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学生必知的国学常识
唐彩云

第一卷 熟悉经典,修身立志 第一章 蒙学三书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蒙学三书,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这样的顺序是根据三书的首位数字排列的,与书中内容及作用并无必然关联。

《三字经》

《三字经》概说: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启蒙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现在的人多认为,良好的启蒙教育能让一个人赢在起跑线上,并让人受益终生。现代人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主要就是幼儿园,主要方式就是多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书籍或是观看一些影音作品。那么在古代呢?古代没有幼儿园,更没有现代影像设备,那他们小时候的启蒙教育是怎样的呢?

古人在教育孩子时有着自己的方式和读物。在人文历史的发展中,一些学者经过总结,挑选了一些适合孩子看的书籍,约定俗成了一批用于儿童启蒙教育的教材,《三字经》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本蒙学读本。

《三字经》,顾名思义,就是三字三字来读的一本经典,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样三个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便于孩童跟着大人复述、背诵。相传,它是南宋时一位名叫王应麟的学者编写的,共一千多字,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三字经》作为古代的一本蒙学读物,担负着教育孩童识字、传授知识和讲述伦理道德观念的多重功能。它的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用典多,知识性强,语言自然流畅,深入浅出,体现了作者重视礼仪孝悌的教育思想。

《三字经》名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读: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后天的努力比先天的条件更为重要。我们要在后天环境中好好学习,要学会区分善恶美丑,培养自己良好的德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读: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能有什么用呢?俗话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我们应该抓住美好的青春时光,努力学习,为自己积累成功的资本。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学,不知义。

解读: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明事理。玉石原本包裹在其貌不扬的岩石里,只有经过打磨、雕刻、抛光、镶嵌等工序,才能变成无价之宝。人若想成为有用之才,也要经过勤学苦练、承受住各种考验和压力,这样,才能明白什么是美好的品德。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读:做人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其次才是增加见闻,知道十百千这些数,认识一些文字。不仅古人把品德看得比才能更重要,在当今社会也是如此。人们常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道德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最基本的好坏。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读:读书人、农民、工人和商贩,这合称“四民”,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有人写文章说中国的是“四民社会”,这就是四民的具体含义。在古代,读书人做官,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商贩买卖,构成了一个繁荣的社会。

若广学,惧其繁。但概说,能知源。

解读:天下的学问有很多很广,如果面面俱到就会很难下手。但如果能够提纲挈领地学习,就能明白学问的根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一个大学问家也不是一天学成的。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学习也要从根本开始。《三字经》就是一本“概说”形式的书,读完它,就能开始其他的国学经典阅读了。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读:作为一个求学的人,初期一定要打好基础,把小的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之类较为深奥的书。任何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的知识也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我们在求学的时候,都要经历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只有扎实地打好基础,不断努力进取,才会有所成就。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读:(我们在学习时)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坚持地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知识的领域是无穷无尽的,在求学的过程中坚持努力是很重要的。眼到,口到,心到,是读好书,学好知识的法宝。只把学习放在嘴上而不经过思考,不去刻苦地、不间断地学习,我们就无法真正掌握知识。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读:阅读历史书和历朝的实录,就能博古通今,好想亲眼看到过历史一样。读书能增加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视野。虽然没有去过汉唐,但是读古人的书,就像亲眼看到过汉唐的盛世一样。因此古代有很多饱学之士,都能对历史了如指掌。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读: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自觉而刻苦地学习是一个人学有所成的重要条件。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我们去努力,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学到。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读:蚕吐丝可以织成绸缎,蜜蜂酿蜜可以食用,人如果不学习,就会没有能力,这样还不如蚕和蜜蜂。一个人只有有了一技之长,才有立身之本。学习,正是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的一个途径。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

解读:只要勤学肯定能有收获,只知道游戏是没有益处的。要时刻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好好学习。读书和学习需要恒心,也要有清醒的认识,随时勉励,随时反省,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

《百家姓》

《百家姓》概说:

我们每个人都有名有姓,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姓是根据父母而来,名字是父母取的,那父母的父母的姓,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为什么要重视姓氏?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读《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记载着我国大部分姓氏的一本书,但并不是包括了中国所有的姓氏。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姓氏远远不止这些。并且,书中的姓氏顺序也不是严格依照人口数量来排列的,而与时代背景相关。整体来说,这本书为人们在历史的沿革中寻找宗族源头,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包含有444个单姓,60个复姓。全书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百家姓》名句: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解读:这是《百家姓》中的八大姓,为什么要拿“赵钱孙李”这几大姓来开头?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而宋朝是赵家的天下,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赵”成了众姓之首。又因为宋时吴越王的后裔居浙江,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而“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南唐皇族为李氏之故。

司徒司空亓官司寇

解读:《百家姓》中的这些复姓是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的代表。“司徒”和“司空”原是上古时代的官名。司徒一职在尧、舜时就开始设置,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司空”据传则为上古时专管天下水利工程建设的官职,当尧在位时,大禹的官职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孙中,有人以此为姓氏。亓官是春秋战国时期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司寇是西周时开始设置的掌管刑狱、纠察等事的官职。这些官职名后来都被人作为姓氏,并且在历史的沿革中流传了下来。

东郭东门西门

解读:这些姓氏是《百家姓》中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的代表。东郭,原是指外城的东墙附近。齐桓公的后裔中有住在临淄城东外一带的,被称为东郭大夫,后人便以东为姓氏。东门,出于姬姓。鲁庄公有于叫公子遂,字襄仲,家住曲阜城东门旁,人称东门襄仲。其后以东门为姓氏。西门,春秋时,齐国和郑国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门附近,人称西门氏,有的后人便以西门为姓氏。

呼延慕容宇文

解读:这些姓氏是《百家姓》中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的代表。呼延原是匈奴族的一个部落。在东晋时,匈奴呼延部进入中原;后来,其后裔以部落名称为姓氏。慕容,是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部分族人定居后建立的新部落的名称,后来,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为姓氏。宇文氏是鲜卑部落,据说,东晋时,字文部落进据中原,此后,部落中的人便以宇文为姓氏。

蒋沈韩许秦鲁

解读:这些姓氏是《百家姓》中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的代表。蒋原是国名,大致在今天的河南固始县东北,相传当年周公且的儿子伯龄被封于蒋这个地方,还建立了蒋国,之后他的后人便以国名为姓。沈原为国名,相传西周时周文王的儿子受封于深(河南平舆县北),建沈国,其后以国名为姓。韩原来是西晋时期桓叔的儿子万的受封地,后成为他的后人的姓氏。许,出于姜姓,神农氏后裔。周武王封文叔于许,建许国。其后人便以国名为姓氏。秦,出于嬴姓。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灭亡之后,其子孙以秦为姓氏。鲁原是国名,相传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受封于鲁(山东曲阜一带),建鲁国。

区黑盖查曾单

解读:区作为姓氏时应该读作欧,而不是念qu。

黑作为姓氏时应该读作贺。

盖作为姓氏时应该读作葛。

查作为姓氏时应该读作喳。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本名便是查良镛。

曾作为姓氏时应该读作增。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清代名臣曾国藩。

单作为姓氏时应该读作扇。三国时期著名谋士徐庶化名就为单福,还有隋朝名将单雄信。在这些姓氏中。

《千字文》

《千字文》概说:

虽然我们每天都要说很多话,但使用的字却未必是没有重复的。如果要求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不能使用重复的字,那绝对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在我们的语言表达中,有些字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正因如此,历史上的这本书就很神奇了,这本书包含着上千字,里面,里面的字没有重复过一次,这本书就是《千字文》。《千字文》距今有大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编者是梁朝的一位官员周兴嗣,虽然它在“三、百、千”这三部启蒙读物中,排名最后,但它却是最早的一本,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知道确切的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本书。

《千字文》不仅是一部流传广泛的蒙学读物,更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全书四字一句,句句押韵,首尾贯通,文笔优美,介绍了天文、地理、历史、农耕、修身养性、人伦道德、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这本书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还传到了日本,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千字文》名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解读: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褐色的,宇宙最初是一个混沌蒙昧的状态。日月升落圆缺都有规律,辰星布满了天空。这是对宇宙之初的介绍,也是后人对天地诞生之前的想象。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解读: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十二个月加上闰月就是一年,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解阴阳。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年岁也有一定的规律,大自然的运转和人的生活就是这样轮回计算的。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解读:凤凰在竹林中名叫,白马在草场上吃草,贤明君王的仁德滋润着一草一木,遍及天下苍生。这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也暗示着对领袖的歌颂,因为像尧舜那样的君王,就带领着人民走出了困境。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解读: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就不要放弃。这告诫我们要善于改正自己身上的错误,千万不要一错再错,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保护并发扬这些优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解读:不要评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因为自己的长处而沾沾自喜。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当有一颗谦逊的心,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骄傲自大的人,智慧作茧自缚。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解读: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诚实是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应该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准则,不能因为环境或交往对象的不同而改变。而为人大度、待人宽容则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好人缘的重要条件。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解读: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像形体端庄,仪表也随之肃穆一样。美国总统曾经说过:“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阴。”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支撑,任何名声都是虚妄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一个人德才兼备的人。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解读: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多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改善自己的缺陷,我们更能更健康地成长,获得幸福和满足。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解读: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时间是个人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可时间却也是转瞬即逝的,从来不会因为什么而停留。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生命才能焕发出光彩。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解读:品德如兰花一样芬芳,如松柏一样茂盛。古人常用大自然中的东西来比喻仁德品德,因为他们相信自然中有很多道理是和为人处世的原则是相通的。莲花的贞洁,翠竹的虚心,都可以为我们所学习。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解读:可惜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人生短暂,青春易逝,如果不懂得珍惜,不能合理利用好这有限的时光,我们就只能在岁月的流逝中哀叹年华的老去;但如果懂得抓住时间,我们也能在这有限的一生中作出一些贡献,成就自己的精彩。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解读:能够重视开头是很好的,但能够认真到结尾更加重要。正如古人说“慎始者实繁,而克终者盖寡”,很多人都是三分钟热情过后,没有了下文。虎头蛇尾,是做不好事情的,唯有善始善终,才能把事情办好。 xk9MZcaI++kPGm5dENtCfaUc/8JUi+yvVQbRjyTFISVbo33UUta5wHUDCGItbva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