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北大微讲堂:女娲神话的民俗研究
北大微讲堂

正文

神话是一种民俗事项,属于口头民俗范畴中的叙事民俗。民俗学对神话的定义完全不同于其他学科对神话的定义。我们对神话的研究因此也就完全有别于其他学科对神话的研究。大家原来可能重点关注的是什么是神话?神话的经典文本是什么样的?人们为什么要讲神话?神话现在还有没有?以后还会不会有?中国缺不缺神话等等。在民俗学领域,这些问题似乎根本就不是问题。

大家熟悉的中国神话大部分都来自《山海经》、《淮南子》等古代典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产物。神话太古老了,主要表现为神话的内容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和“荒诞性”。我们不知道神话的逻辑性在哪儿,或者说神话根本就没有什么逻辑性,也没有什么特别合理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因素。人们因此倾向于把神话看成是古代才有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至于现在,大家一致的观点是产生神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神话因为失去了其生成的环境,因而也就消失了。我们现在看到了神话,尤其是古代典籍中记录的很多神话内容,基本上讲,就是古代神话的“残余物”。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作为一种民俗事项,神话在古代的时候存在,现在也存在,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神话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在以往的研究中,神话或者是一个文学范畴,或者是一个历史范畴,或者是一个哲学范畴,但是,现在看来,神话还是一个民俗学的范畴。本次讲座我们侧重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神话的非历史性;一是神话的非文学性和非文本性。同时,我还想介绍一下民俗研究中的现象研究和过程研究。

神话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类型,与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谣、民歌、史诗、民居、民间服饰、民间饮食等民俗事项是并列的。我们对神话、故事、传说有一个总称,叫做“叙事民俗学”。所谓“叙事民俗学”就是它们都有叙事的成分在里面。这里我们至少要知道,神话、故事和传说是并列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神话与历史关系密切,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民间故事与历史关系密切?在我们的观念中,民间故事肯定不是历史,从小到大,我们听过了多少故事啊,有谁拿“狼外婆”的故事做过历史研究吗?有谁探讨过这个故事反映了哪种历史文化背景,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吗?没有。还有就是传说。传说中有一类可能被当作历史资料去看待,比如三皇五帝、帝王将相的传说常常被拿去跟历史作比较。但传说中有一大类是没人会去做历史研究的,例如鬼的传说,不会有人拿它作历史研究。再比如与禁忌有关的传说,诸如正月期间不能剪头发,否则会死舅舅之类的民间禁忌,也不会有人将其与历史研究联系起来。但是,大家从来就没有怀疑过,神话为什么是可以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样荒诞不羁的神话为什么就被确认是“披着荒诞外衣的历史”?

大家讲历史都要从远古时代开始讲起,从神话开始讲起。那为什么不从故事或传说开始讲起?从民俗学角度讲,神话、故事、传说是三种不同的类型,至少神话和故事产生于同一时代,或者说,从文化发生的角度看,神话诞生的同时,故事也就诞生了。神话和故事是一对概念。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尽管神话看起来没有任何的逻辑性、合理性,但我们无疑倾向于把神话看成是含有某种真实性的历史资料,我们更愿意对它进行历史性的研究。实际上神话本身不是历史,跟历史也没多大关系,只是在我们的观念里,我们已经“假定”神话是“披着荒诞外衣”的历史,并由此派生出“神话”起源于古代,后来退化为“传说”,继而退化为“故事”的说法。我们的思维是线性的,我们将神话、传说、故事三者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按着这条线来理解,当然神话应该在最前面。但在民俗学看来,至少神话和故事是同时出现的,正如刚才已经说到的。如果说故事中没有什么历史的因素在里面,那么神话也亦然。就像我们在当代社会里,民间文学的内容不会被拿来做历史研究,我们也不会将民间文学与历史记录放在一起评价哪个更像历史,因为我们现在学科发展日趋完善,类别分野也日渐清楚了,所以概念上混淆的情况很少会发生了。

神话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世神话,其主人公为“神”,创世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宇宙的起源的,例如,人类的起源、日月星辰的起源、四季的起源、死亡的起源等等。还有一类是英雄神话。英雄神话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半人半神的英雄,他们有神的“血统”,父母双方有一方是神,一方是人。比如简狄吞玄鸟卵之后怀孕生下了契,商的祖先。英雄神话的主要内容为文化的起源,如氏族起源神话、农业起源神话、治水英雄神话等等。那么神话的“非历史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ERw+7JZl3CE92auRC1drc1jAWVNI2EVOmf5WjsHmA7+AXbiOp1wH6lsGC6H38z7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