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生篇

沿途

姓名:李天嗣

毕业院系:北京四中

获奖情况:获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

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保送北京大学法学院

生活像一条田垄上的公路,路旁立着的界碑上写着“北大”二字,让我暂时停脚,吁出一口长气,回首走来的这一路上沿途的脚印和风景。

我想起了初中语文课上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那时也十三岁的我面对那样美丽且带着傲然的自信的文字,努力地想透过纸背看出几十年前那个立在北大门口的同龄的女孩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和田晓菲一样,有不少北大学子在回顾自己进入北大的经历时往往会这样说,北大是我从小的梦想,而今梦想终于成真了云云。说实话,纵是现在的我也很佩服他们少年时伟大的梦想,如果我们在年幼时相遇,那么我一定会敬畏到不敢和他们说话。毕竟那时的我只知道北大有湖有塔,直如仙境,高高在上。有时回在香山脚下的姥姥家,会经过北大西边院墙和那个有名的西门,路还很窄,但是墙很高,让我小小的心拼命想飞过墙去看看里面是什么。那种感觉就像我路过中南海、玉泉山、钓鱼台,那高高的院墙带给我的好奇是一种敬畏,一种一睹天颜的梦想,而从不是亲近。我甚至从未想过自己能进入北大学习,可能只是有机会戴着某旅行社的帽子跟着前面的小红旗进入北大转一圈(那时我还以为只能这样进北大),然后便可以回来骄傲地对众人说,我也进过北大了,口气如同当年受毛主席接见的红卫兵代表一样无比骄傲自豪。是的,那就已经是我小时候的梦想了。

然而自从那节语文课结束后,身边就再也没什么人提到北大了。四环也已经修通,回姥姥家也不用再经过那条让我又敬畏又好奇的小路,北大逐渐从我的思维中渐渐淡出。我还是在我的初中里一边捣蛋一边认真地生活着,直到我步入初三。初三代表着我要开始考虑自己以后的去向,这对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分布在以自己家为圆心半径不到一公里的圆内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件比较茫然的事情。当时我的物理老师建议我报考北京四中,这又是一个遥远的名字,和当时周围人的想法都不相同。于是我和爸妈决定用初三的那个国庆假期把北京市所有好的高中以及大学都转一圈,也算是给我开开眼界。就那样我确定了我高中要去报考四中,同时我也迈进了最有名的北大西门,可以说那次经历让我童年虚幻的遥想踏实地落在了地上。

受动画片《齐天大圣》的影响,我总认为北大院墙高耸、大门威严,石狮和琉璃瓦簇拥着当中“北京大学”那块大匾,如同云气缭绕的南天门,里面也一定尽是美轮美奂的大小宫殿,行走的人们不腾云驾雾也一定都衣饰华贵、英气逼人,个个如同下凡的神仙。可是当我走进北大,却发现里面并无那番景象,门内行人的衣着与门外相比并无异样,甚至把他们放到西单王府井还稍显土气。他们的相貌也并非一脸王侯气或者书卷气,我想象中的那种剑眉高鼻、轮廓硬朗、身材高挺的男子和柳眉樱唇、长发长裙随风微曳的女子并非随处可见,甚至难以见到。他们大多抱着书、骑着车或者挎着脸盆、拎着塑料袋在院内匆匆地赶路,路口处依然回响着自行车铃和汽车喇叭互相拌嘴的声音,只不过规模比中关村十字路口的要小许多罢了。北大的楼很明显地能看出新旧,新楼甚是壮观,但是我总能想象到站在里面能隐隐闻到装修的味道,旧楼透着一股岁月的痕迹,还是那种带着绿漆只能冲外打开而不是合金推拉的窗子。在门外顺着宿舍走廊看去,感觉像回到了《闲人马大姐》的筒子楼时代。因为没有人介绍,所以并不能完全知道每栋建筑的具体功用,但是我却能很清楚地分清楚哪些是食堂,我总对北大学生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却不知道他们在吃这个基本问题上并没有与大众脱离多少,中午时分,食堂人声鼎沸,有时说话要像在舞厅,伸颈大吼,方能不使自己淹没于众人,“子曰,食色性也”,这两种场合本是有些相同,但北大也未能免于此,真正说明北大人乃人而非神。

这次的北大之行基本上完全颠覆了北大在我心目当中的形象,不过当时不仅不失望,反而暗暗高兴,觉得北大并不是遥不可攀的圣殿,至少在里面生活的人们并不都是圣人,当时觉得前景豁然开朗、一片光明。不过当时的我仍然没有想过以后要上北大,不仅没有坚定的信念,甚至连念头也没动过,我当时内心好像只是有一个声音在反复地嘀咕:我还有戏,我还有戏。

后来我如愿地上了四中,在四中我经历了许多,也学会了许多,也许是那个北大天堂一般的幻想的最终消散,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干劲,我觉得一切都没有那么遥远,一切都是可以实现的。于是我开始尽情地向前跑,我觉得自己其实不是一个目的非常明确的人,我从没有过给自己定非常具体的目标,比如说考上北大,比如说学习要进前十,比如说要当学生会主席,比如说要干嘛干嘛。但是我知道什么是好的,我会向着这个方向不停地跑,只要方向正确,选择什么道路并不重要。当我刚进四中开学前新生教育的时候,学校请回来许许多多的优秀学长给我们做报告,说实话他们讲的内容我既理解不了也记不下来,但是我只知道这是一个如此杰出的学校,这里有如此杰出的人才,而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当一个牛人,当一个也有人像我现在这样在底下仰望的牛人。

于是我开始在四中奋斗,很坦然地说这种奋斗不为了别的什么,只是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我在高中参加了许多的活动,去篮球队、去模拟联合国、去表演话剧、去参加竞赛小组、去参加卡拉OK大赛、去竞选学生会、去做主持人、去参加朗诵比赛、去拍DV、去准备运动会、去筹办成人仪式和毕业典礼……这里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我还是一直往前跑,我总想去面对新的事情。这之中也经历了许多痛苦,在各种活动中取舍选择的痛苦、组织一件事情无人响应的痛苦、期待的事情令我大失所望的痛苦、戒除网游的痛苦、在学科竞赛徘徊的痛苦、无心学习的痛苦、想要学习但是成绩停滞不前的痛苦、保送后踌躇的痛苦……这些痛苦也许别人看来不算痛苦,甚至三年前的自己看完都可能会不以为然,但是这些笼统的概括里面都有许多的故事,有许多的感想,是它们撑起了我充实的高中生活。痛苦之后也会有许多快乐,当我站上运动会领奖台的时候,当征文比赛最终拿奖的时候,当我拿到保送生资格的时候,当我在表彰会上高举奖状的时候,当又一次的主持任务交给我的时候,当我提前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当我入党事宜最终敲定的时候……这些时候的那种快乐是外人看不到而只有自己才能一遍遍回味的快乐。当我最终在学校礼堂给新生做报告,看到他们那一如我三年前的眼神,听到好像是三年前的我发出的掌声,然后我鞠躬离场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三年前的那个梦想,竟然成为了现实。其实这里面不应该有惊叹语气的,因为我都是一步步地在往前走,没有突变,没有飞跃,走到这里应该理所应当;但是这又应该充满了惊叹,因为我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完全不同于过去任何一条的路,然后到达了我三年前就认定的终点。而这些,我想,是只有自己才会珍视,而别人可能了解不到,也可能不愿意了解的宝贵的成长经历,这是藏在外表之下的精彩。

我于是想到,如果我初三没有去过北大,没有击碎那个如天宫一般的美丽的梦,那么我直到要进入北大的时候才会发现这种落差,到那时我可能会非常失望,从而忽视了北大真正内涵的东西。

北大,以及北大的有些并不耀眼的建筑,北大里的那些外表可能并不出众的学子们,他们之所以受人尊敬、受人景仰,就是因为那些外表下的精彩,让人不能一眼就看穿,让人需要细细地品读。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在于设备先进的宿舍楼,而在于在宿舍夜谈时悟到的妙谛;不在于光鲜的衣着,而在于衣着之下的人格散发出的魅力;不在于如同贵族般优雅的表演,而在于激烈争论和狂放不羁中显露的思维火花和铮铮傲骨;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不在于表面的风光,而在于内在的风尚。

北大应该是一部书,一部鸿篇巨制,而真正的鸿篇巨制在外表上看去总不是那么吸引人的。要真说起来,北大的“一塔湖图”已经能算作是最精美的插图,北大的各种趣闻也能算作是最吸引人的故事,但是北大绝不仅止于此,北大绝不只是一部漫画书。北大还应该有拍案而起的热血,也有苦心钻研的沉静;有机智严谨的雄辩,也有勤奋坚韧的实干;有单骑闯关的胆识,也有众志成城的信念;有敢爱敢恨的潇洒,也有忧国忧民的赤诚。北大还应该有好多好多的精神财富,是我现在所理解不到的,这些都在这部大书里记录着。今天我走进北大,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将翻开这部大书,去品读,去理解,我也希望自己也能在日后的某一天,能给这本书作注,甚至续写它,我也相信这是每一个北大人的愿望。

我期待着这一天,我也将带着这种期待,转过头来,向着前方,继续自己的旅程。

个人格言:你怎样看世界,你就得到怎样的世界

学习感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sYNRU5DLk0WQvLO2mH8/q5PuyQYR7/oFdlL411ePDfiGrWVj4S0m5fPdvyWr1H9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