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电影与大学

在我看来,电影的诞生跟现代大学有着某种特别的机缘,尤其是与中国的大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电影诞生在1895年,而正是在19世纪末期,大学的功能也开始产生巨大的变迁,洪堡改制将自由与自治、知识与科研等概念赋予大学校园,并促成了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现代大学模式,使其成为欧洲各地和美国大学争相效仿的典范。

正是在世界电影诞生的1895年,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诞生另有一种说法,中国第一所大学是上海圣约翰大学,见《北大讲座》第十六辑第2页。——责编;三年后,创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在此前后,上海的亚细亚影戏公司和香港的华美影片公司迈开了电影制片的步伐;1920年左右,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国立综合大学东南大学成立,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与明星影片公司等制片企业也拉开了中国民族影业艰辛拓展的序幕。中国大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都与民族电影发展的主要关节点联系在一起。

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特定年代里的北京大学,注定了将与中国电影发生一些特殊的关联。但在讲述这种关联之前,我还要辨析一下电影与大学之间存在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同质性。在我看来,电影与大学的同质性主要体现为两者都能产生一种类似“震惊”的现代体验。

电影从诞生之日开始,很快就成为风行全球的传播媒介,并在短短的不到半个世纪的历史时段内,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成熟的表意体系和符号生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美国好莱坞和前苏联,电影已经是一种非常杰出的、力量非凡的表情达意的艺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电影本身有着一种吸引观众的特殊素质,这种特殊素质就是一种不同于以往所有传播媒介的逼真效果。这种逼真效果给20世纪以来的人类社会提供了崭新的、震惊性的现代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大学也能提供这种崭新的、震惊性的现代体验。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往往被想象成“象牙塔”的特殊空间,大学是知识和信息的聚集地,是才华、能力和创意的展示平台,还是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场所。对于庸碌的普通生活,对于平淡的历史流程,大学的存在总能激动人心、提升梦想。在中国,大学更被赋予“改变”和“创造”人生与历史的重任。因此,当人们想要寻求精神寄托或渴望梦想飞升的时候,往往会移情大学感受广博,就像在这种时候,往往要去电影院体验幻境。电影与大学之间,有着如此深切的人类体验的共通性,这也是我们的讲座愿意把大学和电影放在一起来观照的主要原因。

如上所述,电影诞生不久就与大学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血肉关联。大学在以其人才和创意成就电影的同时,电影也在以其梦想的光辉成就大学。

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国,已有一批著名的电影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电影院系,将电影与大学直接结合在一起。电影不仅成为这些大学引人注目的亮点,而且这些大学也将电影提升到人类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神和文化的高度。在前苏联,这个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涌现出许多举世瞩目的电影艺术家,在这些电影艺术家当中,有许多是在苏联的电影学院中受到锤炼而得以崭露头角或名垂青史的。爱森斯坦、杜甫仁科、米凯尔·罗姆、邦达尔丘克、丘赫莱伊,还有梁赞诺夫等,一大批苏联电影史上杰出的电影人,要么是在苏联的电影学院教学,要么毕业于这所电影大学。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往往也有这样一所同样类型的专业电影学院。比如在法国,这个发明了电影的国度,也有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在这些电影学院里,不仅有本国最优秀的青年人学习电影、制作电影,而且有许多亚洲、非洲以及其他国家的电影人来到这里,感受文化气息,学习欧洲电影艺术。日本虽然没有专门的电影学院,但在著名大学如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都有艺术学部,艺术学部往往设有电影科。这些大学的电影科不仅仅研究电影,而且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日本电影人。

就大学和电影的直接关系,我们再看美国。美国迄今为止已经有四千多所大学开设了各种影视课程。这是了不得的数字。与此同时,在中国,据统计,能够开设电影课程的大学也就七百所,而其中,真正能够比较完整地开设较有质量的电影课程的大学还不到一百所。在这方面,中国和美国是不能比的。在美国,尤其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排名前一百位的大学都设有影视专业,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等举世瞩目的名校在内。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电影帝国,是因为电影文化非常发达,造就了一个非常广泛的观众基础;而发达的电影文化与广泛的观众基础源自于电影教育。自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就拥有了电影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完整学历教育。而在中国,只是到了90年代之后,才逐渐开始建立本科、硕士和博士的电影学教育体系。

我更愿意和美国进行比较的,是美国综合大学里的电影院系和电影专业。一般而言,美国最著名的电影院校有三所:加州大学、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培养出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这样非常杰出的、能够融入好莱坞主流工业体系的电影人,这使两所大学深深地引以为傲。美国电影教育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在美国大学里,除了为好莱坞主流电影提供人才之外,还能够诞生一批既具艺术感知、文化深度又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大师。比如纽约大学电影系,涌现出了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优秀电影人,能够一口气数得出来的就有马丁·斯科西斯、奥利弗·斯通、斯派克·李、李安,甚至中国的陈凯歌,都在纽约大学电影系接受过教育。陈凯歌虽然只在纽约大学电影系进修一年,但也算是纽约大学校友,并被纽约大学授予了名誉教授称号。纽约大学电影系现象,不仅将美国电影和美国大学的关系推向了更为深广的层面,而且在大学和电影之间树立了典范。这也为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在内的中国高校创建电影学院系与专业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

我们再来看电影中的大学。事实上,电影中经常会出现大学,这时,电影便生产了双重的震惊效果。第一重震惊效果是电影自身的故事和影像所致;第二重震惊效果是当电影中的主人公以某一所大学来标榜自己的时候,往往也会在观众中造成某种特异的体验。以美国电影为例。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两所大学,已经成为大量美国电影用来展示其主人公独特身份的关键符号。大家在看美国电影时,会在银幕上遇见一些人,他们看似貌不惊人,甚至落拓不羁,但是只要当他自己或旁人点明他的哈佛或者麻省理工大学身份,不仅观众们会立刻对其另眼相看,电影的故事情节也随之改变。他们会在影片的叙事中产生独特的震惊效果。一般来说,哈佛学子在电影中,往往被当作律政强人和职场精英,姑且不说此前大量的好莱坞电影,单就当下流行的影片就有《律政俏佳人》和《达·芬奇密码》。这些哈佛学子在影片中被当作高不可攀的存在和最终实现自己梦想的定律般的人物。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有所不同。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子常常被当作科技智人和电脑天才,最有名的例子是在电影《骄阳似我》中,一个麻省理工的年轻清洁工,解决了一道数学教授都觉得十分困难、任何大学生都无法解决的数学难题。连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都有惊人的数学天才。这部电影有点类似于网上流传的清华厨师的故事。这样看,哈佛和麻省理工这两所大学学子代表的人物符号确实有所不同,哈佛大学类似于北大而麻省理工学院则类似于清华。然而,没有美国文化基础的观众,却很难区别出我所展示的两幅图片,各自代表的是哈佛还是麻省理工。同样地,北大和清华也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将通过电影来揭示。此外,对中国电影中的北大来说,还有比美国电影中的哈佛更为不同的地方。 RrnpGnvzcmisf6oUiUWu32+xxtNqM1YhfMfPvwQRyWMp1nQ+ONMhqLspXxwxuR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