死后呈红褐色的海藻,因此那里的海水看起来是红色的,红海便因此而得名。其北部含盐度达41‰~42‰,南部约37‰,深海底个别地点可达270‰以上,这几乎达到饱和溶液的浓度,是海水平均含盐度(35‰)的八倍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红海里也可以躺在水面上不会沉下去的原因。

造成红海含盐度高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北回归线横穿海域中部,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带控制,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而且降水较少,年平均降水量还不到200毫米。两岸没有常年河流注入,得不到淡水补充;海域呈封闭状态,唯一沟通大洋的曼德海峡,有石林岛及水下岩岭阻隔,水体交换受限制。

科学家还在海底深处发现了好几处大面积的“热洞”。大量岩浆沿着地壳的裂隙涌到海底。岩浆加热了周围的岩石和海水,出现了深层海水的水温比表层还高的奇特现象。热气腾腾的深层海水泛到海面,加速了蒸发,使盐的浓度愈来愈高。因此,红海的水就比其他地方的海水咸多了。

最大的风浪区

好望角是指南非开普敦西南部、开普半岛南端的多岩石岬角。好望角多暴风雨,海浪汹涌,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汇合处。1939年这里成为自然保护区。

好望角的发现与一场风暴有关。1486年葡萄牙航海家巴托罗缪·迪亚士,奉国王若奥二世之命,带领两艘小船沿非洲西岸向南航行,期望寻找一条通向东方世界的“新航线”。当他们在迷途中寻找失去的陆地时,无意中发现了好望角,并且绕过好望角进入了印度洋。

迪亚士想继续东进,但遭到海员们的一致反对,被迫返航。当他们再次绕过好望角时,遇到了更为恶劣的天气。他们决定将这个非洲最南端的风险境地称为“风暴角”。然而他们的国王反对这个不吉利的名字,他认为此岬角的发现,给他扩大疆土带来美好的希望,故命名为“好望角”。

好望角正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浪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种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好望角的终年狂风巨浪是怎样形成的?这与好望角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带只有非洲的好望角、南美洲的合恩角,以及澳大利亚南部沿岸和新西兰的南岛位于这里,其他几乎被三大洋的南部海域所环绕,构成一个封闭的水圈通称为“南大洋”,这里终年西风劲吹,风暴频繁。在夏季也是西风咆哮而过,冬季更是寒风凛冽,常年的西风把海水也驯服得环绕地球由西向东奔驰,形成了著名的“西风漂流”。

形成巨浪主要是地球自转对气流的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使西风变得强烈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纬度的温差大。向极地或向赤道航行一天,就会明显感到冷暖的差异,这是由于低纬度的能量在向两极输送中,相当大的部分要消耗在中纬度地区,同时极地冷空气不停地向南侵袭,在这两股冷暖差别较大的气流夹击下,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

最壮观的潮汐

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潮汐要数钱塘江潮了。它位于浙江杭州湾内,高峰约发生于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高峰时潮头高达8米左右,潮头推进速度每秒将近10米,汹涌澎湃,气势雄伟,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实为天下奇观。

钱塘江在杭州湾流入东海,江口外宽内狭,最宽处达100公里,最狭处却只有几公里。海水刚进海口时,水面宽,越往里就越受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海水只好涌积起来,并且越积越高,加上钱塘江流出的江水受到阻挡,又促使水位增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当后面的海水不断涌入时,就形成了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喇叭形的口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的挡住江口,使得钱塘江从赭山至外十二工段像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而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就被后浪追上,于是层层相叠。

此外,钱塘江潮的形成还跟钱塘江水下沉沙很多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过一浪的涌潮。

由于钱塘江潮距杭州特别近,吸引着国内外千千万万的游客前去观光,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潮汐。

风力最大的地区

南极不仅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那里平均每年八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年平均风速每秒19.4米。1972年澳大利亚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每秒82米。法国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每秒100米的飓风,这相当于12级台风的三倍,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

南极风暴之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南极没有四季之分,仅有暖、寒季的区别。暖季是11月至3月,寒季是4月至10月。暖季时,沿岸地带平均温度很少超过0℃,内陆地区平均温度为—20~—35℃;寒季时,沿岸地带为—20~—30℃,内陆地区为—40~—70℃。1967年初,挪威在极点附近测得零下94.5℃的低温。据估计,在东南极洲上可能存在—95~—100℃的低温。

最大的暖流

在浩瀚的海洋上,奔腾着许多巨大的洋流,它们在风和其他动力的推动下,循着一定的路线周而复始地运动着,其规模比起陆地上的巨江大川则要大出成千上万倍。而所有的洋流中,有一条规模十分巨大,堪称洋流中的“巨人”,这就是著名的墨西哥湾暖流,简称为湾流。

湾流的规模非常宏大。它宽110~120千米,厚700~800米,总流量达到每秒7400万到9300万立方米,比世界第二大洋流——北太平洋上的黑潮要大将近一倍,比陆地上所有河流的总流量则要超出80倍。若与我国的河流相比,它大约要相当于长江流量的2600倍,或黄河的57000倍。

墨西哥湾暖流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暖流,是因为它由大西洋东北信风暖流,即北赤道暖流和东南信风暖流即南赤道暖流的一部分组成。北赤道暖流在西印度群岛附近称安的列斯暖流,南赤道暖流在巴西东海岸被分成两股,其中北股沿圭亚那海岸北上,流入加勒比海,称圭亚那暖流,到达佛罗里达半岛称佛罗里达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和佛罗里达暖流汇合后称墨西哥湾暖流,墨西哥湾暖流过纽芬兰岛后称为北大西洋暖流。

由于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使欧洲中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大大高于同纬度地区,而在南大西洋的中纬度地区,气温就明显低于同纬度的印度洋和太平洋。

最大的寒流

洋流是海洋中沿水平方向有规律地、稳定地流动着的巨大水体,也称之为海流。它有冷、暖之分。

环南极洋流,是在西风推动下,海水自西而东环绕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洲间的广阔海域流动的洋流,属寒流。因为不受大陆的阻拦,随风漂流,所以又称西风漂流。它宽200~3000千米,表层流速为每小时0.9~1.9千米,相当于墨西哥湾暖流流量的八倍以上。因此西风漂流是世界大洋中规模最大的寒流,也是最大的洋流。

最深的海沟

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但是它不在海洋的中心,而位于大洋的边缘。世界大洋约有30条海沟,其中主要的有17条,属于太平洋的就有14条,且多集中在西侧,东边只有中美海沟、秘鲁海沟和智利海沟三条;大西洋有两条(波多黎各海沟和南桑威奇海沟);印度洋有一条,叫爪哇海沟。

海沟的深度一般大于6000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在太平洋西侧,叫马里亚纳海沟。它的最深点——斐查兹海渊的最大深度为11034米,位于北纬11°21′,东经142°12′。如果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移到这里,将被淹没在2000米的水下。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为一条洋底弧形洼地,延伸2550千米,最宽约70千米,以近乎壁立的陡崖,深深地切入大海的底部。主海沟底部有较小的陡壁谷地。1951年,英国“查林杰8号”船发现了这一海沟,当时探测出的深度为10836米。此后,这一数据不断被新的纪录所修正。

海沟的剖面形状像是一个英文字母“V”,但两边不对称,靠大洋的一侧比较平缓,靠大陆的一侧比较陡峭。靠大洋的一边是玄武岩质的大洋壳,这里的地磁场成正负相间分布,清楚地记录着地磁场在地质史上的变化;在靠大陆的一边,则是大陆地壳,玄武岩被厚厚的花岗岩覆盖,没有地磁场条带的异常表现。

这说明沟底是大陆与大洋两种地壳的结合部,两者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作用。因大洋地壳的密度大、位置低,又背负着既厚又重的海水,作用的结果是顺势向大陆地壳下俯冲,同时使大陆地壳抬升弯曲成岛。这就是海沟为什么多半与岛弧伴生的原因。岛弧在大洋地壳的推力作用下不断升高,因此靠陆地一侧的沟坡也必然变得陡峭,形成了现在的面貌。这些地方都是地质活动强烈的区域,表现为火山和地震。

最长的海底山系

大西洋底部存在的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直到19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这个最大的海底山脉即中央山系,以“S”形纵贯大西洋底部,从格陵兰南部一直延伸到南极洲。

1866年,在铺设横穿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时,发现大西洋底的中部水浅而两侧水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为了偿还债务,梦想从海水中采金。于是建造了一艘“流星”号考察船远赴大西洋考察作业。结果黄金没有找到,却收集了一大批珍贵的海洋资料。他们用超声波装置对大西洋底探测的结果显示,大西洋底有一条从北到南的海底山脉。山脉的高点露出海面形成了亚速尔群岛、阿松森群岛。

1956年,美国学者尤因和希曾首先提出,全球大洋洋底纵贯着一条连续不断的全长达6.4万千米的中央山系,又叫做大洋中脊。中央山系比大洋盆地高1~2千米。中央山系的宽度为1000~2000千米,最宽处可达5000千米。

大洋山系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30%。其中,大西洋山系北起北冰洋,向南呈“S”形延伸,在南面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与印度洋山系的西南支相连。印度洋山系的东南支向东延伸与东太平洋山系相连。东太平洋山系北端进入加利福尼亚湾。印度洋山系北支伸入亚丁湾、红海与东非内陆裂谷相连。大西洋山系向北延伸到北冰洋,最后潜入西伯利亚。洋底山系全长可以绕地球一圈半。

经过细致测量,人们发现大洋中脊上有一条1~2千米宽的裂谷。为了揭开海底的地质演变奥秘,人们曾经多次下潜到大洋中脊的裂谷中进行实地勘测。在1972年到1974年期间,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地质学家勒皮雄的领导下,使用深潜器观测到了大洋中脊的裂谷。

最大的海湾

海洋吞噬大陆,或是大陆吞噬海洋,结果会在大陆边缘形成许多海湾。在世界范围内,总面积在100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海湾有四个,而超过200万平方千米的只有印度洋东北部的孟加拉湾。

孟加拉湾位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之间,孟加拉国就在它的北岸。它的总面积达217.2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2586米,水温在25~27℃。发源于我国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是雅鲁藏布江)从北部注入湾中,形成了宽广的河口。湾内有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沿岸有印度的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孟加拉国的吉大港等重要港口。

孟加拉湾的陆架,宽为161千米,以北部和东部较宽,向海一侧陆架的平均深度为183米。陆架大部分由沙组成,向海一侧多为黏土和软泥,有好几处被一些海底峡谷切割。其中有恒河峡谷,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的外方,深达732米;安得拉、克里希纳和马哈德范等峡谷分布于该湾的西边缘。

孟加拉湾的深海盆大致呈“U”字形,深度达4500米。盆底有两个特征:北部有很直、长达5000千米的由陆架沉积物冲积而成的恒河三角洲。三角洲分布着树枝状的沟渠(扇谷)。借此,沉积物可以运移到较远的深海盆。

孟加拉湾的表层环流受季风的强烈影响。春、夏两季,潮湿的西南风引起顺时针方向的环流,秋季和冬季,受东北风的作用转变为逆时针方向环流。由于孟加拉湾的地形效应,导致了各种作用力的聚焦,因而,潮差、静振和内波等现象均较显著。

孟加拉湾是热带风暴孕育的地方。一般认为,这种风暴大多发生在南、北纬5°~25°的热带海域。风暴产生在西太平洋,常常袭击菲律宾、中国、日本等国的叫台风;产生在大西洋,常常袭击美国、墨西哥等国的叫飓风。每年4~10月,即当地夏季和夏秋之交,猛烈的风暴常常伴着海潮一起到来,掀起滔天巨浪,呼啸着向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河口冲去,风急浪高,大雨倾盆,造成了巨大的灾害。1970年11月12日,孟加拉湾形成的一次特大风暴袭击了孟加拉国,30万人被夺去生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石油含量最多的海湾

波斯湾,亦称海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内海之一。海湾位于亚洲西南部,是介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之间的一片狭长的海面,全长970千米,宽56~338千米,面积约24.1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0米,最深处120米。海湾往东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曼湾连接,出阿曼湾南口,通过阿拉伯海进入印度洋。

海湾四周,从东向南,围绕着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八个国家,它们被称为海湾国家,或海湾地区。

波斯湾属亚热带气候。终年盛行西北风,风力变化无常。夏季炎热少雨,常有风沙肆虐,能见度低,秋季有暴风,冬季多云雾。年降水量:阿拉伯半岛一侧不到125毫米,伊朗一侧275毫米。表层水温:东南部24~32℃,西北部16~32℃。盐度37‰~41‰,西南局部海域达50‰~70‰。海流为逆时针方向环流,湾口流速3~4节,其他海区0.5~1.6节。潮差1.5~3.5米。

海湾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有“世界油库”之称,其石油蕴藏量占全球的2/3。其中,伊拉克1998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125亿桶,仅次于同属该地区的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约3.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2.4%,因此这一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波斯湾的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区。石油源源不断地流向日本、西欧和美国等地,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也使得海湾昔日的贫困国家转眼之间跻身于世界富国的行列。

波斯湾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是气候温暖的浅海环境,水生动植物丰富并有大范围良好的储存构造,具备了形成和储藏石油的最佳条件。波斯湾地区不仅石油资源丰富,而且开采条件也十分优越。石油分布集中,平均每个油田储量达3.5亿吨以上,为超级大油田,并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陆上,因此输油管运输距离短,原油外运方便。油田的地下压力高,油井多为自喷井(占油井总数的80%以上),因此其生产成本是世界上最低的。

最长的海峡

连接两个海或洋的较狭窄的水道称为海峡。海峡是海洋上重要的通道。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长达167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呈东北斜向西南走向。

据地质学家研究,约在一亿多年以前,马达加斯加岛是和非洲大陆连在一起的。后来地壳变迁,岛的西部下沉,才形成了这条又长又宽的海峡。海峡两端宽中间窄,平均宽度为450千米,北端最宽处达到960千米,中部最窄处为386千米。峡内大部分水深在2000米以上,最大深度超过3500米,深度仅次于德雷克海峡和巴士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内海水表面年平均温度在20℃以上,炎热多雨,夏季时有因气流交汇而产生的飓风。由于水深峡阔,巨型轮船可终年通航。海峡盛产龙虾、对虾和海参,并以其肉质鲜嫩肥美而享誉世界市场。

莫桑比克海峡是从南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苏伊士运河开凿之前,它更是欧洲大陆经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到东方去的必经之路。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莫桑比克海峡历来为殖民者所垂涎。从16世纪起,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染指该地区,之后,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沦为葡萄牙和法国的殖民地。

莫桑比克城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发现时期的古老港口,它曾经在海洋交通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从该港口出发,铁路与非洲内陆的铁路网相连接,可以横贯非洲大陆南部,直抵安哥拉位于大西洋岸边的港口。这不仅使得莫桑比克海峡成为沟通印度洋及大西洋最便捷的交通要道,而且也使海峡地区成为殖民者向东非和亚洲侵略扩张的基地。

现在,海峡地区各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并以其优美秀丽的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莫桑比克海峡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

最宽的海峡

海峡是海洋上重要的通道。它的宽度,从几百千米到几百米都有。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它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极洲的南设德兰群岛之间,东西长约300千米,南北宽达900~950千米。

16世纪初,西班牙占领了南美大陆,为了切断其他西方国家与亚洲和美洲的贸易,他们封锁了航路,严禁一切他国船只的来往,使太平洋变为西班牙的私海。这时,英国人德雷克的贩奴船受到了西班牙人的攻击,德雷克侥幸逃脱后,为了报复就成了专门抢劫西班牙商船的海盗。

1577年,德雷克在躲避西班牙军舰追捕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一海峡。这一发现,为英国找到了一条不用经过麦哲伦海峡就能进入太平洋的新航道。从此,该海峡就以其发现者——英国的弗朗西斯·德雷克命名。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同时,德雷克海峡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其最大深度5840米,如果把两座华山和一座衡山叠放到海峡中去,连山头都不会露出海面。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各地到南极洲的重要通道。由于受极地旋风的影响,海峡中常常有狂风巨浪,有时浪高可达一二十米。从南极滑落下来的冰山,也常常漂浮在海峡中,这给航行带来了困难。

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加之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因此,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海峡内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飓风狂浪,一年365天,风力都在八级以上。即便是万吨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被震得像一片树叶。这片终年狂风怒号的海峡,历史上曾让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于是,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之为“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

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后,德雷克海峡运输航道的作用日渐式微。然而,随着南极大陆与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对南极的关注也与日俱增,纷纷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与探险。德雷克海峡,这条从南美洲进入南极洲的最近海路,众多国家赴南极科考的必经之路,也因此被赋予新的战略意义。可以预见,随着人类对南极大陆科考与开发的深入,德雷克海峡的战略地位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曲折的海峡

在南美大陆和火地岛之间,有一条十分迂回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它的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中段南北走向,东段又从西南折向东北,自西至东,拐了一个直角弯。中、西段的海岸也很曲折。两岸陡壁耸立,海岬、岛屿密布。峡中风大多雾,潮高流急,多漩涡逆流,海上时有浮冰,不利于航行。所以这里一直是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域,大西洋和太平洋被分隔在海峡两边。

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自信在此终有一条通往“南海”(太平洋)的航道。他于1519年9月20日率领一支般队开始航行。到达南美洲东海岸后,没着海岸前进,在第二年10月21日进入他要寻找的海峡。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航程,战胜了死亡的威胁,终于在11月28日驶出海峡,进入风平浪静的太平洋,为第一次环球航行开辟了胜利的航道。后人为了纪念麦哲伦对航海事业作出的贡献,把这段海峡称为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海峡全长约600千米,宽窄悬殊,深浅差别也很大。最宽的地方有33千米,最狭处仅3千米左右;最深处在千米以上,最浅的地方只有31米。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在海峡航行时,夜晚曾见南边岛屿上升起一个个火柱。这是印第安人点燃的烽火,因此这个岛屿也就被称为“火地岛”。火地岛是海峡南边的最大岛屿,面积4.87万平方千米,东部属阿根廷,西部属智利。

麦哲伦海峡的一些港湾可停泊大型舰只。因为航道曲折艰险,自从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来往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船只一般不再经过这里。

船只通过最多的海峡

英吉利海峡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英格兰与法国之间,长约560千米,平均宽为180千米。西通大西洋,东北经多佛尔海峡连北海,是国际航运要道。潮差较大,有丰富的潮汐动力资源,也是重要的渔场,历史上曾在此发生多次军事冲突和海战。

英吉利海峡亦称拉芒什海峡,和其东北的多佛尔海峡(法语称加来海峡),都位于大不列颠岛和欧洲大陆之间。东北与北海相通,西南与大西洋相连。面积8.99万平方千米,呈东北(狭窄)西南(宽阔)走向,形如喇叭。

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大体上以法国的塞纳河口到英国南岸的朴次茅斯为界,西南是英吉利海峡,东北为多佛尔海峡。前者东窄西宽,平均宽约180千米,最宽处达240千米;后者最窄处为英国多佛尔到法国加来以西的灰鼻岬,仅33千米,英吉利海峡平均深度为53米,最深处172米,多佛尔海峡的平均深度为30米,最浅处仅24米。

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战略地位重要。国际航运量很大,目前每年通过该海峡的船舶达12万艘之多,居世界各海峡之冠。历史上由于它对西、北欧各国家的经济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人们把这两个海峡的水道称为“银色的航道”。

英吉利海峡(包括多佛尔海峡)实际上是分割大不列颠岛和欧洲大陆的狭窄浅海,也是欧洲最小的一个陆架浅海。大不列颠岛原与欧洲大陆相连,后受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影响,多佛尔海峡两侧开始褶皱和断裂,海峡地区下沉,海水逐渐上升,造成现在的海陆分布轮廓。至今这两个海峡所在的地区仍在缓慢地下沉。

英吉利海峡的沉积物主要是沙砾和陡崖崩落的石块,有些地段是裸露的白垩纪和更晚年代的岩层。多佛尔海峡两侧海岸都由白垩系岩层组成,岸壁陡峭,极其险峻。两岸岩石受海水冲刷,致使岸壁崩落,海岸后退。据统计,海峡宽度每100年约增加一米。

海峡区气候冬暖夏凉,气温年差较小,常年温湿多雨雾,日照甚少。1月气温最低,平均为4~6℃;7月最高,约17℃。在多佛尔海峡的法国海岸一侧,全年有200多个雨日,年降水量约800毫米;在英国海岸一侧年降水量要少些,每周雨日也有三天。海峡地区多雾,经常灰雾茫茫,又加白浪滔滔,严重影响舰船的航行。

该海峡地处西风带,又是大西洋与北海进行水交换的主要通道。主要的海流为北大西洋暖流的支流。该支流使大西洋海水自西南通过海峡区流入北海;而东北风会引起西南回流,使部分北海水流入海峡内。海水的温、盐特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冬季表层盐度高而水温低,夏季表层盐度降低而水温却升高。

地球上最美丽的海峡

开普敦市有如蓝天白云下的一颗灿烂的宝石,是到南非旅游不容错过的重要观光景点。16世纪英国探险家法兰西斯—德瑞克爵士初次抵达开普敦,称之为“地球上最美丽的海峡”,山顶平坦的桌山,不仅是南非天然的国家纪念碑,更是世界上著名的地标,被评为全世界十大美景之一。

开普敦市的桌山、Kirstenbosch国立植物园以及半岛其他地区形成了南非傲人的花卉王国,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花园大道之一。还有只有在书本上才能看到的好望角,更是风景宜人!

开普敦是南非的第二大城市。1652年欧裔白人在这里建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供给基地,诞生了这座城市。开普敦是南非的发祥地,也被称做母亲城。这座母亲城三百余年来数度易主,历经荷、英、德、法等欧洲诸国的统治及殖民,因此成为南非的文化古都。

开普敦为南非立法首都所在地,市区内殖民时代的古宅和欧洲古典风格的商业高楼比邻鼎立,多种便利的购物休闲中心到处可见。走过殖民历史的开普敦,现今已成为南非政治经贸中心。

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西亚的阿曼半岛和伊朗之间,霍尔木兹海峡是盛产石油的波斯湾的门户,在战略上和航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波斯湾沿岸产油国的石油,绝大部分通过这个海峡输往西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地。

这些产油国除了伊拉克和伊朗外,还有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和沙特阿拉伯,它们一共负担着西方石油消费国60%的供应量。由于它是油船来往的重要通道,如果将这一海峡封锁住,西方世界的主要石油来源就被切断了,西方的工业、交通等就会陷入瘫痪。因此,人们称它为“西方世界的生命线”。

该海峡的得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公元1100年阿拉伯人在海峡中的霍尔木兹岛上建立了霍尔木兹王国,海峡由此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霍尔木兹岛是波斯萨桑王朝第四位国王的名字,“霍尔木兹”在波斯语中意思是“光明之神”。还有一种说法是,远在古希腊时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派大将霍尔木兹雅率舰队出没于此,并在海峡中的一个无名岛上停泊。后来为了纪念这位舰队统帅,便把他的名字“霍尔木兹雅”作为海峡和那个无名岛的名字。以后,这个马其顿人的名字慢慢阿拉伯化,变成了今日的“霍尔木兹”。

此外,也有人认为“霍尔木兹”一名来源于葡萄牙人。

霍尔木兹海峡东西长约150千米,宽55~95千米。海峡的最深处为219米,最浅处为71米。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海峡地处副热带,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表层水温年平均为26.6℃,最热月(8月)达31.6℃,最冷月(2月)为21.8℃。高温、干燥增强了海水蒸发,而这里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结果增大了海峡内海水盐度。

海峡和波斯湾盐度大于阿曼湾,产生了海水密度差,引发阿曼湾盐度较小的海水通过海峡表层流向波斯湾,而波斯湾盐度较大海水通过海峡底层流向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自古就是东西方国家间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

特别在海湾地区成为世界石油宝库之后,霍尔木兹海峡成为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每小时约有12艘油轮进出海峡,平均每五分钟就有一艘油轮通过。海峡上,油轮首尾相接,浩浩荡荡,非常壮观。每年有占世界出口总量一半以上的石油从这里运出。从霍尔木兹开出的油轮,一部分经红海、苏伊士运河或好望角运往西欧、南北美,另一部分经马六甲海峡或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运往日本,还有一部分直接运往澳大利亚等国。

最长的河流峡谷

峡谷是河流强烈的下蚀(切割)作用造成的狭而深的谷地。世界最长的河流峡谷是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

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南到墨脱县巴措卡村,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1800米,长440千米)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

最狭窄的峡谷

云南旅游地丽江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的金沙江虎跳峡,是世界上最狭窄的峡谷。虎跳峡长约16千米,落差200余米。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共18处险滩。江面最窄处仅20余米。

虎跳峡的景观由山与水的搏斗组合而成,它以峡高谷深、景观惊险而闻名天下。最为惊险的是中虎跳。江左岸绝壁上有一条人工凿成的巷道,离江面30多米,走在这巷道上,确实就像蹲伏在虎口之中:抬头看天,头顶绝壁,万仞绝壁之上两座山似乎正欲拥抱,犬牙交错地露出一线天;低头看水,江水如龙,脚临激流。

虎跳石犹如猛虎的门牙在滚滚波涛中兀然突立,江中怪礁林立,险滩密布,山和水的剧烈搏斗就在这里展开:一组组波涛以千钧之力砸在虎跳石上,狂涛汹涌,声震山谷,这里的泉声、风声、山景、石景、树景、水景、雾景、光景,构成世上罕见的险山激流奇观,令人胆战心惊。

虎跳峡景区,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并且,此旅游景区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派考察组考察后,已正式定为世界自然风景遗产。

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纳木错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位于拉萨以北当雄县和班戈县之间。“纳木错”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与玛旁雍错和羊卓雍错并称为是西藏三大圣湖。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湖,后因西藏高原气候渐趋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三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80余米。现存的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北麓,拉萨市区以北大约190千米。纳木错的北侧是连绵的高原丘陵,东南部是海拔7111米,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

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其东西两岸最宽处70多千米,南北岸最宽30多千米,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深处达55米。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

扎西半岛也叫吉祥爱情岛,是纳木错最大的半岛,也是游览纳木错最重要的景点。扎西半岛上有扎西寺(扎西,藏语为吉祥的意思),至今仍香烟缭绕,暮鼓晨钟。

这是个由石灰岩构成的约10平方千米的半岛。由湖水侵蚀,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有的洞口呈圆形而洞浅短,有的溶洞狭长似地道,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钟乳石。岛上到处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峰林之间还有自然连接的石桥。湖中有五个岛屿,其中最大的良多岛面积1.2平方千米。

最咸的湖泊

死海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南北长80千米,东西宽4.8~17.7千米,面积1049平方千米,深度各处不一,最深处有395米,而南部的浅处只有1~4米。湖面低于海平面约400米,也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

在世界上,死海不仅是最低的湖泊,也是最咸的湖泊,死海表层湖水的含盐度高达250‰,深层湖水的盐度在300‰以上,相当于海水平均盐度的7~10倍。由于死海含盐量高,盐水比重很大,人在水中不会下沉,在湖中游泳,和在地面上爬行差不多。

死海的含盐量所以这样高,主要是死海的水源来自约旦河、哈萨河等少数几条河流,而且这些河流经过的地方都是荒漠、沙岩和石灰岩层地带,河水中溶有大量的矿物质,它们最终都被带入死海中。死海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湖水大量蒸发,水位逐渐下降,水中的盐类浓度也就愈来愈大了。据估计,死海中的全部食盐,足够40亿人吃上2000年。

死海的湖水呈深蓝色,非常平静,富含盐类的水使人不会下沉或无法游泳。把一只手臂放入水中,另一只手臂或腿便会浮起。如果要将自己浸入水中,则应将背逐渐倾斜,直到处于平躺状态。在死海中,人平躺在水面上不仅不会下沉,甚至可以躺在水面上静静地看书。

在含盐量如此高的湖中,生物极难生存,湖中既没有鱼虾等动物,也没有水草芦苇等植物,连湖的四周也长不出树木、花草,湖区是一个毫无生气的荒凉水域,“死海”因此得名。

为了让“死”海变“活”,科学家设想在地中海和死海之间开凿一条运河。由于地中海的海面比死海的湖面要高395米,因此,海水就会沿运河流入死海,还可以利用水流落差的能量发电,这样死海就会慢慢“复活”起来。

此外,死海中还含有多种盐类,如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钾、溴化镁、溴化钾等等,都是重要的化学原料。近年来,死海沿岸已兴建了一些化工厂,开发这些宝贵的天然资源。在死海沿岸,盐堆积成奇怪的形状,看上去很像雪人。

最深的湖泊

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珠”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贝加尔湖的产生据说是因为亚洲地壳沿着一条断层被慢慢拉开,出现了一条地沟。起初,这条地沟深八千米,但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被淤泥填塞,从淤泥中的微生物化石可以测出其形成年代。湖底有温泉喷出,还经常发生微小的地震。有336条河流注入贝加尔湖,但只有一条河——安加拉河从湖中流出。在冬季,湖水冻结至一米以上的深度,历时约5个月。但是,湖内深处的温度一直保持不变,约3.5℃。

贝加尔湖有许多待解之谜,拥有许多世界之最:除了是世界上最深的湖,平均深度730米,最大深度约为1620米外,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迄今有2500万年历史;还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总蓄水量约23600立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约占全球淡水总蓄水量的1/5。

另外,贝加尔湖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已知的动、植物品种就有2000多种,其中3/4为世界独有。它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种的特有动、植物最多的湖,有848种动物和鱼类、133种植物濒临灭绝。最令人称奇和迷惑不解的是,它本是淡水湖,却生活着众多海洋动物。

贝加尔湖的形状像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它平均宽约48千米,南北长约636千米,周长约2000千米,总面积大约为3.15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就其面积而言只居全球第九位。

贝加尔湖出口的宽度大约有1000米,立于湖水出口正中央的巨大圆石称为“谢曼斯基”,当河水泛滥时,这块神奇的圆石看上去像在滚动。湖岸溪涧错落,群山环抱。湖水杂质极少,清澈无比。湖水清澈的原因据说是贝加尔湖底时常发生地震,地震产生的化学物质沉淀湖底,使湖水净化,所以贝加尔湖总是很清澈。湖水透明度竟深达40.5米,因而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眸”。贝加尔湖畔阳光充沛,有300多处温泉,所以成了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胜地。

贝加尔湖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大约有1800种生物在湖中生活,其中四分之三是世界其他地方寻觅不到的,从而形成了其独一无二的生物种群,如各种软体动物、海绵生物等珍稀动物。

贝加尔湖中有约50种鱼类,分属7科,最多的是杜文鱼科的25种杜文鱼。大马哈鱼、苗鱼、鲱形白鲑和鲟鱼也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种贝加尔湖特产鱼,名为胎生贝湖鱼,另外,还有两种完全是透明的贝尔鱼。湖里有255种虾,包括有些颜色淡得近乎白色的虾。这个地区还拥有320多种鸟类以及不同种类的无脊椎动物。

在贝加尔湖里生活着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冬季时,海豹在冰中咬开洞口来呼吸,由于海豹一般是生活在海水中的,人们曾认为贝加尔湖有一条地下隧道与大西洋相连。实际上,海豹可能是在最后一次冰期中逆河而上来到贝加尔湖的。

在贝加尔湖湖边森林处观赏湖光景色,会看到森林的树枝上飘动着许多丝带和布条,都是游客系上的,表达日后能来此重游的愿望。的确,这个蓝色的深邃的湖泊是极富吸引力的旅游胜地。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把贝加尔湖看做“圣海”。

最著名的江潮

钱塘江海宁江潮,位于浙江杭州湾内,高峰约发于每年农历8月18日。其间江水由西向东流,海潮由东向西涌,进到海宁,正值高峰,形成浪潮互撞,怒潮翻滚,高时浪花达七八米。潮速每小时约24千米的江潮,使方圆22千米以内地区,均可听到波涛汹涌之声,并有奇美壮观的潮涌景观。

由于它距杭州特别近,吸引着国内外千千万万的游客前去观光,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江潮。

最著名的两大温泉

世界上的温泉不计其数,但最著名的要数美国的黄石和日本的别府。

美国的黄石公园横跨三州,面积之大,坐三天汽车也参观不过来,园中温泉有数千处之多,在莽莽的草原树林之间,白烟缭绕,温泉不断蒸腾水汽。温泉有各种奇异的颜色,主要是因为土地矿物质含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日本“地狱”温泉区位于日本九州北部的别府。共有3000多处温泉,其中9个主要温泉分别被命名为山地狱、海地狱、白池地狱、血池地狱等等。它们各具特色,血池地狱红红的水面之上,阵阵白烟飘逸,给人以无比神秘之感。

最大的湖泊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它的西南面和南面为高加索山脉和厄尔布尔士山脉的连绵雪峰环绕,其他沿岸只是坦荡辽阔的平原。整个湖泊狭长,南北长约1200千米,东西平均宽度320千米。面积约368000平方千米(1980年),比北美五大淡水湖加在一起还要大出一倍多。

里海湖岸线长7000千米,有130多条河注入里海,其中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和捷列克河从北面注入,三条河的注水量占全部注入水量的88%。里海是我国的称呼,它的译名应为卡斯皮海,得名于古代居住在高加索东部的一个部落——卡斯皮人。

里海中的岛屿多达50个,但大部分都很小。湖盆大体上分为北、中、南三个部分。最浅的为北部平坦的沉积平原,平均深度4~6米。中部是不规则的海盆,西坡陡峻,东坡平缓,水深170~788米。南部凹陷,最深处达1025米,整个里海平均水深184米,湖水蓄积量达7.6万立方千米,海面年蒸发量达1000毫米。

数百年间,里海的面积和深度曾多次发生变化。里海为沿岸各国提供了优越的水运条件,沿岸有许多港口,有些港口与铁路相连,火车可以直接开到船上直达对岸。

人们称里海为“海”,不仅是由于它具有一些海的特征,如面积大、水深、常有狂风巨浪、动植物与海洋相近等,而且也由于它过去确实是海的一部分。大约在几百万年以前,里海是与黑海和地中海相通的,以后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陆范围曾多次变化,里海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一万一千多年。在地理学上,这一类湖泊被称为“海迹湖”。

海拔最高的不结冰湖

易贡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波密县境内。其湖面海拔为2200米左右,长17公里,宽1.3公里,湖周长为44公里,最大水深约25米,湖水面积2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3534平方公里,冬季不结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冬季不结冰的湖泊。

易贡错是一个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长形湖,为近期形成的堰塞湖。易贡错也是流动性很大的湖泊,其水源主要靠易贡藏布和勒曲藏布两条河补给。由于易贡错湖水有充足的河水补给,又是一个外流湖,矿化度很低,所以易贡错又是一个淡水湖。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易贡错在冬季不结冰呢?原来这是由于易贡藏布的流程和汇水时间长,冬季流水最低水温高于冰点所致。按一般情况来说,青藏高原的隆冬季节,绝大多数江河湖泊都结了一层坚实的冰,不仅人畜可以往返经过,甚至载重卡车也能通行无阻,但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海拔高度相近的易贡错却不然。尽管冬季的西宁气温在摄氏零下二十多度,已是冰的世界,而易贡错却依然水波荡漾,毫无冬季气氛。

易贡错坐落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却有这般情景,除了上面讲的原因外,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对此产生了影响。这里的气候是由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顺雅鲁藏布江河谷北进而形成的。易贡错处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北侧的第一个大河谷上游,由南向北来的暖流沿河谷通道直抵易贡错地带,使之成为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受益地区之一。

最大的淡水湖

苏必利尔湖是北美洲五大湖最西北和最大的一个,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仅次于里海的第二大湖(里海是咸水湖)。湖东北面为加拿大,西南面为美国。湖面东西长616千米,南北最宽处257千米,湖面平均海拔183米,水面积8.21万平方千米,最大深度405米,蓄水量1.2万立方千米,占北美洲五大湖总蓄水量的一半以上。有近200条河流注入湖中,以尼皮贡和圣路易斯河为最大。

湖中主要岛屿有罗亚尔岛(美国国家公园之一)、阿波斯特尔群岛、米奇皮科滕岛和圣伊尼亚斯岛。沿湖多林地,风景秀丽,人口稀少。苏必利尔湖水质清澈,湖面多风浪,湖区冬寒夏凉。季节性渔猎和旅游为当地娱乐业主要项目。

湖北岸岸线曲折,多湖湾,背靠高峻的悬崖岩壁,南岸多低沙滩。支流多从北岸和西岸注入,流域面积(不包括湖面积)为12.77万平方千米。湖水经圣玛丽斯河倾注休伦湖,两湖落差约7米,水流湍急,故建有苏圣玛丽运河,借以绕过急流,畅通两湖间的航运。

湖区气候冬寒夏凉,多雾,风力强盛,湖面多波浪。水面季节变幅为40~60厘米,冬季水位较低,夏季较高。湖内水温较低,夏季中部水面温度一般不超过4℃。冬季湖岸带封冰,全年可航期一般6~7个月。

湖区森林茂密,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梅萨比的铁、桑德贝的银以及湖泊北面的镍和南面的铜等。湖区有很多天然港湾和人工港口,主要湖港有美国的德卢斯和加拿大的桑德贝等。该湖1622年为法国探险家发现。

最大的淡水湖群

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淡水湖群——五大湖,是分布在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地区的五个相连的大湖的总称。它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其中除密歇根湖为美国独有外,其他都是美国、加拿大两国共有。总面积达24.5万平方千米,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因而获得了“北美大陆地中海”、“淡水海洋”的称号。

除伊利湖外,各湖底均低于海平面,其中安大略湖湖底在海平面以下150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9米,总蓄水量约2.27万立方千米。湖面由西向东逐级降低,最后由安大略湖汇经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位于最上游的苏必利尔湖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面积达8.21万平方千米,蓄水量为五大湖的一半以上。

五大湖“水平”不一,苏必利尔湖比休伦湖高7米,因此,苏必利尔湖的水通过圣玛丽斯河、苏圣玛丽运河滚滚流向休伦湖。而伊利湖的湖面比安大略湖高了将近100米,因此,在连接这两个湖的尼亚加拉河上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瀑布。安大略湖的湖水最后经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五大湖区气候温和,航运便利,矿藏丰富,是北美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沿岸有芝加哥、克里夫兰、多伦多、布法罗等重要的工业城市。美国和加拿大在沿湖底区开辟了许多国家公园,每年有大量游客来此游览、度假。

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玛旁雍错位于神山冈仁波齐以南,纳木那尼雪峰北侧,海拔4586米,面积412平方千米,湖水最深可达8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天气晴好时湖水蔚蓝,碧波荡漾,白云雪峰倒映其中,湖周远山隐约可见,景色奇美。

湖泊东南曲普水热区有温泉,1975年11月12日,发生了一次水热爆炸,响声震天,声传数十里,牛羊四散奔逃,水汽云烟冲上八九百米高空,炸孔喷出的石块抛掷千米之外,景象极为壮观。

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对玛旁雍错也有所描写,将这里称为“西天瑶池”。佛教经典中将一处湖泊称为“世界江河之母”,所指就是与神山并列齐名的“圣湖”——玛旁雍错。

历来的朝圣者都以到过此湖洗浴为人生最大幸事。信徒们认为,这里的圣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印度人对玛旁雍错的敬仰之情还由于印度著名的领袖圣雄甘地的骨灰也曾撒入了玛旁雍错。所以每年夏季,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香客纷纷到此朝圣沐浴以求功德,他们还将圣湖的水千里迢迢带回家去,当做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

圣湖有四大浴门:东为莲花浴门,南为香甜浴门,西为去污浴门,北为信仰浴门。楚古寺周围被尊为圣洁的浴场。圣湖四面还有四水之源:东面是马泉河,北面是狮泉河,西面是象泉河,南面是孔雀河。以天国中的马、狮、象、孔雀四种神物命名的这四条河,分别又是南亚著名的恒河、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最圆的湖

在非洲西部,生产可可的加纳共和国境内,有一个奇怪的天然湖泊——波森维湖。它的湖形像是用圆规画出来的那么圆,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圆的湖。更有趣的是,波森维湖的湖盆是个标准的圆锥体,湖的中心处最深,四周匀称地缓缓上升到湖岸。

用人力去挖这么大的一个圆锥形湖,是不可能的。而构造湖,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拗陷形成的裂谷、洼地,积水而成,其特征是深度大,岸坡陡、湖形常呈带状。那么,波森维湖显然不属此类。火山湖和堰塞湖中倒有一些是圆锥形的,因为那是火山喷发的结果。 xhHVMDPaqvOmKOeYiSW0Fw8iCPzo4eXig/TRHBQTXQnTrOCiK4QyHfA8WUMMoac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