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感受北大

姓名:李宇杉

预录取院系:经济学院

毕业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获奖情况:北京市三好学生

北京大学,在我的心中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身在北京的我,不知多少次穿过绿荫下的小径,流连于未名湖畔,感受先人、同伴和自己内心涤荡的锐意;然而,这所“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中国最高学府,却总像面笼一层轻纱,使我难以管窥它的真正精神。

改变,来自高中时与北大学子的两次接触。

第一次,还是在高一行将结束时。我参加了一个课外的数学辅导班,最后一节课是由一个之前从没见过的代课老师完成的。这节课上,我学到了过去许多年都没有学到的东西。除去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这个次要的收获,我还体验到了一种对知识和智慧发自内心的渴求。

代课老师有着非常扎实的数学功底,他用一个求复杂数列通项的问题引入教学,逐步扩展到对数学各个分支的介绍。

我一直对数学的广泛应用感到十分震撼,也热衷于探寻它的哲学意义。通过代课老师的介绍,许多从前十分模糊的观念逐渐清晰化,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蕴藏着无尽宝藏的世界。下课后,我找到代课老师,尽情地交流了许多关于数学和哲学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令我无比困惑的,也是高中教学无缘涉及的。这一次纯求知性质的交流,是我记忆中第一次平等的、畅所欲言的交流。当得知他是北大数学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在中学的数学竞赛中成绩突出后,我问道,北大数院的学生都像你这样强吗?

他十分淡然地说,在北大,有许多优秀的同学,他们会与你一起思考。

他着重强调了“一起思考”四字。

目光炯炯,直视着我。

刹那间,“北大”的分量,在我的心头重了起来;“思考”的分量,在我的心头重了起来。

天色已晚,我们从教学楼中走出。到北大,我们同路。路上,我们从阿基米德谈到希尔伯特、从第一次数学危机谈到ZFC公理系统……

目送他走入燕园,我想,两年后,我也会像他一样——畅游学海。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是高三。没有想到,在准备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时候,我又一次邂逅了北大学子。

那是一次课外的阅读训练,主讲人是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内容是鲁迅先生作品《野草》中的一篇散文。

一次简单的阅读训练,其意义却远不止于此。跳出枯燥的练习,那位高才生用自己火热的激情与冷静的分析为我们解构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一个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摇旗呐喊的斗士、一个为内心的矛盾彷徨不已的思想者、一个对现实失望而痛彻心扉的悲悯志士、一个不堪国民愚昧之苦而弃医从文的伟大担当者……

一篇短小的散文,可以解读出无数内涵……

思想,竟有如此的力量——穿越几十年的岁月,仍旧可以感受到先贤的呼吸与时代的脉搏。

在这堂课上,我突然想起了两年前的那个数院老师;接着,想到了他们共同的身份——北大学子。

课后,我冲到台前,向那个中文系学生道出了我多年来的疑问:

北大的精神,到底体现在哪里?

这或许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问题,但却不能不问。

他低下头想了一会,说道:

真正的北大人,都会有一种坚守。

坚守。坚守什么?怎么坚守?

回家后,那句话我想了许久,许久没有答案。

两位北大学子,从数字和语言的双重角度,把北大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中。

北大,这片沃土,在百年中为中国培育了一代代的民族脊梁,有历史为证,无须赘述。

坚守……

梁任公的“服从、朴素、静穆”;蔡元培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植基、勤学”;刘半农的“职任”;马寅初的“牺牲”……

坚守学生的天职、坚守心中的正义、坚守对祖国的忠诚、坚守对社会的责任……太多太多……正如《燕园情》中所唱: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选择北大,也被北大选择,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

我相信,“坚守”二字的意义,我会用未来的四年乃至一生去探索、去感受。

“北大”,亦然。

个人格言:阴云之上晴空万里

学习感悟:天道酬勤

个人寄语:和北大一起成长 d8vA/QWUljKVB2rksiKaKF2LrXT4r4X4qN2kJcPNBMNPFYuU/utq8dajPnPQJC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