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生活浸润学习

姓名:张艺晨

录取院系:外语学院

毕业中学: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

我一直有一套很奇怪的理论,认为学习方法就像是一个人睡过很多年的枕头,那些不太匀称的松软已经深深契合一个人最舒服的倚靠方式。这种持久的枕头塑造史是那么微妙,甚至有时候你也无法准确说出到底是怎么样的形状,带给了你最大的舒适感。

正是因为这种太过自我的感触,使我总觉得学习感悟这个词被写在纸上的时候容易带上有些尴尬的自我情绪,就像一个已经长久不注意自己体型的肥猫,突然要列出减肥的众多标杆一样,一时觉得处处可说,又处处难以推导出什么所以然来。

思前想后,只好将如此宏大的“感悟”二字暂且淡化,将这文章化为学习心情的随性分享,不求完满地勾画我心爱的枕头的所有褶皱,只愿在那些曾经有力托起我的梦的深槽里,向自我伸出手去,与君共勉。

建立对学习本身的内质理解

人有一种不同于动物的特质,就是习惯在做一件事前衡量行动的价值。当我忍不住追溯起学习的触发点,却发现这个权衡的过程被模糊化了。若背童谣是我对学习的初次涉水,我只能羞愧地说,我做了场无用功,因为它早就被我的遗忘曲线带走了。于是我不禁疑惑,听着“好好学习”长大的我,到底有没有真正自主地理解学习的价值。

当然,你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人天生是学习的动物,这个权衡老早就渗透到我们的进化史里了,所以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但是,这种关于学习的浑噩看法,应在我们决心建立独立个人的时候就被狠狠抛弃。作为追求思想自由的新青年,并不是因为别人告诉我们需要学习才学习。我们需要从童年,从他人那里收回自己的头脑,对每个塞给自己的价值衡量问“为什么”。

所以我很郑重地把对学习本质的价值重估,放在我学习过程中最醒目的位置。

我们难以用一个求学的冲动给学习下定义,倒不如在细水长流的求索中慢慢感受,逐步建立自己的学习观。

我曾以为,学习作为一个讨教的过程,不过是从他人那里借来与世界沟通的手段,从而在纷繁的生活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质。这种偏执的认知成了我小学时代的幽灵,使我一度分裂学习和自我的关系。

拿小学的写作来说,凭借好的记忆力,学着引用诗词妙句对我来说不成问题,那些堆积着辞藻的文章也总受欢迎,于是我沾沾自喜。但如果周末爸爸没有带我去公园放风筝,写周记的时光还是让我万分煎熬。初中时有个老师在我的随笔本里写,词句真漂亮,可怎么看不到你自己的影子?这样想来,当时学写文章的我,只是囫囵吞了一堆精致却无实在价值的词汇,它们在我身体里转了一大圈,停在血管里,却被心脏和大脑排斥。我充出一副有文学积淀的样子,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这样的学习感受可以说是糟糕的,因为学习首先必须使一个人感受到内心充盈,那些生活中因学习而得的种种好处,不过是内心丰满后的体外衍生物罢了。王小波直言,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罪恶。每个人都在巨大的深渊之下,学习就像是一只援手,给忍受愚昧煎熬的自己一个填补深渊的机会。不要因为获取知识能够带来功名利禄而将其摆在你生活的重要位置上。学习的初衷必须是从自己开始,从填补自身深渊的多种可能性开始。

我坚持学习是无功利的,我们必须从个体出发,为成为达观多智的人贡献自己的气力。

当然,很多人会用并不丰满的人生阅历为不向深渊里的自我伸手作辩解。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别人跟我抱怨,他们是多么想要读一本书,或是学一门特长,但是“我好像真的还没有那个能力啊,我的阅历还太浅啊,应该还读不懂,做不好吧”。为什么要把学习的触发点和自己的年纪捆绑在一起?明明是学习的勇气和持久力的问题,却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那些想要逃避学习压榨下的沉重、郁闷的小心思往往被归咎于生活太过单薄。把什么东西都推到以后再做,不该是一个求知者的态度。“以后”是一个最模糊的时间观念,如果心理上不曾有学习欲望的膨胀,这个“以后”永远不会到来。

我最敬爱的老师曾经真诚地告诉我,读任何书都不会太早,这句话可以换成,学什么都不会太早。我很庆幸我的童年除了在教室里上课外,还读了很多书,学了画画、书法、唱歌、跳舞、钢琴等,这些都在我之后的生活中不断地为我传输着活力,使得我能够向各种生活的可能性敞开自我。当别人唠叨着活到老,学到老,我却更愿意实践,有多年轻,就学多早。

每个人对学习的看法各不相同,我也无法确定我的权衡能够永久不变。但有一点我可以确认,每个向往学习,向往精神自由的人都渴望被提升,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提升。学习如同将你提起的氢气球,气球越大,飞得越高,看事情就越清楚,就越接近理智。每一段学习路程都将以其特别的方式被我们进行下去,但是这基本的心态必须保持,不然我们容易在学习的衍生物里走火入魔。对我而言,我最希望被提升的人,就是我自己。这话听起来很自私,但是很真诚。

给你身处的环境以你的反馈

我们都在特定的环境里生活和学习,我们的性格和看待事物的态度不断地被环境塑造。

特别要提到的是家庭环境。父母的处世态度、生活状态,都渗透在家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中,我们受到他们深刻的影响。我一直为父母给我营造的平和有序、谦虚好学的家庭氛围而感到幸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带着我一起坐在书房里读书写字,并教会我如何分类摆放自己的书籍和物品。这锻炼了我的耐心,给予我安静向学的心态,也使得我习惯给学习的新内容作细致的规划和分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的父母随时和我保持着朋友一般平等的交流地位。我们畅所欲言,乐意倾听对方的意见。身处各色环境的我们都渴望自己能作出一些改变,造成一些影响,而和父母的交流作为一种反馈个人意识的手段,能最有效地帮助你参与家庭氛围,改变家庭氛围。在内心里保持对父母人生阅历的尊重是必要的,这并不是要求你对家长的价值观唯唯诺诺。如果过分在长辈的权威面前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我们就会习惯被人主导地作出决定,就越容易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无论是身处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我们都需要独立的头脑和谦卑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在环境中随波逐流,保持自身的清醒。

在很多状态下,我们无法选择在什么环境下生活和学习。一旦环境转变得混乱嘈杂,我们就容易在学习上表现出焦躁和不安。我们需要及时地对不同的环境作出自己的反馈,认清自己在这环境中想要获取的是什么,从而保持内心的井然有序,防止环境主导我们的学习状态。

我相信对环境的反馈总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要从最贴近生活的角度尝试着去营造自己的独特气息。引用卡尔维诺的一句话:“房间的空间反映头脑的空间,反映智者的百科全书的理想,他的秩序,他的分类,他的宁静。”我们要从最小空间的环境出发,给它们打上自己的烙印。我清楚地知道,学习对于我来说,是生活里必备的头脑催化剂,和我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我乐意睡前看几页书,隔几天就整理我的书包和房间,将摘记本随身携带在身边以便顺手记下所见所闻。无论你做什么,最重要的不过是保持自己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价值标杆,在纷繁的环境里大声告诉他们,你想要学的是什么。

你的爱好是你永远的故乡

每次回家我能听到关于某某学校又要强占学生三分之二个假期来补课的事情,也总在与人寒暄的时候被询问功课是不是很重。这种时候我心中总是油然而生一种作为拥有完整假期的杭外生的优越感,兴高采烈地告诉别人我还能在周末时候写随记和小歌,和朋友出去骑车踏青。别人数着自己被压榨得像九十岁老人身体一样的假日对我瞠目结舌,我却觉得学生生活本该是这样——认真读书学习,同时享受更大的兴趣自由。

随时待考是一个难熬的状态,熬久了人就容易神情单调,讲话乏味,这都不该是学习该带来的东西。减轻这种学业压力带来的苦熬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在课本之外仍有所爱所得。

回顾六年的杭外生活,我抵抗学习苦熬最杰出的战利品便是我十本各异的随笔本。设计自己的随笔本封面,在每篇文章的开头画插画是我学习困顿时的人生乐趣、我的脑力刺激剂、我的一时荒唐。练习册和试卷似乎都无法浇灭我心中想要设计随笔本的欲望。当我把作业堆到一旁,摊开随笔本开始构思新文章,再到落笔画新插画,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内心莫大的愉悦和安宁。我热爱写作,也热爱画画,所以这整一个过程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华丽的潜水。我狂奔过被知识重压的街巷,纵声一跃就到了生活意趣的大海里,高兴得不得了,甚至觉得冒出海面喘气都太过浪费。于是在这场快乐的潜水后,那些学习的不快统统都溺死在了这海洋里,我变得意气风发,觉得多做几份模拟卷也无妨。

在生活的很多方面,某种程度的单调、机械是我们必须忍受的,所以我们打磨自己的棱角,但对爱好的追求决不能包括在内。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特别钟爱做的事,爱好能恰到好处地释放你心底对生活的渴望,满足你的小小梦想。这是一个人拒绝平庸最直接的力量。

我有很多坚持爱好的朋友。J总喜欢写小诗,在朋友间朗诵;L会在上课的时候低头写出一首美妙的歌来,传给我为它取一个温柔的名字;E每天都写五十字的日记;D画了一幅又一幅海绵宝宝的小画……爱好不分贵贱,它填补了你美好的愿景和现实间的空当,排挤了你一时无法获取学习愉悦感的寂寞。

我们越是在学业面前表现出自己难以继续爱好的脆弱,生活就越容易被推向极端的学习苦楚中去。我们要学会在学习中保持灵敏的嗅觉,使自己兴趣的开关处于常开的状态。如果将学习本身化为最大的乐趣岂不是一件妙事?我们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在枯燥乏味的背诵中发现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对美好的索求。兴趣爱好一向是最宽宏大量的,只愿生活的精彩来得越多越好,将抑郁和烦躁冲淡。

很多人都在抱怨,读书许久,转身看来只是荒废了一段青春岁月,没学到什么真正有用的东西,握在手里的东西倒是越发减少。这种遗憾本不该有,因为学习无论在于内心或是外在,都应是灌满自我的甘霖雨露。刘瑜说:“只有和你梦想有关的,和你所想象的你有关的,才是你的故乡。”每个人的爱好都是最接近于个人梦想的,所以不要因为打起了一篮子的知识清泉就急着把这条爱好的鱼拎出篮子外去。没有了鱼,这摊水会变得没有灵气可言,更难以流出什么有价值的思想来了。

要有朋友要有碰撞

每个人都难免在长久的学习中感到疲乏,而生活惬意是保护学习不受烦躁心情影响的铁布衫。而所谓惬意,在我看来便是三五好友,谈笑风生。

虽然学习是以个体为中心的,但是保持始终清晰的思维却难以依靠一己之力。学习的内容是不断更新的,这也要求了我们的思维不断保持积极的创新状态。若缺少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我们的思维难免停滞不前,甚至容易被太多的知识迷乱双眼,陷入自大的想法中去。保持思维活跃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与他人的想法进行碰撞,在碰撞中擦出火花,防止自己因思索不得而抑郁。

难免要提到W。W在教室里坐得离我很近,又跟我是同寝,难免能说的话题颇多。我们总爱对书本注解发表长篇大论,并在周末发短信叽里呱啦地告诉对方自己又看了什么精彩的书和电影。保送考试前我们简直要形影不离了,一起背杂七杂八的资料,中午窝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晒太阳准备面试课题。

言谈碰撞是互相的,也是愉快的。在很多的时候,只有在把心中零散的东西表达出来的过程中,你才能不断清晰自己的立场和想法,而这些长久积累的知识点也最终会化成你自己的沉淀。也只有在别人表达自我,并对你的观点提出质疑的时候,你才有机会更加认真地钻入自己的思维框架里去,去掉无用的架构,加入新的结构,使得框架更为牢固。

在没有和W尽情讨论独立人格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书本里学到的文化复兴和意识形态、我看过的社会学书籍、我曾经写过的并不成熟的文章,都能够跟这个话题恰到好处地联系在一起,为我的观点陈述开了一个淋漓畅快的口子。当W聊起现代人缺少身份认定的现状,我发现我一直试图解释的青年颓丧状态,突然有了一个可以着手的突破口。当然,我们更多地讨论着最平常的生活,讨论哪里的冰淇淋好吃,哪家书店可以看到更好的风景。这种分享的愿望是强烈的,使得我们愿意在任何时刻与对方敞开心扉,及时赶走生活中的扰人情绪。

总之,对于我来讲,表达自己和倾听别人同样有乐趣。在和W,和其他朋友的言谈里,我发觉我的知识储备飞快地膨胀起来,我的内心因为他们真诚的参与而显得更加饱满。我们并不为解决问题而着急着交谈。我们更像是想要抛开无关的问题,使自己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从而接纳更多的生活和学习的可能性。

有一天,W矫情地跟我说:“S你是我的精神伴侣。”写文章洋洋洒洒,在国际辩论会上慷慨陈词的W说我是她的精神伴侣,这使得我兴奋异常。于是我抓起身边的笔就说,来吧,我来帮你想课题!

学习方法不过是学习态度这朵花蕾的外围花瓣罢了,我絮絮叨叨地说了一通,不过是想要阐明摆好一个好的枕头形状才能使学习的美梦做得更香甜一点。

学习实在不是一件复杂而沉重的事情。虽然在我前十八年的生活中,我也曾在作业繁重的午后直打哈欠,在看到繁复的数学公式的时候露出厌恶的神情,但是大多的时候我看着书哼着歌,觉得生活没有了学习将变得无法想象。

很多时候的确是态度决定一切,这话虽然听起来很老土,但是说得很真切。

学习对于我来说,是生活里必备的头脑催化剂,和我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我乐意睡前看几页书,隔几天就整理我的书包和房间,将摘记本随身携带在身边以便顺手记下所见所闻。 nBl4W+xA/G3M+apyTM2YIR7TTUkXanQqDLO9X4eXN8o6tiU2wsmNxqQR4DhHwb7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